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土家族

土家族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土家族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土家族问题。

分享

浏览

4485

作文

15

土家族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虽然现在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与马有关的作文:土家族跳马节习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土家族节,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间为农历春节后第一个马(午)日,属阖族连寨节日性酬神歌舞盛会,流行于古丈县土家族地区。

相传明朝初年,初徙湘西古丈县的土家勇士鲁力卡巴的后裔,经常遭受官匪欺扰。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村寨青壮一齐出动,杀向敌阵。敌人惊恐万状,朦胧中见来的尽是些骑着高头大马的壮汉,刀光剑影,风声鹤唳,吓得魂飞魄散,不战而溃。从此,山寨安宁,六畜兴旺。为了显示力量,祈望年丰,遂举行跳马活动,相传至今。

跳马活动包括许马、扎马、跳马三个阶段。据史料记载:“扎马数匹,全身糊以黑白黄纸,外加粉饰,如马一般。马腰间特用竹块扎两圈孔,以便人身穿入孔内,表示形同骑马状态。赛跑时,无异马跳之姿势。”跳马节历时三天三夜,包罗了梯玛酬神祀典、贺马、抬老爷、操旗、调年、西可乐、出马、跳马、烧马、审老爷、烧老爷等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表演。雄鸡啼鸣,铁炮三响,各路旗手引着马队向马场进发。十二名骑士驾着各自假马,以跳代跑,威风凛凛地跃进马场。马铃叮当,鞭炮震天,鼓锣齐鸣,地动天惊。骠悍的骑手大显身手,挥舞篾刀,以粗犷的马步,多变的阵容,优美的造型,雄健的舞姿,赢得观众的热烈的掌声和喝彩,从而角逐胜负。事毕,主宾相约,男歌女唱,吹乐跳鼓,随人所好,尽兴娱乐,直至天亮。

跳马集歌舞技艺为一炉,再现了土家先民生活、劳动、战斗、祭祀场面,对研究湘西土家族的迁徒、习俗、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均有极高的价值。

1989年,中央电视台在“神州风彩”栏目中向全国播放了《土家跳马节》盛况。1991年10月,“中国少数民族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2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观看了古丈代表队土家跳马表演,给予高度赞扬。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并且都各具特色。今年我有幸回趟老家重庆过年,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土家族春节习俗吧。

除夕的中午,我见奶奶煮了好多饭,就好奇的上前去询问:为什么要煮这么多饭,我们一顿也吃不了呀?奶奶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鲜饭。因为土家族人很少吃鱼,所以就要多煮饭,这也叫‘年年有余’吧。”

除夕的下午,爷爷和爸爸一起贴对联,我也过去凑热闹。东看看,西瞧瞧。这时爸爸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贴对联吗?”我回答:“知道一点点,喜庆呗。”“也对吧,对联是为了表达人们祈求新年福运的美好心愿。现在我们贴好了对联,就不能往外扔东西了,连垃圾也不能扔,一直要到大年初二才可以扔东西。这样就表示把财圈在家里了。”爸爸接着说。

除夕的傍晚,由家里的最长者带领全家去“拜山祭祖”。在先辈的坟前点上红烛和香,摆上祭品,以表对先辈的怀念。这也是对他们的尊敬。

这些就是我了解的土家人的春节习俗,你觉得有趣吧。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土家族的几个节日。第一个是过春节,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

“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

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第二个是赶年,“赶年”,或曰“提前过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动最丰富,民族特色最浓厚的一个节日。汉族过年,是腊月三十。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要提前一天;若是腊月大,为29天;月小,为28天。

若家里有亡人还要再提前一天过年,人们称之为过“赶年”。关于提前过年的来历,土家人有几种传说,但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土家将士奉命出征到江渐沿海,参加抗倭,为不耽误战事,土家人提前一天过年,后取得“东南战线第一功”凯旋。过赶年便是从那时沿袭下来,让土家后人不忘记先辈的赫赫战功。

土家人过年时,要在堂屋神龛下摆祭品、敬家神、祭祖先。 我们土家族的节日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及风俗

身为土家族的我,就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与风俗。

早在2000年前,土家族先民就在贵州等武陵地区一带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单一的民族。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历史上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为古代巴人后裔。

土家族人民热爱艺术的魔力,是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力量。村里过喜事,都要请村里的艺术团唱歌跳舞。土家歌舞有山歌、蓑秧歌、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茅古斯、肉莲花等歌舞,并特有唢呐,木叶、咚咚喹乐器伴奏。这些歌舞要演到深夜才结束。在哪家表演哪家就要弄宵夜招待表演的人们,旁观者与长者也要起吃宵夜。整个寨子沉浸在那高声激昂的歌声与人们大笑声和震耳欲聋的掌声中。

