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六年级下册清明节的习俗作文800字【汇编20篇】

花的一生有他快乐的声音,我的一生也有欢乐也有苦闷。小编收集了花开的声音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899

作文

1000

篇1:六年级清明节的作文750字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看着窗外淅沥沥的小雨,我就想到了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哦,今年的清明节,又姗姗来到了。

清明节是祭奠祖先,缅怀去世亲人的节日;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

往年的清明节,我常回老家跟随家人去给祖先扫墓,我们一起清理干净墓边的杂草,每次我都会学着大人们弯腰鞠躬,看着大人们严肃的表情,我也不禁肃然起敬,我们在祖先墓前供奉了好吃的点心,还有鲜花和水果。妈妈告诉我:我们做的这些,都是对祖先和已逝亲人们的一种心意,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哀思和怀念。

爸爸妈妈还会带我去烈士陵园,看着主席题词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我想到为了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们,就感动而且敬佩!我要发奋努力,希望自己将来也能为祖国做出贡献,我要踏着英雄们的足迹继续砥砺前进!

今年是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在我国蔓延,为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行各业,勇担使命,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尤其是广大医护工作者,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现在,很多病人康复了,全国疫情也有所缓解,可是,有些医护工作者却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为了他们作为医者的仁心,为了他们最忠诚的事业!

我从新闻报道里看到那些医护工作者的英勇感人事迹时,不禁感动流泪了,默默起身站立,向他们行了一个庄重的队礼。正如歌里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我觉得医生护士们那一身身白衣,是最美丽最坚固的铠甲,为我们老百姓抵挡着病毒的侵袭!

医者已逝去,仁德留天地!2020年这个清明节,我不仅怀念逝去的亲人们,也为那些牺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们,寄去我深深的崇敬之情和哀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六年级清明节的作文750字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有各种传统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

我一回到老家,就发现有人正在做清明团子,有人准备去上坟,有人准备去买酒水。清明节不能吃熟食,虽然爸爸劝了爷爷很多次不要吃冷的食物,但爷爷却是把传统放在第一位,无论我们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我们就只好放弃。这毕竟是传统,于是我们开始制作清明团子,我们先准备好了各种味道的清明团肉馅,再把艾叶用热水焯,压出苦汁,后又放入凉水冲洗,反复两遍;然后加一点调料,将艾叶在锅里煮烂。然后我们便开始动手制作了,将艾叶连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复搅拌、揉匀,然后再将其搓成条,分成很多小块,将馅填入,最后便按大家的意愿捏成各种形状了。

我的几个表哥突然恶趣味展现了出来,将几个团子揉成了屎一样的形状,结果就被几个舅妈给揍了一顿。之后表弟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我在网络上查询的关于清明团子由来的传说。讲完过后,我们又商讨了下午去上坟的一系列事情,清明团子就好了。我们匆匆忙忙的吃了清明团子,一家人就去往祖父母的坟前,慢步走着,隐约看见一个熟悉的坟墓,洁白的挂纸在空中飘着,像空中白色的鸽子,轻轻地拿起,挂在墓头突出的地方,这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坟墓增添了几分生气,象征了子孙一年一度为祖先的居处所添的新瓦。接下来就是点蜡烛,太阳般红色的它划过空气,点起打火机,在与打火机接触的一刹那,它燃了,火是那么温和而美丽,火光时不时闪过祖父母的面容,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温馨。紧接着我们又去了外祖父母的坟前,而这又有与众不同的事,我们放了鞭炮,放了礼花,最后才告别了他们。

清明,或许真的是一个忧伤的节日。但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我们同时也要面对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现在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清明时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新认知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清明节六年级优秀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April 5th is my countrys traditional festival -Qingming Festival.

