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起义

起义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起义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起义问题。

分享

浏览

1744

作文

12

星夜起义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1911年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

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1911年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的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同盟会员),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潜出校外,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反抗。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成功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红巾军起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后期,以蒙古族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他们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如大臣伯彦得赏赐土地就达2万顷。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

元朝统治者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美女,天天供佛炼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滥发货币,祸国殃民。加上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真是民不聊生,出现了“饿死已满路,生者与鬼邻”的悲惨局面。反抗的烈火在人民心中燃起。社会上流传着“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歌谣。

在这种情况下,刘福通遂利用白莲教和弥勒教暗暗串通穷人。1351年,元朝政府强征农民15万人挖黄河河道。监督挖河的官吏乘机克扣河工“食钱”。河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

刘福通派了几百名教徒作民夫,在工地活动,传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暗中凿了个一只眼睛的石头人埋在工地。民工挖出后,反抗的烈火顿时燃起。

刘福通是颍州(今安徽阜阳)人。他与白莲教另一首领、河北永年人韩山童一直在北方地区秘密传教,宣传“明王出世”、“弥勒佛下生”,以吸引群众。石人挖出,时机成熟。在韩山童、刘福通领导下,3000人在颍州颍上县白鹿庄准备起义,因事前泄密,遭到敌人包围,韩山童牺牲。刘福通突围后把起义群众组织起来。起义者以红巾裹头,一鼓作气占领颍(今安徽阜阳)、罗山(今河南罗山县)、上蔡(今河南上蔡县)、真阳(今河南正阳县)、确山(今河南确山县)等地。

“众至十余万,元兵不能御。”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首诗:

“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反映了元朝统治下的阶级对立和民族压迫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被压迫的广大农民的政治理想。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红巾军所到之处,开仓散米,赈济贫农,深得人民拥护。群众纷纷加入红巾军,队伍迅速扩大到几十万人。在红巾军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农民纷起响应。人数较多的有蕲水(今湖北浠水)的徐寿辉部、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的芝麻李部、南阳的布王三部、荆樊的孟海马部、濠州(今安徽风阳东)的郭子兴部等。

为推翻元朝的反动统治,起义军提出以“明”斗“暗”(“明”指起义军;“暗”指元朝统治)的口号,鼓舞群众向封建官府作斗争。1355年,刘福通率军攻下亳州(今安徽亳州),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其后数战后,击败答失八都鲁的军队,并展开反攻,甚至逼近大都,南方红军则在湖南、湖北获得胜利,朱元璋则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渡长江占领集庆(今南京)。至元十七年前(1357)前后,在北方以以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等为首的元军将领(但当时已不听中央号令各自为政)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红巾军内部也发生争执分裂,势力渐弱,1363年,北方红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元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南方红巾军则将领

展开阅读全文

大泽乡起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93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建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伕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阿房音ē大泽起义历史典故páng)。到了二世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伕,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开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后把秦始皇葬在那里。

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杀人的设备,最后竟残酷地把所有造坟的工匠全都埋庄墓道里,不让一个人出来。

大坟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中国人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209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九百名民伕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个儿大、办事能干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阳城人,是个给人当长工的;一个叫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个贫苦农民。

陈胜年青时候,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跟别的长工一块儿给地主种田,心里常常想,我年青力壮,为什么这样成年累月地给别人做牛做马呢,总有一天,我也要干点大事业出来。

有一次,他跟伙伴们在田边休息,对伙伴们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可别忘了老朋友啊!”

大伙儿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打哪儿来的富贵?”

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说:“唉,燕雀怎么会懂得鸿雁的志向呢!”

陈胜和吴广本来不相识,后来当了民伕,碰在一块儿,同病相怜,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只怕误了日期,天天急着往北赶路。

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的时候,正赶上连天大雨,水淹了道,没法通行。他们只好扎了营,停留下来,准备天一放晴再上路。

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被征发的民伕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大伙儿看看雨下个不停,急得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偷偷跟吴广商量:“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限期了,难道我们就白白地去送死吗?”

吴广说:“那怎么行,咱们开小差逃吧。”陈胜说:“开小差被抓回来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一样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强。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二世是个小儿子,本来就挨不到他做皇帝,该登基的是扶苏,大家都同情他;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立过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条好汉,现在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要是咱们借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会来响应我们。”

吴广完全赞成陈胜的主张。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他们利用当时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计策。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条人家网起来的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

第二天,大伙儿看到陈胜,都在背后点点戳戳地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加上陈胜平日待人和气,就更加尊敬陈胜了。

有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跑去激怒军官,跟他们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大家散伙回去吧。那军官果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吴广夺过剑来顺手斫倒了一个军官。陈胜也赶上去,把另一个军官杀了。

陈胜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

大伙儿一齐高喊说:“对呀,我们听您的!”