土家族食品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土家族的食物却有着香浓、地道的味道。土家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以小麦、红薯、土豆为副食,饮食普遍喜酸好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茶文化、酒文化异彩纷呈,饮食器具和烹饪器具中铁器具具有铁锈的味道而不影响主菜的味道;木器具有木香的味道,吃着有一种大自然的美味;竹器煮的竹筒饭,甚是好吃干燥、香浓的米饭吸收竹子的味道特香。烹饪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煎的、煮的、熬的、蒸的、炒的,生活在土家族这个寨子里简直像到了美食仓库里任你吃任你选。

土家族手工艺品各式各样,种类很多。土家族的工艺美术包括土家织锦、挑花刺绣。制陶、印染、雕刻。编织等各种门类。在土家寨里可以欣赏到各种工艺品时常让人流连忘返。它们既为世世代代土家族人所创造,又为其所享用。从而深深植根于土家族风俗习贯之中,默默地与土家族人的生活常在,真真切切地表现自己着为土家族人的审美观和艺术魅力。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少数民族土家族的春节习俗4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并且都各具特色。今年我有幸回趟老家重庆过年,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土家族春节习俗吧。

除夕的中午,我见奶奶煮了好多饭,就好奇的上前去询问:为什么要煮这么多饭,我们一顿也吃不了呀?奶奶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鲜饭。因为少数民族土家族人很少吃鱼,所以就要多煮饭,这也叫‘年年有余’吧。”

除夕的下午,爷爷和爸爸一起贴对联,我也过去凑热闹。东看看,西瞧瞧。这时爸爸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贴对联吗?”我回答:“知道一点点,喜庆呗。”“也对吧,对联是为了表达人们祈求新年福运的美好心愿。现在我们贴好了对联,就不能往外扔东西了,连垃圾也不能扔,一直要到大年初二才可以扔东西。这样就表示把财圈在家里了。”爸爸接着说。

除夕的傍晚,由家里的最长者带领全家去“拜山祭祖”。在先辈的坟前点上红烛和香,摆上祭品,以表对先辈的怀念。这也是对他们的尊敬。

这些就是我了解的土家人的春节习俗,你觉得有趣吧。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女儿会:传统文化的延续与演变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山下,清江河畔,山歌悠远,舞裙飞扬。土家族传统节日女儿会正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上演,新一代土家族儿女们在通过女儿会找寻缘分的同时,也在找寻渐行渐远的民俗文化

有300多年历史的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是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过程中形成的以择偶为目的的节日盛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

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标志公布

过去,每年农历7月12日,土家族青年男女都会穿戴一新,前往乡场赶会,姑娘们借赶集售物寻觅意中人,小伙们则假装买货,看中哪位姑娘便上前搭讪。双方在“讨价还价”中增进了解,若姑娘有意相许,便降低价钱,两个人找一偏僻处对唱山歌,自定终身。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婚姻更加自由,结识朋友的途径日益多元,女儿会上以经贸方式相亲的形式早已消失,但为青年男女搭建“鹊桥”的作用依然在延续

24岁的土家族青年王波是恩施一名公务员。他和女友向娜是去年女儿会上认识,准备今年10月结婚。“作为土家族的一员,我们还是很怀念女儿会过去的一些传统习俗。如今,女儿会依旧为许多忙碌的都市男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通过一些活动,大家不仅增进了了解,也感受到土家族的民俗文化。”

青年小伙刘锐报名参加了此次女儿会相亲活动。他坦言,虽然自己是土家族,但由于常年在外打工从未参加过女儿会。这次参加女儿会,一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同甘共苦的恋人,同时也想多了解一些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他说:“虽然现在女儿会原有的一些习俗已经淡化了,但我们仍需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土家女儿会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宝贵财富,希望它能焕发新的光彩,吸引更多人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的春节习俗4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并且都各具特色。今年我有幸回趟家乡重庆过年,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土家族春节习俗吧。

除夕的中午,我见姥姥煮了好多饭,就好奇的上前去询问:为什么要煮这么多饭,我们一顿也吃不了呀?姥姥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鲜饭。因为土家族人很少吃鱼,所以就要多煮饭,这也叫‘年年有余’吧。”

