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10301

作文

34232

2024《朗读者》董卿观后感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档节目的相继大热,让文化节目摆脱了高冷,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对象,这在董卿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所有偶然发生的事情一定有他的必然性,一方面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在呼唤着更有文化品质的节目,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这个节目筹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怎样把文化节目做得高而不冷上花了一番功夫。”说到节目的筹备,董卿也坦承节目组最早是有担忧的:“节目最早创意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提出疑虑,这样的节目会有人看吗?会有收视吗?但当时我就在想,我从小到大很多次在文字的世界里被感动、被鼓舞,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呼应的。”

《朗读者》的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从老舍的读音到许渊冲的动容,都成为了话题热点,谈到节目能取得如此好评的原因时,董卿直言:“主要是得益于时机吧。”在电视综艺节目越来越热闹繁杂的当下,《朗读者》安静的、更深层次的探索着人们的内心,“我们这个节目本身就是把‘人’和‘文’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最有趣也最深刻的,而文学本身也同样。在古今中外浩渺的文学世界里,我们根据每一个朗读者的人生,把他们独特的人生经验、人生体悟和所要朗读的读本结合在一起,让观众从中感受到我们想要传递的精神和情感。”

在节目的舞台上,设计了一个单独让嘉宾讲故事的房间,而这也正是董卿的用心之处,“原本就是想设计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因为觉得站在舞台上聊很雷同,很多晚会也会看到。而我又实在是大家太熟悉的一个主持人,观众看到这个场景就会觉得是不是在看某台晚会啊,我就特别怕。所以我就想设计一个不太一样的访谈空间,能让来的人安安静静的进入到一个谈话的氛围中,然后让他在走出门的时候略有些仪式感:就是我带着我的故事,我带着我今天的一腔热情,我带着我的最真实的感情来了,有这样一种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儿童电影叫《愤怒的小孩》,看了以后,使我受到了启示。

在这部电影里 ,反映了儿童对于父母亲情的渴盼。儿子过生日,父母以为,花点钱买个精美的蛋糕就可以了,保管叫儿子喜笑颜开、心满意足。然而,父母们想错了,有的东西,花点钱真的可以买到,只要手里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但是这一回,他们真正错了,那就是父母的亲情,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换不来,还有,父母对于儿女的影响,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没有父母相伴的日子里,小男孩是多么孤独啊!于是,他就离家出走,在外面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去了。

可是,他遇到了什么啊?坏人的引诱、坏习气的熏染,像个大染缸,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把好短短的一个男孩子给污染了。于是,原本很好的他,学会了破坏城市设施,学会了射击人体要害、击打胡蜂引起人身伤害,让原来的一个好男孩变成了一个流里流气的坏男孩,这是多么让人担忧的事啊!

看了影片,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现在每一家每一户的生活条件都变得越来越好了,于是,大人们无法抵御金钱的诱惑,纷纷外出 打工赚钱。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然而,大人的心里,想到的是,有了钱,就有了健康,就有了阔气的房子,就有了鼓囊囊的钱袋子......然而他们却偏偏忘记了,自己如此打工赚钱还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他们忽视了对于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总认为自己口袋里有钱了,家里有爷爷奶奶在照顾着孩子,自己的宝贝们会缺什么呢?要钱,给!要东西,买!于是,孩子们学会了吃零食,学会了同学之间的攀比,更学会了请客、举办生日会。接着,产生的一些事,让爷爷奶奶、让学校老师头疼:吃零食,造成学生的免疫能力下降;mp3,让很多学生学会了和他们年龄极不相符的一些所谓的流行歌曲,人生的追求发生了变化;玩具,收了再买,丢了在买,反正有钱就是!

我就不明白,是不是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想到了这些,我就想到了刚刚毕业的九年级学生向华东。这是一个多好的大哥啊!从来就没有向大人要过额外的零花钱。在他的眼里,只有学习、锻炼,成才!他先后得到了“汉中市三好学生”,“西乡县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这样的人,是我们小孩子们的偶像!他们的家长,对于他们的孩子,从没有娇生惯养,从没有百依百顺!他们的家长,对他们的孩子,有的是寄托希望,有的是正确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

爸爸妈妈们,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对于社会有用的人才吗?我想,你可定会说:“你还用说?那是当然啦!”那就请不要再前才上满足我们,而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想说,严是爱松是害,留守儿童需要爱,快给予我们严格的管理和教育,让我在孩提时代享受到父母的温暖和陪伴,早日成才吧!

展开阅读全文

“三八线”观后感

全文共 1784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中央电视台正播放电视剧《三八线》,看后生出些许感慨,它不是雷剧、也不是神剧,是一部反映真实历史战争题材的电视剧。

《三八线》的问世,首先要感谢该剧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们!当然更应该感谢我们的党,是你们的良知辛苦和付出,才让老一辈知道今天还有人记得他们,还有人缅怀他们。也让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是多少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没有先辈的牺牲,就没有国家的和平安定,更谈不上繁荣。更让那些贪官污吏看看他们今天的行为对得起谁?同时也给了那些污蔑英雄叫嚣和歪曲历史的跳梁小丑们一记响亮耳光。

《三八线》真实的反映了老一辈为保家卫国作出的流血牺牲。可以说我是怀着一种五味杂陈的心情在看这部电视剧,因为我父亲和三叔也是抗美援朝的老兵,遗憾的是他们都已去世,没能看到这部历史史作,没能看到让他们刻骨铭心的一个个残酷的战争场景的再现,他们如泉下有知,也会为战友们流泪,为自己流泪,更会为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感到欣慰了。有多少老一辈的先烈和英雄们都和父亲一样,普普通通的人,简简单单的想法,打败侵略者,保家卫国。官兵们在冰天雪地里一把炒面一把雪,甚至为了完成任务而被活活冻死。父亲的脚也是那时被冻残的,多少官兵因身负重伤 或极端的严寒而残疾终生。想起父亲弥留之际一直断断续续说的“48枚榴弹炮---岭上太冷了----”我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不敢、不忍心再看下去。朝鲜战争是在敌我军事武器、后勤保障特别悬殊的背景下的战争,战争的惨烈在荧幕上是不能完全呈现的,实际情况比《三八线》要惨烈的多。

