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圈子

圈子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圈子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圈子问题。

分享

浏览

5619

作文

71

利益争夺下的圈子文化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当下,附庸思维已经跨出官场,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社会病。

总书记习近平曾说过 “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在贫寒的时代,在险恶的环境下,圈子使人平添不少温暖。它让人感动,让人增添力量。然而,如果圈子融入太多的人情与意气,许多恶习就应运而生。拉关系、组山头、裙带风、不重才能而重情谊亲情、走后门、不讲道德、枉法舞弊的过失使圈子变得一团乌烟瘴气。

“融入圈子”成了很多人求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些人投机取巧不遗余力的动力。在圈子内则可实现资源共享,而被排斥在圈子外则会一事无成,处处碰壁。正是这种“圈子化生存”状态,使得社会秩序被破坏、社会规则被颠覆、社会公平被戕害、社会正义遭沦陷。“融入圈子”这种普遍性的社会认同与追随,才是当前最大的社会病灶所在。

利益争夺的时代下,圈子在发酵膨胀,人们也开始了各种“钻圈运动”,自己的圈子、别人的圈子。圈子越来越多,圈子文化带来的弊病也越来越严重,也正是因为这些圈子,才阻碍了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破除圈子文化势在必行,首先要立足对权力的约束,以减少权力腐败和干预,对权利公平与秩序正义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要加强对权力的约束,使任何权力都受到约束而不能任意支配和滥用;另一方面,则要让权力公开,让每个人都有监督权力的机会。大力实施和推行社会法治,让法治为维护社会规则与秩序,只有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圈子文化才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198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拉开新的大幕,中国踏上新的征程。“十三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目标远大、事业辉煌,人民在期待,世界在关注。

大国大党,正道沧桑。翻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壮丽篇章,回答“中国为什么能”的历史追问,答案清晰而深刻: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站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起点上,党中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正是为了使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意识”的提出,是我们党95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昭示,是我们党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和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的成功经验,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对我们党的必然要求。

“四个意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根本,确保方向和立场正确坚定;大局意识是基础,确保局部和整体协调一致;核心意识是关键,确保全党的集中统一;看齐意识是保证,确保队伍的齐整有力。新形势下,不管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管是啃下深化改革的硬骨头,还是打赢扶贫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攻坚战,都要求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围绕核心聚力、向党中央看齐。“四个意识”,是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强劲动力。围绕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必将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是打头的、管总的。讲政治,自觉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毛泽东同志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都是这个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到要求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从增强政治定力,到强调“心中有党”,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到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政治问题始终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上的要求始终摆在首要位置,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

增强政治意识,就要把握政治方向这个生命线,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共产党人姓“马”姓“共”,作为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党性原则,经得起风浪考验。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形势越是复杂,现象越是纷繁,就越要绷紧政治这根弦,把党摆在心头正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增强政治意识,就要挺起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补足精神钙质,坚定“三个自信”。“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党员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反之,不信马列信鬼神,不念苍生念权力,信仰不真信、修身不真修,就会成为“两面人”,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讲政治,必须坚持思想引领,在固本培元、凝魂聚气上下功夫。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会其立场观点方法,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从而以信仰的力量凝聚意志力量、统一思想行动。

增强政治意识,就要立起纪律规矩这个顶梁柱,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解决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历史与现实一再警示我们:人无规矩则废,党无规矩则乱。讲政治,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坚持用纪律规矩来约束规范自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学习和遵守党章党规,不断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才能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以铁的纪律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今天,我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的共同夙愿、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从未如此之近。目标越伟大,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方向,加强党在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历史的新荣光必将属于砥砺前行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属于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2566 字

+ 加入清单

政治意识强调政治方向,要求坚定信仰不迷失

政治意识通常表现为政治集团的政治思想、政治路线、政治文化和个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对全体党员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首要任务,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重要标准。

在“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是管总的,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都具有政治意识的涵义,都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增强政治意识,必须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坚持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保持政治警觉和政治清醒,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前,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淡薄,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有的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有的拿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有的党组织觉得政治纪律是“软”的、“虚”的,对违反政治纪律的错误言行不在意、不抵制、不查处。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特别是要做到忠诚于党的事业,学会从政治上分析和处理问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使命是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

大局意识强调认识高度,要求登高望远不短视

大局意识的基本内涵是善于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大局意识与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我们所说的大局,必然是站在政治高度的大局、紧紧围绕核心的大局、自觉主动看齐的大局。不断增强大局意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大局意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识大体、顾大局,必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讲,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大局。就一个领域、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来讲,中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大局,党和国家的全局性工作是大局,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大局。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大局搞服务、谋良策、抓落实、出成果,努力在大局中实现自身价值。就领导干部分管的工作来讲,也有一个形成“一盘棋”、共吹“一个号”的大局意识问题。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必须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尤其要时刻绷紧党性原则和政治纪律这根弦,不能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能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或以种种借口和理由脱离大局、妨害大局、给大局添乱。

核心意识强调力量聚合,要求集中统一不离散

增强核心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内在包含讲政治、顾大局、能看齐的要求。核心就是中心,是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圆心”。领导核心就是一个组织和集体的中心或者“圆心”,组织和集体的活动是一个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核心意识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就不会有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

在95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今天,我们党作为一个拥有8700多万党员、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防范住“四种危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核心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革故鼎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在国内外赢得崇高威望,全国人民真心拥护、由衷爱戴、高度信任和完全信赖的坚强领导核心。进一步增强核心意识,就要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意志贯彻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

看齐意识强调步调一致,要求整齐划一不掉队

看齐意识源自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的报告。原话是这么说的:“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当前,不断增强看齐意识,就要听从党中央的指挥,服从党中央的安排,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持向党中央看齐。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我们党担负的历史使命所要求的,是每位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义务所在。

不断增强看齐意识,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站不直、立不正,看齐就无从谈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学、成于思、固于行。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要把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融会贯通,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特别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沉着冷静地看齐;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时抵御住各种诱惑,拧紧固牢“总开关”,不碰法纪“高压线”,无怨无悔地看齐。总之,增强看齐意识既要有“思齐”的自觉,还要有“对齐”的标准,从而迈出整齐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反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2756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后指出,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存在官场“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江苏,“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河北,“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近年来,查处的不少腐败案件都是窝案,特别是一些“老虎”落马,总能拔出萝卜带出泥,相继落马者不乏同学、老乡、上下级、校友等关系,这无疑是畸形“圈子文化”造成的恶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此次中央巡视组晒出的巡视账单着重指出了“圈子文化”问题,足以看出官场“圈子文化”的危害之大。官场 “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各种不良风气,如贪污腐败、耽于安乐、同流合污的温床,成为个别圈子、个别干部违纪违法,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圈子文化”的腐蚀性与危害性。

“圈子文化”显而易见的巨大危害有两个。

首先,“圈子文化”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圈子文化”的巨大危害不仅仅在于滋生腐败,而在于传染腐败、扩散腐败、加剧腐败。一个贪腐者的出现,可能还会有一点遮遮掩掩或者内心的不安,而“圈子”腐败,则会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自欺欺人和变本加厉,贪腐行为也会表现得狂妄嚣张。一些腐败窝案曝光后,我们发现这些贪腐官员都拥有集会、享乐的会所,这些地方既是他们耽于享乐的场所,也是他们拉帮结伙、勾兑利益的地方,这种现象正是“圈子文化”的突出体现。“圈子文化”的存在,为“圈子”提供了成员引入、联系交流、利润分配、风险应对的途径和便利,可以说,“圈子文化”已经成为腐败蔓延横行的帮凶与工具。从查处的腐败窝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地区、部门的腐败现象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腐败带来的问题,而是由一个囊括了各类官员、商人、官员家属等在内的“圈子”造成的腐败,这种腐败现象不仅大大加剧了危害和损失,而且也为之后的根除影响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圈子文化”是恶化官场生态的催化剂。朋友圈、同学圈、亲戚圈这些维系人们日常人际关系的“圈子”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蕴含了诸多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官场“圈子”已成为隐藏在正常圈子外衣下的社会毒瘤,在这种圈子里,圈子关系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甚至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有一种说法是:“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这从侧面印证了官场“圈子”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决策和执政。在现实中,“圈子文化”的存在,势必弱化大家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导致用干部、作决策不是选贤任能、实事求是,而是讲圈子、看亲疏。“圈子文化”一旦大行其道,就可能使一些人面临“要么加入圈子,要么被圈子孤立、抛弃的两难选择。曾有被查处的贪腐分子就表示,“进了这个的圈子,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 (2012年12月18日《检察日报》)这种由“圈子文化”导致的权力非正常运行,正是政治生态恶化的信号,因此,必须加大治理力度,抵制所谓的“圈子文化”,净化官场政治生态,力促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一是防范权力过度集中,以监督机制抵制“圈子文化”。“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够病态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败群体,就是因为存在“圈子文化”的地方或部门权力过度集中。“一言堂”、“一支笔”的存在,使得个人权力很容易失控,一旦个人私欲膨胀,地方政治、经济等整体发展就会面临发展风险,而个人权力过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态“圈子文化”,导致“圈子”腐败的滋生蔓延。因此,抵制“圈子文化”,就必须要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强化权力监督机制。首先,要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为依托,以各执行部门为基础,促使权力实施民主化、透明化,在明确一把手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其他班子成员、各执行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促进决策、执行机构的内部约束与监督。