一大早,爸爸就把我从美梦中叫醒,说要带我回老家给奶奶做清明。这是我第一次做清明,兴奋极了!吃完了早餐,我赶紧催促大家出发。爸爸一边开车一边给我讲奶奶的故事,我的奶奶是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从小对子女、学生要求很严格,她常常教育大家好好做人,长大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听了奶奶的故事,我很受感动。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土坡,呀!这个地方真让我赏心悦目呀!我迫不及待的跳下了车,因为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我的脚已满是泥巴,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欣喜极了,东一脚,西一踩,玩了起来。

爸爸说:“奶奶的坟墓离这还要走半个小时呢!”大人们有的拿铲子;有的拿着拜祭奶奶的食物;有的拿着香、蜡烛、纸钱,沿着山路前行,个个忙得满头大汗。我呢,空手跟在了后面,走了没多久,我再也走不动了,我大哭了起来,大家回头一直笑我。

原来,本以为好玩的泥巴,已沾满了鞋上,像两个大大的秤砣,怎么抬也抬不起来。爸爸说:“奶奶过世得早,当时还没有公墓,所以我们把奶奶埋葬在了山坡上。孩子,你这么的能干,要是奶奶知道你来拜祭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听了爸爸的话,我擦掉眼泪,用树枝支撑地面继续艰难行进,好不容易来到了奶奶的坟前。

大人们开始为奶奶的坟墓锄草,看着大人们忙碌的样子,我也不闲着,一直给奶奶讲学校里的故事,希望她在天堂上不那么孤单。不一会工夫,坟墓上干干净净了,于是,大人们摆上了鸡肉、扣肉、香猪等祭品让奶奶好好享用。我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在奶奶的坟前点上了香,拜三拜,对奶奶说:“您安息吧!我会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不辜负您的期望。”

今年的清明节,是我第一次上山给祖先扫墓,虽然路途艰辛,但饱含着我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作为奶奶的后代,我要向奶奶一样,好好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清明节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清明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明节的习俗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与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与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与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与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与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伟大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总要到西山烈士陵园扫墓,今年也不例外,当我们又一次站在这些无名的、有名的英雄墓前的时候,我们幼小的心灵又一次被深深震憾了。是他们在祖国受到掠夺,受到践踏,受到侵犯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拯救了她。在漫长的革命的历程中,抵御外来侵略,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用自己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守疆场,捍卫和平,使祖国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难道不是吗?夏明翰面对残暴的敌人,面对死亡,却昂首挺胸、毫不畏惧,谱写了一首震撼人心的就义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董存瑞为了消灭敌人,夺取战斗胜利,竟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炸毁阻碍部队前进的敌人暗堡,惊天地、泣鬼神。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江姐、刘胡兰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屈服,仍然严守党的秘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狼牙山五壮士为了连队和人民群众顺利转移,引敌人上狼牙山顶峰展开肉搏战,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一桩桩,一件件,怎能使我不产生对先烈的缅怀呢?若没有他们,恐怕我们现在还要受帝国主义的凌辱;若没有他们,恐怕我们现在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若没有他们,祖国又怎能步入世界强国之林?

在和平发展的今天,人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阔步前进。可是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帝国主义亡我中华之心不死,“台独”势力十分猖镢,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信心百倍。我们都是华夏儿女,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要以那些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为榜样,在伟大的实践中,努力使自己幼小的心怀变得无比宽广,志向无比远大,立场无比坚定,眼光无比敏锐。将自己所有的爱和热情献给可爱的祖国,献给伟大的人民,让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勃勃生机,令祖国江山像春天般的明丽,像巍巍青山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清明节。在这阴雨绵绵的时节,我们拾级踏上前往西山烈士陵园的石阶,心情也顿时沉重了起来,那是虔诚和敬仰、哀思和遥想的总和。

墨松夹道肃立,花环围拥敬放,瑞安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其间,英烈陵墓梯建其后。鞠躬间缅怀之情油然至极。此时当思“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烈士遗物陈列馆内。血迹斑斓的长矛、大刀、匕首、土枪皆是当时革命先烈的制敌利器,破烂粗服和穿帮草鞋均属英雄随身穿戴,发黄的手抄和浸血的书信,无不令人热血沸腾、气宇澎湃。这里真实的再现了革命先烈在艰苦卓越的生活中,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祖国繁昌和人民的幸福,怀着满腔热血、抱负着远大的理想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