原创---杂谈---看《三八线》有感 - 山涧听松 - 山涧听松的诗词博客

1950年我们的国家刚刚建立,积弱积贫,百废待兴,可列强的掠夺本性未改,狼子野心不死,他们不容我们过安定的生活。我们能眼睁睁看着炮火烧到我们的家门口而无动于衷吗?不能,我们不能再做亡国奴,我们必须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捍卫我们的胜利成果和尊严,不能再做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必须拿起手中的武器,决不允许敌人再骚扰和侵犯我们的国土和人民。就这样,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抵御了零下40度的严寒,抵御了敌人的飞机大炮。用英勇和不屈把敌人挡在了国门之外,打出了尊严,打出了国威,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和平。一个没有人看的起的贫穷落后的国家,从此在世人面前挺直了脊梁,敢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原创---杂谈---看《三八线》有感 - 山涧听松 - 山涧听松的诗词博客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人从此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西方人的强国标准是:必须击败过另一个强国的军队。新加坡资政、前总理李光耀曾经回忆说,1949年他到欧洲旅行,海关人员见他是华人都表示轻蔑。两年后再去西欧,海关官员见到中国人马上肃然起敬,敬佩地说你们连美国人都能打败。李光耀由此感受到身为华人的自豪,并下决心学习汉语。中国从人人蔑视的东亚病夫一跃而为国际政治力量的一极,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有关系。1972年7月21日,在朝鲜战争期间属于主战鹰派人物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了敌对了20多年的中国的大地,他向周恩来主动伸出了手,时至今日,国内的某些人还在讨论抗美援朝战争该不该打,这场战争打没打赢。不可争辩的事实是,始于1950年6月25日的朝鲜战争可能是平局,而对于中国来说,始于1950年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战争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历史性的胜利!正如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所说的:“它雄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让人看的起,要想不被外人欺辱,就必须要有凝聚力,要有民族精神和气节,更要敬畏英雄,敬畏先烈,这样才没有人敢挑唆窥视。那些卖国求荣的人,那些污蔑老一辈革命家、污蔑先烈的人,只能是民族的败类,是无耻小人,是数典忘祖的畜生,应人人得而诛之。

愿我们的国人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先烈,要饮水思源。列强们从来都没有放弃对我们的打压和掠夺,钓鱼岛、南海、我们能让吗?不能。随着我国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作战能力已不是几十年前那支装备简陋的军队,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在南海、钓鱼岛迎接美国的军事挑衅,我们有这种自信心。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军队更加强大,民族更加团结,国家永远不再受战火的侵扰,人民永远幸福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奇幻喜剧《28岁未成年》观后感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在看这部电影时整个人是一个很放松的状态,随着故事里的人喜怒哀乐,很放松很舒服。在最后的感受其实有一些压抑,我认为剧情并不是完全的没有新意,虽是穿越,但不同的是自我的不同年龄阶段时在生活态度和方式上的对峙。不同的年龄给予的肯定与否定,不满或停滞。

我在其中恰恰忽略的是男女之间感情,更吸引我的是当我们人自身的某个时期对另一个时期产生的质疑和肯定时,我们获得的东西。所以在不管故事开始的方式多么老套且女主为了男主这段多没有深意。能打动我的是自我的一个对话,两个不同年龄的灵魂在时空上的对峙和陪伴。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关于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占地130亩,建筑面积8680平方米,1997年8月16日落成开馆。其建筑风格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和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并与园林绿化相结合。纪念馆主建筑由黑白灰三大色系组成,庄重、肃穆,体现了李大钊质朴谦和的人格风范,由国家建筑设计院设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纪念馆牌楼式南大门上镶嵌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馆名,八根功绩柱站位八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着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主要功绩,馆区纪念广场两侧是八块大型浮雕,展现李大钊一生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画卷。登上三十八级台阶,进入瞻仰厅和展厅,《李大钊生平业绩展览》分三个展厅九个专题全面系统地展示李大钊同志的光辉一生。主楼西半部为李大钊廉洁风范展区,举办有《李大钊廉洁风范》专题展览。园区环人工湖北岸建有李大钊纪念碑林,碑林选址依湖伴园,主要运用现代建筑和传统符号(石碑)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碑楼、碑亭、碑廊与绿化点面组合,错落有致,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形成李大钊纪念馆又一展区和景点。

多年来,李大钊纪念馆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在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精典景区之一、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冰之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中俄边境小城里的线人王海波多年来混迹在社会底层,靠贩卖情报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海波得到了一把枪,随之产生了抢劫赌场的想法,然而阴差阳错下,这一荒谬的计划宣告失败。害怕被牵连进命案的王海波无奈之下只能逃往一江之隔的俄罗斯远东小城躲避,并在这里邂逅了女子冰冰。两个同样深陷困境的人在冰天雪地中彼此纠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爱的王海波试图反抗逐渐沉沦的人生,逃离混沌不堪的生活……

这故事就不叫支离破碎,完全是不知所云,捂得太严实。冰层之下,当然有冷水流动,但中国摆荡到俄罗斯再回中国,就没有几场戏是抓人的(譬如很容易出彩的夜店、床戏,全是尬³),电影感全成了塑料感。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卡特教练观后感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卡特教练》这部电影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因为电影剧情的真实性和励志性,更因为其中的教练在指导他的学生进行训练和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对我个人关于师生和教育的认识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榜样作用。

