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15370

作文

34232

青春正步走法治教育片观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法律,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准则;安全,是我们每一天都关注的事件,两者皆不可抛。如果没了法律,社会乱了套;没了安全,世界将陷入恐慌之中,所以,学习关于法律与安全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上周星期四午时,我们全校师生在学校的安排下,聆听了尖山派出所一位警官叔叔的法制教育讲座。时间虽仅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我的收获却颇多。

讲座开始后,周警官先是给我们读了一封信。这是一个因盗窃被判死刑的犯人在行刑前写给弟弟的。在这份信中,他说自我对不起弟弟,更对不起父母,让弟弟不要学他,要做个正义的人,别干些小偷小摸的.事。这质朴的语言让我看到一个犯人临死前的觉悟,也让我明白,法律的底线是不可触碰的。

之后周警官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

讲起安全,周警官更是滔滔不绝,从交通安全一向到消防安全各种知识无所不讲。比如在遇到火灾时,就用湿毛巾捂住鼻口,沿着安全路线迅速逃跑;在道路上行走就注意:不要在马路上看书,不要在马路上玩耍,不要横跨护栏,不要在马路上打闹,不要横穿马路。最终讲了中小学生在游泳时,必须和大人一齐去,不要在游泳池里打闹,不要成群结队去河里游泳……

这次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法律和安全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小官大贪观后感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机关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片《小官大贪》,渭南市住建局建管科科长侯福才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但却把手中的权力用得淋漓尽致,数年间索取受贿几千万元,平均每天“进账”2.5万元,其胆子之大、涉案数额之多让人瞠目震惊。震惊之余,思绪良多,疑问不少:为什么其官不大,权力却很大?其职位不高,能量却不小?长时间的受贿、索贿却鲜为人知,无人监督,无人提醒?!

侯福才的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廉政教育课,充分说明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带给我深刻警示和思考:

一、人贵修身。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不仅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同时也要注意外在的仪表。一个人品德如何,决定着其人生方向,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相应的实现人生观的行动,即修养支配行为。自身修养高了,人生定位就会恰与其分,个人操守加强了,就会淡泊名利,在人生的诸多岔路口作出正确的选择。侯福才的贪腐,其根源就是没有很好的修身,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升官发财,从灵魂深处丢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拜倒在金钱的深渊中。因此,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不管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自觉修身养性,恪守立身之道、做人之道、齐家之道,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教训,知荣辱,明廉耻,做到“便宜不捡、浪渣不拾”,保持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二、严格自律。侯福才的堕落一方面是由于其人生追求发生了扭曲,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升不了官就要想法发财是其人生最大追求。另一方面是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忽视了自律,放纵自己,私欲膨胀。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严格自律,自我约束,守住底线,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坚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慎独,慎初,养成学廉、思廉、崇廉的良好习性。

三、一定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侯福才只所以能够成为小官大贪的典型,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我们的组织对权力缺少应有的监督,致使某些权力被滥用,成为个人敛财、聚财的重要手段。按常话来讲,我们有轮岗制度,一个人不能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既是在同一岗位工作,上有局长,下有工作人员,也不应该不可能出现其随心所欲的现象。这就再次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多么可怕,对权力进行监督多么重要。作为基层的公务人员,一定要认清权力的本质,常常反思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将行使权力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才是本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置于法律制度的约束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心存敬畏,志存高远,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各级机关、组织也要发挥作用,对工作人员经常提醒,经常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苗头,防患于未然,不要等问题发生了,事情搞大了才来“灭火”,虽亡羊补牢,但为时已晚!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反腐倡廉教育片《代价》观后感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到处充满选择,很多时候也并不是非此即彼,但当正常的需要变成无法填充的欲壑时,选择的权利就从自己手里流失了,一些看似平淡的拥有被自己亲自葬送了,而失去的世界永远找不回来了”。这段发人深省的话来自10月23日我校廉政夜校播放的警示教育片《代价》的结束语,观后令人深思。

在本人再次观看时,触动更为深刻。本片通过北京市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纪平,北京市门头沟区原副区长闫永喜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司伟三人滑入违法犯罪深渊的人生轨迹和他们痛彻心扉的忏悔,真实而又生动地揭示了他们是怎样从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领导干部一步步蜕变为腐败分子的悲情历程。

通过全程收看,可以看出本片镜头系全部在狱中现场摄制,当事人的忏悔发人深省,他们的哭声动人心扉,他们自己也讲到:人生也风光过也艰巨过,是贪欲、是自我膨胀让他们一次次越过法律的红线;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约束、放松了对家人、下属的管理,结交了太多的酒肉朋友。怪不得他们在片子中深深悔恨,感觉到“往日的浮华褪去”、“上午开着千人大会,中午就被双规了”,在狱中“等于从人间到了地狱”、“尊严就是零了”,只有经历了痛苦才会大彻大悟,这种落差也只有他们体会最深,世上真的没有后悔药,如有,我想他们一定会穷其所有去购买吧!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根本上讲,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否廉洁自律,可以说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共产党人要“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古人讲: “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俗话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论语》中就讲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做出表率”。

做人有戒尺,做事有尺度。权利和责任是一致的,有权无责,就会为所欲为,有责无权的就会寸步难行。总之通过观看影片这种形式、让我们深受教育,可以说是对于党员干部加强教育的难得警示。

更多相关的观后感文章推荐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阅兵式2024高清完整版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70年前,中华民族用热泪与热血的奔流,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用钢铁与烈火的交迸,铸就坚强不屈的脊梁,在经历走过来的数次磨砺后,祖国以其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次抗战胜利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上午十点钟,举世瞩目的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天安门前举行,整齐的队伍、恢弘的气势震撼全球,国人对祖国富强的自豪之情油然而升,胸中有无数话语在激荡。沈阳华仁分公司——行政中心吕进吕经理和部分员工一起在公司观看这次阅兵仪式。

“这次阅兵仪式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激动,让我们每个中华民族儿女倍感骄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此言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点睛之词,撼动亿万国人知心,那么小到企业呢,员工不然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第一命脉,今谓之,员工强,则企业强;企业富,则员工富,员工强,则企业强。

我们正处出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人们的需求、价值观在不断变化,科学技术也在快速更新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在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思潮迭起,“核心竞争力”、“概念创新”、“虚拟企业”、“无纸化办公”、“数学化管理”、“学习型组织”¨¨¨经营者在不断更新个人观念的同时,更应该密切注视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变化,紧跟时代潮流,迅速调整自己企业经营方针,使企业成为商海中的弄潮儿,而不是落伍兵。

现代的企业发展到今天,再不是什么手工作坊,夫妻店了,只凭几个人显然也不行了。社会化大分工,细化到企业中也有不同的部门分工,财务部,企划部,市场部,生产部,公共关系部,人力资源部,信息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全局造成影响,哪方面的人才都不能少。所以,有战略眼光的经营者一定会牢记“以人为本”的信念,把人才视为等于一切。因为企业发展所需的设备,资金,技术等一切因素,都需要靠人去掌握,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疯狂动物城》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不断跌倒,不断失败,也要不断重头再来,不断尝试,终将有所获得。

当《疯狂动物城》这部作品结束,整个电影院里回荡着主题曲《Try Everthing》,观众们却迟迟不肯散场时,这是我心底里浮现出来的一句话。

朱迪作为一只瘦小的食草类动物,兔子,原本应该像她的父母辈以及两百七十五个兄弟姐妹一样安分得成为一个弄明,但她却梦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够在最繁华的城市——ZooToPia,成为一名光荣的警察。

让她放弃安稳,选择动荡未来的理由很简单——尽她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朱迪的父母曾劝诫她,选择安稳才是最好的方式,不想要受到伤害,那就不要去尝试未知的道路。就好比,在朱迪之前,就从未有过任何一种小型食草类动物渴望乃至成为过一名警察。

而为了成为一名警察,瘦小的朱迪付出了比其他大型动物多得多的努力,也承受了更多的默然、否定、非议、冷眼和嘲笑。

朱迪为了实现她的警察梦想,坚持了十五年,历经了十五年的磨练,即便她以警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中央警局依然受到了同事们的排挤和嘲笑,只因为她是一只瘦小的食草类动物,兔子。

尽管如此,她却依然从未放弃过梦想,就像小时候她和狐狸抢门票时说过的那样,她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放弃。

梦想,就是用来实现的。我们的每一个昨天都在变多、变长,那是因为我们的每一天明天都在变少。有生之年,如果什么都不去实现,只是单纯的生活着,那不是,太无趣了么?