蔡雄烈士自小深埋救国忧民的抱负,在校读书时便积极投身革命,创办“宏文会”、“血波社”等爱国新文学团体。组织发动学生罢课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以声援抗议1925年上海“五三”惨案。烈士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不懈的斗争中烈士已成敌人的“眼中钉”。“白色恐怖”正笼罩神州大地。1927年5月18日蔡雄烈士在敌人的层层包围和特务严密监视下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烈士视死如归,一身傲骨。任凭鞭打、夹棍、老虎凳,也根本无法从他嘴里说出有关党的秘密。惨无人道的反动派竟然打断烈士的手臂、大腿、折磨得全身血肉模糊,多次昏死过去。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细雨濛濛的深夜秘密杀害了我们的烈士,当时年仅二十岁。在狱中,烈士留下自己的绝笔“苦雨凄风尽血腥,钢筋铁骨冷如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此凄美诗句,如此刚毅顽强之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泪水顷刻模糊了我的视线,于是怀着无比怀念和崇高敬意默默告别眼前一幅幅烈士遗像。此时细雨正密,恰入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明节的习俗作文清明节的习俗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节的习俗小学作文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文清明节习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清明节的习俗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节日习俗那达慕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XX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明节习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我的记忆里,清明节是很郑重而又充满温馨的节日,有很多的清明节的习俗

当柳树穿上了淡绿色的裙子;当桃花、杏花向我们绽开张张笑脸;当春日的天空清澈明朗,空气清洁明净时,清明节已经到来。

爸妈早在一个星期前就被爷爷、奶奶通知哪天去“做”清明,而爷爷奶奶也早已准备好探望先辈们的“礼物”,一大堆俗称“大裱纸”的纸,一篮子的“金元宝”(这当然不是真的金元宝,而是用一种金黄色的纸叠成的),还有很多和真钱很相似的“冥币”,更有意思的是那种用纸剪出来的五颜六色像拉花一样的“幡子”,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

每次“做”清明,我们总是一行很多人,七大姑、八大姨地浩浩荡荡从家里出发到乡下。到了墓前,大人们总是有一会儿的严肃和伤心,外婆到了太外婆的墓前,还会掉几滴眼泪。大人们坟前摆上丰盛的饭菜,倒上酒,然后烧掉“冥币”和“金元宝”,说是让老祖宗在另一个世界有足够的钱花,我真不明白,他们究竟怎样“花”这些“钱”呢?

接着,我们长幼有序地轮流在墓前跪拜磕头,其实,我大多数不知道跪拜的是何人。大人们聊起往事,还有的互相揭发小时候的故事,常听得我哈哈大笑。

我们一路走,一路祭拜自家的先辈,有时看见谁家的坟前荆棘丛生,坟头也没有“幡”,大人们会让我们这几个孩子拿上一个去插,因为据说,没有人来祭拜,坟里的人在阴间会受别人嘲笑,会被欺负。

山林里很安静,会听见各种鸟叫声,还有风吹松树“沙沙”的声音,路边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我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好不高兴!

接下来,我会跟随大人们去拜望活着的长辈了。我们带着礼物一家家地串门,那些长辈早已得知,都出来迎接,一时间,欢声笑语,热闹得很。有一个太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牙齿都掉光了,还拄着拐杖自己走路,身体挺硬朗。

马路上,也是车来车往,我认得出那些车牌,有的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清明节,长辈们扫墓,祭拜祖先,我们小孩去踏青、春游,但这更是一个和亲人团聚的快乐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明节的习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遇断魂”。每当我听到这句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今天的清明节,清明节是扫墓的时节,也是冬至后的108天。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代,大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发现清明节好奇怪,前几天下大暴雨,可是今天就天气晴朗,这是为什么呢?我上网一查才知道清明节一到,气温就会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我在网上也查了非常多的资料,请你来行赏: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还讲究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条…一系列体育运动,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时节,我们用腊光纸做成的东西来祭拜祖先。

在清明节那一天,我们去山上扫墓,其实我是来玩的,我的心里偷着乐,实在是太爽了,有吃有喝。Oh!我一不小心暴露了我的真实目的!其实扫墓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拜祖先!祖先养育我们那么久我们应该为他骄傲。

第二篇:清明节的习俗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节祭祖习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祭祖,是清明节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笑声,有狗吠声。起床洗漱过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准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爷爷奶奶也已经准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眼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福,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准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香。”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鞭炮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传统的祭拜仪式,寄托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通过这次祭祖仪式让我领悟了客家人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明节的习俗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明节习俗:清明节煮鸡蛋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印象就是吃煮鸡蛋,荡秋千,扫墓。

