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4233

作文

34232

2024两学一做榜样观后感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支月英,一个在山村工作了36年的女教师,今年她退休。在这36年里,她在破旧的校舍里,陪伴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心,但支老师象妈妈一样陪伴他们,从叫留守儿童起床,到在教室里授课,陪孩子玩游戏,直至深夜支老师还帮个别孩子补习功课。

“幸福是什么?有爸爸妈妈的爱,还有老师的爱。”我的心被孩子的回答融化了,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他们的心声,在孩子们心中,支老师就如同父母一般,甚至比父母更重要。在支老师的教育下,有学生考上师范类大学,他们的梦想也是如同支老师,回到家乡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是教育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信念的传承。

“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坚守才有希望。”支老师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在平凡的岗位一直从事着非常平凡工作,但正是这份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让这份工作精髓升华到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我们也是人民教师,也和支老师同样从事着教育工作,但她的敬业、爱心,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将是激励我们前进不遏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小兵张嘎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小兵张嘎》。这部影片反映了一个13岁的小兵--张嘎的传奇故事。

这部电影主要是讲张嘎子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他跟着奶奶生活,后来奶奶被日本人害死了,他的嘎子就成了孤儿。于是,嘎子决定加入八路军的队伍,打鬼子去,为奶奶报仇。在多次战斗中,他表现得非常好,困难当头,嘎子是如此的机智和勇敢。比如把西瓜皮扣在了日本翻译官的头上,在河边缴获了一支手枪,又勇敢的救出了很多村民和自己的小伙伴等等。可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日本鬼子抓到了敌人的一个司令部里,让敌人始料未及的是,小嘎子在敌人疏忽的空挡,竟一把火烧掉了敌人的司令部,在八路军的配合下,他不仅全身而退,而且还消灭了敌人。嘎子可真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啊!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的感想很多:张嘎生活在战争的年代,那样的环境培育了他坚强不屈的意志,机智勇敢的作风;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更应该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啊。张嘎能不顾一切为自己的奶奶报仇血恨,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报答爸爸妈妈的精心关怀,考出好成绩来呢?我们要学习张嘎的那种精神,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2024素质教育新课堂观后感

全文共 4825 字

+ 加入清单

素质教育在济南市的率先全面推广,为我们的教育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息,同时也使我们产生了一些困惑。学生在校时间短了,有些学生抛开了学习,迷上了其他事情;压力小了,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

面对新课改对老师的创新要求,面对如何改变学生学习状态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尝试,现将自己的一点实践和体会,在此和同仁们一起交流探讨。

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当今学生中流行的感叹词特别多,如“哇塞! ”“耶! ”、“哎!”虽然,仅一两个字,却道尽了他们的复杂心情。如学生们一听说“这节课换课了,上语文”,或者说“这节课换课了,上某某课”。同学们的反应也可用他们的口头禅来概括,前者是“耶! ”,而后者则是“哎!”了。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反应呢?这是因为我校语文老师都比较注重从兴趣入手去教学。当然我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总走别人的老路,天长日久便会厌倦了。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样远比教师直接或强制塞给学生让他们兴奋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之前,我事先布置了几个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先去尝试:

1.关于作者莫泊桑的生平简介及其作品。

2.法国的人际关系。

3.写一件发生在你和你的亲人或朋友之间的令你感动的事。

这几个题目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问朋友,有的查资料,有的跑到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有的学生还主动与我交流。我很关注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的准备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展示会上,每个小组拿出的东西异彩纷呈。有作家的照片、生平的介绍,和反映法国民俗风情的漫画等一应俱全。这些生动详实的展示让学生和我大开眼界。学生们笑逐颜开,注意力集中,课堂上不时传出阵阵的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这节课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许多学生在当天的随笔里记下了他们在这节课上的美好感受:“今天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同学们大显身手,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喜欢这样的语文课。 ”

学生的反应也使我增强了信心,我想: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必须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应是“留声机”,而应该是引路人,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在今天就是误人子弟,为什么?不利于学生成就终生学习的理想,能用吗?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录音机”、“书记员”的思想更是毒草,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找一些内容丰富,适合探究的文章,试着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兴趣浓了,课就好上了。语文课就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二、重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语文课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地生长、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

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但我们的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和经验见识的短缺,因此在这方面不可能完全感受到,作为充满人性的语文课理应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直接或间接地体验感受人生的情感、审美的情趣和生活的哲理。学生们既可驰骋于大漠边关,又可徜徉于小桥流水;既能纵情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能放歌于祖国的辽阔草原。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作者不同的人生情感,体验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既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成熟,又使他们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和净化。

如:在阅读完《麦琪的礼物》之后,利用作文课的两节课时间,我引导学生进行了适时拓展延伸。首先,利用第一节课指导学生阅读了《语文学习检测》上的《麦当劳的礼物》一文。本文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家庭里,由于父亲去世得比较早,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在儿子上大一时,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儿子为了给女友一个浪漫的圣诞夜,无奈之下撒谎向母亲要了 200元钱。在麦当劳里,儿子却意外的发现母亲早已下岗,在这里打工。儿子感到了深深的自责。并在假期里打工加上自己的奖学金凑足了下一学期的学费。当母亲看到儿子放在自己面前的钱时,哭了。如果说在学习《麦琪的礼物》一文时,同学们被文中夫妻二人的深厚感情所深深感染的话,那么,在《麦当劳的礼物》一文中,则被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体贴深深的震撼了。当同学们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开始泛起涟漪时,我又适时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倍觉珍惜的礼物,能给大家讲一讲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发言一下子积极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讲述。以前那种启而不发的局面不见了。一股股感情的潮水从大家的心中喷涌出来。有的说自己最珍惜的是外公送给自己的一支笛子;有的说自己爱不释手的是同学送给自己的留言录;还有的说自己最珍惜的是在家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在外住校的日子里,倍感思家..当有一个同学讲到自己最珍惜的是爷爷写的字的原因是再也见不到爷爷了时,她哭了,大家也跟着掉起了眼泪,全班同学似乎都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接下来的发言是越来越精彩,几乎每个同学都想站起来讲一讲,说的范围也越来越宽,甚至有一个同学说自己最珍惜的就是此时此刻,因为在这一时刻里,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班集体的温馨。看到如此的场面,令我感慨万千:在平时的课堂中,同学们之所以无话可说,主要还是因为老师没有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在同学们讲述的过程中,我也积极的参与进来,也不失时机的讲一下自己的事情,这样师生真真正正的融为了一个整体,师生之间的界限没有了,感情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

