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两会热点回顾作文(经典20篇)
2024年全国两会将拉开大幕,来自全国的代表、委员将齐聚北京,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中国建言献策。结合当前的舆论热点与民意期待,中新网记者以“国计”与“民生”为线索,梳理出今年全国两会的十大关键词。以下是开学吧给同学们收集整理的关于2021两会热点回顾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1163作文
92篇1:2024两会热点素材:40多块钱的盒饭丢高铁的人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开幕会,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副总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高铁上的盒饭40多块钱一份是因为包给其他企业了,要加强管理,“这样不好,丢高铁的人”。盒饭应该不超过40元一份,现在正在研究办法,让大家吃上更便宜的盒饭。
在回答记者提问“高铁上为什么没有WiFi”时,王梦恕表示,WiFi频率太多,会影响铁路调速频率,有安全隐患,所以高铁上不搞WiFi。
篇2:2024两会前瞻:你应该关注的六大经济热点
全文共 5196 字
+ 加入清单本周,全球关注的2015年全国“两会”(即政协第12届全国委员会第3次会议、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将先后于周二(3日)与周四(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大幕。作为“新常态”概念提出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在经济问题上有众多热点备受关注。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GDP增速创近24年新低,“新常态”特征得到全面呈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今年两会将怎样看待目前的经济形势?会明晰哪些重点经济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腾讯财经为您梳理最值得关注的六大经济热点。
经济增长是否换挡调速?
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但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GDP比上年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
每年两会期间发布的《中国政府报告》,都会提出该年度的经济增长目标。2015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
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已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的关键词。它不仅意味着对片面追求GDP增速的思维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
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官方更明确诠释了“新常态”的内涵,要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种变化所传递的讯息是官方不会轻言大规模刺激来换取经经济增速的短期增长,而将重点放在经济品质和效益的提升,相较于过去全国冲高GDP的热劲,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转化为逐步调整经济结构,追求可持续发展上。
在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除西藏设定的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外,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降幅最大的是辽宁、山西和甘肃,下调幅度均达3个百分点。上海则干脆取消了GDP目标,只提出了“经济平稳增长”。各省份大多将GDP增长目标设为一个区间值,而非绝对数字。
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铁刚说,今年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适度调低增速目标将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政府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代表委员将充分讨论。
机构和媒体普遍预计,“新常态”的调整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同样会得到系统性的呈现。届时,官方或将对全年经济增速目标进行微调,物价涨幅、就业水准、粮食生产等指标的全年目标或许也将出现相应的调整。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计,2015年GDP增速目标将下调至7%左右,CPI、M2目标也将分别下调为3%、12%,但新增城镇就业目标可能仍设定在1000万人。GDP增速目标下调并不表明政府希望增速继续下降,而是在当前增长动能疲弱和就业可能转差的情况下,将7%视作今年保就业的增长下限;同时表明政府有意淡化经济增长目标,引导地方政府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速,希望在调结构和促改革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金公司预计,2015年GDP实际增速为7.3%。
彭博经济学家Tom Orlik2月27日撰文指出,今年会议主要关注的焦点料将是GDP增长目标。每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设定一个当年经济增长目标,过去三年,目标一直都是7.5%。今年,预计可能会降至7%,如果放胆猜测的话,甚至可能只给出一个预测区间。
中国上一次下调GDP增长目标是在2012年,从8%降至7.5%。当以GDP论英雄的时代逝去,今年新增长目标究竟确定为多少?人们期待两会给出解答。
宽松政策会否继续加码?
除了增长目标,本次两会还将提供财政和货币政策走向的重要信号。
就在两会开幕前三天,中国人民银行2月28日晚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继去年11月22日后,央行再度出手降息,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随着1月CPI增速创五年新低、PPI持续负增长,市场普遍担心中国经济会陷入通缩。虽然官方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通缩,但是通缩风险不断加大已成为业内共识,在有明确信号表明经济企稳前,继续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预期未来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中信证券诸建芳称,通缩情况仍在恶化,经济下行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急需国家及时进行政策调整。按照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后续仍将出台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
高盛的一份研报表示,由于此次降息幅度比上次要小,以及其他宽松措施体现出政府的谨慎态度,让市场担心中国经济能否重现去年二季度的反弹。高盛还预计在一季度末或者二季度还有一次降准。
巴克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在预期两会时表示,CPI和M2增长目标将分别下调至3%及12%左右。巴克莱银行业分析师还预计,中国将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因而金融改革及进一步放松银行业管制将是议事日程上的重要主题。常健表示,由于资本外流及实际利率增加以及用以支持社会性支出的财政赤字加大,需要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抵消上述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可以预测中国近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整体框架将是“审慎”的。
货币政策放松需要财政政策的配合,中金发布报告称,偏紧的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起到掣肘,并拖累总需求。中金预计,两会后财政政策将较当前偏紧的状态大幅放松。
彭博经济学家指出,以往,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支持增长,而财政政策则相对较为保守。如今,银行过度放贷,而中国政府负债较低,两者的角色正在发生转换。
国企改革方案如何破题?