其次,强化双重监督机制,以监督手段遏制“圈子文化”。监督权力运行,可以有效防止“圈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有了孱弱无力的权力监督,才有自愿的“被苟同者”,进而成为“圈子文化”的簇拥者和参与者。在某些地方官场之所以会成为“酱缸”,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权力及依附于权力而存在的圈子的约束和监管,从而导致“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恶风盛行。双重监督,就是既要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又要强化外部监督。作为体制内监督部门的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权力监督,此外还应加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为外部监督创造条件和途径。

二是弘扬党内民主,以民主机制抵制“圈子文化”。应进一步弘扬党内民主,教育广大党员讲党性,守纪律,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置于健康的、浓厚的党内民主氛围之下,促使广大党员成为抵制“圈子文化”,净化官场生态的倡导者、践行者。党员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抵制“圈子文化”病态蔓延的主体。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党内民主的四大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全面落实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处理好四者的辩证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内民主现状,才能有效遏制“圈子文化”的滋生蔓延,才能让政治生活回归正常和健康。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只要严格规范、认真落实好相关民主程序,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圈子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抵制“圈子文化”。

三是加强宣传警示和教育引导,以预防机制抵制“圈子文化”。此次中央巡视组明确指出“圈子文化”的存在和危害,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化了对“圈子文化”危害的认识,促使大家深入反思反省,防微杜渐,自觉远离和抵制“圈子文化”的侵扰,更为那些“圈外”同志正了名撑了腰,明确了导向,弘扬了正气,今后还应趁热打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喊打官场“圈子文化”的舆论氛围,让官场“圈子”成为“过街老鼠”,不敢露头。

抵制“圈子文化”,要坚持教育为先,警示为先,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圈子文化”形成气候,将“圈子文化”的病态发展扼杀于萌芽之中。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对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党性教育、纪律培训、反腐倡廉讲座、案例巡回讲演等方式加大教育预防力度,教育党员干部强化组织性、纪律性,自觉依法行政,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要坚持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具备识别判断“圈子文化”的慧眼,具备抵制反对“圈子文化”的能力,从源头上破除“圈子文化”陋习,净化官场政治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刊文指出,一些腐败分子为了保住并攫取更大经济利益,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诉求,从而搞团团伙伙、搞小圈子,这对党造成的损害更大,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

一些官员热衷于搞团团伙伙、搞小圈子,其实是“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作祟。“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的兴起,使礼尚往来乃至仪礼文化,被异化为世俗化、功利化的捷径通道。特别是,圈子化、裙带化现象加剧,排他性日趋严重,“官场生态”不佳,从而导致少数党员干部心态失衡、信仰迷失,要么选择“捞金”,要么选择“争权”。可见,治理“圈子文化”,是营造风清气正“官场文化”的迫切要求。

治理“圈子文化”,应对“一把手”限权。诚如专家所言,在当前体制下,对于干部任命,“一把手”权力过大,如果跟对了人,就会获得提拔重用,所以许多人会把进入某些“圈子”视为成功捷径。因此,要对党政“一把手”的权力进行科学界定,明确权力范围,用权必须讲程序,权责要一致,有多大的权,就要担多大的责,权责不能失衡。比如,一些地方规定“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等重大事项,就是分解、限制和规范“一把手”权力的一项制度。

治理“圈子文化”,应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褒奖那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教育和调整那些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问责那些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干部,努力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激励各级领导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把本领施展到抓落实上,把智慧用到谋发展上,自觉远离、抵制“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

治理“圈子文化”,应成为反腐题中之义。不可否认,“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官场腐败,必须予以重点打击。反腐不仅仅是抓几个贪官,更是对深层“官场文化”甚至是社会观念的触动和改变。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常反躬自省,问一问自己身上有没有“圈子”的观念,如果有,就应坚决改正,否则,难免深受其害。

展开阅读全文

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2002 字

+ 加入清单

防范权力过度集中,以监督机制抵制“圈子文化”。“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够病态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败群体,就是因为存在“圈子文化”的地方或部门权力过度集中。“一言堂”、“一支笔”的存在,使得个人权力很容易失控,一旦个人私欲膨胀,地方政治、经济等整体发展就会面临发展风险,而个人权力过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态“圈子文化”,导致“圈子”腐败的滋生蔓延。因此,抵制“圈子文化”,就必须要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强化权力监督机制。首先,要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为依托,以各执行部门为基础,促使权力实施民主化、透明化,在明确一把手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其他班子成员、各执行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促进决策、执行机构的内部约束与监督。

其次,强化双重监督机制,以监督手段遏制“圈子文化”。监督权力运行,可以有效防止“圈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有了孱弱无力的权力监督,才有自愿的“被苟同者”,进而成为“圈子文化”的簇拥者和参与者。在某些地方官场之所以会成为“酱缸”,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权力及依附于权力而存在的圈子的约束和监管,从而导致“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恶风盛行。双重监督,就是既要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又要强化外部监督。作为体制内监督部门的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权力监督,此外还应加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为外部监督创造条件和途径。

二是弘扬党内民主,以民主机制抵制“圈子文化”。应进一步弘扬党内民主,教育广大党员讲党性,守纪律,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置于健康的、浓厚的党内民主氛围之下,促使广大党员成为抵制“圈子文化”,净化官场生态的倡导者、践行者。党员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抵制“圈子文化”病态蔓延的主体。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党内民主的四大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全面落实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处理好四者的辩证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内民主现状,才能有效遏制“圈子文化”的滋生蔓延,才能让政治生活回归正常和健康。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只要严格规范、认真落实好相关民主程序,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圈子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抵制“圈子文化”。

三是加强宣传警示和教育引导,以预防机制抵制“圈子文化”。此次中央巡视组明确指出“圈子文化”的存在和危害,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化了对“圈子文化”危害的认识,促使大家深入反思反省,防微杜渐,自觉远离和抵制“圈子文化”的侵扰,更为那些“圈外”同志正了名撑了腰,明确了导向,弘扬了正气,今后还应趁热打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喊打官场“圈子文化”的舆论氛围,让官场“圈子”成为“过街老鼠”,不敢露头。

抵制“圈子文化”,要坚持教育为先,警示为先,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圈子文化”形成气候,将“圈子文化”的病态发展扼杀于萌芽之中。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对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党性教育、纪律培训、反腐倡廉讲座、案例巡回讲演等方式加大教育预防力度,教育党员干部强化组织性、纪律性,自觉依法行政,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要坚持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具备识别判断“圈子文化”的慧眼,具备抵制反对“圈子文化”的能力,从源头上破除“圈子文化”陋习,净化官场政治生态。

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自觉性主动性

全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审议通过了《准则》和《条例》,取得了重要的政治成果、思想成果和制度成果。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党绝对忠诚。以黄兴国等反面教材为镜、为戒、为鉴、为训,警钟长鸣。坚决抓好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坚决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