然后,在学生的感情达到了不宣泄不可的地步的情况下,让学生利用第二节课以“礼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学生就不再无话可说了,可以说写出来的文章大部分是情真意切的。以前,有的同学用两节课的时间写不出几段文字,但这一次却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内,写出了洋洋洒洒近千言的文章。我在惊奇之余,更多的是窃喜。这才真正的意识到:情才是促成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也由此真正领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内涵。或许这就是阅读、写作;课内、课外;学习、生活融为一体的大语文教学吧!

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材也令我们耳目一新,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课文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颇具时代气息、人文性特强的文章。拿起初一、初二的语文课本真的有些爱不释手,令我们这些教初三的老师羡慕至极。所以,我们要将这些课文所反映出来的人生美好的情感借助于作者的生花妙笔去浸润学生,唤醒他们的人性,健全他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并进而加以适当的拓展延伸,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教师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同等重要。当然,宽松并非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教师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要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三、重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所教的两个班分别有 51、53名学生,上课时并不是按照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讲台式”、高高在上式教学,变为“融合式”、低低向下式的教学,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生态环境”,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现代文阅读教学比较难教的,针对学生对现代文答题的畏难情绪,我再一次采取了小组学习这种方式。

课上,学生按最近的座位将四张桌子对在一起,相对而坐,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学习。

首先,让学生针对文章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小组内的成员探讨,研究答案。如果出现分歧,由负责人组织探讨找出一个多数同学都认可的答案。如仍有不同意见,可做好记录,待讨论完后提交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多年从事初三教学工作的老师都知道,为了节约时间,到了初三,很少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因而学生本来就厌倦的初三学习也变得更加得没有兴趣。而小组合作这种方式使初三的学生倍感亲切,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这几个词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热烈地进行讨论,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极,他们没有放掉老师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讨,肯定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在这期间,我所做的,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

然后,将同学们提供的答案进行审查、明确,并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达成共识。在明确答案时,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我故意找那些平时发言不太积极、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来回答,如果答对了,我就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长此以往,同学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增加了同学们的信心。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则交给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解决,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由于所回答的问题都已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所以他们回答起来并无太大的障碍。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增加他们的信心,进而使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不错,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想)、动嘴(说)、动手(整理)。他们高兴地说着,热情地讨论着,愉快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成果。这种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还有几个在做梦”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坐在了一起,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的可喜局面。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高高在上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起泛舟学海,寻找真理,分享他们的快乐,关注他们的进步,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教师应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而不能是维持纪律的“警察”、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这一点对初三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态环境”。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小组合作这种方式看似效率不高,事实上学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与其让学生昏昏沉沉一节课,不如调动其积极性,对那些“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来说,哪怕他有二十分钟的积极参与,这节课也是有成效的。学生们进行讨论当然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花费的时间多,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比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要好得多,有用的多。

在新课改之潮汹涌奔来之际,素质教育全面展开之际,广大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语文应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在新课改下,语文课文作为例子的功能更加凸显出来;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灵活运用课本、创造性的运用课本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不仅是学生,老师似乎也畅快了许多。在新课改的沃土里,如果你是鱼,那你就可以在大海中自在的遨游;在素质教育下,如果你是鸟,那你就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无论感受到的是悲是喜,是哀是乐,我们——老师和学生,都会自由的呼吸。

新课改如一场春雨,浸润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素质教育,如一枚催化剂,摧开了校园里的朵朵蓓蕾。在这里,真正体现的是“人”的教育。愿新课改之舟扬起前进的风帆,永远向前;愿在素质教育的天空下,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关于飞舞的蒲公英观后感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飞舞蒲公英观后感一:

蒲公英随风飘摆着,追随自己的梦想,就算失败,却还在坚持着只因为它们是飞舞的蒲公英。其实追梦也是很美妙的事情,美妙的让我们笑着泪。就算惨烈的失败也不会哭,或许我们只是不是幸运的那个而已罢了。

儿时的我们三姐妹总是靠在一起,那样的我们才不会感到孤单。每当太阳露出半边脸时我们就一起坐在高高的房顶吹着用肥皂水泡泡,我们是那般虔诚,泡泡轻轻的落到房底,我们的梦也在不经意间慢慢沉寂,其实我们都心照不宣,却还在继续拔着眼睫毛许梦。固执之后总是伤感看着彼此光秃秃的眼睛,七米,小猫,我们都会笑着流下眼泪,对不对。 时间苍白,记忆蔓延。

儿时的梦想大论涌上心头,七米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小猫的梦想是当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你们却从未问起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我们永远在一起,只有藏在心底。

飞舞的蒲公英观后感二:

一场温情励志的音乐剧《飞舞的蒲公英》在福建省人民艺术剧院录制,舞台上20名演员时而载歌载舞,时而深情对话,整个音乐剧高潮迭起,情到深处又让人情不自禁的哽咽。

原型为福州一名瘫痪却又自强的少女

据介绍,音乐剧的 原型是现在就读于福州外国语学校的初一女孩陈颖心,5岁多时,喜欢跳舞的颖心因为一次练功意外,脊髓神经受到损伤,造成下肢瘫痪,不到6岁的她从此只能坐 在轮椅上生活,告别了蹦蹦跳跳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坚强的她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逐渐实现了她的入学梦,入队梦,舞台梦,写作梦,音乐梦。

