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对策

对策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对策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对策问题。

分享

浏览

6615

作文

53

教学难点以及对策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1、第一个难点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综合课时做好做足前期工作,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这次写作范围很广,可以介绍一个文化传统,一个风俗习惯,一处人文景观,一个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个戏曲,甚至于活动的过程可以写,同学们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写。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写下来。

2、第二个难点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学生通过综合课的学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但没有头绪,在脑海里是一团乱麻,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整理好,形成文字写下来。

3、本次习作训练的难点还在于它的综合性,在于如何体现着一个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突破难点?我想,应该结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来进行,在前面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提前渗透,有意识地指导。如在讲《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会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座桥,介绍一幅画。在进读《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一件历史故事介绍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错误及对策作文

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从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看,阅读题在中考中分值一般在40——50分左右,而现代文类阅读题又占其中70%的分值。通过对中考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学生答卷主要出现这样两个特点:1、散文类考题得分低于自然科学类试题。2、主观性试题比客观性试题失分严重。

一篇看似简单的现代文为什么让学生连连失分呢?考生在中考语文阅读题解答上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忌:跟着感觉走。考生由于年龄因素,逻辑思辨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都不强,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常常犯“跟着感觉走”到错误,草草看看阅读题的题干,在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的情况下,就凭着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去完成答案,这就是造成答案不完善和答非所问的原因。

二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考生在答题的时候,粗枝大叶,看见语段中有题干要求的部分答案,就马上写在答题纸上,孰不知,有部分考学生归纳能力的题目,答案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必须要关照本段全段或者相邻的几段甚至全篇才可以做出完整的答案。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答题方式是考生在做阅读题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

三忌:走马观花骑在马上看花当然看不仔细花,考生在分析题干时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我们知道,出卷老师在命题的时候,为了使答案尽可能单一,往往要在题干上设置很多的修饰限定语句,这样也有助于指引考生明确答题的方向,所以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题干上的这些语句,来做出尽可能符合出卷者意图的答案。

明确了答卷三忌,那么如何才能做出正确而又完整的答案呢?

这就必须要做好“读懂”、“读通”这两个步骤。

“读懂”就是是从文章内容层面上来要求考生的。要很好的完成现代文的阅读题,首要的就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明确文章的中心,如果是记叙文(散文)要能完面把握文章所记叙的事情,明了主要人物大个体形象,还要能把握住作者对这些人物所寄予的情感态度,要切实的读懂每一句话,要能随着作品情感到波动而心领神会。自然和社会科学类的文章理解起来要容易一些,当时也需要把握住语段的中心,要能体会出作者用词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有些文章例如人文性质比较强的文章,好多考生并不能一些子就看明白,这就需要考生提醒自己,仔细阅读反复阅读,细细体味,在交卷完成最后的确定答案之前,一定要彻底读懂文章。不然,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事实证明,所有的中考阅读题,只要彻底的读懂了,一般都会做出正确而完整的答案的。

当然,读文章和做答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先读懂再答题,也可以边读边答题,在初步完成答题之后再细读文章然后进行检查。考生可以在读文章时在试卷上随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上标记,这样不会影响卷面,但是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读通”。

如果说“读懂”是从文章内容方面对学生做题的要求,那么,读通就是对学生对材料结构方面把握程度的要求。一篇文章要做到了然于心,必须对该篇文章的结构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了解段意、层意、搞清楚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把握全文的行文思路、最终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这里的读通,既要求考生能从最细微的地方入手,也需要从全文的角度关照。

那么,是不是做所有的阅读题都要求全面而深刻的去把文章从内容到结构的方方面面加以分析呢,我看,也未必。首先,我们要求学生在第一遍读文章的时候,就要细细体味,努力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有意识的感受和把握文章,然后,再具体的根据题干要求解题的时候,运用所涉及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再去做分析,形成有效的答案,最后,在检查的时候,根据时间的具体情况,再阅读并梳理有关的答案。看看时候答题正确完整。

有了以上几个步骤,考生的答案应该说可以完全克服以上三种常见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全文共 2575 字

+ 加入清单

1.偏题离题,背离主旨。

2.立意肤浅,选材陈旧。

3.拙于构思,叙事虚假。

4、表达平淡,毫无文采。

5、卷面潦草,不合规范。

这些“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在阅卷中却普遍存在。

面对这些问题,解决它的策略是:

一、仔细审题 审明题意

审题一定要做到准确、全面,不偏不漏、不折不扣。首先明确提示中题眼是什么、关键词的含义、命题者基本意图。然后认真解析要求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构思成熟后,最后再下笔。

二、立意要深 选材要新

立意要避浅俗、出新意、求深刻。选材要真实、新颖。这里着重强调的是真实,选择材料要真实、可信,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另外如果写成记叙文叙述要具体、不空泛;如果写成议论文议论事理要结合。需要强调的是,中考作文坚决反对抄袭他人作品;反对简单模仿;反对宿构文章。

三、构思精巧 注重文采

构思是指文章思路,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历览考文成与败,唯有思路才是真”,如果打不开文思,书读得再多也用不上,文章再多写也不能很好表达。尤其是话题作文,给了同学们更大的更宽的思维空间,文思将起很大的作用。注重文采是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来提高文句的表现力。

四、卷面清爽 规范洁净

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作文,考试成绩必须通过卷面上体现。阅卷老师平均几十秒甚至十几秒阅读一份卷子,所以,卷面书写是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往往有些内容表达不错的文章受卷面影响而容易打低分。具体体现在:字体不工整,标点不正确,修正不得法。卷面一定要清爽、规范、洁净。

中考满分作文:晒出我的梦想

时常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今天我就晒出来与大家共享。

我的第一个梦想:考上理想的学校。

不要说我自私,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都有点儿“自私”。我的短期目标就是考上我心仪已久的一中。平时,就是课间那比金子还难得的一点儿闲暇,我也常常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中如画的校园里,度过我快乐而温馨的学生时代,这将为我考上理想的大学搭设一个很好的台阶。

我的第二个梦想:找一份儿好的工作。

大学毕业后的我步入社会,肩上的责任感倏地加重了。首先要照顾好我的家人,所以我需要一份儿好工作,让我有能力去做一个负责的好女儿、好姐姐。当然,这些工作必须是我喜爱的,能让我的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潇洒。

我的第三个梦想:买车买房给爸妈,让他们幸福。

每次逛街,妈妈常眯着眼睛,出神地看着路边那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我知道,她真的很想尝尝住楼房的滋味儿;每次挤公共汽车,爸爸气喘吁吁,玩笑似地说:“要是自己有车就好喽!”但我很清楚,爸妈为了我们姐弟三人一直忙忙碌碌,我们姐弟三人使他们的梦想也只能是梦想。尽管他们从无怨言,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给他们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

我的第四个梦想:我的村庄变成小康村。

村里人一年到头鼓捣那几亩地,很少有人出去闯一闯。所以,邻村都富起来了,我们村却依旧“光荣”。我要在不远的将来让自己有这样的实力,在村边建起自己的工厂,让我的村庄摇身变成金凤凰;我要让村里所有的人都飞到山外的大海上去搏击风浪。

我的最后一个梦想:我们的祖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我知道我的梦想还仅仅是“梦想”,但我会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填充我梦想圆内的每一平方毫米的空间。

中考满分作文:小东西与大温暖

亲爱的“阿暖”,你还好吗

尤物虽小,却比天高。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有些看似平凡、极其普通的小东西,却能给我们带来温情和幸福。

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我成了个不折不扣的“留守儿童”。迫于无奈,我只好跟着姑妈一起生活。看着和我一般大的孩子每天都能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快乐的玩耍、撒娇,我的心里就特别的难受。我不明白:同样的年龄,别人能享受的温暖和幸福,我为什么就不能呢?虽然每天我都特别地想念他们,可是他们始终没回来陪伴过我。按他们的话说,是为了挣钱养活我、培养我,使我今后生活得更幸福。话是说得好听,久而久之,我也信了他们,虽然我从来没责怪、也没怨恨过他们,但是总有一种不幸福、不快乐的感觉。

上了小学,星期天在家里,我除了看书和作业以外,没有一个人陪我说话和玩耍,总感觉到孤独和寂寞。每当这时,我只能让一个不会说话的“小伙伴”来陪伴我——那是爸爸妈妈在我刚出生时给我买的一个小洋娃。它就像我的妈妈,我每天都抱着它睡觉。也许他们当年外出打工时,心里曾经闪过一丝愧疚的念头,所以才留给我这么一个唯一的小东西。唉,管他们当时怎么想的呢!反正我后来视它如亲人,因为我把对爸爸妈妈无尽的思念乃至怨恨全部寄托在了它的身上。

