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降临的观后感(汇集7篇)

当机会来临时,要细心观察,作出敏锐的判断,不要让机会与你擦肩而过;小编收集了机会的降临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52

作文

7

篇1:2024年电影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3379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科幻电影降临》上映三天,相信很多网友都看过了。《降临》说的还是一个蛮神棍的故事,一开始是外星人莅临地球指导工作,觉悟不高的地球人民十分恐慌。于是各国都设法和被称为七肢桶的外星人进行交流,隔着一堵玻璃墙比比划划。美国派了一个天才女语言学家,和一个废柴物理学家一起去。天才语言学家花了一点功夫破译出了外星人的语言,发现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这倒也罢了,哪种语言不复杂呢?但奇妙的是,这种复杂的语言超越了时间,掌握了这种语言就能够看到未来。至于怎么看到的……反正片子也没交代清楚。女语言学家看到了自己会和废柴物理学家有个女儿,女儿将来长到十几岁会生一种怪病死掉。她非常难过,但又没法避免,所以最后还是生了这个注定会早夭的孩子,陪伴她度过了一生。

故事就大致是这么个故事,还有很多槽点。但那是导演和编剧故意放的线索,方便观众领悟背后的真相。所以那些看了感动得泪流满面的观众注定就和真相无缘了。如果看了暗骂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恭喜你,已经接近了真相,只是还缺乏进一步的领会,需要再二刷,三刷。

那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首先还是回到影片中最大的悬念,外星人来地球干什么来了?影片里表面的答案是送语言来了,现在帮助人类,几千年后人类就可以帮助他们。但是这几句话里还是什么具体的东西都看不出来。如果已经发现了几千年后有什么灾厄,现在自己不能设法避免吗?为什么要跑来大费周章地教一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外星人自己的语言呢?再说教人类自己的语言怎么就能帮助他们了呢?

所以,我们可以假设,这种外星人来到地球不是偶然的,随机的,而是和人类有某种渊源。

有什么渊源呢?大家想想,这个电影里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当然是外星人的文字,这种文字是用一种类似水墨的介质挥洒而成的,一种线条非常复杂的小圈圈,而且独立表意,不是对发音的记录。这其实就是一种线索,这种文字让你想起什么?书法,而且是中文的书法。要知道,现在地球上所有的文字——请注意是所有的文字——除了中文和日文中的汉字外,都是字母文字。中文这样的表意文字可谓绝无仅有。所以这种外星人的文字,很可能和中文有关系。一个佐证是影片的原著作者特德姜,原名姜峯楠,就是华裔,要说写的时候没参考过中文,那才难以置信。

你也许会说,参考过和设定的渊源是两码事。谁都知道中文是方块字,又不是圆圈字,这些文字怎么可能和中文有什么关系?但是不要忘记,文字是会演变的,中文的祖先小篆就不是方块字,一笔一划要圆润得多,好多字都是圆形。那么再过若干年,发展到圆圈字是完全可能的,现在有一些什么火星文、颜文字、emoji就已经出现苗头了嘛。

现在问题就变得有趣了,假定这种文字是若干年后中文的演变,那么和外星人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外星人懂得许多年以后的中文呢?

真相只有一个。没有什么外星人,七肢桶就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中国人!

看到这里你大概想关网页了。这七肢桶长得跟八爪鱼似的,不是外星人是什么?怎么可能是人类,还是中国人?但是请注意,电影里根本没有提到,七肢桶承认自己是来自别的星球的,更不用说什么星系第几行星。也就是说,所谓外星人只是地球人自己的猜测!导演明显留了其他的解释空间。虽然说长得的确和人天差地远,但要知道,生命是在不断进化的。我们长得也不像鱼,不还是鱼类的后代吗?中国人进化成这样,理论上不是没有可能的。何况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暗示,告诉了我们这种进化的由来。

雾霾。

是的,七肢桶总是在玻璃背后若隐若现,因为其生活在雾霾世界里,已经适应了在雾霾中生活,无法离开雾霾环境,所以和当代的人类交流,都要隔着一面玻璃墙。目测这个雾霾的pm2.5大概是5000-10000左右,一般人进去根本受不了。女主最后进到雾霾里,没戴口罩啥的,就拼命地咳嗽,电影里给了好几个特写。这和外国人到中国来吸雾霾就受不了,也是很接近的。

而七肢桶……不,中国人呢,在雾霾中发生了飞快的进化,适应了雾霾环境。你看他们厚厚的皮肤,就是抵御雾霾侵害的产物,鼻子小得看不见,也是为了隔离pm2.5的侵害。他们深沉的低音,会飞的黑色文字,都是为了穿透雾霾进行交流而设计的。而多了几只手几只脚几根手指什么的,都是雾霾侵入人体后,产生的变异,几千年后变成这样,不足为奇。

而且这些七肢桶虽然科技发达,但是身体还是不好,其中一个家伙,莫名其妙就挂了,死亡率高达50%。可以肯定,在未来虽然进化成了这副模样,中国人还是没法完全适应雾霾。所以他们终于发明时间机器后,回来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他们要改变过去,消灭这个几千年后满是雾霾的未来!