想让孩子们懂得真正的“中国梦”

据导演傅磊介绍: 从2014年的3月份开始创作剧本,5月下旬开始建组排演。傅磊:“我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梦”,当知道陈颖心的故事后,深受感动,或许孩子的 舞台梦,坚强的品质和毅力,就是真正的“中国梦”,我就是想把这种“中国梦”传递给每个人,尤其是孩子们,让他们感受正能量,知道如何面对挫折。”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今年最懂女生的电影《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全文共 14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观影史上,最好的电影都是西方的,后来韩国的一些电影不错,越来越好看,但自从我1988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对中国电影的印象却是:还没有到能够看的程度。

回顾中国电影的历史,小时候看过些描写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电影,比如《小兵张嘎》之类的(我们小学的一位长着娃娃脸的小女生还被选中在电影里出演一个群众演员——看小嘎子跟胖墩摔跤)。到了文化革命,所有的电影都被禁掉,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全世界电影史上没有见过的奇观是:为了一个电影的评价和能否上映,中央政治局要开会定夺(以大庆王进喜为原型的《创业》)。你能想象美国总统副总统开会定夺一部好莱坞电影能不能上映吗?那个时候大家完全没有电影可看难道不是必然的吗?

改革开放之后我去了美国,回来后看到中国有电影了,也不完全像教育宣传片了,有的竟然能在国际电影节得奖了。我把近年来的获奖电影分成两类,一类是浪漫主义的,一类是现实主义的,前一类如张艺谋的电影;后一类如贾樟柯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是可以看的,而且已经达到了电影艺术的巅峰。然而,不客气地说,属于商业电影范畴的各种类型片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像郭敬明韩寒的影片甚至都不是专业导演做的,只能说是蹒跚学步(有一次我碰到戴锦华,问她对《小时代》的评价,她老实不客气地对我说:你别跟我提这个,那根本就不是电影)。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类型片还没到能看的程度。

近年来最火爆的只有搞笑的喜剧片,票房动辄过亿的都是这类,中国观众对于宣传教育片的反弹以一种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除了喜剧片,严肃一点的全都无法接受,没人看。记得《万箭穿心》上映前,营销忽发奇想,想让文化人来帮助宣传下,找了崔健和我去看片,看后想句宣传词。我看后觉得非常好,想的宣传词是:这是曹禺《雷雨》之后最好的一个悲剧。没想到被他们一口否定,原因是:只要在宣传语中出现“悲剧”二字,票房就完全没指望了。难道中国的观众已经完全受不了任何严肃和沉重的话题了?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严肃主题的现实主义影片还是在艰难地发展着,我们看到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桃姐》,它只是描绘了一个普通的人际关系,一个男人跟他家保姆的故事,但是感人至深。看过《七月与安生》之后,我欣慰地感到:中国的写实主义电影也到了可以看的水准了,而且已经相当好看了。影片描写的是两个女孩的友情,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以及后面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悲欢离合。痛苦在折磨和考验着她们的友情,她们的友情命运如何?是中断还是延续?最终是个什么结局?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带着这个悬念,从头到尾,不能释怀。一个剧,怕就怕一切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而这部电影,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所有的情节让人觉得合理、合适、合乎人物关系的逻辑。就像沈从文有一次所说的,写小说的秘诀就在于“合适”,这是最见功力的地方。

我相信,中国的电影观众除了被宣传受教育和无厘头搞笑之外,也会慢慢成熟起来,而成熟起来的观众需要思考,需要感动,不仅需要被逗笑,还需要跟着剧情流泪,需要能够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引起共鸣的作品。就像那些得奖影片可以被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一样,类型片中也有这样两类:在那些悬疑片、喜剧片中,其中的情节都是人一生也不会碰到的事,其中的人物也是人从来不会在现实中遇到的人,这就是浪漫主义的电影。而我相信,人们绝对需要现实主义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经历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人,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故事,看到那些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就是这样一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影片。

所以我想在这里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的电影真的能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青春题材影片《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在某个下雨的午后看了《七月与安生》。

现在边看着《寄生兽》边写着关于《七月与安生》的观后感

大概之前看过许多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于是脑海中自动形成类似的感受。当时边看着电影内心不断闪现过,心里住着安生却活成了七月,这句话。

今天姐姐忽然找我聊天,聊了许多,聊得我泪流满面。

她过成了自己最好的模样,却为了宽慰我假装说其实很羡慕我。然而聪明如我怎么可能相信,不过也竟不知父母已然到处宣泄我这个不孝女儿的不满~

想要走而没有勇气出走的心情,一堆人劝我这样子挺好,人要懂得知足,另一部分人,对我无奈地摇摇头,你真的打算一辈子窝在小城?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最后姐姐说,我只是希望你能快乐~

而我的想法无非是就这样一个人,不去奢望能遇到谁,也不去想能有什么后代,父母说你自私,那么就呆到为父母养老送终后,以一个自由之身,可以到处漂泊,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今天偶然联系的小伙伴又一直怂恿我。

如果就这么一直呆着是非常安稳的固有阶层,如果出去闯荡,因为未知可能沦落也可能忽然改变,最怕的是,还有可能折腾了那么一大圈子,最后殊途同归。

只是只是,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呢?稳定的生活每天能够做点其他事情,然后工资特别低无法支撑自己的物欲,也就无法追求自己能追求的东西;还是每天忙到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但是有足够的资本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有点语无伦次...如果一开始就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医务人员

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万众期待中,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终于在央视首播了,第一集《人心向背》甫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颇为惊艳,立即成为朋友圈里、公众号中的热议话题。

专题片的播出可谓恰逢其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这部每日一播共8集的党风廉政系列纪录片,就像是六中全会的序曲或献礼片,大结局就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之日。精准的时间节点,黄金时段播出,首次披露的办案细节…情节紧凑,内容丰富,第一集就让人大呼过瘾,众多网友纷纷点赞。“高质量的反腐警示专题片,好看!”

