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外来

外来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外来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外来问题。

分享

浏览

2268

作文

9

亿外来常住人口加快城镇定居落户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在建议说明中指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按201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9%计算,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需转户1600多万人。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

建议稿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

实现一亿人在城镇落户意义重大。从供给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看,对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这个目标,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这一目标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沪外来污染物或来自苏鲁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东北遭遇严重空气污染的同时,上海的空气质量也不佳。11月8日19时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为190,随后逐步下降。9日白天,凌晨5时之后,随着交通早高峰的到来,实时空气质量指数逐渐上升,12时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最高为153,午后开始下降。

上海的这波空气污染是否与东北雾霾有关?市环境监测中心值班预报员分析说,上海昨天的污染物来源中除了本地之外,的确有外来输送,但根据昨天西北风的风向,外来污染物来自江苏、山东的可能性更大。不过昨天风力不大,因此,山东污染物能刮到上海的可能性稍小,江苏更大。此外,东北昨天主要刮北风,因此,污染物更可能被刮到了海上,而不可能刮到上海这个方向。

如果风向改变,海上的东北污染物是否可能影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值班预报员说,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风向转变,海上的污染物也可能被刮到陆地上。我们目前在海上没有空气质量监测点,如果有,会更有助于判断。”

根据市环境监测中心预报,今天本市空气质量为良到轻度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外来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西方文化如不可阻挡的大潮袭来,也正如鲁迅《拿来主义》中所提到的“抛给”,我们国人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外来的事物,将传统文化搁置甚至遗忘。

不久之后,七夕节就要到了,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然而却被称为是“中国情人节”,商家的打折促销等活动并不十分强烈;反观2月14日情人节,敏锐的商家提前几个月就已经轰轰烈烈地将广告传遍,年轻人也早早地准备以待那天的来临,讽刺的是有多少人称它为“西方的七夕节”呢?这是个小例子却折射出国人漠视传统的大现象。

更令人担心的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一个个值得骄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大到京剧、民乐,小到面人、糖画,哪一样艺术湮没于历史中不令人扼腕痛惜?老艺术家的轻声叹息如千斤重担压在年轻一代的肩上。然而年轻人相对于学习艺术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电子产品上,在外来文化的阴霾下享受、堕落,不愿意寻找光明。

当我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时候忽然发现汉字是如此博大精深,一个个词语都散发出的是汉字的美。值得令人关注的是场外成人书写正确率,有些简单的字词他们的正确率也并不高,有人说“这是提笔忘字的时代。”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其中一句话是“古人能用20多个不同的字来形容‘笑’,现代人行吗?”

曾经说过:“思想文化是一块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当传统在外来文化的大潮中衰退削弱,我们难道可以眼睁睁令其消逝?我们应该也必须拯救他们,如今的时代“拿来主义”依然适用,依然值得奉行。传统需要我们继承,外来文化需要我们的鉴别和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作文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当情人节的玫瑰香弥漫了古城的大街小巷,谁还在七夕之夜遥望星河,期盼虹一般的鹊桥;当圣诞节的彩灯点点,装饰了无赦楼宇,谁还在元月之时等待月上柳梢头,蓦然回首;当巧克力,咖啡已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最爱,谁还会惦记着走过外婆桥去吃那桂花糕?

不经意的,我们站在道路上才发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真的不一样,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和不断提速的火车让我们见识了迅猛的发展,可四目望去终究缺了点什么。失去的不简简单单是一块砖,一片瓦,一座古城楼,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名片。

曾认为自己忠实于传统,不经意才发现早已被多元化所包围,最喜欢的肯德基、麦当劳是地道的“洋货”,衣着的最流行品牌也只是中国制造而已,走在街上听到的是夹杂着外语的国语,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哈韩族”“哈日族”。古香古色的故宫的一角是美国的星巴克咖啡店,纯真自然的美景却偏偏要用国外的大片里的仙境命名,外来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而我们的文化呢,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渐行渐远,那种魂牵梦绕的情节烟消云散。

我怀念那些历史的印记,怀念那古城楼上的一砖一瓦,怀念那古战场边上的一草一木,那是最宝贵的遗迹;怀念着清明时节暮雨纷纷,中秋的一轮圆月,与重阳的兄弟登高,那是千载的传承。期盼着会有人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期盼着你我相逢时一壶浊酒,期盼着穿梭在老北京最地道的胡同,听那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期盼着古老的船队重起风帆,雄风不减当年。