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影片最后,飞船不是嗖地一下飞上太空不见了,而是化成雾霾消失了。很可能飞船的材料——大家还记得那黑色的凹凸不平的表面吧——就是雾霾制造的,最后在穿越过程中,也化为了雾霾。

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女主一看到七肢桶的圈圈,啥意思都不知道,就可以看到未来了。网友们真的信看到一种文字就能看到未来吗?信的同志可以截屏,盯着这几个圆圈看上一天半天的,能看到自己未来的男票女票吗?能看到今年的春晚吗?能看到特朗普明天发的推特吗?要是真有这效果,不是科幻,是玄幻。

所以《降临》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幻片,不可能有这种非科学的假说。只可能是七肢桶对女主进行了心灵控制,让女主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整个事和文字一点关系没有。至于他们怎么知道的,因为他们就是来自未来的中国人,进行了时间旅行回到现在,当然有未来的很多资料,不足为奇。

那么他们让女主看到的未来是什么呢?主要就是她女儿早夭的事,这是一般人人生中最大的打击。对女主也是如此。女儿怎么死的?说是得了一种怪病,这种病很可能就是雾霾引发的。未来或者女儿去了中国,或者雾霾蔓延到了美国,女儿吸入了大量pm2.5,自己身体上可能也有一些天生的弱点,就发病了,然后挂了。

这是七肢桶让女主看到的未来,这个未来能否改变呢?影片里没有明言。似乎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女主明白了,雾霾是自己一生的痛苦之源。所以会尽力去改变它。也就是改变七肢桶的未来,让人类不至于进化成那样子。这就是所谓未来人类帮助七肢桶的隐喻,就是帮助人类自己啊。

网友们可能还觉得不可信。要这样的话,应该直接来中国啊,找中国领导人说道,去美国干嘛呢?但是影片虽然主要从美国的角度来拍,也明说了七肢桶的确是来了中国的。而且主要的摩擦就发生在和中国之间。这也就可以解释电影里一个最牵强的地方:中国人那么文弱怕事,外星人来了好好沟通不行吗?为什么最后闹得不可收拾,要对他们开战?又为什么敢对科技明显比自己先进几百倍的外星人开战?开战也罢了,为什么不是国家领导人下命令,而是一个陆军中将自作主张?

再一次:真相只有一个。七肢桶毕竟是中国人的后裔,要给祖宗留面子,所以肯定先来跟中国人秘密沟通,要求严禁雾霾的源头,从此蓝天白云。中国一听,妈蛋这经济还搞不搞了?这钱还赚不赚了?这GDP还要不要了?死活不干,然后想既然都是中国人,可以打麻将来笼络一下感情。谁想麻将打好了,七肢桶和了好几把牌,还不给面子,双方矛盾越来越深。最后中国领导急了,就打算和未来人硬干。他们敢这么干是因为有把握,未来人绝对不敢对他们动手,把祖宗杀掉任何一个,或者干点别的出格的事,都很可能导致自己马上消失。这个简单的道理,看过一点科幻片的都懂。

而为什么干这事是那个商将军而不是主席拍板呢?道理也很简单,这事不光彩啊,想想秦桧和宋高宗究竟是谁拍板杀岳飞的,谁出来扛锅的就知道了……这就不多说了。

其实中国这条线还有很多伏笔可以挖掘。比如说中国人要是和七肢桶交流,总得有个有分量的人出马吧?那么语言能力最强的是谁呢?最擅长和外面的高人谈笑风生,而且对时间有着堪比七肢桶的控制能力的人又是谁呢?最后中国方面放弃动武,真的是女主一个电话导致的吗?还是某位重要人物为了国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努力结果呢?这个让我们期待下一部揭秘吧。

