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公共基础知识经典写作句式合集七篇 作文(推荐20篇)

导语:人生如梦,是漫长的,也是简短的。当这场梦醒来,人的一生将成为永远的回忆。回过头来,只有在这场梦中努力拚搏。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人生感悟的美文,,请大家仔细阅读!

浏览

2329

作文

396

篇1:小学生写景作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528 字

+ 加入清单

大自然物换星移、雨雪云雾,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人们生活的一些环境。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小学写景作文的写作基础,欢迎大家阅读!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比如:《高大的皂荚树》中:“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调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得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得大扁豆。高年级得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得小竹竿把皂荚儿钩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里,交给老师。冬天,皂荚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一层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这些片断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皂荚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有的指明了场所的,如《街头一景》、《校园春色》,就要把“校园”、“街头”、等这些场所的特点写出来。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如:《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如《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地银条儿;冬夏常青地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写作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中话题作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话题作文还是要审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关键要读懂话题关键词的意旨,若给出导语提示,还应划出导语中包含归结的关键语词。一般初学者,首先要注意让这些关键词贯穿在自己作文的始终,统帅自己的文意。

规定“题目自拟”,一定不要用话题作标题。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落俗套。

2、标题不能过长,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

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对于学生作文的写作基础也要好好的训练,实际效果又发现学生完全没有一般思想认识的基础,真正可见现在所谓合格教育的成效,和高中教学要求的“架空作业”。

一、文章形式的革命——夹叙夹议

尽快脱离初中只重记叙,笼统归结的写法。高中的作文记叙只向最高水平开一条缝,你得复杂记叙,融情思与哲理于一炉,有最动人的细节和最精美的表达,巧妙蕴含深刻的思辨和无穷的回味,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不是学不会议论抒情的同学的避难所。所以,比自己多练议论,远比固守初中记叙的窠臼要有前途。高中的记叙必须简约,只提炼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内核,而尽量舍弃叙述的完整过程与细节。叙,惜墨如金;而起始学写议,应力求具体多点分析阐述。

二、文章立意的升华——深入浅出

叙完笼统归结是初中模式作文的又一通病,常常文章的结尾具有宽泛的普适性,而缺乏对文章应有之义作具体针对性的挖掘阐发,常常文章的“穿鞋戴帽”大到可以套在无数篇文章上,却没什么真正的思考。高中作文倘使还用夹叙夹议,也要对叙的材料反复推敲,找出几例可以统一在一个观点里的材料,就材料的不同侧面来评析议论,最后上升归结出恰当切题、言之有物的中心。

三、文章表达的提高——点睛生花

好的文笔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意蕴。描述中就渗透情思与评析,这是较高水平的表达。一般的叙议分段,也应注意所叙材料紧贴自己的议论,议论应采取逐层推进,前后分界,避免相互缠绕。但又必须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在文章中一定写好精心组织的关键议论,努力使文章多处呈现运用一定修辞的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最新高考英语写作必备句式

全文共 20174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提供的100个英语写作句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four million people die each year from diseases linked to smoking.

依照最近的一项调查,每年有4,000,000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2. The latest surveys show that quite a few children have unpleasant associations with homework.

最近的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孩子对家庭作业没什么好感。

3. No invention has received more praise and abuse than Internet.

没有一项发明像互联网一样同时受到如此多的赞扬和批评。

4. People seem to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education does not end with graduation.

人们似乎忽视了教育不应该随着毕业而结束这一事实。

5.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at education is not complete with graduation.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不能随着毕业而结束。

6. When it comes to education, the majority of people believe that education is a lifetime study.

说到教育,大部分人认为其是一个终生的学习。

7. Many experts point out that physical exercise contributes directly to a persons physical fitness.

许多专家指出体育锻炼直接有助于身体健康。

8. Proper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limit the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and the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rotect lo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from the harmful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外国旅游者的数量,努力保护当地环境和历史不受国际旅游业的不利影响。

9.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xperts believe that migrants will exert positive effects on construction of city. However, this opinion is now being questioned by more and more city residents, who complain that the migrants have brought many serious problems like crime and prostitution.

越来越多的专家相信移民对城市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却怀疑这种说法,他们抱怨民工给城市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像犯罪和卖淫。

10. Many city residents complain that it is so few buses in their city that they have to spend much more time waiting for a bus, which is usually crowd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assengers.

许多市民抱怨城市的公交车太少,以至于他们要花很长时间等一辆公交车,而车上可能已满载乘客。

11.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air pollution is an extremely serious problem: the city authorities should take strong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无可否认,空气污染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城市当局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它。

12. An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female workers tend to have a favorable attitude toward retirement.

一项调查显示妇女欢迎退休。

13. A proper part-time job does not occupy students too much time. In fact, it is unhealthy for them to spend all of time on their study. As an old saying goes: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一份适当的业余工作并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事实上,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到学习上并不健康,正如那句老话: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

14. Any government, which is blind to this point, may pay a heavy price.

任何政府忽视这一点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15.Nowadays, many students always go into raptures at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coming life of high school or college they will begin. Unfortunately, for most young people, it is not pleasant experience on their first day on campus.

当前,一提到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许多学生都会兴高采烈。然而,对多数年轻人来说,校园刚开始的日子并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

16. In view of the seriousness of this problem,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efore things get worse.

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事态进一步恶化之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17.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part-time job will provide them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interpersonal skills, which may put them in a 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future job markets.

大部分学生相信业余工作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而这对他们未来找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18. It is indisputable that there are millions of people who still have a miserable life and have to face the dangers of starvation and exposure.

无可争辩,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人仍过着挨饿受冻的痛苦生活。

19. Although this view is wildly held, this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education can be obtained at any age and at any place.

尽管这一观点被广泛接受,很少有证据表明教育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年龄进行。

20. No one can deny the fact that a persons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his life.

没有人能否认: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方面。

21. People equate success in life with the ability of operating computer.

人们把会使用计算机与人生成功相提并论。

22. In the last decades, advances in medical technology have made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live longer than in the past.

在过去的几十年,先进的医疗技术已经使得人们比过去活的时间更长成为可能。

23. In fact, we have to admit the fact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is as important as life itself.

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生命的质量和生命本身一样重要。

24. We should spare no effort to beautify our environment.

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美化我们的环境。

25. People believe that computer skills will enhance their job opportunities or promotion opportunities.

人们相信拥有计算机技术可以获得更多工作或提升的机会。

26. The information Ive collected over last few years leads me to believe that this knowledge may be less useful than most people think.

从这几年我搜集的信息来看,这些知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用。

27. Now,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no college or university can educate its students by the time they graduation.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在毕业时候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

28. This i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a matter no country can afford to ignore.

这是一个关系到生死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

29. For my part, I agree with the latter opinio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我同意后者,有如下理由:

30. Before giving my opinion, 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look at the arguments on both sides.

在给出我的观点之前,我想看看双方的观点是重要的。

31. This view is now being question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这一观点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32. Although many people claim that, along with the rapidl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use bicycle are decreasing and bicycle is bound to die out. The information Ive collected over the recent years leads me to believe that bicycle will continue to play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s in modern society.

尽管许多人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自行车的人数会减少,自行车可能会消亡, 然而,这几年我收集的一些信息让我相信自行车仍然会继续在现代社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33. Environmental experts point out that increasing pollution not only causes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but also could threaten to end human life on our planet.

环境学家指出:持续增加的污染不仅会导致像全球变暖这样严重的问题,而且还将威胁到人类在这个星球的生存。

34. In view of such serious situation, environmental tools of transportation like bicycl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time before.

考虑到这些严重的状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像自行车这样的环保型交通工具。

35. Using bicycle contributes greatly to peoples physical fitness as well as easing traffic jams.

使用自行车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并极大地缓解了交通阻塞。

36. Despite many obvious advantages of bicycle, it is not without its problem.

尽管自行车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但是它也存在它的问题。

37. Bicycle cant be compared with othe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like car and train for speed and comfort.

在速度和舒适度方面,自行车是无法和汽车、火车这样的交通工具相比的。

38.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safe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advantages of bicycle far outweigh its disadvantages and it will still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modern society.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自行车的优点远大于缺点,并且在现代社会它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39. There is a general discussion these days over education in many colleges and institutes. One of the questions under debate is whether education is a lifetime study.

当前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对教育存在着大量争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是否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40. This issue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41. It must be noted that learning must be done by a person himself.