好看在于制作精良。与上次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样,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出色的团队,精美的制作, 画面清晰柔和,解说浑厚纯正,结构清晰,剪辑合理,适当的配乐增强感染力,引动观众情绪共鸣。据悉,为拍摄本片,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10余位省部级以上官员…备受关注的重大题材,深入一线的扎实采访,亲历者独家披露的精彩内容,让这部专题片值得期待、值得追剧。

好看在于内容有料。有料首先体现份量上,此前中纪委与央视合作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片只有四集,这次的《永远在路上》则翻了一倍,连续八集, 每集近四十分钟,可谓火力全开,份量十足。其次则体现涵盖的范围上。《永远在路上》专题片的主题不再局限于作风建设,而是针对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更宏大的主题,针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展开论述。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料”的丰富上。专题片列举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均为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案件,当事人曾身居高位,权倾一方。以前在一定范围内传阅的高官忏悔书,这一次,干脆让不少落马的大老虎现身说法,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如苏荣、白恩培、吕锡文、李春城、万庆良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面对镜头忏悔,进行深刻剖析,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引起观众极大兴趣和强烈反响。

好看在于说理透彻。从首播的第一集来看,专题片主线分明、条理清晰、分析透彻、鞭辟入里,很有思想性和说服力。如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中,适时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篇末引用国外专家或记者的评论和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数据,加以佐证,有理有据,使人信服。可以说,专题片很好地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这么好看的“连续剧”,确实值得推荐,值得我们去追剧,一集不落的去观看。诚如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所言,“这部片子有多猛?这么说吧,今天第一集,观众基本上就已经可以感受到火力全开的架势;更重要的是,第一集才只是放了个开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心灵捕手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2335 字

+ 加入清单

尚恩跟他一起笑的喘不过气来,无奈的说,是的,而且她一直以为是我。天哪,她去世两年了,而那是我记得的事。像那样的小事很奇妙,那是我最想念的事,这些小特点让她成为我太太。她也知道我所有的小瑕庛,人们称之为不完美。其实不然,那才是好东西,能选择让谁进入我們的世界。你并不完美,我不吊你胃口,你认识的女生也不完美,问题是你们是否完美地合适。亲密关系就是这么一回事,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你不能跟我这个糟老头学,就算我知道我也不告诉你。”

心灵。我们总是习惯把大脑的功能强加给心脏。我们会说,跟着心走吧!那是因为有些事情大脑是不准我们去做的。可是那个本我(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作为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着我们追求快乐的本能。不快乐的时候也有许多自我防御机制让我们能够逃避与倒退。这个时候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捕手一个导师将我们的心拉回来呢?我想这就是电影《心灵捕手》的意义所在。

两年前尚恩的妻子因为癌症去世,带着对亡妻不可磨灭的思念,他过着孤独的,也是那些事业有成的老同学眼中一蹶不振的生活。威尔是个孤儿,他打架,袭警,偷窃,混迹酒吧,是个不折不扣的混混。但他在全球著名的学府哈佛大学做杂役的时候,被林保教授发现他是个令人发疯的数学天才——教授用两年研究出的数学题,他能轻易解答。不光是数学,威尔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对政治、文学、化学……几乎各个领域都有独特的见地。甚至光凭一本书一幅画威尔就能准确地揣测出作者的心理。

就是这样两个人,相识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开始尚恩也同其他治疗师那样被威尔激怒了。可是在他们互相影响、斗智斗勇、彼此坦诚的过程中,他们最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并找到了通向未来的光明路径。

尚恩告诉威尔:我若跟你谈美术,你只能引用美术专著空谈理论。例如米开朗基罗,你对他知之甚详吧?他毕生忠于艺术,满腔政治热诚,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延教堂的气味也不知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如果我问你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做爱的次数不太少,但你无法说出在女人身边醒来时那份内心的真正喜悦!你年轻剽悍,我如果和你谈战争,你曾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莎翁描述战争的名剧对白,可是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未试过,你未试过对她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在所不惜。你未试过住在医院几个月,紧握着她的手时那份感受,医生都感动得破例允许全日探望。你也未尝试痛失挚爱的感受,因为要非常爱对方才可感同身受。我怀疑你是否有奔放地爱的勇气,我望着你时,不见得你是个有智慧有自信的人,我只见到一个狂妄懦弱的少年。

威尔是个孤儿,他的童年在养父的虐待中度过。最需要爱的时候,他被抛弃了。所以害怕被放弃的他总是拒绝别人的走近。他身边的好朋友就是那种如果他说要去杀谁,他们也会鲁莽地冲上去和他一道的无知青年。这样的真诚,未免有悖道德,可是却可以让威尔获得平静。当威尔邂逅心爱的人,那个哈佛的女高材生,她并不介意他是个杂役,而是被他的才华与思想折服。可是明明深爱着的威尔却对她说“我不爱你”,看着她远离的飞机从头顶掠过。当威尔问尚恩有没有想过再婚的时候,尚恩只是一再回答:我的妻子,她已经死了,她已经死了……威尔说:是的,所以你就有借口不再了解其他人……

其实他们一样寂寞。

威尔的好朋友查克说:你是我的挚友,别误会我的话。20年后如果你依然住在这里,还来我家看电视,陪我做工地工作,我会宰了你!我并非出言吓你,而是言出必行!你有才华,我们谁都没有,你不是欠了你自己,你是欠了我!明天醒来我即使50岁了,但我依然要做这种工作,那倒无所谓;你却有个黄金机会尽展所长,你没胆量去做,简直一派胡言,我若有你的才华,我什么也肯做,那群狐朋狗友也一样,你再留在此地20年就是侮辱我们!每天我开车到你家门接你,我们出去喝酒谈心,的确开心,可知我每天最渴望哪段时刻吗?就是我下车走向你家门那十秒,渴望着我敲门时你已经离家远去,连一声道别也没有就离开了,我所知不多但我知道我有过这种想法。

尚恩曾问威尔有没有让他体会生命的朋友。查理可能不算这样子的朋友。可是他就像威尔的家人一样,喜爱他,帮他打架,送他组装的丑陋的车,希望他过得比自己好……这样子没有嫉妒没有私欲的感情,与其说是友情不如说是亲情吧!

