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陈嘉庚

陈嘉庚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陈嘉庚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陈嘉庚问题。

分享

浏览

6765

作文

10

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镇)。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早于1913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科,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尽管迂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他还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1940年3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反对蒋介石独裁,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他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1942年3月新加坡沦陷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他安全返回新加坡;各界集会庆祝,众望所归。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于1952年2月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直接参议国事.他已逾古稀之年,仍不辞劳苦到祖国各地视察,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

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展开阅读全文

走进陈嘉庚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陈嘉庚是人尽皆知的爱国华侨领袖,他用一生来支持祖国抗战,为新中国的繁荣复兴做贡献,为了让新中国更加富强,有更多的人才,他不惜倾尽其所有,资助各所海内外学校。陈嘉庚先生一生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事迹是人人知,人人无不佩服,无不敬仰的。我们应当沿着陈嘉庚先生的光荣之路,努力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发扬他的艰苦朴素、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就算我们做不到如陈嘉庚先生般爱国,支援祖国抗敌,但他那份爱国的心,感恩祖国的情怀,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必须领悟的!

就在不久前,我们刚听完一堂关于陈嘉庚先生“爱国,爱家,爱父母”的道德讲堂。这场讲座,让地位渺小的我深深被震撼了!直至那天讲座结束后,我才明白:原来嘉庚精神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榜样!就算做不到万分之一,但是只要我们努力过了,付出过了,就比万斤黄金还更加贵重!

先有国后有家,如果我们不去努力把国家兴亡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努力壮大国力,那么我们又会沦为被人欺凌的境地,再次被敌人扣上“东亚病夫”这个羞国辱家羞辱人民的帽子!我们要挺直腰板坚定地喊出来:“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不会向你们屈服!当初我们凭着坚定的爱国信念与不屈不挠的精神胜利了,今天我们同样会胜利!”

我们要大声地告诉他们,我们从不软弱,我们从不畏惧,在关键时刻我们更不会退缩。只要我们有一口气在,我们就一定如蚂蚁一般,在火场中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他人的生命,甚至是国家的兴衰。如果国不强盛,任人欺凌,那家又有何存在的意义呢?只能让人民受苦。只有国盛了,敌军就不敢轻易来犯,那家也就会安宁,和谐,美满!国与家就如一对锁与钥匙,它们紧紧相连,缺一不可!

朴素也是陈嘉庚先生的显著品质,他为人简朴,不求奢华,一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但是他从来不抱怨,不说苦,不说累,只要是关于人民,关于国家,他都义不容辞。我们应该为有这样一位爱国主义者感到庆幸,感到光荣,多希望他能永远屹立不倒,永远留下。可是1961年8月21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陈嘉庚先生于北京过世,享年88岁......

这是民族的一大损失,是个遗憾,但是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与品格会永远地烙印在我们心中,在这里我想说一声:“您永远会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与榜样,永远会是我们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走进陈嘉庚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陈嘉庚出生在一个僻静的渔村,在母亲的教育下,少有大志 ,15岁学习经商,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建立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成为南洋华侨首富.他虽然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曾筹资资助辛亥革命命,捐资抗日,对中国共产党倾囊相助.他深知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在于人才,因此非常关心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在20 多年的时间里,创办了多所学校,并且捐巨资创办了福建第一所大学..他把中华民族的复兴寄希望于四万万子孙的教育上,满腔热情,感人至深!为了办学,这位手握巨资的富商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宁肯买掉自己的别墅,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也按时资助办学.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钦佩!

陈嘉庚是一个聪明的商人,他难道不知道享受生活吗?可是他更知道:祖国和民族的利高于一切!这是他做事的最高原则.我们虽然没有上千万资产,不能像他那样作出惊天动地大事业,但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 ,为我们的祖国母亲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做一个像陈嘉庚先生那样爱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一位忠于奉献的慈善家;他是一位才华超群的教育家……他是谁?这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陈嘉庚!他的一生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他自己确实干干净净地﹑简朴地离开了人世……