有梦想,然后努力着去接近它,起早贪黑,不知疲惫,即便偶尔迷茫,偶尔失望想要放弃也无所谓,只要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走慢一点也没什么。哪怕梦想最终并未实现,但迟暮之际,回首一路经历坎坷,我想也能笑着流泪。

与朱迪的相遇,经历颇多磨难,让他袒露内心,曾经的他也像朱迪一样,心怀宽容,或许想着让世界更美好。但猜忌、歧视、谩骂、侮辱,让他堕入深渊,其实他的内心是柔软的,尽管他嘴上总是贱贱的,但他还是尽全力帮朱迪去破案。

很多时候,人云亦云才是最大的悲哀,我们没有亲眼确认过,没有经历过,没有体会过,就因为所有人都说“狐狸是狡猾的”,就直接将无辜的人牵连进来,打上无谓的标签。

要知道,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经历过他所经历的,没有去了解过他的人,没有资格去妄加评论。言语上的暴力,很多时候比起拳打脚踢更伤人,身体上的一些疼痛,远不及钻心蚀骨的千百分之一。

朱迪和尼克算是彼此成全,尼克帮朱迪一步步实现她的梦想,而朱迪帮助尼克逐渐获得他人的认可。

有时候,我们生命中偶然却又必然遇到的人,会无意中引导我们走上离梦想最近的道路,也许两个人一起努力做着一件事情,等到最后抬头时,却发现梦想触手可及。

我相信所有的付出和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即便成功来得很晚,但我们也能在努力地道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尝试一切,总有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美国队长3观后感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顶着《美国队长3》的名号,这部漫威最新力作实际上却是一部充斥各种爆炸场面的超长“复仇者联盟”。作为《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和《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的续集,故事一开始,装扮各异的复仇者们又夷平了另一座城市,这次是在尼日利亚。民众开始不满他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简单粗暴。全球的政府首脑认为应该对这群流氓般的超级英雄严加管束和控制,不能再放任自流。出人意料的是,向来桀骜不驯的钢铁侠举双手赞成政府监管,倒是正义化身的美国队长坚决反对,内战的战场由此成形,但参战的人数未免太多了。

美国队长、钢铁侠和黑寡妇回归固然可喜可贺,遗憾的是雷神和绿巨人却置身事外,踪影全无。而猎鹰、鹰眼、战争机器、蚁人、幻视和绯红女巫真的有必要参与进来,分帮结派吗?还有新蜘蛛侠和黑豹?主角人数越多,各种激烈的爆炸和拳拳到肉的打斗戏份越重,就意味漫威影片中那种观众习以为常的人性和幽默越少。罗素兄弟的导演手法真的是极尽速度与激情。在某种方面上这当然没有错,不让一身劲装的斯嘉丽·约翰逊大打出手简直就是浪费资源,但是机场的战斗长得没有尽头,追车戏的目的毫无意义,而且影片虽然长达两个半小时,却并没有解决主要问题,直到另一场威胁才结束了一切。

影片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关注到复仇和暴力产生的后果,蜘蛛侠和黑豹虽然是被拖进这场乱局,却揭示了各自独立影片的美好前景。如果耗资巨大的《美国队长3:内战》如果能效仿《蚁人》剪辑再精心一点,再短小紧凑一些,应该会更加出彩。。

展开阅读全文

闪电奇迹观后感

全文共 3460 字

+ 加入清单

虽是95年的老片儿,但其深刻的内涵丝毫不让当代大片!并且在深度和角度等许多方面都是当今那些重炒作而轻内涵的大成本商业片所无法比拟的。导演维克多·萨尔瓦(Victor Salva)用心讲述了一个有超能力的白化病孩子杰瑞米——鲍德(Powder)感人的故事。

说起维克多·萨尔瓦(Victor Salva)你也许不知道《惊心食人族1、2》,这部目前仅见的揭露蜥蜥人(Reptilian)或称“爬虫族”的电影(2001-2003);或者不知道《进入黑暗世界:恐怖电影扫描》,这部2009年新制作的震撼纪录片,这都可以谅解;但你无论如何应该知道《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或《和平战士》)这部由他执导的佳作——否则就非常令人遗憾了!

是的,正是他自编自导了这部《闪电奇迹》(又称“白电王”)——到此,你应该略知这位导演的水准和品位了。

如果拿《海上钢琴师》中的天才“1900”与鲍德(Powder)相比,那么前者就是幸运儿,而后者简直就是个倒霉鬼;并且一个是人类,一个算是天使……

用影片中那些专家的话来说:“你的智商太高,杰瑞米;这么高的智商甚至无法替你分类;你的测验显示你是人类史上智力最高的人。”

这孩子虽然有残障,“邻居谈论他,仿佛他像是个鬼魅”,但他记得出生以来所有的事,包括在娘胎里时;他博学而过目不忘,能背下整本整本的书;他能用意念调动金属、吸引电弧;能够“倾听人们的内心,听到他们的思想和所有回忆,甚至从他们不会想到的地方,听到他们思考……”

特别是,当“风雨来的时候,我内心可以感觉得到;闪电击落时,我感觉得到它想来找我。”

情感细腻,感觉敏锐的杰瑞米同情动物,热爱自然;当无知的副警长开枪射杀一只母鹿时,他忍无可忍,一手抚慰母鹿,一手抓住副警长——帮助他“打开心”,让他亲身体验到母鹿垂死的痛苦,结果使这位副警长从此放下枪,永不再猎杀。

他还帮助道格警长与久卧病榻的“植物人”妻子沟通,重圆一家三口的感情,令了结最后心事的妻子安然离去。

正如他的物理老师所说:“我们数千年都无法进化到那个程度,也许你会是我们在未来的模样。”

当物理老师作为理解他的人第一次握紧他的手时,杰瑞米禁不住伏在桌面上抽泣起来……

这一幕使我想起同是描写天才少年缺少爱的电影《心灵捕手》中那个精彩片段——“不是你的错!”

不过,本片在拍摄和表现上是简洁和质朴的,它摈弃新奇和技巧,直接和直白地展露人们内心的真实,深具反思意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杰瑞米与互有好感的女同学在公园长椅上的交谈,该段对话充分表现了导演兼编剧的功力!

“杰瑞米…你还好吗?”

“他们在纳闷我是否杀了她。”

“别告诉我,你又看到他们的内心。这些人的内心是什么样子?”

“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被隔离的感觉,从每件事被隔离开来。”

“然后呢?”

“他们并没有,他们是每个人和每件事的一部分。”

“每件事?我是这颗树的一部分?是柴克隔着栅栏吠叫的一部分;你告诉我我是在某个我从未听闻的海洋上,一名意大利渔夫的一部分;有个人坐在死刑犯的牢房,我也是他的一部分……”

“你不相信我。”

“那太难以相信了,所有你说的话。”

“那是因为你有这一点(指她的脑门),你无法看到过去。我的祖父母也有,他们被教导和每件事隔离开来。”

“如果他们能,那是他们会看到的东西?看到他们连接起来?”