离万松山(鲁中革命烈士陵园)近,小时候的清明,老师带我们去扫墓。虽然口头上喊着什么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之类的口号,心却被春游和煮鸡蛋吸引着。万松山前绕着小汶河,山上松柏翠绿,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时节,可以想象景色是多么美好。你想,被严寒桎梏了一冬的孩子,来这里扫墓,该是多么的幸福啊......跟孩子们相比,山上的松树和河边的柳树就遭殃了--家家户户的磨眼里、门口都要插松枝和柳枝。孩子们就趁扫墓的时候,把树枝折回家。那时不懂插这些是为了纪念谁,就知道把柳笛和松笛吹的不亦乐乎。

秋千好像是清明节才有的游戏。我们那里叫“悠千”。找两棵靠的近的大树,一根粗绳子,让有力气的大人给拴好,几个孩子便有了自己的天地。一根绳子也让孩子们玩得花样叠出:单人的、双人的、多人的,坐着的、蹲着的、站着的。要趁清明节这天尽情的玩耍,因为大人说:打前不打后,打后死他舅"--意思是秋千得在节前打,节后打就死舅舅。当然是骗人的。或许是因为大人们都忙,怕孩子们荡秋千不安全才编出来吓唬人的。

鸡蛋,似乎是清明的最重要的标志。小时候家里穷,鸡蛋是要卖了换油盐酱醋的,平时难得吃几回。但是,清明节就不一样了。家家都煮上几个,染成红的、绿的、紫的、花的、甚至西瓜的,更有巧手的在上面画上好看的图案给孩子们。女孩子喜欢比较谁的鸡蛋漂亮,男孩子们并不在乎漂不漂亮,只要硬就行--因为“杠鸡蛋”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每人持一个鸡蛋,撞在一起,被撞破了的就输了,就的把撞破的鸡蛋送给赢方。所以,在清明节里谁拥有一个最硬的鸡蛋就会赢得大家的崇拜,当然,是因为他可以吃好多鸡蛋。

10年前,我外地求学,清明节那天收到爸爸的来信,爸爸说:"清明节了,你买几个鸡蛋吃吧。家里人都想你,你妈煮了好多鸡蛋,你弟弟说给你留着呢……当时的弟弟才7岁,记得看完信,我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明节扫墓习俗700字作文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4月4日一大早,我就随《淇河晨报》小记者采访团到市烈士陵园,瞻仰烈士墓,纪念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一进到烈士陵园我就感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我们首先来到烈士墓前,烈士墓正前方的墓碑上刻有陈锡联将军的题词:“豫北反攻作战英勇牺牲的战士们永垂不朽!”带队的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埋葬着为了夺取豫北反攻战胜利而牺牲的一百七十八位无名烈士的遗骨,除两位营长是用棺材安葬的,其余的烈士都是用几尺白布掩埋的。

听到这里,我觉得,虽然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江姐英勇就义、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抗击敌人……烈士陵园里埋葬的烈士跟以上的烈士一样,都是为了国家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烈士们敬礼。我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代表圣洁而庄严的小白花放在了烈士们的墓碑前,以表达自己对烈士的悼念和崇敬之情。

在那里,我看到两位阿姨为烈士们买来了水果、鲜花和纸钱,很庄严地向烈士们敬礼献花,忍不住向前询问,原来她们是附近的村民,是自发前来为烈士们祭拜扫墓的。阿姨告诉我们说:“烈士们牺牲之后可能都没有留下后代,我们都是烈士的后代,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如果不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就换不来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听了阿姨的话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是啊,阿姨说得太好了,我们的确不应该忘记这些牺牲的烈士们。今天是清明节,大家都会为自己去世的亲人祭拜扫墓,又有多少人能想起这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烈士们呢?又有多少人为他们扫墓、悼念呢?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我围着烈士墓默哀、祈祷,祈求他们的灵魂在天堂安息。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学生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实现先烈未竟的理想。我希望世界永远和平,不再有残酷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在人们的印象中,充满了浓浓的中华色彩:吃粽子、点雄黄、赛龙舟……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传统节日,有朝一日竟然能够与手工DIY挂上钩?!如果,你在端午节这天有幸来到了我们的社区,那你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对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欣慰,还有古老节日的现代化活力。

端午节当天,社区的售楼大厅灯烛辉煌,人声鼎沸。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长条桌,桌边有若干把做工精致的太师椅。桌上摆着几大盆白白的糯米和碧绿清透的箬叶,俨然一片庄重的氛围。哈哈,你猜的没错——一年一度必选项目,包粽子!在场参与的孩子们包得可认真了,四角形的,三角形的,有的甚至还包成了一个扁扁的多面体哩!