总之,虽然中国这边任务失败,但是女主这条线上,让女主传达出其目的是教授人类其语言,令各国加强沟通合作还是很有意义的。虽然学了这个语言就能预测未来肯定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女主还出了解读外星语言的书,但显然其他人都没学过这本事,甚至其老公没听说过——但是七肢桶最后留下的长文里也许就有雾霾方面的内容,全球各国借这个契机进行深度合作,也是应对未来即将到来的超级雾霾的一个准备。这样,也许还来得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年度科幻影片《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天,我仰望着西斯廷教堂的穹顶,心中明白渺小自己所背负的宏大使命即将结束。我用左手向上挥去……一束圣光,缓缓降临……

1月20日,《降临》在国内上映。当日,我膜拜了这部神片。

电影散场时,有些观众抱怨看不懂。的确有些烧脑,但在影片结束时,大部分观众还是读懂了它的叙事结构与主题思想。

第二天,我拜读了一些影评,发现大部分作者是读过原著才进行观影的,对影片解析的非常透彻,不留死角。我深感已没有再动笔的可能性,因为无法写出新意。

直到临睡前,我有了些奇怪的想法。也许只有我这种没看过原著而直接观影的人才会蹦出这样的念头,因为原著党的思维方式已经先入为主的被禁锢了,恰是我这种脑中“空”的人才会更加辩证的去看待它。

以下是我的思索过程,比较长,但绝对新颖。

一、语言决定思维模式

“语言决定思维模式”,这是本片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

我们常说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以前我们把它归咎于基因。事实上,在西方长大的华裔也会具有西方人的思维模式,这就明显绕开了基因这个因素。我有个儿时的好朋友从小学就去了美国生活,我可以感觉到他的思维方式是和我们不同的。我问过他一个问题,“你的梦里是用英语还是中文作为第一语言?”他告诉我更多时候是英语。

我想这便是“语言决定思维模式”的一个实证。基因决定了体质与性格,而语言与文字环境却潜移默化的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这便是香蕉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BC)、海归与土鳖的区别所在,大家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二、高效的语言造就了高效的思维模式

片中的外星人“七肢桶”用的是一种图形式的语言与文字,它高效到了一瞬间便可表达出无穷尽内容的程度。也就是我们人类用线性语言需要讲述1小时、1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信息内容,七肢桶一瞬间便可完成交流。

打个比方,有些人会一目十行,但他的阅读方式仍是从第一行第一个字到最后一行末尾字节,只不过他跳过了许多非重点。而七肢桶是一目一页,瞬间全盘接收每个“字”的信息内容,不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因为他们的文字是非线性的,没有起始与终点。

这是一种理论上成立的强大技能,类似于电脑语言,兼顾信息的海量与准确性。再从“语言决定思维模式”推理,七肢桶的思维模式将是革命性的、超人化的。这便是他们为何能预知未来的原因。因为当思维方式由线性转为非线性,时间概念变从单向矢量转变为如其文字一般是多维多向的,就没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分别了。

片中女主角学会了外星人的语言,从而理解了他们的思维模式,继而掌握了预知未来的“本能”。她是七肢桶前来地球的目的,因为3000年后外星人需要地球人去拯救他们,她便是那火种与关键。片尾七肢桶完成了使命,默默的离开了地球。

三、《降临》与宗教

七肢桶这类物种似乎已经脱离了人的范畴,而走向了神。

宗教里的神、佛与上帝都具有同样的特性,无所不能、预知未来、摒弃了人间的烦恼与情感,这便是“超人”的“神性”。

而人类则恰恰相反,能力有限、懵懂未知、充满了七情六欲所带来的众生之苦。这便是“人性”。

佛陀在创教之初是悲天悯人、情感丰富的,直到他涅槃成佛才达到了“神性”的境界,此后祂便不在人间了。

游离于“人性”与“神性”之间的是庄子。大多数时候他可以“逍遥游”,顺其自然,断绝几乎所有人间的欲望与情感。但他仍保留了底线式的“人性”,这使得他更像是仙,而不是神。这里面暗含了太极图的奥秘,黑白两色象征了“人性”与“神性”,庄子式的仙在无边际的白色(神性)里残存了一点黑色(人性),而我们大多数未能悟道的人却是在无边际的黑色(人性)里参透了一点白色(神性)。

七肢桶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进化”到了“神”的境界,预知未来便不再是什么难事,而人间的情感也几乎不再挂念,这便是为何明知一个伙伴会死他们仍会从容赴命的原因。他们看淡了生死,弃绝了情感。

七肢桶感召了女主角,使她放下那未来女儿终将逝去的苦痛,从容的去面对一步步即将到来的“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硬科幻电影《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1586 字

+ 加入清单

降临》改编自美国当代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你一生的故事》,是以语言学取胜的科幻小说,曾荣获1998年星云奖。科幻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先使整个设定令人信服,电影同原著一样,着重构建了第三类接触的对话体系,这套体系在小说中着笔墨太多。在电影中,它几乎也占满篇幅,然而这一切加法都是服务于做了减法的母女线,给予观众对未来部分的遐想。