陈嘉庚的一生是万分简朴的一生。但是,之所以简朴,让他短暂的一生更有意义!他为了我们国家的利益,付出了多少?他把自己用汗血换来的一切全部都给了国家,用它们创办了许多学校和大型公司。他其实是十分有钱的,但他为什么还过得如此简朴呢?他不是特别有钱吗?那他为何还要如此地节约呢?刚开始这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听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我顿时茅塞顿开。它讲的是发生在陈嘉庚家的事:陈嘉庚为国家建立了很多“财源”后,得到不少利息,但他还是住着那个又破又矮小的茅草房。吃的依旧是地瓜粥,用的依旧是那把老旧的木椅子。有一次,一位领导来到陈嘉庚家里做客,按理说陈嘉庚是应该用大鱼大肉等好东西来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领导的。可陈嘉庚却不,他吩咐工作人员去买了一包糖果。结果那个领导只吃了一颗糖果就走了。事后,陈嘉庚把那位人员叫来,厉声批评道:“你呀你!是谁叫你买了整整一包糖果的?人家只来了一个人,糖果最多就吃两三颗,你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还买这么多!那你说,多出来这么多糖果怎么办?”陈嘉庚节约到连一包糖果的钱也不肯花!难道他真的连这一点儿钱都没有吗?不是的,他完全出得起这包糖果的钱,他甚完全可以把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所有的糖果都买下来!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明明有很多钱呀!那是因为陈嘉庚他不想白白浪费这些宝贵的钱,他要用这些钱干什么呢?他想把这些钱都无私无悔地奉献给国家。也许会有些人还是不解:“就这么点点钱而已呀,献给国家也不见得有什么明显作用啊。还不如留着自己用,何必这样节约呢?”你不知道,在你心中就是这么点的钱,在陈嘉庚心中,也是一笔钱哪!陈嘉庚的一句名言是:“再少的奉献也是为国家除了一份力!”

陈嘉庚呀陈嘉庚,他一生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但他却默默简朴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正如一句所言:“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陈嘉庚不就是如此吗?他付出了多少,但从没有抱怨与忏悔过。他始终都认为——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就连他死后的所有财产他都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国家,连一分钱都没有留给子孙……

你悄悄地走了,但你的魂还在这;你慢慢地走了,但你的心还在这;你默默地走了,但你的精神还在这!伟大的民族英雄陈嘉庚,你将永远活在所有人的心中!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个晴朗的秋天,我和妈妈漫步在美丽的厦大校园中,经过陈嘉庚纪念馆的时候,我看到了您的铜像,左手拿着帽子,右手拄着拐杖,身上西装革履,面容安详,眼光坚定,默默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厦大学子。我问妈妈:“他是谁呢?”妈妈回答:“他是我们的校主。”校主?回到家后,禁不住好奇心的我马上查了资料,“校主”的意思是学校的创办人,原来您是著名的厦门大学的创办人哪!

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我了解到年轻时的您诚信经商。您在父亲的米店工作了很久,后来米店因为欠债而停业。当时新加坡有个规定,就是“父债子免还”,可是您还是坚持要还清这笔债务。在您苦苦奋斗之下,4年后,您终于有了些盈利,我仿佛看到您四处奔波,寻找债主的身影,债务人苦苦寻找债主,这是一幅多么奇妙而感人的场景啊!父亲的债务就此全部还清了,您也在业界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您讲究“诚信”二字,因此获得了许多人的信任,人们都愿意跟您做生意。您诚信的商誉,使得您在家业衰败10年后跻身百万富翁。

您致富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兴资办学。本来,集美只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没有电灯,没有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医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不能上学,女孩儿不能学习,只能在家织布、干农活,生一个病还要跑老远去请郎中……于是,您回国后,就大力创办了各种学校、医院、图书馆等,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起了集美学村,空气中飘来的不仅是海的气息了,还有孩子们的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在1921年,您又创办了厦门大学,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因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我仿佛看到您焦虑的神情,听见了您长长的叹息,但是您毅然把自己的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您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您虽然富可敌国,可是自己的生活却很简朴。您的住宅,狭小昏暗,您的家具,十分古老,您的衣服,都打上了补丁。晚年,您为自己的伙食标准定在每天五毛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条鱼。您说:“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这句话我将一生铭记。

原来,我去厦大只是单纯的玩,现在,每当我经过厦大的时候,一股对您的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先生诚信坚毅,爱国爱乡,热衷教育,勤俭节约,毛主席说您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的,您的确是我心中的一面旗帜,您精神的光辉将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民族光辉陈嘉庚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是毛泽东主席对陈嘉庚先生的崇高评价。我身为厦门人,为有陈嘉庚先生这样的伟大先辈而感到无比自豪。

暑假,爸爸带我到集美游玩,我满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陈嘉庚先生的故居和熬园参观。