陈胜叫弟兄们搭个台,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写了一个斗大的“楚”字。大伙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翻秦朝。他们公推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条好汉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锄头铁耙到营里来投军。人多了,没有刀枪和旗子,他们就砍了许多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就这样,陈胜、吴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揭竿而起”(揭,音jiē,就是举起的意思)。

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召集陈县父老商量。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

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

展开阅读全文

黄巾起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69 字

+ 加入清单

昏庸透顶的汉灵帝信任宦官,只知道吃喝玩乐。库房里的钱不够用了,他们为了搜刮钱财,在西园开了一个挺特别的铺子。有钱的人可以公开到这里来买官职,买爵位。他们在鸿都门外张贴榜文,标出了买官的价格。买个郡太守定价二千万,买个县令定价四百万;一时付不出钱的可以暂时赊欠,等他上任以后加倍付款。这些花了钱买官的官吏,一上任当然更加起劲地搜刮民脂民膏。东汉王朝的黑暗和腐败可算到了家了。

朝廷的腐败,地主豪强的压迫,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天灾,逼得老百姓没法活下去了,纷纷起来反抗。

先是吴郡一带农民起来攻打县城,杀了官吏。会稽人许生在句章(今浙江慈溪)起兵,没有几天工夫,聚集了一万多人。汉灵帝下令叫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发兵围剿,被起义的农民打败。许生的声势越来越大,还自称“阳明皇帝”。

公元174年,吴郡司马招募人马,联合州郡官兵打败了许生。吴郡的起义军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更大的武装起义却正在酝酿着。

巨鹿郡有弟兄三个,老大名叫张角,老二叫张宝,老三叫张梁。三个人都挺有本事,还乐意帮助老百姓。

张角懂得医道,给穷人治病,从来不要钱,所以穷人都拥护他。

他知道农民受地主豪强的压迫和天灾的折磨,多么盼望有一个太平世界,让他们安安乐乐过日子。他决定利用宗教把群众组织起来,创立一个教门叫太平道,收了一些弟子,跟他一起传教。

相信太平道的人越来越多。张角又派他的兄弟张宝、张梁和弟子周游各地,一面治病,一面传道。大约花了十年工夫,太平道传遍了全国。老百姓不论是信或者不信,没有不知道太平道的。各地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

当时,郡县的官吏也只认为太平道是劝人为善、给人治病的教门,谁也没有认真过问。朝廷里有一两个大臣看出苗子,奏请灵帝下令禁止太平道。汉灵帝正忙着建造他的林园,也没把太平道放在心里。

张角他们把全国八个州几十万农民都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都推举一个首领,由张角统一指挥。

他们秘密约定三十六方在“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初五,京城和全国同时起义,口号是:“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就是指东汉王朝;“黄天”,就是指太平道。他们还暗暗派人在洛阳的寺庙和各州郡的官府大门上,用白粉写上“甲子”两字,作为起义的暗号。

可是,在离开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紧要关头,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向东汉政权告了密。朝廷立刻在洛阳进行搜查。在洛阳做联络工作的马元义不幸被捕牺牲,和太平道有联系的群众一千多人也遭到杀害。

由于形势突然变化,张角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一个月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称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三十六方的起义农民,一接到张角的命令,同时起义。所有起义的农民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志,所以称做“黄巾军”。

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地主豪强。不到十天,全国都响应起来了。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涌来,各郡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洛阳。

汉灵帝慌忙召集大臣,商量镇压措施。

汉灵帝拜外戚何进为太将军,同时派出大批人马,由皇甫嵩、朱儁(音jùn)、卢植率领,分两路去镇压黄巾军。

但是,各地起义军好像大河决了口子一样,官府哪儿抵抗得了。大将军何进不得不叫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这么一来,各地的宗室贵族、州郡长官、地主豪强,都借着打黄巾军的名义,趁机抢夺地盘,扩张势力,把整个国家闹得四分五裂。

黄巾军面对东汉朝廷和各地地主豪强的血腥镇压,坚持了九个月艰苦顽强的战斗。在紧张战斗的关键时刻,黄巾军领袖张角不幸病死。张梁、张宝带领起义军将士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以后,先后在战斗中牺牲。