卡特教练是一位有魄力并且有方法的严厉教练,影片开始时他对于无视规则的学生的强硬态度使得训练得以有序进行。不遵守规则就得出局,破坏规则就得接受惩罚,并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即使是他儿子也不例外。他们尊称彼此为Sir,在这样坦诚公正的态度和立场中,卡特教练用行为规则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从一开始就建立并让学生了解行为规则以及遵守行为规则的积极后果和不遵守规则的消极后果,以此让学生学会了选择并通过选择学会了负责。同时,卡特教练明确而果断地向学生提出其期望和要求,并采用合适的行为进行反馈。这种坎特模式的课堂管理方式,成功树立了卡特教练的威信,帮助学生更加清晰自己的目标,懂得如何正确行为,从而使得训练更为有序而高效地进行,最终他们取得了令人为之振奋的成绩。

另外,教练有趣的教学方法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学生们正处于活跃的青春期,教练投其所好,风趣地将各种打球技巧冠以不同性格的女人名字,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潜能得到更好发挥,课堂气氛变得活泼,师生关系得以发展,训练效果自然有了更大提升。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了积极正向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产生了良好反应。由此看来,一位出色的教师,必然是优秀的课堂情境创造者,使学生在学中作乐,乐中有学。

在课堂表现方面,不论受到多大的嘲讽、阻拦甚至对抗,卡特教练一直坚定自己的立场,学生若想摆脱贫民区孩子极大可能沦落犯罪的命运,拥有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美好未来,就需要为之奋斗,通过上大学来接受更多更全面的教育,这对学生无疑具有更长远的意义。“我们最怕的不是别人看不起我们,而是怕我们的前途无量。我们真正害怕的是我们光明的一面,不是我们阴暗的一面。随波逐流者一世徒劳,没有努力就不会有成就。你身边的人也会因此而为你自豪。我们都是前途无量。”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这样的心理状况,害怕努力之后不能获得成功,从而拒绝努力。努力是把双刃剑。克鲁兹的独白令人共鸣产生感动,将剧情带到真正的高潮。而这一切都少不了教练的功劳,是他的循循善诱,是他的亦师亦友,是他的坦诚高尚,引领学生在不断的得与失与自我认识和反省中得到感悟走向成熟。卡特教练和学生的一系列交流互动包括他在维护学生权利时的坚定为学生未来而做出十分努力,在学生精神不济时提供的帮助以及担心学生闯祸时表现出的心急如焚,打动了学生更打动了我们。当学生最后明白教练的良苦用心,站在了同一阵地,在他们的勇于挑战自我和不懈努力下,终获成功。将学生培养成为负责任、自主、独立的个体,是卡特教练的教学信念,也是课堂的一大重要目标,同时启示我们应利用好努力的双刃剑。

影片最后,里士满队以两分之差败于对方,避免了一场关于美国梦的咸鱼翻身的戏码。而这样的结局相对于这个过程所带来的改变来讲实在微不足道。正如卡特教练所说,“这好像和小说里写的不太一样,但是你们和冠军并没什么两样,因为你们从未放弃。你们今天所做到的远比输赢更重要。你们所做到的是战胜自我。我为你们感到自豪。”而我想,这便是教育将带来的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最大的意义,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并最终实现目标和自我价值。这部电影令我获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战狼2》观后感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时下大热的《战狼2》引起了全民的讨论,我当然也不甘落后,央求着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这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内容真实又发人深省。影片中的打斗场面被人们津津乐道,但说实话,每当出现这些镜头时,我都是捂着眼睛不敢看的。倒是里面华资工厂的那位富二代,让我印象深刻。开始时,我认为他只是个凭着对枪械和军事的满腔热爱来到了非洲,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我觉得他是在耍酷,还有些瞧不起他。可是当救援飞机到来时,他的助理老林把中国人和非洲人分开区别对待时,他大声地说道:“他们都是我的员工,我都要带走!”看到这,我莫名地湿了眼眶,我觉得他很善良;当他与主人公冷锋并肩作战时,他的勇敢又深深地打动了我,之前对他的不满都烟消云散了。

第二处是一个中国人在非洲经营了一家超市,找钱时总是少给别人一两张,冷锋对他说:“咱们都是中国人,何必呢?”可他却说:“嘿,我自上星期五下午三点就不再是中国人了。”我很奇怪他为什么要移民?中国有那么幸福的生活,为什么要来这个充满战乱的国家?而后来发生战争后,又第一时间想到了中国大使馆,事实也证明,无论你在世界哪个国家发生危险,祖国就是你强大的后盾。我长大后可能会要出国留学,但我一定会回来,因为我永远都是中国人!我以前总是认为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另外,我还看出我国军纪的严明,如果没有上级的批准,即使满腔怒火也坚决不擅自做主发起攻击。还有从非洲混乱的局势,反衬出国内生活的幸福。

虽然非洲内乱不断,但也有我喜欢的地方,在非洲大草原上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美丽的生态环境引人入胜,但愿他们人与人之间也能和平!愿世界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集结号》观后感

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冯小刚导的片子一直认为是冷幽默,喜剧性很强!集结号是冯导演第一次执导的战争题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抛掉了原有的风格,是不是还能那么优秀地完成全国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情,我观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一开头就将我震慑住了,一幕幕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杀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一场场战友惨死、尸骨无存、背负“失踪”名份的情节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个个舍生取义、视死如归、锲而不舍的英雄壮士让人无限敬仰、难以忘怀。整部片子都在围绕着命令(也就是集结号)而展开。一开始收到的是集结号的命令。中间为了保全性命和违背命令的斗争,让战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长,在临死的时候说是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但是谷子地没有听到,所以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部*根本没有吹集结号,也就是说牺牲一个连的性命换取最终的胜利时,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战友(也就是下达命令的团长)出卖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国家最后的胜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团长那么做也是对的。影片最后在47名战士的墓前,吹响了当年没有吹响的集结号。整个影片让人震撼、让人心碎、让人感动、让人长叹。当人们期待以久的集结号终于在片尾中吹响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慨万千。那最后一声集结号,环绕在我们的耳边。它在提醒我们,作为出生和平年代的人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身献躯的革命先辈。

有许多人都说电影《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但我却感到它更像一部伦理教育片。本片导演冯小刚说《集结号》是表达诚意的作品,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只不过是为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铺垫一个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题是在弘扬“忠诚”。