影片对于外星生物和其语言系统的描述有别于以往,它的形象符合小说中的描绘——“看上去就像七条交叉的肢支起的一个桶。呈中心对称状,任一条肢都可当作手臂或是腿。”;“它的肢没有明显的关节,解剖学者猜它们是由脊椎骨构成的。”;“每边都有眼睛,每个方向都可称为‘前方’”。——人类将之称之为“七肢桶”,它们的形象超越了很多电影对于外星生物的想象,像站立行走的七爪章鱼,和人类不同的是,它们没有深喉系统。尽管也能发声,但在七肢桶的体系中,文字是更有效、直接、迅速的“语言”。

女主人公露易丝在与七肢桶的语言接触中,逐渐发现其语言结构与人类截然不同,它们的语言能同时表现因果。语言和文字是两套系统——文字不像人类文字那样呈线性时间,而是平面上的水墨符号(小说中是这么描绘的:“弗莱普和拉斯普贝里会堆砌符号,形成一个大集合,这样来写一句句子,这样形式的书写让我想起原始的象形文字”),没有前后关系,可以任意阅读(思维方式也是没有前因后果,可以任意看到“过去”和“未来”,目的是为完成“过程”)。所以它们能随心所欲支配文字,不消用语言表达,更不受线性时间控制,而它们发表的信息量多少取决于文字的大小。因为在非线性时间中这一切都是平行的。而人类的思维和文字,是有因才有果,是由线性导致的。电影中,那些像水墨画的文字,加上讲求因果,颇具佛家禅意的轮回意境。

所以影片也是采用了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全片可以视作露易丝写给女儿汉娜的一封信,不过这封信是先讲果再究因,这也是该片故事结构的独到之处。编剧故意在电影伊始,就用极大的信息量和快速剪辑道出“你一生的故事”的结果,之后的正片才是起因,目的是为了完成“过程”。剧作上,故意模糊了起因与过程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的线性时间是编剧的伎俩,直到最后一刻,观众才明白首尾形成了一道环(汉娜Hannah的名字也是一道环)。其中埋藏的包袱、因果关系都安排在精确的情节点上,不像另一部讲述宿命论的海因莱因小说改编电影《前目的地宿命》(Predestination)那样笨拙生硬的拼凑。

在露易丝研究七肢桶的语言体系时,编剧也在一步步铺陈她“学习”到了超越时间的语言,将未来的母女关系碎片化地渗透在她脑中。还没有意识到非线性叙事的观众,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未来,会认为这是回忆。露易丝预见了自己的未来,也遇见到女儿短暂的一生,她没有违抗命运试图改变未来,因为命运是不可阻挡的(片中,她也说过女儿是“不可阻挡的”)。因为,她所掌握的新语言,让她有了同七肢桶一样的思维方式,能同时看到“过去”和“未来”。既然知道了结局,还会去改变未来吗?完成“过程”才是目的。要知道,七肢桶来地球的目的也是为完成“过程”,它们看得比人类更加长远。露易丝改变尚将军看法的那场戏,同样是先遇见到结果(将军的解释和感谢),再透过结果去完成过程(用中文打那个电话)。

剧作上,对于未来(结果)做了留白的减法,因为一切都不用讲太透。作为观众,也完全可以通过“过程”去延展(想象)“起因”和“结果”,真正形成了一道环。

综上所述都是内在,影片外在对于语言系统和鸟蛋飞船的描绘也是引人入胜,那鬼魅的音乐更是推波助澜,甚至像是七肢桶语言的变奏。初登飞船时的引力戏,也打破了地平线构图,甚至还极好地运用了Dolly Zoom的变焦拍法,来表现内部空间的纵深透视和炫目。整个美术设定和气氛烘托极为出色,完美地将小说中的非线性文字(因为看小说感觉根本无法搬上银幕)用线性的影像表现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硬科幻电影《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降临》改编自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中文名:姜峯楠)的科幻名作。特德·姜是当今享誉世界的科幻小说家,虽然至今只发表过十五篇中短篇小说,却让他获得四届星云奖、四届雨果奖、三届轨迹奖和三届日本科幻大奖,此外,还有英国科幻协会奖、斯特金奖和坎贝尔奖等众多大奖加身,几乎包揽了科幻文学领域的所有知名奖项,让许多著作等身的科幻作家都望洋兴叹。