由于我是个留守孩子,性格自然比较孤僻,因此在学校我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同学们不理睬我,我也懒得与他们交往,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我独来独往的身影。因为成绩不好,我常受有些同学的欺负,甚至还遭到过老师的白眼……总之,我的生活中充满着太多的不如意。每当不开心的时候,我就会抱着小洋娃静静地坐着,或者对它自言自语一番,把我要说的话全部告诉它。因为只有这样,我心中的郁闷和烦恼才会慢慢消融,顷刻间,我的心情依旧会灿烂如花。有时候,当我一个人在家时,那种孤独简直令我感到莫名的恐怖。这时,只要我的小洋娃在身边,我就不会害怕。我只要把它抱在怀里,向它倾诉我的所有小心思,它就会乖乖地充当我的忠实听众。说着说着,我俩就会相拥着进入甜美的梦乡。

俗话说:日久生情。在与小洋娃相处的日子里,我忘却了所有的孤独和寂寞,心存的只有快乐和幸福。每当生活闲暇时,我就会帮它梳妆打扮,给它涂上口红,戴上发夹,穿上我心爱的花外衣。它那奇特的装扮总是令我忍俊不禁,它使我变成了一个很阳光的“开心果”。有时,我还会帮它洗澡,梳头发,它总是默默地配合着,异常地乖顺。进初中时,我要到学校住宿了,我依依不舍地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暖”。因为它曾经给我带来了一段幸福的时光,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

如今,我渐渐地长大了,也变得成熟了,再不需要小洋娃的陪伴了,但是我依旧留恋着它。虽然我每次回家时,看到小洋娃独自待在我小时候睡过的床头,孤单而憔悴,似乎没有以前漂亮了,但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没有丝毫的改变,它还是那个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带来幸福、带来温暖的小阿暖。

进入初三后,我更少回家了,但我仍时时想起那个陪伴着我走过充满苦涩而又甜蜜童年的小伙伴。

哦,亲爱的“阿暖”,你还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预防对策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1、学生要劝家长尽量不要在家里吸烟,尤其是不要在酒后和临睡前躺在床上吸烟;

2、外出时,临睡前应关闭电源开关及煤气,液化气总阀门;

3、家中如果使用大功率家用电器和微波炉,电热器,空调,电熨斗等要错开时间,以防电线过载;

4、不要玩火,要远离电器设备;

5、节假日如果燃放烟花爆竹,要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

6、电热沐浴器,电褥等使用时要格外小心,最好安装漏电保护器;

7、使用电熨斗,电热杯,电吹风等器具必须切断电源后再离开;

8、不能用大功率灯泡取暖或烘烤衣服;

9、千万不能用明火(火柴,蜡烛等)开启电器(电灯,排风等)查找煤气泄漏,若在夜间闻到煤气,液化气气味时,先打开门窗通气散风后,待气味较少后,再去开灯检查;

10、夏季不要将点燃的蚊香贴靠床沿,窗帘放置。

展开阅读全文

家庭应急救护对策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1、发现着火要迅速打火警电话“119”,并讲清楚地点,部位;

2、一旦火已从阴燃到火苗阶段,要迅速用家中毛毯,被子等物罩住火焰再浇水扑打;

3、用脸盆,水桶不断浇水灭火;

4、较轻较小物品着火,尽快将它搬到室外灭火;

5、炒菜时油锅起火,直接盖上锅盖端离炉灶即可;

6、家用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设法用水打湿毛毯,棉被覆盖窒息灭火;

7、洗衣机失火为家用电器火灾之最,洗衣机不仅要放置在通风散热良好处,更要细查常查电源引线磨损老化程度;

8、电视机着火,人要站在电视机侧后面,以防显像管爆裂伤人;

9、煤气,液化气灶着火,要先关闭阀门,再就近用衣物浸水后盖住,然后浇水扑打;

10、救火时门窗要慢开,以防风助火势;

11、救火时若有可能要将液化气罐及时疏散到安全地点;

12、发生火灾自行扑灭的也要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以便查明原因,吸取教训。

对中小学生而言,假如你的周边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做的是尽快逃离火场,就近叫人或报警。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浅谈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具体表现以及对策

全文共 2535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中国社会中,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等等,很多人首先想到如何利用关系,至于自己有无能力、能力大小并不重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具体表现以及对策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圈子文化”由来已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形式,圈子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运行规则和文化价值观念。从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人们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圈子也会使得社会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裙带关系等交织而成的不正当关系网。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不良“圈子文化”的危害性,强调党内绝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要净化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就必须破除“圈子文化”的消极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中,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等等,很多人首先想到如何利用关系,至于自己有无能力、能力大小并不重要。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人们对庸俗腐败的关系学“羡慕嫉妒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其推波助澜,这在仕途发展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有五:

一是“拼爹”。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的,以权枉法的,不乏其人”。“我爸是李刚”,一语道破当今“拼爹”的社会病。“拼爹”进入官场便导致“官二代”现象:有的地方选人用人平衡照顾领导干部子女,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子女进公务员队伍。最近媒体曝光湖南广东一些“官二代”快速升迁,看起来是程序不公正,实质是“拼爹”的结果。“拼爹”是封建社会“封妻荫子”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任其发展,我们社会就没有公平正义可言。

二是刮“裙带风”。一些干部“拼爹”不行就“攀亲”,建立家族式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风”。有的“夫荣妻贵”,一旦自己“阔”起来,老婆也随即成了“人物”,随着自己不断交流提拔,老婆的岗位越来越好、级别越来越高,甚至挂名吃空饷做起“全职太太”;有的“近亲繁殖”,一人官居要职,亲戚、老战友、老同学、老部下、老朋友都追随而来,“大树底下好乘凉”,不但形成堡垒式的利益集团,还影响一个地方、单位的政治生态;有的“狐假虎威”,利用与上级领导的特殊关系,跑官要官,沟通人脉,甚至充当官场“掮客”,通过权钱交易编织“关系网”。“裙带风”已成为当下人们审视官场升迁的一个视角,由此可以搜寻那些春风得意“上位者”的“背景”。官场裙带风,以亲情友情切入,披着温情的面纱,往往容于世俗甚至被认可,但它归根到底是权力攀援、利益勾结,必然压缩人才成长空间,制约社会发展活力。

三是经营“圈子”。一些干部自觉“先天不足”,“拼爹”不行,“背景”不硬,于是“后天补拙”,想方设法经营“圈子”,形成各种挑战公平正义的利益团体。有的建立“老乡圈”,“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模糊了是非概念和原则底线,却达成了“资源共享”的同盟共识;有的形成“同学圈”,参加学习培训把主要精力花在“联系联系”上,在校互相吃请、拉拉扯扯,结业后利用职权互相提供方便。谋取私利“小圈子”的能量往往不小,如果独善其身、不进“圈子”,领导层就没有力挺的“靠山”,同事中就没有帮腔的“哥们”,民主推荐时往往“出局”。

四是跑官要官。在一些干部看来,官是“跑”出来的,“跑”到一定时候就得“要”。一为渐进式,利用各种人情往来机会请客、送礼、安排消费娱乐活动,与领导套近乎;二为突击式,明码标价,权钱交易,搞“一锤子买卖”;三为曲线式,利用职务便利为领导亲属谋取利益或者提供方便;四为迎合式,“不怕领导没缺点,只怕领导没爱好”,想方设法投其所好;五为“招呼”式,通过领导的上司和亲朋好友说情、施压;六为要挟式,先君子后小人,抓住领导的软肋加以威胁、逼迫,不达目的不罢休。跑官要官不但产生“带病在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而且导致“老实人”吃亏。

五是热衷应酬。一些干部认为“关系就是生产力,应酬当中求发展”。曾经楼堂馆所何其林立,迎来送往何其热闹,觥筹交错何其铺张,都是为了所谓的“沟通”。有的超标准接待,安排豪华宾馆、高档酒店,给足领导面子;有的赶场子陪客,尤其是接待高官要员,前呼后拥,争先恐后,生怕错过时机。即使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仍有一些官员变着花样奢靡浪费。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冲破“关系网”,创造条件“赛场选马”造成“能力不如关系”现象,“官本位”思想是生存土壤,特权现象是重要推力,用人不公是关键因素。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冲破“关系网”,开创一个选贤任能、人才辈出的新时代。

