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资料

资料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资料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资料问题。

分享

浏览

686

作文

767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成语举例: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张口结舌。(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结,不能读作“jiē”。

成语辨析:张口结舌与“哑口无言”有别:张口结舌侧重于形容紧张;“哑口无言”侧重于形容不作声。

成语谜面:千;欲言语又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12植树节黑板报资料

全文共 1710 字

+ 加入清单

一、植树节的由来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满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着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XX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二、植树节的意义

一颗树的生态价值: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三、崇尚植树造林趣闻佳话

治病种杏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四、植树节宣传标语

1、要想富,多栽树。

2、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3、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4、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5、保树盖荒山,不愁吃和穿。

6、穷山恶水,青山绿水。

7、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8、若要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9、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10、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11、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2、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13、村上无树锅不开,四方绿化沙不来。

14、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五、植树节口号

1、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2、爱我植树,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3、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4、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5、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6、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7、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xx的一草一木。

8、绿化环境,美化人生。

9、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

10、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11、给地球一点色彩

12、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13、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14、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六、植树节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又是一年芳草绿。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3.12植树节,是一个营造绿色环境,期待绿水青山,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3.12植树节。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3.12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草长莺飞,春回大地。在3.12植树节到来之际,人们纷纷走向田野山岗,履行公民的植树义务。许多人用种植纪念树、营造纪念林的形式,铭志于树,寄情于林。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中学生禁毒教育宣传资料

全文共 3962 字

+ 加入清单

毒品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吞噬人们的肉体和灵魂,直接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毒品这场来势凶猛的世纪之患正无情地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对此做些介绍:

一、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毒品的危害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几种主要毒品的属性及其危害性

鸦片

也称阿片,谷称大烟。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风干,变成棕褐色的粘稠状物,就是鸦片。鸦片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

吸食鸦片,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可造成吸食者在心理、生理上对鸦片产生很强的依赖性。长期吸食鸦片、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消退,尤其是破坏人体胃功能和肝功能及生育功能,可引起新生儿先天畸形,死亡率高。超剂量吸食鸦片会致人死亡。

吸食鸦片者消瘦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瞳孔缩小,失眠,对什么事都无所谓。当吸食者中止吸食鸦片,就会出现戒断综合症,表现为流汗、发抖、发热、高血压、肌肉疼痛、痉挛等。

海洛因

学名二乙酰吗啡,俗称白粉。它是鸦片的衍生物,是吗啡与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成品为粉末或颗粒状。颜色因制作程序和方法不同而异,一般呈白色或淡灰色,有的呈棕黄色、淡棕黄色、灰褐色或淡灰褐色等。纯品海洛因为白色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吸食、注射海洛因极易成瘾,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会引起昏迷、呼吸减弱、体温降低、心跳缓慢、血压降低而导致死亡。海洛因使人产生极大的生理和心理依赖,中止吸食、注射海洛因后会产生戒断综合症,表现为流汗、发抖、发热、高血压、肌肉疼痛、痉挛等症状。

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患病毒性肝炎、肺脓肿、艾滋病等症,剂量过大可致死。

冰毒

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因形状像碎冰而得名。

冰毒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极强的兴奋作用,它能使吸食者产生精力无穷、不易受伤的幻觉,同时也会减低其自我抑制能力,导致失去对危机的警觉性。冰毒会令人产生极强的依赖性。

吸食冰毒能使人:呼吸脉搏急促、判断力失准、重复怪异行为、情绪不稳、产生幻觉、突如其来的恐慌或被害妄想。主要症状如下:情绪严重不稳、过度活跃、狂乱、恐慌、容易激动、脑血管爆裂、引发急性心脏衰竭、睡眠失调、体重不正常地下降、皮肤受到损害、昏迷,并同时出现精神紊乱、幻觉、幻听、怪异思想及被害妄想的精神病状态。吸食者常出现狂燥症、自杀及自毁行为、暴力倾向。

摇头丸

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摇头丸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幻觉和暴力倾向。摇头丸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使用数次后即可成瘾,过量使用会产生急性中毒。

轻者出现头昏、头痛、心悸、恶心、话多、易激动、无力、失明、震颤,键反射亢进等症状。

重者出现呕吐、腹疼、腹泄、精神混乱、惊恐不安、心律不齐、心绞痛、血压升高或降低,严重时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循环性虚脱、昏迷、死亡。慢性中毒可造成服用者体重减轻、乏力、倦怠、头晕等。有的出现精神异常,表现出安他非明精神病症状,经常处于幻觉、妄想状态,酷似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同时,也会发生其他滥用药物感染合并综合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性病和艾滋病等。