主动作为在新区改革开放创新事业中做忠实践行者

要按照李鸿忠书记在新区调研时提出的要求,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认识和落实,检验“四个意识”。一是紧抓改革开放创新这个“根”和“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克服畏难情绪,防止自满思想,坚持更高标准,向解放思想要办法,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二是坚持苦干实干,狠抓落实。肯付出,敢奉献,把国家要求的、全市部署的和年初确定的80项重点任务、80项重点工作和改善民生20件实事落实到位。三是敢于担当。历史窗口期得之者如宝,失之不再来。带头履职尽责,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理旧账,敢于面对困难,矛盾面前不回避,又要敢于先行先试,风险面前不退缩。

“严”“实”修身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自觉遵循党内政治生活新要求,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坚决守住底线,管住自己,管好身边的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处理好“亲”“清”关系。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严格按法律、制度、规则办事,从严从实树标杆、带队伍、抓工作,把中央和市委要求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到位,坚决做到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

展开阅读全文

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1785 字

+ 加入清单

党内圈子”严重违反党的组织纪律,也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并根除之。打掉党内那些“团团伙伙”,既是反腐败的内在要求,也是净化和纯洁党组织和党内生活,提升我党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

现在,社会上各种“圈子”鱼龙混杂。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念,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管党治党的责任,对领导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要求,督促其净化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关系圈”,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工作中。

江苏省建湖县纪委胥加洲:我认为光靠外部监督很难净化领导干部的“圈子”。现实中,有的人认为干部的“圈子”活动涉及个人生活,不少内容属于个人隐私,过多干涉有侵权之嫌,不宜监督。有的认为基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任务重,一些干部在外应酬多,自然要接触企业老板,与“大款”交友,其真实目的,局外人难以界定,无从监督。还有人认为领导干部在“圈子”的活动具有隐蔽性、私人性、复杂性,圈内人员之间又有相容性、保护性,监督起来难度大,不易净化。

湖北省利川市纪委陈登帆: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我们注意到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专门把交友过多过滥,工作圈、朋友圈、关系圈复杂,作为一项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很有针对性,纪检干部作为监督者,如果自己的“圈子”过多过滥,更容易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包括纪检干部在内,都要在社会交往中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善于识人,要把握住“朋友圈”不是越大越好,“生活圈”不是越广越好,应坚持原则,做到择善而交、择人而友。

江苏省阜宁县纪委王国柱:净化“圈子”,自律很重要,但也离不开外部监督。必须构建家庭、组织、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形成监督防线。家庭监督,宜采取多种形式教育领导干部家属多关心、过问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当好“廉内助”,为廉洁从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组织监督,通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交友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监督格局。社会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多形式、多方面了解领导干部“生活圈”、“朋友圈”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对领导干部“圈子”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公布于众,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净化“圈子”。

坚决摒弃“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古已有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代名词,与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核的党的价值取向根本对立。党内“圈子文化”的滋生和蔓延,不利于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予以铲除。

知名时评人于文军:“圈子文化”虽脱胎于“圈子”,但与“圈子”不能画等号。我们要消除的是“圈子文化”,而不是“圈子”。从历史与现实看,“圈子文化” 是导向“山头主义”的基础,具有负面性,发展下去往往会破坏政治生态,让一些党员干部失去政治信仰,形成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彻底铲除“圈子文化”的土壤,非一朝一夕之功。现阶段,清理和整治“圈子文化”,重在约束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领导干部把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至于普通群众的“圈子”,应当倡导其高雅向上的价值取向,使普通公民的“圈子”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个个能量源。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柴杰:由于传统儒家社会重人情、轻法治的特点,我国的“圈子文化”由来已久。从唐朝的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到明末的东林党争、清末的帝后党争,尽管圈子的成因不同、良莠互见,但最终都加剧了统治危机,留下了“朋党兴、政事乱”的历史箴言。革命战争时期,因为斗争的需要,形成了各个解放区、根据地和白区等的客观分离,出现过与共产党的党性对立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建国之后,党中央一直十分警惕山头主义、防范“圈子文化”。而从林彪到 “四人帮”,无不因为搞“小圈子”,给党的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灾难。从近几年落马的领导干部来看,很多人都是毁于不正常的“小圈子”,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纪律和规矩是医治“圈子病”的良药。要想“肌体健康”,就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情况的监督执纪,使守纪律讲规矩、一板一眼按纪律和规矩办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好人”本来众心向往之,但“好人主义”却不是个好东西。这既是某些地方流行“为官不为”的重要风气来源,更是某些官场风行明潜规则的“哲学基幢。就在近日网上热传的总书记“十句硬话”中,就有着他对“好人主义”的一语中的“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8月14日 人民日报)

显然,人民日报所指的“好人”只是在一部分人眼中的好人,“好人主义”也可以叫“好好主义”或“好好先生”,在各政府机关里,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领导干部在听过领导指示与下属汇报后总是两个字:“好,好”。这即是某些不闻所以然,却总能得出“好,好”结论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体现的是处事圆滑作风,处处充当老好人,为的是上不违领导意愿,下不得罪群众,自己从中得个明哲保身。

却殊不知,正是此类“老好人”,在关键时刻因为失去原则与担当,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最终纵容了下属,漠视了领导私心,助长了失职渎职作风。孔子云:“乡愿德之贼也。”没有是非对错观的“好好先生”,足以败坏道德,令各种私心杂念滋生旺长,最终导致正义失指,邪气上升。习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

“好人主义”还有个更大的祸因,那就是底线不清与“一团和气”之下,容易被诱惑拉入腐败“圈子”。今年1月,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他同时强调,班子讲团结不是搞“一团和气”,讲和谐不是要“和稀泥”。显然,“好好先生”们最擅长的正是“和稀泥”和“一团和气”,当此种风气升级,就会生长为架“天线”、搞“勾兑”,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最终形成官场圈子文化与“山头主义”,可见,“好好主义”形成了班子和谐往往是表形假象,其往往隐藏着暗底汹涌和腐败滋长。

防止误入圈子文化与“山头主义”要防微杜渐,关键时刻更需要有人敢于直言,而非沉默不语。朱镕基曾真言:“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各级党委与组织部门正应该圆睁双眼,将“好好先生”们打入冷宫,将敢于直言者提拔重用,如此方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真正民主和谐政治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

全文共 4212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杜绝一些党员干部搞“小圈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纵观十八大以来因一些“老虎”“苍蝇”的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门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无不与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关。总书记的讲话可谓直指症疾,语重心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全党同志高度重视和警惕。

我们党历来反对在党内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头。延安整风时期,就把反对宗派主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毛主席深刻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对于不同认识,应当通过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即便一时不能取得一致的认识,也允许个人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不得另搞一套。从历史上看,张国焘、王明、“四人帮”等都是搞派别活动的,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从现实来看,像周永康、徐才厚、刘志军等,背后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小圈子”,但这些人也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革命党,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党有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组织原则,统一的铁的纪律,统一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和统一的行为准则。全党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实现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所必需的,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而是一片噪音。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小圈子”古已有之。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我们所指的“小圈子”就是某些以破坏党的组织原则、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来保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乃至阴谋篡党夺权的团团伙伙。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现实的教训应当记取。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他们的目的和手段虽有所不同,但大都是以利禄相勾结,以升迁相依附。领导干部企图利用“小兄弟”给予支持,“小兄弟”则依靠领导干部给予提携、照顾。他们在一起吹吹拍拍、吃喝玩乐、利益输送、贪污受贿,支持亲信、排斥异己,徇私枉法、胡作非为。有的“小圈子”以亲朋故旧、同乡、同学、同事为主体,结成利益同盟;有的同气相求,相拜结盟,称兄道弟,甚至沿用青红帮的称谓;有的崇洋媚外,向党抹黑;有的与宗教甚至邪教相勾连,讲究风水,崇拜鬼神;有的“小圈子”盘根错节,难分难解。各种“小圈子”都是背离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的,他们是党的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危害甚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坚决予以清除。

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理想信念是我们思想的基石,只有理想信念坚定,脚跟才能站得稳,身板才能挺得直,眼睛才能看得清,浑身才能有力量。实践证明,现在有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是一心向着大目标,而是两眼向钱看,党员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主动寻找依附于各种“小圈子”。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大的滑坡,理想信念的丧失就是政治生命的完结。一个共产党员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我们有千条万条理由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没有一条理由搞“小圈子”。热衷于搞“小圈子”的人一定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应当悬崖勒马,我们党也应当提高警惕,向他们大喝一声,促使他们幡然醒悟。

