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8450

作文

34232

电影《脑囧》观后感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脑囧》在艺术上表现出反传统电影倾向,具有浓郁的荒诞性特征。首先戏剧的情节内容是荒诞的,没有开端高潮也没有明显结局。黄波和徐仲从何而来为何要追求电影梦想我们一概不知。整个内容情节用人物无聊的小动作,语无伦次地唠叨,支离破碎的讲述,小故事和人物的杂耍来代替。秀场钢管舞的挑逗,游泳池波涛汹涌的性感,护士娜娜火辣辣的情事,梦想在一夜之隔枯树就长出叶子来,电影只展示了两个屌丝的对白,但未来却是个不定数。他们走过几家山寨剧组,看尽那些无聊的山寨表演,后来,徐仲夺走了黄波的女朋友,在一间房跟娜娜火热,以及黄波对工作对感情的杂乱无章,再后来失望的黄波和徐仲想打道回府,没想到卷入一场抢劫案。想抢劫却没劫成的盗墓佬也没有一点个性,说要劫但始终没有付诸行动,几个动作和场面是无重交代的。杂乱的荒诞和不经意的内容与情节表明了生活的荒诞和人生的荒诞以及梦想的荒诞。

其次戏剧的语言是荒诞的。人物对话、独白颠三倒四胡言乱语充满了荒诞性,使故事显得滑稽而混乱。如一开场黄波与徐仲各自喃喃述说自己对对方的看法牛头不对马嘴,毫无意义的废话使人不知所云。表明在这个非理性化、非人化的世界里,人既然失去了本质力量,他就没有自由意志没有思想人格,语言当然也该如此的山寨。有时人物语言也偶显哲理流露出人物对荒谬世界与痛苦人生的真实感受。

这些话表面上胡言乱语,实则寓有深意包含哲理,即人的精神维度和行动准则。人表面上无聊实际很清醒。正如剧中的语言就像意识流小说的人物独白一样确切地表现人物内心意识流动的过程和轨迹,能真实表现那些特定角色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人物怪诞,语言的逼真,夸张的运用构成了独特的电影情感信息,传递了荒诞派电影鲜明突出的荒诞特征。

还有寓意与象征。这部戏剧的主题是“我有一个梦想”。这正是荒诞概念中的人类生存意识。人类作为社会存在的精神支柱在高度发达的电影时代,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大电影时代的罪恶和灾难使得人格丧失个性毁灭,社会已成为一个不适合于精神常驻的时代。他们好像生活在荒野中一棵没有枝叶的枯树下,“生活在空虚之中”。他们臆想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艺术高低或者电影空间,并且,这个空间是通过“众筹”来建造的。

或许,刘静导演主张:只有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情节的故事才具有上等艺术的魅力,就是因为导演运用了荒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荒诞的,不经的社会现实。它演奏了一首时代的失望之曲,反映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它使人们看到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支柱,已经到了无法原谅的艺术世界。精神的灾难,人格的丧失,电影的毁灭,以及自身的无聊绝望已经使生存和生命黯然失色,使存在无处不具备危机感。

以《脑囧》为代表的荒诞派喜剧反映生活的毫无意义及存在的荒谬思想。剧中人物在精神死亡和浮躁的阴影里,他们受尽痛苦却得不到荣光得不到智慧,他们都是典型的在寻找梦想的人,他们满怀希望,耐心的寻找,越是虔诚越是绝望,表明了梦想本身的荒诞性,也是理想的荒诞性。总而言之,传统喜剧中的一切在这里都看到了。非理性的结构非逻辑的语言直喻的电影形象和扭曲的人物个性,使同样经历了精神灾难的观众从中窥视到了人生的悖论与荒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和往常一样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很奇怪,叫《叫我第一名》。

这不电影的内容是:有一个男人在回忆他的小时候,他的名字叫布拉德。在他小的时候就患有妥瑞氏症,这种病那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病会让人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还会让脖子抽筋。

因为这个病他在学校多次被老师请到教室外罚站,还被请到了校长室。直到他转到了另一个学校,同样他还是被请到校长室,不过那个校长并没有责骂他,而是让他拥有鼓励和自信。也就是这个校长感动了布拉德,使布拉德有了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

不过在这之前他的爸爸离开了他的妈妈,后来就是他们一家三个人相依为命(布拉德还有一个弟弟)。他的妈妈在上班之余的时间便跟布拉德找治病的的方法。

后来布拉德把他的精力都放在了找工作的上面,他面试了很多家学校,但是都因为他患有妥瑞氏症而拒绝用他,因为学生都是十分调皮的怕学生们利用他的这个病来取笑他,来捣乱课堂。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寻找这个工作。从此以后他经历的失败是一次接着一次,不过上天还是眷顾着他的。没想到有一个小学聘用了他,虽然只签了一年的合同,但是他会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

看到这里我为他感到高兴。不过从这部电影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底,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坚持不懈。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班主任》观后感优秀作品

全文共 1842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曾几何时,对于教育是那么的自信,甚至相信只要充满爱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可是初出茅庐,刚上讲台的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当班主任的时候,处理问题学生,处理后进生时,他们的不屑一顾,他们的调皮捣蛋,他们的无可救药,把曾经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一点点磨平,一时迷失了方向。直到看了这本书,才让我重新点燃了教育的希望。

他和别的教育专著不同,作者不是在炫耀自己的教育成果,而是以谈话的方式和读者交流教育心得,每一次谈话后,都有一个思考题,就像学习完以后要反思一样。我很喜欢这个环节,因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迸发出一些智慧的火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育的睿智也提升了。这种写作模式和作者所要倡导的平等教育的模式是一致的。而且每一个主题都有案例分析,很实在。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做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