“国有企业要紧扣提高活力和竞争力深化改革,在看准的领域抓紧‘破题’,努力走在创新发展、升级发展的前列。”李克强的这句表态,在外界看来释放出今年国企改革将提速的信号。
去年以来,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同时,地方版的国企改革也不断推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上海、甘肃、山东、江苏、云南、湖南、重庆、天津、四川、湖北、江西、山西、青海、北京、广东、青海、河南、辽宁、广西、宁夏、黑龙江等20多个省份明确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推进混合所有制、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成为各地方案的标配。
但是,中央层面的国企改革顶层方案尚未出台。
不过,这一方案公布的日期已经逼近。2月26日,据央视报道,来自国资委的消息,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已经上报中央,有望在两会后出台,最终有望以“1+N”的形式出台,即“1个指导意见+多个配套方案”。届时包括放开混改门槛、重启员工持股等方案将一一试行。市场预计将撬动24万亿市值。
中金公司报告认为,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将会更加明确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逐步推进职工持股也符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将加快推进,预计在2020年形成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国企分类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一定会先行出台;国企分类的问题还牵涉到考核问题,按照不同的类型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资源与分配就会进行重新调整;此外,分类还会决定哪些企业会被合并等,预计2015年将会是国企大整合、大重组的一年,涉及的股权变动会非常大。”
可以预期,随着顶层设计完成,2015年国企改革将进入关键的实施年。随着更多民资的进入,以及更多国企红利用于民生支出,民营企业、普通民众将享受到更多国企改革红利。
价格改革还将在哪些领域推进?
今年1月份CPI仅上涨0.8%,延续了2014年来的低通胀格局。物价保持低位,也为我国推进价格改革提供了良好时间窗口。这一关系民生福祉的改革,也料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2015年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改革速度令人吃惊。
国家发改委日前还提出,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开价格,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全面实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此外,和民生密切相关的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电力输配价格等都在改革之列。
不过,也有人担忧,价格放开会不会导致价格大涨?价改会不会进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媒体分析称,此次两会将进一步明确今年价格改革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在更多的价格改革推出后,原先一些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将进行市场化定价,像住宅小区停车费价格等一些较为稀缺的服务可能存在涨价空间,但老百姓也不用担心会大幅上涨,因为价格改革不是一放了之,政府仍会进行监管和规范。
事实上,更多的情况是,价格放开之后,由于行业竞争会加剧,多数行业降价的可能性大于涨价,民众会享受到更多实惠的商品和服务。
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深入?
春节期间,晒“年终奖”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相差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年终奖”,犹如多棱镜般折射出不同行业的收入落差,也再度引发公众关于提速收入分配改革的讨论和呼吁。
在人民网最新推出的“2015年两会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高居关注度首位,七成以上网民对个人收入“不满意”。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5年刚开年,各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意见相继出台,养老金并轨等改革措施执行到位,以薪资调整为突破口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已按下“快进键”。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有望出台更多惠民政策,在收入、就业、社保等方面构建民生保障的“铁三角”,实现从“国富”到“民富”。
自2013年《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收入分配改革呈现各个击破的态势,央企高管今年开始限薪,养老金也正式并轨,这些改革措施更多着眼于“控高”,谋求缩小收入差距。
在“控高”取得阶段性进展后,今年两会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布局,预料将偏重于“扩中”、“提低”上发力。
观察可见,收入分配改革在地方层面正加速推进。近期,四川、广东等地出台了“地方版”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意见,均提出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进入2015年来,先后有湖南、海南、西藏、天津、深圳、北京等6个地区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深圳提高到203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首次超过两千元大关,成为目前全国最高的地区。
有专家指出,2015年将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提速年,以薪资调整为突破口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中国现阶段打破利益固化藩篱、重启发展新动力,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全方位深入,中低收入者的腰包将会变得更鼓,收入分配差距也将加速缩小,“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可期。
区域协同发展将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2015年的良好开局。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在区域发展上就做足文章,“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亮出地方版的对接举措,例如重庆两会提出将积极“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新疆两会提出要高度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全国两会或将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的宏观战略。
国家发改委今年也明确表示,2015年将抓紧研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出台《区域规划管理办法》。除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转型升级等区域战略外,还将扎实推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实。