必须指出学习只能靠自己。

42.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tend to live under the illusion that they had completed their education when they finished their schooling. Obviously, they seem to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basic fact that a persons education is a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his life.

许多人存在这样的误解,认为离开学校就意味着结束了他们的教育。显然,他们忽视了教育是人生重要部分这一基本事实。

43. As for me, Im in favor of the opinion that education is not complete with graduatio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就我而言,我同意教育不应该随着毕业而结束的观点,有以下原因:

44. It is commonly accepted that no college or university can educate its students by the time they graduate.

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是不可能在毕业的时候教会他们的学生所有知识的。

45. Even the best possible graduate needs to continue learning before she or he becomes an educated person.

即使最优秀的毕业生,要想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也要不断地学习。

46. It is commonly thought that our society had dramatically changed by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had made extraordinary progress in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ver the recent decades.

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现代科技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几十年人类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47. Now people in growing numbers are beginning to believe that learning new skills and knowledge contributes directly to enhancing their job opportunities or promotion opportunities.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能直接帮助他们获得工作就会或提升的机会。

48. An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many older people express a strong desire to continue studying in university or college.

一项调查显示许多老人都有到大学继续学习的愿望。

49.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 reading or learning a new skill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ir lives and the source of their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 after their retirement.

对大多数人来讲,退休以后,阅读或学习一项新技术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和快乐的来源。

50. For people who want to adopt a healthy and meaningful life style, it is important to find time to learn certain new knowledge. Just as an old saying goes: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对于那些想过上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的人们来说,找时间学习一些新知识是很重要的,正如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51. There is a general debate on the campus today over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oing a part-time job.

对于大学或高中生打工这一现象,校园里进行着广泛的争论。

52. By taking a major-related part-job, student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ir academic studies, but gain much experience, experience they will never be able to get from the textbooks.

通过做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而且能获得从课本上得不到的经验。

53. Although peoples lives have been dramatically changed over the last decades,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shortage of funds is still the one of the biggest questions that students nowadays have to face because that tuition fees and prices of books are soaring by the day

近几十年,尽管人们的生活有了惊人的改变,但必须承认,由于学费和书费日益飞涨,资金短缺仍然是学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54. Consequently, the extra money obtained from part-time job will strongly support students to continue to their study life.

因此,业余工作挣来的钱将强有力地支持学生们继续他们的求学生活。

55.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safely draw a conclusion that part-time job can produc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students and they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take part-time job, which will benefit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y, even the society as a whole.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业余工作对学生们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鼓励学生从事业余工作,这将有利于学生和他们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

56. These days, people in growing numbers are beginning to complain that work is more stressful and less leisurely than in past. Many experts point out tha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it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and there is no way to avoid it.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抱怨工作比以前更有压力。许多专家指出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无法避免。

57.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computer and other machine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society, which make our life and work more comfortable and less laborious.

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和其他机器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们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减少了大量劳动。

58. 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benefits of such machines, employees must study knowledge involved in such machines so that they are able to control them.

同时,随着这些机器带给我们的好处,员工们也必须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以便使用它们。

59. No one can deny the basic fact that it is impossible for average workers to master those high-technology skills easily.

没有人能否认这一基本事实:对于一般工人来讲,轻松掌握这些技术是不可能的。

60. In the second place, there seem to be too many people without job and not enough job position.

第二方面,失业的人似乎太多而又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

61. Millions of people have to spend more time and energy on studying new skills and technology so that they can keep a favorable position in job market.

成千上万的人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能保持优势。

62.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express a strong desire to take another job or spend more time on their job in order to get more money to support their family.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越来越多的人表达了想从事另外的工作或加班以赚取更多的钱来补贴家用的强烈愿望。

63.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I am fully convinced that the leisure life-style is undergoing a decline with the progress of modern society, it is not necessary a bad thing.

通过以上讨论,我完全相信,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幽闲的生活方式正在消失并不是件坏事。

64. The problem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over the recent years.

近些年,国际旅游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65.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international tourism produce positive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tourism.

许多人认为国际旅游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应鼓励地方政府发展国际旅游。

66. But what these people fail to see is that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y bring about a disastrous impact on our environment and local history.

但是这些人忽视了国际旅游可能会给当地环境和历史造成的灾难性的影响。

67. As for me, Im firmly convinced that the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should be limited,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就我而言,我坚定地认为国外旅游者的数量应得到限制,理由如下:

68.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attract tourists, a lot of artificial facilities have been built, which have certain unfavorabl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另外,为了吸引旅游者,大量人工设施被修建,这对环境是不利的。

69. For lack of distinct culture, some places will not attract tourists any more. Consequently, the fast rise in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may eventually lead to the decline of local tourism.

由于缺乏独特的文化,一些地方不再吸引旅游者。因此,国外旅游者数量的快速增加可能最终会导致当地旅游业的衰败。

70. There is a growing tendency for parents to ask their children to accept extra educational programs over the recent years.

近些年,父母要求他们的孩子接受额外的教育呈增长的势头。

71. This phenomenon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in many places of world.

这一现象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已引起了广泛关注。

72. Many parents believe that addition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enjoy obvious advantage. By extra studies, they maintain, their children are able to obtain many kinds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useful knowledge, which will put them in a beneficial position in the future job markets when they grow up.

许多家长相信额外的教育活动有许多优点,通过学习,他们的孩子可以获得很多实践技能和有用的知识,当他们长大后,这些对他们就业是大有好处的。

73. In the first place, extra studies bring about unhealthy impacts on physical growth of children. Educational experts point out that,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take some sport activities instead of extra studies when children have spent the whole day in a boring classroom.

首先,额外的学习对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是不利的。教育专家指出,孩子们在枯燥的教室里呆了一整天后,从事一些体育活动,而不是额外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74. Children are undergoing fast physical development; lack of physical exercise may produce disastrous influence on their later life.

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缺乏体育锻炼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75. In the second place, from psychological aspect,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seem to tend to have an unfavorable attitude toward addition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第二,从心理上讲,大部分孩子似乎对额外的学习没有什么好感。

76. It is hard to imagine a student focusing their energy on textbook while other children are playing.

当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很难想象一个学生能集中精力在课本上。

77. Moreover, children will have less time to play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eers due to extra studies, consequently, it is difficult to develop and cultivate their character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They may become more solitary and even suffer from certain mental illness.

而且,由于要额外地学习,孩子们没有多少时间和同龄的孩子玩耍和交流,很难培养他们的个性和交际能力。他们可能变得孤僻甚至产生某些心理疾病。

78.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safe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although extra studies indeed enjoy many obvious advantages, its disadvantages shouldnt be ignored and far outweigh its advantages. It is absurd to force children to take extra studies after school.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额外学习的确有很多优点,但它的缺点不可忽视,且远大于它的优点。因此,放学后强迫孩子额外学习是不明智的。

79. Any parents should place considerable emphasis on their children to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play and study. As an old saying goes: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任何家长都应非常重视保持孩子在学习与玩耍的平衡,正如那句老话: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

80. There is a growing tendency for parent these days to stay at home to look after their children instead of returning to work earlier.

现在,父亲或母亲留在家里照顾他们的孩子而不愿过早返回工作岗位正成为增加的趋势。

81. Parents are firmly convinced that, to send their child to kindergartens or nursery schools will have an unfavorable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children.

父母们坚定地相信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82. However, this idea is now being questioned by more and more experts, who point out that it is unhealthy for children who always stay with their parents at home.

然而,这一想法正遭受越来越多的专家的质疑,他们指出,孩子总是呆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是不健康的。

83. Although parent would be able to devote much more time and energy to their children,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parent has less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about how to educate and supervise children, when compared with professional teachers working in kindergartens or nursery schools.

尽管父母能在他们孩子身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必须承认,与工作在幼儿园的专职教师相比,他们在如何管理教育孩子方面缺乏知识和经验。

84.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safely draw a conclusion that, although the parents desire to look after children by themselves is understandable, its disadvantages far outweigh the advantages.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家长想亲自照看孩子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做的缺点远大于优点。

85. Par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nursery schools, which will bring about profound impacts on children and families, and even the society as a whole.

应该鼓励父母将他们的孩子送到幼儿园,这将对孩子,家庭,甚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86. Many leaders of government always go into raptures at the mere mention of artistic and cultural projects. They are forever talking about the nice parks, the smart sculptures in central city and the art galleries with various valuable rarities. Nothing, they maintain, is more essential than such projects in the economic growth.