七肢桶是一种形似章鱼的外星人。对于他们的降临,地球人不知是福是祸,只好严阵以待。而女主人公、语言学家露易丝·班克博士便是被美国军方招募来和七肢桶进行交流的,与她一同前来的还有物理学教授伊恩·唐纳利。七肢桶不会讲话,但能用文字进行沟通,他们的文字好像中国的水墨画,每个句子都像是用毛笔绘制的环形水墨龙纹。

露易丝在和他们进行交流时,渐渐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她能看到她的未来,尤其是她女儿从出生到生病一直到死亡的过程,并且,丈夫伊恩·唐纳利也会离她而去。根据七肢桶的预言,人类将在3000年后帮助七肢桶免于一场浩劫。可是,由于翻译错误,人类差点和七肢桶兵戈相见,还好,由于班克博士的及时更正并告知中国军方,才使得七肢桶和地球幸免于难。七肢桶离开之后,班克博士还是和伊恩情不自禁地相爱了,尽管她已经预知了他们的未来。

和《侠盗一号》、《太空旅客》这种可乐爆米花式的软科幻不同,《降临》属于硬科幻范畴,它没有天崩地裂的大场面,没有城市浩劫,情节也较为写实,故事让人信服。如《独立日》、《环太平洋般的》这般的掠夺地球资源、生物入侵只是人类自以为是的臆想,假如有一天有着更高文明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上,可能会以七肢桶的方式和人类进行交流。起码,语言和文字进行对话的基础。

近年来,好莱坞硬科幻佳作不断。2013年由阿方索·卡隆执导的《地心引力》,2014年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2015年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火星救援》都是个中翘楚。尤其是《地心引力》,获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让阿方索·卡隆一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幻名导。毫无疑问,《降临》是好莱坞2016年(美国于2016年11月11日上映)科幻领域的精品之作,它显示出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对科幻电影的满满诚意。虽然《降临》是其在执导科幻经典《银翼杀手》续集《银翼杀手2》之前的小试牛刀之作,已经能够从其中一窥维伦纽瓦的惊人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硬科幻电影《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过去的几年里,秋季档已经成为了明星阵容主演、作者型导演借以表达崇高思想、且具有奥斯卡潜力的大预算科幻电影上映的主要阵地。从 2013 年的《地心引力》开始,其后是2014 年和 2015 年的《星际穿越》和《火星救援》,虽然这些电影每一部都很精彩,都别具一格兼具娱乐性,但2016 年上映的《降临》才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部。

简单地说,《降临》不可思议。导演丹尼斯·维伦纽夫此前采用的题材类型有儿童绑架(《囚徒》)、卡特尔战争(《边境杀手》)和精神分裂双重身份(《宿敌》),这次他重拾起了有些过时的第一次接触科幻题材,并凭此制作出了到目前为止他最好的电影,这种结构缜密的观影感受让你震惊、绝望,迫不及待地想要再看一遍。现在我们对《银翼杀手2049》也大可放心,因为它在完美的导演人选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电影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号称年度烧脑的科幻片《降临》,紧接着看了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电影可以说相当不错,小说虽为短篇,细节描述得却更为翔实,换句话说:看得懂电影、不一定看得懂小说。(下文有轻微剧透)

相信大家都知道剧情简介了:艾米·亚当斯饰演的语言学家露易丝受雇于政府,来与外星人沟通了解它们此行的目的。然而当用外星语言“七肢桶”与这些来客交流时,她眼前突然浮现了她从出生到死亡、已知或未知的完整一生。

其实这一生,并非露易丝的一生,而是她女儿的一生。电影有2个旁边口吻,艾米·亚当斯和杰瑞米·雷纳,主要以亚当斯的视角回顾,其与女儿的生活点滴,也随着接触降临的外星人飞船交叉叙事呈现出来。

《降临》与很多电影非常像,罗伯特·海因莱恩《你们这些还魂尸》改编的《前目的地》、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甚至朱迪·福斯特主演的《超时空接触》。因为《你一生的故事》创造于2000年前,所以聚焦现代的《降临》失去了小说的探究性质感,创造出更多冷峻的未来科技感。嗯,就像你看《回到未来》和《环形使者》的区别。

不过改编非常得体,最终电影表达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①.人类面对未知的恐惧:当外星飞船降临地球时,围绕飞船的公路被汽车堵得水泄不通,全是来瞻仰的人类,跟《超时空接触》非常像。面对未知,人类也做出了4个不同的选择,既有类似女主角这种追求中立的探究真相者,也有中国军事力量那样的怀疑者,还有如同上帝一般膜拜这种新生命而选择自焚的邪教团体,更有偷运炸药意图直接炸掉外星飞船者;