你可能会说:“这没什么好玩的,不就是包个粽子嘛!”少侠莫急!端午节的另一大习俗,就是“佩香囊”。且看,清过桌面后,一座五彩斑斓的“花园”立地而起:红的布,蓝的布,绣着招财猫的,印着樱花的……简直就是一座布匹市场。对于什么针头线脑的,我们就有点“班门弄斧”了。一旁的几个助教老师轻巧地飞针走线,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无需多时,一个精致美观的香囊就出世了。但是到我们亲自“磨刀上阵”的时候,可就没这么规范喽。一个个香囊“歪瓜裂枣”,摆在同一张桌子上,可以称为“群魔乱舞”。有的小朋友照着老师的做,成品“马虎过关”;一些同学是照着往年家中购置的三角形吊坠香囊创作的,还缝着大气的流苏……“不走寻常路”的我另辟蹊径,缝制出的成品竟然和《红楼梦》中记载的种类没什么两样。我特地选用了红底仙鹤纹的布料,用五彩绳做了一个可调节活扣链系上。香囊底端坠着一条中国红流苏,增加了许多趣味。自己做的香囊佩戴在胸前,可是别有一番甜蜜滋味呢!

虽然我们自己制作的粽子和香囊远远不比市面上买的好,但是在我们的心底,这些“形态各异”的粽子永远是最甜最糯的,那些“缤纷多彩”的香囊永远是最香最靓的……因为这些“劳动果实”的温暖陪伴,所以这个端午节肯定是我们从此以来度过的最独特的一个,也是我们永远镌刻在心中的一个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你真好六年级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阳光肆意流淌于身上时内心受到的温暖;还记得蒲公英舞着挣扎之曲在空中留下弧线的瞬间时内心受到的震撼;还记得“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内心受到的感动。

你拉着我走在乡间小路上,那是在小时候。你在前,我在后。我会在小路旁的花堆里摘一朵花送给你,你慈祥和蔼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我会一路奔跑,指着田上的星斗数数。你却一心提醒我小心,慢慢跑不要摔跤。你会把我抱在你宽厚结实的背上,会用你粗大的手握住我的小手。

可是我从未发现你对我这么好。

因学业繁忙,我不常去老家看望你。忙碌于学习中的我也常以“爷爷小心”、“爷爷再见”这样的寒暄来关心你。那天爸爸叫我跟你去摘西瓜。若不如此,我也不会与你再次走在这条小路上。你将西瓜递给我,并嘱咐道:“拿不动就放在地上,待会儿我来拿。”你的脸上满是汗珠,你只是随意的用袖管一檫,我急忙拿出餐巾纸递给你,你挥了挥手:“不用不用,衣服反正要洗的。”你边说边走向远方。我望着你的背影:你何时变得如此消瘦?背也微有弯曲,不再挺拔!头发间也有些许白发,不再乌黑油亮!你那粗糙的大手还在干着农活。为了省钱,你总是省吃俭用,家里的剩菜剩饭你总是全包了。暮色四合,一半是天,一半是地,可主角是那瘦小、苍老的背影。天色渐暗,你提着大篮子,慢慢向我走来,篮中满是大大的、大大的西瓜。夕阳染红天际,“我们回家。”地上有一大、一小的影子。

我拉起你的手,我在前,你在后。我看着路:“爷爷小心,前面好像有块石头。”你笑着说:“爷爷老啦,眼睛也看不见了,以后要闺女扶着啦。”“当然啦。”小路上荡漾着笑语。

我从没发现过你对我这样好,你对这个家这样好。我怎么会忘记呢?你掌心的温度!我怎么会忘记呢?你温暖的笑靥!我怎么会忘记呢?你永恒的关爱!