除夕的下午,爷爷和爸爸一起贴对联,我也过去凑热闹。东看看,西瞧瞧。这时爸爸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贴对联吗?”我回答:“知道一点点,喜庆呗。”“也对吧,对联是为了表达人们祈求新年福运的美好心愿。现在我们贴好了对联,就不能往外扔东西了,连垃圾也不能扔,一直要到大年初二才可以扔东西。这样就表示把财圈在家里了。”爸爸接着说。

除夕的傍晚,由家里的最长者带领全家去“拜山祭祖”。在先辈的坟前点上红烛和香,摆上祭品,以表对先辈的怀念。这也是对他们的尊敬。

这些就是我了解的土家人的春节习俗,你觉得有趣吧。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的春节民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并且都各具特色。今年我有幸回趟老家重庆过年,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土家族春节民俗吧。

除夕的中午,我见奶奶煮了好多饭,就好奇的上前去询问:为什么要煮这么多饭,我们一顿也吃不了呀?奶奶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鲜饭。因为土家族人很少吃鱼,所以就要多煮饭,这也叫‘年年有余’吧。”

除夕的下午,爷爷与爸爸一起贴对联,我也过去凑热闹。东看看,西瞧瞧。这时爸爸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贴对联吗?”我回答:“知道一点点,喜庆呗。”“也对吧,对联是为了表达人们祈求新年福运的美好心愿。现在我们贴好了对联,就不能往外扔东西了,连垃圾也不能扔,一直要到大年初二才可以扔东西。这样就表示把财圈在家里了。”爸爸接着说。

除夕的傍晚,由家里的最长者带领全家去“拜山祭祖”。在先辈的坟前点上红烛与香,摆上祭品,以表对先辈的怀念。这也是对他们的尊敬。

这些就是我了解的土家人的春节民俗,你觉得有趣吧。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过年风俗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土家族得几个节日。第一个是过春节,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得,称为“赶年”。

“赶年”得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得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

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第二个是赶年,“赶年”,或曰“提前过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动最丰富,民族特色最浓厚得一个节日。汉族过年,是腊月三十。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要提前一天;若是腊月大,为29天;月小,为28天。

若家里有亡人还要再提前一天过年,人们称之为过“赶年”。关于提前过年得来历,土家人有几种传说,但流传最广得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土家将士奉命出征到江渐沿海,参加抗倭,为不耽误战事,土家人提前一天过年,后取得“东南战线第一功”凯旋。过赶年便是从那时沿袭下来,让土家后人不忘记先辈得赫赫战功。

土家人过年时,要在堂屋神龛下摆祭品、敬家神、祭祖先。 我们土家族得节日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过年风俗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得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得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得当上这个家族中得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得,但是过年得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得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得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得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得主要目得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得新得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得守岁;⒊大年初一得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得打扫一次;⒋在新得一年之前,必须把欠得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得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得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得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的吊脚楼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踏上土家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在一片绿色的土地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吊脚楼。这就是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的土家民居。

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三边悬空,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又能防毒蛇、野兽,楼下还可放杂物。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要备齐木料,用当地的方言说,这叫“伐青山”,备木料一般选用椿树或紫树,椿谐音“春”,紫谐音“子”。“春”“子”代表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接着是“架大码”,就是加工大梁及柱料,在梁上还要画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然后就是“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

榫头,排成木扇;最后是“立屋成柱”,主人选一个吉日,请左邻右舍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一心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来,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表示庆贺又一座吊脚楼的诞生。立屋竖柱之后就开始盖瓦、装饰房屋。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从前的吊脚楼将就朝向,坐西向东、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应该是全部都悬空,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式建筑。

现在的吊脚楼比“干栏”成功的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这就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56个民族,我是一名土家少年,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民族的习俗吧。

最著名的就要属土家吊脚楼了。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而吊脚楼最大的优点就是防潮防雨,冬暖夏凉,防范野兽、蛇蝎的入侵。它同时也是土家族民风民俗、艺术审美等多种文化取向的具体实物载体。

其次就是土家族的服饰了。土家族的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请丝头帕。妇女差右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宽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饰物做工精致,落落大方,十分漂亮。

然后就是饮食了,土家族在平时吃三餐,闲时吃两餐,忙的时候就要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汤圆洁白如玉,香气扑鼻,看着就有一种想咬一口的欲望。据说早餐吃汤圆有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而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有的户腊肉存放两三年。切成块状的腊肉,肉质紧凑,呈殷红色,喷香诱人。