只要一提起艺术和文化项目,一些政府领导就会兴奋不已,他们滔滔不绝地说着美丽的公园,城市中心漂亮的雕塑,还有满是稀世珍宝的艺术展览馆。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中,没有什么比这些艺术项目更重要了。

87. But is it really the case? The information Ive collected over last few years leads me to believe that artistic and cultural projects may be less useful than many governments think. In fact, bas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re playing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and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这是真的吗?这些年我收集的信息让我相信这些文化、艺术项目并没有许多政府想象的那么重要。事实上,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应该放在首位。

88. Those who are in favor of artistic and cultural projects advocate that cultural environment will attract more tourists, which will bring huge profits to local residents. Some people even equate the build of such projects with the improving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那些赞成建设文化艺术项目的人认为文化环境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这将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利益。一些人甚至把建设文化艺术项目与发展经济建设等同起来。

89. Unfortunately, there is very few evidence that big companies are willing to invest a huge sums of money in a place without sufficient basic projects, such as supplies of electricity and water.

然而,很少有证据表明大公司愿意把巨额的资金投到一个连水电这些基础设施都不完善的地方去。

90.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it would be reasonable to believe that basic projects play far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artistic and cultural projects in peoples life and economic growth.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方面,基础建设比艺术文化项目发挥更大的作用。

91. Those urban planners who are blind to this point will pay a heavy price, which they cannot afford it.

那些城市的规划者们如果忽视这一点,将会付出他们无法承受的代价。

92. There is a growing tendency these days for many people who live in rural areas to come into and work in city. This problem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in most c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农民进城打工正成为增长的趋势,这一问题在世界上大部分城市已引起普遍关注。

93. An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many emigrants think that working at city provide them with not only a higher salary but also the opportunity of learning new skills.

一项调查显示许多民工认为在城市打工不仅有较高的收入,而且能学到一些新技术。

94. It must be noted that improvement in agriculture seems to not be able to catch up with the increase in population of rural areas and there are millions of peasants who still live a miserable life and have to face the dangers of exposure and starvation.

必须指出,农业的发展似乎赶不上农村人口的增加,并且仍有成千上万的农民过着缺衣挨饿的贫寒生活。

95. Although rural emigrants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cities, they may inevitably bring about many negative impacts.

尽管民工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96. Many sociologists point out that rural emigrants are putting pressure on population control and social order; that they are threatening to take already scarce city jobs; and that they have worsened traffic and public health problems.

许多社会学家指出民工正给人口控制和社会治安带来压力。他们正在威胁着本已萧条的工作市场,他们恶化了交通和公共卫生状况。

97. It is suggested that governments ought to make efforts to reduce the increasing gap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yside. They ought to set aside an appropriate fund for improvement of the standard of peasants lives. They ought to invite some experts in agriculture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with peasants, which will contribute directly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rural areas.

建议政府应该努力减少正在拉大的城乡差距。应该划拨适当的资金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应该邀请农业专家向农民介绍他们的经验,知识和信息,这些将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

98. In conclusion, w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is problem rationally and place more emphases on peasants lives. Any government that is blind to this point will pay a heavy price.

总之,我们应理智考虑这一问题,重视农民的生活。任何政府忽视这一点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99. Although many experts from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consistently maintain that it is an inevitable part of an independent life, parents in growing numbers are starting to realize that people, including teachers and experts in education, should pay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尽管来自高校和研究院的许多专家坚持认为这是独立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包括教师和教育专家在内的人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100. As for me, it is essential to know, at first, what kind of problems young students possible would encounter on campus.

我认为,首先应看看学生们在校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闻通讯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3198 字

+ 加入清单

通讯是报社、广播电台广泛采用的体裁之一,是一种详尽的报道客观事物及其变动的新闻体裁,充分表现新闻事实的延展性报道。下面是新闻通讯的写作基础,一起来了解下吧:

通讯报道必须是真实的,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要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

特点:叙事的形象性;内容的具象性,内容更加丰厚;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通讯只能是选择典型,而不能是塑造典型;只能挖掘故事情节,而不能虚构故事情节。

调查报告与通讯的区别:调查报告不注重展开生活的画面,一般是概述式的,不予充分展开调查报告中的例子。

与一般的传记、回忆录相比,通讯突出时效性的特点,反应最新的情况进展。

按报道内容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等。

按写作形式分为一般通讯、小故事、特写等。

复合型的写作样式有集纳通讯和深度报道等。

人物通讯不一定是名人,要突出人物的新闻价值性。取材上可以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段着重写作。

事件通讯可以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压缩成概括性的叙述,还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某个片段加以突出的描绘。关键是写好事件本身的新闻意义以及作者对于事件的认识和处理。

工作通讯的写作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了解所存在的问题和特点,进行政策上和思想上的引导,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和推进工作。一般是某项工作如何开展、打开局面的情况;或是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或是回答实际工作总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风貌通讯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变化,使受众增长知识,有时用以沟通情况,开阔眼界。风貌通讯经常运用见闻、游记、随笔等形式。取材广泛、写法灵活,展现现实的生活画面。

通讯按表现形式分为:

一般记事通讯,报纸上多数通讯属于一般记事通讯,有故事情节,有比较完整的过程,材料比较具体、形象,能体现出通讯所具有的特点。

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强,可以合理的加入背景材料,使通讯具有一定的深度。专访是访问记的一种形式,但是访问面不宜太宽泛。

特写,特写注重再现生活中的某个特定的画面,通过突出局部描绘事件的某些片段,增加传播力。

通讯写作的基本表达手法及其特点

表达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叙述的表达方法有:

从头到尾或由浅入深的叙述方法;

头足倒置或者中心开花的叙述方法,有意识的把事情的结果或者精彩片段放到前面叙述;

中断过程穿插材料的叙述方法。

夹叙夹议的叙述方法。

描写是通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人物、场景和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可以写人物外貌,给人生动直观的形象。还可以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侧面烘托。写心理,通讯的人物心理描写依然要坚持客观真实的基础。

场景描写可以帮助受众了解事件的性质、状况和意义,加深读者印象。

细节描写具有很强烈的冲击感,对于通讯写作十分重要。

议论和抒情:

1、开头之处作诱导;

2、关节之处作渲染;

3、衔接之处作粘合;

4、结尾之处作抒发。作用在于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实形象生辉;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激发读者的感想。

叙述的直观性:开门见山,直奔主要新闻事实;上下连接,过渡照应;简要穿插,对比衬托。

描写的直观性:记者亲眼所见,如实写来;事后采访,重现场景;记者出场,进入事件,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有时候由于记者采访调查的艺术,还可以推进新闻事件的发展,扩大新闻线索,挖掘蕴藏其中的内涵。

寄情理于人:以深含感情的语言,深含见解的语言去描写人物,把对人物的情感和认识凝聚笔端。

寄情理于事: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事件的认识和感情。

提炼通讯主题的一般方法

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般情况下是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

采访中收集到的大量的原始材料,尚未经过整理、加工的东西叫做素材。

题材是记者根据一定的报道思想,根据自己对生活、对事实的理解和判断,从大量素材中选择、提炼、加工成的写作材料。

主题是经过记者头脑的深思熟虑和判断分析,抓住了本质核心,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所以通讯的主题是从实践中来,是决定选材、结构、表现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的依据,是通讯的灵魂。所以,通讯要选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关注的、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要求:集中、新鲜、深刻。

通讯的主题要集中一点,突出一点,宣传一个思想,不要企图在一篇通讯中解决很多的问题。

通讯的几种主要结构

纵式结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安排,容易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由浅入深法一般用于政论性、问题性通讯的写作,重在以思想启迪人。

横式的结构有时空变换法和并列铺排法。根据主题思想,把单独的几个故事或一件事的几个侧面材料,组成一篇通讯。

通讯的开头:

开头要新鲜生动,不能泛泛而谈,格调要注意与整篇文章相一致。用重要情节作开头;以尖锐的矛盾作开头;以鲜明的对比作开头;用精辟的议论作开头;以突然的转折作为开头;用优美的故事作开头;用恰当的引语作开头,例如“做人要像人,但是做官不能像官”这样的语句。

通讯的结尾: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主题。

通讯的写作要点

通讯对象的选定要慎重,挖掘角度要新颖。形象地写人写事。

如何写好通讯—以人物通讯为例

角度:写人物富有戏剧性的遭遇情节,人是新闻的主体,是新闻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把人写活了,新闻事实就会有立体感。

