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太宗历史作文(精彩20篇)

导语:走进历史,走进古文明,静心去倾听历史的声音。小编整理有关历史的声音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247

作文

1000

篇1:寻找历史的遗迹小学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草堂坐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一进大门,我呆住了,眼前一派生气,绿的树,绿的竹,还有一簇簇鲜艳的花,耳边回荡着鸟儿婉转清脆的鸣叫。看,花从里时而成双成对地飞出两只彩蝶,我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句:“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沿着小路继续走,两边是青青的翠竹和正在拔节的竹笋,恰是一道美景,接着到了草堂旧址,据了解杜甫在此住了近四年,留下了240余首古诗,比如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著名诗作就是在此写成的。

来到水槛,站在水槛上。听着树梢和竹叶发出的沙沙声;闻着那竹子淡淡的幽芳;看着水槛下那一泓碧水;摸着,那斑驳的木拦,置身于这静谧的环境,使我联想到当年杜甫一定也是经常在此凭栏远眺,吟诗垂钓。

跟爸爸往前走,便可以看到四层塔状的“一览亭”。塔里都是卖纪念品的,一把把精致的纶羽扇,一片片铜制的书签,一双双牛骨做的小花鞋,一块块奇异的小石头,真是太精美了!登上“一览亭”的最顶部,把草堂尽收眼底,桥、湖、花、树、竹,还有游人留下的倩影浑然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大型假山造型,那峥嵘的峦峰,险峻的峭壁,深幽的沟壑,飞泻的清泉,真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令人叫绝。

然后,来到工部祠,据了解得知,杜甫曾是朝廷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取名为工部祠。工部祠古朴、简洁、庄严,内有三尊塑像,正中是杜甫的,左右两边分别是陆游和黄庭坚的。在工部祠的院子里,种有腊梅、桂花、茶花等,为工部祠增添了几分幽雅。两棵罗汉松分别在台阶下,听说有两百多岁了。这两株参天古松如巨伞浓荫蔽日,如卫士坚守阵地,十分引人注目。只是未到时候,腊梅还没开,想必隆冬一到,花朵绽放,冰清玉洁,香气沁人心脾,诗圣杜甫不也像梅花、苍松,一生饱经风霜忧国忧民,高风亮节吗?

最后,欣赏了著名的“少陵草堂”碑亭,已是夕阳西下了。

一片天,一席风,一抹晚霞,一丝清泉,一座凉亭,一副好心情。

啊,风景怡人的杜甫草堂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铭记历史强我中华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爷爷常牵着我的手,对我说:“孩子,你们生活在这个年代多幸福啊!”年幼的我不明白爷爷的话,难道以前的生活不是这样吗?

长大一点,我上学了,老师常常给我们讲起祖国的历史。再大一点,我开始阅读书籍。渐渐地,我理解了爷爷的话。原来,我们的祖国曾遭受过无尽的苦难。翻开历史的画卷,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浮现脑海,血腥的大扫荡,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骇人听闻的大轰炸、大屠杀,无不让人毛骨悚然。

南京大屠杀,日军的行径惨绝人寰,持续时间长达6周。屠刀所向,都是手无寸铁的民众。30万无辜的生命,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无一幸存。屠刀所指,山河血染,堂堂大中华,在日军的铁蹄下痛苦呻吟。

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勇敢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佟麟阁将军所在的29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但他们誓死坚守阵地;共产党员张森林带领全村的乡亲同日军展开了地道战;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共产党员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小英雄王二小把日军领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无数壮烈的事迹,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

在风雨飘摇中,在血迹斑斑中,在国体将破山河将亡中,中国人民犹如觉醒的雄狮,于灾难中站了起来。用血肉筑就的长城,用钢铁筑就的毅力,用铮铮铁骨驱逐侵略者,迎来了太阳升起的一天。

太阳升起来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昨天的黑暗,更忘不了今天的使命。科学家钱学森不顾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终于在1960年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枚国产进程导弹。水稻专家袁隆平把社会需要当作自己的理想追求,不畏艰难,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粮食短缺问题。神七、神八、神九、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让中国的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次获奖,让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在世界文坛上大放光彩。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将中国的生物医学推向了世界前列。

一寸河山一寸血,寸寸河山凝心血。是个中国人,就要用热血维护民族的尊严;是个中国人,就要用青春推动祖国的发展!

让我们铭记国耻,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在自强中奋起,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为建设辉煌祖国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在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鼓山脚下,有一座弘扬革命精神、被后人永远传颂的纪念馆——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

在一次爬完鼓山后,我参观了这座雄伟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了先烈们的历史足迹,感受红色文化,学习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一进大门,眼前便被一座巨大的铜雕——《奋斗》所吸引。这座铜雕由星与人组成:星未完形,亦如山、如剑、如闪电;人物以工农兵为主体的10位革命群像,以勇往直前的造型、刚毅坚强的神态,表现出福建人民坚强不屈、团结奋斗、追求幸福的革命精神。看!最中间的那位妇女挥扬着坚硬的右臂,硬朗的身子摆脱了柔弱女子形象的束缚,那动作、那神态,表达了她对旧势力的憎恶,对幸福的渴望。她像是在号召大家为人民自己的命运搏斗,为中国的未来搏斗。她的右边是一位袒露胸膛的铁汉,正拔起身后的大刀,向着旧势力砍去。前面的战士吹着冲锋号,后面的战士挺着长枪。在勇士们的身后,是伟大劳动人民凝成的大靠山。正是这些伟大的劳动人民作后盾,才会有革命的胜利、全国的幸福。