官媒近日透露,“一带一路”规划已经获批并在小范围内下发,即将正式出台,京津冀顶层设计方案也有望近期发布。鉴于全国两会在即,上述消息颇有信号意义,这意味着以“一带一路”为统领,以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等为着力点的区域协同发展已是箭在弦上。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
在当前全球经济疲弱,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骤增的大背景及经济新常态下,多位专家表示,“三大战略”绝不仅是简单地解决区域协同发展问题,还被赋予诸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引进外资转型升级,推动优质资本走出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等更加重要的使命和更加丰富的内涵,“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均有空间上的交叠,这三大战略的联动实施,有望盘活中国全境与周边,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协同发展的“一盘棋”。
全国两会历来是中国政府完整阐述其重大政策的平台,亦是中央与地方执政者高频次互动、政策上密集“对表”的最佳时机。三大战略如何下好先手棋?国家层面的意愿怎样与地方发展思路同频共振,这也会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此外,如何破除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议题。
篇3:2024年两会热点素材:教育公平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在今年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网站两会热点调查中,“教育公平”均名列前茅。从一张张网友投票中,从一次次鼠标点击中,我们不难窥见家长们对孩子能否上好学校的焦虑,对学校不分“重点班”的期待,对乡村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渴望……
一头牵着国运,一头连着民生。教育,背负着民族振兴的希望,担当着社会进步的重任,寄托着亿万家庭的期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已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有1824个县级单位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比例均超过九成;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规模和比例进一步提高……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我国将逐步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难题。实现上述目标,推进教育公平,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破除坚冰、啃硬骨头、补齐短板,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产品质量,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目标指日可待!
篇4:2024两会快讯:关于教育改革话题热点解读
全文共 1561 字
+ 加入清单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并且赋予教育“新的角色”。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国教育改革肩负着怎样的新使命;面对外来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从夹缝中崛起;面对国家各领域的改革风起云涌,习式改革将对中国教育又有何深远影响。在一个谋“变”的时代,教育改革已经在路上,在2015年,教育将让中国变得更加优雅。
2015年两会召开时间揭晓,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5日召开,政协会议将于3月3日召开。在会议开始之前凤凰网教育频道特别搜集调查了网友希望在两会议案提案中出现的教育热点问题,现整理如下:
未成年人性教育入课堂
过去一年中,我们很难过地又看到许多学生被性侵的报道,除将违法者绳之以法外,对在校学生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做好自我保护,无疑更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性教育在我国依旧是个充满尴尬的问题,如何做好性教育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深思的问题。
贫困地区高考政策扶持
英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不分文理班,异地高考政策,高考改革题中之义涉及方面众多,而前面的问题在过去一年都有了实际性的进展,接下来就是试点推广的有序进行。2015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透露,将通过增量投放2万招生计划的方式,扩大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除此之外,向贫困落后地区进行政策性倾斜想必是人们更希望看到的。
高校去行政化管理
2015年两会教育部长袁贵仁在记者的追问下说,关于教育去行政化,目前中央正按照程序调研和起草意见,最后经过中央通过后贯彻实行。在记者们不依不饶的追问下,袁贵仁部长无奈地表示,意见正在具体起草中,这项工作不是教育部牵头,有很多部委……“具体有什么内容和安排,现在还不能告诉大家”。一年过去,不知是否有答案。
职业教育改革
2015年全国人大代表沈琪芳在发言中说:“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并不是一个层次,不要存在一种误区,总觉得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层次,这种理解是一个误区。”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说:“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希望能够尽快解决各部门之间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对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达成共识。”然而,改变大众对职业教育根深蒂固的印象不是靠说话就能解决的,需要实际的行动,高考双轨制在2015年呼声极高。
素质教育
去年9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曾经“风靡一时”的艺术教育在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后能否“返璞归真”,大家充满期待。艺术、体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内容常年被加分政策压迫扭曲,普通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机会,希望这一政策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在素质教育上有所发力。
教师工资改革
我国早在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从旧法中的“不低于或者高于”删掉“高于”,仅剩下了“不低于”,更加贴近实际,执行难度系数也有所降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再次重申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而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再次将话题抬出,反复强调。到今年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说法喊到了21年,实际情况却不太乐观。
和其他社会民生问题一样,中国的教育问题持久而复杂,我们不能期待这些问题在一夕之间全部解决,但愿反复提起,不停进步!