②.语言:重中之重的主题:你有没有怀疑过,世界上第一个到达中国的英国人,在完全没接触汉字的情况下如何与中国人交流?很难是吧?如果对方是科技文明发达程度远超越人类的外星种族呢?语言是一种什么语言?甚至不需要说话?还有词组和语法结构吗?如果与地球语截然不同,甚至你难以想象组成,你又该如何交流。男女主角通过升降机抵达外星飞船时,那个高度让我想起了通天塔,不同种族因不同文字而分裂崩析、战乱不休。女主角一直努力与外星人交流,在如今这个距离更近彼此内心却更远的地球社会,无疑是一种警示。

原著中将外星人的语言取名为“七肢桶语言”,还分为A/B两种,其中书面语言B影响了女主角的思维方式、乃至能够理解到未来(“看到”未来),十分神奇。

③.费尔马最少时间律:这是原著中引用的一种科学基础,用来辅助说明七肢桶的语言表述和思维过程。挺费脑子的,不过电影弱化了。人类与七肢桶外星人的语言或者说思维方式的最大区别是:人类思考和表述是线性的,而七肢桶是同列并举式的。它们一旦开口,就说完了所有,想到了所有,理解了所有。最后女主角学会了它们的话,也超越了时间在。但是这种时间如同《前目的地》与《星际穿越》的闭环效应,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④.关于故事主题有改编。原著围绕女主角和女儿的关系,而《降临》还提炼出人类与外星人的直接关系,阐明了外星人为何会来。但不同于《超时空接触》中朱迪与外星人跨越光年的接触,让人类倍感温暖与希望,还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宇宙那么大,如果只有我们人类,那不是太浪费空间了吗”。关于《降临》,却表达出从头到尾的一种孤独与伤感,如同《超新约全书》,知晓生来的宿命,也告别了生而为人的一切未知希望,艾米·亚当斯的平冷气质饰演这个角色再合适不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年度科幻影片《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4661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降临》的开头部分,艾米·亚当斯饰演的女主对军方的人讲了一个故事:18世纪库克船长抵达了澳大利亚,问土著人那个跳来跳去到处都是的动物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康格鲁”,于是英文里袋鼠一词由此而来。然而库克不知道,这个词其实是土语里的“你说啥”。

军方离开之后,男主说,好故事。

“是假的,但是有效。”身为语言学家的女主转头一笑。

《降临》 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改编,无疑是去年最受期待的科幻电影,只是国内档期一拖再拖,到了今年1月下旬才上映。作为一部讨论初次接触外星人的电影,它非常罕见地把学习交流沟通的过程作为了核心。其他科幻电影里,破译外星人语言的过程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是使用没有解释的超科技,要么干脆让外星人自带英语技能。而在《降临》里面,它成为了头号问题:面对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你要如何学习理解?

这个问题,人类其实并不是第一次遇到。

袋鼠的故事:第一次接触时,你怎么知道对方在指什么?

女主班克斯博士讲的这个故事,是一则广为流传的都市传奇;但kangaroo一词真的来自澳洲的古古·伊米德希尔语对袋鼠的称呼 gangurru,这一点已经被后来的语言学家证实。1770年7月12日,库克船长手下的博物学家第一次在日记里写下了这个词,用的拼法是kanguru。巧合的是,那个博物学家也姓班克斯。

所以,如果你是班克斯,第一次见到了那个跳来跳去的大玩意儿,你要怎么知道土著人说的到底是这种生物的名字,还是在问“你说啥”?著名分析哲学家蒯因把这个问题称为指涉不确定性(是的哲学家就爱起这种不明觉厉的名字)。如果一个土著看到了一只袋鼠,对你说“康格鲁”,那他说的是什么呢?“看,袋鼠”?“嘿,食物来了”?“走,打猎去”?“(这玩意儿在跳,说明)今天要下雨”?“哟,一条袋鼠尾巴”?