首先,要强化人才意识。国以人治,政以才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现人才要如获至宝;人才优势是根本优势,寻觅人才要求贤若渴;人才浪费是最大浪费,举荐人才要不拘一格;一流人才一流回报,使用人才要各尽其能。重视人才贵在行动,不可“叶公好龙”,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能、容才之量、用才之道。

其次,要搭建成才平台。要创造条件“赛场选马”,让优秀人才有机会、有舞台、有作为,使有关系无能力的人“边缘化”。开展学习交流竞赛活动,让善学习者展示风采;优化后备干部培训,使“充电”与“放电”(展示自我)结合,让优秀者如鱼得水,让平庸者如坐针毡;进行实践考察,通过双向交流、挂职锻炼、参与处理突发事件等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检验能力;扩大公开选拔,让没能力的没指望,让干得好的考得好;严格干部提拔试用制,定任务、定要求、定考核,确保能者上、庸者下。

再次,要狠刹特权现象。特权不刹,关系网不破,党将始终面临“能力不足”的风险。要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杜绝家长制和“一言堂”;把用人权关进制度笼子,阳光操作,规范运行;治理“打招呼”现象,领导干部既不违规违纪“打招呼”,也不能唯唯诺诺“听招呼”;建立用人问责制度,谁提名,谁负责。

最后,要大胆启用能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要坚持德才标准、政绩导向,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让实干的人得实惠;摒弃简单“以票取人”,科学把握“群众公认”,发挥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把关作用,不让“老实人”吃亏;克服嫉贤妒能现象,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宽容失误者,冷落钻营者,追究诬告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全文共 346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策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

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

(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

(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

(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

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

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

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

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

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

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

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

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

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

(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

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隆中对策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问题及对策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896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问题及对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本文从基层防疫队伍、防疫意识、防疫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对策,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基层畜牧;动物防疫;问题;对策

目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机构不完善、责任不明确、法律不健全以及基层队伍建设不完善等,严重制约着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以及产品质量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周边其他国家畜牧兽医动物疫病的发生及蔓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止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维护我国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应当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加以重视,逐步建立和完善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体系,强化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的人才,以有效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

1.1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不完善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不完善主要变现为两个方面:①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从现阶段来看,乡村兽医是基层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主要人员。近些年来,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畜牧养殖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转变,农村养殖户对乡村兽医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高。但是,由于大多数乡村兽医均没有受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乡村兽医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而导致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的防控和诊断难以与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形势相接轨;②基层工作人员待遇不高。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偏远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变以及强制免疫病种类增加等原因,加之为了确保动物疫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能,基层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各个村庄的养殖户依次进行免疫注射,日工作效率普遍较低,工作非常辛苦。然而,基层防疫人员的报酬又非常低,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大多数人员基层农村动物防疫工作。

1.2基层防疫意识较为薄弱

基层畜牧动物疫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化和非典型化两种特点。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农村之间在动物疫病防控这诊断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也在不但增加和深入;同时,虽然多数畜牧动物能够及时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病原非常容易产生变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难度。但是,农村养殖户畜禽动物防疫意识不强,养殖条件和环境难以达到动物防疫的相关要求,再加之农村养殖户技术有限,导致农村畜禽动物的养殖多是凭借以往积累的养殖经验,缺少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理念,所以,农村养殖户不能严格、科学的控制畜禽圈舍内的卫生、温度、通风以及灭菌等条件。同时,由于多数农村养殖户文化水平较低、科技意识薄弱以及专业知识有限等原因,畜禽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多数仍然是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动物疫病防控意识较低。

1.3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基层农村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①缺乏专业人员和专项资金严重影响着基层畜牧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部分县级建立了兽医实验室,同时配置了相应设备,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方法比较落后、资金不到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农村动物防控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②基层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有限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专业领军人物;③基层农村兽医实践经验和相关专业培训比较缺乏,甚至部分农村兽医不能真确使用现代防疫设备;④基层农村动物防疫人员呈现老龄化特点,学历相对较低,接受动物防疫新知识和新技术能力较低。

1.4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分之一,有关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也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现阶段,基层农村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基础设施及设备仍然较为落后,主要变为仪器设备老化和缺乏充足的资金及时更新基础设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人员对动物疫病防控和检测工作的有效的开展。

1.5政府相关部门认识不足,经费投入较少

调查发现,从1980年截至目前,由国外传入我国的新的动物疾病约30余种,其中四川达县2008年因引进携带疾病牲畜而导致生猪大量死亡,这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基层动物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对基层动物防疫的认识。然而,部分基层领导依旧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视为是某一部门的工作,导致不能深入开展基层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不能有效的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另外,当地政府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基层农村动物防疫机构因缺少相关资金而难以有效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同时,由于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自身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相关疫病的防控、监测和诊断方法等不综合论述能及时完善,从而严重影响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2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对策

2.1提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为了有效的保证和促进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重视专业人才储备,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队伍的质量,同时要创新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建设的观念,积极引进专业技人才,确保相关知识更新与科技进步能够同时进行,避免理论与实践产生断层现象。同时,由于多数基层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且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应的也较低,应当定期组织和开展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积极邀请畜牧兽医专家和行业领军人讲授专业知识和,提升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育网络与基础,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最后,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采取竞争上岗、资格认证等方法,努力提高基层防疫队伍的综合素质,确保基层动物防疫各项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2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具有脏、累、苦以及报酬低等特点,其中报酬低表现的最为明显,这是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难以引进专业技术过硬人才的关键原因。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以及措施,切实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待遇水平,为引进和留住专业技术人才奠定物质基础。全面了解影响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不利因素,及时掌握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困扰,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养殖户能够得到更优质的养殖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相关部门可以为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缴纳养老保险,使其享受基本的退养保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基层防疫人员的工资增长机制,积极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及时发放工作人员的应得工资和福利,不断改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从而充分调动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加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

为了强化基层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应当不定期的组织养殖户,对其宣传和普及动物疫病防控和诊断等相关知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使农村养殖户认识到畜禽粪便乱堆乱放、随意当农作物肥料以及乱抛病死动物等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应该在相关人员的监管下,集中对动物尸体进行深埋、焚烧以及其他无害化处理,且对养殖户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另外,应当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监督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使养殖户自觉学法、守法,以逐步提高农村养殖户动物防疫意识。

2.4加大资金投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①相关部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财政预算工作中纳入防疫物质储备、强制免疫、疾病监测和诊断等工作,确保基层防疫工作能够有效开展。②为了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要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努力提高和完善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③改善动物卫生监督的执法手段,配置职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努力提高应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工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降低经济损失,确保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能够有效、顺利地开展。

2.5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法律

健全的制度和法律是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高基层兽医防疫队伍水平,落实各项动物防疫技术,加强与完善基层动物防治工作队伍的管理制度、动物疫病免疫制度以及防疫长效机制等,尽可能避免基层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从而有效的推动我国畜牧业的良好发展。同时,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更强。

3结语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直接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产品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等,因此,社会各个群体和部门应当共同协作,不断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疾病防控能力,落实各种动物疫病防控、监测以及诊断措施,努力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整体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军.天水市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4,33(5):118~121.

[2]刘成柱.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3):256.

[3]李永元.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兽医学杂志,2014(10):78~79.

[4]朱明齐.淮北地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340~341.

[5]苏峰,孟伟,张伟,等.谈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4(11):249,152

展开阅读全文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工会的对策

全文共 1611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会员。这是工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亦是职工政治权利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中,职工可能产生的变化和工会组织面临的问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发展会员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尤其是要针对近几年来工会基层组织受到改制冲击、工会会员大量流失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工会组建率和会员组织率下滑局面。在巩固、重建国有、集体企业工会组织的同时,尤其要重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的组建,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大力发展会员时,必须注重会员意识的提高,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广大会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使工会组织真正建立在会员支持和认可的基础上。

二是要进一步突出和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要积极协助政府,做好落实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两个确保的工作。参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帮助政府和企业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的利益矛盾调整,做好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督促企业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推动政府对低收入群体实施必要的保障政策,使符合低保的职工尽量做到“应保尽保”;大力推动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积极扩大就业。还要继续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进一步做好帮扶特困职工“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扩大和完善职工解困基金规模和网络,积极推动企业建立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制度。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努力完善职代会制度,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作用十分重要;要在多年成效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着重抓好平等协商机制的建立健全和集体合同制度,同时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保障职工的收入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维护职工民主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要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在落实职权、讲求效益上下功夫。继续搞好厂务公开,推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当前,尤其要注重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还要积极促进国家和地方建立不同层次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定期就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协商,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的宏观协调机制。