篇5:2024年两会中考热点素材:老人要扶但要立法保护施救者权益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老人摔倒不敢扶等现象表明,救助人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我国亟待出台有关救助行为中的民事豁免法律条款。”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应立法保护无偿施救者权益,让人们做好事的时候避免后顾之忧。
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了各种版本的救助跌倒老人引发的民事诉讼案,引发了不少争议。今年2月,河南大学生孟瑞鹏为了救2名落水儿童献出了生命,而被救儿童的母亲害怕担责,称孟瑞鹏自己落水,后经警方调查才认定孟瑞鹏属“见义勇为”行为。
王金财认为,“好人做不得”现象,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道德问题。道德不是凭空存在的,它需要制度的依托。目前,我国尚缺乏救助行为中的民事豁免法律条款,救助人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王金财建议,全国人大尽快立法保护无偿施救者权益,使救助别人带来的风险通过法律得以化解,以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精神。
他认为,应将救助行为免责和被救助人负举证责任,作为立法的核心内容。同时,明确规定救助人无偿救助他人而遭到的损害应由谁给予赔偿或补偿,并明确相关单位应采取的法律援助、经济补偿、精神奖励等保护措施。此外还要明确规定,被救助人如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救助人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他建议,还应加入相应提倡科学救助的条款,例如,如果遇上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需要专业救助的事件,应提倡救助人报警,让专业人士来救助。
篇6:2024年两会教育热点之四:乡村教师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15年,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该计划目前已在31个省份落地。
2016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教师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的呼声甚高。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的调查显示,今年这一话题的热度依然未减。
“教师何时才能与公务员一样待遇呢?公务员有车补,经常家访的教师却没有。”网友“SY”说。除了待遇,教师职称评定成为教师们讨论的热点。
网友“司国军”表示,希望职称评定能淡化条件,不要过多强调表彰;也有网友留言说,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对年轻的教师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这其实制约了年轻教师的积极性。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很重要,要在职称制度上稍微对年轻教师倾斜。
篇7:2024两会热点论据素材:前瞻经济社会热点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实现提质增效。提高供给质量需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通过消费升级引导、品牌创新为抓手、环境优化为保障,实现供给侧的提质增效与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对此,辜胜阻表示,一要培育和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以创新驱动供给质量提高,依靠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要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企业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品。三要以品牌创新为抓手提高供给质量,打造中国品牌,建设质量强国。通过提升行业产品质量标准,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企业树立品牌经营理念,以品牌为载体,下大力气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由产品制造走向精品制造,从而建立品牌声誉、提高品牌的顾客感知度并建立顾客忠诚度。四要建立产品质量多元共治模式,形成多方合力,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为解决农业生产的新矛盾,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与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辜胜阻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采取如下对策:第一,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创新为主要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农产品需求,实现农业供需结构的平衡。第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缓解农业生产对土壤的污染和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农业发展的永续性。第三,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盘活农村土地要素,提升农村人力资源,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第四,以普惠金融理念为指导,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市场共同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协同发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努力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第五,完善农业供给侧的“硬件”和“软件”,既要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又要通过改革引领,优化制度供给,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篇8:2024全国两会热点曝光
全文共 3272 字
+ 加入清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1.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2.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3.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4.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5.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6.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7.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8.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9.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10.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11.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12.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篇9: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之九:民法总则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新闻背景: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到民法总则(草案)即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体现中国特色、适应时代特点、符合民众期待的民法典体系框架愈发清晰。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草案三审稿全面规定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适应我国的现实需求,总体已经比较成熟。
专家点评: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党委书记陈甦表示,编纂民法典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性举措,民法总则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是重要阶段性成果。民法总则在民法典的体系结构中起基础性作用,是民法通则的升级版,其编纂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民法的精神,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特色,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总结。
篇10:2024年两会教育热点之二:校园欺凌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2016年12月,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让校园欺凌再次受到热议。
最高检通报,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3697人。但从“两高”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真正进入司法程序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人并不多。“校园霸凌”在法律上仍然存在盲区。
对校园欺凌的界定,是一个需要审慎思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亟待社会、学校、政府来作答。“建议上海尽快邀请第三方专业人士,完成对校园欺凌的界定,同时尽快启动上海校园欺凌专项普查。”上海市两会上政协委员朱建国、陈永亮将在2017年两会期间递交此提案。
除了将惩处的各个环节都纳入法治和制度框架以外,学校应该承担起预防的责任。有委员提出,面对“校园欺凌”,学校需要从心理、行为等方面开设相关课程,将“校园霸凌”扼杀在萌芽期。
篇11:2024广东省两会召开时间及热点内容
全文共 1993 字
+ 加入清单导语:近日,各地方纷纷召开了两会,那么作为经济重点的广东怎么安排的呢,召开时间是什么时候?会议又有哪些热点内容?以下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16年1月23日开幕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2016年1月25日开幕
1.热点 提案 粤民营经济总量 如何夺回第一?