我们不能如百年前那样任人宰割,抱住自己的文化不能死守,更需进攻,那就必须推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就像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班一样,让中华文化在世界生根发芽,每一个人都应当铭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轩辕的后代,身上流淌的是黄河、长江的血液,加下踏住的是万古神州,去感受唐诗宋词的浓郁之风,去学习汉字书法的行云流水,去逆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去继承父辈留下的思想文化……带着我们的文化,感染每一个你认识的人,传播到一切你所取得远方。即使我们不是风,也要刮出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即使丝绸之路已被漫漫黄沙掩埋,但我们就是文化传播的使者。

那时,我们可以享受平安夜的烛火,却更钟情于除夕之夜的爆竹之声;在感恩节去感恩父母,更不忘在新春之时拜年祝福;西餐的美味阻挡不了水饺的热气腾腾,南瓜灯才会与中秋之月相得益彰。那时我们可高声吟唱“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传承不老,历久弥新。

展开阅读全文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作文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当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与好处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正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我想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我们的文化中,才是应对这种境况的最好方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万户捣衣声”中的思念和牵挂,“遍插菜萸少一人”的哀伤,还有那“灯如昼”的元夜“花市”。此情此景在有些人的心中已淡化消逝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没有这些传统节日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挂满礼物的圣诞树、一盒盒的巧克力、一束束玫瑰花……悲哉!他们是一群丢了根的人,当人们推翻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欺压和奴役之后,他们却心甘情愿地抛弃自己的根,在精神上情感上接受奴役。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这种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抛弃传统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同时也是愚蠢的。龙应台曾说过“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是啊,一个没有自己传统的国家,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谈何生存和发展?一味地抛弃传统文化而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面对外来文化还有另一种态度,那就是抵制。清王朝曾经闭关锁国,沉侵在地大物博的美梦中。当外国人用坚船炮利使清朝被迫打开大门时,自以为唯我独尊的人们才发现与别人的差距有多远。这种盲目的拒绝也是不可取的,两种文化的相遇,虽然会经历碰撞与磨擦,但也会擦出新的进步的事物,这样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拒不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让传统文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积极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传统文化中才是应对文化冲击的最好方法。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近几十年来四地的经济飞迅发展,它们受到的文化冲击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四地的节日气氛都十分浓重。香港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曾被外国占领统治,在这种状况下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弃自己的传统反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失弃自己的传统反而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发扬光大。为什么生活在香港和台湾的人们能做到这点呢?我想他们是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容了那些外来文化,留下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既然在我们面前有这样的实例,为什么我们不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呢?事在人为,只有每个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在这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而行。

让我们正确对待文化冲击,抓住这机会,扬帆远行。

展开阅读全文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作文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失去了什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洋”成了“好”的代名词。似乎洋东西总是先进的。

于是,“王老五”变成了“迈克尔·王”,“明珠花园”变成了“东方曼哈顿”;咖啡代替了香茗,可乐汉堡代替了豆浆油条。甚至连孔子,也要被唤作“中国的亚里士多德”…… 在那个民族自强的年代,崇洋媚外一度被视为耻辱。可为什么,在祖国日渐繁荣的今天,这却成了一种时尚?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前不久鸡飞狗跳的圣诞节终于告一段落。众商家赚了个盆盈钵满,气氛甚至压过了元旦与中秋。这让我非常不满和不解,难道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宗教比亲人的团聚还重要?有些人连耶稣是个人还是种吃的都没搞清楚,圣什么诞? 更加悲哀的是端午节,居然被韩国人抢先申报了民族文化遗产。正当我们纷纷抗议的时候,一个韩国民众的一句话让国人无言以对:“你说端午节是你们的,可你们在端午节那天做了些什么?”是啊,我们在愤怒和不满之余,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自己? 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个节日,还有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骄傲。更有甚者—— 前阵子上海有个吃饱了撑的教授做了个研究,说“龙”这个东西,在英文里是“充满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之意,做我们有着君子风度的中华民族图腾不太合适,要改。改成什么呢?按照这位先生的观点,改成温顺的哈巴狗再合适不过了。那好,从今天开始,他可以把自己称作狗的传人,看看会不会让外国人觉得舒服一些。 这就是当今一些文化人的骨气。