而林保教授,当他跪倒在地去抢救被威尔烧着的数学题时,他是这样的可怜可悲。他觉得威尔可以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他是爱才惜才的。我们的确承认可以解出世界上最难数学题的人不该去搬砖头或扫厕所。可是威尔不愿意用他的50年来算算术。尚恩问威尔到底想要什么,他不知道。他只能说,他想做个牧羊人。要捕捉自己的心,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也许真的不是那样容易的事情。

电影的最后,尚恩打点行囊,外出旅行,重新开始;威尔独自行驶在黄昏的公路上,驶向他爱的女孩;林保教授也终于走出成就的枷锁,与尚恩握手言和……

或许我们许多人都与威尔一样害怕被放弃,所以总在放弃;或许像林保教授那样执着于某件重要的事业,而让自己卑躬屈膝;或许同尚恩那样沉迷过去,不愿意改变……

我们要学会的是:放弃比被放弃更加痛苦,因为你连一个可能的HAPPYENDING都错过了;有些事情确实重要,可是因为与未来的妻子喝酒聊天而错过百年难遇的球赛,你永远不会后悔;失落的人或物,找不回来就必须默默接受,记忆会自动美化一切事物,可是记忆里的人,不应该占领你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cctv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没有像一般的历史题材刻板枯燥,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尤其在人物刻画上特别注重细节描述。它以史诗大片重现唐朝为题材,它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演历史。它有一个从头到尾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手段,通过大明宫的命运去看唐朝三百年的历史。但故事的核心是为了向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大明宫,向世人梳理唐朝如何兴起、发达直到衰败的过程,同时再现盛唐盛景。

看了《大明宫》之后,关于大明宫的建立,发展,辉煌和衰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看那些被复原的宫殿,不得不感叹唐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作为历史纪实片,可看性较强,尊重历史,"只有艺术和爱情才会是永恒",可是一切再恢宏的景致,怆然倒塌不也就是瞬息的时间么?任何消逝的辉煌寻找消亡理由的努力,不过只是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脚注而已。

因为,那些辉煌本来就是时空虚构出的风景,为了让我们这些"灵顽"们在枯燥黑黝的人生里,用欲望来相伴。是啊,愈辉煌,就愈欲望。我们从欲望中出生,然后在欲望中死去。所有人,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明,所有的所谓"盛世繁华",都只是"欲望之花"绽放的刹那。历史就这样开了我们一个玩笑,给了我们一个讽刺。所以,那所谓的"大唐盛世"终究只是我们祖先万千个梦里的一场而已,只是这场梦是最热闹繁华的一场吧。其实正是祖先万千个梦组成了我们的历史,形成了我们的文化。而且电影不就是梦工厂吗?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现在、未来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看完守护青苹果观后感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为了保护儿童安全,帮助儿童增强防范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因此,大、中、小班共同开展了儿童防性侵《守护苹果》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讲述了男女身体部位的不同之处,

还告诉幼儿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遇到坏人怎么办,怎样保留证据,

遭到不法侵害后怎样求助,怎样寻求法律帮助等知识。

这不仅仅是对幼儿进行预防性侵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告知所有的家长们,要自觉担负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儿童的身体关注和心灵关爱。如果孩子遭受了性侵,不要隐瞒,而应该及时向警察和相关机构寻求帮助,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承担起保护儿童的义务。

大部分的幼儿从3岁开始就会对“我”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大就会提出一系列与性有关的问题,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样进到妈妈的肚子里去的?”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出于质朴的好奇心,同时,也反映出人的性认知和性意识的形成从小就开始了。

然而一直以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性是一个神秘、隐讳的代名词,正是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当3、4岁幼儿对性疑问最多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父母往往采取回避或训斥的方式匆匆结束与孩子的交流,而有些幼儿对摆弄自己的性器官发生了好奇时,因未得到成人的正确引导与及时的干预而形成习惯性的动作……

诸如此类的问题行为,如未及时地给予矫正,会使孩子从小对性就埋下“性羞耻”“性焦急”和“性神秘”等等的阴影,到孩子长大后极有可能形成扭曲的性心理,也可能发展成为性心理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野生动物保卫战《重返·狼群》观后感

全文共 1652 字

+ 加入清单

李微漪是个生长在川西的女画家,在若尔盖草原写生时偶然救活了一只刚刚出生仅五天的小狼,从此开始了与狼共舞的生涯。她把小狼带回都市喂养,并为它起名“格林”。两个月后,格林狂野和嗥叫的狼性开始显现,同时也陷入自我确定的茫然和没有同伴的孤独,对人类的不设防更让它的都市生活危险丛生。李微漪决定带它回到草原,让它重返狼群。

这个真实的故事曾被李微漪写成纪实小说,于2012年出版《重返狼群》。如今,这段经历被登上大银幕,影片的导演正是当年和李微漪一起救狼的朋友亦风。李微漪说,她给小狼取名为格林,是因为童话里的狼都非常凶恶、狡诈,但格林的到来改变了她的想法,她也希望能通过这部电影,讲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格林童话”。