很多人认为,年轻老师的职责就是搞好专业,上好课,其实不然,现在的学生已不是当年的学生,乖巧、敬畏老师,他们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叛逆,敢在课堂上公开与你对峙,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也许他们不会让你安稳的上完一节课。所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充斥学校的并不是教育,而是管理。管理强调行政,强调任务化;而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有人情味的,它不受什么条例和准则的局限,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和惩罚学生,而是教育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教育是慢功,是随着学生的发展才显现出来的,而管理是急活,是要立竿见影,见效果的,所以教育型的管理者比做一个管理者要难,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历练管理的技巧,又要注意与教育的结合。

二、转变教育角色

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老师很难当,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老师没有当年那么高的威信了。因为教育普及以后“中学生遍地都是,大学生如过江之鲫,博士都不属于“稀有动物”了,“再加上各种广播电视学校、业余学校和补习班的出现,已打破了正规学校对知识的垄断,物以稀为贵,人亦如此,教师自然也就不威严了。我们不再是学生崇拜的“百科全书”和简单的“教书匠”,学生从媒体上获得的大量知识,有些老师甚至都不知道,“知识倒挂”的局面时有发生。所以我们要转变教育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会使我们少很多麻烦,也能走进90后的孩子们。同时设计多种情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从长远的角度来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一生幸福!

三、教育需要智慧

读王晓春老师的书有一种疑惑一直困扰着我,因为我也当过班主任,书中的案例也在自己的班中发生过,如厌学的后进生,有网瘾的学生,谈恋爱的学生等,当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很棘手,但是看了王晓春老师的案例分析后,让我豁然开朗。读完整本书后,我明白了专家和普通老师的区别就在于教育的智慧,所以他们总能把烦恼化解,而作为年轻老师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教育的智慧,好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智者。如刘培生老师就是一位,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睿智,他总能快乐的生活在繁琐的工作中,身兼数职,而依然能够做到有条不紊,还能细致入微的照顾下属。和刘老师同事是一种享受,做刘老师的徒弟是一种幸福。记得一次观摩他们班的班会——“谈责任”,主题的确定源于讲台上的粉笔灰,在很多老师眼里这件事再小不过,但我们也有很多老师深受其害。可刘老师却能从这件小事中看出学生的责任心,通过同学们的讨论让大家意识到责任的重大。整个班会没有训斥、批评或制定条例,只是强调做好扫地、擦黑板这些小事也是一种责任,从此他们班的讲台总是一尘不染。

还有何海霞老师,从她温文尔雅的气质中,就散发着一种睿智。记得一次任课老师会上,她提到在一次听数学课中,她发现数学的板演法很好,条理清晰,并能展现出解题思路,就把它运用到来了历史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展示了老师的解题思路,给学生很多的学法指导。这让我感触颇深,看来学科之间的教法是相通的,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智慧的眼睛。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智慧源于对生活的细心品味,做一个有心人,我们也能成为智者。借用章凡校长的话:“走进学生才会有趣,融入团队才会有味,研究问题才会有为,取得成绩才会有位。”

四、教育需要热忱

现在的教育充斥着一种病态和麻木,职业倦怠、责任弥散,成为描述教师的新名词,而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教师教育激情的流失。这一方面来自于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教育本身的性质。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书中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观《少年英雄王二小》观后感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讲述的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王二小,他是村里的儿童团员,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八路军放哨。

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个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所有的敌人。

王二小只活到13岁,就壮烈牺牲了。如今,王二小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是他那种誓死保卫国家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再有敌人胆敢侵略我们的祖国,我们一定要像王二小那样,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周星驰《美人鱼》的观后感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八,我和爸爸、妈妈去看了一场电影《美人鱼》,这电影好看死了!

这个电影讲述了富豪和美人鱼在填海工程的开发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富豪刘轩买下海湾并打算填海赚钱,他在海里放超声波装置,让很多海豚、鱼类,还有不为人知的美人鱼们受到了致命的伤害。于是,美人鱼家族派出美丽、善良的珊珊穿上鞋子化妆成人类接近刘轩并想杀死他。姗姗本来有机会杀死刘轩,可是她没有那么做。最后人类知道了美人鱼的存在开始捕杀美人鱼,刘轩醒悟了,他意识到人类不应该破坏生态环境,于是极力阻止,姗姗在他的帮助下得救了。

在电影中,美人鱼姗姗对大富翁刘轩说:“假如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你还要那么多钱干嘛,你还能活吗?”。我觉得她说的很对,金钱不是所有,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那就是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我们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让我们的地球永远存在,而且绿色、清新、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微电影时间门观后感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短片吧看了一个微电影——《时间门》。这部电影比常见的微电影精制很多,台湾知名导演陈奕先执导、法国著名摄影师Dylan掌镜、视帝罗嘉良担纲主演,制作品质、演员选择、幕后班底等各方面都呈现高标准规格。在片中罗嘉良这种“事业型”男人的字典里,事业和家庭是一对不可调和、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其实现在社会上许多人的确有着不错的事业,但却是以牺牲家庭幸福、放弃家庭责任作为代价和前提的。结束时罗嘉良最终保存记忆,选择了承诺一生的家庭,让人回味,片子拍的也是紧张又温暖感人。

当一位即将失去记忆的病者,推开那一扇扇幸福与遗憾交融的回忆之门时,那些青涩浪漫、温馨美好、失落怨恨、疏忽怠慢的画面,顿时激起情上腺,不由得热泪盈眶。这是真实的感动,每一记忆碎片的闪回都不仅是在供予主人公选择,更是在用回忆中的画面击打观者的良心。而在片子的结尾处,凯选择抹掉那段段没有家人的日子,留下与妻子和孩儿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温暖感人且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拼命、认真、严谨、疏忽、失落、懊悔、满足……情节中凯的这些生活过程关键词在视帝罗嘉良的精准演绎之下,自然而生动。

央视的“神采访”——“你幸福吗?”曾热遍大江南北。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在每一个答案中都能发现一个基本共同点——幸福就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家人健康、孩子快乐...如此看来,幸福并不复杂,只要你努力去做,认真对待。《时间门》为我们诠释了,一个成熟的男人不仅会关心和照顾好身边的同事,更重要的是关心和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家庭的责上,男人重要的是经营事业和经营家庭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忽视哪一方都无完整的幸福可言。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央视《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在CCTV-1黄金档首播,一档纯文化节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关注。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朗读者》是董卿作为制作人的首秀。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个转身,让观众领受到了她规矩之外的别样风采,温婉庄重包裹的是一股强烈的个性,一瞬间鲜活起来。这也同样是《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展开阅读全文

234说爱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导演为什么起这么一个片名《234,说爱你》?

