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壮族三月三活动报道实用20篇

我爱秋天,因为它象征着成熟,象征着美丽。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壮族三月三活动报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浏览

6953

作文

99

篇1:2024年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报道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3月29日上午,清明节到来之际,岳西县双星幼儿园(天堂镇民办教育党支部)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整个活动庄严肃穆、井然有序。大别山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前,该园大班师生及家长列队向革命烈士默哀3分钟。面对英雄烈士墓,小朋友排好整齐的队伍依次献花。

副园长汪巧莲向烈士献词,表达了对烈士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思念。园长张红梅总结发言,勉励全体师幼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

通过此次缅怀活动,该园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并接触到家乡的红色文化,感受中体会红色思想、红色精神。同时用自己的行动理解了传统节日纪念烈士的意义,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柳州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焦耀光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围绕“紫荆花城 醉美柳州”开展“三月三”系列文化活动,突出民族特色、文化惠民、文化交流和柳州生态美。4月8日,将在窑埠古镇举办“赏一片花海、品一城佳肴”的听歌赏花活动,4月9日,举办第三届广西.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4月7日至10日,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演出交易会暨中国演艺产品国际营销年会。

根据预测,4月7日,紫荆花将进入初花期,之后5天,柳州24万多株花树将集体进入盛花期,扮靓一城春色,为同期举行的“三月三”系列活动搭建起一个最大最美的粉红色舞台。在紫荆花海中举办听歌赏花系列文化活动,突出了“花与歌齐飞扬”的特点,体现现代城市的美丽风貌与旖旎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完美交融,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

为了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沟通交流,柳州用歌海与花海打造柳州的文化品牌,今年的“壮族三月三”节日还将迎来珠江一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城市舞台艺术联合展演,本次联展的舞台艺术样式包括戏剧、音乐剧、歌舞、杂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届时,来自广西南宁、桂林、梧州等地的9个代表团,广东省广州、佛山、肇庆、云浮的4个代表团,贵州省贵阳、黔东南州、黔南州的3个代表团将同台演出,给市民献上丰富的艺术大餐,展现经济带各城市文化魅力和成果,促进文化合作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幼儿园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新郎”带着一群壮实的小伙伴们去“抢亲”,终于把“新娘”迎上了大红花轿。3月28日上午,区直文化系统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了壮族舞蹈《盘歌》,载歌载舞表达壮族儿女的喜庆和热烈,彰显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跟《盘歌》一样,《铜鼓迎宾》、《民族舞蹈串烧》、《对歌》、《民族时装秀》等节目,都饱含浓郁的壮家风情。这台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文艺演出,是该园“壮族三月三”欢乐嘉年华主题活动的一部分。

为了把“壮族三月三”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民族民俗活动、感受民族民俗文化,区直文化系统幼儿园从3月6日—4月15日开展“壮族三月三”欢乐嘉年华主题活动。该园通过“主题墙饰评比”“壮族美食大课堂”“壮族美食制作坊”“壮族风情制作坊”“欢乐歌圩节”“醉美广西民族风情图片展”“广西各地特色展”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孩子们亲手制作“绣球”“铜鼓”等手工品,参与收集广西特产,学唱壮族山歌、学跳壮族舞蹈等等。

据该园副园长郁冰彬介绍,孩子们参与到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仲,不仅让其丰富了“三月三”相关民俗民族知识,还增进对家乡广西的了解,从小树立起地区民族文化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武鸣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唱壮族山歌,赶紧乐歌圩;穿壮家艳服,跳竹竿大阵;赏壮城好景,品特色好食……3月3,让我们相约壮城武鸣,乐玩壮族大圩!