而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土家族的哭嫁了。谓之哭嫁,要哭的动听,哭得感人,一泣一诉,哀惋动人才能算是聪明伶俐的好媳妇。土家女子出嫁时不会哭或哭得不动人,还会被人耻笑。而现在,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却极少有人再哭了,真是太可惜了。

啊!这就是我的民族,它就是那么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

土家族团撒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美食极为丰富,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的食品都各有特色。

我的老家在永顺县列夕乡昔车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那儿每年都有做糖散的习俗。

团撒是土家族人的传统特色美食,团撒质地脆,易碎,所以称“团撒”。它最主要的成份就是糯米。要做糖散,首先得选出优质的糯米,在水中浸泡一夜,待米泡胀后,洗净,把糯米装在蒸笼里,放在灶上用旺火蒸,过不了多久,就变成了又香又绵的糯米饭。接下来,纯朴的土家人便拿着抹了水的(免得糯米粘住)筛子,把糯米饭捏成一个个糯米团,放在筛子上,用竹篾做的大竹圈子(有碗口大)罩住糯米团,轻轻压一下,双手灵巧地用竹圈在筛子上带动着糯米团旋转……不一会,一块块不薄不厚,大小适中的糯米饼便大功告成,最后,把这些饼放在干净的稻草铺成的垫子上,待它们晾干后用茶油炸,炸熟后再晒干,这样气味芳香、美味无比的团撒就做好了。做好后的团撒,吃起来十分脆、酥,越吃越好吃,越吃越有滋味,吃起来“喀吱喀吱”响。

团撒既可以干着吃,还可以泡着吃,吃起来那一个香啊,比徐福记的萨其马都好吃!

团撒不仅吃起来香、酥、脆,而且它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列夕乡昔车村环境恶劣,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造就了土家族人饮食崇尚俭朴的特点。因为团撒是糯米做的,耐饿,先辈们在耕种之余,吃个团撒,又可以接着劳作,渐渐地就有了做团撒的这个习俗。团撒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每到逢年过节时,团撒就成了每家每户的必需品,每家每户都绝对做。要是遇上娶妻嫁女这样喜庆的日子,那团撒更是一筐筐地送给亲朋好友。次日早上新媳妇给长辈敬的茶,也是用团撒敲碎后做成的点心茶。

如今这团撒已深受当地人民喜爱,这象征着团圆、美满的团撒也给我们土家族人带来了美好的寓意和无尽的欢乐!它那种独特的香味永远印在我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土家族姐妹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听到这首小学就学过的名族团结之歌,我都会感慨:我的祖国多么团结!如果不是生活在各地的五十六个名族同胞们团结一致的努力,哪来的现在幸福和平的生活,更没有我们现在享受的一切。名族团结是祖国发展大道上不可或缺的一条大路。

一谈到名族,我就想起了她——彭译瑶。我的土家族姐妹,也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从她那里知道了不少土家族的事。

她告诉我说:其实土家族的名字自称“毕兹卡”,而“土家族”是汉语对“毕兹卡”的翻译和理解。

出于对土家族的好奇,有一天我让她用土家族的语言说话,想听听她们的语言是什么样的。她告诉我说:我爸说土家族的语言是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系的。虽然不太理解她说的什么语系,但还是想听听土家族语言是怎么说的。

“呃阿泥萨拉司叶”意思是我问你一件事。还有一些一般常用的问候语:“泥岔”你好;“拉翁”坐一下;“早姑爹岔”早上好,等还有很多。感觉她们的语言真的和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也很有趣。

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她低头在前面慢慢走着,我好奇她在干什么,跑到她身边一看,原来她在看衣服,她们本名族的服饰。一眼看去,瞬间我的目光就被吸引过去了。只见蓝色的衣领下方有着独特的图案,袖口刺绣上去的花草栩栩如生,还在其他部位用银饰点缀装饰的,感觉穿在身上一动就会叮叮当当的发出悦耳的声音来,自己好想也拥有一件这样的服饰。

我和彭译瑶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她给我讲土家族的风俗和一些趣事,我帮她补习不擅长的学科,我们像石榴籽那样紧密结合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如果每个名族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那么我们的祖国将会比石还坚,比铁更硬。

我们要团结,从小事做起:在班级里每一个同学都互相团结,我们的班级就会凝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向心力极强的班级;在学校里每位师生都互相团结,我们的学校就会更加优秀;我们水磨沟区的每个人都互相团结,水磨沟区就会更进一步;全市的每位市民都互相团结,乌市就会更加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位公民都互相团结,我们中国就会更加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