《集结号》吹响的是一曲以忠诚为主旋律的壮丽诗篇。四十七个壮士血洒疆场是忠诚、为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的是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焦排长在重伤弥留之际说听到了集结号吹响了是忠诚,为的是余下的战友的生命;刘营长不让吹集结号也是忠诚,为的整改措施是大部*的安全撤退和更多人的生命;王金存的未婚妻千里寻夫也是忠诚,为的是至高无上的爱情;谷子地面对必死无疑而选择坚守,面对地雷爆炸而将生存留给战友,面对四十七个“失踪”的亡灵而不懈地追寻、不屈地抗争,更是显示了他的忠诚之心。没有这些敢于以血肉之躯同钢铁坦克同归于尽的忠诚战士,就不可能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没有那些肯于服从大局,甘愿牺牲局部利益,承担打阻击、做掩护的指战员,就不可能有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没有千千万万个先烈的壮烈牺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忠诚”一词被许多人淡忘了,在一些人生活的辞典中成了“痴傻”的代名词,成为许多人讥笑嘲讽的对象,让许多人敬而远之。他们热衷追崇的是个人利益和经济实惠,他们追逐索取的是个人的名利和享受。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他们指鹿为马、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贪赃枉法,不顾百姓的死活;他们弄虚作假,一意追求个人的所谓政绩。这些人太应该看一看电影《集结号》了,用影片中的英雄们的光辉形象来对照对照自己,用血与火的震撼来洗刷自己的污秽心灵。

战争年代需要忠诚,和平建设年代同样需要忠诚。政府需要忠诚的公务员,企业需要忠诚的员工,党和人民需要忠诚的领导干部,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忠诚的信念,和谐的社会需要千百万忠诚的民众。愿《集结号》吹响的弘扬忠诚的主旋律,使更多的人们受到启迪,受到震撼,有所感悟,有所心得。让忠诚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信仰是人精神意义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我们平衡物欲的工具,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更容易生存下来的信仰。而如果选择偏离主流的信仰,我们为了捍卫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条路也会坎坷崎岖。

看完HacksawRidge我想起爸妈以前总叮嘱我的一句话:人不能太怪。虽然多年来一直被这么警告着,我还是选择做了一个怪人:内心深处,比起来自社会的评判标准,我更相信通过自我审视得出来的一套理论。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枪林弹雨救了几十条人命,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Doss在他人的眼里也一样只是个普通的怪人:身为一个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肯拿枪。不了解他的人只会简单地把这个信仰误解为懦夫行为。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时候打架用砖头砸晕自己兄弟后仿佛接受神谕一般正好看到了墙上的十诫之一:不可杀人。长大后他对醉酒施暴的父亲举枪,虽未按下扳机,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气的可怕。这些经历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枪的信仰。经历的不同多少让我们成为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严格执行自己不杀人的原则,到底要的是什么,也许他自己也无法说出个究竟。是反对暴力吗?不尽然。你也许会注意到:其实Desmond并不反对战争,并不反对他人杀人。他上战场做医疗兵虽是救人性命,但实质上也是为杀人的人服务。有段情节更能说明这点,在救援负伤的中士时,Desmond用一块布拖着中士,一边自己在前飞奔带他撤离战场,一边让他开枪射杀追上来的日本人。这有点“救命我来,杀人你去”的态度。可见他理解战争的意义,并不绝对反对杀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信仰。

说起来有趣,信仰似乎并不是理性的,有时候也没有逻辑,但正是这种不完全理性让信仰成为了我们自由意志的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刚好够说服自己一个人而已。所以Desmond并没有成为向世界宣扬非暴力的圣人,也并不去阻止他人杀戮。“不杀”只是他给自己一个人定下的原则而已(同时也是他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教条,但并不矛盾)。这些信念让我们成为了和别人不同的人,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随着社会既定程序运行的一个零件。

我们身在社会中,特别是影片中战场这样极端的环境。为了服从秩序,个人的信仰就变得难以捍卫。社会对每个人的行为有预设的期待,军营更是需要绝对服从的地方,过于纵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导致社会运行的低效,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多讨论。

但我仍相信社会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们宁愿看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稍显离经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个人都道貌岸然地标榜一致的道德标准。内心深处却各怀鬼胎。我也可以预料到会有一堆热血军事宅会在评论区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纵容圣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迹就是给这些绝对化的论断一个响亮的耳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仍然可以通过执行者的诚意和努力被主流社会认可。因为这种个人信仰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终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时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作为战争片,HacksawRidge所展现的战场上宛如地狱般的残酷气氛和以往战争片所渲染的紧张刺激感是风格迥异的。我相信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战场不是一个为了展现英雄主义而存在的有趣的地方,我们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用战争手段来捍卫和平。正因为善良的人们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走上战场,Desmond的不杀信念才能在夹缝中最终生存下来,也让他最终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从来都不是那么可以乐观的事。影片在表现个人信仰与集体秩序的矛盾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理想化。其中两个细节我个人就觉得有点过。一段是全连士兵花十分钟时间等Desmond做完周六祈祷再发动进攻。一段是在战局紧张之际Desmond却坚持让人帮他取回掉落的圣经。这两个情节固然体现了Desmond重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过来动摇了集体的价值观,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如果真这么做,也许会影响战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在战争中并不是可以向个人信仰妥协的部分。而另一点比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幸免军事法庭的裁决,其实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战友的关系。现实比理想还是要残酷太多,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并不会给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间。我们应该意识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维护自己信仰的战斗中最终消亡或者屈服,并没有熬到那个让自己来得及发声的时刻。

因此作为少数闪现了信仰光辉的个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为人传颂。这样的壮举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对Desmond来说,信仰和纪律的斗争就已经够激烈了,生命只能远远地排在后面。所以当上尉问他你能为这场战争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准备好了献出生命。上尉告诉他:你的命没法帮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但我想说:他救回来的那些命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学期的歌剧课上,我有机会得以重温《茶花女》这部经典。其实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读过《茶花女》的小说,可能那时候还比较小,没能真正读懂,一直觉得扼杀了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之间那段美丽的爱情的是阿尔芒的父亲。在歌剧的过程中我渐渐有了新的理解。歌剧的情节跟小说的基本上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男女主人公都改了名字,男主人公叫阿尔弗莱德,女主人公叫薇奥列塔。