3月30日,2017年中国壮城·武鸣“壮族3月3”歌圩暨骆越文明旅游节将正在南宁市武鸣区揭幕。此届歌圩主题为“奇丽壮城·踩歌追潮”,44项出色举止昌大开启,将以形式多样、内容厚实、特色鲜明的体裁、旅游、经贸举止,闪现开放谅解、生态文明、调和生长的奇丽武鸣新形象。

识歌圩“前世今生”话您知

山歌是武鸣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文明。壮家人经过山歌来记实历史、描绘糊口、传情达意等,只要山歌声1响,壮家人便会摩肩接踵相聚,唱对应对,组成10分奇特的壮族“歌圩”。歌圩古已有之,武鸣区党委、政府鼎力猖狂宏扬优良传统文明,挨造壮族文明佳构,着力于连气儿壮民族文明血脉,齐力传启、提升“壮族3月3”歌圩文明品牌,使山歌越唱越响明,越唱越出色。1980年初次由政府机关诱惑办节,至今已是第37年。

经多年挨造、创新、提升,武鸣“3月3”歌圩已成为鼓动宣传和闪现武鸣形象的载体,成为欢歌壮城新貌、抒发壮族情怀的大舞台,和广西“3月3”节庆的标志性文明品牌,世界范围最大、影响最广、历史最暂的民族歌圩。每届歌圩举止经过“山歌搭台,经济唱戏”的体式名堂,闪现壮城武鸣出色的投资情况与连合调和的社会生态。每1年插手举止的公共达10几万人,实现了文明与经济的没有分彼此,突显“3月3”歌圩文明品牌效应。

现正在,“壮族3月3”歌圩已当选国度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3月3”歌圩商标取得了国度工商总局的正式受权;武鸣被文明部断定为中国壮城文明研讨回护基地,取得“中国歌圩文明之城”“世界文明前辈县”等名誉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壮族三月三习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壮族的三月三活动作文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宁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3月30日上午,“缤纷三月三 欢乐青秀行”青秀区“三月三”文化活动开幕式将在南湖南广场举行。届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芭蕉香火龙、麒麟舞、斗竹马、吹木叶、唱山歌、南阳大鼓、斗春牛、刘圩八音、舞狮等乡村民族特色的表演队伍,将组成240人特色民族风情巡游方队进行巡游,让你在现代都市就能感受最原生态的民族风情。

特色一:壮族芭蕉香火龙舞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青秀区长塘镇的一项民间民俗活动,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兼收并蓄了师公戏、傩戏、武术、杂技等传统文化的舞蹈与动作,作为壮族稻作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舞龙的主要程序有醒龙、纳礼、龙巡、播雨、除害、撒福、交合、舞乐、谢龙等,表达人们对龙的感激,祈请神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08年壮族芭蕉香火龙舞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2年,青秀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芭蕉香火龙之乡”。

特色二:壮族斗竹马

壮族斗竹马是流传于青秀区长塘镇及邕宁、良庆等周边地区的一种群体性壮族民间体育竞技活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重大节假日,当地村民都举行规模盛大的壮族斗竹马活动。参赛人数不限,每场比赛分红蓝两方,一方为“兵”队,另一方为“勇”队。各方各执一旗,锣鼓助威,双方队员踩在竹马上,先过场两次,第三次对冲,直冲到对方无人在竹马上为赢。

2008年,壮族斗竹马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特色三:壮族麒麟舞

壮族麒麟舞是流传于以青秀区为中心,辐射至周边的良庆区、江南区、横县等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舞蹈以三罡矮步为主要步调,模拟动物的动作特征,如青蛙落水、螃蟹出动、龙虾爬岸等。2012年8月,壮族麒麟舞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特色四:南阳大鼓

南阳大鼓又叫种劳,是壮族的特色大鼓。大鼓表演在青秀区南阳镇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每逢春节等节日,或者谁家有嫁女娶亲、子女入学、添丁、乔迁新居等喜事,都会敲锣打鼓庆贺一番。南阳大鼓队曾多次获奖,2016年以南阳大鼓为题材的微电影《古岳的鼓》荣获第四届“我的长辈”微视频作品(国 际)大赛最高奖项——“评委会奖”。

特色五:斗春牛

斗春牛又叫春牛舞。“春牛”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 ,后面跟着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表演时,一般有锣鼓队、舞蹈队配合,形成春牛队。随着时代的发展,斗春牛已增添了新的内容,用来歌颂新社会、新生活,进而向广大人民群众显现南阳的乡土文化风采。