省民建建议:尽快出台全局性扶持政策体系
广东的民营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总量已经被赶超。笔者从18日省民建召开的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在今年提交政协大会的提案中,省民建建议我省尽快出台扶持全省民营经济的全局性政策体系,针对涉企收费项目多这一问题,呼吁全面取消省定行政收费项目。
省民建表示,2014年,广东私营企业、个体单位数比江苏分别多37.43万户、75.49万户,均居全国第一。但广东民营经济总量首次被江苏超越。2014年,江苏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5473.10亿元,超过广东402.51亿元。另一方面,广东超大型企业数量也远少于江苏。
省民建认为,可以预见,民营经济将是“十三五”时期粤、苏两省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建议我省尽快出台全省民营经济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政策体系。尽快出台《关于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规划性文件,将其作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和成为广东未来竞争力支撑主体的纲领性文件。
省民建分析认为,对于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着多头监管轻服务、涉企收费项目多的问题。2014年,我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的国家项目仍保留29大项,涉及28个部门的85项收费项目,省级收费项目仍保留8大项,涉及7个部门的12项收费项目。对此,省民建建议,我省应全面实施省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全面取消省定行政收费项目,实行省定涉企“零收费”,同时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2.热点 提案“互联网+医疗” 遭遇“信息孤岛”
省农工党支招:省政府牵头建立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
随着网络医院、微信挂号、电子病历的兴起,“互联网+医疗”成为潮流。但笔者从18日省农工党召开的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近年来产生的大量医疗数据仍然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信息孤岛”成为困扰高效整合医疗资源的难题。对此,省农工党建议应由省政府牵头建立研发中心,搭建起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
省农工党在今年拟提交的提案中表示,我省医疗领域大数据来自不同的行业,数据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数据池中,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另一方面,由于行业标准缺失,目前来自不同厂商各类移动医疗设备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难以实现数据互通。
省农工党建议,应由省政府牵头成立医疗大数据平台研发中心,负责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目前,我省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建立了自身的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三级医院,其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程度已经很高,一部分市、县(区)也建立了区域性的卫生信息平台,加上全省的医保数据平台,这是建立全省统一大数据平台的基础。”
事实上,近年来,我省社保部门为解决医保病人省内异地即时结算问题,建立了省级医保“三个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数据平台,在全省统一了三个目录代码,并于2015年11月24日在21个地级市全面上线,目前在省内54家医保定点医院正式使用,奠定了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基础。
3.热点 提案 高水平大学 建设得“加钱”
省民盟提议:提升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到2—3万元
广东如何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在18日召开的省民盟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笔者了解到,一份拟提交今年政协大会的《关于促进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建议》提出,我省应将高水平建设大学的生均拨款水平提升至2—3万元,以追平全国平均水平。
省民盟调研发现,目前,在经费总投入上,全国“985工程”大学平均投入水平约为31.50亿元,我省入选“985工程”的中山大学为48.50亿元、华南理工大学为40.40亿元。然而,入选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其余5所高校中,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平均仅为14.22亿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7.28亿元。
就生均拨款而言,我省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在1万元左右,即使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也仅提高到1.2万元,低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发达省市的生均拨款水平。
省民盟在提案中建议,在参照北京、上海、香港高水平大学建设投入现状的背景下,建议把我省确定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几所大学的生均拨款标准提高到2—3万元,并按照当前高水平大学建设投入力度,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量。
此外,提案指出,我省高校的科研经费仍存在着按政府行政经费管理,与高校的科研运作规律不相适应的现象。特别是经费拨付按年度执行,且经费拨付滞后,导致高校需要执行2—3年的项目无法有序开展工作,建议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由当前按年度预算改为更符合科研规律的3年或更长周期。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篇12: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之一:全面深化改革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新闻背景:经过3年多努力,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的难度不断加大,如何在攻坚期、深水区积极作为取得进展,任务艰巨。
专家点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年,需要抢险滩、啃硬骨头,要加大改革力度,统筹协调各方面改革工作,增强改革定力,加强改革协同。国有企业、土地制度、监察体制、社会保障等多领域改革方案将齐头并进,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对改革有更加全面的部署,各方期待有具体、深化的改革措施出台。
篇13: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之二:脱贫攻坚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新闻背景:日前,革命老区井冈山率先宣布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说:“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时期,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一些简单的扶贫方式很难奏效。”他认为,要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最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造血”。此外,脱贫攻坚不能操之过急,要防止形式主义。在稳扎稳打的同时,各地应根据实际进行创新,精准、高效地完成脱贫任务。对此,代表委员会发表许多真知灼见。
篇14: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和主要热点解读
全文共 3104 字
+ 加入清单导语:2016全国两会将在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召开,会议会传达出什么样的精神呢?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两会”是什么?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2016年全国两会前瞻
国计大势
关键词一:改革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2016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2016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作为牵动着13亿人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转型成功?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关键词四: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五:一带一路
聚焦:区域协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篱
每年年初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可谓是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的预热与吹风。如果从今年地方两会上找全国两会的热点,“一带一路”将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亮出地方版的对接举措。
作为一项同时关系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对国内外关切,“一带一路”将有哪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亦是国内外舆论关注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其实,不光是“一带一路”,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有分析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不过,既然是协同,如何破除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议题。
民生热点
关键词六:环保
聚焦:“美丽中国”如何驱霾除污?