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前后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有些同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认识不足,要切记几代党的领导人指出的“老祖宗不能丢”,丢了老祖宗就会亡党亡国。要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同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宪政等错误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抵御敌对势力进行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有些“小圈子”背后就有他们的影子。

要牢记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苏东剧变有很多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开始,搞全民党、全民国家,在全党全国人民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一夜之间一个世界大党大国销声匿迹。我们要对否定毛主席丰功伟绩,否定新中国历史的毫无根据的欺骗和捏造,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以正视听。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

“小圈子”文化是与党的宗旨完全背离的,杜绝“小圈子”必须有“治本之道”,这个“本”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毛主席入党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大众的利益。他在闽西赣南苏区时就写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群众利益讲得非常深刻具体,并且提出了社会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唯物史观。毛主席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只用了22年就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划时代的变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又用了27年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初步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我们今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如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毛主席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完全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行动指针,群众需要什么,就带领群众干什么。毛泽东思想是最好的“清醒剂”和“照妖镜”,那些想搞“小圈子”的人真应该经常拿出来“照一照”,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违背了党的宗旨。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的在工作上强迫命令,欺压群众,这是必须纠正的。忘记群众就是忘本,要牢牢记住群众“是重生亲父母,我们是斗争好儿郎。”要巩固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党委领导方法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特别是在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下,更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好、执行好,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实行正确领导、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法宝,也是抵制“小圈子”的锐利武器。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自觉执行“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只有坚持“四个服从”,才能保证党在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坚持“四个服从”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图领导满意而侵犯群众利益。现在有些干部为取悦上级满意,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欺压群众,这是极端错误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工作制度,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党委分工负责制。书记要当好“班长”,要主动负责,搞好协调、检查、指导。班长“只是一个比方”,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处理好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委员意见,形成集体的智慧和工作合力。

要严格党的民主生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克服好人主义、折中主义,真正做到对同志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搞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要及时提醒,不迁就,不留情面。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

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也是透过一些“小圈子”暴露出的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道正派,选贤任能。“纵观千古存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这是《东周列国志》结尾诗中的诗句,讲得非常深刻,值得我们借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选拔干部的五条要求: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按照五项要求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就是在新时期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路线。五项要求中,信念坚定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性问题,应予以特别注意。近几年,培养选拔管理干部工作有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回避,其中之一就是一些地方部门对讲政治重视不够,致使某些贪腐分子“带病提拔”,走上了领导岗位。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防止那些信念动摇、心术不正的干部混入领导岗位。

要坚决反对和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干部只能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不能降格以求,特别是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不能搞亲亲疏疏,不能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小圈子”。对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的应当依纪从严惩处。同时,还要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是事业上的需要,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要选好、管好、用好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打铁先得自身硬”,选干部的干部首先要过硬,要切实加强他们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严格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

现在我们党是一个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队伍壮大了是一件好事,但也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困难。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斗争,不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是企图利用执政党的地位、声望谋取个人私利,追求的是个人名位、权利、财富,这也为一些“小圈子”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小圈子”和不正之风是党的腐蚀剂,必须拿起党纪这把利剑,坚决彻底地清除。纪律是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团结、保持行动一致、贯彻党的路线、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是统一的铁的纪律,所谓统一的纪律就是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党龄长短一视同仁,都必须服从统一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纪律,没有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谁违反了就处理谁,不能迁就照顾;所谓铁的纪律就是执纪要严,我们的纪律是钢性的,不是弹性的,不是“橡皮筋”,更不是“豆腐渣”,要克服一些地方部门执纪中失之于宽、散、软等问题。执行纪律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只栽花不栽刺,不能见了矛盾绕道走,要知难而上,铁面无私;不能怕别人说三道四,说得对的要听,说得不对的可以保留意见。只要纪律加强起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一定会逐步得到完全的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

全文共 3706 字

+ 加入清单

遵守党的纪律,必须把遵守政治纪律放在第一位。反对拉帮结派,要求党员干部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而不是为某个人工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清醒认识到党组织不是任何人的“山头”,党员不是任何人的“家奴”,从灵魂深处排除“山头主义”、“圈子文化”的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定“三个自信”,做到“三严三实”。

政治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维护党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路线的行为规范,是实现党的团结和协调统一的行动准则。拉帮结派是一种严重破坏政治纪律、搞乱政治规矩的行为。如果任由其盛行,党组织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我们要认真领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坚决反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山头主义”,坚定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反对拉帮结派是我们党一贯的立场和纪律要求

拉帮结派是以利益为黏合剂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上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在经济上互为谋利、共同分赃,在人事上封官许愿、弹冠相庆,在工作上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在帮派内部,只知有团伙,不知有组织;只知有靠山,不知有纪律,是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封建化的形式表现。我们党一贯反对搞小圈子、小团伙、小帮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斗争历史不同、工作地域不同和工作部门不同等原因,革命队伍中出现了各部分同志之间互相不了解、不团结现象,存在以宗派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毛泽东同志多次告诫全党,要反对自由主义,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革命战争的胜利,靠的是路线的正确、全党的团结,而导致国民党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其内部派系林立,相互倾轧。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党中央始终对“帮派”、 “团伙”、“山头”保持高度警惕。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系、小圈子。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反对“山头主义”以及“宗派主义”。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思想政治教育和正风肃纪相结合,在查处腐败案件的同时,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对搞山头、搞宗派、搞团伙、闹自由主义的行为加以严肃整治。广大党员干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大大增强。但拉帮结派思想残余仍未彻底消除,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等同于组织,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把主管领域当“私人地盘”,想方设法立“山头”、当 “大王”、作“舵主”,把上下级关系搞成利益输送关系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工作只对利益共同体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使得一些地方党内政治关系不正常、政治风气污浊。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直斥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这一政治痼疾。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部署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明确指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这再次表明了党中央治理“帮派”、“团伙”、“山头”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坚决铲除拉帮结派生存的土壤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拉帮结派现象也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有其存在的根基和发酵的土壤。山头易守难攻,封建时代各路英雄草莽集结,拉帮结派就立起了“山头”。随着时代发展,拉帮结派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的“关系”、“靠山”、“是谁的人”、“属于哪一派”,既有因裙带关系成立的家族式山头,也有因地域关系结成的帮派;既有因共同经历如老部下、老同学结成的团伙,也有因金钱关系搭建的各种利益集团,更有政治上互相依附的团团伙伙,等等。各种关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必须从思想、制度、监督等多方面切入,多管齐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帮派主义生存的土壤。

加强纪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政治自觉。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拉帮结派、“圈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产物。在帮派内,党的原则被抛到一边,互相吹捧、互相举荐,政治上互相依靠,经济上互为利用;在圈子里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都敢干,无法无天。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权力观扭曲,法纪观念缺乏。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遵守党的纪律,对组织负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党的纪律面前,没有人享有特权,也没有人能例外,必须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远离并抵制形形色色的 “帮派”、“山头”、“圈子”。

完善党内法规,健全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从近年案件查处情况看,一些地方出现“塌方式”腐败、系统性腐败,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利益共同体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因此,必须要以规范制约权力为中心,坚持五湖四海、公平公正使用干部为导向,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由一系列相关具体法规制度组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科学配置各部门单位的权力和职能,规范和监督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产生权力依附、权力寻租行为。

严肃党内生活,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遵守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一些部门或单位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好人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病根未绝,导致拉帮结派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纠正和整治。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扫除歪风邪气。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坚决杜绝“家长制”和“一言堂”,摒弃相互间逢迎讨好、互相吹捧的庸俗作风,真刀真枪,红脸出汗,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严格监督执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严格监督执纪,是反对拉帮结派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对不严格执行请示报告等组织制度的,对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能履行党员义务的,必须及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有的人在所谓的“圈子”和“大树”的庇护下,尝到不少甜头,心存侥幸,对党的纪律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对热衷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团团伙伙,搞山头主义、排斥异己和搞人身依附行为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按照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要求,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领导干部要带头反对拉帮结派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允许指导思想多元化,也不允许各种“派系”、“团伙”、“山头”存在,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绝对统一。否则,我们党就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些地方或领域出现“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现象,主要是领导干部把权力异化、私有化,变成个人谋私的工具。铲除公共权力体系拉帮结派的土壤,除了加强监督管理外,更要求领导干部带头,从党的利益出发,不搞拉帮结派,不搞团团伙伙,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带头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反对拉帮结派,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是从严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自家的“责任田”负责,管好人、管好事,更要管好自己。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全党必须警醒起来”的告诫,坚决抵制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不能放松自我要求,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喊喊口号作作秀,更不能作“双面人”,台上反帮派,台下搞团伙。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抓一级,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增强各级党组织从严管党治党的意识,确保“城池”万无一失。

