0

当我想起你小说(汇编20篇)

《茉莉香片》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它主要描述了从小都没有得到父爱的聂传庆,在碰到本能成为他父亲的言子夜的女儿言丹朱,聂传庆从小是个怯懦,变态的男孩,有三分像女孩子。言丹朱想帮助聂传庆。聂传庆是个仇恨的人,待一切都是悲观的角色。

浏览

5560

作文

1000

中职小说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的论文

全文共 2785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在小说教学中,应从剖析人物、理清情节、分析典型环境三个方面着手培养中职学生小说鉴赏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及小说鉴赏能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说教学;人物情节;典型环境;鉴赏能力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职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也是一个正在成长阶段中的中职生知识日益增多的必然要求。而对于大多数中职生而言,阅读小说仅仅是了解一下故事梗概而已,至于小说如何精彩,人物如何丰满,也只能说出“好”“不错”等赞颂语,再让他具体分析,则不知从何说起;或者学习了几篇小说,也就只能讲出这几篇小说的特色,让他分析没学过的小说,则束手无策。这就归结于他们没有掌握鉴赏小说的正确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在小说教学中,注重教授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够鉴赏学过的小说,更可以举一反三鉴赏其他小说,长远考虑,对于提高学生鉴赏小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逐步提高写作、观察分析事物等能力,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通过这一概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剖析人物、理清情节、分析典型环境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效果很好。

一、剖析人物

人物形象是小说借以表现主题的主要因素。人物塑造的关键是刻画人物性格,鉴赏小说,首先要学会剖析人物性格特征。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概括地介绍,也可以作具体的形象描绘乃至细节描写;既可以写人物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既可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既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

比如《守财奴》中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巴尔扎克运用丰富多彩的细节描写,将这一“守财奴”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授课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葛朗台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如“两讫了”“公平交易”“向我交账”“这交易划得来”等等,完全出自于一个小资产阶级暴发户之口。另外,“得了,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这是他将女儿的继承权骗到手后,情不自禁地欢呼,把自己与女儿的关系看成是一件交易,而一旦交易完成,就迫不及待地撕下了亲情的面纱,其对金钱的占有狂本性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其次找出有关葛朗台神态的细节描写。如:当葛朗台发现梳妆匣时的神态,“瞪着金子的眼光”;当葛朗台要骗取继承权,而又未骗到手时的神态:“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这段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葛朗台极端贪婪的性格特征。第三,启发学生找到人物动作描写。要抓住动词这个关键,然后把动作与人物的思想联系起来分析。如:看到梳妆匣时运用了“纵”“扑”“撬”等表示动作的动词。这一连串的动作是葛朗台下意识的行为,因为他一看到金子,便要占有金子,所以本能地反应出一连串抢夺金子的动作。通过以上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葛朗台这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

二、理清情节

情节是指小说中体现矛盾冲突、表现人物关系、展示人物性格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是相互依存的,鲜明的人物性格总是依存于生动的、丰富的、真实的情节之中;而人物性格又决定着情节发展的趋向并在其中发展、丰满。同时,情节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说中,主题思想不能依靠抽象的议论,而是通过具体、生动、有联系的情节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理清情节,有助于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更进一步了解人物性格。

还拿《守财奴》为例,小说开端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个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用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梳妆匣。直到听说“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继承权问题。为了得到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同时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通过情节的分析,同学们更进一步认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把握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分析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周围的情况、条件和气氛。环境描写服从于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它又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地理风貌等。如《荷花淀》开头就点明了水生嫂劳动的时间和环境。她把院子收拾得很干净,借着月光编席。她坐在那编成的一片席上,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此处的劳动场面充满了诗的情调。“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里所写的景物,牵系着水生嫂的情思,情景相生。作者写荷花淀的夜景,写女人月下编席,意为后边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因为水生嫂等正是出于对祖国美好山河和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毅然送夫参军,保家卫国。

社会环境就是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如《祝福》中那“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年终祝福的气氛,鲁四老爷那阴冷、破旧的书房,柳妈的愚昧迷信,鲁家对寡妇的鄙视,鲁镇人与人之间毫不关心的冷漠关系,构成了一幅当时的社会风俗画。在这风俗画里,无不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为悲剧人物祥林嫂设立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典型社会环境,把她一步步逼向生活的尽头。这也使小说中的人物与主题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意义。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以上三方面鉴赏小说后,还应注意启发学生认清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之间的关系。当然,如果对某部小说作全方位的鉴赏,还需从结构、文学语言、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分析,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小说的精到之处。

综上所述,在中职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分析中不仅得到了小说的主题,更有助于提高中职生小说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个人文学修养和基本素质,对其一生而言,将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泛黄的老照片,是藏在我心底,最美的风景。

自打我记事起,爸爸和妈妈就从不浪漫。在我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牵手相拥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只是像朋友一般客套地问候、关心。爸爸酒醉后,两手紧紧抓住妈妈的头发,用拳头对妈妈那秀气的脸发起攻击,似乎让我看到了妈妈不爱笑的理由。若不是他们还睡在同一张床上,我会怀疑他们是不是早就背着我离了婚。

秋天里,一个凉爽的夜晚,爸爸与妈妈一同下楼散步,忘了拿相机、充电器的我急急忙忙往楼下跑。“刹——”我忽然停住了脚步,因为爸爸牵着妈妈的手,走在新建的大桥上。我急忙揉了揉眼睛,呦,那可真的是我的老爸老妈。