答案只需要问“1”哪里去了?对应的就是“从一而终的爱情”,没有了从一而终的爱情,说的那些“我爱你”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才是这部影片的核心话题,对于是否做一个贤妻良母?是否只拥有一份从一而终的爱情?不断的考验着女主角,也考验着社会上所有的女性。

这部影片首次把女性的背叛刻画的淋漓尽致,对于“背叛”二字,更多的是针对于男性,批判男人花心,有钱就变坏,找小三之类的惯性思维,而对于女性呢?亦是如此。

从一而终的爱情?呵呵,真的让人佩服,问世间能有几对从一而终的爱情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

是为了守住从一而终,是为了安全稳定,是为了贞操道德,是为了做一个贤妻良母,连问自己到底爱不爱的勇气都没有吗?

这个“1”,这个从一而终?就真的是你命中注定的真爱吗?第一个就一定是对的人吗?

假如爱情就是如此,就是要背负这样的道德束缚,只是遇见一个人,开始谈的第一次恋爱,就要把一生都压上,两个人都不许背叛,再不许去探索两个人之外的任何天地,那么这样的爱情就真的是真爱吗?

你可能不会注意到,所有的台词之中的点睛之笔会出自一个配角口中”对我来说,这是选择题,不是是非题“,是的这个影片最关键的一个态度,就是出自饰演小三的俞倩口中。

人生路上,我们经历爱情,从无到有,再到滥,我们总以为爱情中的分分合合充满着是是非非,对与错,谁背叛了谁,谁抛弃了谁,就是那犯错的一方。

然而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是从一而终的坚守,还是勇敢的追寻更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人?

爱情,真的只是一道选择题,不是一道是非题!管谁说了谎,管谁道德沦丧,发生了就是心变了,就是做出了选择,再难回头,就像死死守住李曜的原配,对于李曜的所有优点缺点都爱的原配,守住他们从一而终的爱情,然而她守住的婚姻真的存在爱情吗?你能找到丝毫爱情的影子吗?为了守住自己的男人,不惜花钱去找小四挤走小三,然后告诉男人小四只不过是她花钱雇来骗你的,为的只是苦苦守住她的男人,请问这样的从一而终,你到底是佩服呢,还是觉得偏执的近乎病态呢?

从一而终并不一定就是对的,背叛也无需背负道德沦丧的骂名。对于爱情,只有四个字“让它发生”,发生过后,好聚好散,真的只是一道选择题,变了的心便不再是“初心”!

展开阅读全文

怪物电影《金刚2骷髅岛》观后感

全文共 2372 字

+ 加入清单

1933年《金刚》上映时,距离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70年左右,距离马丁·路德金1963年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还有30年。尽管此版的《金刚》被称为影史奇观,但其中对黑人和女性的歧视也让它饱受非议。影片中有多处明显强调,金刚就是黑人的化身。

金刚被运到纽约象征着当年的三角贸易。抵达骷髅岛前导演强调,“那是白人未曾去过的地方。”电影末尾,在人们交头接耳议论即将看到的被捆绑在百老汇舞台上的金刚时,一个女人很不屑地说,“纽约的大猩猩难道还不够多吗?”这话指的是当时纽约大量的黑人。”此般例证不胜枚举,学术论文也多有探讨。也不能太责怪当年的电影,我们无法要求任何一步电影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到了2005年彼得·杰克森版的《金刚》,与其说是翻拍,不如说是“复刻”。友邻笑称此版与1933年的区别在,把原版的一只恐龙变成了四只。除了特效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影片中删去了种族暗示,女主也显得稍微主动了一些,毕竟1933年的相应的桥段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导演也让《金刚》更加的人性化,人物的来龙去脉交代的更为清楚,形象也更加饱满。我们会拒绝刻板的脸谱化,而赋予角色更充分的动机。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而到了2017年,金刚成神。这种神不是前两版中单纯的需要人们献祭的令人感到害怕的怪物,而是人类的保护神。甚至影片中用一句话交代了他的背景——父母双亡,为巨蜥所杀。当探险者们站到了他父母亲的墓地前,女主说,“我见过这样的场面,见过这样的万人坑。”影片用更多的故事线索去展现“金刚”作为一个“人”的存在的这样一种关联,他有自己的故事,他有自己的父母,他受过伤,他就像塞缪尔·杰克森扮演的上校一样,想要为自己的爱人复仇。

尽管金刚的出现时长占全片的比例要小于前面两版(个人直观感受),但是镜头给了他更多的特写。我们很少去给一个东西特写,因为东西是没有感情的。我们站在100米外看,和近距离接触一个东西,不会觉得它除了大小除了细节外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们会给一个人特写,用特写去捕捉他情感上细微的变化。与前两部类似,影片拍了许多金刚的远景,让我们去感受他令人震撼般的巨大。但同时这部电影给予了金刚非常多眼部的特写。当你看到金刚的眼睛和塞缪尔·杰克森的眼睛对比出现时,尤其在他们俩外表如此相似但想法却截然不同的情况下,你更能感受到“金刚”作为“人”喷薄而出的情感,甚至是思想的力量(这个镜头实在是太有趣了)。在骷髅岛,他就是一个内心诚挚的复仇的王子(瞬间穿越《猩球崛起》)。通过故事,通过镜头语言,“金刚”在这部电影中真正成为了“人”。