“看到他们有多漂亮。然后就有可能不必说谎,和别人交谈。不必嘲讽,不必欺骗,不必夸张,或任何人们用来混淆真相的方法……”

然后两人彼此握紧手,同时感受到对方的内心,并且互换身份表达出来……这看似平常的细节深蕴精神内涵!

当然,充满仇恨和偏见的人类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样的“异类”。其代表就是杰瑞米那些身强体壮的同学和视其为“鬼魅”的居民。杰瑞米明白人们内心都普遍遭受过伤害,却也无法令人放弃仇恨和偏见。

好不容易逃回“家”的杰瑞米面对空无一物的房子彻底绝望。最终,当风雨来临时杰瑞米冲向旷野,让闪电聚集的高能彻底把自己解离而消散无踪……留下吧爱他的人徒自感伤。

如果耶稣大张旗鼓地再来恐怕也难逃此运。

看完影片,我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控制着人的头脑,而让人类彼此伤害、没完没了?

唯一的答案是:他们的心是封闭的,他们无法感知到其他生命的痛苦。

因此,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无知”。

闪电奇迹观后感

影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故事记述了Powder这样一个不寻常的男孩子的短暂一生,Powder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不幸遭到雷击而去世,而腹中的婴儿由于高强度的电压,而产生了基因突变,成为一个拥有超能力的白化病患者,他就是Powder.由于他的降生,母亲随之去世,Powder的父亲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孩子,况且,他是个白化病人。Powder十几年一直和祖父母生活,由于怕遭到别人的嘲笑,祖父母没有送他去上学,并且软禁他在自己家的地下室中。Powder展现出来超凡的能力,比如,他十几年在地下室里面看的书,很多很多,他甚至能说出每一本书每一页的内容。尽管如此,他没有和社会有过实质性的接触,使他一直生活在书中描写的世界中。随着二位老人的离世,Powder被人们发现了,从此,他开始了与外界接触的生活。而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人们不能接受外表怪异,并且又有超能力的他,种种讽刺和嘲笑开始充斥Powder的生活。但是Powder开始尽己所能,帮助这个世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尽管如此,人们依旧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他。最终他回到了属于他的世界中,在强大的闪电中消失了。

当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时, 是不需要用肉体或言语去建购防卫武力的, 因为心灵力量自然超越一切......这部影片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理想而拍摄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中,人们用谎言包装着自己,用实际行动排斥着不能与自己同流合污的人,污秽的社会中不能允许所谓纯洁的存在,人们别无选择。而主人公的出场是震撼的,雪白的肌肤,没有任何毛发,一双明澈的眼睛,带给我们震撼的同时也是导演精心安排的一种影射,Powder的内心是纯洁的,但是拥有读心术的他,深知人性的罪恶却无可奈何,他是痛苦的。他的善良和纯洁就像一面镜子,放大了周围的丑恶,也正因此,他是那样脆弱不堪,美好而易碎。

整个影片中Powder的眼中总是充满了泪水,他是孤独的,一无所有,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安慰,没有人能理解,没有权利拥有爱情,没有权利去追求幸福。那双明澈的眼睛洞穿了一切,也击碎了他所有的希望,他的眼里总是充满了对爱和对自由的渴望,可是在这现实世界中,在丑陋自私的人性底下,Powder的善良太过虚幻,太不真实,所以他才会受到这么多人的伤害,这也许也是本片想要表达的意图:太理想化的东西无法存于现实。影片中Powder的老师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我们的科技已明显地超越了我们的人性”,但他却对Powder说:“我看着你,我觉得有一天,我们的人性可能会超越我们的科技”,之后露出浅浅的微笑。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也许只有你看完整个影片你才能体会到这样一种心情。是啊,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最朴实,最简单的人性渐渐的消逝着,取而代之的又会是什么呢?

Powder和Linsey在游乐场的时候,他曾问她:Do you think Im ugly?-I think youre the most beautiful face Ive ever seen.是啊,乍一看来,Powder的确长的有点吓人,但是你仔细看他的时候,你会觉得你被这样一种纯洁震撼着,他就像上帝遗失在世间的孩子,那么干净剔透,那么一尘不染,与此同时,影片的这个情节也暗喻着人的外表的丑陋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内心的丑陋,一个高尚的人并不是外表好看的人,而是那些内心真正善良的人们。

影片的结尾,Powder奔跑在旷野上,我想那一刻他是自由的,他也感受到了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从未感受到到的释放。或许,在那一刻,他也明白了,他本来不属于这个世界,在这里他永远都不能感受到幸福。所以他选择离开,回到那个属于他的世界中,和这里永远的画上句号,或许带着很多感伤,很多遗憾,但是他别无选择。与此同时,我觉得自己很羡慕他,他能在自己绝望的时候选择何去何从,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且在那里快乐的生活着。而我们呢?这些看来强大的统治这个蓝色星球的生命们,当我们无从选择了,我们能做的又是什么呢?是选择回到妈妈肚子里去避难,还是选择一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有时候觉得我们实在是渺小而且可怜的。

我喜欢这部作品,带给我很多的感动,相信你也会感动在那一双忧郁的眼神中。有时间不妨也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2024迪士尼年终力作《海洋奇缘》观后感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海洋奇缘》犹如寒冷冬天吹来的一股暖风。它轻柔而不萎靡,多情而不悲伤,婉转却又坚定。乘风破浪,百衲千帆,大海无边无际,天空蓝得耀眼,赤子之心永不孤寂。莫阿娜是大海的宠儿,还未长大的她初登场,便可爱得能将人心融化。相比小美人鱼这位爱情路上难免凄苦的“海的女儿”,莫阿娜是真正的“海之骄女”,令他人畏惧的大海自小便是她的玩伴。

在电影里,大海拥有不容忽视的戏份,人格化处理让这片海平添不少乐趣。于是,我们看海,它也在看我们。我们听海,听它的涛声,里面真的有不易察觉的悲喜。莫阿娜初时不懂,她只是有天生的冲动,只是血液里流淌航海者的基因。后来,她懂了。大海选择了她,不是为了共同玩耍,是为了她的小岛能永远拥有晴天与潮汐。

终于,莫阿娜离开亲人,离开故土。这让我想起《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的一句台词:“离开故乡可能茁壮成长,也可能客死他乡。”所幸,这是充满童真的动画片,莫阿娜不必像美国大兵那样真的将生死置之度外。她离开父母的温暖怀抱,首先是为了寻找自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渐渐地承担起责任。

寻找自我这个主题,从年初的《疯狂动物城》到年中的《寻找多莉》再到年底的《海洋奇缘》,一直贯穿,大有一副百谈不厌的态势。人类真的这么容易迷失吗?那个内心深处的自己和日常生活中的自己,真的有那么大差别吗?