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守党的纪律,必须把遵守政治纪律放在第一位。反对拉帮结派,要求党员干部不能淡薄党员意识、模糊角色,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而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而不是为某个人工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清醒认识到党组织不是任何人的“山头”,党员不是任何人的“家奴”,从灵魂深处排除“山头主义”“圈子文化”的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定“三个自信”,做到“三严三实”。党员领导干部由于自己的权力、地位和岗位的特殊影响,才是形成团伙最重要的根源。因此,在反对拉帮结派中,必须抓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让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提高对拉帮结派危害性的认识,行动上自觉反对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严守政治规矩,确保自己的所思所言、所作所为符合政治规矩。

以钉钉子精神,带头执行党规党纪。党规党纪要发挥作用,执行是关键,如选人用人管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的规定、纪律很多, 一定要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领导干部带头严格执行制度,遵守党纪国法,才能带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使人身依附、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无路可遁。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讲政治、讲操守,做遵守政治纪律的模范,在党爱党、忧党、为党。要率先垂范,自觉担负起维护和执行党规党纪的责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滨海新区召开2016年区委常委会第41次会议,传达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圈子文化好人主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

宗国英指出,“圈子文化”已经成了危害党肌体健康的顽症。纵观“十八大”以来因一些“老虎”“苍蝇”的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门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无不与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关。好人主义则是不讲原则和党性的庸俗官风。事实证明,好人主义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圈子文化。那些在单位中明哲保身的“老好人”,不分是非,政治上搞投机;不担责任,工作上耍滑头。长此以往,会使党员干部意志衰退,颠倒是非善恶观念,降低党的威信,削弱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宗国英强调,我们要按照市委要求,切实抓好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整治。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遵守《准则》和《条例》要求,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办事,从制度上杜绝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增强责任意识,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增强“四个意识”,筑牢抵御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防线。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反对圈子文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11月3日,中央巡视组二轮巡视的13个巡视点中,只有浙江暂未通报巡视情况,其余12个巡视点即广西、西藏、上海、青海、河北、陕西、黑龙江、四川、江苏等9个省区市,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科院、一汽,均晒出了巡视问题账单。中央巡视组指出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官场“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江苏,“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河北,“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

在虚拟社会上有微信朋友圈,在现实社会,有朋友圈、同学圈、战友圈、老乡圈、亲友圈,还有一些共同事业而结成的娱乐圈和文化圈。在圈子套圈子中,相亲相爱相互扶助,有助于交际,消除隔阂,是一种维系友情、亲情和乡情的纽带。然而,流行至今的“圈子文化”,最受到某些不法之徒欢迎的,不是联络感情的老乡,不是提携事业的同道,不是服务社会的志愿者,而是利益均沾的腐败共同体。于是,紧紧地以权力为圆心、以老板和同伙为半径的“官场圈子”盛行一时,圈中人,不再以“同志”相称,而是以“大哥”、“二哥”、“老板”亲热纠缠,在圈子中,无所谓党性原则,无所谓共同信仰,无所谓法律法规,而代之以圈子中的潜规则,代之以圈子能量大小。各种各样的权力相互结成圈子,各种各样的利益相互结成圈子,各立山头,拉帮结派。淡化了“权为所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而成为了输送特殊利益的渠道,为腐败埋下祸根。

于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成了官场圈子的生存法则;结交圈子,寻找更大更好地圈子,而努力钻营。官场圈子其实仅仅是一种对权与权交易、权与钱交易的伪装,在国人根深蒂固的“圈子文化”伪装中,已经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遮羞布。

众所周知,能够进入所谓官场圈子的非富即贵,一个个小圈子把老百姓排除在外,说好听点是"圈子",说重点就是权力的裙带关系。在权力发散的范围内,把来自与五湖四海的同志,变成了庸俗的官商勾结的利益圈子,在落马官员中某某的圈子曾经是贪污腐败、违法违纪的保护伞,他们坑壑一气,用潜规则形成了一荣具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圈。而官场生态的破坏,正常的组织生活,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圈子文化的染指,甚至在人事提拔、利益分配、工作安排上都有圈子的影子。如今,在中央反腐新常态下,官场圈子的纷纷倒台,恰恰成了他们树倒弥孙散的有力见证。

中纪委晒出了“圈子文化”,这就是反腐新常态的推进,更标示了建设良好官场生态的方向。奉劝那些还想做小圈子的官员们,不要把圈子变成腐败的小团体;要做圈子,干脆做大一点,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大圈子,把来自于人民的权力紧紧围绕人民,这样的圈子才是真正长久的圈子。

展开阅读全文

反对圈子文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更有47.3%的受访者表示正因“山头”、“圈子”或附庸问题而苦恼,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具有社会性,来到人世间,总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志同道合、气味相投者往往不自觉地形成一个个小“圈子”,如朋友圈、不同的爱好兴趣圈等。小“圈子”里的人有共同语言、价值观趋同,彼此吸引。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审视,“圈子”活动是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想让人与世隔绝、孤身一人,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圈子”活动遵纪守法,普通公民的“圈子”活动属于受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范畴,无可厚非,谁都无权指责或干涉。不过,“圈子”活动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问题,“圈子”氛围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接近高雅之士可以使人趋向高尚,“圈子”里平庸甚至低谷之人多了,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了。然而,这一切只在道德规范的调整范畴之内。

“圈子文化”脱胎于“圈子”,但与“圈子”不能画等号。“圈子文化”有较系统、“圈子”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甚或观点理论,形成了派系。“圈子文化”存在于文学艺术领域中倒没什么,无非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添把柴火。但存在于政治领域,则需要警惕。从历史与现实看,政治领域中的“圈子文化”是导向“山头主义”的基础,具有负面性,会破坏政治生态,乱了官场的风清气正,让一些官员迷失政治信仰,形成利益纽带,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会在腐败窝案中,沆瀣一气,成为反腐的阻力。特别是在“一把手”权力过大的当下,“圈子文化”促使一些官员找靠山、抱大腿,不知组织而只认“一把手”,沦为“一把手”的“家臣”,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人认为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了。

很清楚,官场上的“圈子文化”具有负能量,应当予以及时清理和整治,这有助于反腐的深化,可谓反腐“软实力”的体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抓几个贪官容易,而要彻底铲除官场上的“圈子文化”土壤,则非一日之功。现阶段,清理和整治官场上的“圈子文化”,重在约束权力,把权力切实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还要切实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官员把精力用在干事上。至于普通公民的“圈子”,我们也应当倡导高雅向上的价值取向,使普通公民的“圈子”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个个能量源。

展开阅读全文

反对圈子文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表示,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这种观念,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直观描述,也是对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的经验概括。当前体制下,对于干部任命,“一把手”权力过大,很多时候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这就导致,如果跟对了人,就会使获得提拔重用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许多人会把进入某些“圈子”视为成功捷径。(3月2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我们生活的社会就是一个圈子的社会,不管是任何社会团体还是个人自身,我们都离不开形形色色的圈子,我们就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圈子之中,可以说,不管是大到国家还是小到个人,只要是生物,都离不开圈子的包围,如文艺圈、作家圈等等大家有共同爱好或者共同理想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圈子,因此,圈子无处不在。