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如果找一个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非“环保”莫属。
过去的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中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PM2.5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
其实,除了大气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数据曝光之后,中国的“美丽”愿景该如何变成现实?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关键词七:户籍改革
聚焦:一纸户口如何剥除福利捆绑
同样是牵涉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2014年,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此轮户籍制度改革凸显出渐进特点,但是,作为一块“硬骨头”,户籍制度改革前路依旧艰辛。
一边是城镇化大潮中,进城群体难以在购房、教育、医疗方面获得同城待遇,一边是北上广等大城市迫于城市承载力以户籍设限,一纸户口牵动着太多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难,难在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地区公共福利差异,然而,在中国的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户籍如何与福利剥离?可以预见,这亦或是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八:养老金
聚焦:“并轨”后的养老疑问
今年1月,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
此前的省级地方两会,20余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并轨方案并抓紧落实该项制度。
虽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舆论围绕此项改革的讨论却没有降温。
诸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资是否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延迟退休何时启动?“并轨”之后,因养老而产生的疑问与争议,也料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九:创业
聚焦:中国式“创业潮”前景何在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不下十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更是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利好政策激发了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式“创业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为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扫清路障并保驾护航?2016年的全国两会,这一话题期待代表委员们的讨论。
关键词十:价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2015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改革速度令人吃惊。
价格放开会不会导致价格大涨?一些领域的价格乱象如何治理?价改会不会进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伴随着更多领域的价改推进,这一关系民生福祉的改革,也料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更多全国两会精神热点资料共享:
篇15:2024年两会教育热点之六:残疾儿童少年精准帮扶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诉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扩大教育公平的受益面,对困难群体实施精准帮扶,也非常切合政府的执政理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签署第674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两会前夕,公布这样的政策,也为特殊教育增加了关注热度。关注的焦点有可能集中在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融合教育等。在民进中央拟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党派提案中,就有“有关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的提案”。
篇16:2024中考作文热点素材:人类探月亮点回顾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早在196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飞翔太空的激励(1961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担心在太空竞赛中败给苏联,他立即开始建议美国宇航局(NASA)实施月球探测计划,代号阿波罗工程,从1961年到1972年历时约11年,进行了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这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
人类首次载人登月发生在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搭乘“阿波罗11号”首次在月球上留下深深的人类脚印,虽然对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是人类文明飞跃的一大步。从1969年到1972年,NASA12名美国宇航员先后6次登月成功。之后,美国就再无登月计划,直到最近又开始重新讨论“重返月球计划”。迄今为止,40多年过去了,还没有过其它月球车到月球进行软着陆探测研究。
无线电雷达是“阿波罗”太空船的联络通讯设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学射电望远镜参加NASA阿波罗登月,诸如美国阿雷西博305米口径望远镜,澳大利亚64米口径帕克斯望远镜,承担了探月通讯、信号传输、导航的任务。
阿波罗计划成就卓著,通过研究宇航员采集到的月球岩石样本,科学家详细地研究了月球的物质成份、这对于太阳系起源,地球月球起源研究其实意义重大。宇航员针对月球的表面形态、重力、磁场、月震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索,获得宝贵的认识宇宙的直接经验。
苏联无人驾驶月球车首次成功落月巡察。1970年11月,苏联(俄国)发射的无人驾驶的“月球车”成功降落在月球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着陆的月球车。1971年7月,“阿波罗15号”将两名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和欧文送到月球表面,进行了人类首次有人驾驶的月球车之旅。他们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天,在登月舱外的作业时间达十八个半小时,驾驶月球车穿越的距离达10,5公里,一共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月球车的出现,让人类真正感觉“驾驭”月球和“驰骋”宇宙就在脚下。
篇17:2024年高考热点时事素材:2024中国两会的“小词大义”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2015年全国两会,主旋律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网络搜索行为显示,“四个全面”是今年两会最热词之一。
其实,除了“四个全面”这样具有战略布局意义的大概念,还有不少迅速流行的“小词藻”。小词后面有大义,反映出当下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同样折射出中国发展的新走向。
热词一:7%
【语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这一目标较去年降低0.5个百分点。
【舆论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将确定怎样的年度增长目标,国内外瞩目。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7%”为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相关结果多达543万条。舆论普遍认为,“7%左右”GDP增长预期目标,是合理可行的。
【点评】“人为推高增速不可持续,放任经济下滑也不行,7%左右是个合理区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中国经济正在增长速度与质量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平衡。”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新引擎--创业创新,不仅可以对冲当前下行压力,更是下一步增长力量的孵化器。
热词二:任性
【语境】关于简政放权,《政府工作报告》直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舆论场】3月5日,“任性”一词引起网友热议。网民“bangzili”直言:回顾两会热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任性。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认为,基层行政机关权力任性的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李明认为,简政放权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富有深意的一着棋,显示了全力改革的环环相扣和步步深入。
热词三:有牙齿
【语境】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在答问中提到的“新环保法‘有牙齿’”,是全国人大首场发布会的一大亮点。履新一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的表态同样坚决: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
【舆论场】污染的“硬骨头”如何啃?法律的“牙齿”如何长出来?两会期间,百姓对新环保法发出了一系列追问。以关键词“法律+有牙齿”在百度网页搜索,结果达到近74万条。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说:“牙齿”要有力,还得“张开嘴”,需要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长牙齿”就是要让污染者付出代价,让重度污染者受到追究。