也许就是真的有。毛伊惨过孙悟空,被困荒岛上千年,“七十二变”的技能几乎要被漫长的岁月掩埋,他也早已忘记了飞翔的感觉。从他发现船只时的狂喜便可看出,他只想重获自由。却忘了为何被困此处。记住了英雄这个虚名,却记不住英雄该有的责任。毛伊为何会迷失?因为人类无穷的欲望。毛伊身为人类的英雄,习惯了去实现人类本身无法也无需实现的“梦想”。当他分不清所谓梦想和实际贪念之间的那一线之隔,便铸下千年的错。

所以,人类在无法控制的欲望和虚荣面前,多么容易迷失。是莫阿娜这个初闯江湖的少女,生拉硬拽,将毛伊拉回属于英雄的轨迹。而莫阿娜的迷失,在于她对自身的不断怀疑。人生南北多歧路,要走上坦途并不容易。空有一身勇气,并不能拯救世界。成长的最可贵之处,是在否定自我之后,还能不言放弃。

要实现这样的成长,除了靠自己,还得靠奶奶。电影中那位敬爱的祖母,对莫阿娜的教育,从来不是强迫式的。她爱莫阿娜,却把她推出家门,因为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她爱莫阿娜,却从不说空话套话,只是让莫阿娜学会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她爱莫阿娜,也绝不宠溺,反而乐于把更重大的责任交给她。

也许,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听起来俗套的句子,才是我们穷尽力气试图完成却又一直难以完成的人生终极任务。如此不新鲜的主题,却让我在看了两遍之后,对这部电影有一种越来越难以言尽的喜爱。好电影,如宝藏。它给你的力量和启示能让你取之不尽。

其实,《海洋奇缘》的整个故事,我们可以随手找到别的参照物——拯救家园,跟超级英雄们的职责如出一辙;海洋漂流,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珠玉在前;被困千年,有点《西游记》的影子;造物女神,到底是女娲还是盖亚还是来自印度传说,让人傻傻说不清楚……

可是,这又何妨。故事流畅,主题鲜明,配上极其考究动听十足的音乐,配上制作团队大量实地考察之后精心还原的波利尼西亚风情,配上让人心生柔软的纯真与童趣,就是迪士尼特有的样子:内外兼修,老少皆宜,越来越逼真的特效毫不阻碍形象上的卡通化。迪士尼首位大洋洲公主,名不虚传,她值得享有荣耀。

2016无疑是一个动画大年,来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奖,光是提名阶段,就将有一番激烈的争夺,含金量十足。初看《海洋奇缘》,似乎觉得深度比不上《疯狂动物城》,新鲜度不及《冰雪奇缘》,情深不如《超能陆战队》,但细细品味之下,又似乎不是这样。你无法肯定,那艘海上的船,和船上的人,是否能够被寻常眼光所轻易定义。

我想把无限的溢美之词献给来自莫图鲁尼岛的莫阿娜,却发现,海上吹拂不息的风早就将她发丝吹起,说明公主未必要凤冠霞帔才美得耀眼。夕阳西下,沙滩上的脚印是跨越过整片大海之后留下的足迹。离开时把家乡的模样放在心里,等到回家的时候,自会有温柔拥抱迎接风中归来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大空头观后感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炒了a股快一年,自己还是对金融市场没有一个大的概念,我是惭愧的。主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其次周围人都在喊,a股是政策市,没法价值投资,所以也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去探索。起初我想可能在相对滞后封闭的投资市场里,更多的监管和模式化交易反而能减少更多系统风险。可能a股在经历了一次之后,就不会出现08年金融危机这种,爆炸。当然了,2015年证明我的愚蠢和错误,也为自己草率付出了代价。

本片在我看来其实挺励志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个人的悲剧就是另一个人的,励志故事哈。影片结尾说,次贷危机光是在美国就有600万人失去了房子,仔细想想这也是资本主义成功的地方。八年过去了,美国经济逐渐复苏,三大主板迎来了八年慢牛,而这些不都是建立在那600万人的尸体上吗?正如影片里反复讲的,最后遭罪的只是穷人和移民。活下来的,依然是那些早已成功的资本家。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2024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903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天下父母的最大心愿。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发现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发育障碍的特殊孩子,其中最严重的要数自闭症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不能快乐成长,家长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社会压力和生活煎熬。那种煎熬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孤独症,后来才知道孤独症国际通用说法叫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还找不出准确的发病原因,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有效手段,前景比较暗淡。我的心情随之也黯淡起来。我能给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做点什么呢?于是,写了一首歌。歌写好了给谁呢?这时,吉林通化的刘丛凤来了。她就是一个做孤独症的专门家,为了做孤独症她几乎倾家荡产,在所不惜,是这个地区做孤独症的第一人。也因此我认识了我国做孤独症的第一人——田惠萍。

田惠萍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曾在四川外语学院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任教。期间,她被公派到德国留学两年。1993年3月创办中国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组织—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任所长至今。曾荣获中国国际交流学会及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颁发的“展望奖”,曾被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评为“今日英雄”。

她还是中国“心盟”网络组织的发起者,作为全国最早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先驱机构的创办人。

有报道说:20多年前,当4岁的儿子被确诊患上孤独症时,田惠萍几近崩溃。这种病在现实生活中早已存在,直到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凯纳才提出这一概念并确定下来。由于儿子是中国第一批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患者,田惠萍也是十分茫然,连她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孩子无法再跟正常人一样去上幼儿园,更不可能达到学龄后去读小学了。“不仅是孩子,作为母亲,我也将跟孤独症长期共处了。”

1993年,田惠萍从重庆来到北京。当时她只有一个信念,要办一所学校,要把像儿子一样的孩子都收到自己身边。几个月后,中国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成立。

她估计,孤独症在中国儿童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八到九。而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估算,我国有10万精神残疾儿童,其中绝大多数为孤独症儿童。而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孤独症患者,国内达数百万之多。

孤独症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因此医学上并没有有效地治疗方法。通过专业性训练有些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但疾病将伴随绝大多数孤独症患者一生。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提供社会服务NGO。由于缺乏政策性支援,很多NGO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是经济压力和技术压力。后者突出表现在怎样提供以专业技术为基础的优质服务,如何培训教师等方面。

2005年,在德国米索尔基金会的资助下,通过一系列行业培训活动,由星星雨发起成立了“心盟”孤独症网络。田惠萍说,心盟的使命就是通过资源整合、行业建设和权益倡导提高成员的服务能力。目前,其成员近60家,遍布全国各地。两年来,已组织过11次能力建设培训,6次教师培训,组团赴德国访问1次,资助4家机构完成战略规划。

田惠萍是个理想主义者,正是患病的儿子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完全有意义的转变,“走向了一条更有价值的路。”现在,田惠萍的孩子每周一到周五在一家成人智障专业机构接受训练,“虽然他还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症患者,但生活得很好。”

2009年,通化的冬天格外寒冷。田惠萍突然来到了通化。她要为通化市的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孤独症工作者尽心出力。那些天,她和她的伙伴吴良生,冒着风雪,一场一场地报告,一地一地地辅导,匠心独运,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精诚所至,让通化人很感动

作为当地孤独症爱心协会的名誉会长我有机会和她有了较多的接触。论起来,她稍稍大我一点,但看起来她更显年轻一些。她是一个一见面就能给人十分深刻印象的人,是一个听着十分骇人但一接触就能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有经历能够看轻一切的人,是一个不知天命,不知疲倦,不畏艰险的人,是一个啥都想知道、都想尝试的人。它特别的爱说能说。在我主持的座谈会,她自己就能说上几小时。

那些天,她在通化电台逗留的时间最长,参加通化电台组织的媒体座谈会,做客安琪的《百姓说事》直播间,接受通化电台名牌栏目王燕的《百姓访谈》。我们之间的交谈广泛而有成效。她对通化的文化历史饶有兴趣,她对通化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因而深得通化人的喜爱。

临别我给她总结了六个“不”,这就是——

不辞辛苦、不避风寒、不知疲倦;

不耻下问、不辱使命、不畏艰险。

六个“不”远远概括不了她做人做事的风格、风范,但通化做孤独症的朋友都愿意记住这六个“不”,因为这是田惠萍在通化的一个写照,也是我和田姐友情的一个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铁流1949》观后感爱国电影观后感350字[爱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电影观后感350字摘要:爱国电影观后感350字爱国电影观后感350字 《铁流1949》作为一部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该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展现了英雄红九连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从战场上撤下来,参加开国大阅兵时发生的故事,爱国电影的观后感。

通过几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人民军队的雄姿和一往无前的气势,同时,也让我们感悟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历史的责任感。 影片以真实、朴素的一段战争场面为开端,引入张子健饰演的刘铁柱、迟磊饰演的孔祥文等人物。