朝中有人好当官,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小品《圈子》,说的就是现代社会中普通老百姓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情况,各种不同的圈子在不同的场合所能起到的作用。普通的圈子,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形成的范围体,本身并没有问题,它只是人们生活在社会中的一种轨迹与交际范围,“一人一状态、一沙一世界”都显示的是一种存在状态,圈子作为这个社会的必然产物,也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自从生物出现就有了圈子的存在,从动物界的群狼聚集到古代原始人的洞穴群居都说明了圈子的存在。现代人类更离不开圈子文化,不管是家族、家庭还是单位及其他有共同爱好、共同理想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但这些圈子的存在是为了稳固社会关系和自身生存的必须,是正常的社会关系,这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全民族团结的需要,和那些为了利益而相互利用的圈子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管国家正在打击的“山头主义”小圈子,还是春晚小品上表现的利用复杂人际关系获得利益的人际交往小圈子,都不是圈子文化的本质,他们是变了质的圈子,他们就像是人类身体上已经病变了的细胞,在众多社会交往中,只占少部分,圈子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应该鼓励正常的圈子生活,就象爱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经常一起学习和讨论跳广场舞的心得技巧而形成的圈子,不但令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能够过目愉快的晚年生活,还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人以群聚,物以类分,只要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真正的脱离圈子的存在,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拒绝圈子,而是要辨别人们进入不同圈子的动机。如果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素质得到提高,参加这样的圈子无可非议,如果是为投机倒把搞腐败找捷径,对于这样的人和这样圈子必须坚决打击。

其实,不管是腐败的圈子,还是正常的人际交往的圈子,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权力不再任性,又怎么会有腐败圈子的存在?古有“任贤不避亲”的典故,只要是真正有能力会办事的党员干部,通过圈子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这又有何不可?只要是符合要求,公开公正公平的,又怎么会被诟病?因此,打击腐败圈子不能等同于全面消灭圈子存在,更不可能全面消灭圈子文化,只要通过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好权力的使用,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来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这才是减少圈子腐败存在的正确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当前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具体表现

全文共 2041 字

+ 加入清单

好人主义”并不是什么真“好人”。八面玲珑、当面讨好的“好人”,往往心中有着一把算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具体表现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好人”本来众心向往之,但“好人主义”却不是个好东西。这既是某些地方流行“为官不为”的重要风气来源,更是某些官场风行明潜规则的“哲学基础”。习近平同志把“治理好人主义等不良风气”作为“整治党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警醒全党“十分注意”。就在近日网上热传的总书记“十句硬话”中,就有着他对“好人主义”的一语中的——“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

不知何年何月起,“一把手”成了部门主官的代名词,成为一言九鼎的关键词。应当说,一个干部能够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把手,并非易事。党要培养一个部门一把手,需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全面考察,可谓精挑细选,用心良苦。作为关键岗位关键人,绝大多数一把手,都能不负重托,忠实履职。

但一把手不好当,有的人并不见得清楚。就说一把手的“手”,非比寻常,一旦出手,便在阳光下照,在火堆上烤,众目睽睽之下,街区田坎之间,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党纪不能违,民心不可欺。所以说,一把手的手,伸缩之中,收放之际,动静之间,有学问,有节操,有规矩,有约束。

现实中,有的一把手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大事不松手,小事不放手,正如有的同志批评的,工作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决策中不讲民主一言堂,花钱上大手大脚一支笔,用人上任人唯亲一哆嗦,最后狂妄自大,违纪违法。

有的一把手高估自己,志大才疏,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干,执行力弱,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干不出啥名堂,遇到困难袖手旁观,遇到责任置身事外,成为不接地气、不察民情、不干实事的“甩手掌柜”。

有的一把手手眼神通,上下其手,置党纪国法于脑后,丧德失节,纵欲奢靡,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胡作非为,把家里搞得盘满钵满,把小团伙搞得肥头大耳,把工作搞得一塌糊涂,把单位搞得乌烟瘴气。孰不知,正如陈毅同志所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党内生活中的好人主义”,首先突出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风格”上。一是不讲原则、不敢批评。有的地方、有些单位,不正之风“风起云涌”,但是那里的“一把手”,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听凭风气越刮越烈。二是不敢担当、不负责任。深化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然而有些领导同志,却奉行改革面前的“好人主义”。总之,他们决不冒“得罪人”的风险,决不愿背任何“骂名”,就要做一个维持现状的“太平官”,尤其当一个维护既得利益的“好官”。

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不但使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批评与自我批评”荡然无存,而且上行下效,形成了庸俗的官风和林林总总的潜规则。比如说,班子内“一团和气”,出了事儿回避掩盖,宁可得罪事业,也不得罪同僚,宁可丧失原则,也不伤害感情;又比如说,同志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面子至上、友情第一,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再比如说,上下级讲究“和谐”,下级有问题,“上面”包着、护着,下级则对“老板”随声附和、奉承捧场。

“好人主义”并不是什么真“好人”。八面玲珑、当面讨好的“好人”,往往心中有着一把算盘。比如说追求“群众关系好”的“美誉”,“好人”往往得票多、争议少、“大家没什么意见”,又比如说某些上级考“官”,讲的是“稳重、稳健、稳妥”,而“好人”们治下,往往班子“没矛盾”,下属“没意见”,群众也摆得平。纵然“无为”,但也没有“麻烦”,不出“乱子”不捅“娄子”,他们常常成为干部队伍中的普遍“示范”,“教育”了更多的官员,使其顿悟“上”与“下”的“秘诀”。

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干事创业,关键是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也就是“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所以,管住一把手,管住一把手的手,尤为必要。

这应是一双清贫的手,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正如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的那样:“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这应是一双干净的手,滴油不沾,纤尘不染。可以有泥土芬芳,可以有粗糙老茧,决不可有铜臭味,不可生奢靡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的要求,就是这双手的戒尺。

这应是一双干事的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无论官大官小,无论在哪里任职,都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干成事。自古至今,青史留名的都是清廉的官、干事的官。

对于一把手来说,倘能在离任时,在退休时,在和干部群众挥手告别时,不因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而后悔,不因决策失误、被老百姓戳脊梁骨骂而懊恼,不因贪腐、经受牢狱之灾而痛苦,扪心自问党是放心的,群众是满意的,自己是问心无愧的,那么,他就可以自豪地说,这一任没有虚度。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的产生,从人、事、因、制上看:人是主要负责人,事是见不得人的事,因是私欲和利益,制就是纪律问题、党性问题。”与会同志举案说法、进行剖析。李鸿忠插话说,风气从第一责任人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就是政治生态系统形成的“元”点。这个谜底要揭开,这个问题要认识清楚。各级党委书记要深刻认识“第一”的重要性和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要把《党章》《准则》《条例》带在身边、印在脑海,用好制度武器,从管好自己开始,从抓班子带队伍做起,用好“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向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宣战,久久为功,切实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

在谈到如何把握巡视整改工作时,李鸿忠说,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整改的重点重心是要从市委常委会、市级领导干部改起,带头认账、带头整改、以上率下,刀枪剑戟要冲自己,不能把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各区、各部门也要上下联动,一起诊疗、一起“康复”、一起整改。巡视整改“回头看”不搞剑拔弩张、但要真刀真枪,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总目标,推动政治生态向好改善。

李鸿忠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圈子文化、好人主义问题的危害性,如任其发展,将影响天津政治生态、干部队伍、经济社会发展。圈子文化直接挑战中央权威,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严重弱化、分解、分化、消解中央的权威;好人主义挑战的是原则,与党章党规党纪格格不入,遇事不讲原则先讲“策略”、强调“艺术”、做“老好人”,兜来兜去就是把原则抛在脑后,是私利在作祟。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是违背党的性质宗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行为。共产党员不是普通群众,党内政治生活不同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不能混淆界限,必须以党章党规党纪为戒律,服从组织程序,遵守纪律规矩,不允许有任何干扰侵犯,决不能随意化、庸俗化、娱乐化。

李鸿忠强调,整治圈子文化、好人主义问题,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必须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运用政治方法来解决。要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办事,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特别要把战斗性摆在突出位置,从政治生活管起、严起,在党内营造实事求是、勇于批评、敢于战斗的环境氛围。整治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第一责任人是核心,是关键。党委(党组)书记要经常主动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在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用真功,坚定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高层次构建自身动力,不屈从、不让步、不趋炎附势,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政治立场,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筑牢抵御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防线。