薇奥列塔的扮演着是安琪拉·乔治乌,茶花女也是使她一夜成名的一部歌剧。当乔治乌出场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她那称得上倾国倾城的容貌和不俗的气质所深深吸引。我是个行外人,对于的歌剧的了解不多,一来不懂意大利语,对于语言之中传达的那种微妙的情感无法把握,二来我不懂声乐,似乎所的演员的演唱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高水平。因此得很大程度上一些外在的东西便成了我对一部歌剧的判断标准,演员长得好不好看,衣服漂不漂亮,布景华不华丽,虽然这样的判断标准说得上肤浅,可是对于我们这种抱着看热闹的行外人心态的观众来说,其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表演者的演唱水平。所以当我看到茶花女的开场,演员,服装,布景,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时,我便觉得这是一部很高质的歌剧。当然,我想事实上它也是一部好歌剧。因为尽管语言不通,但是通过演员们精湛的表演,通过他们声音的高低起伏,我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们所要传达的喜怒哀乐。

尽管我是女性,在一开场时我就已经抵挡不止乔治乌所扮演的薇奥列塔的魅力,更别说是像阿尔弗莱德这样的热血青年。尽管我本身也是因为乔治乌的美貌与气质才被薇奥列塔这个角色所吸引。不过我还是觉得阿尔弗莱德对薇奥列塔的爱情是肤浅的,脆弱的。薇奥列塔是以一个名妓的身份出现在阿尔弗莱德的生活中,阿尔弗莱德对她并没有太多的了解,除了她那绝世的容颜,难道阿尔弗莱德在对薇奥列塔表明心迹的时候,他是为她内心的某些高尚

的品质所吸引的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他仅仅只是被薇奥列塔的美貌的名妓的身份所吸引罢了。他是虚荣的,他仅仅只是想占有一个为大家所惊叹,所追求的光鲜亮丽的女人罢了。他也并不真正认为薇奥列塔会真正地抛弃过去,和他生活。如果真的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也不会在和薇奥列塔离开巴黎后,并没有想过和薇奥列塔结婚,仅仅只是满足于共处同一屋檐下的一时欢愉而已。当他因误会薇奥列塔要重返过去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而勃然大怒时,我不知道应该理解为他是很爱薇奥列塔的,还是根本就很爱得很浅薄。他是因为深爱着薇奥列塔,所以才因为她的“背叛”而勃然大怒吗?但如果他是深爱着薇奥列塔的,他怎么可以不问清楚便对薇奥列塔如此大发脾气。爱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他们朝夕相对几个月,难道之他对薇奥列塔的信任仅仅只是有一页信纸就可以击毁的吗?相比之下,薇奥列塔就高尚得多。她面对阿尔弗莱德热切的告白不轻易动心,但一旦决定和他相爱,她又是如此的不顾一切。她爱的是阿尔弗莱德的灵魂,她也交出了自己的真心。所以当阿尔弗莱德的父亲请求她离开阿尔弗莱德的时候,尽管很痛苦,但为了爱人以及他家人的前途,她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承受最心爱的人的误解。

整部歌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出了开头唱祝酒歌的那一段,就是薇奥列塔病重,在奄奄一息中和阿尔弗莱德重聚的那一段。在病痛和爱人的误会的双重折磨下,她容颜是那么憔悴,身躯是那么消瘦,身着一袭白色长衣的薇奥列塔就宛如在风中摇摇欲坠的一朵白色山茶花,让人无不心生怜惜,潸然泪下。我不知道《茶花女》之所以叫茶花女是什么原因,但我觉得薇奥列塔的形象跟山茶花很相像,洁白温润,高雅不俗。而乔治乌更是将这个角色觉得诠释得淋漓尽致,楚楚可怜,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薇奥列塔最后还是香消玉殒了,可是她却犹如一朵永不凋零的山茶花,摇曳在歌剧的舞台中。

展开阅读全文

录像寻名校足迹兴我之教育观后感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观看了《寻名校足迹,兴我之教育》,看后感触颇深。《寻名校足迹,兴我之教育》重点寻找的是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和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办学经验,详细介绍了这三所中学的教育特点及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对我们起到了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作用。尤其是江苏洋思中学的办学特点,我深感兴趣,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江苏洋思中学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每门课都由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全校学生每门课考试成绩都是优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我们许多教师之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后进生问题是个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种教学模式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学习、实践。针对我校学生的底子薄,自学能力差,接受式学习已成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要是完全按照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方法,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引下,开展具有我校特点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循序渐进地将我校的学习模式扭正,切切实实地就学生的终身性学习打好坚实的方法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中医观后感读中医经典读后告诉你

全文共 30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四大经典读后感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也有部分中医教材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当作四大经典。目前采用前者说法的较多。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著述的中医经典古籍之一。看过《金匮要略》之后,第一个启示就是《金匮要略》中的养生观和“治未病”的思想。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他提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这就是说只要五脏个主要功能正常,五脏之间关系协调,五脏各属系统功能正常,人体机能就可以保持一种调畅的状态,就不容易感病或者内生疾病,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人能“养慎”,既内养正气,外慎风寒,则即使患病,也不容易便为坏病,容易医治。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养生之道,人本与自然,之所以中药能够治病也就在于此,人和中药同属大自然的产物,本身属性就是形同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顺超自然的规律,才能不断逼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治未病”是有三从含义的:即未病先防、即病防传和后防复。在《金匮要略》中,她提到“夫治未病者,见杆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主要是在强调即病防传的中药性,已患肝病虚证,为防止金晦肝木,则要在治肝病的同时,补土制水以助火制金。这才是“上工”的境界。这种精神也在文中多处体现出来了,如在治疗风湿兼气虚是的防已黄氏汤中,“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在肾病传心的乌头赤石脂丸证,心病传肺的百合地黄汤证,肺病传肝的“肝色青而反色白”,脾病传肾的干姜笭术汤证中也都有提及,故要严加防范,先安其未受邪、未受病之地。“治未病”思想贯穿全书始终,证明仲师认为“治未病”与治病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那《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