人物通讯的定义:一般是指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

人物通讯采写的共通性特征

现实针对性强:善于发现和表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

事迹可信度高:通过深入采访获得真实的材料,经过对比鉴别以后应用。

故事情节生动;报道人情味浓。

人物通讯采写方法的个性化差异

提炼的主题不同,主题是记者对新闻材料提炼出的一种思想见解,是对材料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挖掘。但是同一题材可能产生多个主题,记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

取材的路径不同,激烈的新闻竞争环境下,记者会突出个性差异,通过深入采访挖掘到与别的媒体不同的素材。

报道的主题决定材料的选择,确定了什么样的主题,然后再去挖掘相关的素材。谁占有第一手材料谁就能写出独家的报道来。

人物通讯最常见的结构

纵式写作:传记特色,通过人物的典型生活历程展示人物形象的历史轨迹。

横式写作:空间转换结构,以与人物相关联的事件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的结构样式。

报道的形式不同,取决于报纸的出版周期、报纸定位性质和媒体个性风格等因素影响。

通讯主题的提炼和深化

主题是决定人物通讯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主题的正确是指主题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鲜明是指要明确、清晰,深刻是作品要放映人物的特点和时代风貌。

通讯主题的提炼:

1、从现象看到本质,用揭示点提炼。“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他,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他”。

2、微观到宏观,沟通点的提炼,努力找出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别。

3、从事实与时代的契合点上提炼,通讯报道影响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感,要尽可能的同时代相联系起来。

通讯主题的深化:主动的作者用锐利的思想钻入题材内部,政府题材,在题材的表层意义上再升腾起理智的灵光,升华其思想意蕴。

通讯主题深化的方法:

1、掬浪讨源法,寻找问题本质的原因。

2、引申勾连法,作者应该进一步思考,讲题材包含的本质加以发挥,同其他现象相联系。

3、层层剥笋法,一层层的深度挖掘内涵。

4、取类归纳法,大量的材料让事物的把握变得有难度时进行分类归纳。

5、镜照对比法,通过同其他事物的对比寻找。

总结,通讯的主题提炼和深化要以大量的采访材料为依据。

角度:反映记者思维、切入点和眼光。

人物通讯如何出彩:

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语言是文章的血肉,也是人物个性和精神充分流露的渠道。对氛围进行精心描写,可以触发读者的情感。

[新闻通讯的写作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计划文书的写作基础和注意事项

全文共 2865 字

+ 加入清单

计划文书,是机关团体为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任务,对目标达到、任务完成前特定时段工作的设计和安排类文书。计划类文书包括规划、纲要、计划、安排等文种。小编收集了计划文书的写作基础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一、计划文书的种类与作用

计划一类的文书,有计划、规划、方案、纲要、要点、打算、设想、预测和意见等,这些文种的内容都是写的未来,即还没有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有范围、时间、粗细、远近等方面的差别。一般地说,规划、纲要的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带有全面性和长期性;方案、预测的时间跨度小,多指专项工作,思考得较细;计划的时间有长有短,内容可全面可单项,如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季度和月度计划,其内容有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工业生产计划、教育工作计划等;设想、打算属于初步的或非正式的东西,设想的时间较长,打算的时间较短,思考不很周密,带有粗线条的想法。因此,作者可以根据内容、时间、重要程度等多种要求,确定选用哪一个文种。例如,考虑未来的十年可用规划,考虑未来的三、五年可用计划、考虑近期的要做的某项工作可用方案、意见、打算等。

计划文书在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明确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二是对人们的行为可以作指导性的规范;三是可以激励人们的热情和斗志。

二、计划文书的基本特点

写计划一类的文书,必须了解其基本特点:

1、超前性。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超前思想,而写计划文书这一点尤为突出。因为,规划、计划必须事前制定,所以,在制定规划、计划前,必须有超前思想,才使规划、计划立于不败之地。

2、创新性。不论是中、长期计划,还是近期计划,其内容都要有新意。如果每年的计划都是老套套,那么这个计划可以不要。对一个地区来说,在发展的规划、计划中,要有新项目、新指标、新措施、新的增长点。否则,这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望洋兴叹能前进,甚至倒退。对一个企业来说,在发展的规划、计划中,要有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经营战略,否则,这个企业不仅不能发展,而且连生存也难以为继。所以,写计划文书一定要坚持创新精神。

3、指导性。规划、计划、方案等经过上级机关审批以后,就具有权威性。它既是行动的方向,又是指导工作的根据。所以,写计划文书前一定要认真调查研究,落笔慎重,防止失误。

4、客观性。计划文书虽然是人们主观意志对未来的设想,但是,这种思想并不是幻想,或者胡思乱想,而是有依据、有实现可能的设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地说,在写规划、计划前,先要深入调查,充分占有资料,了解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指标和措施。因此,计划文书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是纯主观的产物。

三、计划文书的一般写法

计划文书的结构,大体可分为:

标题:计划文书的标题直截了当,是什么规划、计划就是什么名称,不转弯抹角,不需要文采式的或形象生动的标题;一般也不分正副标题。例如,某某市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某某县“九五”农业发展规划,某某乡2000年植树造林计划。有时在地区或单位下面插入“关于”介词,如某某局关于2000年工作计划,有点类似公文标题。总之,计划文书的标题,应该按照规划、计划的时间和内容来确定。

正文:计划文书在通常情况下,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它介绍写此规划或计划的背景,交待其依据,说明目的及其重要意义。按照意思分层次写,不一定用一二三四等序数词来排列。(这部分的篇幅不要太长,如中长期的计划可以多说一些,年度工作计划或忖项工作计划用几句话交待一下根据就行),使人知道这个规划、计划是有依据的,不是凭空写的。

第二部分,任务(含指标)。这部分是计划文书的核心,也是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计划文书中如果不提任务、指标,那就没有制定规划、计划的必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的任务和指标,说明本地区本单位在计划期内,经济增长的总体水平,达到怎样的规模,经济总量的发展要求;二是具体任务,比如农业、工业、交通、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的任务和指标,以及发展的程度。总的任务要概括写,具体任务应分项分条写。这样使人看了一目了然,知道在规划或计划期间,该地区该单位的总任务是什么,各行各业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上述任务部分是指大的全面的计划而言,至于短期计划和某项工作计划,不必要这样分开写,总的任务和具体任务可合并起来,可分条写,也可不分条写。因为这类计划比较简单,内容又不太复杂。

第三部分,因素分析。这部分是对完成任务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分析,也可以说对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说明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或困难有哪些,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正视不利因素与困难,达到趋利避害,完成与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写这部分时可梳理成几条写写,即有利条件几条、不利条件几条,对于那些不稳定的可变因素还要估计在内。既不要把各种因素写得过分具体,也不能写得空洞抽象,点明了,说到为止。因为因素分析,毕竟属于依据客观情况推断出来的认识,难免不含有个人的意志,决不能把话说死了。

第四部分,措施和步骤。这部分是计划文书的重点,也是任务部分的延伸。没有任务,就谈不上措施;没有措施,任务就是空中楼阁。所以,写计划文书两大部分最重要:一个是任务,一个是措施。这是相互依存、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写措施可梳理几条写,可用一二三四序数词,亦可用小标题,使措施之间隔开,重要的放前面,将要的放后面,尽可能写细写实,便于执行单位操作。至于不太重要的措施,可概括写,一笔而过,也可省略不写。

计划文书的四个部分,在内容上是有机的联系,是一环套一环的。即使结构有改变,或写三个部分,或写五个部分,也是四部分内容的某一部分的展开或浓缩。不管如何调整,这样三个问题是要回答的,即写计划文书的依据是什么,它的任务要求是什么,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只要掌握这些原则,就能驾驭自如,写好计划文书。

四、写计划文书应注意三点

1、基础材料要准确。计划文书中的设想是建筑在各种材料基础上的,是科学的设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天方夜谭。因此,写计划文书的各种基础材料,包括数据、信息、资源情况、历史资料等凡是需要参考的资料,一定要准确、真实、不能有假。如果以假材料为依据,推测出来的设想,将使规划、计划很难实现,还会造成重大失误。