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当年那个傲视群雄的民族哪去了?那个霸气十足的国家哪去了?为了外国人的眼光就要改变自己民族的符号,我们的自尊心哪去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如今即将褪色,我们的自信心哪去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竟然被推到了融化的边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哪去了?这真的是有着一身铮铮铁骨的中国人吗? 想想曾经的辉煌与耻辱,想想今天的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永远不要忘了脚下这片肥沃的热土,不要忘了诞生于其上的,我们的根。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外来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秦砖汉瓦;无论是周礼汉制,还是传说典故,无论气宇轩昂的兵马俑、波澜依旧得隋朝大运河,还是孟江女的凄婉悲恸哭声,萦绕在耳边的纤夫的号子,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文化体现在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1.中国古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奋发图强;当仕途多有磨难,到了晚年时又遁入佛、道文化,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云梯,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努力攀登,去摘取事业的果实;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张安全网,有人从云梯上跌落下来,就有这张大网将其接住。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这两极文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文化系统。

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关系,宗族血统,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以亲情、血缘为纽带,延伸到社会,讲究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自古以来不断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断地修筑长城,闭关自守。受此影响,中国文化也演变成了保守的陆地文化,对外来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从清朝的戊戌变法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每一次打开国门,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国文化不断地同化着外来文化,却从来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与正统文化相对立的是,开放式的中国民间文化却是以敞开的胸怀迎接着外来文化。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快餐店、西方哲学思潮等等西方文化,无不是借着中国民间文化的东风吹遍了中国的村村落落。

美国的主流文化源于欧洲,是一种开放型的海洋文化。美国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人相信上帝。基督教讲究博爱,无论什么人,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关于外来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直面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造纸术的发明,欧洲还在使用羊皮、牛皮;没有指南针的发明,何来地理大发现;没有印刷术的发明,何来的思想解放、社会进步。中国文化曾一度引领世界前进的步伐,然而,现在有些中国人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质疑……

孔子——儒家学派的开创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但现在却有人将孔子的影响力置于众多诺贝尔得主谈论的中心,以肯定孔子学说的权威与孔子的地位,这是多么荒谬,难道那些“外行人”能读懂“孔子”?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可他的画像却已漂洋过海,挂在美国西点军校,甚至把雷锋精神作为美国军人学习的模范,但经过李慎之先生的考证,这是子虚乌有的,是中国人杜撰出的笑话,雷锋的精神难道要外国人去肯定吗?对于雷锋精神,难道外国人比我们更有发言权吗?雷锋精神难道也要被国人强加上“洋”字吗?这一举动,令人费解,也使人受辱。

“情人节”、“圣诞节”等各式各样的洋节涌入中国,被大多数人奉为潮流,他们甚至忘记了中国传统节日。他们以为过洋节,自己就是潮人,自己就是洋人,外来文化就是最棒的,而中国文化却是土文化,不值一提,或许,几年后就没人知道端午节为了纪念谁,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中国文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当英语成为学习的重点,甚至超过汉语时,可曾考虑到现在的大学生连汉字豆没完全掌握;当人们摒弃豆浆油条,吃上汉堡时,可曾考虑过豆浆油条的营养;中国一直在改变着自己的文化,对外来文化照单全收,完全没能领悟“取之精华、去其糟粕”的真谛。

追其缘由还是有些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认为谁的综合国力强,谁的文化就是优良文化,其实不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领先世界几千年,中国的每一个常识,每一个习惯,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总结出的精华,所以我们应先学好中国的优秀文化,再去筛选外来的文化,这才能与世界同步,甚至再次引领世界“潮流”。

切记:不要在中国文化前加一个“洋”字。

展开阅读全文

我是外来工子女作文55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我叫严徐娅,来自外地。由于爸爸的工作原因,我才来到湖口县的。听爸爸说,外来工的孩子上学一向是一大难题,因为户口不在本地。但是近几年国家为了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制订了相关的政策,许多户口不在本地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包括我在内。现在,老大难的问题已能轻松解决,我心里就激动万分。而且,国家还免除了书本费用,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可是开学没几天,我就发现了一个交通问题。我家离学校虽然不远,但中间要经过一条大马路。大马路上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车辆川流不息,声音嘈杂,混乱不堪。每次上学和放学经过这里,我十分害怕。过了这条大马路,还有一段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几乎寸步难行。所以我每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是,政府并没有不管我们,没过多久,大马路上不但安装了红绿灯,坑洼的道路也得到了维修,现在这里是宽阔的柏油马路,路面干净整洁,绿化带一年四季青翠茂盛。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不再提心吊胆,而是心情舒畅。

我爸爸有一个爱好,就是每天都会准时观看《新闻联播》,但是我并不喜欢看这些。不过那天,我看见一架架飞机在天空中翱翔,还有长长的高铁,横跨大江南北的大桥,一座座高耸入云雄伟的建筑,情不自禁就被吸引住了。

我打心眼里佩服那些建设祖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我心里也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为国家效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