在2017年的《金刚》中,金刚代表了什么?金刚代表了原始文明的捍卫者,并且他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前两部并没有将重点直接放在人类对原始文明的破坏上,但在这部我们看到了人类用现代工业去炸毁地球上可能存在的最后一片净土。在前两部中,金刚最后惨死在人类的长枪短炮下,其实是他输给了人性的“弱点”,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但是在这一部中,尤其要注意一个桥段——在高潮处,金刚与蜥蜴打斗。金刚被铁链缠住,人类用武器救了他。金刚后来挣脱了铁链,并将其转化为工具,杀死了蜥蜴。金刚不仅没有死于现代工业化,他反客为主,将这种工业化为己所用,最后保护了自己的原始文明。这一段可看作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一种平衡,是当代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愿望,就像探险者们不愿意把这片世外桃源告诉世人一样。人们希望这种纯粹的原始的生命力量可以永永远远完好的保存下去,而不被现代文明发现玷污。

在前两部中,原始部落都是以一种蛮横不开化的形象出现的。他们杀死现代人,他们用现代的美女作为祭品。而在2017年版的《金刚》中,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对原始智慧的尊重。他们不会说话,但是这种无声中有令人敬畏的力量。二战老兵带着探险者们乘船走时,当地居民们都整齐地站在岸边,看着他离去。老兵对他们微笑,感谢这些原始部族二十多年来的养育与保护,流泪而去。这一幕,非常非常令人动容。

千万不要把金刚所在的原始文明单纯的理解为“原始”的文明。2017距离2005年过去了10年,这10年我们见证了科技的巨大发展。当人们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虚拟世界时,我们开始反思这种过度的数字化是否是有意义的。我们开始怀念手写的快感,开始怀念笔和纸,开始怀念消失的书店。三部《金刚》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线索——“相机”,只有在这部中“相机”得以幸免于难保存下来,而且囿于时代的限制,还是一款在21世纪已经消失的胶片相机。曾经我们抛弃这些“原始的事物”,而今我们开始珍视他,想要让他们保留下来,让后辈看到。这是这部《金刚》很不一样,甚至可以说,除了女性形象的强势外,有突破性的另一点。

当女主把她的手放在金刚的身上时,她感受到了无比饱满的生命的力量。这种力量野蛮生长,具有一种粗旷的美感,他与我们在现代看到的精致的事物是完全不同的。他是神创的奇迹。

去年大概这个时候,我在珠峰大本营。层层叠叠的小石头垒成了一个小山坡,我爬上去。风非常大,天上没有一丝云。我看到了珠穆朗玛,以世界第一峰的样子出现在我面前。我此生没有信过什么教,拜过什么神,但在那一刻,我找了一块很小的空地,跪了下来,给珠峰磕了三个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做,可能我看到了亿万年的时光在它身上打磨出的完美无暇的印记,可能我看到了一种超越世间万物超越自然的存在,让我由衷的赞叹,而又心生向往和敬畏。这可能就是女主触摸到金刚时的感受吧。

电影开头的录像中,有一句话很容易被忽略,大概意思是说,时代在发展我们会被科技所淹没。假使未来人类真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个世界为人工智能所掌管,如果他们能对肉身凡胎感到惊奇,或者对人文主义或者人性之美有所珍视,就像《金刚》中探险者们对金刚的珍惜一样,这大概是对人类最后的一丝怜悯吧。毕竟,金刚所在之地,必然会被人类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全文共 2236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观看了《The sound of music》,影片引起的人的思绪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入睡,一遍遍回忆着那些美丽的风景、歌声、笑脸和画面……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被德国吞并了的奥地利,讲述的是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玛利亚用智慧和爱心逐渐温暖了上校的七个孩子,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会了孩子们许多歌曲。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一份久违的情愫在不苟言笑的上校和身份悬殊的家庭教师中萌生,上校被玛利亚美妙、动人的歌声和她带给整个家庭的快乐所融化,

它讲述的故事是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重要方法是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还有借助音乐来创造快乐的重要方法。它讲述了爱情的故事、家庭的故事,它描绘了善良、爱心、智慧、自由、积极、热情、尊严、尊重、气度、原则、团结、忠诚、爱国和坦诚相见等等。我不知道电影叙述的故事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但这个故事的确给人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和思考,让人精神愉悦,从内心里也向往着故事中的欢乐,还有那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脉,翠绿的草地,潺潺的流水,夕阳中的背影……

故事的最后讲述的是上校和玛利亚勇敢、智慧地带领七个孩子在修女们的帮助下突出重围,不屈服德国纳势力逃离家园,跋山涉水找寻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的情景,紧张的逃离让人凿实为他们捏了把汗,也为上校作为一名故国将士、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所表现出的沉着担当、不屈不挠之精神喝彩,而此时他善解人意的妻子一直勇敢站在他身边,尽心保护着孩子,默契地配合着最终获得胜利。

电影中很多地方由歌声代替叙述,每首歌都恰如其分地安排在剧情中,每句歌词都弥足珍贵地向人们讲述着人生路上要不断坚信的道理。比如对初恋的珍藏,不要执迷于年轻时一时的感觉,要耐心等待“the star belong to you”;比如修女院院长告诉玛利亚,修女院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地方,对于人生路上遇到的迷茫、困惑和问题只有勇敢的面对并想办法去解决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静、平和和精神上的舒畅;又比如本来不愿孩子们参加民歌大赛的上校为解救全家不得不参加比赛,最后拿着吉他在台上独唱《雪绒花》,唱道“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时,想起自己的祖国沦陷自己要被迫离开时哽咽着唱不下去,一个大丈夫平时埋藏在心的情感通过吉他声和噙着的眼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一切被玛利亚敏感地捕捉到,她迅速用歌声接上,随后孩子们加入,最后全场奥地利观众加入,影片达到一个高潮。

上校率领全家能最终顺利逃离纳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老朋友音乐经纪人和玛利亚之前所在修道院院长和修女们的帮助,而在这关键的时候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有至少两个原因,一是上校平日的为人正直、坦荡、大方赢得朋友的尊重,另一个原因是玛利亚的为人得到修女院的认可和喜欢。这也说明人要常怀善心、常做善事,平日所积累的善德最终会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你带来希望,总会有一只手伸出来给你帮助。正如电影中,玛利亚在离开修道院前往上校家走马上任时,在她获得上校的爱,既欣喜兴奋有不敢相信现实时所说的那句话一样:God close a door in front of you,there will be another door opened for you!