“丫头总是说我不浪漫,还老是欺负你,那今天我们就来浪漫一回。”爸爸冰冷的话语当中带着一丝温柔。被我称为灭绝师太的老妈也露出了百年不见的笑容。爸爸带着笑,和妈妈讲起了古老的梁祝故事。嘁——,还总是说不会和我讲故事,都把梁祝故事改编成了现代校园爱情故事了——我无语地想着。我急忙拿起了手中的相机,蹲在了一棵老樟树下,飞快地按下了拍照键。

照片上有爸爸,牵着妈妈,有小桥流水,有夕阳,像极了一幅画。我悄悄地把它洗了出来,放在了我的枕头下面。

在我学习压力很大,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它,想起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好像就在我的身边鼓励着我。让我不要心急,慢慢地,慢慢地来。

时间已经久了,那张照片早已变得泛黄,充满了怀旧的时代感,可每当我轻轻闭眼,就能回想到我的爸爸妈妈,也和别人的爸爸妈妈一样,牵着手,陪着我慢慢长大。

照片里的人,给我道着晚安,让我忘却所有的疲惫和悲伤,进入甜蜜的梦乡。

那张照片,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让我总会想起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说中的艺术表现

全文共 10976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一起来看看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研究小说艺术内容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内容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国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国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内容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国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长,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二,小说艺术表现力在逐步提高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日趋丰富、多样。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从记事开始的。魏晋小说,不过是如鲁迅所说的“粗陈梗概”(《中国小说史略>),因为作者们的着眼点是“搜奇记逸”。唐宋传奇,已经在叙述故事力求“宛转”的同时,注意落墨于人物形象。所以,在唐宋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刻划人物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简单表露。到了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从故事的演进中凸现出来,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固然是吸引住听众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还需得力于绘声绘形的渲染。这样,说活艺术必须做到:“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拾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到底,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是听众关注的焦点,说话人的“敷演”就不能不围绕着它来进行。话本中的人物,面貌是清晰可见的,这里有具体的肖象描写;这些人物的身世是清楚的,这里有概括的介绍;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是活灵活现的,这里有语言、动作的简劲描绘;这些人物的内心是可以窥测的,这里有多种方式的心理交代。明清小说,使小说艺术达到了高峰。

《红楼梦》一书,单就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而论,可以说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且不说那性格化的语言,也不说那独特性的动作,就那心理描写的多样性来说,也足以使人惊服。这里不但运用了结合人物行为言谈透示心理的传统手法,而且运用了条分缕析的静态剖析的创新手法,也运用了诸如幻境、梦境等等特异手法。有人说,静态剖析的心理描写手法,为19世纪西洋小说所独有,可是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闭塞的中国却使用了它,恐怕这个手法的“独创权”不该归于外人吧。再说,意识流动,意识交流的写法,在《红楼梦》的幻景、梦境中有所体现,也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较早的应用吧。综上所述,小说艺术在发展中,逐渐把人物描写推到首位,相应地也就促进了人物描写手法的丰富多样。

(二)对故事叙述的方式日趋曲折、多变。

敷演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小说着力解决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内容形式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多变的手法。志怪、志人小说及传奇,大都叙述简单的故事,而且依自然顺序,平板地叙述交代。到了话本小说里,情况有了大的变化。由于说话人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住听众,就必须有一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曲折动人,固然要靠故事本身;但在叙述交代时运用一些技巧,则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需的。先提出结局,后交代过程,可以造成悬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繁杂的故事得以表现;线索人物、线索物件的使用,使情节可以严谨贯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能够层层推进。

如果仔细考察中国古典小说,就可以发现,短篇向长篇有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从《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先有了精心构制的短篇内容形式,再用它连环延续,最后才有了通体安排妥切的长篇结构《红楼梦》在安排情节方面,又达到另一个高峰。繁杂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行为,是那样如涓涓细流归入大海;而看去平淡的家务事、儿女情,又是那样丝丝入扣、层层相因地依据它自身的逻辑在变化发展。面对《红楼梦》所表现的生活事件,恐怕除了曹雪芹以外的作者,都会束手无策吧。看来,小说艺术的焦点从叙事转向写人,并没有降低对叙事本身的要求,而是使它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着力刻划人物的需要。何况,叙事本身,也是小说艺术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对背景、环境的渲染,日趋浓重、炽烈。

由于传奇以前的小说,还只是粗陈梗概,对故事演进的背景、人物活动的环境,还很少交代。这样,那时的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厚度方面,就很受限制。在话本小谠中,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说话人为了绘声绘形地表现人物,便不能不连同他们身处其境的社会形势与自然氛围,也加以必要的渲染。但应该看到,这种对背景、环境的交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有时也流于公式化,如话本、讲史乃至后来小说中的“风景赞”“器物赞”“肖象赞”等等。又是在伟大著作《红楼梦》中,上述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那样丰富多采的画面,实在今人惊叹。《红楼梦》中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诸如政治形势的透示,人物关系的显现,世态人情的披露,风俗习惯的点染,山川景物的勾勒,用具器物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使后世读者从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时的技巧,曹雪芹一反过去的那种简单而又刻板的写法,结合人物言淡举止,适应故事的推进演化,或随意点染,或着力铺陈,千姿百态,各尽其巧。

( 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抒发,日趋强烈、灵活。

小说的思想,主要靠故事、人物本身去完成;但是,这并不排斥作者的评论抒发。在传奇以前的小说中,还很少出现作者出面表态的情况。话本艺术中,由于有了说话人这一特定的讲述者,就可以随着故事的演进,抒发他的感慨赞叹,也可以对不同人物表示喜厌爱憎。话本中的楔子,内容中很大的因素是警世喻俗的规劝之言。《红楼梦))在这方面,同样攀上高峰。作者的意旨,竟然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来强调、陈述,实在是后世小说作者的楷模。在这部伟大作品里,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是那样的内容形式多样,又是那样的方法灵活。这里面有几个次要人物做为作者的代言人,又有假主要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有凭借某些细节显示的哲理,又有随处进行的即兴阐发。