阳光洒满大地,蒲公英自由飞翔。我默默回头,看到你还在我的身后。

爷爷,有你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六年级爱是什么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祖父和祖母吵了一辈子。

可能在早晨因为一颗鸡蛋吵一架。

可能在电视机前因为遥控板吵一架。

也可能在花园里因为一盆花吵一架。

……

我曾以为祖父和祖母之间没有情,相守至今不过只是“老夫老妻”的亲情。祖母会在做饭的时候很嫌弃地将祖父赶出灶房,会一边择菜一边埋怨祖父的不是;祖父会在花园里浇花时拍开祖母伸向雏菊的手,瞪圆了眼睛,撅起嘴对着祖母嚷:“去去去,别碰我的宝贝花儿!”……

日常如此,年复一年。

后来某个很平凡的日子,祖母走了,安安静静,悄无声息。祖父似乎也变得安静了。他一个人默默地在屋子和院子间来回,在柴门之内,把一切都收拾妥当。梅花树下的土是新翻的,散发着朦胧的香气。倒下的篱笆已经扶正,新添了竹枝。祖父倒出一壶酒后,还把坛子原样封上,把酒拿到小炉上,用文火温热,就可以驱离料峭寒春和满身的孤独。

如果祖母回来,她一定会发现,柴门虚掩着,轻轻一推就开了。屋内还是原来的样子,老照片挂在墙上,用桦木做成框,有旧时光的味道。只是这么些年,南墙下的雏菊开了谢,谢了开,融化成了软软的泥,祖父也没有心思打理。墙角的石凳上新落了几枚竹叶……

祖父常常对我说,你奶奶要是回来问起我,你就说“爷爷很好……

但我知道,祖父的信再也不可能送达祖母的手中。从那些信中,我也知道了祖父原来对鸡蛋黄过敏,祖母天天监督着嘴馋的祖父;祖父喜欢将电视屏幕亮度调到最亮,祖母担心着他的眼睛;祖父喜欢打理花园,祖母怕他太劳累,再犯关节炎;而雏菊是祖父祖母的定情信物,祖父一直珍视着,视它为宝贝……

两位老人,用独特的“关心”,吵了一辈子。

我原来以为爱是一枚钻戒,是两本红色的小本,是一次无所畏惧的远航,心照不宣地触礁……

但我的祖父还在全力守护着那小小的一方纯情,须发尽白,却依然坐在祖母的坟前,摆上两盏清酒,看坟前的雏菊泼泼洒洒地开放。

那么,爱是什么?心中的答案已渐渐明晰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六年级包饺子作文600字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包饺子,包饺子,擀擀皮儿,和和陷儿,和和馅儿……”我最喜欢的家乡风俗莫过于除夕包饺子了。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为什么过年要包饺子呢?因为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着生活富裕、大吉大利。

“辟里啪啦”在炫烂的烟花中,除夕夜来临了。

爸爸早早地准备好了肉、榨菜、韭来等作料,剁成泥状,混在一起,再加点调料,就是美味的饺子馅儿了。妈妈手心放一片饺子皮,用筷子熟练地挑一小坨馅儿,轻放在皮儿的中间,然后用手指沾点水,在饺子皮儿周围摸一圈儿,使之有粘性,然后快速地捏出封口的花样。动作麻利迅速,一气呵成,一个胖乎乎的饺子诞生了。

这让我既羡慕又佩服。我也拿一片饺子皮儿,挑了一大坨馅儿。我想:馅儿越多,饺子就越好吃吧!

于是我又挑了一点馅,然后洒上水,水不小心弄多了,整块饺子皮黏糊糊的了,我才不管那么多,我觉得包好饺子就行了。我不会捏花样儿,就将就着包吧!我捏呀捏,发现馅儿太多,包不好!但馅少了又不好吃,我摇摇头嘟囔着:”馅儿啊馅儿,你们就挤一挤吧。”我用力往下一捏,馅儿就下去了。我正得意呢,下面又破了,馅掉在我裤子上了,我又忙捏下面,馅儿从侧面"噗”地一下喷射出来,正好打在我鼻了上。我气急了,又无可奈何,喊到:”爸爸,妈妈;饺子露馅儿啦!”

正在专心包饺子的爸爸妈妈,见到我这副熊样,哈哈大笑起来。爸爸边笑边对我说:”哈哈!我看是你露馅儿了吧!”我吸取教训,只弄了一点儿陷,结果诞生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小瘦子饺子。

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包饺子,其乐融融。

包好饺子,接下来就是吃饺子啦,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不到三分钟便被消灭得精光,那天,我们一家四口吃了一百多个饺子。我的肚子已成一面小鼓,心满意足地躺在沙发上打饱嗝;爸爸用牙签剔着牙看手机;姐姐躺在沙发上揉肚子;妈妈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朋友们,你们家乡的风俗有哪些呢?有没有吃饺子的风俗啊,如果没有就赶快来我家乡尝尝美味的饺子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