电影情节丰富,高潮迭起,有高扬、轻快的节奏,也有紧张、压抑的插曲,有美丽、浪漫的憧憬,也有扭曲、报复的人性。最让人不能忘怀的当然是女主角玛利亚了,她单纯、快乐,热情、活泼,勇于接受挑战,同时聪明、大度,富有智慧、多才多艺。她让一个本来了无生机的家庭逐渐散发出生气和活力,她的爱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回归天性,逐渐喜欢她、依赖她、不能离开她;她的坚持她的倔强她的才艺和对孩子们的爱将一个冷酷的男人的激情也重新点燃…..一个好女人是一粒火种,是一本好书,是一首温馨的音乐,是淡淡而持久的芳香,是得体温柔的笑厣,是耐人寻味、引人追随的一股力量。而玛利亚正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让我敬佩、欣赏!

值得一提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差点成为上校妻子的男爵夫人,她美丽、高贵、优雅、富有,也有聪明、善解人意的一面。电影先把男爵夫人以上校妻子最佳人选的方式带进情节,他们地位相当,品味相同,在一起也能谈得来,在一般人眼里这是最完美的结合。男爵夫人也就此认为她即将要成为七个孩子的继母,和上校开启强强联手的幸福婚姻。可玛利亚与上校在舞会上的一段默契完美的奥地利民族舞蹈所流露出来的感情让男爵夫人有了危机感,企图说服玛利亚离开让这根还未发芽的感情之苗就此夭折未果,两颗心灵深处火花的产生、激情的碰撞、情感的共鸣、灵魂的契合最终谱出真爱的篇章。男爵夫人的退出姿态是让我欣赏的,她始终是高贵且优雅的,在即将亲耳听到上校对她说出所爱非伊人之前,她选择了保存自己的尊严,不让自己面子尽失的方式,说出上校其实也不合适自己的理由,噙着眼泪、带着微笑轻轻吻别爱人,优雅地转身离去。没有争吵、没有中伤、没有愤怒、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嫉妒、没有流言蜚语……这样的退出其实很体面,即使最终没有得到所爱,也没有失去本身的尊严,有勇气!

总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是很久以来再次深深感动我的一部外语片,它带给人的思考和回味是永恒的,我将把它给我的所有美好感觉深深烙印在心里。也希望自己能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营养,学习到玛利亚那些美丽的闪光点,让自己变得更宽容、豁达、智慧,也赢得更多人的喜爱,用她告诉的精神指引自己找到生命中的真爱!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之父母教会我》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三天,下午,老师播放了我们期待已久的片子《开学第一课之父母教会我》。

刚开始,一个叫“TFBoys”的男孩组合唱着欢乐的歌走上舞台,用那动听的音乐拉开了《开学第一课》的序幕。接下来,随着主持人的报幕,我们慢慢欣赏了以下内容:郑渊洁的爸爸给郑渊洁偷偷灌钢笔水;何江涛自己改装摩托车带父亲旅行;秦勇放弃音乐,帮助儿子恢复健康等一些感人事迹。看完后我深有感触,我也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幸福孩子,难忘爸爸每天不辞辛劳送我上学的情景,难忘妈妈每天为我精心做可口饭菜的忙碌身影……可我能回报父母的太少太少。

《开学第一课》中讲了三点:孝、爱、礼。孝,就是要尊敬父母,给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对我们已有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我们要好好的报答他们。父母下班时,给他们端上一杯热茶;晚上帮父母洗洗脚。也许得来的只是微笑,但那充满温柔的双眼,一下子就能把我的心彻底温暖了。爱,是无私的付出。如果你想得到爱,就要先付出爱。或许,一句简单的“我爱您”,再加上以上提到的“孝”,谁家父母不会暖心?礼,必须综合“孝”与“爱”。遇见长辈要问好,参加重要的场合衣着打扮要庄重;出门在外衣冠要整洁,吃饭要讲卫生。这样做好后,别人都会说:“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孝”、“爱”、“礼”这三个字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

这堂《开学第一课》是我人生道路的一个路标,我将在这个路标的指引下收获更多的快乐!

[《开学第一课之父母教会我》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自由之丘》的观后感

全文共 2348 字

+ 加入清单

一杯清酒的滋味

——看《自由之丘

很浅的暮色中,一家街角的酒吧,灯光早早亮起,气氛安谧。女人随口问道:你看的是什么书?男人淡然答:《时间》。女人似乎真心感叹:真是一个好名字……

这个春天,因为韩国导演洪尚秀执导的《自由之丘》(Hill of Freedom/2014),重新爱上了电影,还有看电影的那些夜晚。从5年前倒数到10年之间,那些年是多么有时间啊!简直是时间的主人翁,逃逸在时间之外,在个人世界的一角穿梭游弋,即关于电影的一系列随笔中所谓“纵情声色”的那段时光……无论是念想中还是现时里,都值得郑重感叹一下。

那时候网络上片源极少,尤其是我想看的那些电影一般都欠奉,总是趁午休时间淘碟,有时收获甚丰,粗帆布或磨砂皮背包里装着厚厚一大摞影碟,从D5到D9,还有少许蓝光碟,就跟不要钱似的,而两手空空的时候极少。假如遇上一位心仪的导演,瞬间即会产生誓要将其所有作品一网打尽般的决心,浑身有无限精力,像块海绵,在接受,在汲取,在饱含各种滋养的深夜或黎明,一响贪欢。