小说内容形式的发展,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社会生活提出要求,这只是提出了文学内容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否适应这种要求完成这种发展,则要取决于文学内容形式本身的主观条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而消亡的文学样式,是并不乏见的,例如中国的宋词、元曲。那么,为什么在近最几百年间,不是别的文学样式,而恰恰是小说得到充分地发展呢?原因恐怕不难找出。

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长。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内容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长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长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内容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

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国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国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长,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长;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长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长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国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国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国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国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长。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以上种种,都提醒作者们掌握艺术的辩证法:样式的优异之赴,恰是应该着力发挥而又格外节制之所。

当前,祖国正在朝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沸腾的生活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文艺样式的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我们祝愿小说这一支花,在百花园中继续放出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水浒传长篇小说读后感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众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原因,但是被逼上梁山这点,许多人是共同的。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冲,他武艺高强、正直善良,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只想本本分分的过日子,在一再忍让的情况下,仍被高俅、富安、陆谦等人再三迫害,最后无奈被逼上梁山。在林冲棒打洪教头故事中,双方交战前对洪教头的无理和挑衅,林冲一直忍着。两方交战时林冲不急于进攻,一直防守,等待时机变守为攻,抡起棒一扫,就把洪教头给打败了,这正是林冲武艺高强、忍辱负重的体现!

我读了《水浒传》后,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真是让我心驰神往,回味无穷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说《荆棘鸟》读后感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刚拿到《荆棘鸟》的时候,我便被梅吉与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所吸引,化身一个小粉丝,期待着这场禁忌之恋终有一天能以一段旷世之恋画上句号。而现实总是那么不尽人意,那个红衣男子真正离开尘世之时,我轻轻合上书页,长吁一口气。终是落下了帷幕,有尘埃落定的放松,有惋惜难过的哀叹,有些事不能改变,却已足够影响一生。

有那么一段时间,不禁开始责备拉尔夫,那个选择去爱却又放不下权势的人。他渴望爬上金字塔的塔尖,却又深爱着塔底那不为人知的一捧沙。爱情终是给不了他抛下一切随你走的勇气。在时光的推移中,那个活泼的梅吉,恐怕早已化成一根羽毛,只在起风的时候轻轻地挠动他尘封已久的心。

尽管在心里一遍遍地猜想:若是他肯放下羁绊他的教主虚名,她也情愿再鼓起勇气等一等他,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我却怎么也怨恨不起来那个俊美的红衣男子,那个为爱痴狂的小梅吉。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路过什么样的风景,拥有什么样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总是想起你初三作文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在失意的时候想起你,你告诉我在哪繁荣的唐朝,有一位诗仙,长袍白衣,一身仙骨,却壮志难酬。一朝入京,却遭排挤,变相年初长安。正是人生低谷,失意之时。他却一个坚强,不惧困难。挥笔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句。他是诗仙,李白。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总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想起你,你告诉我在哪昌盛的宋朝,有一位五柳先生,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为了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抵制了官场金钱、权利的诱惑。毅然决然的过上了隐居生活。虽然很苦。但他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安贫乐道,写下了“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深刻诗句。他是陶渊明。是呀,无论我干什么,都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不忘初心。抵制住诱惑,走好自己的路。

是呀,无论我怎么样无理取闹,父母永远是包容我,爱我的。我不应该和父母顶嘴,伤害他们啊。于是我推开了父母房间的门。

总是想起你,诗文。

你若是织女,我便是那牛郎。日日夜夜,魂牵梦萦。你若是“别姬”,我就是那“霸王”。此生遇你,终身无憾。——题记

是呀,比起他的遭遇,我是何其幸运。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能向李白一样坚强,乐观的面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总是在和父母那矛盾的时候相起你,你告诉我有一人,是“郊寒岛瘦”之一。在远离他乡之际。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于是写下“谁眼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后人要孝敬父母。

如果没有你我该怎么做?我不知道。也许我会面对困难一直失意,面对诱惑无法抵制,面对父母可能不孝……我不敢想象还会发生什么。遇见你,我三生有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呼的风声似乎要吞噬这里的一切,而我却望着外面的枯木发呆,不知道想些什么,也不知要做些什么。不经意地扫视下桌面,忽然被什么东西紧紧抓住了眼球——那是一本我很久没翻看过得相册。

相册的表面已经结下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轻轻打开它,一张发黄的旧照片映入眼帘,上面一个不大的孩子被裹得严严实实,还调皮似的吐着红红的舌头。不错,那正是我出生一百天时的照片。听妈妈说,我小时候爱哭极了,稍有不顺心,就会嚎啕大哭,但却从不掉眼泪,吵得家里不得安宁,那时候大家都说我聪明调皮却也可爱……

下一张当然还是我,只不过长大了许多,那大概是我四五岁的时候在父母承包的果园中爬树的景象。回忆起来,那时的我可真是无忧我无虑,自由自在,整天像个野丫头一般,到处玩耍嬉戏,做错了事也不会被责怪,就像是个娇纵的小公主,根本不知道苦愁是什么……收回遥远的记忆,继续看下去,那是我在小学六年级时拍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和要好的朋友,另一张则是在教学楼前拍的毕业照,照片中的我已经是个大姑娘,变的多愁善感。如果仔细看,还可以看到我脸上挂着的泪痕呢!记得当时,一想到要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学校,心里就不由得一阵酸楚。当然,现在一想起当时的情景,不免觉得好笑,因为我理应为自己的成长歌唱,再想想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初中生。说到这儿,就要谈起最后一张照片了,那是我在初中开学典礼上拍的,照片中的我已不在忧愁,反而充满了自信与欢乐,对未来也充满了向往与期待。