特色六:刘圩八音

刘圩八音源于广州八音,后吸收邕剧、壮师剧和壮族民间音乐的元素发展而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刘圩八音乐队由大唢呐、小唢呐、无孔笛(壮族民间乐器)、二弦、秦琴、鼓、锣、钹和壮族岳鼓等组成 ,为壮、汉乐器的结合。所奏曲目都源自壮族民间戏曲和民歌音调,共有乐曲一千多首。如今,八音已成为刘圩民间艺术知名的文化品牌。

特色七: 吹木叶

吹木叶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吹奏乐器,也称“吹叶”,即吹树叶发声之意。伶俐镇的吹木叶传唱中, 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情歌:“高山木叶起堆堆,可惜阿哥不会吹,哪时吹得木叶响,只用木叶不用媒。”伶俐的木叶吹奏表演,是通过表演者吹动一片木叶,发出优美、清脆的声音,为正忙于田间干活的壮族儿女伴奏。木叶声加入鼓调,奏响悠扬的旋律,阿哥阿妹随音乐起舞,把壮族人民的生活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市民还可以看到舞狮等精彩表演,不出市区、不到县乡就能感受到“三月三”乡村民俗活动的热闹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汇总

全文共 222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壮族三月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板等也是有趣的节日活动。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壮族三月三习俗。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曾是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壮族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流传在壮族地区的铜鼓舞,表演时,一般是将四面铜鼓挂在村前的大榕树上,由四个小伙子敲击,作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双手持棍敲击,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他边敲鼓,边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击鼓动作,节奏由慢到快,反复变化,舞姿灵活敏捷。另有两个小伙,一个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边敲竹筒边舞,另一个拿雨帽为击鼓者扇凉,边扇边舞,三人彼此穿插跳跃,配合自然协调,场面热烈,情绪欢腾。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儿童节活动报道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5月31日和6月1日上午,安昌幼儿园彩旗飘飘,热闹非凡,隆重举行以“自信、健康、快乐、感恩”为主题的六一节庆祝活动。校园广播里不时传来欢快的乐曲声,小朋友们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幼儿园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气氛。全园幼儿家长、县上各级领导及社会知名人士代表和小朋友欢聚在一起,满怀喜悦,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

上午9时整,一曲欢快的舞蹈《欢庆六一》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幼儿园园长梁娟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六一致词,县政协王成如主席在会上讲话,祝贺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六一儿童节快乐!并且给留守孩子派发了精美的节日礼物。安昌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演出在孩子们的欢呼声和礼炮声中隆重开始,本次活动开展了近两个小时,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小班的宝贝们憨态可掬,表演了《刷牙乐》、《小龙人》等舞蹈,中班的宝贝们表演了《球星宝贝》、《一休哥》、《爱我你就亲亲我》等舞蹈,大班的宝贝还倾情奉献了感恩歌曲《美好未来》、《我祝愿》。舞蹈《上学堂》、《拥抱灿烂的明天》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生动活泼、童真童趣的表演,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在积极地参与中体验了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使家长在观看和参与中,进一步感受到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并增进了亲子感情;同时也为我园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了我园的社会影响。“自信、健康、快乐、感恩、”的六一节庆祝活动在热闹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广西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开展“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促进民族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 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水平”,3月27日,由贵港市体育局、贵港市体育总会主办,贵港市篮球协会协办的2017 年贵港市“三月三”篮球赛在贵港市体育中心综合馆开赛。

举办2017 年贵港市“三月三”篮球赛,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旅游文化消费品牌的要求和《中共贵港市委员会办公室贵港市人民办公室印发〈关于打造“壮族三月三·和谐美贵港”旅游文化消费品牌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贵办通〔2017〕8号)、《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比赛和活动方案的通知》(桂体群〔2017〕2号)文件精神,在保护传承基础上,通过创新活动形式,精心设计、策划具有我市民族特色、生活方式和健身需求,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加的体育项目比赛和活动,使“壮族三月三”活动更加符合现代过节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于促进贵港市体育旅游文化消费和篮球传统项目开展,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武鸣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武鸣区齐力厚实举止项目内容,供给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和保障,惬心泛博旅客吃喝玩乐需求,确保旅客正在明确浓郁壮族风情的同时,播种满满的体验感。