主持了多年《动物世界》栏目的赵忠祥已经是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半个专家了,他对这部电影的主创表达了感激之情:“长时间以来,欧美也好、中国也好,人对狼是有恶感,甚至是仇恨的。如果能把这个种群作为我们的动物朋友,去关心它们,真是开了一个先例。”90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也亲临首映礼支持这部电影,他几年前就读过《重返狼群》这部书,深受感动,他说:“小狼的感情很真挚,这一点我觉得很多人应该惭愧,社会把我们的一些人磨炼得有点狼心狗肺。我觉得这部片子最大的一个历史功绩,就是让我们看到了动物的情感和内心。”

严格意义上来说,《重返·狼群》是一部纪录片,可无论是画质还是音效,这部院线电影都显得相当粗糙,剪辑也有些业余。其实,最初李微漪和亦风都没有想过有一天格林的故事会呈现在大银幕上,只是想留下一些影像资料做纪念,所以很多镜头都是用手机抓拍的,像素不高。后来在漫长的跟拍过程中,亦风的拍摄设备也一路升级为家用DV、专业摄像机等,因此观众能从成片中看到不同时期影片画质的变化。尤其在风暴严重的草原上,收音遇到很大困难,导致后期只能通过补录来保证故事的完整性。

从救助小狼到将其送回草原,李微漪和亦风拍下了长达1000多小时的真实影像,两人将这些珍贵影像进行整理剪辑,前后耗时7年之久才完成了影片的制作,实属不易。亦风坦言,自己并非专业导演,只是凭着对小狼格林的爱,想把这个关于生命和自由的故事,用最真诚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而他和李微漪也堪称国内最小的电影制作团队,从摄影、剪辑到翻译的整个流程都由两人亲自完成。

回忆起在草原上的那段日子,李微漪很是感触。虽然那时候面临着严寒饥饿和盗猎者的威胁,生活十分艰苦,但格林种种通人性的举动让他们觉得非常暖心,也正因为怀揣着对格林的爱和责任,他们才能不断和自己较劲,最终成功送格林重返狼群。对生活在城市的观众来说,两位主创与野生狼群近距离接触的安全问题,最令大家好奇与担忧。亦风回忆,两人刚进入狼山时,每晚露营远远听到狼嚎声都会心惊胆战,曾经与狼的最近距离仅有50米。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慢慢发现狼其实是怕人的,此后用了四个月时间与狼群建立了相对和平、互不打扰的关系。影片中也展现了中国境内首次由个人拍摄的最大规模野生狼群活动影像,这些镜头珍贵不已。

《重返·狼群》中,人与狼的相处如同母子般亲密,浓烈的情感也让这部纪录片显得不那么“客观”。对此,李微漪坦言,他们并非专业的纪录片人,无法以一种第三者的目光去看待小狼格林,因为在那段相处时光里,他们已经将格林视为亲人,无法将自己置身事外。在送走格林之后,他们一度很失落,所以她将格林的故事写成小说,做成电影,不仅希望借此留下那段记忆,更是希望让更多人关注到狼群,关注到草原所有的野生动物。

影片的最后,草原上又传来了格林被盗猎者抓捕的坏消息。不过导演亦风透露,当他们赶赴草原后,才发现这一消息有误,格林现在已经成了新一代的狼王,有了自己的后代和家庭。但由于草原上盗猎现象严重,格林和它的家庭依然生活艰辛,随时面临陷阱。这也让他们迫切地想把这部电影早点搬上大银幕,希望改变这一物种被不断猎杀的命运。

1.2017重返狼群纪录片观后感

2.野生动物保卫战《重返·狼群》观后感

3.重返狼群电影完整版观后感

4.重返狼群电影观后感

5.雪狼犬电影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作文300字观后感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我们看了《开学第一课》开场秀是TFBOY演唱。

开始上课了第一节课的主题是——孝。讲的是何红涛伯伯用自己的智慧改造了一辆摩托车,为的是让自己的爸爸何逐立在还能走的时候去旅游,目前已开着摩托车旅游了6年了,家里的墙上到处都是旅游的照片。最远的一次开到了北京。

第二节课的主题是——爱。讲的是黑豹乐队的主唱秦勇因为儿子大珍珠得了重度感统失调症,后来自己的爸爸在给自己演出拍摄时因脑溢血而死了。最后他退出了演艺圈,全心全意的照顾大珍珠已经11年了。他的儿子花了一年学会了说 “谢谢!”,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学会了骑自行车,在这几年他们共同学会了爱自己、爱对方,也爱生活。他的儿子还给他写了一封信。

第三节课的主题是——礼。请来了几位空姐和两位空少后来请上了几位同学说是要做个小游戏我现在当一名飞机上的乘客,我会做出现很多不对的做法,你们要指出来接着他们开始表演他们做了许多错的事,甚至吵了起来,但每次空姐都能耐心对他们说不要吵了,你们做的都有不对的地方,在空姐的劝说下,他们停止了争吵,成为了文明乘客。

最后以强结尾。里面讲的是有一位武术老师,他带了很多的学生,这些学生其实都是来学舞蹈的,但大家也都很喜欢老师教的武术。练武很辛苦,但他们一起参加了很多武术比赛,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个故事告诉了我,要有一个坚强的体魄,要自强不息。

我一定会学习孝、爱、礼、强,做个孝敬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社区故事的观后感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社区故事》讲述了各级干部帮助百姓解决困难的故事。该片里年轻社区干部何敏坚强、公平公正、敢于承担,她的爱心在帮助弱势群体的同时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分管廉租房的马区长捐献骨髓的举动感人至深,社区干部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以及社区居民在关键时刻相互帮助,真实地再现了各级干部为构建和谐社区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影片最后柳青和秋秋最朴实的对话:“妈妈,这就是天堂吗?”“这是我们的家”,让我热泪盈眶。影片里党和政府颁布实施廉租房的惠民政策,让生活艰难的老百姓想要有个家的心愿得以实现。

观看完影片后,社区领导组织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和访惠聚工作人员交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交谈,我们认识到工作中要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加强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沟通,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尽全力帮助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最后社区书记要求每个人看完后要写一份观后感,作为观看《社区故事》的收获。