起义军的主力虽然失败。但是化整为零的黄巾军一直坚持战斗了二十年。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经过这场大规模起义的致命打击,也就奄奄一息了。

展开阅读全文

钟相杨么起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17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王朝一面对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紧对人民剥削,加重税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灾难。公元1130年,金兵攻占了潭州,抢掠了一阵走了。接着,有一个被金兵打败的宋朝团练使孔彦舟,带着一批败兵残卒在那里趁火打劫,催粮逼租。

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在钟相带领下举行了起义。钟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时候,他曾经组织过抗金民兵,没得到朝廷的支持,就回家乡组织农民自卫。他用宗教的形式在农民中宣传,自称“天大圣”,能够解救人民疾苦。他说:“现在朝廷的法把人分成贵贱贫富,这不是好法。我行的法,就是要不分贫富贵贱,人人平等。”一些受尽官府、地主压迫的农民,听到这些话,怎么不高兴?大家把钟相称做“老爷”,要求入“法”的人就越来越多。

当孔彦舟的骚乱激起民愤的时候,钟相就宣布起义。他自称楚王,建立政权。附近各县的农民纷纷参加起义军,钟相分派起义军攻占城池,焚烧官府,打击豪强大户,不出一个月,起义军就占领了洞庭湖周围十九个县。

南宋朝廷十分恐慌,任命孔彦舟担任捉杀使,镇压起义军。孔彦舟知道正面攻打敌不过钟相,就先派一批奸细,假扮成贫民,混进钟相起义军队伍。公元1130年三月,孔彦舟发起进攻,埋伏在内部的奸细里应外合,起义军措手不及,打了败仗,钟相和他的儿子钟子昂被捕,遭到杀害。

钟相被害后,起义军推杨么当首领,继续和官军作战。杨么原来名叫杨太,因为他年纪轻,当地群众亲密地称他叫杨么(么音yāo,“幼小”的意思)。起义军在杨么领导下,在洞庭湖沿岸建立营寨,又在湖里和各个港汊上集中了大批船只,平时生产,战时打仗,队伍越来越壮大。

南宋王朝又派程昌寓(音yù)担任镇抚使,镇压起义。程昌寓到了鼎州,不惜工本制造了大批车船,每船可装载水军一千人,由人踏车就可以使船进退。有一次,程昌寓指挥水军使用车船攻打起义军水寨,水寨滩头水浅,车船开进港汊,搁在浅滩里动弹不得。起义军趁势发起攻击,官军兵士丢了车船逃走,车船全部落在起义军手里。

杨么起义军在洞庭湖建立了据点,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占领的地区也越来越广。公元1133年四月,杨么拥立钟相的儿子钟子仪作太子,杨么自称大圣天王,在起义军占领的地方,宣布免除百姓的一切劳役和赋税,人民生活出现了兴旺气象。

南宋王朝把杨么起义军看作心腹大患,非把他们镇压不肯罢休。宋高宗又派王(音xiè)带兵六万进攻。王不敢再用大船,改用小船进攻。起义军用车船迎战,车船高的有几丈,来往如飞。他们又在船身前后左右都装上了拍竿,拍竿上缚着一块块大石。官军的小船一接近,他们就摇动拍竿,发出大石,把敌船打沉。车船上还发出用硬木削尖的“木老鸦”,和弓箭一起发射,打得官军叫苦连天。

有一天,洞庭湖边的江上,忽然出现了几只大车船,船上既不见旗帜枪械,也不见一个兵士。王的水军将士见了,以为起义军在上游被官军打败,这几条船是顺流漂下来的,就指挥船只靠近空船。兵士们争先恐后地撑篙拉纤,把空船带着往上游驶去。哪料到到了湖面宽广的地方,几只大船里突然发出一阵擂鼓声、呐喊声,船舱里钻出来的起义兵士踏动车船,横冲直撞,把官军的几百只小船全部撞碎沉没在水里,两名将领落水丢了性命。其余留在沙滩上的官军步兵也遭到起义军攻杀。这一天,就消灭了官军一万人,缴获了大批武器盔甲。