四是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市场竞争加剧,结构性失业突出,对职工素质要求更高的情况,工会要把强化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积极推动政府和企业重视和搞好职工培训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建立培训制度,落实《劳动法》规定的职工受教育权利,不断增强职工的就业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工会文化技术教育阵地的作用,帮助职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加强职工业务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是要加快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工会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很多,许多问题都突出起来。必须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从突出维护职能的要求出发,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加快各级工会领导机关的改革,对现行工作机构和职能进行必要调整、改革,完善现行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克服行政化倾向,坚持以会员和职工的意愿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加快工会干部制度改革,尽快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完善工会工作民主决策制度。工会要通过严格依法办事、坚持依法维护、强化依法监督来实现依法治会。

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产业及企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工会必将受到重大影响,因而我国工会必须采取正确对策,站在全球化的高度看待各种问题,完善和发展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思路,维护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正当权益,获得在国际多边组织中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在区域性和全球化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参考对策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成为频发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有其复杂的成因,干预的尺度也不易把握。这就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

教育主体,尤其是学校努力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环节,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品格养成。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寻常表现,做到事前早发现,尤其是纠正部分孩子“欺凌行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担责”等错误认知,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事中及时处理,不让欺凌和暴力现象躲过各方视线;事后对施暴者进行必要的干预、惩戒和教育,促其行为转化。同时,要用心开展超越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人文教育,开展有尊严、有温度、有质感的教育。

德与法,是最基本的人格教育。学生时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确立的关键期,也是公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学校和家长,要让孩子懂得道德的边界和法律的底线,懂得什么是善恶,让孩子从小就把崇德守法树立为人生坐标,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负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责任。这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一个知美丑辨善恶、见善不欺、见恶不惧、见义勇为的正派人至关重要。

建立早期预警等机制,对可能发生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从而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参考对策]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校园贷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找准问题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方面,校园贷的滋生,跟学生的超前消费和防控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解决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智商教育的同时,增强财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围绕校园贷的体系建设必须跟进,既要加强对网贷和培训贷的市场监管,对于欺诈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又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诚信体系,把借与贷的行为纳入制度化笼子。

与此同时,对于校园贷和培训贷的发放程序,应按照传统银行贷款的模式,制定更为严格的把关程序和连带责任。大学生尽管已经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不过囿于其经济独立性不足的现实,发放的过程应有监护人的审查与把关,简单来说,应当获得学校老师或者家长的同意。此举固然为程序性审查,却具有安全性、合理性的实质把控性;同时,对于网贷或者培训贷,第三方应承担连带责任,否则,借贷后的资金安全就不能由大学生独自承担,对于采取骚扰或者其他非法方式催贷,也应受到法律的惩处。

第三,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要落实到位。一是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提高警惕性,做到理性消费,不轻易启动贷款程序,先对自己负起责来;二是监管责任要迅速跟进,并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能及时干预,科学设定贷款程序,实行严格的责任介入和外部把关,再辅以信息共享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培训贷等非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多管齐下方能免于借贷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参考对策]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一要依法依规问责数据造假官员。要根据统计法、有统计法的实施条例,落实落地法律法规,追究涉事官员责任。要建立和完善统计问责制,依据党纪政纪严厉问责惩处,让官员不敢 “数字注水”,吹不起“数字牛皮”。 外部监督上,要加快探索实践公众监督统计数据“出炉”和公布的途径和方法,为防止数据造假增加一道社会防线。

二要突出重点领域加以防范。特别是对于经济下滑明显和欠发达地区,要着重防止投资引资数据注水的问题。这些地区,投资增幅往往是官员重中之重的工作,通常寄望于大力度招商引资实现经济增长,而经济新常态给招商引资增加了难度,数字造假的可能性更为增加。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大对投资引资数据的审查核算,严格防范。当前,中央政府已经淡化了对经济增速目标的考核,强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因此,还要警惕夸大GDP的行为演变为瞒报能源消耗等指标的行为。

三要加快推动统计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透明度,尽快建立更具公信力的统计体系与多层次的统计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参考对策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对那些脱了贫又装贫的地方,这种制度设计是必要的。毕竟各方的扶贫资金是有限的,既然脱贫,就没理由再向上级伸手。不能忽视的是那些享受惯了政策福利,把贫困变成了资本,刻意降低发展速度,让退出机制失灵的现象。这就需要把精准扶贫进一步落到实处,比如在进行政策扶植的时候配套约束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更加精准,挤压出地方政府可能借机留占的“油水”,同时对贫困县新建楼堂馆所、财政资金扶贫投入、县城建设等方面作限制性规定和具体要求,杜绝戴贫困帽子、过富裕日子的现象。

第二,要将扶贫纳入到一个地方的整体发展规划,以此来突出地方领导干部谋发展的责任。进一步言之,在科学、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精细化的脱贫及责任方案:一个地区、一个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供利用的资源禀赋是什么,能够带动发展的项目和机遇有哪些,具体落实上由谁来抓、怎么抓,到期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又会有哪些相应的奖励和问责,以此激发起干部真正做事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文共 2359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目标,唯有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整合优化各类培训资源,才能完成《2016-202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的具体任务。

一、当前市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现状

据调查,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原因,我省市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配置上存在诸多不适应形势任务的因素。

一是机构多。如蚌埠市除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外,另还有10多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主管部门,培训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各培训机构沟通、协商和合作不够,办学质量不高、培训内容不全面。据调研,我省部分地市也存在类似情况,如六安市有各类培训机构22家,其中有固定场地的专门培训机构10家,每年约有18个主管部门自行举办(开设)培训班,宿州市有固定场地的专门培训机构4家,每年约有11个主管部门自行举办(开设)培训班。

二是师资弱。目前,我省各市现有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中,除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具有较完整的师资队伍,其他培训机构大多无专业师资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时,多以聘请外单位教师或干部进行教学,使得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

三是管理软。各培训机构均无专门的管理队伍,难免出现管理失位、缺位现象,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很难保障。

四是资源浪费。由于各自为战,培训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有的培训机构教学设备闲置,不能充分利用;而有的培训机构因设施简陋、陈旧、功能不完善,则需要租用宾馆、会议室等进行培训,产生不必要的培训成本。

二、先进地区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一些启示

干部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是提高干部教育质量,顺应干部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广东佛山、浙江温州等地以党校为主体,整合优化干部教育资源,取得了很好效果。

第一,扩大了干部教育培训规模。广东佛山在2004年对干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将9所培训学校全部集中到佛山党校,组成“一校三院,四块牌子”新党校,构建了“大教育、大培训”平台,培训干部人次比原来翻了两番多,近几年,佛山党校培训量年均突破2万人。再如绍兴市委党校通过资源整合,实行“五块牌子、一套班子”办学体制,近年来,接待外省和本省、本地各类培训班次超过1800期,累计超过13万人次。我省马鞍市在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中走在了前列,马鞍山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政法干部学院、网络大学五校合一,由市委党校统一领导,整合后充分发挥了“干部培训主渠道、决策咨政好参谋、党性锻炼大熔炉、终身教育大平台”的重要作用, 2013年各类干部教育培训规模突破4万人。

第二,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水平。温州市为破解干部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机制体制不完善、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2012年下半年起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体制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体改革,将22个市直部门培训机构整合到市委党校,组建了全国党校系统第一家公共管理学院,创新市县党校“五个统筹”业务指导模式,实现全市党校系统“一盘棋”上下联动办学,彻底改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水平低、培训规模小、培训资源散的 “低、小、散”局面。

第三,加强了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改变以前资金投入分散,软硬件升级步履维艰,投入大、见效小的状况,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如台州市委党校资源整合后,党校迁建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建设相对落后的党校(如仙居、天台、三门)近年来新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温州市委党校资源整合后,投资近6亿元建设了规模达10.2万平方米、功能齐全的新校区,2013年底投入使用。

三、关于整合优化市级干部教育资源的几点建议

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党校办学设施条件较为齐全,师资队伍政治性、专业性、纪律性强,以党校为主整合培训资源,利于科学安排培训计划,有序组织干部调学,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轮训工作。

(一)整合培训机构,建立“大党校”格局

坚决按照中央要求清理整顿不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形势要求的各类培训中心、干部培训基地,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将职能、业务相近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并入党校,按照“多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运行,打造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形成以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为主要特征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

(二)理顺体制机制,发挥市级“两院”职能作用

结合培训资源整合,创新运作、管理机制,规范“大党校”办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干部培训教育活力。目前,我省市级党校大部分实行了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三块牌子、一套人员”办学模式,但大多数只是形式上合并,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职能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在领导体制、教学计划、培训质量考核等方面没有落实。为此,建议由省里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两院”职能,加大业务指导、管理力度,建立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两院”作用,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能力。