我们的车子开到厦门大桥上时,我看见了两排金碧辉煌的楼房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显得非常雄伟壮丽。我问爸爸那是什么单位,房子建得那么美?爸爸说这就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一排叫南薰楼,一排叫道南楼。我想集美学村是那么气势不凡,陈嘉庚先生的故居肯定是富丽堂皇的。当我和爸爸来到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时,看到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房,物品只有一张古老的床,半新不旧的写字桌,一付不对称的沙发,破旧的牙杯和脸盆,七拼八凑的凳子,两只破旧的皮箱,一床补了几个补丁的蚊帐,一件棉絮已多处露出的棉背心。我不相信我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我就问导游:“这就是陈嘉庚先生的故居吗?”“是的,他平时粗茶淡饭,早餐一杯牛奶两个鸡蛋,午餐和晚餐都是地瓜粥再佐以青菜、花生米、豆类、小鱼、小虾等几样小菜。他很少吃鸡鸭鱼肉,也不抽烟喝酒,逢年过节也不过加几样小菜。即使来了贵宾也只用家乡风味小吃比如:蚝仔煎、炒米粉和猪蹄炖芋头等待客。”

参观完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我们又来到了他的纪念碑前,那里的导游给我们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

陈嘉庚先生生于1874年,出生在现在的集美,早年随父在新加坡习商,长期从事橡胶业,人称“橡胶大王”。在经营工商企业的同时,还热心于文化教育事业。他目睹祖国之贫困落后,抱定“诚以救国既乏术,亦只有兴学之一方”的信念,倡导‘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思想,始终以“办教育为职志”,身体力行,不懈努力,创办了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和南洋诸多华文学校,并资助闽南各地兴办中小学。即使在先生自己所办企业受挫,资金拮据的情况下,他仍百折不挠,倾资兴学。他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我想:落后必遭“挨打”,教育是强国之本。现在我们中国富强起来了,但还有些贫困山区里的孩子由于家里贫困,面临失学。要是有许许多多像陈嘉庚先生一样的人能贡献出一部分钱给他们办学校,让他们读书,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长大后建设自己的家乡,和城里人一起奔小康,那该多好啊!

我真希望全国能多出几个像陈嘉庚先生那样倾资兴学的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民族光辉陈嘉庚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爱国华侨是一顶皇冠,那么,陈嘉庚就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陈嘉庚曾经说过:“应该用的钱,千千万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而他也正是这么做的。

陈嘉庚先生是举世公认的华侨领袖、中华英杰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世界之罕见。

陈嘉庚的生活十分简朴,但是,他对于教育方面却十分慷慨。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教育事业。但那些比他更有钱的人呢?他们视而不见,即使是捐个几十万元,其实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区区九牛一毛。只要他们少吃几顿的大鱼大肉就能办到的事他们也不愿意做。而陈嘉庚却不同了,他为了国家而做出贡献,丝毫不吝啬。他不惜倾资创办学校。而他自己呢?过着朴素的生活,床啊沙发什么的都是用了很久了的,鞋子、衣服即使是破烂不堪了也舍不得仍,补一补还继续穿。他对祖国的热爱是如此之深,对祖国的贡献如此之大,为了祖国的富强,他是如此地呕心沥血。这让我十分感动。

陈嘉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他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创办女子学校,他还强调优待贫困子弟,尽量让每个人都能上学,他还希望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使我想到了一个人,他也是和陈嘉庚一样的爱国人士——他就是钱学森。钱学森早年到美国留学,考进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后来,钱学森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一想到自己能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他感到异常的兴奋。但是,美国方面知道后,将他软禁了起来,他们怕他将美国的核弹及火箭的科技知识带回中国。钱学森的行动遭到限制,电话被监听,晚上还定期被检查,弄得钱学森寝不安宁。后来周总理出面与美国方面交涉,钱学森才回到了期盼已久的祖国。钱学森和陈嘉庚一样让我感到伟大。

虽然陈嘉庚与世长辞了,但是,他在华侨中树立的丰碑将永垂不朽!他对祖国的奉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伟大的形象永远会屹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民族光辉陈嘉庚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我的梦中又出现他的身影,我大声地叫着“嘉庚爷爷”,可是那个身影一闪就消失了。我惊醒了,像是刚刚从死神那里逃出来似的,紧张笼罩着我。“爷爷,好爷爷。。。。。。”我低声念个不停。

嘉庚爷爷,您是我的好爷爷。您不仅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还熏陶了我顽强的爱国意识。您在抚育我成长的同时,教我怎样做个爱国的人!