这时候,王在大营里等待消息,忽然来了一百多个穿新衣的农民军,一面走,一面打着鼓板,吹着笛子,拍着气球,后面还有人用竹竿挑着一卷文书。官军以为一定是起义军接受招安,送投降书来了,忙命令兵士不要放箭,派人把文书接过来。宋将把文书打开一看,里面是被起义军缴获的官府告示和印章。穿着新衣的起义兵士看他们上了当,哈哈大笑说:“你们的一万水军,前天晚上已经被我们杀得精光,衣甲、刀枪、旗号、钱粮,都是咱们的啦!”说着,都乐呵呵地又吹笛打鼓走了。王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

刘豫的伪齐政权在襄阳的官员李成,听到起义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派人带着金帛文书,到扬么大寨游说,要起义军联合进攻宋朝,说只要攻占州县,就封他们做知州知县,被起义军拒绝。李成又派了三十五个人带了官诰、金带、锦袍来诱降,起义军不再饶恕,把三十五名伪齐使者用酒灌醉后全部杀死。

南宋王朝和伪齐政权的“围剿”诱降,都没有使杨么屈服,到了公元1135年,也就是起义的第六个年头,宋高宗派宰相张浚亲自督战,又从抗金前线抽回了岳飞军队。由于起义军将领有人动摇叛变,杨么大寨被官军攻破,杨么被俘后遭到杀害,坚持六年的起义终于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朱元璋起义与月饼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那么关于“八月十五起义”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873 字

+ 加入清单

陈胜大泽乡起兵、项氏会稽起兵和刘邦沛县起兵,是决定秦楚汉间历史动向的三件大事,后来历史的发展,大体由陈胜、项羽和刘邦三位英雄主导。下面是关于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建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伕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阿房音ēApáng)。到了二世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伕,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开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后把秦始皇葬在那里。

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杀人的设备,最后竟残酷地把所有造坟的工匠全都埋庄墓道里,不让一个人出来。

大坟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中国人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209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九百名民伕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个儿大、办事能干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阳城人,是个给人当长工的;一个叫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个贫苦农民。

陈胜年青时候,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跟别的长工一块儿给地主种田,心里常常想,我年青力壮,为什么这样成年累月地给别人做牛做马呢,总有一天,我也要干点大事业出来。

有一次,他跟伙伴们在田边休息,对伙伴们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可别忘了老朋友啊!”

大伙儿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打哪儿来的富贵?”

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说:“唉,燕雀怎么会懂得鸿雁的志向呢!”

陈胜和吴广本来不相识,后来当了民伕,碰在一块儿,同病相怜,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只怕误了日期,天天急着往北赶路。

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的时候,正赶上连天大雨,水淹了道,没法通行。他们只好扎了营,停留下来,准备天一放晴再上路。

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被征发的民伕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大伙儿看看雨下个不停,急得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偷偷跟吴广商量:“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限期了,难道我们就白白地去送死吗?”

吴广说:“那怎么行,咱们开小差逃吧。”陈胜说:“开小差被抓回来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一样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强。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二世是个小儿子,本来就挨不到他做皇帝,该登基的是扶苏,大家都同情他;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立过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条好汉,现在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要是咱们借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会来响应我们。”

吴广完全赞成陈胜的主张。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他们利用当时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计策。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条人家网起来的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

第二天,大伙儿看到陈胜,都在背后点点戳戳地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加上陈胜平日待人和气,就更加尊敬陈胜了。

有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跑去激怒军官,跟他们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大家散伙回去吧。那军官果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吴广夺过剑来顺手斫倒了一个军官。陈胜也赶上去,把另一个军官杀了。

陈胜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

大伙儿一齐高喊说:“对呀,我们听您的!”

陈胜叫弟兄们搭个台,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写了一个斗大的“楚”字。大伙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翻秦朝。他们公推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条好汉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锄头铁耙到营里来投军。人多了,没有刀枪和旗子,他们就砍了许多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就这样,陈胜、吴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揭竿而起”(揭,音jiē,就是举起的意思)。

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召集陈县父老商量。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

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

展开阅读全文

看天福山起义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天福山起义,是中共胶东特委于1937年12月24日在文登天福山组织发动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又称“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看天福山起义电影观后感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参观胶东半岛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烈士、铭记那段抗日烽火的岁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感悟每位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和不朽精神。

一、仰慕烈士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面面丰富翔实的史料刊版、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史诗雕塑、一件件珍贵而沧桑的革命文物真实地将那一幕幕烽火鏖战、浴血拼搏的场景重现在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烈士艰苦奋斗的场景,深感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烈士为强我中华、为抗日救国不惜牺牲、在艰难逆境中勇于奋进的“天福山精神”。