下班路上就想好了、或决定今晚要看什么电影。这个过程是一道直行线,以渴望的程度排序,简单而直接。今晚,是一个虚词,暗含了那些年几乎所有的夜晚,如同美国导演詹姆士?格雷(James Gray)片名所示:《我们拥有夜晚》(We Own The Night/2007),窗外的万家灯火渐渐熄灭,又一场好戏即将开场了。在那些信誓旦旦的夜晚,大把的好时光趁着夜色和晚风,变成文字,变成潜流。

念想一会儿过的时光,再回到这部电影。

一本叫《时间》的小说,一只叫“梦”的狗,与一些或生涩、或相对熟练地讲着非母语的男女,还有或浅或浓的酒醉构成了这部《自由之丘》, 或许影片讲述的主题是自由,但剧中人或局中人何曾拥有真正的自由呢?若说片刻,总是有的,比如男主角Mori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如角色们说来就来的酒局。剧中两位演员的确做到了收放自如,那种镜头前的松弛感,嗖嗖嗖闪着簇簇小火星儿,真心赞,恐怕他们在平常各自小日子里的状态也不过如此吧,我不住猜测。

Mori用最浅显的英语说:我们的大脑建构了一个时间连续体的思维框架,连接了过、现在和未来……你以为这就是结论么?错。或许下文才是关键,他又说:但是,我们不必按照这个固有模式来生活。

这就算自由了吧。经由男人一个梦来实现的倒错结构,于是,插叙和倒叙纷纷有了加盟的理由,并且悄悄地,抹平了现实和梦境的分野;经由女人无意间在楼梯散落的一沓信笺,失的得以重来,重来的得以更好。而丢失的那封信或许就是结尾那段梦寐中的重逢和团圆——混乱么?有些,“不必按照固有模式生活”在此得到体现。顺序既已打散,重组成了必然,非线性叙事使略显乏味的故事显现出机灵的光景。不是盘根错节的茁壮,而只是机灵。

明天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天或许有新的故事发生,即使仍遵循着旧时痕迹;类似的故事可以演绎许多,但都是无限相似的版本;他们不曾构成任何寓言的“格式”(或许导演也不这么想),他们只是小品文,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一切都是风轻云淡的,将故事片看似必要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降到最低,如钢琴或器乐的断章,只弹奏完曲谱上的旋律,其他一概付之阙如;宛如平淡日子里一杯清酒的滋味,清澈微苦,尤其适宜老友闲聊时推杯换盏,删猛烈劝酒的喧哗,也不至于浓醉不消残酒,只是各自随意,止于微醺。

看完电影,我似乎得到一点启示,当然仅对个人而言。关于电影的文字以后可以这么写:不必尽心竭力用太多篇幅转述、或把剧情“翻译”成具有个人色彩的文字,就抓住某个单纯的特性记录个人观感即可,其间有我的目光和视角,有我的真实感受就好,我是这么区分的:体验是一回事,主动奔向是另一回事。好吧,这就决定了日后的奔向。

有观影者会在电影条目后写长长的文字,有时是相对纯粹的观影笔记,从导演创作、中心思想、或者镜头构图等角度叙说这部由衷喜爱的电影;有时和电影无关,是相对芜杂的个人感慨,不自觉地延伸,不知不觉地掺进了许多自己的心事……同一位观影者与同一位导演,就这么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缔结起来,我时常觉得感动,为他们。我也渴望成为他们那样认真的人,有他们和电影之间其淡如水的关系。

至于你我平常的日子不就是这样么,偶然有一点愉悦,也有自己才了解的辛酸滋味,但是有自己喜欢的影片相伴,寂寂长夜也不算什么了。多好啊,有生之年,还有电影可爱。想起何立伟在《远与近》中说:“我们只能在远处眺望幸福,在近处观察痛苦。”像一种草本植物那样安静生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也挺好么。想起陈陌的短句:书掉在地上,盹又醒来,一时间以为自己俯在一片荷叶上,满满雨水托着,飘摇而自若。噼啪响得痛快,雨这样好,夜的默片汹涌血色。

一本叫做《时间》的小说,真是一个好名字。我忽然很想知道书中到底说了什么,不过我猜测很可能是导演的杜撰,非常实用,但无法找寻。想起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版/杨德友 译)中所言:时间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

和朋友老C约好了,约在彼此都闲时一起看看洪氏生活片、或类似调调儿的电影。尽管相约的同时知道这很可能是空话,但庸碌的日子里毕竟多了一点可以期待的美好。

经由一本虚拟的小说,让我想起许多过往的因子,类似的造句还有许多,而且查有实物,诸如曾经留下的白纸黑字的证词:一杯叫做炭烧的咖啡,一支叫做Time的烟,一只叫做Time Killer的手表,或者一坛叫做醉生梦死的酒……上帝在凝视微物之神,而统管微物的神灵只在细节中发光发热。

还没到最后,还有无数种可能。在一片尽量放空的空间里,雨这样好,夜的默片背后衬着无限宽广的天空。

[《自由之丘》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毒品观后感《禁毒》观后感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和毒品有关的纪录片,对我来说,我的感受很深——

“毒品”,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是,却有人因为接触,而得到了无穷痛哭:轻者,头晕目眩、神志不清;重者,威胁生命。

毒品是猛兽,它会啖着你的骨肉,咽着你的脂膏,让你生不如死。吸一次毒就等于犯一次罪,可吸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吸毒”是一个代号。有钱,不能证明什么,更不能因为有钱却花不完,而去吸毒,平民吸毒是常事,可明星就不一样了——柯震东、郭美美、高虎......知名人士,他们还有很好的前途,却白白浪费了,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吸毒,不管对自己、社会,还是家庭都有一定的危害——家是一个港湾,却支离破碎,经济、亲属......