后来这个英雄连队接到上级命令撤离战斗前沿,他们在战火硝烟熏陶的战旗伴随下来到了北京城,一直不知此次撤离转移任务是什么的九连官兵直到199师师长李水清宣布九连并入199师,准备参加开国大阅兵时才如梦初醒。

最终九连官兵融入到199师这支英雄部队中,连队的集体荣誉被更高的全军荣誉所替代,英雄连的战旗成了八一军旗的一部分。

当战功卓着的战斗英雄九连连长刘铁柱为了全师的荣誉主动放弃参加梦寐以求的阅兵时,当已获得参加阅兵资格的小战士孔祥文为了救孩子牺牲在阅兵前一天时,当高参谋行军礼目送经他训练的九连官兵前往天地安门接受检阅,空荡荡的操场上只留下他一个人时,所有的人对荣誉的认识都有了更高的升华。

影片又从生活出发,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和人物表情与心理的细腻刻画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成功地塑造了刘铁柱、李水清、赵勇、赵保佑、高闻天、孔祥文、吴金贵、贾根财等艺术形象。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刘铁柱、孔祥文的个性。

刘铁柱机枪扫敌军、负伤训练,展现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富有革命牺牲的精神;孔祥文护军旗、舍身救孩童,展现了他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代表着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牺牲的每一个英雄先烈的品质,他们的事迹,更表现了我们老一辈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和坚定的爱国信念。

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军队!这一切都使我们更加崇敬、热爱他们,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我们都应该致上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我们不是应该把注意力仅仅放在祖国的军队是如何优秀,而是在对优秀的原因的思考上。

六十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奇迹,新中国的成立更是奇迹!中国人民发挥自己的智慧、毅力、顽强,战胜了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人民军队同样创造了奇迹,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而创造奇迹的根源就是激励他们前进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今日说法观后感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看了CCTV的《今日说法》。大概的内容:一个应该判死刑的犯人,家里积极筹款赔了受害人3万元。罪犯改判了死缓。我关心的是请的嘉宾的说法。

老百姓认为是 3万=减刑 ,拿钱可以买命。报纸、媒体热议。觉得法律怎可交易,批判的很。相反的,负责案件的法官 、 《今日说法》的嘉宾认为:可以 ,无可厚非。

心中颇为感慨,一吐为快。

够判死刑的罪,不会是小事吧!如果不是故意的,也是逞强好胜、不知小心,酿成大祸。若犯人是故意而为 。说明犯人的心业已大大的坏了。《今日说法》的嘉宾说法:犯人的权益也是要考虑的。确定有罪的人是要剥夺权利的。受害人的权利你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3万=减刑,法官和嘉宾予以否认。还是报纸故意热炒让他们很不自在。笔者觉得就是:3万=减刑。交了3万,改判死缓了啊,事情就是这样做的啊,怎可抵赖。说这是拿钱买命,你们有什么好抵赖的啊。犯人的母亲说:不该判,我是不会赔的。这不是明摆着的钱与法的交易吗?犯人的家人都这样想了,百姓怎么不能这么想,又怎么错了呢?

法官和嘉宾认为:犯人和受害人可以协商解决。很多的时候,犯人是强势的,比受害人强势的多。协商的结果会让受害人受到的伤害更多、更大。 对立的两方面协商,一定是有利强势的。

《今日说法》的嘉宾还说:协商赔偿不可漫天要价。笔者不知道什么是漫天要价。人家被你砍了一只手是赔5万 、还是10万,还是20万?你的心大大的坏了且不谈,你就要赔上一只手一辈子能挣来的钱,还要陪上精神损失费等等。受害者不是碰瓷的。要不砍你的一只手试试?法律自有公正的处理办法,何以让人协商解决?

亲爱的法官啊,如果你的孩子被人砍了一只手,要你协商解决,只能跟四处借钱给你5万,你就不要追究刑事责任了吧?笔者觉得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

换位思考解决问题很重要。社会的很多不公正管理者是有责任的,那些举刀向着孩子的人啊,你们错了,看看那些政府机关幼儿园的孩子吧,他们是多么的可爱!!

民事可以协商。刑事怎可协商?刑事犯罪一定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否则,公平何在、正义何在。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惩罚为戒除啊,是不要考虑施暴者的感受了的。主动伤害他人的,要让其付出惨痛的代价。让其得到受害者十倍的痛苦。要么何来惩戒啊。作奸犯科者轻松过关,无关痛痒,还会来犯的,习以为常未可知哦。凡是故意而为着,期待: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期待,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东归英雄传》观后感1:有一种感动叫人泪流满面

全文共 2821 字

+ 加入清单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看完了《东归英雄》,我的耳边仍然萦绕着片尾曲那悠扬又有些感伤的旋律。

说实话,在观看这部电视剧之前,我从内心是排斥的。回归、英雄、民族历史……在央视的预告片中,尽管画面不错,但这些词语的汇合,代表的可能是对于我们一贯电视剧表现方式的一种想象。但是,无意中看了几集后,我却被吸引住了,甚至到了结尾的时候,忍不住,热泪盈眶。怎么说呢,这不是一部看上一段就会让人欢喜的片子,但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又恰恰能收获感动

不为别的,只是在这个理想荒芜、英雄不在、雄性渐失的年代,它还可以唤起人们心中仅存的那一点的豪情。全剧对于英雄的书写和美好爱情的赞美,让人心驰神往。

被誉为“18世纪最伟大的长征”的土尔扈特部的东归,对于以往的我而言,只不过是以往历史课本中的一小节,但通过剧中的演绎,我感受到了历史行进的沉重和伟大。在前有哥萨克骑兵拦截后有俄军尾追的情况下,汗王渥巴锡带领部族人民强渡乌拉尔河,穿越哈萨克草原和奥琴峡谷,又在土尔阶河击退了拦截部队,最终在付出10万人死亡的代价下辗转踏上了祖国的领土。这段东迁的历史悲壮异常,但是导演在表现方式上却赋予了全片一种古朴而从容的美感。莽莽苍苍的蒙古草原、怒潮汹涌的滚滚马群、矫健骁勇、重情重义的土尔扈勇士,情真意切的性情女子……伴之以时而悠远高亢、时而宛如游丝的深情牧歌,每一个镜头似乎都是导演对于故土和遥远记忆的美丽乡愁,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结。

在观看过程中,这种题材和表现方式的反差一直困惑着我。一路东进的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严寒、饥饿乃至于屠杀,这是一段辛酸、悲壮、残酷、震撼人心的血泪史,为何到了最后,竟然让人体会出了一种淡淡的诗意,犹如听马头琴声,悠扬中感受到它特有的苍凉。也许历史上,这就是属于那个马背上的民族特有的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才能让他们怀揣对于自由和阳光的渴望,一路东进,百折不饶。而身为后代的导演夫妻身上遗传的民族气质,也造就了影片的大从容和大淡定。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在这一幅幅不断丰满、逐渐完善的历史和现实想象的史诗图景中,导演构筑着关于自己民族的历史寓言。这种关注可能缺少了一种更加深远立体、追求历史真实和现实展现的图谋,但是也恰恰由于这种匮乏,反倒使得全片体现出了一种史诗般的歌咏格调,