二、敬佩勇士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遭到文登县地方反动武装四、五百人包围的情况下,政委宋澄向对方晓以民族大义,不惧困难,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口号,并挺身而出,前去与敌人谈判。面对反动派的血腥镇压,特委采取果断措施,形势很快好转。正是由于他们不惧反动势力、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才使得“三军”人枪倍增,军威大振,壮大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扩大了党在胶东的影响,激发了人民的抗战热情。

三、学习烈士们为人民服务的品格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坚贞不屈的文登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发动了威震胶东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走上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道路,誓死保卫广大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存在于每位烈士心中。也正是因为始终相信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天福山起义才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凝聚着革命先辈们的心血。

今天,战火硝烟虽已散尽,但是天福山起义缔造出的“天福山精神”,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铭记革命前辈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天福山革命精神,在当今时代仍不过时,让我们在缅怀中接受洗礼,在纪念中继往开来,以史为鉴,共同为山东经济发展新跨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秋收起义的观后感参观湘南起义纪念馆的感想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这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曹家坪路东塔岭的湘南起义纪念馆,通过这次的课外活动,参观了湘南起义纪念馆的文物,再现了郴州红色革命历史。同时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深刻体会到了湘南起义的历史意义。

湘南起义纪念馆于2009年3月兴建,2010年7月建成,10月1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纪念馆建筑面积4886平方米,展览面积3100多平方米。湘南起义史料展览共分为5个部分:《浴血重生,朱德率部奔湘南》、《风展赤帜,百万之众斗敌顽》、《波澜壮阔,创建苏维埃政权》、《战略转移,湘南义军赴井冈》、《千秋史册,伟业闪耀功勋榜》,14个展厅。馆内序厅中央以朱德、陈毅与湘南起义中工农革命群众和革命战士形象为主题设置的一组雕塑,它与序厅两侧的郴州人文历史和山水风景为主题的浮雕相互辉映,充分展示了湘南的地域文化。湘南起义纪念馆,在中央、省、市领导和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从2010年7月至今,已先后被列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中共郴州市地方党史教育基地。 湘南起义成功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有一支经过改造的旧式军队,即初级的革命军队。二是适时进行战略转变,即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运动战的转变。三是选择正确的出击时机和出击方向。 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枪,不仅保留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而且也

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井冈山斗争的丰功伟绩。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考农民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问题,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丰碑。领导湘南起义的“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对于探索这条必由之路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垛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之所以一度取得成功,从军事方面探究,关键是正确地实现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军队)和主观的努力(战争指导)的辩证统一。

湘南起义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起义的巨大成功与战略转移的胜利实现,具有明显的特点和成功的经验。一是高举“八七”会议提出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土地革命”的旗帜,同时较好地解决了武装斗 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问题。二是由正规战争开始向游击战争转移。南昌起义军主力失败后,朱德、陈毅“拖队上山”,“从此以后即开始转入正确的方向--游击战争的方向”。 通过参观这次湘南起义纪念馆,使我重温了郴州红色革命历史。

2012级临床医学11班201215171103陈雨晴

展开阅读全文

家庭起义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丰富的,童年是欢乐的,也是有趣的。

上个星期五,我们全家大战老鼠,最终,我们家庭部队大获全胜。

事情发生在周五的晚上,妈妈正在整理厨房,突然听到妈妈尖叫起来:“哎呀!哎呀!这怎么可能?”我听到叫声后,就急忙跑了过去。我问妈妈:“发生什么了?”妈妈急切地说:“我发现有大老鼠啦!”“什么?”我吓了一大跳,家里竟然有老鼠。我看到被老鼠咬过的东西都烂了。见此我气愤的说道:“这只老鼠一定要杀了,加上破坏我们的粮食,更是不可饶恕!”晚上,我又听到老鼠啃东西的声音,于是我带着铁棍冲了过去。谁知,老鼠非常聪明,等我跑过去时,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这样,第一次捕鼠计划以失败告终。

于是,我决定让妈妈买一个粘鼠板。妈妈果然不负众望,周六下午,她就买回来一个粘鼠板,妈妈在粘鼠板上放上香油,香得我都想吃一口。我想:老鼠一定会扑上去的!晚上我再次听到老鼠的叫声,但这次是哀鸣。我冲上前去,看到老鼠已经被牢牢地粘住了,于是我大喊道“法官靳博宣坏蛋老鼠死刑!”说完,我拿起一根棍子一棒子敲下去,老鼠一命归天了。

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呀!既开动了我的脑筋,又让我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