窗外的风依旧吹着,但我却不在渺茫,因为我已知到应做些什么,那就是为不久的将来奋斗,向着未来前进,是自己的成长更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说《草房子》读后感心得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天是灰的,房子的墙壁是白的,满眼的生机都逃掉了。我低着头行走,看着满街的雨水无声流着,滑过我赤脚穿的拖板鞋,淌过整条大街。哈哈,真是个孩子的样子。我卷着裤腿在街上玩水,想起半个月前读过的那本儿童文学《草房子》。

最先使我想起的是纸月。她是整本书中最灵动的一

我感觉:她从不会去打扰人,也不会让人感觉到被打扰。如一

其次闪出的形象是秃鹤。他依然光着头。头发对他似乎很吝啬,从不轻易的长出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的词是不适合他来用的,因为在雨天他都不可以和雨伞划为一

于是,他由一

这个在现实中挣扎的形象让我看到了离开集体后的尴尬和被集体肯定并接纳时的欢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汤姆索亚历险记经典小说读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在金秋读书节的日子里,我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颇有感触。

每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就像磁铁和铁相互碰触,铁被牢牢地吸住了,里面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里面故事的情景在我脑海里播放,里面故事的话语仿佛在我的耳边回响。

里面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哈克贝里·芬,这两个孩子正如一粒不起眼的小小的小石子,可是到了后来,他们变成了引人注目的鲜花。汤姆·索亚走到哪里,都有大人赞许的目光,都有小朋友崇拜的目光。

这一切都要从淘气的汤姆开始。”哈哈,哈哈,真幽默!“我边看边笑,这本书的作者马克·吐温先生把汤姆写的十分调皮,不是到河里游泳,弄得湿淋淋,就是和别人打架,搞得全身都是泥。

汤姆的顽皮和我妹妹差不多。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楼上整理房间,妹妹正在我的课桌上画画。过了一会儿,我到楼下拿东西的时候,看见妹妹在我的本子上乱涂乱画,我一气之下抢来本子,天哪,这还是本子吗,这简直就是废纸!我这妹妹和汤姆有的一拼。

”好样的!“汤姆在法庭上豁出去了,这是他经过了长时间地思想斗争,白天躲在家里,关着门窗不出门,晚上,提心吊胆地睡觉,生怕印江·乔埃来找他麻烦。但是,在这件医生被杀的大案子发生时,汤姆在天使和恶魔的较量中,选择了揭发印江·乔埃。

在后的日子里,汤姆这位名副其实的小英雄曾经寻宝、找大坏蛋的藏身处、被困在山洞里,这是多么惊险的旅程呀!

汤姆·索亚正直勇敢、活泼开爱、聪明善良,不过也会调皮捣蛋。

汤姆常常被打,但我十分的羡慕他的生活多姿多彩;崇拜他的正直勇敢;向往他能够去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冒险,当一个威震四海的海盗。

这本书虽然读完了,但是我的读书之旅是不会结束的!因为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成功正需要这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神秘岛》小说读后感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寒假里我读了好多书,例如《窗边的小豆豆》《十万个为什么》《80天环游地球》《万尔德童话》等。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凡尔纳科幻故事之神秘岛》这本书是儒勒。凡尔纳写的,在19世纪享誉世界的科幻小说家,她也被称为是“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神秘岛》描绘了一个奇异多姿的科幻故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愤怒的南方军队囚禁了北方军队做俘虏,把他们困在一小城里。五个北方人乘坐热气球一起逃亡。五个人以为从此就获得了自由,却没想到中途遇到了猛烈的暴风雨,尽管他们扔掉了所有的身外之物,但还是被猛烈的暴风雨吹到了一个荒岛上,他们开始了勇敢的生活。

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顽强的同命运做斗争,一直没有放弃过对幸福的向往跟追求。这些顽强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他们自己制造了陶器。玻璃。电报机它们的诞生是几个人血汗的结晶,荒岛成为了一个富饶之地。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困难与绝望之前,要凭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学会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张温馨的照片,一张普通的照片。那张照片让我印象深刻。那不是全家福,而是一张登上黄山后,我和家人欢笑的照片,这是很久以前的照片。那时,爸爸妈妈还在家,阿姨没出嫁,家庭很完整。可自从爸爸妈妈去国外工作以后,家就分散了。外公得了重病,阿姨出嫁。在家里,只有奶奶在照顾我和哥哥。这张照片却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

这张照片,总能让我开心起来。有一次,我争取得到了全年级作文竞赛第一名,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我想让我爸爸妈妈也知道这个好消息,但我没有手机。我该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掏出照片,说:“爸爸,妈妈,你看我得到了什么?”我盯着照片说。说完,我仿佛看到他们的嘴角露出来满意的笑容。这使我更加开心了!我又喊道:“女儿为你们争光了!”他们又微微一笑……