对社会,也是巨大的破坏:吸毒会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还会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会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远离毒品,禁毒活动从你我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小人历险记的观后感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晚上,我看了电影频道的英国探险片《小人历险记》后,我很兴奋。看看天色很好,我就信步走了出去……

我来到了一个茂密的森林。四周都是粗粗的藤蔓,不高不大,却像用一滴滴心血凝结而成。每一片叶子,有棱有角,经过了岁月的磨砺,显得庄重典雅,使人肃然起敬。我突然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棵粗藤蔓,把根深深地扎这一片贫瘠而坚韧的土地中。

在通过茂密的森林带后,出现在面前的又是一座红色的森林。望对岸,就是那苍翠茂密的森林。看远处,还是连绵巍峨的崇山峻岭。

一阵微风拂过,我感到一丝凉意。

我选择了向西走。因为那边的树木越来越稀。走出森林找到人家就好办了,如果有的话。当天色彻底黑下来的时候,我终于把最后一棵大树甩在了身后。面前是一座大约300米高的小山。满山巨石,没有一棵植物。

一阵奔跑过后,饥饿、恐惧向我袭来。我该怎么办?

从狭长的山巷里观天,一条清澈小河静静地流淌在空中,看得我不禁感到有点口渴。我忽然想起冰箱中的芒果冰淇淋和草莓果汁。我决定放弃继续搜索,掉过头往回走。

许是走得太急,一个踉跄,我绊倒了。我爬了起来,却意外地发现距我一米多远处有一个还剩半瓶水的汽水瓶。不管它了,我抓起来便把水喝光。

我刚准备站起来,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缩小,一会儿我便只有田鼠那么大小了,我跑到那瓶子面前一看上面模糊地写着小人国专用汽水。惨了,惨了。我误喝了小人国的汽水,怎么办呢?上帝保佑这会可别来什么飞禽走兽呀!

天哪!一只老鹰飞过来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在低空打可一个盘旋,斜着身子,扑向我,把我抓走了。我虽然很胖,但老鹰抓起我的时候是非常轻松的。我就像田鼠一样被老鹰带上了天,这家伙一翅膀就飞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能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看着下面的事物,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里了。

我挣扎,无用;我摇摆,无果。我急中生智,猛得咬住老鹰的爪子。我从天上摔了下去,脚和手都被灌木弹伤了。妈 妈呀,灌木比树枝还尖利啊!

到达地面时,竟然发现地面是软绵绵的,但很粗糙。低头一看,乖乖,本人竟不偏不离坐在一条大蛇身上。啊!是一个碗口粗的大蟒蛇!我吓出了一身汗,撒开腿就跑。大蛇察觉了,赶紧跟着我后面追。我脚受了伤,不是蛇的对手,一会儿便被它捉住了,它张开雪盆大口,向我……

救命啊!我爬了起来,原来是一场梦呀,虚惊一场!

展开阅读全文

《阿甘正传》的观后感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你都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这其实是影片在暗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阿甘的母亲不得不为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子,以辅助行走。放学后,同伴们在路上讥笑他,玩弄他,追赶着扔石头。女同学xx喊道:“阿甘,快跑。”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不在束缚着他,他奔跑如飞。同伴们追不上他,眼睁睁的束手无策。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xx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们却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可笑。有的人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面前困难重重,因此整天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的单纯,目标这样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穷山恶水,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种态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减轻他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而使他达到生命之巅。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xx,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中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会引导你去羡慕他,你只会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个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五年级《笑猫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笑猫日记》的作者是亲爱的杨红樱阿姨。《笑猫日记》中有举止优雅的贵妇狗小白、不知活了多久的老老鼠、淘气包马小跳、自私自利的艺术家、酷爱打扮的贵妇狗菲娜、亲热的地包天、会笑的笑猫、超凡脱俗、心中有信念的虎皮猫、能闻出孩子味的乌龟、疯丫头杜真子、企鹅唐飞、笨女孩安琪儿、河马张达、废话大王毛超……啊啊啊!天哪!好多人物啊!

我最喜欢看的其中一本是《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上面讲了虎皮猫和笑猫结婚以后,虎皮猫就怀孕了。虎皮猫像我们人类一样,也有了“产前综合征”,所以啊,虎皮猫天天不是在山洞里闷闷不乐就是拿笑猫出气。所以老老鼠就送笑猫一个能静下心来的梅花瓣枕头。让笑猫给虎皮猫枕上。虎皮猫枕上这个梅花枕头以后,什么忧郁啊,暴躁啊,都没有了。虎皮猫就心平气和的等待小宝宝的到来。虎皮猫在痛苦中终于生下来了四个小猫咪,老大胖头胖脸,老二漂亮美丽,老三活泼机灵,老四瘦弱多病。笑猫给天真可爱的小猫咪们取了四个名字:老大叫“胖头”,老二叫“二丫”,老三叫“三宝”,老四叫“小可怜”。春节终于来了,小可怜的身体慢慢地好了起来。可是,一场突来的寒流让小可怜永远的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笑猫和虎皮猫,因为笑猫是一只善解人意、善解猫意、善解狗意的猫,它这一点我非常欣赏他。另外,他还会微笑、狂笑、冷笑、狞笑、嘲笑、苦笑,还会皮笑肉不笑,这让我更加崇拜笑猫了。虎皮猫啊,她是一只超凡脱俗、心中有信念的虎皮猫,也是小猫们的好妈妈。她那华丽的身影让我永远忘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防溺水警示教育专题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防溺水》安全教育片,看了这个短片后,我受益匪浅。夏天来了,大家都喜欢游泳,但是有很多危险隐患,你们知道吗?