大麻

属大麻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北非、北美、中东、印度、西印度群岛及中亚部份地区。大麻雌、雄异株,花叶含有丰富的大麻脂,人吸食后能产生致幻作用。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吸食大麻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吸食大麻会导致精神与行为障碍,引发支气管炎、结膜炎、内分泌紊乱等疾病,并导致举止失常、判断力失准、注意力减弱、记忆力受损、平衡力失衡、精神混乱等,表现为冷漠、呆滞、做事乏味、懒散、情感枯燥、易怒、失眠、焦虑、对人极度怀疑、紧张、激动。经常吸食大麻会对大麻产生强烈的精神依赖性,在事业上丧失进取心,丧失工作、生活和学习能力,并诱发精神错乱、偏执狂和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等中毒性精神病,常常会做出危害社会的犯罪或攻击行为。

咖啡因

又称咖啡碱。系质轻、柔韧、有光泽的针状结晶,无臭、味苦。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骨骼肌、舒张血管、松驰平滑肌和利尿等作用。咖啡因在医疗上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但滥用就会成瘾,成为毒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第24号令发布《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将咖啡因列入其中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严格管理。

安钠咖又名苯甲酸钠咖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医疗上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为针、粉、片剂,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性抑制和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等。但滥用就会成瘾,成为毒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超剂量使用可致人死亡。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第24号令发布《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将安钠咖列入其中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严格管理。

杜冷丁

又称盐酸哌替啶。它是根据吗啡的化学结构衍生出来的一种合成麻醉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平滑肌亦有一定影响。其作用与吗啡基相同,为目前常用的镇痛药之一。医疗用多为针剂和片剂,但滥用就会成瘾,成为毒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发布《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将杜冷丁列入其中进行严格管理。

杜冷丁连续使用可成瘾,一旦停药后则会产生相似于吗啡戒断后的戒断综合症。

二、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三、什么是吸毒? 吸毒的方式有哪些?

吸毒,就是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违法行为。

吸毒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常见方式。

(1)烟吸。将毒品掺入烟丝,通过吸烟将毒品吸入体内。

(2)烫吸。将海洛因放在铝箔纸上或金属匙上,下面用火加热,毒品升华为烟雾,吸毒者用力吸吮缕缕青烟,又称为吸烫烟。

(3)鼻嗅。又称鼻吸。用管对准鼻孔,通过鼻粘膜将毒品吸入。

(4)口服。口服多为毒品的片剂,如口服冰毒片、摇头丸等。

(5)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四、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根据调查,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奇心驱使 在调查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

(2)寻找刺激 吸毒时髦、气派、富有,特别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老板,认为该享受的全体验过了,抽一口,不枉来一世。可这一抽上,富有很快变成贫穷,百万富翁沦为乞丐多不胜数。

(3)逆反心理

有人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将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4)被欺骗、引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不少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利用青年学生的无知多方引诱。

(5)环境影响 多见于家庭亲友,所谓近墨者黑。

(6)负面生活事件影响 对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发生。

五、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染上毒瘾一般有以下迹象: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3)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4)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6)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所佩戴太阳镜;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8)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9)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10)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

六、毒瘾为何难戒

毒品为什么能害人呢?毒品(麻醉品)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为什么一旦沾染上毒瘾就难以戒掉呢?原因主要在于它的依赖性。

一是身体依赖。毒品进入人体后,会使人的机体发生适应性改变,建立起新的药物作用下的平衡。一旦停止用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恶心、出汗、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痛苦万分。

二是精神依赖。正常人脑内和体内的一些器官里,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当人体摄取毒品后,内源性阿片肽受到抑制,阿片受体只能靠不断摄取毒品中的阿片类物质才能调节精神平衡。

七、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

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不充许进入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物品等,不随便跟随他人外出、游玩等。

(7)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成语举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杀妻求将,吴起何其忍心;蒸梨出妻,曾子善全孝道。”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到鲁国拜曾子为师学习兵法,后做官负责为鲁国练兵。吴起当官后娶了齐国漂亮女子为妻。强大的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君想启用吴起为大将,但担心吴起不忠心,吴起听说后杀了自己妻子去拜见国君,后被任命为大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12.4国家宪法日宣传资料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刑法、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宪法好像是很“宽容”的,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观念相当普遍。其实,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内容上来讲,宪法是人民权利宪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意义:

《决定》指出,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成语举例:像中世纪骑士那样站在虹的桥上,高揭着什么怪好听的旗号,而实在只是出头,或竟是待价而沽。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沽,不能写作“估”;价,不能写作“介”。

成语谜面:囤货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到各国去游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没有人接受并重用他,他并不灰心。弟子子贡以得到美玉如何处理问孔子,孔子毫不迟疑地回答:“卖掉它,卖掉它,我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出现呢。”。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成语举例: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尔,不能读作“ér”。

成语辨形:尔,不能写作“耳”或“而”。

成语辨析:出尔反尔和“反复无常”都形容常常变卦。但出尔反尔偏重在说话上;指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偏重在表现上;强调行为变化无常。

成语谜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歇后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成语举例:并不等候答复,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理屈词穷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沙汀《呼嚎》)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屈,不能读作“qǔ”。

成语辨形:理,不能写作“礼”;屈,不能写作“曲”。

成语辨析:理屈词穷和“哑口无言”都表示没有理由而说不出话来。但理屈词穷是通过辩驳而词穷的;而“哑口无言”可能是无理由而不分辩;也可能是有理由而不分辩。

成语谜面:被告认输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成语举例:这个商人巧舌如簧,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舌,不能读作“sé”。

成语辨形:簧,不能写作“黄”。

成语辨析:巧舌如簧与“如簧之舌”有别:巧舌如簧是主谓式;谓词性的;多作谓语、定语;形容能说会道;“如簧之舌”是偏正式;名词性的;多作宾语;形容能说会道的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成语举例:此校确系美国之首屈一指,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屈,不能写作“曲”。

成语辨析:首屈一指与“名列前茅”有别:首屈一指侧重指第一位;“名列前茅”侧重指第一流。

成语谜面:先弯大拇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敲碎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

成语举例:清 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髓,不能读作“suí”。

成语辨形:髓,不能写作“隋”。

成语辨析:敲骨吸髓与“横征暴敛”有别:敲骨吸髓偏重于残酷;其手段可多种多样;“横征暴敛”偏重于横暴;其手段只是指征收。

成语谜面:吃螃蟹腿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举例: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同,不能读作胡同的“tònɡ”。

成语辨形:合,不能写作“和”。

成语辨析:志同道合与“情投意合”有别:志同道合侧重于形容志趣相同;“情投意合”侧重于形容感情融洽。

成语谜面:志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上书说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当屠夫钓叟,他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王,辅佐他们成大业。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成语举例: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茅盾《子夜》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菲,不能读作“fēi”;薄,不能读作“báo”。

成语辨形:妄,不能写作“忘”。

成语辨析:妄自菲薄和“自暴自弃”都含有过分看轻自己的意思。但妄自菲薄重在不切实际地过分看轻自己;多指心理状态;语意比较轻;“自暴自弃”重在不知自爱;甘于堕落或落后;既可指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也指行动表现;语意比较重。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成语举例: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兽,不能读作“sòu”。

成语辨形:心,不能写作“新”。

成语辨析:人面兽心和“衣冠禽兽”;都有“貌如人;实似兽”的意思。不同在于:①人面兽心偏重在内心;指人的心肠凶狠、歹毒;“衣冠禽兽”偏重在行为;指人行为卑劣、手段凶狠、道德败坏。②“衣冠禽兽”可比喻像禽兽一样的人;人面兽心不能。

成语谜面:猴子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举例: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再,不能写作“在”。

成语辨析:东山再起和“卷土重来”、“死灰复燃”;都有“失败后重新出来活动”的意思。不同在于:①东山再起和“卷土重来”偏重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死灰复燃”偏重指恶势力、坏现象。②东山再起多用于人;而且大多是本来有势力、有地位的人;“卷土重来 ”不限于此;它的适用对象宽得多;“死灰复燃”应用范围更广;既可指人;也可指事与物。

成语谜面:谢安复职;夕阳西下几时回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资料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猾:狡诈。指非常阴险狡诈的人。

成语举例:他是个老奸巨猾的人,人们都不爱与他来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含贬义。多用于形容人的处世;办事方式。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奸,不能读作“qiān”。

成语辨形:猾,不能写作“滑”。

成语谜面:白了尾巴尖子的狐狸

造句

1. 这些老奸巨猾的商人,经常用偷斤减两的手法欺骗客人。

2. 大家都说苏老板(苏老板)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这次事实证明他的确如此。

3. 他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家伙。

4. 从作案手段来看,这是一个老奸巨猾的罪犯。

5. 他是个老奸巨猾的人,人们都不爱与他来往。

6. 这个嫌犯老奸巨猾,想要套出他的话可不容易。

7. 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我差点上了他的圈套。

8. 不会像他这样一个老奸巨猾的混蛋会放弃代理权吗?