看:文明举止风情浓郁。武鸣体育馆广场“3千”举止上演阵容壮大,气焰澎湃,是每1年没有行错过的特色项目、尺度项目。竹竿阵持续点窜花式布列,阵阵鼓声响彻天空,壮家儿女身穿节日艳服翩翩起舞。歌圩举止揭幕式、《壮城欢歌》文艺上演将闪现骆越民族文明的残暴残暴。壮族服饰展和多项壮民族文明特色闪现举止让旅客分明多姿多彩的壮城风情。

听:山歌对唱妙趣横生。歌王大赛、歌王反抗赛及壮城歌海举止将聚集广西各地山歌好手及武鸣官方山歌手,老歌师和山歌新秀1展歌喉,同台对歌机敏应对。歌王大赛中,歌手们还可以用桂柳话、壮语、粤语等分歧语言,互飙歌技侵掠歌王名号。壮城歌海还设有青少年山歌赛,正在设置于各镇的5个分歌台,旅客还可现场与歌师对歌。

赛:体育比赛出色刺激。武术散挨擂台赛将会聚南宁、柳州、北海、玉林、河池等地精英,连气儿3天睁开激战;狮王争霸赛中区内外驰名龙狮团会商身手;扔绣球、抢花炮、6人板鞋接力赛、搬运食粮赛等将成为旅客到场游戏的兴趣互动节目;街舞快乐喜爱者可1览“昂遇遇”街舞大赛街舞好手过招的热情局面。

游:旅游举止厚实多彩。除主城区内的多项举止,还有以下出游线路供旅客挑选。线路1:到花花大世界、伊岭岩等景区看壮文明服饰闪现、壮民族记忆展,明确壮民族文明神韵。线路2:新气力生态山庄、双桥镇大伍屯、宁武镇伏唐屯、康佳龙生态农庄、纳天山庄等农家乐,斗鸡斗鸟、壮家好食建造、脚斗士大赛等举止等您来。线路3:将正在13个镇举办“3月糯米香,昂昂正在壮城”系罗列止,独具村落特色的龙母文艺晚会、扔绣球举止、山歌比赛等举止,可使旅客感觉壮家人的激情亲切好客。

吃:壮城好食使人垂涎。5色糯米饭、岑岭柠檬鸭、8宝鱼生、旱藕粉等,使人馋涎欲滴。歌圩还举办“壮城好食·武鸣特产”展销推介会。啤酒狂欢夜举止是今年初次举办的举止,将睁开啤酒竞饮、大胃王等举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壮族三月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在江苏省有在三月三逛庙会的习俗,每逢三月三,各种小商贩就会在街上摆起摊位,一眼望去就像是一条长龙,这也是全年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重庆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喜迎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4月8日(农历三月初二),2016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将在罗波镇罗波戏台和罗波庙举行,今年的活动以“弘扬骆越文化”为主题,活动多达10项,包括骆越祖母王神像巡游、公祭骆越祖母王仪式、壮民族特色美食展销、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展销、各村各界群众代表祭祀骆越祖庙、民俗“千家宴”、乡镇文艺队文艺演出、山歌对唱、罗波风情摄影展、壮民族乐队演出。

在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上,游客不仅可以尽情感受和领略具有浓郁壮民族文化特色的骆越祖母王神像巡游、公祭骆越祖母王仪式等主要祭祀活动场面,还可以欣赏到古老而神秘的骆垌舞巡游、骆越古文字巡游、骆越王养生酒巡游、骆越古乐队巡游、罗波民俗巡游等民俗巡游节目。

在壮民族特色美食展销中,来自各村五色糯米饭传承者进行现场制作比赛,邀请客人品尝,评选出最地道的糯米饭。同时,罗波社区村民将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菜,盛情款待八方游客,五色糯米饭、壮族风味粽子、美味鱼生、土米酒……将让来宾们大饱眼福、口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壮族的三月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3月29日下午,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物流1341班在相思湖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广场开展了“同庆三月三 共聚民族情"系列主题活动。