几个月后,爸爸回来了,可妈妈没有来。我拿出照片,留下两滴眼泪,说:“爸爸,你回来了,妈妈在哪儿?”爸爸听了,两颗豆大的泪水“啪”地打在我的脸上。他拿出手机,说:“你的妈妈在这儿……”两滴泪水又“从天而降”,打湿了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骆驼祥子小说读后感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祥子是社会中很普通的一个人,所以由他身上反映出的感悟是最真实贴切的。老舍先生选用的角色不得不说堪称一绝,总是能将整个事物的精妙在细微之处体现出来,祥子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让我很是敬佩。看完整本书后,细细的回想与品位之中好的情节与句子,一些感想也浮现在脑海:封建社会给人带来的是无尽的危害,它妨碍了人们的思想与行动,所以导致了社会的落后,加大了贫与富的差距,更使人们丧失了原有的本性。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最初那个有奋斗目标且敢于奋斗的祥子是我所尊敬的,但由于社会风气和其他外界原因,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堕落。祥子曾是封建社会中的”叛逆分子“,而他最初就像在,而”叛逆“失败的原因除了外界原因,还有自身原因。祥子有毅力这无需置疑,但他却没有足够的毅力来追求他的目标,曾经坚定地信念也在一件又一件事物中所摇动。到最后,祥子已经没有了动力,没有了目标,没有了信念。我不禁为祥子感到可惜,不过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经历,从最初的坚定不移再到摇摆不定,最后是完全放弃。现在想一想,如果祥子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力,结局很大可能就不一样了。

祥子的形象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记,或许若干年后,再次回味时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有时,坚持到底会让事情的结果变得不一样。不得不说,《骆驼祥子》给我的启发会让我一生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今夜一场梦让我又想起了你高中作文

全文共 1793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写人作文:今夜一场梦,让我又想起了你(高三)

题记:醉翁有词《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红,知与谁同?

时间淡去的只会是彼此的改变,却淡不去那份真挚的友情!

我南昌的寓所,不大,也不小,三室一厅,和大姐、外甥一起住着。但这毕竟是临时的“家”,来不及添置什么屋具,总也觉四壁空空如也。

而今夜,自己的脑子倒是没有空着。睡觉前刚搁笔,因为在筹备自己开店的事。谁知道这一躺下,又有梦赶来,硬是不让我闲着。这有梦不说,可是却把我给吓着了。有几分古怪,也有几许不安。然而这一个怪怪的梦,惊醒了我,却让我突然想起了远方的一个老同学老朋友。

她叫鹃,小名平平,家里人都是叫她平平的。其实她的名字我一直很不解,为什么大多女孩子取这个名字时,都用的是表示美好的那个“娟”字,而她的却永远是一个让我联想到更多不祥的“鹃”字。比如说“杜鹃啼血猿哀鸣”之类的。而她每次都只浅浅一笑,父母这样取的就是了。而我更习惯和家里人一样叫她“平平”的。

平平的确是个平淡平凡的女孩子。

其实我们的交往和友情的建立也是很平凡的。就因为我大姐出嫁在她们那个村子,而大姐夫一家人和平平的父辈、爷辈都算得上是不错的世交。而我上初三是在大姐家住的,所以我们就很自然地经常跑到一起。你到我家找几棵仙人掌,我到你那里挖几株小辣椒树。当然更多的是在一起学习交流。我真的佩服我们那时的拼劲,为了中考,在考试前几个月,几乎每个礼拜就有六七天是和平平一起在电灯下演题讨论,而一学就是到深夜两三点。

最后考试了。填志愿了。录取了。她去了四川德阳读警官学校,一所中专学校。而我放弃读体校的机会,进了一所在当地级别最低的高中,双凤中学。就这样,除了春节或者暑假可以偶尔见上一两面,我们更多只能用书信的方式询问彼此的情况,或相互交流心得或对社会世事的这样那样的看法。

(肯定有人会骂我了:还没说你为什么想到“平平”的呢,怎么就扯到九霄云外的子丑寅卯去了哦?好,好,我下面就说,下面就说。)

记得我刚上大二时,当时也是很热的夏天。而有一夜却被一个电话把我从酣睡中吵醒。然而这个电话不是别人打的,恰恰是已好久没有联系的平平打的。她在电话那头很是委屈,很是害怕地说着:“我刚做了个恶梦好吓人呀真的我好害怕”而我当时也如做梦般不知所云地应和着平平的电话,因为太困,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一阵安慰和鼓励之后,一挂电话,看看时间,03:23。我只是一声浅浅的抱怨,然后得意地傻笑了。

所以,在我也同样做了恶梦的今夜,也想到了远方的平平。

但我没有敢打电话,因为怕扰了她,还有她说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男友。而且她还是刚不久前,自己放弃在成都的比较好的工作,去了遥远的新疆,去了她男友奋斗的城市——库尔勒。真的,平平就是这样的平淡平凡。其实她的资质和条件都绝不会差的,而我也总觉得她的那位男友是有点逊色的。但她就是那样的平淡平凡地选择了,认定了,满足了,珍惜了。尽管也有好多朋友和同学,包括我的老妈在内,也都说什么我和平平很那个那个,但我也只是浅浅一笑了后,心里暗自窃喜。而更多的则是真诚不改地祝福和祈祷!