9. 他太老奸巨猾了,你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料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考作文素材:司马迁

展开阅读全文

熊猫的资料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先来猜个谜语:身穿一套黑白衣,戴着一副酷墨镜,头上长着尖耳朵,憨厚可爱真机灵。打的是什么动物呢?没错,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长得十分可爱,它有着黑白相间的毛,圆溜溜的眼睛上浓浓的黑眼圈十分显眼,好像几天没睡觉似的。最奇怪的还是耳朵,它的耳朵一直是立着的,一刻也不落,因此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几百米以外的声音都能听见。

大熊猫喜欢吃的东西有很多,其中竹子、苹果、窝窝头都是它的最爱,而小熊猫因为胃中的防护膜还没长成,所以不能吃竹子,只能喝奶。

大熊猫的神态百样,有时呆坐在那里,眼睛茫然地看着四方;有时在一起打闹,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有时在树上进行爬树比赛,获胜者高傲地看着四周,失败者低着头、丧着气;还有的把土坡当成滑滑梯,滑下来又爬上去,看起来快乐极了!许多人都喜欢它。

中国大约百分之八十的熊猫都集中在四川,因为那里比较潮湿,一年四季不冷也不热,这正是熊猫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因此熊猫种族就在四川壮大起来了。

大熊猫既机灵又可爱,我希望人类能爱护熊猫,让几千年后的人类也能看到大熊猫可爱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熊猫的资料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国家,有许多的国宝。聪明机灵的金丝猴,体态姣美的白鳍豚,但我还是最喜欢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很多人一定会有这个疑问,大熊猫笨笨的样子为什么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呢?这就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熊猫具有活化石的历史。最古老的大熊猫在八百万年前就已经在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这两个地方,被称为始熊猫。这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在自然环境法则和生存竞争中,它们在绝大多数动物灭绝的大自然中活了下来,成为了“活化石”,生存到现在,至今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呢!

大熊猫的长相也特别奇特,又让人觉得很好看是为什么呢?又大又圆的脑袋加上滑稽搞笑的动作给人增加了好感,头上和身体上的毛色黑白分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刺激,那种似黑非黑,白也不是纯白,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的外表让人觉得特别可爱。奇特的外表,让它更有几分国宝的光环,大熊猫很像体态肥硕的棕熊,胖胖的身体加上黑白分明的外表,尽显富态,圆圆的脑袋,短短的尾巴,给人长相奇特的感觉,让人想和它亲近。

这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经过了我的一番讲解,你们一定更加了解大熊猫了吧,现在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保护大熊猫,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熊猫的资料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熊猫憨态可掬,看起来十分笨拙,但爪子十分锋利,能够敏捷地爬上树。惹人分外喜爱。

说到大熊猫,大家可能会想到小猫,但它不是猫,而是独特物种。成年大熊猫重50~90千克,刚出生的幼崽一般150克左右,最轻的熊猫仔仅有51克。

大熊猫生活在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的山林河谷地里,那里的湿度大,竹子生长茂盛,能够让熊猫吃个够。它的食物除竹子外还有很多,如:苹果和梨、蛋糕等。它吃的蛋糕是一斤重的竹子蛋糕,公熊猫一次可吃一个。它吃的食物要新鲜的,早上吃了,中午就不吃了。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并且是活化石,己经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了。

大熊猫十分趣味。一只大熊猫遇到了饲养员,便抱着脚不放;两三只熊猫在追逐嬉戏,还爬上树荡秋千,一不细心就摔下来,它们好像不怕疼,爬起来继续玩。

有些人问,大熊猫为什么不是纯黑、纯白的呢?因为大熊猫是弱者,不能攻击,黑色相间是隐藏色,不易被发现。它有黑黑的四肢和耳朵,白白的脸和肚皮,一天到晚戴着一副墨镜,围着一条黑围脖,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可爱、滑稽极了!大熊猫十分可爱,我们要保护它们,使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让大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