沃巴锡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苦难和光荣。他作为可汗的孩子,小时寄养在牧人家中,这是他最快乐的日子,但当他获知自己的身份之后,高贵的出生并没有赋予他挥霍不尽的权利,而更多的是一种艰难的责任——东归,这是一种苦难和荣誉相伴的担当。通向荣誉之路的代价是身边亲人的不断逝去。青梅竹马的爱人央金,身体虚弱,自知不能随丈夫一同返回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归之前,主动投入伏尔加河;年迈的养母,为了除去渥巴锡的后顾之忧,也消失在了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的天地之间;而亲生的儿子作为人质,尚被扣留在宗主国俄罗斯;而自己的兄弟达什敦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而死在了东归路上……一个男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保护不了,如何保护自己的族人,这是沃巴锡的痛苦和迷惘。他也动摇过、沮丧过,在佛祖面前寻求救赎。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渴望回家的蒙古男人,身后的路上安睡着为东归付出生命代价的同胞。但为了不去惊醒这些疲惫却高尚的灵魂,他只有一往无前地行进。最后儿子阿萨赖的出现,将他的困境扩到了最大,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他所有的选择又有什么意义,而保护了自己的儿子,则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坚持都付诸东流,他难于决断,这是人之常情。但儿子从怀中掏出女皇亲手佩戴的金十字架摔到地上,大声说,我不要做汗,更不要做东正教徒,最后拔枪自杀,一切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身上流淌的也是蒙古族人的血。这种果敢和对于信仰的致死追随的信仰,是一种流淌在草原民族身上的气质。而儿子的毅然也成就了渥巴锡的一种平淡。他主动汇成了东归人群中的普通一员,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家之路。这是一种凤凰涅磐般的回归本真,需要的是看淡生死的信仰支撑。

这样的结局打动我,就在于这个民族对于信仰的一种从容,更是一个民族用强大的精神信仰征服另一个物质装备更好民族的奇迹。东归英雄最后已经不是沃巴锡一个人,而是已经成为了整个部落的共同称呼,一个英雄泛化为整个为了自由信仰的部落,成就了属于那个马背上民族的史诗。

每个民族都有塑造自己英雄人物的方式,但对于爱情,人类的感情却是共通的。爱情,我在《东归英雄》中看到的却是那么一种无奈和决绝。无奈和决绝,这两个词语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意思相悖的,但在整个剧中却是贯穿的。悲剧色彩是全剧爱情的基调,但那一个个美丽而倾情的的女性却赋予了全剧一种飞舞的灵动,令人怦然心动。茨冈姑娘赛妮娅美丽奔放,放荡不羁,她是与东归毫无关系的,但是为了成就心爱的男人的使命和理想,最后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阿萨赖,也献上了对爱情的不悔陈诺;而俄罗斯公主娜塔丽娅则与沃巴锡处于不同阵营,不同阵营、各自立场的不同充满了言说的尴尬,怦然心动而又欲言又止的遗憾令人怅惘,但她最终为沃巴锡身上敢于执着理想、承担责任的气质所打动,最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帮助沃巴锡的阵营中并且牺牲了自己。这两个女子,一个是吉普赛女郎,一个是波兰贵族,她们的爱情是热烈而奔放的,尽管最后结局有情人天涯相隔,但是灵魂相依相偎,至死不渝。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这两段爱情就是蒙古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生如夏花,璀璨明亮。

除此之外,收集令牌的宗金,为了成就丈夫理想而主动投水自尽的央金,守候在死去爱人身边终生不渝的查勒米娅……这些为爱倾情的美好女子共同为整个影片注入了一抹瑰丽色彩。

有一段,夕阳西下,美丽的海边,俄罗斯公主娜塔丽娅袒露酮体,与沃巴锡共同驾乘白马互诉钟情,我觉得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尽管酮体袒露,但是却没有任何猥亵之意,反倒是融入了蒙古族的一种奔放和不羁,也只有蒙古族的血统才能赋予画面和情节一种高贵的诗意,这是一种民族的气质。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看的片子,因为我对于这个民族和爱情表达方式的陌生才更加剧了我的感动。成千上万匹棕红色与棕黑色骏马在草原上排山倒海般地肆意狂奔,似乎感到这些马群跑进了自己的血管里,让每个细胞都变得狂野起来,但同时,激情与柔情交织、绝望与希望共生、群体命运与个体命运的冲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切的一切,都回归了人性的本来面目,让人在慢慢回味中感到心潮澎湃。

生时果敢,死亦泰然,成为英雄,与爱人生死不离……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但现实往往又背道而驰,我们常常会犹豫、徘徊,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原始的血性日渐消逝,渐渐平庸。

这是我们普通人的生存困境,挥之不去、无所依托的困惑。

而我在《东归英雄》中却看到了一种久违了的豪情,土尔扈特勇士从一出身,胸膛上就被烙上了狼的图腾,这应该是一个为战斗而生存的人种——越是成长越是坚毅;越是沧桑越是隽永。那些女子就是这些勇士身边独立的栀子花,只为他们绽放一生最美丽的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以听说为题的观后感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不可能的事,曾在脑海中奔流,让心灵得到滋润。幻想,乃是人们自幼小时,对未来的憧憬与想像。创造将来的世界、美化残酷的现实、以及将不可能化为可能、成就幻想,便是“电影”所肩负的责任。

有一部电影,它是为了听障奥运而拍的,它叫《听说》。电影中的女主角有个姐姐,她是听奥的游泳选手,男主角则是要继承便当店的小当家。由于女主角自幼便需要照顾姐姐,而学会手语,男主角是之前学过手语,他们两位都误以为对方是听障人士,而用手语互相交谈,明明双方都是正常人,可以正常地沟通,可是,因为误会的关系,一直保持着用手语谈话。到最后,他们相爱,男方介绍女方给家人认识时,才解开这场误会。

这部电影与其他普通的爱情片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对白很少,几乎都是用手语表达。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让普通的语言也变得浓情蜜意。由于女主角要负担庞大的贷款,她的工作是街头艺人,每天所能得到的收入并不稳定。有一次,她和男主角去吃面时,付钱是一块铜板一块铜板付的,那个场景,让我的心突然被揪紧了。我生活在衣食无虞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赚钱的辛劳,也未曾如此付过钱。它让我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更明白:钱是得来不易的,不能随意地浪费父母的汗水。

或许,《听说》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很平凡的故事,不如《铁达尼号》拥有壮阔的场景,有的只是平凡的街道;但是,这部电影绝对不只是谈情说爱,因在手语之中,有着满满的爱心与关怀。而那份说话的“隔阂”,更是这部电影中的焦点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舞剧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28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视阈中的孔子,被赋予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孔子的艺术形象,可以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展示塑造。然而终其一生,孔子的基本“职业”却是教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孔子开办书塾,教化学生,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教育成就,奠定了他万世师表、教育宗师的地位。中国歌剧舞剧院精心打造的舞剧《孔子》,把孔子作为师者的形象演绎得生动鲜活,淋漓尽致。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形象,在给观众带来震撼和感动的同时,也唤起人们的诸多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师节的当天观看舞剧《孔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里谈三点感受。

一、舞剧《孔子》是对孔子教育宗师形象的成功再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唐代韩愈此说,已经成为关于教师职业职责的不易之论。舞剧《孔子》着重突出的就是孔子的弘道。

春秋乱世,列国纷争,生灵涂炭,人心涣散。孔子进谏以仁,推行礼制仁政。“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的最高理想。《论语》有58章谈论“仁”,“仁”字在《论语》中出现多达109次。舞剧《孔子》的“序”篇,以恢弘而沉静的执羽舞,表现孔子对“仁”的思考。“仁”是什么?在孔子看来,关键是要爱人。《论语·子罕》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唯有爱,才有仁,才有天下的和平与大同。

第一幕《乱世》,孔子以“仁”上谏,却遭到“臣”的百般阻挠和羞辱。孔子不屈不挠,坚持弘道,舌战群儒。其果敢勇毅,非区区只会读死书的腐儒可比。“士不可以不弘毅”,孔子时代的读书人,有相当的社会天下的责任担当。对比孔子,面对时下一些仅仅把教育事业当做谋食饭碗,对工作对学生缺乏温情和关怀,甚或把教育当做赚钱工具的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反躬自省?