为表对好友平平的思念与祝福,我想把我在高中复习时,与在四川邛崃实习的她联络的几首诗词也附上吧。

其一: 圣诞飞雪赋怀

壬午葭月已飞花,

碎琼乱玉莫肯歇。

遥遥千外飞千去,

眷眷思绪故友寄。

20xx年12月25日于四川西充

其二: 壬午仲冬飞雪即兴

一片两片三四片,

我寄六出思万千。

千千万万万万千,

逗旋烂漫成一天。

壬午仲冬廿六于四川西充

其三: 长 相 思 .寄雪

天外天,楼外楼,楼上可有故人否?问雪已白裘。

山外山,三两三,邛崃一夜愁白头。只有雪依旧。

壬午仲冬廿六 于四川西充

其四: 水调歌头.琼玉咏

十年一飞花。天涯君在哪?问雪可知君否?却道在天涯。白山白水白树,树白水白山白,不觉头已白。抬望眼那时,瑞雪已覆巴。

千山外,小桥下,那人家。门扉紧闭,团坐炉火说些啥?论瑞雪兆丰年,亦论国国家家,还有爹和妈。迢迢山水隔,鱼雁化冰花。

壬午仲冬廿六 于四川西充

其五: 千与千寻

——题平平于邛崃白鹤山之留影

白鹤山前白鹤飞,飞入重霄莫须归。

天上婵娟欲舞醉,洒落人家自溢翠。

20xx年孟月初七 于 四川西充

抬头望窗外,那轮圆月已离地平线不太远了。此时只能为平平长长地吟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想起那件事我真温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我手中拿着一张照片——小学毕业照。就在照片中的最左边,那个笑得最灿烂的女孩,是她在寒冬里给我了温暖。思绪回到了小学的那时候……

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在大地上,似乎让大地有了一丝生机,青草那独特的气息与鲜花的芬香交杂在一起,露水垂在树叶上,缓缓地滴下。我大步向教室走去,推开紧闭的大门,看到的不是黑压压四十几个同学,而是零星的几个同学。我一脸茫然地抓了抓头发:“奇怪了,人呢?”一个同学盯了我许久后道:“你怎么还在这?”另一个同学抢答道:“要上音乐课了,你怎么还不走?”我在心中呐喊道:“我可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啊——难道今天音乐考试?”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跑向音乐教室。走进教室,我便听到某某同学那甜美可人的声音正唱着动听的歌。我正要坐下,音乐老师却叫了我的名字。我心头一惊。脸色一变,捂了捂额头,我……可没有做什么错事吧?随即,我拉起一个同学就激动地问道:“怎么了,怎么了,快说呀!”那同学做无语状,又翻了个白眼,不耐烦地说道:“到你了,上台去呀!”接着,一道目光扫射了全班,最后紧紧地盯着我。我抬头一望,是音乐老师那双深黑的眸子。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从地狱那来吃人的魔鬼,那双眸子似乎一不小心就会将我吸进去,那微张的嘴,似乎会将我咬死。

“咳咳”一个同学微咳了两声,我终于从梦中惊醒。我心中既不安又忐忑,我真不会唱啊,怎么办啦?我到底要不要去啊?到底好强战胜了恐惧。我刚开口唱,台下便传来同学的笑声。此时,我就急哭了,抬起眼看向台下,抿嘴一笑。此时的我心中没有半点儿温暖,耳朵听到的都是台下同学们阵阵的嘲笑声。正当我想下台的时候,一张正微笑的脸映入我的眼中,那个同学对我浅浅地一笑,眼中流露充满鼓励的眼神。我有些尴尬地笑了笑。之后她用手做了一个鼓励的姿势,让我的心中减少顾虑。当我走下台时,那位同学又对我笑了,此时此刻,我的心中被温暖填满,我也对她发自肺腑地笑了笑。

再次拿起照片,照片中的那个女孩,让我觉得依旧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名著《西游记》小说读后感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过的课外书有很多很多,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数也数不清,有封神英雄榜,有,有,还有。但是,我最喜欢的书还是四大古典之一。

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不怕困难,跨过了万水,翻过了千山,走了十万八千里路,终于到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大闹五庄观。孙悟空大闹五庄观写的是镇元大仙让他的两个徒弟打两个人参果给唐僧吃。镇元大仙的两个徒弟把人参里给了唐僧吃,唐僧看了说这两个婴儿还能吃?只好两个徒弟吃了。猪八戒看了之后,口水直流,就让孙悟空去用金击到子敲来,孙悟空先打了一个人参果没有接住,掉在地上不见了。后来孙悟空又打了三个,拿回去分了。镇元大仙的两个徒弟去数果子,发现少了四个,说了孙悟空他们只吃了三个,还有一个掉在地上不见了。听着镇元大仙的指责,孙悟空恼羞成怒,把人参果树给推倒了。后来,镇元大仙回来了,让孙悟空把人参果树给医活了,孙悟空找了天上所有的神仙都不会。最后,孙悟空找来了南海大慈大仙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用玉净瓶里的甘露,把人参果树给救活了。这里写出了孙悟空知错能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他们修成了正果,都封了佛:唐僧被封为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这就是我今天看的古典之一——西游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雨天我想起了那件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天微微泛白,淅淅沥沥的小雨落了下来,高大的杨树直插云天。微风拂过,树叶们你推我挤,好不然闹!“嘀嗒,嘀答……”雨落到树叶上,落到娇花上,落到嫩草上,落到大地上,弹奏出了生命的音乐……这雨,令我又想起那件事……

我从小就在舅舅家住,在那里,有一个小我两岁的妹妹。妈妈总外出工作,那天,妈妈回来了,我迫不及待的坐在妈妈旁边,妹妹紧挨着我坐下。拿出了妈妈送我的玩具,自顾自地玩了起来,妹妹也想玩,我看了她一眼,没有给她,她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祈求似的看看我:“姐姐,你让我玩玩你的玩具吧,我保证玩过之后立马还给你,好不好,姐姐。”她用手摇着我的胳膊,眼里闪着泪珠,一副我不同意她就哭的样子。我看着她,十分不客气的说了一句“哼,我还要玩呢!”我把她的手从我的胳膊上扒下来,不管她了。果不其然,立马便传来了她的哭声,她走到妈妈跟前,将手递到妈妈跟前,说:“姑姑,姐姐不让我玩,还打我的手。”怕妈妈不信,还挤出两滴眼泪。妈妈一看这阵势,大声对我说:“让你妹妹玩玩又怎么了?她是你妹妹!”连妈妈都惯着妹妹,我赌气的将玩具丢在妹妹怀里,恶狠狠地说:“你自己玩吧,别理我!”我走出屋子,独自一人站在房顶上,抬头,看着苍茫的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非常不解,为什么妈妈送给我的礼物要让妹妹玩?为什么所有人都惯着妹妹?难到只是因为她小吗?那我还长大干什么?