热词四:铁帽子王
【语境】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继去年“你懂的”之后又让一个词“火”了。谈到反腐,他说:“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舆论场】一经“亮相”,“铁帽子王”一词就迅速成为焦点,关注度也一路攀升。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一天之内该词搜索量达到近17万次,引发会场内外热议。
【点评】话音刚落,军方就公布14名军级以上的“老虎”落马。此后,中纪委又宣布对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进行调查。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说:“没有不被查处的‘铁帽子王’,这彻底破除了一些人在反腐败中的侥幸心理。”
热词五:创客
【语境】《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创客”,认为过去一年“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舆论场】相较于大众还比较陌生的创客群体,“创客”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更出人意料。百度搜索指数曲线显示,这个词在两会期间于3月11日达到搜索量峰值。“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
【点评】言犹在耳,国务院就公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创客”的“创”字,被注入了“创业”和“创新”的时代内涵。全国政协委员左晔说,还处于发育期的中国创客,有望给中国创新带来三种东西: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热词六:Duang
【语境】“过去一两年互联网和很多产业一旦结合,‘Duang’就变成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借用这个网络热词来形容“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记者会现场一片笑声。
【舆论场】这个连汉字都没法写的拟声词,可做形容词、也可做名词,简直成了“万能词”,在两会会场内外迅速蹿红,也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有外媒说,它也许就是“时代的符号”。
【点评】李彦宏用“Duang”意在形容“互联网+”给产业带来的颠覆式创新。看病可以足不出户?机器人做保姆?这些看起来遥远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全国人大代表、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加快制定“互联网+”国家战略及具体意见,推动“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以及“互联网+政务民生”的快速发展。
篇18: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
全文共 2527 字
+ 加入清单进入倒计时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
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
热点1——
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政府简政放权攻坚突破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各界人士关心,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啃下“硬骨头”,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涉足“险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2015年既要在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基础上继续寻求突破,又关系到“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攻坚、落实、监督是关键词。
热点2——
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立法推动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依法治国”竖起新的里程碑后,如何贯彻落实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备受关注。过去一年,呼格案、念斌案重审,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法治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今年,人代会上将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对扩大地方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限范围等方面都将作出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梁鹰说:“立法更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共识、推进改革。”
热点3——
经济新常态:速度换挡质量效益优先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经济政策产生副作用的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特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有人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铁刚说,今年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适度调低增速目标将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政府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代表委员将充分讨论。
热点4——
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依法反腐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如何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要加快制度建设,加强反腐立法,“最好的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呈现”。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
热点5——
环境治理:出狠招严格执法对政府严肃考核
“雾锁迷城”的雾霾天气和地下水的大面积污染令人忧虑,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APEC蓝”的经验从另一方面表明,雾霾不是无法克服。百姓期待,除了短期限制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是否能围绕环境治理对地方政绩考核动真格、出狠招,让天更蓝,水更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青表示,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已经实施,执行处罚能否到位、执法和违法信息能否公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能否协调,将是今年环境主题的关注重点。
热点6——
财税改革:清理“过头”税费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的负担,激发消费活力,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热点7——
聚焦“三农”: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三农”问题无疑每年都是两会的热点和焦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农业发展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热点8——
养老改革:“并轨”措施细化延退争议待解
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的重大亮点。2015年,涉及亿万人养老的“并轨”细则即将出台,而与此密切相关的延迟退休将更令人高度关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表示,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5年多时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小并轨之后还有城镇、城乡差距的大并轨,任务艰巨,而百姓和企业降低缴费、政府提高保障的愿望迫切,期待两会求解。
热点9——
就业创业: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新华网网民“乐天派”表示,“创业带动创新,编织‘小我’梦想的同时,也在实现大时代的希望。”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热点10——
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已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战略,就是顺应国内国际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一带一路”地方对接方案。这一战略也将在全国两会上热议。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
篇19:2024年全国两会热点汇总及解读
全文共 5279 字
+ 加入清单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据
编者按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了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0个重大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解读:
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2015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这也为央行[微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2015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表明虽然政府坚持“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方向,但也不是对经济发展减速漠不关心。201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有助于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7、 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