2、任务指标有余地。计划文书里所提出来的任务、指标和各种措施要求,一定要实事求是,既不能脱离现实、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否则,不是保守,就是冒进。所以,在任务、指标、措施上应留有余地,允许上升的空间。就是说,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和超额完成计划。

3、使用朴实的语言。计划文书与总结、调查报告不同,不需要生动、形象的语言,也不要更多的修辞方法,一般使用相实、庄重的语言。因为计划文书的内容,都是要求人们未来做的,只有理解明白,才能做,才能执行。所以,语言要朴实无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特别是任务指标决不能含糊,一定要清清楚楚,表达准确,这是计划文书对语言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作基础:怎样写现代诗歌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诗歌也是由一个个作者觉得好看好听的文字组成的,每个字都给人美好的感觉。小编整理了怎样写现代诗歌,欢迎欣赏与借鉴。

一、什么是立意:

1、首先是个名词,狭义上是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2、其次是个动词,指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小活动,即确立和表现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二、立意在诗中出现的时机或位置

1、写诗之前;

2、写诗之中;

3、写诗之后,改诗中。

4、无立意的诗 (本文不讲)

三、根据立意来写诗的优缺点

1、优点:诗的方向感、目的、目标明确,主题集中鲜明,便于读者立解诗意。

2、缺点:易让诗成为艺术性的说明文字,比较机械地图解某种观念,解说某种思想。以前的中国诗就有主题先行的问题;限制了诗歌的功能和表现范围。

四、立意诗的适用范围

征文诗,广告诗,社交诗,政策宣传诗,哲理诗,报纸副刊诗等

五、立意的数量

一首短诗,立意不易太多,一般不超过二个,立易太多,让读者感到发昏、混乱。

六、立意的深浅,隐显。

各有好处,不是决定一首诗成败的关键。

七、立意的新鲜感

好的立意是新鲜的、创意的、个性的。

如:劳动创造幸福;我爱故乡。。这类立意就不好。

八、如何让立意具有新鲜感

1、改良传统的立意:我爱故乡——我同故乡互爱。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带来苦难

2、细化一般性的立意:我爱你,将爱细化成深爱、浅爱、痛苦的爱等。

3、引入诗歌中还没有出现过的哲学、宗教思想、人生道理、人文文化。这个最难也最重要,可以拓展诗歌的表现领域。

4、改变立意的层级,A把个人的思想,升格成一批人的思想。也就是走出自我。B、把大家的思想,变成个人性的理解,也许这种个人性的理解是错,但在某种条件下能自圆其说就好。

[写作基础:怎样写现代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语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及技巧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考试内容所占比例在未来的学习中越来越大,那么如何让语文考试锦上添花呢?那就是在作文上花功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作文基础知识

1. 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 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 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 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 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记事

1. 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 事件经过写具体。

3. 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 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写人

1. 确定写作对象。

2. 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 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 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五)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1.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六)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 抓住景物特征。

2. 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 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 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 写出自己的感受。

6. 借景抒情。

(七)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 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 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2416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毕业,同学们都要写毕业论文。那么本科毕业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一、如何选题

确立论文题目,就是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攻方向。考生在选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论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尽量"小题大做"。

2、注意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进行科学研究,就是找问题,没有新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更谈不到创新,论文也就没有写作的价值,因此,确定研究方向只有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

3、要知己知彼。在选题中,要了解本专业本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别人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那些方面的研究较薄弱,那些方面的研究尚待开拓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重复和雷同。

二、根据论题,拟定论文提纲

根据论文题目,充分、大量的搜集查找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各类藏书和情报机构电脑文件检索,国际互联网络的远程登陆、查询、浏览或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来获取论文素材。还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可通过开会、访谈、观察、统计、论证、实验学习等方法来获取资料。

收集资料主要注意三种:1、与论题直接相关的原始材料;2、他人对该论题或相关论题的研究成果材料;3、与论题有关的社会、文化、语言、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材料。

收集资料既要有历史材料,也要有现实的材料;既要有正面材料,也要有反面的材料;既要有面上的材料,也要有点上的材料;只有全面地拥有材料,才有可能产生正确而富有创见的观点,展开深刻而周密的论述。

有了充分的材料,还要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资料进行推敲、筛选,留下最能反映本质、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提炼和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论点,明确拟定论文提纲。

形成论点时应注意:1、论点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同时论点又要辩证,不能走极端;2、论点要科学正确,不与常理和事实相背离;3、论点要准确,不要夸大其词,防止偏颇。

拟定论文提纲可以是简单提纲,也可以是详细提纲。简单提纲只是概括地提示论文的要点;详细提纲则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详细的列出来,这样写作时就能更顺利完成。

提纲可以采用标题式、提要式和图表式三种,一般标题式较为常用,用简洁的标题形式把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同时这些标题可直接作为论文中各部分的小标题。

三、撰写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据论文的主要篇幅,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

论文的正文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绪论、本论和结论。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讲清研究的动机、写作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提出问题、概述内容、明确中心论点等。一般要求语言简洁扼要,开门见山,引人注目。也可以简要交代确定选题的过程和有关背景材料,目的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全文的旨要。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要求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要求内容扎实、丰厚。

本论主要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是表达作者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考生在这一部分,必须根据论题的性质正面论证,或反面批驳不同的看法,或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或论述新思想新发现等。在该部分中论证是极其重要的,它决定着论文的成败。

要写好这一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1、论点是明确新颖、深刻、严肃的。论点不管是否需要论证,都必须是可以论证的。2、论点必须有材料的支撑,必须有可用来证明使其成立的材料。3、论证必须根据论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论文结构形式,不同的论证结构形式,决定了本论部分的结构。4、论证逻辑要严密。合乎逻辑的论证,别人是无法驳倒的。

结论是论文全文的总结,总体的结论,是全篇论文中分析、论证的问题综合性概括,是论文的精华所在。内容主要讲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有何创新,解决了什么理论和实际问题,还存在那些不足及质疑。还可以对自己和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展望,以及对有关人士致谢等内容。要求结论要完整、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不能与本论相矛盾,应与绪论呼应;对成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不能自鸣得意或借故贬低他人;语言应简洁、干净利落。

四、论文修改、定稿

正文初稿写好以后,考生应该多修改几遍,对整篇论文逐行逐句逐段反复推敲,检查每一个具体论点、论据、论证是否恰当有力,表达是否合乎逻辑,务求不留疑点,直到确实有说服力为止。

检查并修改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论点与论题的一贯性;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性;3、论文的结构层次与逻辑思维的密切性;4、论文的语言表达意思的准确性;5、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性;6、采用的数据、年代、人物名及地名是否准确;引用的注释、文献参考资料的列举是否真实恰当;封面署名、装订是否工整等等。

经反复多次修改的论文,应再次送达指导老师审阅认可后,以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定稿字样为止,该篇论文才算是完成了.

五、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篇定稿的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是:

(一)论文标题。

(二)作者姓名。

(三)内容摘要。一般为中文摘要,如有英文要求则要附上英文摘要。摘要应该以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围绕主题展开,明确介绍重点。一般用200-300字高度概括全篇论文的精华。

(四)关键词。又称主题词,从论文中选出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般以3-8个词以显著的字体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五)正文。1、绪论;2、本论;3、结论。

(六)参考文献。在论文主体的后面列出参考文献,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科学态度和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方便读者去查阅参考文献之前专门列出一项"致谢"。

论文的有关各部分全部誊清后还应加上封面,如指导老师有特别要求列出论文提纲的也应一并附上后并装订成册。封面按规定格式写上论文题目、主考学校、专业全称、指导老师、作者姓名、论文完成时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议论文写作基础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文章,其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小编收集了议论文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论文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文章,其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统摄全文的观点,是全文的灵魂,也是其它两个要素围绕的核心。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材料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它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中心论点。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它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论据和论证必须指向明确,且有说服力,才能形成整体合力,从而影响别人的想法,接受文中的主张。这就要增强议论的向心力。

向心力原来是个物理学概念,是指使质点(或物体)作曲线运动时所需的指向曲率中心(圆周运动时即为圆心)的力。这里我们借用这个概念来形象说明一下议论文的写作吧。这个心就是中心论点,这个向心力指的就是论据、论证的说服力;增加质点质量材料或加大速度论证即可增加向心力。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正确,我们常常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给出论据,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如果这些论证和论据是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当然是正确的),那议论的向心力就会增强,中心论点就能使人信服。反之,则会弱化向心力,甚至还会产生离心现象,将极大地削弱论证力度,最终使论点立不住,甚至不可信,达不到使人信服的目的。