活动前,物流1341班57名学生积极投身活动的宣传工作,他们身穿特色的民族服饰,整齐排列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前,宣传、弘扬“三月三”文化。吸引了许多来往的师生,驻步观看。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群攒动,并陆续有师生参与其中。“毽子新玩法”、“挑竹竿游戏”、“踩高跷”、“壮乡板鞋”及“民族服装秀”等活动相继展开。其中“最美‘三月三’记忆写上墙”互动项目贯穿本次活动始终,同学参与、体验游戏,同时,将自己对“三月三”的感受和祝愿写在活动墙上。活动其间,获胜的选手们将收到具有民族特色的绣球等物品作为奖品,纪念这次“三月三”活动。

在彩色气球间隔的赛场上,踢毽子环节正激烈地进行。选手们大显身手,紧随毽子的节奏,灵活的转换身体的方向。在短暂的一分钟比赛中,有的手忙脚乱,有的目不转睛,有的欢声笑语。“开开,合合,开开开合!”婉转轻快的口号声响彻大学生活动中心。踢毽子环节尚未接近尾声,竹竿韵律的清脆声已在一旁响起。“挑竹竿游戏”结合民族特色与趣味性,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参赛选手运用脚尖,在竹竿的开合间灵活跳跃,给现场观众献上一场“民族舞蹈”的视觉盛宴,赢得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前来观看的师生也积极加入游戏当中,与学生们共享这场民族盛宴。

在活动的尾声,动感十足的现代舞引出民族服装走秀节目。以壮族为首,身着各色民族服饰的22位模特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携手向观众缓缓走来。在现代潮流与传统民族特色的视觉交替、融合中,这场民族盛宴落下帷幕。

“把传统节日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其间大家发挥的团队凝聚力也是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反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朱宇兵在采访中讲道,她表示,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继续发掘、举办这类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学院将给予大力支持。

当被问及为何要举办这类大型的班级活动时,负责人李凤娟对记者说道:“‘三月三’不仅是个人或是班级的节日,更是大家、学校的庆典。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让传统民族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作为一名壮族学生,工程1541班黄婧激动的表示:“本次活动的浓厚民族节日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我。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民族活动举办的越来越少,这是一种民族文化意识的缺失。但今天我又重新体会到民族特色文化的鲜活存在!”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自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后, “三月三”的各种庆祝活动更是将广西壮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壮族三月三活动作文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不应该都把他遗忘,而是要永久传承一下去。

周五放学回家,一进小区楼道,我便闻到了荠菜那浓浓的香味。原来,各家各户都忙着用荠菜花煮鸡蛋。明天就是三月三了。

过去每逢三月三都是爸爸把一切弄好,我只要在那等着吃现成的就行了,可今年我决定打破这样的习惯,由我来亲自操作一下。一个前期的准备和爸爸精心指导,过多久厨房里散发出淡淡的荠菜香味。我原以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这还不行,还要把蛋壳敲几个小裂纹,再放进锅中煮一下。放到第二天早上再吃,这样荠菜花的香味才能比较入味。

[壮族三月三活动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恩节班队活动报道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11月我们棒棒糖小队开展了“感恩父母,与爱同行”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大家都期待着活动的到来。

活动开始了,樊振衣和汪子璐是主持人。首先我们讲述了感恩节的来历,同学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认真的听着。接下来是抢答时间,由樊振衣报题目,汪子璐点人回答。同学们争着抢答。

“来自新大陆的人是在第几年的春天才脱离了困难的处境?”“第二年!”黄晨站起来响亮的答道。我们看了一下答案,他答对了。“逃到一个地方后,印第安人请白人吃了一些什么食物?”……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基本上都答对了。

接下来我们欣赏了黄晨、李雨桐和范杨添的小品,他们讲的是小明在家里与妈妈顶嘴,到学校却看见小军因为妈妈出车祸而痛哭,小明因此觉得自己对妈妈太过份了,他因此向妈妈道歉了。

然后,我们合唱了一首《感恩的心》,在歌声中一些同学向毛老师送了贺卡。在歌声中,我们的班队活动结束了。最后,毛老师对我们组织的班队活动进行了点评。

这次活动令我印象很深刻,大家都认为我们上了一堂十分有意义的班队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广西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3月26日,中央民族大学校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彩旗飘扬,美食飘香,欢声笑语,抛绣球、竹竿舞、板鞋舞、扁担舞、多耶舞,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尽情洋溢在幸福欢乐之中,广西在京各界人士欢庆“壮族三月三”传统佳节系列活动在此举行。