在梦里,嘉庚爷爷给我讲了很多很多他以前的故事,爷爷以前,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爷爷早年随着先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殖了橡胶和菠萝园10000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爷爷却对祖国念念不忘。爷爷在青年期间,就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的时候加入了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爷爷先后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捐了20多万元。辛亥革命失败后,爷爷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因此,嘉庚爷爷开始兴办教育。爷爷在家乡陆续办起了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年,爷爷又创办了厦门大学,那时可是福建省唯一的一所大学丫!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就担负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常费大400万元。说到这里,我真的好佩服你哟,我的好爷爷。。。。。。

“爷爷,爷爷,爷爷,我的爷爷。。。。。。”惊醒时,我嘴里总是这样喊着。昨晚,爷爷穿着褪了色的军衣,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古铜色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坐在我床旁。我注视着爷爷,发现爷爷的额角上已经有好几道皱纹了,看着,我都心疼丫,呜呜。突然,爷爷发现我在注视他了,就亲切地问:“卿卿,你在想什么呀?”我说:“爷爷,退伍的解放军为什么会回到自己的家乡种田呢?”爷爷听了一怔,闪动了一下大眼睛,忽而眉尖一挑,说:“卿卿,想不到你也有这种思想,你知道么,没有我们农民的辛勤劳动,你们吃的白米饭、蔬菜、水果。。。。。。从哪里来呢?”听了这一席话,我才发现是我自己太幼稚了、太不懂事了。爷爷的话,我一定会牢记一辈子的!!我长大也要和爷爷一样,做个爱国的人,决心献身报效祖国。

在阳光下,我仿佛看到嘉庚爷爷就站在我面前,爷爷背后升起了一个绚丽的光环,那是古代传说中只有仙人才有的光环,这便是最圣洁、不容亵渎的光!对这光,唯有仰望!爷爷用生命的衰老化做山,化做火,化做灯,化做路,化做一点一滴的爱,陪伴我每一天、每一秒,陪伴我这一辈子。爷爷啊,你的爱是我一生的财富,因为有了你的爱,我受益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1910年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24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高举反日斗争旗帜。济南惨案发生后,他任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募捐救济受难家属,并号召华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任主席,每年募款达上亿元,并组织司机和机工3000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路透社电讯公开传出“汪精卫发表和平谈话”。陈嘉庚感到事出有因,但他不信真有其事,因为他与汪精卫过去有过来往,私交甚好。他遂以南侨总主席名义,直接向汪精卫去电询问,汪坦承不讳。陈嘉庚给汪发长电两则,严词指出其主张极端错误,但汪称其和平主张为无上良策,甚至反过来还叮嘱陈嘉庚劝说南侨赞同其主张。至此,陈嘉庚得知汪精卫始终坚持顽固立场,无可挽救。考虑到此事系国家头等大事,应公之于众,以正视听。1938年10月28日,国内政坛的一次重要会议——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身在新加坡的陈嘉庚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向大会发去一个电报提案,提案有三方面内容: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大中学校在抗战期间禁放暑假;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其中,第一方面的内容最为著名,后经会议秘书处精简修改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样的电报提案,犹如一声惊雷,骤然在会场响起,不仅惊动了国民党战时首都重庆,也震动了海内外。

这一电报提案,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力主抗战、反对和谈、反对中途妥协的爱国精神,当时在海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中国著名爱国人士、政论家邹韬奋在其所著的《抗战以来》一书中,对其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和高度评价。他说:“开幕之后,霹雳一声,陈嘉庚从新加坡来了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寥寥十一个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同时,他还具体描述道:“当汪精卫议长高声朗读‘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时,面色突变苍白,在倾听激烈辩论时,神色非常不安,其所受刺激深矣。”1940年3月陈嘉庚亲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并冲破国民党政府重重障碍,到达延安,对抗日根据地干部的廉洁奉公、军民团结抗战,热情称颂并从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从各方面积极抗敌。陈嘉庚曾屡遭敌人迫害,脱险后,各界人士在重庆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以褒赠。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积极投身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支持解放战争,创办《南侨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陈嘉庚舍财办教育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要改变落后面貌,就得兴办各种事业,就需要各种有用的人才,所以发展教育、培育人才是最重要的。爱国的人们看清了这一点,有许多人热心办教育,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就是突出的一个。他在新加坡创办橡胶等实业,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后,首先就想到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出力,于是在家乡厦门,他出钱兴办了几十所学校,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有大学。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办学校是国民的天职。本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想法,他把办企业挣得的钱大部分用在办教育上。为了兴办学校,他毫不吝惜家财,而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

1932年,他的企业受到冲击,收入减少。一家外国企业集团想乘机把他的一部分企业收过去,条件是不再出资办学。陈嘉庚断然拒绝,说:“我宁肯让企业倒闭,也不停办学校。”后来,企业被迫停产,他仍然尽力筹集资金,保证学校的教学活动。在陈嘉庚的努力下,厦门的教育十分发达,出了许多优秀人才。这位爱国华侨在他临终时留下遗嘱:把自己私人的300多万存款全都捐献出来,作为办学经费和兴建华侨博物馆,一分钱也不留给子孙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