中央政府将增加投资,防止经济“硬着陆”。报告还指出“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激活民间投资,打一场经济“人民战争”。
8、 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这是一个全新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政府争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高地的决心,真金白银来支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引导产业升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矗
9、进出口增长6%左右
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3.4%,远低于7.5%预期。但由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政府推动出口还是充满底气。出口增长6%左右有助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口,成绩巨大。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11项新承诺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关于2014年的政府工作成绩相当不错,完成了2014年初的承诺。但2015年会怎样的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2项新承诺进行了罗列及解读:
1.简政放权,以政府减法换来市场乘法。大道至简,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2014年计划取消和下方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实际完成247项,超额完成123.5%。简政放权已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今年还将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2.深化财税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在“沪港通”试点基础上今年推出“深港通”,各项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加快,必将带动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活力增强。
3.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突出表现在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今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将更快于东部地区,我国经济增长地区协调加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加体现在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能耗强度大幅下降上面,这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的中高速持续增长。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今年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化解过剩产能。2014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如期并超额完成,制造业作为中国优势产业,也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今年加大财政力度,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在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拉动经济增长。
5.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政府恒久承诺。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14年实际实现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32%,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实现了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今年尽管形势严峻,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新常态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将超额完成这一目标。
6.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内需激发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今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今年再开工27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释放巨大的内需。
7.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紧守“稳粮增收”底线。在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良好态势下,粮食安全再成重点。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8.从引用水源抓起,三农建设落在实处。新农村建设突出加强水路建设,力争再减贫困人口。2015年计划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今年同去年新农村指标量完全相同。2014年公路,饮水与贫困人口指标均超额完成,今年将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对“三农”反哺。
9.织密织牢靠保障网,加大安居工程力度。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这些都比去年增加了百万套以上。去年棚户区,保障房新开工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均超额完成,相比去年,今年各项计划指标均增加,政府着力加大安居工程改造力度,推进城市危房改造与农房抗震改造。
10.加强节能减排,铁腕治理环境。新承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今年加大改造燃煤电厂力度,去年燃煤电厂完成脱硫改造1500万千万、脱硝改造1.3亿千万,分别超额完成867%和200%。今年还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油品质量治理机动车尾气,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黄标车。为治理环境从根本上加大了对燃煤电厂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我国还将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以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问题。
11.为碧水蓝天,加倍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今年退耕还林的力度超过去年两倍,还提出了造林9000万亩的目标。为永续发展今年扩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并决定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
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解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015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
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全国两会作为未来一年国家重大变革和走向可谓是万众瞩目,那么作为中小企业来说两会又为我们带来哪些政策利好哪?武汉普思策划为您解读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
热点1 深化改革:
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作为企业家重点关注的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企垄断格局将被打破,中小企业将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各项红利。
热点2 反腐倡廉:
标本兼治依法反腐为企业带来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随着国家反腐的持续推进,官员对于经济行为的干涉会越来越少,政治环境也会逐渐清朗。“走后门”“开绿灯”“利益集团垄断”等行为将逐渐被打破。在经济和政策方面将会为企业添加更多的活力。
热点3 财税改革:
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让企业这摊水活起来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减少企业税务种类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和企业减负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和企业的负担,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热点4 就业创业:
把大众“创业潮”调动起来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
热点5聚焦三农:
激活农村“沉睡资本”让本土企业发展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农村土地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发展区域。随着国人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污染性的工厂落户农村土地的可能性也逐渐减少。未来国家和政府将会大力扶持农村区域性种植业和养殖业,将为种植企业和养殖企业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