然而,仁政的理想在乱世之中,显得那么的孤独而不合拍。面对“臣”的叛乱,“公”怯懦惊恐,百姓流离失所,孔子再次踏上逃亡之路。饥饿的难民被“臣”以口腹之需百般戏弄,孔子坚持操守,不受嗟来之食。面对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现实,他不禁仰天长叹:道何在?仁何在?

第三幕《大同》,以美轮美奂的幻境,演绎了孔子理想的乌托邦。杏坛上,孔子弦歌讲学,众弟子虚心受教。大道学说和仁的思想,如和风细雨,如兰蕙芬芳,使人沉浸而滋润。《玉人》舞,托玉言道,借玉讲仁,表现像玉一样纯洁无暇的道和仁的境界。这是孔子的理想,美好而令人向往,然而因为是梦,在带给观众神圣愉悦的同时,却有水花镜月的虚幻感萦绕心头,使得梦破的忧伤交织其间。第四幕《仁殇》,表现乱世之中孔子大道与仁政的幻灭,是悲剧的高潮。十四年周游列国,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艰难坎坷尝遍,却仍是大道微茫。孔子有失落有惆怅,然而怅惘之中却依然不弃不休,执着追寻那微邈的大道之光。终其一生,孔子问道求仁,把弘道和推行仁政当作不可推卸的己任。这份担当,使得作为教书先生的孔子显得伟岸高大,使得师者的职责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

时局动荡,孔子离鲁。周游列国,是为了继续寻觅知音的“公”,推行自己的理想学说,然又何尝不是身无所安的仓皇奔逃?坎壈岁月里,孔子耿耿于怀的是大道和仁政,不敢忘却的是师者的责任。路途之上,休憩之时,孔子随时随地不忘教诲诱导学生。《孔子》把孔子的师者身份演绎得非常充分。对弟子个别讲解,因材施教;与弟子探讨辩论,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和睦融洽。第三幕的大同幻境中,孔子杏坛之下,抚弦作歌,教化弟子。又浴乎沂水,风乎舞雩,与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这幅蓝图,不正是每一位师者的理想愿景吗?

二、舞剧《孔子》中的女性与孔子的女性观

《孔子》中,“妃”是杜撰的艺术形象,却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孔子向“公”进谏,遭到“臣”的阻扰。孔子舌战群儒,终究仍被阻隔,万般无奈,心灰意冷。此刻,“妃”出现了,她美丽纯洁善良,对孔子毕恭毕敬,以舞问仁,又把孔子的谏书送到“公”的手里。无奈“公”只对“妃”的美貌感兴趣,沉溺美色,无心朝政。“妃”惆怅而失落。把沟通天庭的重大使命交付给弱女子,或许首先是出于舞台表演的效果需要,但根本上也投射出中国古代人政的脆弱和无奈。汉代以来,华夏政权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和亲之举,不也是这种痼疾的体现吗?北宋欧阳修批评昏庸的汉代帝王以女子和亲之举的荒诞可笑,说“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孔子》中的“妃”,纵然一心向善,尊师问仁,但在战乱之中自身尚且不保,又能有什么作为?“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欧阳修《明妃曲》)。男权社会中,女子纵然有奇才宏略,终究不过是男性的点缀。“妃”在叛乱中的被欺凌和无助,仿佛是女性悲剧命运的一曲挽歌。而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使舞剧《孔子》更具有悲剧的撼动力量。

《孔子》中还塑造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就是孔子的母亲。在孔子连遭挫折的时候,他的母亲及时出现,以亲情、信任和温暖,给落魄孤独的孔子以抚慰和信心。这两位女性角色的设置,似乎彰显出编剧对女性的温情和敬意。

历史上的孔子,对女性的态度称得上是冷漠的。《论语·阳货》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对这句话的解释之一,是把“女”当做女性来理解。如果这样,说明孔子对女性似乎并无好感。这是《论语》中唯一正面提及女性的文字,态度却是如此。舞剧《孔子》塑造的两位女性,充满温情、母性和正能量,是正义的化身,是爱的源泉,是男性在孤独无助时的慰藉和支撑。这和孔子的女性观有着明显差异。孔子如果泉下有知,不知是否能认同编剧的这种创作意图?

三、舞剧《孔子》与历史孔子

经过数千年中华文化的演进,历史上的孔子,已经被赋予太多的内涵,太沉重的使命。因其如此,当我们谈论孔子、想象孔子的时候,会联系到蔼如春风、循循善诱、铁肩担道,果敢勇毅、万世师表之类的字眼。而舞蹈是一种身体艺术,要借助形体语言和肢体动作,在音乐、灯光和道具的配合下,以舞动的韵律推动情节、传达内心,演绎故事。可以说,舞蹈是舞剧唯一的语言,是舞台上无声的台词。

整部《孔子》的演出,节奏紧凑,色彩鲜明,演员精湛的表演艺术,加上音乐、灯光和舞蹈的高度契合,给观众带来美轮美奂的艺术享受。毋庸置疑,这是一部高质量的剧目。然而,坐在观众席上,看着舞台上飘逸灵动、轻舞飞扬的孔子,我有好一阵子不能适应。当然,演员的表演是一流的,舞蹈功底深厚,角色把握到位,表演细腻精美。令我不能适应的,是舞剧灵动的形式和传统的孔子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从现场观众的小声议论和陆续推出的评论文章中,我发现这种困惑不独我个人为然。“孔子会跳舞吗”?类似的发问,虽然有些调侃玩笑,却也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大凡一定的艺术形式,应当有它特别适宜的表现内容,或许也会有一定的题材局限。作为一种艺术,在选择题材、创作剧本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到其宜与不宜呢?舞剧《孔子》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最后,若论白璧微瑕,就是剧目中孔子的形象似乎缺少变化,从序幕的仓皇奔逃,到最后的演绎《幽兰操》,孔子历经十四年的周游,遍尝艰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应该在演员的表演中得以展现。或许这样,舞剧《孔子》所塑造的孔子,才是更加血肉丰满、更加接地气的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忠诚的吃货,不可能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如此火爆时无动于衷。当我屁颠屁颠流着哈喇子观看着那一种种闻所未闻色味俱佳的美味的同时,流着口水的同时还有泪水。也许我体会到了那比吃更可贵的情感……

无可否认的是,这部纪录片在“勾人馋虫”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网友们大呼“受不了”,不看《舌尖上的中国》不知道全中国竟然有那么多闻所未闻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鱼头泡饼、汆乌鱼子、黄鱼鲞;还有那些听着就口水吧嗒的菜:腊汁肉夹馍、醉湖蟹、梅菜烧肉……看完这部片子,大家的口水都止不住了!《舌尖上的中国》,讲的是天南地北的中国美食,可谓包罗万象,此片看后必然让你垂涎三尺,都说民以食为天,想要减肥的朋友们看片要三思哦!至于我,反正没hold住~~

但是,《舌尖上的中国》给人带来更多的是感动。看着冬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挖藕人吃着用自己双手挖出的藕的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想落泪,多可爱的中国!