今年的北京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在原有的壮民族文化讲座、篮球比赛、文艺联欢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在京务工人员困难子女帮扶慰问、务工创业人员拔河比赛、广西民族特产美食展示活动,突出务工创业者与在京大学生大联欢的主题,进一步丰富了“壮族三月三”的活动内涵。此前已开展了大学生篮球、排球、抢花炮等传统体育比赛和山歌文化、服饰文化、城市文化展示以及文化讲座等系列活动。

据介绍,1978年,北京广西“壮族三月三”还只是中央民族大学部分热心同学张罗在地下室举办的小范围自娱自乐的活动。40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广西在京各界人士坚持每年“壮族三月三”都开展各类活动,如今这项活动已成为广西在京人士欢庆传统佳节的盛大民族活动,成为在京展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弘扬壮乡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广西驻京办事处转变职能,下沉服务重心,拓宽工作面,扩大服务范围,搭建广西在京各类凝聚乡情、服务乡亲的联谊平台,特别是倡议并联合自治区总工会成立广西在京务工创业人员服务站,服务广西在京津冀务工创业人员,努力为京桂经济文化交流、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喜迎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三月三”,欢歌笑语满畲山。30日,浙江省温州市第八届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在平阳青街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奔赴一场荡漾着少数民族风情的盛会,在风景如画的青街体验最纯粹的畲乡风情。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相传唐初畲族英雄雷万兴因反抗昏庸的官府,被困深山,每天只能靠野菜艰难度日,到了翌年三月三,终得胜利。因此每年的这一天,畲民们祭祖先、拜谷神、吃乌米饭,载歌载舞。“畲族三月三”同时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三月三”,温州都会举办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分别由泰顺、文成、苍南、平阳四地轮流举办,该活动此次二度花落平阳,以“山海平阳·多彩畲乡”为主题,围绕“欢腾畲乡、春回畲乡、喜满畲乡、印象畲乡”等篇章,全方位展示青街畲族乡地域文化、畲族民俗文化。

“‘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是弘扬民族文化、扩大文化交流的盛会,已经成为温州地区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风情旅游节之一。”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表示,温州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重回平阳举办,将进一步提高平阳畲族风情旅游的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进一步打响平阳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自然风光旖旎,民俗风情浓郁,是浙江省十八个、温州市七个民族乡镇之一。据该乡党委书记钟方转介绍,乡里1万多总人口中畲族人口近3000人,占了近3成。

30日,平阳县青街乡桃红柳绿,山欢水笑。游客一进村内,几位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畲族姑娘就献上彩带,并敬上本地特有的药茶。走进村里,几位畲民在编织彩带,还有水上畲歌表演、碇步走秀等等,让赶赴“三月三”约会的游客们兴致盎然。

“第一次感受到这么浓郁的畲乡风情,这里气氛很好,真的很不错。”温州游客陈林然这次体验了不少民俗活动,仍觉意犹未尽。

据悉,近年来青街乡紧紧围绕“生态”、“古村落”、“畲乡”三大优势,挖掘畲族风情资源,发展民俗特色旅游,让百姓增收致富。目前,该乡共有特色农家乐3家、精品民宿4家,每户年平均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报道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为了培养孩子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养成爱护绿色环境的良好习惯,我园开展了植树节护绿活动

活动前,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向孩子们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植树的意义以及爱护小树苗的常识,别看是幼儿园的孩子,但是他们个个都听得聚精会神,都嚷嚷着也想要加入植树的行列,为地球做贡献。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种植区,小朋友们纷纷拿起自制的小水壶,在老师的指导下,轻轻蹲在小树苗身旁,为小树苗喝水;拿起垃圾袋,捡走垃圾,为小树苗创造一个干净的环境,充满爱心的行动表达了他们对树木花草的爱护和祝福。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通过此次活动,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参与精神,不仅用实际行动加深了幼儿的绿化环境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师幼之间的互动,更使孩子们对种植产生兴趣,使之逐渐成为爱护花草树木的小公民!

1、2015小学植树节主题活动简报

2、中心幼儿园2015年植树节活动总结

3、2015幼儿园植树节活动计划

4、2015关于植树节活动的新闻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