(三)完善考核监管机制,确保干部培训规范化

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统筹,强化落实,方能取得良好成效。为此,应从省层面尽快出台资源整合的相关配套措施。

1.出台《关于规范市县党校主体班办学的意见》、《市县党校教学、科研工作质量评估办法》,不断提高市县党校办学规范化水平。

2.从省层面推动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摸清干部教育培训动态,统筹推进干部按需、分类培训工作。

3.加快建设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优秀教师库,实现全省优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共享,解决有关地市部分干部培训课程教师短缺现象。

4.从省层面出台相关意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党建责任制考核体系,在制度上明确干部教育培训是各级党委抓党建的重要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

全文共 4502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政府加大对农业投入,全县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产,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呈现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但是,镇雄农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问题,现将我县农业生产现状作如下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一、镇雄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介绍

镇雄是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辖28个乡(镇)239个村民委员会5135个村民小组,人口150余万人,耕地120多万亩,人均耕地0.9亩,人均有粮 250公斤 ,人多地少是镇雄的严峻的农业生产实际。而镇雄主要以旱粮生产为主,只有部分乡(镇)有零星的水稻种植。在经济林果等项目的开发中,由于规模小,缺乏正确的组织和引导,生产的自发性、随意性较大,并有“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特点,难以形成持续的市场供给,且又主要以新产品进入市场;在产前、产中、产后方面,服务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商品率的提高,进而影响农户增产增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基础建设相对滞后。自然灾害频繁,种植业“靠天吃饭”的现象一直是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的问题,而目前镇雄农业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分布零星、规模效应差,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产业龙头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优质名牌产品;三是农业科技含量较低。生产方式陈旧、耕作管理粗放,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和效益不高,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劳动生产率较低,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意识淡薄,市场信息和农产品不畅通等都制约和影响镇雄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五是投入相对不足。

二、镇雄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自然条件恶劣,产业结构不合理。

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这一实际决定了我县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加之农民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素质较低,导致农业实用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一定程度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种植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彻底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在产业发展方面,部分乡镇仍存在“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突出”的问题,没有形成自身优势产业,对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档菜、品牌菜品种几乎没有;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我县由于坡地多,地块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反过来又影响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其次是我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较慢。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步伐缓慢。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地+市场+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还未形成,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市场建设特别是农贸市场建设与外地客商联系较少,仍停留在县域内经销。而且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广大农户缺乏商品意识,与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不相协调,而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缺乏对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投入,绝大多数生产项目难以形成规模,产、供、销产业链难以形成,产品供求脱节,致使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产业化水平低。

(三)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结合松散,农业科技含量低,生产设施落后。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较大,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给他们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参与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带来极大困难,使之难以冲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意识的束缚。因此用现代农业的生产知识、经营知识、科技知识教育农民,提高农民是农业发展当务之急。同时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不到有效渗透,科技含量率低,从总的生产情况来看,种植业抓粮食生产力度较大,近两年来,我县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各种作物间套种技术,大搞高产创建活动,科技样板举办规模也较往年有大幅提升,而特色产业开发利用不够,农业产、加(供)、销不相适应,矛盾突出。更为严重的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出现“断层”现象。原来隶属农业部门的乡镇农技人员,目前绝大多数已经从事乡镇行政事务,从而使我县的“县、乡、村、户”四级农技推广体系出现“断层”,使最新农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农民迫切需要技术而及时找不到乡镇农技人员,农技推广工作出现“梗阻”。镇雄县农业科技含量较低,虽然镇雄县旱粮生产力度较小,在粮食生产措施的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一定实效,但我县大面上仍存在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部份农户生产自救能力差,解决吃饭问题仍存在一定困难,而生产、加工、销售、市场流通等环节缺乏有机结合,生产设备、技术落后,农业生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农业生产处于增产不增收的状态。

(四)农业投入较少,广大农户生产自救能力差,特色农业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农业项目的实施举步维艰。

由于镇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困难,决定了缺乏资金开发农业项目和扶持农产品企业、靠农户自主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农产品主要以原产品的形成进入市场,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生产附加值不高,农户增收难以实现。一些名特优产品,由于种植规模较小,零星而分散,得不到有效的投入和扶持,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形不成农业增产增收的增长点。

(五)科教兴农投入远远不够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人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农业科教现代化为基础,要改变见物不见人,只片面追求物质能量投入和农产品数量等实物指标。忽视人类发展指数的非现代化观念。镇雄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理论上、口号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重视,“农业为基础”又加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但是,镇雄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仅为0.03%,还远远低于国家的0.67%水平,严重制约了镇雄农业生产的发展进程。

(六)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镇雄至今仍然没有能够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而作为广大农户增加收入的畜牧业发展也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得不到有效的转化和利用,成为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三、镇雄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面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紧紧抓住和运用好当前政策机遇及我县优势,继续按照“增粮食、稳烤烟、扩经作”的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方向。即大力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烤烟播种面积,增加蔬菜播种面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特别是我县马铃薯产业,要通过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大对马铃薯产品的保护力度,推行原产地标识等制度,进一步整合特色产业资源,支持做大做强马铃薯品牌产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真正使我县农业生产向优势主导产业聚集,向县域特色产业聚集,向新型产业聚集,努力实现优势产品规模化、规模产品特色化、特色产品产业化。

(二)扶强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当前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直接表现在农民增收缓慢,问题实质是农字型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农民社会化组织程度低,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专业化生产,可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因此,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工业管理理念,在不断完善和壮大我县现有的粮食加工、马铃薯加工、蚕茧收购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壮大扶强蔬菜类深加工经济组织。今年,我县农业局正在积极开展全方位的蔬菜、油菜、马铃薯项目招商工作,通过新上项目,最大限度地实现转化增值,以此拉动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全县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方向转变。

(三)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要重点围绕“抓住政策争项目、强化职能上项目、结合产业谋项目”的思路,结合“十二五”规划,抓紧谋划一批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尤其是要突出抓好良种、农资综合等惠农补贴项目的实施,我县要在现有补贴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向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上延伸,争取国家更多的优种补贴项目资金,增强我县农业发展后劲。

(四)加大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扶持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

根据我县不同的生态区域,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在切实提高农田产量,确保粮食优质高产,确保农村稳定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立项扶持,鼓励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之间通过产销协和关系,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有机结合体促进生产基地向规模化发展,在龙头企业生产效益实现的同时,保证农户增产增收,进而促进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以培育生产加工企业为重点,促进生产与加工的合理互动,通过龙头企业促使广大农户面向市场,以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为前提,从政策、资金、技术上加大优势农产品推广种植,成品加工力度,全面提高中药材、魔芋、马铃薯、经济作物等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水平,创造优质品牌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使农户投入到农产品市场流通中去,全面提高农业化经营水平。

(五)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镇雄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境内立体气候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生产自救力较差,决定了我县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受到严重制约。而作为特色农业,如名贵中药材的开发利用、绿色食品的推广和种植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合理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我县农业产业化调整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一是以特色种植为重点,规模适度地发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大规模地发展畜牧业,通过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价值的转移,增加农产品的生产附加值,有效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三是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注重无公害,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引导广大农户面向市场,通过生产与市场的互动,促使生产与经营并举,进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是在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切实增加农业主要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资金投入,研究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动态,跳出因为农业抓农业的圈子,促进农产品的产、加(供)、销有机结合,通过产前、产后、产中的一体化服务,实现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进程。

(六)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要健全完善县、乡、村、户四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通过体制创新在抓好乡级农技站管理的同时,重点将农技服务的触角向村级延伸,大力组织实施科技进村服务站,并通过技物结合,全方位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1.当前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2.关于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

3.煤矿安全生产月发言材料

4.2017安全生产月发言材料

5.2017安全月主题“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言材料

6.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言材料

7.在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材料

8.安全生产月领导发言材料

9.安全生产月表态发言材料

10.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言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当前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全文共 82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在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政策涉及面广,各地农业生产特点和补贴配套政策差异较大,以及农业比较利益扩大化趋势,导致农业补贴政策面临增产效应减退、补贴效率不高、补贴机制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亟待重构补贴目标,不断完善补贴机制,改进补贴方式,加快建立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

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是保障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维系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物质保障。通过农业补贴,对农业生产者以利益诱导,从而引导农户的经济行为,对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流通产生积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财政对农业的补贴目标、补贴力度、补贴方式、补贴重点与结构等政策取向对补贴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