那是一个令我记忆犹新的片段。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开始,老黄每隔三天,会拉着自己家里做的七百个馍馍,骑一个半小时的三轮车,到县城里去卖。一年中最冷的两个月,老黄可以卖出15000个黄馍馍,老黄卖的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是陕北人冬天最爱吃的一种主食。上碾,揉面,发酵……每一个过程都让人感到温暖。当老黄赶着驴磨糜子时,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老黄驮着700个黄馍馍的车子上时,当老黄拼命蹬着车子赶路时,当有人买老黄的黄馍馍时,当老黄自豪地说自家的黄馍馍最好吃时,当老黄卖黄馍馍吆喝时,那笑容,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生活中,生活在繁华浮躁的城市中,久违的真诚的笑容!那从片段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与脉脉温情,令人回味……

《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用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的中国各地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变过程,有方寸间的方桌厨房,也有广袤的祖国山河……《舌尖上的中国》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美食纪录片,它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原味的中国,带着土地的气息和米面的甜香。

这是盐的味道,风的味道,山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久违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与故土、乡亲、质朴、勤俭、坚韧等等情感与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经典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9月2号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收看《开学第一课》。今年这个节目的主题是“美就在身边”,令我最感动的是一位最美老师张莉。

5月8日晚,在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正当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却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冲向正要过马路的佳木斯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和学生们。危急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

最美老师她有着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她有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

“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社会各行各业树立了榜样。

看完《开学第一课》,聆听完最美教师的故事,我心里也想衷心的对每一位老师说一声;“老师,您们辛苦了,祝你们每天笑口常开。”

身边美好的事处处存在,只是我们缺乏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体会,就会发现,原来,美就在我们身边。

美来源于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得到启示,你会感到生活中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边,你会觉得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就我们而言吧,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作文进步了,这就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也应该把它归于美。

只要你拥有善于发现的双眼,生活就会给你其实,去读它吧,用心的去读吧,你会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美”就在我们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张思德观后感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了电影《张思德》,看后感受颇深。

1915年,张思德出生于贫农之家。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红军长征中曾三过草地,到达陕北后,调至军委警卫营通讯班任班长,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任务均准确无误地完成。1940年夏,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为中央机关冬季采暖作准备工作。经三个月苦战,经过数道繁重的工序,最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他响应毛“自我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仅要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还要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长距离送信,用心完成了通讯任务。1943年初夏,张思德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1944年9月8日下午,党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主席参加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在这个追悼大会上,主席做了着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给予张思德同志很高的评价。

电影《张思德》透过张思德同志在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我们展示了他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事迹,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画面。对领袖,他无限忠诚。毛在延安外出时乘坐的汽车在车尾有专供警卫员站立的踏板,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一次为了换坏的轮胎张思德跑了很长的路,一脸尘土,毛很过意不去,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到车里挤一挤,张思德却笑笑不说话,依旧站在那里。因为他深知,做好主席的警卫员,就是对革命的最大贡献。对孤儿,他十分关爱。他的无私的爱和憨厚的笑,最后使得受到惊吓不愿说话的福利院的孤儿开口动情地叫他爸爸。对战友,他关心体贴。在去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烧炭时,对于闹情绪消极怠工的战友小白,他从不另眼相待,而是用他的憨厚和生活上的照顾感动了小白,从此小白努力工作。对工作,他认真负责。抗战期间的延安,冬天要靠烧炭来取暖。张思德所在的中央警卫团,一到夏秋季就要烧木炭以备过冬。这个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干了多次却毫无怨言,他带着一种自豪的精神理解任务,并干得十分出色。

展开阅读全文

警察观后感

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从“白大褂”到“警察制服”,他用7年的忠诚坚守与刻苦钻研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神圣职责。他就是贵州省安顺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西航派出所里的“全能90后”——社区民警胡鹏。

胡鹏(左)与同事一起查看辖区俯拍情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寻找初心,变身“活地图”

20--年,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胡鹏成为实验室里的一员。由于工作地点在北京,无法照顾远在安顺的家人,20--年,胡鹏决定脱下身上的白大褂,辞职回到安顺。回到安顺的胡鹏考入西航派出所,穿上了儿时梦寐以求的警服。

刚入警时,胡鹏在得知自己“仅”是一名“走街串巷、家长里短”社区民警时,心里有些失落。很快调整心态的胡鹏对自己说:“其实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只要能做到极致,都能成功”。

接管南新警务责任区后,胡鹏发现,责任区内治安情况极为复杂。新建小区、老旧居民区、城中村......如迷宫般的道路布局,让新上岗的胡鹏硬是迷了好多次路。

胡鹏经常走访辖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90后”思维活跃、不服输的性格,让胡鹏那段时间只要是白天就一头扎进社区,挨家挨户走访、发放“警民联系卡”,并对辖区的道路、建筑物逐一进行拍照,晚上回家利用绘图软件制作辖区方位平面图。“迷路片警”胡鹏很快就成了社区的“活地图”。

真诚为民,成为群众“贴心人”

地图有了,怎么将它最大化的利用,做到持续为民服务?带着“工科男”的钻研精神,胡鹏还将手绘地图与“大数据+”理念相结合,创立了“卫星地图编排法”“街景地图可视法”“沿街拍照修正法”“信息采集核对法”“电水亮灯上门法”的社区采集方法。这些方法不仅为社区警务平台资源的搭建充实了切实可用的数据,也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升了社区民警的工作效率。

胡鹏是辖区居民的“贴心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新社区居委会主任杨红提起胡鹏,满是赞许:“从来到社区的第一天起,胡鹏工作就十分积极、认真,社区里不论发生什么事,只要给他一通电话,他都是马上就赶往现场。”6年多来,胡鹏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坚定初心,造就全能“多面手”

和群众在一起的时间多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忙碌的警务工作让胡鹏常常无暇照顾自己的家庭。胡鹏的妻子常常一人忙里忙外,却无半句怨言。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时间相对固定的工作,让她可以照顾家里。家人的理解与担当,让胡鹏更加坚定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与担当。

胡鹏幸福的小家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鹏哥在我的印象里一直都很积极阳光。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我们经常会加班,也常常有突发情况。但不论工作多忙多累,他的脸上都是笑着的”,提起“小鹏哥”,同事申黔飞充满了敬佩与赞许。申黔飞说:“在工作中,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找小鹏哥,他都会热心地帮助我们,让我们更快成长。小鹏哥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我,年纪轻轻就学会了很多技能,让同为‘90后’的我在工作上更有了冲劲。”

会作图、能调解、会做普法工作、懂得消防知识、开的了无人机......不忘初心的坚守,让胡鹏在社区工作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全能的“多面手”,用忠诚与担当书写出属于他的青春答卷。

20--年10月,胡鹏荣登“贵州好人榜”敬业奉献类身边好人。20--年12月,胡鹏获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守护明天》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诈骗,犯罪,__,这些词仿佛与我们中学生十分遥远甚至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朋友也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好朋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初中生环环却中了她好朋友的圈套,而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一部手机。13岁的环环刚步入初中一年级,在住校生活中人手一部手机,也自然的成了环环的烦恼,羡慕别的同学有手机。自己的父母却不同意买手机,而同学小眉看出了环环的心思,并帮助他出了一个坏主意——找余力借钱。

环环没有想到,余力竟然这么爽快的答应借给环环1400元给他买手机,但要求每月利息一百元,三个月之内还清,环环根本没想到,1700元自己三个月还不清,而余力的要求也越来越过分到最后竟__了小眉、环环、李言三个未满14周岁的女孩。

最终,李言的父亲把余力告上了法庭,交给了警方,虽然处置了余力,但三个孩子内心深处的伤害是很难消除的,只要一听到有关消息,就会变得沉默不语,甚至暴怒。

然而,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不仅是中国,国外很多国家更是对此案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就算对犯罪者再严厉惩罚,也无法彻底消除少女内心的障碍,我认为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以及与家长的沟通能力。让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而不是连在孩子这般无助时都没发现孩子的异常。

但最主要的更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彻底的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交友需谨慎,在一个陌生人刻意亲近我们时,我们心里应该加强防备,狼并不可怕,披着羊皮的狼才是最可怕的,不要轻易的相信我们看到的“羊皮”,对这些不明来历的“朋友”,我们应该时刻提防避免上当受骗,尽量的不去和成年人社会青年打交道,即使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带我们去某处,我们也应该多加考虑这些地方适不适合我们去,去的话会不会有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