对论据而言,首先要增强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真实性是基础,不能随意捏造,因为议论文要靠论据来支撑,如果有一个论据是假的,那读者就会窥一斑而见全豹,推而广之,进而全盘否定你的观点。对于引用名人名言,一定要写明谁说的,否则就会减少可信度,读者大都有因其人而信其言的思维定势,所以平时是要牢记一些名人名言在脑中的。典型性是公信力的保证,家长里短、道听途说当不得论据,所举论据应该是众所周知、公认的事实或定理原理,而且是最典型的,这样才能以一当十,增强说服力。新颖性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突出论据的新鲜感和时效性。其次要扩大论据的覆盖面。一般来说,文中所举论据应避免重复,尽可能兼顾不同领域、范围(有时同一领域的多数量也能增强说服力)。古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个人、集体、国家是思考的几个常见维度。第三要注意论据的表述。对道理论据一般表述为某人说过某话就可以了,对事实论据的表述则要注意内容表述的指向性。要在陈述事实的同时,鲜明地将与中心最密切的关联处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淹没在材料中让读者猜测、揣摩,而且还要着重对事实的结果进行交待,以增强说服力。一般在叙述时要关注四个要点:人、事、果、倾向性词语(某人做某事最终结果怎样)。倾向性词语是指能清晰表明与论点一致性的醒目的词语或语句,使论据与论点保持逻辑上的高度一致性。当然,无论是举例还是引用,在这之后最好加上分析说理的句子,以使论据与论证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有力地证明论点。例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对论证而言,要增强论证的严密性,这需要学习一些逻辑知识。可以说,逻辑性是议论文的生命。我们一般总会用到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归纳法限于已知,指向温故,演绎法助人探求未知,指向知新。运用归纳法时注意不要以偏概全,把话说死说绝了,需要辩证、全面;运用演绎法时注意推论的合理性,要符合逻辑。特别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用语要恰当,造句求精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语文作文知识之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1814 字

+ 加入清单

一、 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中考语文作文知识之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书信写作的基础知识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书信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体。长期以来,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固定的书写格式: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部分。所以,如果你想要写好书信,那么,必须要掌握以下有关书信写作基础知识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名字和称呼(或只写称呼),有时还要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表示对收信人的亲热和尊敬;接着加个冒号,表示下面的话是对他说的。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也就是书信的内容。正文部分通常先写问候的话。问候是一种礼节,问候语很多,有节日的问候,如“新年好”“春节快乐”等;有季节性的问候,如“夏安”“冬安”等。也有开头问候身体健康,工作和学习情况的,如“近来身体可好”“近来的学习好吗?”等等。问候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段落。

正文是书信的主体部分,是写信的目的之所在,写信人要说的话,要办的事都写在这里。正文的内容在问候语下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要顶格写起。如果要说的话,要办的事多,应该分段写,每段写一件事,写完一件事,再写另外一件事。每段开头都要空两格写起。

结尾:正文写完后,要写上表示祝愿、尊敬或勉励的话,也叫致敬语。致敬语要根据对象不同而不同。如果写给长辈,可以写“敬祝健康”等;如果写给平辈,可以写“祝学习进步!”等。而“此致敬礼”是比较通用的,适合一般人的结束语。结尾的“此致”“祝”等可以紧接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等祝愿之情,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下方。可以根据信纸剩下的多少,决定署名与致敬语的距离。署名时根据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可带姓,可不带姓。习惯上,还按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名字前面加上“孙”、“弟”“老朋友”等称谓写在名字的左上角,字体小一点。

日期:一般写在署名的下边。日期最好是把年月日都写出来,便于收信人了解写信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基础知识归纳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总结: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英语写作的基础训练

全文共 4135 字

+ 加入清单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美国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在1967年在其所著的《评论方法论》里提出来的。所谓的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而言的,指的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之后得出来的。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变成一个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不只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它更加灵活方便,也更加科学有效。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的评估,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形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课堂。形成性评价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就必须依靠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运用来完成。

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首先,一般而言,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大致分为: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自己学习进程中的某个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评价。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中尤为重要的评价方法,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尽力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有主观积极地参与课堂,就自己不同阶段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进一步的目标,并在课程初期、中期及末期分别给予自己相对客观中肯的评价,以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

同伴互评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就某一活动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的评价。在同伴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心得、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同伴之间相互比较、竞争,相互取长补短,既增强了合作精神又促进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同伴互评作为形成性评价重要的方法之一,其评价形式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习评价的主体却是教师。形成性评价侧重过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该评价尤其重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的共同参与度,而非教师“一言堂”。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好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量化标准,列好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核查表;其次,学生根据核查表才可有的放矢,对照核查表所列的内容一一检查,每节课后,客观公正地给予自己和他人中肯的评价;最后,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反馈结果,教师针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纵向对比某一特定学生评价前后的差异,或者横向比较某一特定组别在同一活动中每位学生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以多种形式反馈给学生并提出整改意见。因而,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教师可适时调整评价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只有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在一起评价方式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真正达到以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其次,形成性评价的行为评估工具有课堂观察、学生档案、座谈、问卷调查、访谈和对话周记等。如何运用以及怎样运用这些评价工具要根据所授课程、课程目标和授课对象等诸多因素做适当调整。

课堂观察是教学行为和技巧的基本方式。根据Genesee and Upshur(2001:79)的观点,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评估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换言之,教师应该评估促进或阻碍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评估一些特定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确定学生们欣赏哪些课堂活动和形式。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设计和学生需求的契合度。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观察,教师可掌握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学安排的可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或调整教学安排等,以提升教学效果。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can all be thought of as conversa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Genesee and Upshur,2001:136)。如上所述,问卷调查和访谈都可被看作教师和学生间的对话,访谈和问卷调查是相似的,但决定使用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对正式的会谈,这非常有利于老师对他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诊断学生在英语学习遇到的困难,为学生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获得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得到更多的进步。访谈和问卷调查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并符合教学目标。

对话周记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另一种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因课程设置和班级规模的不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都相对比较片面,而对话周记则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师生间定期通信,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彼此的信任,又能解决学生的个案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为了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可及时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较好的建议和意见。

学生档案是一个综合各项评估功能于一体的评估工具。它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课堂变化且兼顾多种需要。如今,众多评价工具只把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而评估的责任和任务的则落到了教师身上。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一种评价工具能很好地管理学生活动并对其课堂行为负责。相比之下, 建立学生档案,需要学生亲力亲为;本着自我负责的原则,他们要更好地自我监督和控制,同时,在建档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见证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增强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形成性评价对于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众所周知,教育评估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英语教学的重点已从传播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多年来,在中国,人们只注重英语写作和阅读的能力的提升,而一直忽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多年来,教学评价已经被狭义理解为量化教学,而后进一步局限于教学测试。考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就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依据。而对于口语课堂,单一的这种评估方式和依据增加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少部分学生侥幸心理。考试成绩给学生很大压力,危害学生的发展,评估过程中,学生一直被动地参与,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当课程结束时,教师将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学生反馈,无法改善评估方法以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形成性评价源于诊断性测试。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调过程性、目标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魏薇,2005) 鉴于终结性评价在口语测试评分中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大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受到了这种终结性评价的制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任务的是帮助教师监控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如能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引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与测试中,建立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则会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的改革进程。

鉴于口语课堂的特点,为了克服传统终结性评价对于口语课堂的制约性,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相结合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由于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包含最基本的发音、词汇、语法能力还有语用能力、文化知识储备力等多项复杂的技能,而所有的这些技能无法在某一次测试中完全体现出来。因口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相关学科、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

而形成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教学,这种评价将教学过程分成了诸多阶段,学生可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就自己的学习态度、发音、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流利程度以及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行横向的同学互评和纵向的自我比较。一方面,横向比较可以找到彼此间的差距,互相帮助已达到各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可在整理学习档案的过程中,纵向比较自己前后阶段的学习情况,时刻了解自己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在教师和同学的辅助下,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逐项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另外,教师在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真实地参与并记录学生在各方面的真实水平。