刹那间,委屈感充斥在我心头,泪水不争气地落了下来,与雨滴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哪嘀是泪水,哪嘀是雨水……雨依旧在奋力飘洒着,任凭它打落在我身上,我也无动于衷。

“姐姐,原来你在这儿啊!”一抹靓丽的身影出现在我面前,此人正是我的妹妹,她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我的玩具,递给我,我看着她“哼”一声,走了下去,她赶紧喜笑颜开得跟着我下去了。回到屋里,妈妈盯着我微红的眼,目光中充满了歉意和坚定以及我看不懂的一些感情。我站看没有动,妈妈扯下一条干毛巾,抹去了我身上的雨珠。

妈妈其实并不容易,独自一人抚养我。为了能让我的生活得更好,她拼了命的去赚钱。她想多努力一点,买一间属于我们自己的屋子,不需要再寄人篱下了。

现在我才明白,她对妹妹那么好,只不过是想让我在舅舅家住得好一点。她眼中的那抹坚定,或许是她努力赚钱,早日买到属于我们自己房子的信念吧!

雨还在下着,我慢慢走进雨中,闭着眼睛,感受着雨的洗礼,倾听着雨的歌声,那是最美妙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常常我想起那双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火,在那乌黑的“舞台”燃烧,火焰高高窜起,晶莹剔透的色拉油从天而降,紧接着,五颜六色的蔬菜也优雅地翻落下来,没头没脑地跳起舞来,开起盛大的“舞会”。霎时间,厨师手握着大铲,快速地翻炒,锅里菜蔬的“舞蹈”就更精彩了。

我爱吃各种美食,也爱欣赏厨师出神入化的制作过程!尤其看到厨师满头大汗地站在“烹饪舞台(锅子)”前,像挥动板斧的巨灵神一样,一下左劈右砍,一下指天画地,看得我内心大呼过瘾。突然厨师的手一抖,洒下如满天星斗般的各种调味料,酸、甜、苦、辣、咸,样样齐备,更是让我崇拜不已。厨师的手快速地翻动着锅里的食材,就如一名猛将般奋勇杀敌,还不时将“舞台(锅子)”甩动,让身处其中的“演员(食物)”纷纷腾空而起,那姿势真是架式十足呢!

厨师用他那“身经百战”的手关了火,疲惫地看着津津有味大吃特吃的我,会心一笑。为了让我大饱口福,他那双灵活的手再度翻腾起来,又变出一道不同口味的菜肴,我一边品味,一边回想那双巧妙的手是如何在锅上“大展神威”。直到汗流浃背的厨师,端出令人垂涎三尺的菜肴,真是令人由衷地感到幸福。

常常,我想起那双手,可以站在锅子这个“舞台”前,从容指挥着忙碌的“舞会”,这样的一双手,创造出许多的山珍海味,同时也承传着各地美食的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想起了小时候初三作文

全文共 1483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作文的点子似乎很多,当时还津津乐道的,现在倒感觉是有点的幽默了,想起了小时候作文。

要是写家乡的变化,往往就是借鸟抒情,说小鸟第二年再来的时候,飞来飞去,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家或者窝了,结束的时候,写道:啊,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

那时老师还表扬,说这是假借小鸟的“无家可归”,写自己家乡的巨变,很有技巧。

写老师也有技巧,不管是男女教师还是年纪大小,都叫他们眼睛里布满血丝,叫他们戴上金丝边眼睛。年纪稍微大一些的,还叫他们两鬓斑白,佝偻着腰,说话声音沙哑,等等。这样显得老师敬业,表达了赞美和歌颂的情感。有个教师在评讲作文的时候,说,你们学生难道不让我们睡觉吗?怎么老是眼睛布满血丝,灯光一直亮到深夜12点啊。为了表示老师的春蚕精神,小孩子就在作文里这样“摧残”他们。

实际上,教师也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也要漂亮潇洒,现在的新课改就是要教师追求这样的形象,不知道现在学生作文里还是怎么写的。

写时间过得快,全班同学开始几乎也都是一样的,“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又是一年”。还不如农村里不识字的老大爷贴的对联有趣,“点点头又是一年,乐呵呵再添一岁”。更不如毛泽东那样富有气势,“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

要写天快亮了,我们也有共同语言,一般是“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再接下去就是,“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不知道怎么搞的,那个时候的老师也不主张有什么个性化得表达,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还得到表扬,要是大家都这样写了,就都得到表扬,中学生作文《想起了小时候作文》。所以从小学到中学,大概都这样写的。

以至于我现在一吃到鱼肚皮,就想到天快亮了。

想想也不能埋怨老师和学生,就连所谓的作家也是这样写,写个姑娘也总是樱桃小口,柳叶弯眉,圆圆的脸蛋,浅浅酒窝之类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感觉,我认为有酒窝真的不怎么好看,要是男人也长个酒窝,那更是窝气。

我们过去不仅吃得单一,穿得单一,连思想和思维也单一,当然表达也就不可能丰富了。

快过国庆节了,我想起了小时候写的一篇批判旧社会歌颂新中国的文章。老师先给我们一篇范文,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提起万恶的旧社会,我的肺就气炸了”。接着让我们写,全班20多个学生,几乎都写了这一句。没有一个写自己的胃或者其他部位气炸的。我什么也没有写,不是为了创新。尽管我也很气愤万恶的旧社会,但我当时感到要是自己的某个部位被气炸了,实在太难受。

十年没有批改学生的作文了,不知道他们现在还怎样表达。

记得读初一的时候,有篇作文以“窗”为题,任意写一篇文章。当时我就写了一篇科幻。讲的是我作为考古队的一员在沙漠中考古,后来发些一石棺,石棺下面压着一张貌似窗子一样的东西。当时天色已晚只是把石棺挖出,大家就都去休息了。我晚上失眠,就从帐篷出来,来到石棺的那个坑旁边,一不小心滑了下去。接着一道白光,一霎那,我置身于高速航行的宇宙飞船之中。

外星人问我:楼兰国出什么事了吗?