有一次,小明和伙伴们一起来到了公园的小河边,一个伙伴说:“小明,你不是会游泳吗?下河游几圈给我们看看吧。”小明说:“这里不安全,我还是不游了吧。”另一个伙伴说:“游一个吧?”最终,小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脱掉衣服,走到河边,一纵身跳进水里,向河中央游去。过了一会儿,不见了小明的影子,水里也没有了一点动静。伙伴们喊着小明的名字,不知过了多久,河里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小明就这样走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很多河啊湖啊池塘啊,看上去似乎平静,也不深,其实里面有坑,有漩涡……只要我们一接触,就有可能溺水。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私自下水游泳。

要是我们不小心落水了,也千万不要慌张,首先,把身上的重物抛弃,双手和双脚保持滑动,当你感到上浮时,就要立刻把嘴巴和鼻子浮到水面上,尽量用嘴巴吸气,用鼻子呼气,并大声喊救命。

同学们,珍惜生命吧!它只有一次,不要去危险的地方游泳,安全小常识一定要牢记,这样,我们才会过上安全、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央视2024年元宵晚会的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元宵晚会,实在让我感动,观众席是空无一人,屏幕上投影出来的,是那一幅幅让人感动的身影。

在朗诵节目《相信》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朋友,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为什么感动?因为那些为了这场战争,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战场的医护人员;因为那些说着:“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次换90后保护你们。”的祖国的新鲜血液;因为那些为了能早日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所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

为什么彻夜难眠?因为那一个个可爱的身影,仍在最危险的一线,随时可能遇到危险;因为日日更新的确诊人数,仍在不断增多;因为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还未取得胜利。看着那一个个与病毒抗战的身影,因长时间佩戴口罩与护目镜,在脸上留下的深深的压痕;因为长时间工作劳累过度,而在地上凳子上熟睡的身影;还有那些因长时间接触病人,而受到感染的医护人员,我彻夜难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身处前线的他们,就是最伟大的英雄,最有担当的先锋。一头被剪掉的秀发,脸上一道道深深的压痕,一个个病人治愈出院的消息,这些都是他们最美的战绩。

节目里说到一位在前线的医生的独白:“因为有离不开的医院,才有回不去的家,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位医生,就是武汉医院里一名身患渐冻症的院长。他用行动,给我们证明了,时间就是金钱,他用行动,教会了我们责任与担当;他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伟大贡献。

到“作战地点不分区域,参战人员不分年龄,万众一心凝聚起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是啊,各个区域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在为这次战争做贡献。身处前线的医护人员,奋力的与病毒做斗争;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向祖国捐献防护用品;身在家中的我们,进行自我隔离,不给国家添乱,做出微弱的贡献。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一次次的战争没有把我们打倒,反而使我们更加强大。病毒虽可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对抗病毒,待春暖花开之日,便是我们取得胜利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带着胡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看完了《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心情挺沉重也让我思考,我以前在中央六台看过这部电影,但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觉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怜,那么多的孩子就四个老师来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得那么好,但今天看完就有了更深层的感受:

我先来说说爱的级别,方枪枪的班主任李老师给予孩子们的爱我觉得是负极(摧残式)。在她的“关爱”下获得的“成长”是孤僻、暴力。李老师把骂人的方枪枪关到小黑屋里,对孩子玩的打针游戏说方枪枪是小流氓,让还没学会穿衣服的枪枪当众表演以至尿裤子,我觉得这些都是在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摧残。在方枪枪的心灵里李老师很可怕就像妖怪,带着大家去抓妖怪(李老师),以至于把李老师气得大发雷霆。

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妖怪是非常可怕的,它会把小朋友们都吃掉。还有当方枪枪说他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孔园长对他说:“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你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随后跟老师们说关方枪枪禁闭,不许其它小朋友与他说话,把他孤立起来。从方枪枪的眼神中谁还能看出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等他被解除禁闭回到小朋友中间时故意说“快跟老师说我出队了”,这时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见方枪枪是多么想受到关注。故事的结尾让人看着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单、无助、渴望被关注。

我是不会把孩子送到全托去。我觉得在幼儿时期亲子关系很重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不能把孩子交给哪个机构来教、来养,对于孩子我们是有责任的,都说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爱给予孩子,让爱延续。就像胡萍老师说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经济、时间的准备,我们将一个生命带来这个世界,将孩子全托于一个机构,他(她)将会遭遇怎样的世界?值得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白日梦想家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是由于年龄的增大,也许是近年来电影更倾向于向商业化的趋势发展。至少一年内没有真正的被一部电影打动过。直到这部白日梦想家的出现,似乎又让我嗅到了当初对电影狂热年代的味道。之前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并不高,只希望它能够帮我平静愉快的渡过周末闲暇时间就好。没想到电影一开场就展现出高超的摄

影水准。一段对车站的高空俯拍场景让人眼前一亮,明亮而温暖的颜色让人看起来很舒适。而影片的后半段摄影果然没有让人失望。男主人公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沉默寡言,喜欢幻想。是一家杂志社的底片主任,常常被同事戏弄的他会用天马星空的幻想为自己开解。他爱上一个女人却不敢表达,他恨主管的高傲冷漠却依然保持沉默。这样的人似乎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或者也是我们自己生命中的某个时期。演员的表演很朴实真实,让我们也不自觉的被带入到这个角色之中。感受那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城市幻想客的感受。

由于一次工作上必须挽回的失误,他所暗恋女人的一句话,偶然间看到青年时的一个旅行背包。他踏上了去往格陵兰岛寻找肖恩的飞机,人生转换的开关自此开启。这开关的开启是那么的突然,我们还沉浸在他平凡平庸的普通人生活中。而下一刻他就坐上醉酒驾驶员驾驶的直升飞机,在波涛骇浪的海面上横空直撞,这还不够,掉入海面的他惊险的躲过鲨鱼的袭击,被货轮的海员救起。当他终于安全的被救上货轮,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手心也已经冒汗,好像经历这次冒险的是我自己一样。让人紧张担心却是如此酣畅淋漓。耳边想去影片常常提到的一个问题,生活是什么?这时似乎也隐隐露出了一些眉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