其次,口语课堂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际。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口语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监控课堂活动、诊断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记录学生的表现等。学生则在各种学习任务和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的最显著特征是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堂,缺一不可。根据多数学生的关注点,学生参与确定研究目标、评分标准和英语口语的性能评估。因而,他们了解每一项活动的任务和目标,他们可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和工具,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积极参与,能与教师积极互动,课堂上客观地评价自己、同伴和教师。这不仅是一种评价过程,更是学生回归自我认同感的方式。学生增加了学习自信,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亦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课堂反馈情况,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如此良性循环,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形成性评价,作为正常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有机部分,可以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提供与其学习目标相关的重要信息,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外语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提高。形成性评价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将英语形成性评价与口语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稳步提高。通过采用具体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代文学论文写作的基础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综上所述,要打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基础,阅读的量是相当大的。面对如此浩瀚的典籍,应如何阅读呢?方法有两个,一是细水长流,持之以恒。要有计划地选定一批书,在一定的期限内,每天拨出一部分时间,坚持不懈地读下去。二是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阅读古代作品和有关文献资料,必须区别博览和精读,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要的书籍要多下工夫仔细读、反复读,一般的可以采取浏览的方法略观大概。一个研究对象,总有少数几种重点书籍,如《诗经》,历代注释著作,少说也有几百种,但真正重要的、代表一个时期的研究水平和成果的,不过《毛诗正义》、《诗集传》、《诗毛氏传疏》、《诗三家义集疏》等几种,研究时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重点书上。博览也很重要,许多与研究的点有关的面上知识必须了解,就可以采取博览方式,博览的面要广些,但可以读得快一些、粗一些,中间遇到有与研究对象关系密切的问题则须仔细推敲。“精读”有助于增强读书能力,进而获得具体的学间知识,“博览”便于扩大知识面,为有时研究某一问题提供搜寻资料的线索。

读诗,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文学中的文学,正宗中的正宗,这不仅是因为诗歌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还因为其他文学体裁莫不受到诗歌的巨大影响,具有“诗化”的特征。如骄文这一体裁正是诗与非诗交叉的产物,处处表现出结构形式的诗化和表述语言的诗化,甚至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著作里也有着诗歌抒情韵味的闪光。可以说形象性、情感性、音乐性广泛地体现在诗歌和一切非诗的作品中。强调读诗,还有一层意思,即强调吟诵。这是因为搞古代文学研究一定要有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文学文本的解读不同子科学文本.相当大的程度要靠感悟。在诗歌研究方法中,理论、视角都是第二义的,第一义是感悟,有感悟,尤其是有个性化的感悟,不论从任何视角切人,都能有所创获,而没有感悟,视角、理论都是死的。感悟能力从何而来,一靠来自天分的灵性,部分则要靠吟诵与背诵。吟诵是古典诗歌研究的第一步,没有吟诵的工夫就进人不了古诗研究的殿堂,在吟诵间所获得的,超乎文字之外的独特感觉,是个性化研究的前提。

总而言之,为了加强自己文学艺术的修养,培养和提高研究古代文学和写作古代文学论文的能力,读书,多读书,用正确的方法有计划地读书,是为无数人的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综合基础知识的题型

全文共 2347 字

+ 加入清单

从考察内容而言,马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的考试重点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部分,因为它是整个马哲部分的重中之重。而时政侧重于考察最新最热的时事政治和时事方针,这也是时政自身的意义所在。从考察题型特点来看,可以分为这么几种主要考察类型:

一、知识记忆型

这种题型考察考生对于课本重点基础知识的把握,属于难度较小的题型。

例题:

1.李克强总理在《zf工作报告(2015)》中指出,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消费搞的红红火火。其中,“三网”不包括( )。

A.互联网 B.电信网

C.物联网 D.广播电视网

分析:这道题目从内容上看即是时政新闻类也是属于科技的发展部分,而科技部分大多数考察点是关于生活常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当中普遍应用的就是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所以,本题考察考生对于基本科技常识的把握,这个知识点在我们的讲义当中老师也重点强调过,只需要考生记忆即可。故本题选ABD。

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矛盾 B.发展 C.联系 D.科学

分析: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

这是在考察学生对于马哲基本知识的框架体系的了解,马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再三说明考试重点部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具体在辩证法部分包括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故本题选BC。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xjp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有( )。

A.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B.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C.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D.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分析:十八届六中全会是2017年的比考点,一般关于历次会议的考察,包括会议通过的文件、重点理念和主流思想。这也是时政考试复习要注意的一般考察规律,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切不可小看此类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 10月24日—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xjp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故本题选AC。

二、理解应用型

此类题目重在于考察广大考生在基本知识的了解基础上,理解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考察难度较大,这类题目往往对考生的学习水平要求更高,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领悟这类题型的复习技巧和答题规律。

例题:

1.人类在太空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天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

①矛盾双方组建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分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因为它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被称之为辩证法的一条根本规律。此类题目是借助事例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侧重于考察考生对哲学原理的应用和理解能力。本题当中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双重作用,一方面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留下的太空垃圾污染了环境。尤其是题干中的“但”表示意义转折的关键词,可以看出之后题干表达的意思与之前有利影响对比是负面的。综合思考,这道题中科技发展的“利”与“害”就是指矛盾双方,所以在矛盾体当中不能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就没有对立,也就否认了矛盾,所以①不对;②是把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截然分开,没有看到二者的相互依存。故本题答案选D。

2.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中国的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个成员,人民币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这说明( )。

A.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人民币日益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

D.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不同社会制度间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步缓和

分析:这道题目选取的材料是一个时政热点,考察考生用哲学原理看待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完成“十二五”规划,一度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国家,人民币拥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针对这一状况要求考生学会用哲学思维分析。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体现人民币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新晋世界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这体现了事物是断向前发展的。题干中并无新旧事物对比,因此B不选。D选项题干未体现。

3.北齐文学家刘昼说:“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避之。”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B.内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D.内因对事物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分析:这道题目是考察哲学原理非常典型的一道题目,今年哲学题的考察难度适中。题干说的是外部的疾病在很轻微的时候人们就会去避免它,但是身体内部的疾病的危害更加严重,告诫人们对于外疾却切莫不可忽视。这里强调的是,内因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故本题答案选B。

关于马哲和时政部分以记忆型和理解应用型考察是最常见的题型,占分值比重也较大。上述题目的考察方式大家要有所感觉;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找到每年考试的重难点,考生只有复习准确到位,才能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复习重点有所偏差,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功夫也是枉然。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参考小编分析,提升复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写作文的基础知识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作文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一、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写作文?文章有什么作用?作文是我们通常说得写文章,作文就是写文章,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文章的构成。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好比一个人由头、手、脚、躯干组成。那么文章呢?文章是由字、词、句、标点、段、篇组成的。大家知道,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人体就不健康,同样的,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标点、段、篇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都不是好文章。所以写好文章要正确地运用每一个字、词、句、标点,并分好段,组成篇才是一篇好文章。

三、小学阶段文章的分类及各类文章的写作要求。通常我们小学阶段小学生所写的文章以记述文为主及简单的应用文。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文体通常分成六大类:写人、写事、状物、想象、应用文。

1、写人:写人要写“真实”,讲“真话”,育“真人”。可以自由选材与立意,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与特点,写得人物要神气活现。

2、写事: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与结果。写清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按事情发生过程写清楚。

3、写景:写景文章要写清对象的主要特征、形状、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特征。写景一定要表达感情,要注意描写对象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关系。

4、状物:状物分为动物、植物、静物三类。状物文章要注意观察,观察要细致,状物文章必须按一定顺序、层次写清楚。

5、想象:想象作文关键就在于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件事物想象到另一件事物,从事物某一点想到事物其他方面,联想事物的过去与未来。

6、应用文:应用文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格式、行为习惯更有规定。格式包括: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简明得体、规范。同时要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

四、小学生作文文字量问题。小学作文通常要求写一定篇幅,要求写一定字数,其实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尽量写长,写长了才会多想,多想了才能写长,命题者限字数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促使学生多想,把文章写成一定长度。我认为文章的长短实际要由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文字使用量来说,要做到“惜墨如金”与“泼墨如水”相结合,“惜墨如金”就是要文笔精练,“泼墨如水”就是要写具体与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毕业论文的写作基本知识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撰写的质量高低,是对一个学员几年学习的全面检验,所以要写好评论文必须对论文有大致的了解,下面是小编收集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基本知识,欢迎阅读。