我莫名其妙。

外星人说,以前楼兰国王和他们接触过,他们还送给楼兰国一块太空穿梭机。叫他只要有事就可以随时过来。

我说:楼兰国已消失2000余年了。

外星人诧异:这么快一个王朝就灭亡了?

……

后来外星人把我又送了回去。

“哎呦!”妈的,屁股摔得好痛。

“啊!”我的一个女同事吓的尖叫。

我仔细一看,我竟然在她家里面。

后来得知,自那一次沙漠上考古,我就失踪了,所有人都以为我死了,已有两年之久。 女同事把挖掘出的“窗”挂在自家的房间的墙上,我当时突然变到她家就是从那“窗”中掉落于地上。

奇怪,不过和那外星人聊了两分多钟,家里面却过了两年?当时,那外星人飞船究竟在宇宙的何处航行?

后来,语文老师,给我一个评语:内容不真实,打了6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想起那件事我就后悔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和好吧!”这是我和同桌叮当和好时说的话!

记得那是在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用陶泥做小人。同学们自顾自安静地做着。

我也低着头做着。突然,叮当的手碰了我一下,把我做的小人的手给弄断了。我转头看着他,他笑着对我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本想原谅他的,可想起他的笑,我很气愤,准备以牙还牙。于是下课了,我趁他不注意的时候,一手拍下去,把他的陶泥小人拍扁了。他哭了。

看他哭了,我很后悔!我突然想起以前,他如果有什么好东西,一定会跟我分享;如果我需要帮助,他一定会第一时间来帮我。于是,我告诉他,放学后,我在第一家小店等他!

终于挨到了放学,我像箭一样冲出教室,跑到第一家小店门口。他也已经早早地在那里等我了。我低着头,和他说:“对不起,我们和好吧!我不应该打扁你的陶泥小人。”

他笑着说:“其实我早就原谅你了。”

于是,我请他吃了一根冰条,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不过,我现在想起那件事我还是非常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楼梦经典小说读后感模板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断断续续的又读完了一遍《红楼梦》,掩卷而思,真有一种“云深不知处”之感,红楼中那些可爱又可怜的女孩儿,牵动着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心啊。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独具人性,千人千面,没有丝毫的雷同首先要说的就是黛玉,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身世孤单,精神压抑,加上寄人篱下而又性情高傲敏感,使得自我十分脆弱。黛玉初进贾府时,时时细心,事事谨慎,言谈举止慎之又慎,恐怕被别人耻笑。

第一次见到宝玉其人时,油然而生了一种亲切感。而宝玉眼中的黛玉,自然与众人眼中的不一样,“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所以当发现这个“神仙似的妹妹”没有玉时,竟摘下自我的玉,狠命摔去。

很多人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我也佩服黛玉的美丽才情,但总觉得大家闺秀就应当如宝钗般大度有气量,不要像黛玉般小肚鸡肠、尖酸刻薄。宝钗博学多识,深沉理智,端庄贤淑,然而也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她的出嫁其实更多的是遵从母亲之命,嫁给了一个不爱自我、亦不被自我所爱的丈夫。

贾母说她的一段话我很喜欢;“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头里他家这样好,他也一点儿不骄傲,之后他家坏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待他好,他是那样安顿,一时待他不好,不见他有什么烦恼。我看这孩子倒是个有福气的。”做人就应当这样,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红楼女儿们个个个性鲜明、美丽可爱,《红楼梦》这本书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它真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品读的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名著小说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也让我很震动:书中一个个小故事很平凡、很质朴,但却非常真实。其中蕰含的浓浓的“爱”,更是激荡于胸,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生活和周围的人、事、物。故事里,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总是挺身而出帮助那些弱小者;有聪明懂事的代洛西;还有勤奋好学的斯带地,他不善言辞,却毅力非凡;更有和蔼可亲、慈爱温和的新老师,以及热切爱着小主人公便给他指引的爸爸妈妈……这里洋溢着浓郁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还有小小少年的爱国之心,小主人公在爱的氛围中渐渐成长。

有感于小主人利柯的描述,我眼前一一闪过我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爸爸妈妈上班很忙,有时还不回家;老师的眼中只有好学生,普通学生经常受到严厉的批评;同学杜如彬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常常受到大家的嘲笑……为此,我抱怨过、苦恼过。可是,或许当爸爸妈妈照顾我时、当老师鼓励我时、当同学关心我时,我是不是忽略了?我是不是把他们的关心、关爱当成理所应当?现在我已经在渐渐长大,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辛辛苦苦教育我们的老师、养育我们的父母,学会珍惜可贵的友情。

爱是奔腾的热血,爱是跳跃的心灵。书中把爱比喻成很多东西,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爱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

我真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爱的教育》,我希望把我的爱,献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让大家学会“爱别人”“传递爱”,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