自1950 年代末我国实施农业补贴政策以来,农业补贴对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小水电、农业机耕、脱粒等)、保证农用生产资料的优质低价、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自2004 年全面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12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8957 万吨,创历史纪录,实现粮食总产“九年增”。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竞争力减退、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始终难以有效提高、农业发展风险因素增多等问题日趋显现,农业补贴政策的功效也在逐渐减弱。因此,不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对于保持农业稳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业补贴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补贴力度有限,刺激增产的作用在减退税费改革与粮食补贴政策的同步实施,在短期内对粮食增产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但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从事非农产业获取报酬的递增,原有减负和补贴政策效应不断减弱,加之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增长,种粮收益明显下滑。以2011 年为例,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粮食生产性补贴平均每亩为112.75 元,按每亩平均粮食产量500公斤计算,每公斤补贴金额仅0.2255 元;这一补贴标准按3 等粳稻谷当年全国平均交易价格每公斤2.60 元计算,仅相当于粮价的8.67%。自2006 年11 月以来,化肥、农药、柴油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涨幅高达90%,其中化肥价格上涨超过一倍。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小麦种植成本达

到每亩650 元(不包括人工成本),按单产500 公斤、每公斤售价2.00 元计算,每亩小麦纯收入仅为350 元。湖北、湖南等省种植稻谷纯收入更低,每亩纯收入仅110 元。另据袁隆平对湖南农户水稻种植成本和收入进行过估算,结果是扣除成本后,2011 年农民每亩水稻净收入116.6 元,其中农业补贴109.1 元,如果不算农业补贴,则纯收入仅为7.5 元。种植粮食作物报酬递减,直接影响到粮农生产积极性。虽然近年来中央财政大幅提高了农资综合直补标准,从2006 年的120 亿元增至2011年的860 亿元,但与快速上涨的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相比,仍显不足。在粮食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依靠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种粮收入已不现实,而通过粮食补贴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的政策效应又被持续上涨的生产资料价格完全抹去。因此,仅靠粮食补贴、而不能有效控制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要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实属艰难。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 年获得丰收,其中2012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 万吨,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比2011 年增产1836 万吨,增长3.2%。但是,这些增产九成以上是来自粮食主产区;全国13 个粮食主产省(区) 粮食总产量达到44609.8 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到75.66% ,这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高度依赖13 个主产区。相比之下,一些地区的粮食生产始终徘徊不前,有些甚至出现减产。我们通过对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的田野调查,发现这些省份都广泛存在耕地撂荒现象,尤其是在丘陵、山区地区,撂荒面积有的超过30%。甚至有些农户连“口粮田”也不耕种,其所需粮食全部到市场上购买。

(二)政策操作过于简单,效率不高

现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在政策设计上均有所不同,体现了政府支持粮食生产的目的和方向。粮食直补是对种植粮食的农户给予的补贴,其目的是鼓励农户生产粮食,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良种补贴是对繁育、销售和使用良种过程的补贴,其目的是推广良种种植,改良农产品品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是对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生产资料给予的补贴,其目的是补偿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受到的利益损失,以有效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良种补贴依据农产品品种补贴实行现金直接补贴和差价供种两种方式,其中对水稻、玉米、油菜、花生良种采取现金直接补贴,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对小麦、大豆、棉花、青稞良种采取差价供种或现金补贴。差价补贴由省级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招标采购良种,中标单位在获得预拨的良种补贴款后向农户提供折价后的种子。在政策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各地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的补贴政策,导致政策的差异性较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求简便省事,大多数省份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捆绑在一起,按照耕地面积计发补贴,使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补贴演变成单一的农业综合收入补贴。少数省份在良种差价补贴中,因折价后的良种价格并不比市场价格低而广受指责,也有“暗补”之嫌,难以让农户真正受益。

目前,问题的关键不是补贴资金是否捆绑发放,而是如何发放。在补贴政策实施初期,大多数省份采取按计税面积(原农业税计税面积)核发办法,后由于各地普遍反映计税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相差过大,又改为按实际耕地面积核发。按耕地面积发放补贴资金虽然操作起来简单省事,但违背了农业补贴初衷,导致补贴政策作用大打折扣,补贴效率低下。

(三)政策的公平性不够,机制有待完善

一项政策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实施的效率,而且要考虑其公平性问题。当前农业补贴政策在公平性上存在的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省际间补贴标准相差过大,导致不同省份之间、地市之间农业补贴额的不公平。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是由中央政府推动、中央财政主导的,中央财政依据各省、市、自治区耕地面积按照同一补贴标准每年将补贴资金拨付给省市自治区财政;地方政府承担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及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资金的补贴配套。在分税制体制下,由于地方财政财力状况不同,财力越雄厚的地区,其配套补贴标准越高;财力越薄弱的地区,其配套补贴标准越低,有些省份在一些补贴项目上甚至没有配套补贴,完全依赖中央财政给予的补贴。如粮食直补中,种植小麦全国补贴标准最高的北京市为每亩88 元,最低的甘肃省每亩仅为6.51 元,高低之间相差13.5 倍。像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由于自身财力薄弱,高度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根本无力给予农业配套补贴;而像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由于财力雄厚,可给予农业补贴的数额就相当可观。即使是同一省份,不同地市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以湖北省粮食直补为例,武汉市每亩补贴标准为30 元,而相邻的黄冈市每亩仅为15 元,两者相差一倍。

二是撂荒地的农户在没有任何农产品产出情况下仍可获得全额补贴,有些农户甚至将补贴资金用于购买粮食及其他生活用品,这显然与农业补贴政策的目的背道而驰;有些地方耕地转包、转租农户,转出或转租耕地后,仍可获得农业补贴,而转入、租入耕地的农户或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实际种植粮食却不能获得应有的补贴。

三是缺乏对种粮大户激励政策,补贴力度有限。种粮大户每年为国家贡献了大量商品粮,但获得的补贴与其他不贡献商品粮的自给农户、撂荒而购买商品粮的农户相比并不算多,每亩相差不到10 元,有些地方每亩仅高出2 元。

(四)中央出台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力度大,但运行不畅,覆盖面不宽

自2007 年试行农业保险投保保费补贴政策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62.1 亿元,保费补贴从2007 年的21.5 亿元增加到2011 年的97.06 亿元,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保险投保保费补贴实行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县级财政共同分担办法,在农户、农业生产企业投保保费基础上,省级财政承担规定比例的保费,中央财政再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各级财政分担比例依据农业生产布局、农产品品种和地方财政财力状况确定,补贴比例为中央财政补贴30%~40%,地方财政补贴25%~40%,各级财政补贴额占农户、农业生产企业投保保费总额的比例不少于70%,其中大宗农作物、牲畜等保费的补贴比例高达90%。这一政策的优厚程度在当今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发达国家,其补贴比例也未超过保费总额的50%。

但是,由于机制不够完善,农业保险运行并不通畅,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广泛推行,覆盖面始终难以有效扩大。2011 年全国水稻保险的平均承保覆盖率不到一半,仅为49%;承保主要粮油棉作物仅占全国播种面积的35% 。究其原因:一是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行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地市级财政(未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地市级)和县级财政共同分担机制,且要求地方财政的配套补贴比例达25%~40%,这对地方财政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财力较薄弱的地方、特别是高度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地方,其配套的意愿和主动性并不强,在中央政府强调“农民自愿参保原则”下,地方政府更是被动应对,少数地方政府甚至是应付农业保险,在农业保险推广上并不积极,以至于许多农户不知道农业保险的作用和功能,这也是农业保险“一头热”症结所在。二是由于对农业保险制度的宣传不力和农民自身观念原因,农户参保热情也不高。据我们对全国8 省30 个村1585 个农户的抽样调查,了解并乐意参保的农户不足20%,有些农户甚至认为基层组织代收的农业保险费是乱收费行为,即使每亩稻田农户参保出资仅为2 元也不乐意。我们认为,农户之所以对农业保险如此抵触,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临时救助式措施密切相关,大多数农户认为无须参保,一旦受灾财产受损,政府也会出手相救,农业保险可有可无。三是农业保险由商业保险机构承保运营,政府给予保费补贴,这些保险机构出于盈利目的,对开展农业保险这种风险大、赔付率高的险种,并不情愿。据保监会统计,2010 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5.68 亿元,全年农业保险支付赔款100.69亿元,赔付率74.42%,其中,种植业保险赔款68.5亿元,森林保险赔款1.8 亿元,养殖业保险赔款30.4 亿元。如果计入保险公司运营费用和相关税费,则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盈亏基本持平。