[关于社区故事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最美医生观后感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这11位医生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涤。

他们是乡村最美的医生,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都有一种对生命不离不弃的执着情怀。因此而赢得当地乡民和世人从内心视他们为心目中的最美天使、生命救星、牵挂的守护神,用心拥戴和广泛赞誉。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他们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居民,为了草原上的牧民,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愿清贫、甘受病痛折磨而无怨无悔。这种信念、这种理想让我深受感动。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相比,条件要好得多,付出要少得多,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相比,我平时再苦再累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相比,我觉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辉煌,就是因为当年有一批又一批那些乡村医生一样的守自己的信念的工作者前赴后继的努力。

病人们的天真纯朴医生工作环境的艰苦、卫生室条件的简陋、医生对牧民们的关爱等等,都让我感动。在祖国极其艰苦、恶劣的“老、少、边、贫”的地方,一群乡村医生用他们真诚、善良、美丽的举止,生动诠释和践履了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也因此赢得了中国“最美乡村医生”的赞誉。感动之余,我不能再无动于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许不会有钟晶的坚持,也许不会有居马泰的无私奉献,也许不会有张振江的无怨无悔,也许不会有于谢爱娥夫妇执着??但是我会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普普通通小事做起。

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白衣天使的含义,我才知道了自己肩上扛的是一付怎样的重担。医道漫漫,医道艰难,在我平凡的岗位上?用我平凡的工作我将不遗余力地为着我们的卫生事业而不懈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天下父母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大型活动——看电影。

开始,只是抱着一个“凑合着看吧”的心情观影,可是到后来,却深深地被剧情吸引住了。

故事中的童凡,并非是他父母的亲生儿子。在他知道事实后,他选择了赌气地离家出走,可是却在路上被人贩子抓走了。他的养父母和养妹疯了似的找他,四处询问。这一找就是12年之久。这12年来,他的养父母仿佛提前老了几十岁,可是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他了,却不敢去当面见他,他们找人去冒充他远在国外的亲生父母,打电话给他,还寄给了他许多的钱。可童凡哪里知道,这一些钱,都是他养父母花了不知多久才攒的,靠卖垃圾挣来的钱。

他的养母被查出眼疾,却将所有用来治眼疾的钱全部转给了童凡投资商铺。可却连打车去看他都不舍得,导致了她的车祸,最终治疗无效,死亡。童凡明白了一切真相,重新认了养父母和养妹。他弥补了爱他的养父和养妹这几年来的用心和艰辛,却再也没办法去弥补养母了。

几年之后,幸运之神似乎仍在躲避着他,不幸再度向他们一家袭来。他的养父被查出肝癌晚期,想要救治的希望十分渺小。养父为了不让童凡为他花钱,可是被童凡发现,最后死在他的面前。

我极为震撼。一直以来,童凡认为是养父母一家对不起他,可是事实却告诉他,是他对不起养父母。如果,童凡没有离家出走,养父母不会为了找他而耗尽青春;如果童凡没有要找亲生父母,养父母便不会找人代替冒充;如果,他没有打电话向“亲生父母”要钱投资,养母便不会将自己眼疾的钱打给他,她便可以得到医治;如果,不是为了童凡,养父便可以提早查出肝癌,不会死亡……这所有的一场场悲剧,如果不是他的离家出走,那么,一切就不会发生了吧。

这时,我也想到我的父母和自己。每一个早晨,父母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牛排、吐司、煎蛋和现磨豆浆,可我总喊着“我不吃了”“不想吃了”等等。我不就是另一个“童凡”么?面对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却还挑三拣四……

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爱我们的亲人,还有关心我们的朋友,那么,既然我们有他们,那就要好好的。不让他们伤心、担心,这是我们能做到的。哪怕我们力不从心,只能留住一点点的快乐,但是没关系啊,这就好似我们的财产,我们一定要好好保管。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中国战疫录》观后感作文精选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本已是19年岁末,我满怀着期待回家。新年前夕,一片热闹景象,从同学口中得知新冠病毒的我不以为然,依然沉浸在对新年的憧憬中…

但事情并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没过几天,病毒大规模爆发,武汉也成了一座“疫城”,一时间全国上下陷入了恐慌。与此同时,中东动荡局势加剧,非洲发生严重蝗灾。这时的我在心里默问自己:“2020还会好吗?”

1918的一天,梁济老先生问儿子梁簌溟,这个世界会好吗?还没等到答案的他留下万字遗书后投水自尽。那时的中国,国将不国,梁济老先生对国家前途有担忧,但更多的是希望。在民族危亡之际,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没有退缩。亡族灭种是不可能的!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从战略防御到大反攻,十四年的艰苦历程,千万人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但,我们没有失败!是啊,即使是在危难时刻,我们的民族依旧屹立不倒,现在我们又怎能不自信呢?

战时有千万热血儿郎抗战,疫时有亿万人民众志成城。疫情爆发,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赶往疫区展开工作,全国各地的医院组成医疗队赶往灾区,社会各界的捐助也来到灾区。那些日夜不眠,整日穿着防化服尿不湿的医护人员让人感到心痛。但,这些最美的逆行者冲在了最前面,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更今人敬佩。

武汉一直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抗战时这里饱受战火的摧残,她没有倒下,我相信疫情之中,有亿万华夏儿女在背后支持着她,她依然能够屹立不倒。武汉,这里有着美丽的樱花,令人心动的武汉大学,有充满生机的码头轮渡,有美味可口的热干面……我相信武汉会好起来,会有更多的人来欣赏你的美。

看着窗外的绿芽和含苞欲放的花蕾,我心中的疑惑也已解开。

展开阅读全文

暗流观后感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所有的矛头最终都指向当地的大学。这所封闭在山谷中的学校,长期受纳粹思想的毒害,鼓吹培育所谓的“优生血”。他们私自把刚出生的婴儿调包,编排学生的座位,并安排教授和运动员的子女结合,这样下一代的孩子就能具备“优秀”的素质。