这问题解决起来其实也没那么难。只要指着边上的一棵树再问一遍,如果对方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回答,那基本可以肯定他不是在问“你说啥”。而如果指着另一只袋鼠问“这也是康格鲁吗”,就又能很大几率确认对方是不是在说打猎,诸如此类。但前提当然是要沟通。这一点上,班克斯博士对军方的抗议是完全正确的——只靠脱离上下文的音频,当然不可能破译一种完全未知的语言;你必须和对方沟通交流,才能尽可能消灭指涉不确定性。

其实历史上大部分的第一次接触,甚至连这都不需要——因为很容易找到中介人;而就算没有中介,双方也不必依赖语言学家的破译,就能很快在沟通和交流中建立一种粗糙的混合语言。大名鼎鼎的“洋泾浜英语”,就是英语和上海话结合的混合产物。当然,这样的语言通常是贸易中产生的,不会被用来表达复杂含义,造成误解也不至于(像电影里那样) 有什么严重后果。

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让双方接触许多年,新生的孩子在这样的语言学环境里长大,这些孩子就可以真正熟练地同时掌握这两种语言,甚至可以把那种粗糙、词汇贫乏、语法残缺的混合语,凭借语言本能改造成一种真正的语言。新加坡式英语,就是这样一种改造的产物:虽然它确实还是以英语为基础,但它的词汇和语法已经大量被汉语和马来语等所影响,让它足以成为一种稳定而独立的新语言。至于像日语这样由阿尔泰语和南岛语混合而成的语言,经历了太久的变化,以至于除了语言学家,其他人根本不会发现它的融合痕迹。

可惜在《降临》电影里没有这种奢侈。预告片展现了外星人到来是如何加剧了不同国家的冲突,因此女主角只有很短的时间来破译。但是学会外星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从这里开始,就要进入剧透环节了。)

学一门语言,真的就学会了一种思维吗?

电影的核心情节是(最后一次剧透警告):拜访地球的外星人其实能够看到未来,而这种超能力来自它们的语言。班克斯博士在学习这种语言的过程中,也逐渐掌握了这个看到未来的本领——而贯穿全片的关于她女儿的闪现画面,并非她的回忆,全都是她用这种能力所见到的未来片段。

语言决定思维,学习语言也会改变思维,这就是电影里提到的那个名词“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预言的。这个假说在二十世纪的语言学界引发的完全是腥风血雨,甚至直接影响了文学和思想界——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所设计的“新话”,通过控制语言来控制思想自由,就是遵循了这个路线。

这场争论最广为人知的产物,应该是“爱斯基摩语里有超过一百个关于雪的词语”这一说法。沃尔夫认为,爱斯基摩语里诸如落下的雪、地上的雪、压实的雪等等都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而他们也会认为这些雪是不同的东西。然而,后续的研究表明沃尔夫误解了此前人类学家的结果。爱斯基摩语的确能找到许多和雪有关的词,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变化形式,有些是含义和雪相关但并非直接指的是雪,有些是因为方言和邻近语言导致的一个词的多种形态。原始爱斯基摩语的真正表示雪的词根,其实只有三个而已。最重要的是,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细分和变体,但爱斯基摩人并没有因此就忽略了它们的相似,失去对“雪”这个整体概念的理解;正如虽然职业画家会对不同画作有很多专业名词区分,但这些画在他们心中都还属于“画”一样。

虽然这场争论尚未真正平息,但勉强概括的话,沃尔夫所设想的那种强决定论是没法成立的,语言不会让人的思维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弱一些的影响倒是似乎存在的:比如,还记得那个创造了英语“袋鼠”一词的古古·伊米德希尔语吗?这种语言里只用东西南北指示方向,而从不使用前后左右。如果我看一部电影,事后回忆情节可能说“主角向前走来”,但古古人却会说“他向北走去”(如果观看时把电影屏幕掉转180度,他事后就会说“向南走去”)。这种时刻对方位的敏感,让他们说话时必须不断提及方位名词,也让他们不管怎么走路都不会转向、在室内也能清晰辨认东西南北。这种影响虽然和沃尔夫想象的相当不同,但终究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影响。

沃尔夫面临的尴尬还有一点:他在想象中夸大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相当多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之间有非常大的共性,所以就算语言影响思维也很难有天翻地覆的效果。但《降临》不一样了,这可是外星语言。它和它所代表的思维方式,确实有可能和人类有非常本质的差异——所以,都是什么差异呢?

电影里没有告诉你的:关于看见未来的一切

在《降临》的原著小说,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里,用了大量笔墨讨论外星人是如何看到未来的,相应地身为理论物理学家的男主人公也有大量的戏份。不过大概是编剧认为这段太难,电影版里被一掠而过了,只剩下一个细微的暗示,也就是其他物理学家在通讯时说,我们觉得很简单的数学,他们却觉得很复杂。

但没关系,我们在这里代替电影试着讲一下。

我们初中的时候都学过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出射角。既然是定律,似乎谈不上为什么——但是,这个定律有一个特点:光沿着这条路从起点途径镜面再走到终点,所花的时间,是所有可能路线中最短的。