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保监会的支持,农业保险可能还像2005 年之前一样处于停顿状态。截至2011 年,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74.03 亿元,仅占财产险业务的3.77%,占财产险公司全部业务的3.64% 。

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

农业是具有广泛外部性的产业,但其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又是比较利益较低和承受风险较大的产业,这就要求政府在补贴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既要考虑农业自身的发展,又要考虑农业对社会稳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既要注重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又要注重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针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业补贴政策经验,我国农业补贴政策需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1.当前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2.关于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

3.煤矿安全生产月发言材料

4.2017安全生产月发言材料

5.2017安全月主题“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言材料

6.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言材料

7.在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材料

8.安全生产月领导发言材料

9.安全生产月表态发言材料

10.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言材料

(一)重构补贴目标,将单一增产目标变为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竞争力等多重目标,不宜采取简单的价格管制措施

单一增产目标容易导致补贴的单一性,即过于偏重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补贴,忽视对农业生产外部环境的考量和补贴支持。如现阶段为增加粮食产量,政府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补贴资金成倍增加,但收效不大。究其原因,一是种粮收益水平长期低下,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粮农收入难以保证;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缓慢,劳动生产率不高;三是粮农社会保障水平低,依靠粮食收入不仅难以保障自身及其家庭在养老、医疗卫生、子女就读高中及大学学费等长期不可预测的福利支出需要,而且连当前必需的生产生活支出也难以保证。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安全形势和国家财力状况,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是实现农业补贴多重目标的关键。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短期内可能导致通胀,但可有效刺激农产品生产,增加供给,最终会使农产品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但是,如果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取政府管制措施,认为农产品价格高企会危及城镇居民生活,则会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容易出现大面积撂荒现象,导致农产品生产不足,供给减少,反而会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甚至出现粮食危机。我国曾多次对粮价采取价格管制措施,也着实起到应有的效果。但是,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简单采取价格管制手段可能难以收到较好效果。在原有体制条件下,非农产业发展不充分,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狭窄,粮食作为传统产品是农业生产的首选,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在现有条件下,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拓宽,转移容易,报酬高;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利益低,成本高,既不能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又不能作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依靠。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认为,对于相对贫困的人来说,食品涨价是个非常紧急的问题,这时限制出口和管制价格作为紧急应对之策是可以理解的。解决粮食问题,最关键的是市场激励,让粮价涨上去,这样农民才有生产积极性,粮食产出效率也才可能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转移支付、农业补贴等财政手段比价格管制更有效。食品与能源在供给方面略有不同,一旦出现价格信号,农产品供给会迅速反应。长期以来,欧盟、美国等国家,一直将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者收益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和增强农业竞争力作为粮食补贴的主要目标,围绕这些目标,不断优化补贴结构,使农业补贴政策成为支持与发展农业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构建上,应结合当前农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着力解决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堪忧、农业竞争力减弱等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二)完善补贴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不断改进补贴方式

首先,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会离开农村和农业,保障粮食安全重任将更多地落在现有的粮食主产区肩上。基于我国粮食增产主要由13 个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来承担的现实,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在补贴标准上应向这些为我国提前实现粮食生产目标做出重要贡献的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倾斜。在现有基础上,大幅调高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的补贴额度,其中,粮食直补额和良种补贴额占当年粮食平均售价的比例宜保持在8%~10%的水平;农资综合直补应与当年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相挂钩,补贴的理论值应是完全弥补当年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考虑到政府财力限制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过快,农资综合直补额至少应占农用生产资料上涨价格的

50%。对非粮食主产区和耕地面积较少、仅为自给而种植粮食的农户,维持现有补贴标准不变。

其次,为避免省际间、地市之间农户补贴标准过于悬殊问题,中央政府除鼓励一些地方政府加大对农业的配套补贴比例外,还可考虑适当缩减经济发达省份的补贴额度,让这些地方政府履行更多的农业补贴责任,中央财政可将腾出的这部分补贴资金优先用于13 个产粮大省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前文所述,近年来13 个产粮大省贡献了全国粮食总产的75%以上,是实实在在的粮仓,理应给予特别补贴政策支持。

最后,改进补贴方式,以提高补贴效率。现行按耕地面积补贴方式虽然简便省事,但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特别是对撂荒地、转包转租耕地农户以及在耕地上种植非农作物,如树苗、药材等,也给予补贴,显然违背了农业补贴的宗旨,亟待改变,尽快实现按照实际种粮面积发放补贴做法。目前,有些地方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播种面积并以此确定补贴标准的做法并不适合在全国推行,比较有效的办法仍是加强基层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对农户实际耕种面积的核查工作,以及财政、农业、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抽查工作,真正让种粮拿补贴、不种粮拿不到补贴,在农村形成“种粮才有补贴”的良好氛围。国外在类似补贴上,均按农户或农场主实际耕种面积核发补贴,从来没有按耕地面积发放补贴的先例。在实施补贴的初期阶段,这些国家往往由农村社区的基层官员进行核查,之后由农户或农场主自行申报。在当今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冒领农业补贴行为被视为欺诈犯罪,不仅要受到法律制裁,而且会被乡邻耻笑,由此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规范,极少发生农业补贴被冒领的现象。我国农民的观念和自觉性与发达国家农民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深刻了解政府对农业补贴的目的。

(三)优化补贴结构,注重对生态农业的补贴

生态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线。近10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已由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变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重视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对农民利用有机肥、节水灌溉、使用生物技术除草、除虫害等进行的生产给予额外补贴(一般采用加大补贴系数办法)。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农户的生产模式仍以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为主,导致土地肥力减退,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草场的过度放牧、土地的不合理开发与使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江河淤积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因此,在补贴政策选择上,可从有机农产品生产上先行试点。在补贴程序上,可考虑先由公司和农户共同申报,乡镇财政所负责审核,逐级上报,单独进行补贴。考虑到补贴的效率与示范性,试点期间,建议不接受单个农户申请,只接受公司和农户的共同申请,虽然公司不享有补贴,但可利用公司的信誉和应有的担保责任,保障补贴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可设定农户因欺诈、冒领补贴,公司应承担的连带责任)。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

我国农业保险自2007 年开始试点,但效果并不理想,地方政府和商业保险机构消极应对,农户积极性也不高,保险覆盖面始终难以有效扩大。为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现实发展情况,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在保险机构的设置上,选择世界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以政府组建农业保险公司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由中央政府统一组建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当前可考虑在农业发展银行基础上组建农业保险公司(农业发展银行因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其业务已严重萎缩),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发展银行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具体业务由县农业保险支公司(县级农业发展银行)负责办理。农业保险基金以政府财政补贴和农户投保保费构成,并对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和保险费给予财政补贴,以及实行免税待遇。在保险费政府补贴的分摊上,可借鉴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摊机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产粮大省,中央财政承担更多的保费补贴责任,一般不要求地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配套补贴;对经济发达省份,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保费责任。

1.当前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2.关于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

3.煤矿安全生产月发言材料

4.2017安全生产月发言材料

5.2017安全月主题“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言材料

6.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言材料

7.在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材料

8.安全生产月领导发言材料

9.安全生产月表态发言材料

10.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言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效益低下的表现和对策

全文共 2864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应试教育的“幽灵”仍在“作祟”。其表现如下:

1.重主导,轻主体,包办多,自主少;

2.重形式,轻内容,理性多,情趣少;

3.重虚构,轻生活,模拟多,写实少;

4.重共性,轻个性,统一多,能动少;

5.重结果,轻过程,指责多,肯定少。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效益的对策

崔峦同志指出作文教学要“从教学目的上划清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的界限”,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学”。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根本出路。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看法。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传统作文教学把学生作文看作是应试工具,专注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写“八股文”,得“高分数”。大量的机械训练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已使作文教学陷于套用某种模式或范文的境地。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作文教学观──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素质)、练习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人文观(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差异,塑造完善的人格)、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和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从提高素质的高度来改进作文教学。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前提。

2.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

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专制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结构和写作要求→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技巧→模仿范文进行习作),教师总是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学生只能奉命而作,依样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之后,学生思维受束缚,个性受限制,思维遭定势,作文无生气。孰不知,习作如创作,也需要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其次,要减少命题作文,多一些只给范围的开放性较强的作文,减少束缚,增加作文的自主性。