第一步是论文选题。

选题是论文能否写作成功的关键之一。选好一个题目是论文成功的一半,选题应坚持的指导思想:(1)选择有价值的题目。即选择社会亟待解决或解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2)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即个人有能力、有条件完成的。从主观条件讲,就是比较熟悉的、学有所得、工作接触、素有思考的论题。从客观条件讲,所需资料比较容易收集到。(3)选题不宜过大,题目过大必然涉及面宽,需要作者掌握多方面的丰富材料,具有很高的概括综合能力。作为初写论文的学员选择题目要适宜,要考虑占有的资料,限定的时间、要求的篇幅等条件,简言之,要量力而行。(4)选题不要偏离专业。论文的选题还应当符合专业或所学的主要课程,并结合本人工作实践。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得心应手,笔下生花,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第二步是收集、研究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调查研究,收集充分可靠的材料。收集资料可分为两种:(1)理论方面的有关材料。它是毕业论文的理论依据,关系到理论上是否站得住和像不像一篇理论文章。理论素材来源:有图书、报刊,文件,领导讲话、剪报资料等等。(2)事实、数据资料。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雄辩基于事实。论文主要靠事实和数据的支撑。事实材料,一般包括历史材料、现实材料、造境材料。而其中现实材料最为鲜活有力。对事实材料的收集,可采用由近及远、顺藤摸瓜、追根溯源的顺查法或逆流而上、适可而止的倒查法。同时,对收集的资料要研读,边读边分析,充分了解,深入思考。

第三步是编好论文写作提纲。

在完成收集资料和研读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撰写论文提纲。要求提纲思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严谨,为论文写作形成打好基础。

论文基本结构,可分三部分:(1)前言。即说明研究撰写这一题目的理由、意义,并提出问题。(2)本论。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题。(3)结尾。这部分是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要写得简明具体。特别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前言中提出来的,是本文论证而自然得出的结论。

拟提纲应抓住的几个环节:(1)拟制标题应开门见山,一目了然,能揭示所研究的课题或文章的中心观点。(2)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文章的基本观点。(3)安排好全篇的顺序,确定好文章的大框架。(4)逐个考虑各小部分的具体观点。(5)根据各段落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资料,依序码嵌入各段落。

第四步是起草、修改定稿。

起草写作,这是成文阶段,是个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1)论点要有独到见解,当然不可能一切都是新创造的,但至少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独到的看法。绝不可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否则,会使论文失去价值。(2)突出分析论证。作者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和对论点的理解,把论据和论点的联系提示出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3)在语言表达上,一要平易质朴,不要太花哨;二要注意修辞,语法规则;三要用好理论概念与新的术语。

修改定稿。论文草成后,一定要重视修改。修改过程是再学习、再研究的过程。鲁迅说过:“写好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是提高论文质量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所谓修改就是斟酌论点,检查论证,调整结构,推敲文字;就是看内容是否充实,清楚;观点是否正确,有无术语陈旧现象;表达是否简洁、可读。修改要着眼于全篇文章,要注意运用各种知识,为改好文章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全文共 1732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把应用文写好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下面小编整理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1.掌握结构的含义应用文的结构,是运用材料以表现主题的有序安排,是客观事物条理性在文章中的反映,为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2.了解结构的作用结构好比文章的骨架,是安排文章的具体形式,是将材料化为文章的手段之二。结构是表现主题的手段,是准确表达主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读者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向导。写文章只有找到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主题和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有机的整体。其作用具体表现在:

(1)使文章言之有体。应用文大多有较固定的结构形态,它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经过选择,逐步找到的最适合表现某种内容的最佳形式,也称之为“程式”。如简报、书信和行政公文类文书,具有相当固定的惯用格式。

(2)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眉目清楚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使文章言之有文。精心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二、安排结构的条件

1.了解思路的含义及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文章结构的两重含义中,总体构思是具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总体构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有序”,是指对材料的安排要有次序,这体现了作者的思路。思路是安排结构的条件。

1、思路的含义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路线,是作者在头脑中梳理、组织内容材料的过程和结果。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自身条理性的观察、理解。

作者思路清晰,结构必然有条不紊;作者思路不清晰,结构必然紊乱。经过选择的材料,只有经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准确鲜明地表现既定的主题。

2、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写作构思阶段,作者的思维活动异常活跃。确立主题,选择好材料,并进而考虑如何表达主题和如何安排材料,由此逐渐形成一条清晰、连贯、独到的思维活动路线——思路。此时,文章的大体框架已在作者的头脑中“闪现”出来。等到作者用书面语言把思路表达出来时,文章的结构也就具体安排好了。因此,作者思路与文章结构的关系极为密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思路是形成结构的基础和内核。结构是文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要使结构完整、严谨、匀称,动笔前,就需要作者匠心独运,形成清晰、连贯并具独创性的思路,进而“外化”成纲目清晰、严谨周密的结构。但是,文章反映客观事物,决不是对其原始形态的简单搬抄和复制,而是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主观创造。因此,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思路。思路开阔而有创见,文章的结构就新颖独特;思路狭窄而落俗,会使文章的结构板滞僵死;思路紊乱,文章的条理就必然不清;思路松散,文章的结构就不可能严密紧凑。

(2)结构是思路的体现和反映。结构是思路的外显形式和文字载体。思路严密清晰,文章结构才能完整、严谨、清晰,主题才能得以准确地表达;思路紊乱、疏漏和闭塞,文章则会逻辑混乱、言而无序、首尾不能圆合

了解锻炼思路的基本要求及锻炼思路的方法

(1)注意思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使之清晰、周密、连贯。清晰,指展开思路要有顺序、有层次,同时对材料要加以区分和归类。周密,指思路要周到、严密,没有疏漏和缺损,不要顾此失彼,自相矛盾。连贯,指思维活动过程及其表达不仅要注意外在的次序,而且要处理好各个意思之间存在的衔接、并列、转折、因果、总分等内在联系,做到气脉贯通、流畅。

(2)注意思路的灵活性、独创性,使之活跃、开阔、敏捷。活跃与开阔,是指思路的开展要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多向探索,使之灵活、新颖而富有个性。敏捷是指思路的展开、梳理直至成型这一过程应该灵敏、迅速,使文章结构紧凑、气势流转而顺畅。

(3)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是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二是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应用写作主要靠逻辑思维,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认识规律。

(4)写作前要通盘思考,立足于写作意图、目的和所用文体特点,确定如何起笔,主体分几个部分展开,怎样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写作基础:怎么写好读后感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怎么写好读后感作文呢?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写作基础:怎么写好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浅谈高中话题作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对于学生作文的写作基础也要好好的训练,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话题作文还是要审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 定”,关键要读懂话题关键词的意旨,若给出导语提示,还应划出导语中包含归结的关键语词。一般初学者,首先要注意让这些关键词贯穿在自己作文的始终,统帅 自己的文意。更多作文写作基础尽在。

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对于学生作文的写作基础也要好好的训练,实际效果又发现学生完全没有一般思想认识的基础,真正可见现在所谓合格教育的成效,和高中教学要求的“架空作业”。

一、文章形式的革命——夹叙夹议

尽快脱离初中只重记叙,笼统归结的写法。高中的作文记叙只向最高水平开一条缝,你得复杂记叙,融情思与哲理于一炉,有最动人的细节和最精美的表达,巧妙蕴 含深刻的思辨和无穷的回味,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不是学不会议论抒情的同学的避难所。所以,比自己多练议论,远比固守初中记叙的窠臼要有前途。高中的 记叙必须简约,只提炼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内核,而尽量舍弃叙述的完整过程与细节。叙,惜墨如金;而起始学写议,应力求具体多点分析阐述。

二、文章立意的升华——深入浅出

叙完笼统归结是初中模式作文的又一通病,常常文章的结尾具有宽泛的普适性,而缺乏对文章应有之义作具体针对性的挖掘阐发,常常文章的“穿鞋戴帽”大到可以 套在无数篇文章上,却没什么真正的思考。高中作文倘使还用夹叙夹议,也要对叙的材料反复推敲,找出几例可以统一在一个观点里的材料,就材料的不同侧面来评 析议论,最后上升归结出恰当切题、言之有物的中心。

三、文章表达的提高——点睛生花

好的文笔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意蕴。描述中就渗透情思与评析,这是较高水平的表达。一般的叙议分段,也应注意所叙材料紧贴自己的议论,议论应采取逐层推进, 前后分界,避免相互缠绕。但又必须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在文章中一定写好精心组织的关键议论,努力使文章多处呈现运用一定修辞的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