看完《黄帝内经 》 ,对于中国人民千百年来顺应四时休养生息的生活我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 》 说道: “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者亡。 ”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则阴阳和谐,反之则阴阳失调,而人体疾病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 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应该像《黄帝内经 》 里说的一样: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六经辨证和辨方证,尤其注重辨方证,近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在强调经方理论的特点。《伤寒杂病论》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

证及类似证、鉴别证。例如《伤寒论》就有20多条提到桂枝汤。对一个方证论述如此精细,是在告诫后人辨方证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人们,在辨方证时,要注意到证的病位在表、在里,还是在半表半里,证候的病性属阳还是属阴。

在《伤寒论》的学习中,方证很重要的,其主要内容是六经辨证和辨方证,尤其注重辨方证,近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在强调经方理论的特点。《伤寒杂病论》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证及类似证、鉴别证;其次是药量,以桂枝汤为例,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非常平常.但只这五味药在伤寒中的变局是最多的,桂枝或加其量,或加其味,或减其味,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适其所以.比如桂枝汤加桂枝量,则为桂枝加桂汤,加芍药量则为小建中汤,去芍加附则为桂枝附子汤,去桂又为芍药甘草汤,其他的有麻黄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总结体会相类方之间的主治和药味药量的区别,再结合多看书,也会有所收获;最后,煎煮法也很重要。《伤寒论》中用到麻黄的方剂共有7首。7方用麻黄虽皆是先煎,但先煎之中还有略有差别:一是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等,都是“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二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升麻汤等,都是“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三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由上可见,麻黄在不同的方剂中的煎煮时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病症,仲景采取了不同煎煮法以使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温病条辨》可以说是伤寒论的完善,弥补了自仲景以来只有伤寒没有瘟病的遗憾。而该书也是采用《伤寒论》的格式所写,且采用三焦辨证是纵向的思路。而伤寒采用六经辩证是由表入里的横向思路,正如瑭之所言:“学者诚能合二书而细心体察,自无难识之证,虽不及内伤,而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

以上这几点,就是我读中医经典的体会,然而中医经典需要反复读,仔细读,乃至“渐能成诵”。而自与之相差甚远,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奇迹男孩观后感参考

全文共 3128 字

+ 加入清单

奇迹男孩》是由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 朱莉娅·罗伯茨 、雅各布·特伦布莱主演的电影,影片根据同名小说而改编,讲述了10 岁的奥古斯特天生脸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和妈妈自学。第一次上公共学校的故事。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奇迹男孩观后感作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奇迹男孩观后感作文一

有些电影不需要明星,不需要效果,不需要3D。但它却是最完美的。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原本犹豫不决的我打算看别的,不过《奇迹男孩》这个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评分不是最高的,看之前我也有点小不满:为何不看别的电影呢。我开始有点后悔。

但,是我想错了,你瞧;我身旁的妈妈几乎看所有电影都昏昏欲睡,这次她却不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又被情节打动地留下了行行泪水。

没错,这部电影是我从小到大看过最好看的,没有五花八门的特效,但是我觉得这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有着真挚的情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这里有友情、亲情,也十分温馨,很容易让我把自己的现实联系起来:主人公是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小男孩,但为何是奇迹男孩呢,让人不解。原来,他的出生很特别,因为基因关系,做了好几次手术才让他变得像正常人一样能呼吸、看见,但他面相与常人不同、非常奇怪。但他的家人从来不这么觉得,她的姐姐本来就想要一个弟弟,从那时候出生起就很开心,爸妈也围着他转,从来就不觉得他不好。他的自卑让他戴上了一个宇航帽,从小都是他的博士妈妈在家教他学习,到了五年级他就该上学了,所以要摘下头盔才可以。

虽然大家对他有歧视,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但是他凭借才智出色表现,还是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他们的友情经过很多磨练,但最终小男孩还是理解了他,友情变得很坚韧,当困难来临时,大家团结在了一起度过了。当那几个身影站在河边时,我觉得,友情的力量真伟大,大家相互理解;那时,谁也不会怪罪、嫌弃谁。

最终,起初被大家歧视的小男孩,得到了全部人一致肯定,在毕业典礼上得到了嘉奖。

我被这部电影打动了,它告诉我要好好珍惜身边朋友,学会理解他人,以宽容、仁爱的眼光看待一切。这让我想起了老师讲过的故事:一个医生与病人约好手术,却迟到了,病人家属就责怪他,孰不知他的儿子刚因车祸身亡。

朋友同学之间就应该好好相处,珍惜为数不多的时光,发生了矛盾也要相互理解、不能一味地责怪对方。这部电影教会我的道理一定会让我刻骨铭心。

奇迹男孩观后感作文二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非常感动,看完之后,却有一种很释怀的感觉,说实在,《奇迹男孩》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煽情片,反而是非常淳朴和细腻,甚至观影完毕之后,心情大好,这是为何呢?