凶手——双胞胎之一的女孩,就是其中的受害者,她从小遭抛弃,强行被剥夺了母爱。失去爱的幼小心灵,浸泡在怨恨的毒素中,绽放出恶之花。她长大以后,把生命投入疯狂的报复。从本质上,这是个充满悲伤的故事,是一个被抛弃的可怜孩子,在向社会索要代价。全篇始终没有一处,是关于作案过程的细部展示。没有闪光的凶械,没有毛骨悚然的尖叫,也没有好莱坞式的激烈打斗。

一切都隐忍着,潜伏着,真相如同埋藏在地下的水流,不为人察觉地压抑着,流淌着,优雅地蠕动着。冰封的秘密,等待他们去层层揭破。由于该片的悬念设置始终浓缩在一个阴暗和密闭的状态下,所以当罪行被揭开,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张力效果。这是影片《暗流》的一大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紧急救援观后感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彭于晏与片中儿子仁仁在拍摄时尚大片的现场,时而双双扮起蜘蛛侠萌怪十足,时而一起窝在沙发上争抢零食,而带上搞怪眼镜穿着同款服装的两人又宛如大号彭于晏和小号彭于晏,画面十分温馨有爱。《紧急救援》让一向以阳光大男孩形象示人的彭于晏难得展现出满满“爸爸力”的一面,而戏外的他少了父亲的严苛,与小朋友的相处更像是“称兄道弟”的忘年交。在《紧急救援》的拍摄期,彭于晏会在拍摄间隙和仁仁一起吃饭、看卡通、跟狗狗玩耍,而他还特地向身边的健身教练取经如果与小朋友相处,因为健身教练有一个差不多年龄的小孩。

彭于晏表示,家庭和亲子关系其实是电影《紧急救援》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展现一个非常有人性和真实的情况,导演和编剧也因此做了很多功课。因为救援环境是某些特定的地方,家人没有办法在那个救援的环境里,但家庭对救援队来讲特别重要,是支撑他们勇敢和有责任地去付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彭于晏说,“大家可能以为《紧急救援》是一部动作片,但我觉得其实是剧情片,是一部充满各种爱的剧情片。”

展开阅读全文

2024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高中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孝”意为孝顺,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的美德;是为人儿女必须尽到的一份责任。

就孝顺长辈这一美德,《众里寻你·最美孝心少年》这一节目便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寻找到了四千二百位来自祖国各地的最美孝心少年们。

每一位最美孝心少年都散发着阳光的气息,他们在家庭中无一不是小小当家人。他们开朗、乐观、勤劳,面对生活积极向上。凭借自己幼小的身躯、智慧的头脑,给家中所有的亲人们带来无数的欢笑……

其中有一个姓高的小男孩,名为“高梓渊”。他与我们年龄相仿,甚至还小了一两岁。可仅因为他的母亲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便从一个心智幼弱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当家人。他不仅独自一人承担起了一家人的饮食,还担起了打扫家中卫生的重任。一个年纪轻轻的小男孩,能够每天将偌大的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这是要有多大的孝心啊?甚至还能说出这样一番感人的话语——“母亲生我养我,为我操碎了心,好不容易才将我养大。现在她生病了,换我来照顾她又有何妨呢?”

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诗为《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对我们的关爱无微不至。倘若把母亲对我们的每一份关爱都比做一粒沙子,那么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就是这样形成的。

母亲在我们幼时关心、照顾我们,那么我们现在用实际行动来孝顺母亲不也是人之常情吗?

《朱子家训》中记载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现在能唯一做的就是在平常帮长辈们做一些家务活;在他们劳累时给他们捶捶背、递上一杯热茶;在他们外出归来时送上一句关心的问候……

这些虽都微不足道,但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呢?

因此,我们要节目中那四千二百位来自祖国各地的最美孝心少年们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向长辈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中学生观后感读后感大全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曹文轩写的纯美小说《草房子》是由九个小故事组成的,一切都与麻油地有关,都与这个叫桑桑的孩子有关。

提起作者曹文轩,我们大家便会想到“古典美”这个词,没错,这也是其小说的最大特点。这种古典美,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而实现的。读着他的小说,会给人一种纯洁、美好、细腻的感觉。这种感觉,湿润和纯净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牵引着我们对生活的追求。

《草房子》这部小说充满美感,格外感人,有一种好似鹅毛浮身而过的感觉,清新高雅,又有一定的深度,让我们在感动之余,又有着发自内心的思考。

《草房子》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叫油麻地的小学。有山有水,风景如画。人们心态平和,民风淳朴。油麻地就如曹文轩所说、所闻、所写的那样纯美。

桑桑是一个顽皮、勇敢、天真烂漫,心地善良,讲义气的孩子。而纸月和桑桑不一样,纸月是一个内向、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很有才气的小女孩。“秃鹤”----也就是陆鹤,他有很强的自尊心,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秦大奶奶是个很令人心疼的人,她善良、坚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是一位质朴无华,憨厚老实,慈祥可爱的老奶奶。

曹文轩写的《草房子》塑造了桑桑,秃鹤,杜小康,纸月,细马等一个个性格独特的儿童形象。

白雀是一个不仅长的漂亮而且心灵美的姑娘,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高雅、纯洁、美好。我想,这就是真正的美吧。

文中的小小“富二代“----杜小康,他没有像刘一水一群人那样成为小恶霸,反而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小王子”。他团结友善,足智多谋,大胆承认错误,在红门落败后,他面对挫折,没有低头,反而变得更加坚强。这点倔强和坚忍是我们很多人没有的。

细马是继杜小康之后最坚强的孩子了,他有事自己抗,他虽然是领养的孩子,但在邱二妈生重病时,细马靠着自己撑起了这个家,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小男子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