展开阅读全文

浅谈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具体表现以及对策

全文共 2535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中国社会中,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等等,很多人首先想到如何利用关系,至于自己有无能力、能力大小并不重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具体表现以及对策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圈子文化”由来已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形式,圈子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运行规则和文化价值观念。从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人们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圈子也会使得社会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裙带关系等交织而成的不正当关系网。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不良“圈子文化”的危害性,强调党内绝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要净化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就必须破除“圈子文化”的消极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中,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等等,很多人首先想到如何利用关系,至于自己有无能力、能力大小并不重要。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人们对庸俗腐败的关系学“羡慕嫉妒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其推波助澜,这在仕途发展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有五:

一是“拼爹”。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的,以权枉法的,不乏其人”。“我爸是李刚”,一语道破当今“拼爹”的社会病。“拼爹”进入官场便导致“官二代”现象:有的地方选人用人平衡照顾领导干部子女,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子女进公务员队伍。最近媒体曝光湖南广东一些“官二代”快速升迁,看起来是程序不公正,实质是“拼爹”的结果。“拼爹”是封建社会“封妻荫子”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任其发展,我们社会就没有公平正义可言。

二是刮“裙带风”。一些干部“拼爹”不行就“攀亲”,建立家族式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风”。有的“夫荣妻贵”,一旦自己“阔”起来,老婆也随即成了“人物”,随着自己不断交流提拔,老婆的岗位越来越好、级别越来越高,甚至挂名吃空饷做起“全职太太”;有的“近亲繁殖”,一人官居要职,亲戚、老战友、老同学、老部下、老朋友都追随而来,“大树底下好乘凉”,不但形成堡垒式的利益集团,还影响一个地方、单位的政治生态;有的“狐假虎威”,利用与上级领导的特殊关系,跑官要官,沟通人脉,甚至充当官场“掮客”,通过权钱交易编织“关系网”。“裙带风”已成为当下人们审视官场升迁的一个视角,由此可以搜寻那些春风得意“上位者”的“背景”。官场裙带风,以亲情友情切入,披着温情的面纱,往往容于世俗甚至被认可,但它归根到底是权力攀援、利益勾结,必然压缩人才成长空间,制约社会发展活力。

三是经营“圈子”。一些干部自觉“先天不足”,“拼爹”不行,“背景”不硬,于是“后天补拙”,想方设法经营“圈子”,形成各种挑战公平正义的利益团体。有的建立“老乡圈”,“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模糊了是非概念和原则底线,却达成了“资源共享”的同盟共识;有的形成“同学圈”,参加学习培训把主要精力花在“联系联系”上,在校互相吃请、拉拉扯扯,结业后利用职权互相提供方便。谋取私利“小圈子”的能量往往不小,如果独善其身、不进“圈子”,领导层就没有力挺的“靠山”,同事中就没有帮腔的“哥们”,民主推荐时往往“出局”。

四是跑官要官。在一些干部看来,官是“跑”出来的,“跑”到一定时候就得“要”。一为渐进式,利用各种人情往来机会请客、送礼、安排消费娱乐活动,与领导套近乎;二为突击式,明码标价,权钱交易,搞“一锤子买卖”;三为曲线式,利用职务便利为领导亲属谋取利益或者提供方便;四为迎合式,“不怕领导没缺点,只怕领导没爱好”,想方设法投其所好;五为“招呼”式,通过领导的上司和亲朋好友说情、施压;六为要挟式,先君子后小人,抓住领导的软肋加以威胁、逼迫,不达目的不罢休。跑官要官不但产生“带病在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而且导致“老实人”吃亏。

五是热衷应酬。一些干部认为“关系就是生产力,应酬当中求发展”。曾经楼堂馆所何其林立,迎来送往何其热闹,觥筹交错何其铺张,都是为了所谓的“沟通”。有的超标准接待,安排豪华宾馆、高档酒店,给足领导面子;有的赶场子陪客,尤其是接待高官要员,前呼后拥,争先恐后,生怕错过时机。即使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仍有一些官员变着花样奢靡浪费。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冲破“关系网”,创造条件“赛场选马”造成“能力不如关系”现象,“官本位”思想是生存土壤,特权现象是重要推力,用人不公是关键因素。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冲破“关系网”,开创一个选贤任能、人才辈出的新时代。

首先,要强化人才意识。国以人治,政以才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现人才要如获至宝;人才优势是根本优势,寻觅人才要求贤若渴;人才浪费是最大浪费,举荐人才要不拘一格;一流人才一流回报,使用人才要各尽其能。重视人才贵在行动,不可“叶公好龙”,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能、容才之量、用才之道。

其次,要搭建成才平台。要创造条件“赛场选马”,让优秀人才有机会、有舞台、有作为,使有关系无能力的人“边缘化”。开展学习交流竞赛活动,让善学习者展示风采;优化后备干部培训,使“充电”与“放电”(展示自我)结合,让优秀者如鱼得水,让平庸者如坐针毡;进行实践考察,通过双向交流、挂职锻炼、参与处理突发事件等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检验能力;扩大公开选拔,让没能力的没指望,让干得好的考得好;严格干部提拔试用制,定任务、定要求、定考核,确保能者上、庸者下。

再次,要狠刹特权现象。特权不刹,关系网不破,党将始终面临“能力不足”的风险。要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杜绝家长制和“一言堂”;把用人权关进制度笼子,阳光操作,规范运行;治理“打招呼”现象,领导干部既不违规违纪“打招呼”,也不能唯唯诺诺“听招呼”;建立用人问责制度,谁提名,谁负责。

最后,要大胆启用能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要坚持德才标准、政绩导向,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让实干的人得实惠;摒弃简单“以票取人”,科学把握“群众公认”,发挥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把关作用,不让“老实人”吃亏;克服嫉贤妒能现象,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宽容失误者,冷落钻营者,追究诬告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整改措施

全文共 4315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整改措施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杜绝一些党员干部搞“小圈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纵观十八大以来因一些“老虎”“苍蝇”的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门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无不与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关。总书记的讲话可谓直指症疾,语重心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全党同志高度重视和警惕。

我们党历来反对在党内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头。延安整风时期,就把反对宗派主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毛主席深刻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对于不同认识,应当通过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即便一时不能取得一致的认识,也允许个人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不得另搞一套。从历史上看,张国焘、王明、“四人帮”等都是搞派别活动的,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从现实来看,像周永康、徐才厚、刘志军等,背后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小圈子”,但这些人也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革命党,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党有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组织原则,统一的铁的纪律,统一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和统一的行为准则。全党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实现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所必需的,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而是一片噪音。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小圈子”古已有之。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我们所指的“小圈子”就是某些以破坏党的组织原则、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来保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乃至阴谋篡党夺权的团团伙伙。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现实的教训应当记取。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他们的目的和手段虽有所不同,但大都是以利禄相勾结,以升迁相依附。领导干部企图利用“小兄弟”给予支持,“小兄弟”则依靠领导干部给予提携、照顾。他们在一起吹吹拍拍、吃喝玩乐、利益输送、贪污受贿,支持亲信、排斥异己,徇私枉法、胡作非为。有的“小圈子”以亲朋故旧、同乡、同学、同事为主体,结成利益同盟;有的同气相求,相拜结盟,称兄道弟,甚至沿用青红帮的称谓;有的崇洋媚外,向党抹黑;有的与宗教甚至邪教相勾连,讲究风水,崇拜鬼神;有的“小圈子”盘根错节,难分难解。各种“小圈子”都是背离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的,他们是党的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危害甚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坚决予以清除。

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理想信念是我们思想的基石,只有理想信念坚定,脚跟才能站得稳,身板才能挺得直,眼睛才能看得清,浑身才能有力量。实践证明,现在有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是一心向着大目标,而是两眼向钱看,党员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主动寻找依附于各种“小圈子”。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大的滑坡,理想信念的丧失就是政治生命的完结。一个共产党员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我们有千条万条理由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没有一条理由搞“小圈子”。热衷于搞“小圈子”的人一定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应当悬崖勒马,我们党也应当提高警惕,向他们大喝一声,促使他们幡然醒悟。

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前后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有些同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认识不足,要切记几代党的领导人指出的“老祖宗不能丢”,丢了老祖宗就会亡党亡国。要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同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宪政等错误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抵御敌对势力进行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有些“小圈子”背后就有他们的影子。