《奇迹男孩》在去年好莱坞跟《正义联盟》同期PK,最终拿下了1。29亿的美元绝非偶然,电影拍得很真诚,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具体故事其实源自自R·J·帕拉秋所著的同名畅销小说,电影最终让人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温暖的,一个面部畸形的孩子都能做到,你为何不能。

这样题材,要是放在中国,我们几乎可以猜得到电影会怎么拍。小男孩“身残志坚”,最终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某某壮举,最终感动中国。没错,这是我们熟悉的励志,常规操作。

但《奇迹男孩》最特殊的地方,就是电影中的小奥吉,除了面部畸形之外,并没有完成什么“壮举”,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有过困扰,有过失落,最终积极的面对生活。就像电影结尾,小奥吉获得学校颁发了一枚勋章,小家伙一脸茫然,他不明白为何给自己颁发这枚奖章,自己明明什么也没做。

是才最感人之处,小奥吉是单纯的,他不会知道,正是他,感染了身边的所有人。

《奇迹男孩》围绕着小奥吉的一条主线,分化出多条支线,父母、姐姐、姐姐的闺蜜,还有奥吉的小伙伴。但在他们的故事中,每个人,不论年龄、性别,在成长都会遇到质疑、泪水、冷眼、谎言、误解、痛苦、嘲讽、挣扎、阵痛。他们一度迷失自己,一度把自己封闭起来,面对这个世界,感到茫然。

而他们,都是正常人。

这是全片我最喜欢的地方,没错,电影就是用这个面部有缺陷的男孩的故事,来反衬我们所有人,进而产生共鸣和感动。我们被感动的,不是小男孩自己的故事,而是我们自己的影子。一杯水能让光影折射,一个男孩能让善良被选择。奥吉是杯水,折射出每个人的善意。

所以这就是西方家庭电影的特殊之处,《奇迹男孩》主张人心向善,电影拍得非常温暖,一度让我怀疑不是真的,可恰恰这个源自真人真事的故事有着极高的感染力。归根结底,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都是不存在的,对待奥吉这样的孩子,是善良包容,还是歧视欺凌,关乎于人的内心。相信最后还是会通过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接触,大家也会终于认识到奥吉同样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只是长相有点吓人罢了。

而对于其他角色来说,这样的“认识”是双向的,当他们发现小奥吉的内心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在一点一滴的融化着小奥吉的内心,他带着头盔,把自己封闭起来,想象出来一个小伙伴——《星球大战》中的毛绒绒但善良的楚巴卡。他最初是自我封闭,也正因为他这样的选择,才让这个世界远离他,也让所有人带着异样的眼光去看他。

最重要的,《奇迹男孩》中的每一位主要角色,最初也是这样的。

整个故事的温暖格调,其实就是让奥吉也好,其他角色也罢,大家都怀着无比巨大的勇气,迈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步,才会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好,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比如内特决定听从把奥吉送到学校就读的建议,伊莎贝尔继续自己过去曾经为家庭而牺牲的学业,奥吉学会交朋友和原谅他人的过错,维娅体会到把握自己对各种情感的期待,杰克·威尔认识到知错就改和维护友情的重要性,米兰达愿意坦白说过的谎言和照顾他人感受,这些无一不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事情。

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关,茫然未知的结果让人望而生畏,有所踌躇困顿也是难免,能迈出第一步的勇气,这份勇气,无比珍贵,不光来自于自己,还来自于身边人的爱与信任。

归根结底,小奥吉的故事,反衬了我们所有人,人家可以敞开心扉,我们为何不能呢。因为我们身边,基本都有这样“朋友”——就像楚巴卡一样。

奇迹男孩观后感作文三

一部一看预告就知道整部剧走向的电影,但是我依然愿意去电影院去静静地感受它的美好。

小男孩、小男孩的一家、小男孩的朋友、小男孩的校长,所有出场的人物几乎都是那么的可爱、正义、富有同情心以及美好。就连所谓的坏人物也只是匆匆过场,主旋律依然是平淡生活中的美好。

许多人说它写的太美好太平淡了,不好看。

那么,我想说。很多人平淡一生,却已然觉得倾尽全力拼命努力才能生活下去了。

所谓的平淡人生,却每天都有很多琐碎的麻烦、令人厌烦的话语、令人痛苦的现实。少年天马行空的烦恼,中年郁郁不得志的压抑,老年天不遂人愿的痛苦。我们虽然活的像蝼蚁那样细小平凡,但是每天都在面对细碎的BUG斗争啊,时间长了,总有一些BUG我们无法修复,总有一些BUG我们无力再承担。这就是我们平淡的一生啊,无奈之余,扪心自问,你能依然不忘初心努力有爱地富有同理心地美好地生活下去吗?

再看看电影中,那面墙上的27次手术的标识,那是代表着怎样坚强的父母与孩子啊;小男孩面对这么多遭遇依然性格如此幽默风趣可爱,这说明父母、姐姐平时对他的爱以及他有多坚强多令人怜惜啊;姐姐面对问题理智有爱又有挣扎的做法,让人敬佩。

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而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爱又有趣的灵魂让人动容~

它给予每天面对小BUG的我们以慰藉、温暖以及勇气。我们不一定会感动地留下眼泪,但也许我们会眼眶微热,心头暖暖。

PS:

1、每当小男孩穿着整套的宇航服肆意走动时,我总是心头最触动,多希望以后他的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梦想地继续生活着。

2、电影院这场有很多小朋友,我这排除了我之外都是小朋友,而且家长在后排(因为一个家长带了很多小朋友来)的情况下,全场没有吵闹,都安静地看完了,给现在的小朋友手动点个赞,太乖了。

展开阅读全文

《冰冻星球》观后感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期间,我观看了CCTV纪录频道的《冰冻星球》系列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们去探求逐渐溶解的南极和北极,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各种动物的生存状况,由英国生物学家大卫·阿滕伯勒进行解说。观看后,我佩服这些科学家们那种随时都准备牺牲的冒险精神,有了他们这种敢于冒险、敢于牺牲的敬业精神,我们才能够看到如此精彩的纪录片。

在所有动物中,憨态可掬的北极熊、胖胖的帝企鹅最受我喜爱。虽说帝企鹅胖,但行动起来可不含糊,它们时而直立行走,时而用圆溜溜的肚皮在冰面上滑行,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可壮观了。我知道了阿德利企鹅每年只能养活一只小企鹅,而另一只就只能被抛弃了,真可怜!豹海豹由于每年要吃掉5000只企鹅,所以被抛弃的小企鹅就只能成为豹海豹的美餐。