只有这个特点没啥,可能只是巧合。但是如果你还记得高中学的光的折射定律,拿它算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按照折射定律规定的路线,光所花的时间,居然还是所有可能路线中最短的。甚至还可以向外推广, 不管光走了怎样的奇怪路线,它都会抱住极端情况不放;而从这一条规则(也即“费马原理”,嗯,就是费马大定理的那个费马),就足够推导出正常情况下我们知道的光学定律。看起来,正常的光学定律,和这个费马原理,好像是看待同一件事情的完全不同、但又相互等价的两种方式。

两种方式也就罢了。但你越是仔细思考这个费马原理,越会觉得它不对劲。光又不长脑子,它怎么可能知道哪条路线最短呢?而且光在反射的那一瞬间还没抵达目的地,它怎么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并依此计算出角度呢?而且,光究竟是为什么要遵循最短路线呢?

更不可思议地是,这一点竟然还不限于光。如果我们向空中抛掷一个小球,这个球会按照牛顿定律加速,这一点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小球的运动居然也满足一个“最小”,只不过这次不是时间最小,而是“动能减去势能”最小。只需根据这个原理,就能推导出整个牛顿力学。

别说牛顿力学了。今天物理学的所有定律,都有另外一种看事情的方式。而这个方式的特点,都和费马原理一样。仿佛这个世界已经“知道”要发生什么,并“审视”了指向目标的所有可能路线,最终“选择”了一条成本最小的路。

难以置信。

今天的物理学家会用波粒二象性的原理来解释。当光发射出去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光子朝一个方向前进,但它同时还是一种波,在向外扩散。它们确实是走过了所有可能的路线,只是那些“错误”的路线上,波会相互干渉抵消,只留下“正确”的路线。老实说,这个解释依然很难懂,依然很反直觉,但至少它不依赖于什么奇怪的全知全能、预见未来或者时间旅行。

但姜峯楠在他的小说里则选取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解释。在他的设定里,费马原则真的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名为七肢怪的外星人就站在了那一侧。对它们来说,“目的论”的世界观才是自然而然的,先知道目标然后选择通向目标之路才是正常的思维方式;相反,人类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因果论”世界观才是奇怪的。所以人类觉得很难的物理定律,七肢怪觉得很简单,反之亦然。

而等到女主角学会了它们的语言,根据浪漫主义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她也掌握了这种看到未来的方式。

只不过,正如光在两种世界观下都遵循同样的路线,在小说中,人在两种世界观下也遵循了同样的行为。或者说,你能看到未来,但你不能改变它。

我看见了你一生的故事

电影《降临》最后的核心矛盾冲突落在了国际政治上:外星飞船在多个国家同时抵达,激化了各国间的猜忌,需要女主角利用她新习得的外星语言来化解。但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并没有这条线索。它的落点是个人体验:你看到了你的未来,看到了女儿,看到了她的死。你要怎么做?

答案是什么也不做。不能做,但更重要的,是不想做。

无数神话、小说和电影都触及过“预知未来”这个主题。你看到了未来的灾难,当然要采取行动。有的作品里你成功了,有的作品里你无论做什么都于事无补,有的作品里恰恰是你的行动导致了这个灾难,有的作品里你在一切尝试都失败之后终于还是回到起点,沉默地等待命运的降临。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你一生的故事》里的女主角,学会了七肢怪的语言、理解了七肢怪的思维方式的路易斯·班克斯,已经不需要遵守人之常情了。

迄今为止,人类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智慧生命。所以想象一种非人智慧要如何思考,是极为困难的。但姜峯楠成功了:他让读者理解了一种目的论的世界观,也让读者懂得了女主角的选择。在他的描绘中,从费马原理出发,一切都已经固定。改变自己的选择、不去抵达自己看见的终点,这种行为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正如现实中的人类不可能预知到未来一样。宇宙避免时间悖论的方式,不是给物理学打补丁,而是给人的自由意志打补丁;当人得以预知未来时,她的自由意志观便随之改变,让她只能去实现未来,别无选择,别无所求。

《降临》上映之后,一些原著党对这一改编方式表达了失望。诚然,在荧幕上讲解费马原理是太过困难,没有世界范围的矛盾冲突也不符合好莱坞科幻片的一贯常规。脱离原著来看,这部电影的故事和技巧已经非常完整成熟了,无可指摘;但是对我来说,原著小说的焦点不是语言学也不是物理学,不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不是费马原理。小说以女儿的死去为开头,以女儿的诞生为结尾,作为读者的我心碎地看着路易斯预知到了这一切,却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完整面貌,在我们都沉浸并挣扎其中的时候,只有她跳了出来,做出了没有任何人类会做的选择——

那就是不去改变任何事情。毕竟,这是你一生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