要牢记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苏东剧变有很多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开始,搞全民党、全民国家,在全党全国人民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一夜之间一个世界大党大国销声匿迹。我们要对否定毛主席丰功伟绩,否定新中国历史的毫无根据的欺骗和捏造,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以正视听。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

“小圈子”文化是与党的宗旨完全背离的,杜绝“小圈子”必须有“治本之道”,这个“本”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毛主席入党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大众的利益。他在闽西赣南苏区时就写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群众利益讲得非常深刻具体,并且提出了社会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唯物史观。毛主席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只用了22年就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划时代的变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又用了27年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初步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我们今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如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毛主席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完全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行动指针,群众需要什么,就带领群众干什么。毛泽东思想是最好的“清醒剂”和“照妖镜”,那些想搞“小圈子”的人真应该经常拿出来“照一照”,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违背了党的宗旨。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的在工作上强迫命令,欺压群众,这是必须纠正的。忘记群众就是忘本,要牢牢记住群众“是重生亲父母,我们是斗争好儿郎。”要巩固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党委领导方法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特别是在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下,更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好、执行好,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实行正确领导、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法宝,也是抵制“小圈子”的锐利武器。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自觉执行“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只有坚持“四个服从”,才能保证党在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坚持“四个服从”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图领导满意而侵犯群众利益。现在有些干部为取悦上级满意,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欺压群众,这是极端错误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工作制度,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党委分工负责制。书记要当好“班长”,要主动负责,搞好协调、检查、指导。班长“只是一个比方”,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处理好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委员意见,形成集体的智慧和工作合力。

要严格党的民主生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克服好人主义、折中主义,真正做到对同志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搞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要及时提醒,不迁就,不留情面。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

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也是透过一些“小圈子”暴露出的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道正派,选贤任能。“纵观千古存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这是《东周列国志》结尾诗中的诗句,讲得非常深刻,值得我们借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选拔干部的五条要求: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按照五项要求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就是在新时期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路线。五项要求中,信念坚定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性问题,应予以特别注意。近几年,培养选拔管理干部工作有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回避,其中之一就是一些地方部门对讲政治重视不够,致使某些贪腐分子“带病提拔”,走上了领导岗位。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防止那些信念动摇、心术不正的干部混入领导岗位。

要坚决反对和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干部只能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不能降格以求,特别是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不能搞亲亲疏疏,不能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小圈子”。对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的应当依纪从严惩处。同时,还要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是事业上的需要,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要选好、管好、用好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打铁先得自身硬”,选干部的干部首先要过硬,要切实加强他们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严格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

现在我们党是一个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队伍壮大了是一件好事,但也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困难。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斗争,不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是企图利用执政党的地位、声望谋取个人私利,追求的是个人名位、权利、财富,这也为一些“小圈子”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小圈子”和不正之风是党的腐蚀剂,必须拿起党纪这把利剑,坚决彻底地清除。纪律是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团结、保持行动一致、贯彻党的路线、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是统一的铁的纪律,所谓统一的纪律就是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党龄长短一视同仁,都必须服从统一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纪律,没有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谁违反了就处理谁,不能迁就照顾;所谓铁的纪律就是执纪要严,我们的纪律是钢性的,不是弹性的,不是“橡皮筋”,更不是“豆腐渣”,要克服一些地方部门执纪中失之于宽、散、软等问题。执行纪律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只栽花不栽刺,不能见了矛盾绕道走,要知难而上,铁面无私;不能怕别人说三道四,说得对的要听,说得不对的可以保留意见。只要纪律加强起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一定会逐步得到完全的纠正。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圈子决定格局的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格局是什么?格局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逻辑思维作用于人生、万物之后的形式,这种形式必然是脉络分明,系统健全的。人生都有格局,没有前缀的格局,什么都说明不了,所以格局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衡量作用,一方面是剖析与掌控。全局、大格局、小格局分别从三个角度说明了境界的高低,全局必然是一种高度,站在那里,从容、淡定,通观全局;大格局是一种超越,以超然卓识将局放大;小格局自然是只见一隅,并且以一隅之见,将人生、事物压缩到所见的那个点。

人生格局与事业格局不同,人生格局在于格己,事业格局在于格物。

格物、格己,方有格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为人、我、和这个世界,不知何来格局,又哪来谋局。布局之后才见格局,不入局,哪来的格局。当我们用格局来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首先是针对其人内在性格表现出来的风格、气质,以及做事时的方式、方法,通过这两方面作用于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局面,判断其高低,我们说某人格局很小,首先表现在个人的心胸、气度,其次表现为布局的大小,所以很多人都在强调做事先做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格局,格是对于局的分解,局是对于格的优化组合,“所以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既为格,起到规划的作用,谋划全局。格为法式、标准,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格物,探究事物的本质,进而窥探事物的格局;通过格己,可以表现出来的品质、风格、格调、性格。格局的大小,要看格物本领的高低,只有微观格局,没有宏观格局,只能了解冰山一角,自然境界低下,不格物,难以致知,致知眼界自然开阔,境界自然高远,格局自然形成。格局的大小是修炼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格局就是纵横捭阖,无限延伸,格不能将人限制在某个框框里,学会将不同的局进行串联,形成合局。

山水格局、房屋格局,首先是用一个领域的理念,形成了某个局,然后以格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的审美与舒适度,来判断其格局的合理性,真正完美的格局自然是符合了事物的规律,以期达到“制天命而用之”

局有时局、局势、大局、全局,局包含的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有宏观格局,微观格局。格局,先格后局,先局后格,先格后局是一种分析论证,然后成局,先局后格,是高屋建瓴之后的纵横驰骋。人生之理,万物之理。梳理格局的大小、合理性,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借势造局,所以人生如棋,万物如局。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己是诚意、正心、修身的基础;格物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格局是格己、格物的支撑,格己需慎独,需要气定神闲,格己需要慎独,故“君子慎其独也”,格物需要穷理,所以“理气一体”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言之有物,知行统一,格局既成。

展开阅读全文

妈妈掉进“圈子”里了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的老妈交了一个“新朋友”-苹果7。老妈总是抱住她的新朋友,坐在客厅的沙发一角上刷圈子。我已经严重开始怀疑:到底我是妈妈的女儿还是苹果7是她的女儿了?

就拿这件事来说吧!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上英语课,临走我还不忘叮嘱她:“老妈,11点35分下课,别忘记来接我!”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眼不离手机,还用力地拍了拍我的头说道:“放心吧!不会忘的,快去上课吧!”

这节课是考试课,提前10分钟下课,出于刚才和老妈的约定,我故意在教室里等了15分钟才下楼。可是不靠谱的老妈估计是与她的苹果7一起去周游世界了吧!哪里还有她的影儿啊!不知情的我还天真地以为妈妈去给我买甜品了呢!就这样我一直等到了12点钟,才发觉事态的严重-我那可爱的妈妈已经和她心爱的苹果7一同失踪了。我发觉事态已不可收拾,就下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寻找妈妈和她的苹果7。

走廊?没有。楼梯?没有。教室?还是没有。我真的快急疯了!只好蹲在大厅里眼巴巴地瞧着来往的人。我无助地环顾大厅,突然我发现了一幕喜极而泣的场景:老妈正靠在柱子上刷着她那长长的朋友圈!我连忙扑上去,紧紧地抱住她,这时老妈才如梦方醒……

为了把妈妈拉出圈子,我想了A、B两个方案和绝杀技。A方案:把妈妈的手机藏起来,让妈妈找不到手机!B方案:通过“枕边一封暖信”的方式来融化妈妈的内心。绝杀技:写篇作文,彻底拉黑她!

方案实行了一周,谁知可恶的老妈软硬不吃。手机藏好之后,她用爸爸的手机拨通了自己的手机,不到10分钟,她就找到了自己的手机。再说说那封信,那个信封是我花费了10元大钞买来的!我将写好的信放到信封里放到妈妈的枕头边上,然后偷偷地躲在门后观察老妈的动向,谁知老妈看完信后竟然无动于衷,她把信放到一边,继续捧起苹果7,兴致勃勃地开始刷圈子。

哎!没办法,我只好使用我的必杀技-掏出本子,格子里落下一个搞笑的题目“妈妈掉进‘圈子’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