再说北极熊,它就不一样了,可以哺养两三只小北极熊,但一遇到夏天,在浮冰上行走,就比较困难了。其中有一只母北极熊和小北极熊很可怜,母北极熊快半年没进食了。有一天,看到一只海豹趴在冰面上休息,母北极熊冷静观察后,悄悄潜入水中,绕到海豹的后方,以极快的动作上岸,扑向海豹,但海豹也很机灵,身子一滑,逃掉了。虽然没抓到,但我还是十分佩服北极熊的生存本领。

再说北极和南极的气候,如果人类再破坏环境,到2020年,南极会部分融化,到时候全世界的海平面都会上升1米,会产生泥石流、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所以人类要一起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妈妈咪鸭观后感450字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们神笔同步作文班的同学们在教室里看了一部搞笑又暖人心的电影——《妈妈咪鸭》。

电影主要讲了一只叫大鹏的大雁带领鸭子姐弟(姐姐叫憩憩,弟弟叫淘淘)往南迁徙的过程。大鹏一开始自以为是,决定单飞,还常常把“我是王牌飞行员”挂在嘴边,它还热爱自由,并且与一只叫金晶的雁子恋爱了。

大鹏本来是男的,搞笑的是鸭子姐弟却亲切地叫它妈妈。它们三个往南迁徙的一路上,遭遇了有九条命的野猫的攻击。后来鸭子姐弟去了桃源谷,没想到桃源谷竟然是一家烤鸭店。这时,大鹏良心发现,千方百计,好不容易把姐弟俩救了出来。之后,它们又来到了雪山上,大鹏被累晕倒了。于是,淘淘和憩憩使大劲推着大鹏走,推着推着,鸭子姐弟托着大鹏飞了起来。这个画面,真让我吃惊啊!两只小鸭子也飞了起来,飞着飞着,遇见了飞翔的金晶和雁群,于是金晶把大鹏驮着,飞到了鸿影湖。

电影都要结束了,又出现一个更搞笑的画面:一年后,乌龟老瑞才慢悠悠地到达鸿影湖,它却说自己是第一个到达的。哈哈!可真逗啊!

这部影片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遇到困难不要退缩,更要齐心协力!

展开阅读全文

尼克胡哲观后感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王雨竹

今天,我们看了一个人的故事,他叫尼克·胡哲。

他天生就没有四肢,只有一个小脚趾,这就是他所有的四肢。一头金黄色的短发,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小小的眼睛,还有一个高高的鼻子,咧嘴一笑就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他虽然是一位残疾人,但是千万不要小瞧他。他还是两个国家共益组织的总裁,获得了两个大学学位。一位残疾人都能干出这样的成绩来,我们四肢健全的人,又做出什么成绩了呢?

尼克说过:“我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尝试了一百次,却摔倒了一百次。如果我放弃、退缩,我就不能站起来。我选择了坚持,我知道只要我不服输,总有一天会重新站起来。”

他没有双腿也能勇攀高峰,没有双臂也能振翅飞翔。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我们观看《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晚上,我们全家提前守在电视前。认真、激动地看完了这个节目。

开始主持人董卿朗读了《红岩》,绣红旗。讲的是狱中的几位革命先辈。虽然在牢狱中,当他们听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听到国旗五星红旗的时候,开始绣红旗。他们要等到重庆解放时,扛着红旗冲出牢房。在牢房里五星红旗是她们活下去的生命支柱。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我们的国旗。因为国旗神圣不可侵犯。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还有夏伯渝爷爷,为了把天梯按到珠峰上。虽然失去了双腿,没有气馁。依然坚持一次次的挑战登上珠峰,终于登上了8848米峰顶。夏爷爷这种为了梦想,勇于攀登、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敬佩,值得学习。让我知道只要心中有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收获。

看完节目后,我们感触很深。唯有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报答祖国。坚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听党指挥,让我们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全国大学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断聚焦中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采取“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战“疫”的速度、决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样,应当学习中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有着非凡的基建和制度,迅速组织人力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立“发热门诊”、迅速隔离感染者、鼓励在线医疗、关闭学校、为隔离在家的人们配送医药和食物等。科学技术成防疫急先锋,救援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于防疫。“在与新冠病毒抗击的战斗中,中国部署了消毒机器人、智能头盔、配备热像仪的无人机和先进的面部识别软件。一些外卖平台利用机器人将食物从餐厅送到外卖配送员和顾客手上。

中国的学校停课不停学,数百万学生每天通过直播软件上课。疫情下的许多行业仍然保持繁荣,包括健身、厨艺和音乐等线上课堂。

疫情如令,责任如山。在这场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战斗中,中国人民的团结信念和责任感令世界印象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但是我错了,影片开始了短短几分钟我便被剧中严厉的父亲形象所吸引,剧情并不是那种大开大飞的剧情,也正是因为这种平民般的剧情更容易使人产生代人感,我也是一名父亲,同样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剧中父亲的想法也正是我的想法。

这部影片全面展示了如今社会的平民状况,更显的而亲切,这样的无距离感使得每一个人就如同看身边的普通人的故事一样。虽然这部电影使人没有距离感,但是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女儿无私的爱。

影片叙述的是一个国家冠军摔跤手因为摔跤只给他带来了荣誉却无法带来金钱,迫于生计,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在他渐渐衰老的时候,他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即使他的孩子都是女孩,他也还是希望能获得一枚奥运金牌,他不断的训练两个女儿,这个过程他承受着所有人的冷嘲热讽,默默前行,最终依是可想而知,他成功了,他的女儿都成为了国家冠军。

在印度这个男权国家,女性地位低,女孩的命运无非就是结婚生子,早婚也是常态,而如若抛弃这些,会有怎样的下场,惹来怎样的非议,这部影片记录着父亲下狠心苦心栽培两个女儿成为优秀的摔跤手,同时向世人展示着男女平等之期望。说到这里也特别幸运,现在中国已经是男女平等的局面了,但也有一些落后地区女性仍然受不到平等待遇,但是父母的想法不分国界,她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超过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