3.投身生活,接受生活馈赠。

有些教师忘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错误认为“只有课堂才是习作的殿堂,课本才是习作的源泉”,不准也不敢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他们一味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专注于模仿范文,套用“路子”,让学生在一个预先划定的框框里施展“拳脚”,创造“吹牛”作文。这种脱离生活这个在课堂的“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无异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孰不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打破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让学生在投身生活、观察生活之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接受生活无私的馈赠。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民服务等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次,要拓展语文实践活动天地,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学生文社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和各种校园游艺活动;第三,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寻找生活场面,选取精彩镜头,勤记观察日记,积累作文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4.从读学写,在积累上下功夫。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体会迥异的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5.为读者而写,激发习作欲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让别人认同的心理。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苦思冥想、奋力“创造”的结晶,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作文得不到教师(唯一的读者)的认可,因而写作激情逐渐消退,最终失去习作兴趣。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罗伯特?希尔里奇博士在《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课堂作品出版法”。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将作文制作成“学生的书”,在班级、学校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阅,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读者群(特别是同龄读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认同感,激发写作的欲望。这种方法启示我们,教师不应只把阅读作文、评讲作文作为自己的专利,应该提供作文交流机会,建立作文园地,出版作文小集,满足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6.自主作文,为情而造文。

自主学习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因为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只有具有个人的意义,内化为个人的需要才能被学生主动地接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太多的人生体验,学生有太多的成功和失败、喜悦和苦恼急于“倾吐”;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作文辅导的强化和课外读物的广泛涉猎,也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知识和语言材料。这些都为“自主作文”提供了可能。如果把作文课上成“自主作文”课,就能成为学生倾吐情感、为情造成文的写作实践课,“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也就能得以实现,教师也就无须喧宾夺主、越俎代疱,大讲写作方法,逼着学生说假话。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发展性和主体性,树立“自主作文”意识,一改过去一手包办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使学生“爱作文,练作文,能作文”。首先,作文训练要减少命题,只给学生作文任务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描写;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寻找题材;第三,应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当然,“自主作文”并非“放任作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削弱,训练计划的安排、训练目标的调控、训练过程的组织、训练难点的指导、训练结果的评估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

7.分层施教,殊途而同归。

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个性差异。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虽然经历共同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区域则千差万别。如果过分强调共性,忽视差异,不管是对优生还是差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必须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其次,要科学地把握不同的训练要求;第三,要合理地把握不同的教学速度和进度;第四,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五,要注重个别辅导,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最终必定达到殊途同归。

总之,作文教学如果能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内容与形式、课内与课外、过程与结果、共性与个性、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学”,必将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议论文

全文共 3499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摘要]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点。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为高校就业工作全面发展做出努力。

[论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就业难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使命的成败,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观念的偏差,择业地区较为集中

观念决定行动。贫困大学生由于求学给家里带来的较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是债务,导致其对就业地域和待遇看得过重,往往抱着希望去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工作,希望去收入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生活舒适一点的单位工作。“三大”“三个一点”的观念,使得他们不愿意到西部、基层和中小企业去就业。

贫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呈现此特点,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社会的世俗化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希望名利双收,即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想获得更多的东西。其次,来自家庭不合理的期望值。许多贫困家庭把培养一名大学生作为改变家庭现状的重要投资,导致贫困大学生把薪酬待遇作为就业考虑的首要因素。再次,个人虚荣心作祟。部分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是“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欠发达地区考出来就是为了就业时找个“体面”的好去处。

(二)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源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背景决定子女就业。家庭背景愈好,毕业生工作落实率与起薪点就愈高。据2003 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其子女求学和就业的机遇就越多。北大的调查还显示,父亲为公务员的毕业生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弟高出14个百分点。当前,国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使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面临着求学、就业的双重压力,亟须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破解贫困生求学就业“两难”问题。

(三)经济资源匮乏

近年来,因为高校的收费制度变革,学生多是交费上学,因此家庭经济负担更重,这也是高校贫困生情况加剧的重要原因。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关心下,通过完备的“奖、贷、补、助、免、减”体系帮扶,家长和学生已经不必为入学难、读书难担心。但是,即便如此,很多贫困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不能再承受任何风险。害怕经济上受挫,在择业心态上就表现为求地位、保稳定,在择业范围、择业方向上就必然受到这个束缚。求职成本的高昂,也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些贫困生为考虑费用的支出只能坐失良机,望职兴叹。

(四)综合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大多数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区的农村或经济收入偏低的城镇家庭,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发生了许多变化,贫困生在饱受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重新适应环境的任务,诸多心理的不适应逐渐凸显。有的贫困生在高中出类拔萃,但到了大学渐渐失去优势,学习成绩一般者较多。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特长欠缺,实践创新能力较差。尤其像计算机这样需要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贫困生往往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际操作的时间少,又不擅长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锻炼,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而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在学习成绩与动手能力之间往往更注重后者。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距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五)弱者心理常见,挫折体验明显

不少贫困生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孤僻内向,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们的交流和沟通,直接影响其全面发展。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对家庭的困境没有正确的认识,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等待救助的弱者,没有勇气去参加社会的筛选和与其他人的竞争,常常因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抱怨社会的不公。另外,贫困大学生求职时想一步到位、一次成功,容易因为遇到一点挫折便产生悲观情绪;贫困大学生容易满足,偶有所获就裹足不前,不再去尝试和追求。因此,许多就业机会与贫困学生擦肩而过。 "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分析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原因,可以看到,经济困难依然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对他们的择业心态、职业取向、求职消费和还贷信用等方面有较深的影响,缓解与解决经济困难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基础。同时,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涉及自身心理问题、求职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问题,还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只有建立起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机制,并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高校本身,应充分认识到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不断扩招的情况下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一)做好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择业思想矛盾,引导他们改变以往不正确的“三大”“三个一点”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贫困大学生应该着眼于能够发挥自身才华,能对社会有益的工作,国家早已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各省市自治区近几年开始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均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各类专业人才的匮乏为祖国西部、各基层地区的开发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那里正需要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还应当明确大学生成长的价值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贫困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地服从社会的需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要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主流和阴暗面,全面认识和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参与到社会竞争中,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二)做好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现今的就业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过程。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成为用人单位聘用的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整体着眼,以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为工作目标,特别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技能比拼类竞赛,充分调动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成就感的增强,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促进他们就业。

(三)做好心理辅导,树立必胜信心

作为心理障碍高发人群的贫困大学生,在择业阶段爆发心理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其一,建立健全完备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反馈制度,加强对当代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调查研究。通过行为观察、个人访谈和调查问卷等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困扰表现和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拟定相对应的辅导计划。其二,注意提高贫困大学生与就业心理辅导的互动性。丰富心理辅导的内容与方式,避免说教,提高辅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贫困生参与心理辅导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心理辅导的信任感,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鼓励他们战胜自我,积极应对挑战。其三,帮助贫困大学生掌握积极的心理自卫方法。要正确运用激励原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求职挫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教会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我调节方法,增强自身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其四,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我们要对辅导后大学生的表现进行追踪,并据此及时调整辅导方式和方法,增强辅导工作的时效性,提高辅导的效果。

(四)做好物质支持,从根本上缓解、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经济困难是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基础问题,缓解、解决好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学校要继续加大和完善“奖、贷、助、补、减”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合作,探索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与增加就业机会相结合的新途径,实现用人单位、贫困大学生和高校的三方共赢。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走进来”,增加校园招聘的数量与质量,为贫困生提供更高更好的就业平台,增加就业机会;广泛发动校内各种力量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重点扶持帮助贫困生就业;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贫困毕业生免费提供就业咨询、公务员考试辅导以及网上远程面试的机会,降低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择业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是写景的,一般认为这类作文容易写,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很难写。我分析了学生习作,大致有以下几类问题

一、文章干巴巴,毫无文采;

二、文章太短,不会具体写一处景物(一种景物);

三、写景中,写事占的篇幅还太多,还夹杂着一些与内容无关的事情;

四、段落的衔接不好,段落中间的逻辑顺序也有些乱,如写了花,又写其它,再接着写花。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教师采取以下策略:

一、广泛阅读,摘抄好词好句。每天建议学生看半小时书,分门别类的摘抄好此好句,可按花、草、树、山、水等分类摘抄,教师采用鼓励的方法,让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做好此项工作。

二、仔细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带领学生多次观察学校的花、树等景物,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有特色的地方,重点地观察。

三、言之有序,注意段落内部的逻辑顺序、段落之间的衔接。读优秀范文,让学生明白用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段的基本构造方法;找出范文每段之间的衔接语,让学生领会段落之间可以按时间推移、按地点转换来衔接段落。

四、点评习作,懂得如何修改。读学生有典型性错误的文章,教师和学生一起说说文章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当场说说自己是怎样改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