穿过大门,走进侧面的展厅,便看到许多历史文物:各个时代的军装、水壶、口杯、子弹、武器,还有董存瑞、雷锋、刘胡兰、罗盛教等革命先辈的瓷器像。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留在叶飞体内的子弹”:1933年冬,叶飞在闽东福安狮子头渡口客店与地下党接头时,突遭敌人袭击,身中数弹,其中一颗子弹留在他胸部直到1999年逝世时才取出。叶飞先辈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他顽强的意志令我钦佩。

从侧面展厅出来,顺着楼梯而上,看见了一幅幅激烈厮杀的图画,尤其是那《解放福建》,生动艺术地再现了1949年解放福州、厦门海陆战争的激烈战斗场面,在枪林弹雨之中,是解放军们用血肉之躯迎来了解放!再看那墙上的鸦片战争简介,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又浮现在我脑海里:几十箱鸦片在林则徐的指挥下销毁,人民在一旁欢呼……除了鸦片战争,墙上也展现出了“黄花岗烈士中的福州十杰”、“开展统战策反的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对领导人”、“建立苏维埃政府专区”“福建历年将领长廊”……

“要走啦”!耳边响起了父母的催促声。当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时,我想:没有革命,没有那些革命烈士,就没有今天的和谐、先进。我们在优裕的环境下生活时也要时时刻刻记得:革命先辈在战火硝烟中奋勇直前、无私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每周一,早上第一节课之前要进行升旗仪式,本周升旗仪式的最后,六(5)班的老师给我们进行国旗下演讲。

他演讲的题目也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9月18日是全世界华人的耻国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炮轰东北军驻地,战士们……”老师给我们粗略地讲了讲当时情况,但我想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中午回到家里,我上网搜索了“9。18”事件的资料。查到之后,我才阅读了第一行,就开始庆幸我翻开了这篇文章,因为它让我对日本侵略者的罪恶程度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懦弱有了新的认知,我开始了阅读,阅读这段充满耻辱的文字,读着读着,我不禁气得要死。为蒋介石以及其他高层军阀的懦弱而气愤,我恨不得飞回那个时代,拿起武器拼死顽抗,哪怕战友都跑了,哪怕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会抵抗到最后一刻。

不过,这些只是幻想,是实现不了的,但我们要好好学习、建设未来,让中国被欺凌成为历史,成为永远不会重来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5301 字

+ 加入清单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

【求解驿站】把自己的心放入别人的体内。比喻待人至诚。

【活学活用】队长经常找队员~地谈话。

【妙语点拨】刘秀的高明之处在于给人以“推心置腹”之感,这是他获得帝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他称帝后,也没有像汉高祖刘邦那样诛杀功臣,而是赏给他们封地、钱帛与特权,然后劝他们一律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不再过问朝政。他还不时派官员带着异域进贡给他的奇珍异宝,去慰问这些隐退的功臣。这样,刘秀既巩固了皇权,又落得个不杀功臣的美名,真可谓老谋深算。

【近义】肝胆相照、赤诚待人

【反义】勾心斗角

【拓展阅读】

汗马功劳

汗马功劳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说了这么个故事。萧相国,也就是萧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当年刘邦起兵反秦时,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干将。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做了皇帝。

刘邦论功行赏,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便封他为酂(zàn)侯,赐予丰厚的俸禄,食邑也是最多,有八千户。

这个酂(zàn),是中国周代的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一百家为酂(zàn)。酂(zàn),就是聚集的意思。

萧何当时被定为首功,刘邦还封了他的父子兄弟10多人,并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那么高看他,其他人肯定不服,当刘邦知道之后,就说了:哎,各位都知道狩猎吧?将军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啊。刘邦说:那你们知道猎狗吧?将军们又点点头,但是猜不透刘邦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

就在将军们疑惑之时,刘邦接着说了:狩猎的时候,猎狗负责追杀猎物,它们的行动完全按照猎人的指示。你们呢,攻城略地确实有功,但你们只是功狗而已。而萧何呢,他是给猎狗发出指示的猎人,他是功人。而且你们多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的两三人就算难得了,但萧何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的队伍,跟着我一同出生入死。你们说,那我给他的封赏要比给你们的厚重,是不是应该的呀?

那些被刘邦称为“功狗”的人,听了这番言论,无话可说,只好屈居于“功人”萧何之下,不再争闹。而“汗马功劳”这个成语也是由此而来。

一马当先

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塞翁失马

在两个国家的边境上,住着一个老头儿。有一回,老头儿家的一匹马跑丢了。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并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

么。跑了一匹马,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几天,跑丢的那匹马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千里马。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向老头儿道贺。老头儿并不高兴,他说:

“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马,可能会惹出什么祸事来。”老头儿有个儿子,最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那匹千里马出去玩儿。

马飞奔起

来,他拉不住缰绳,摔下马来,折断了大腿骨。左右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又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仍旧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断

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一年,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边境上的年轻人有的被这边拉去当兵,有的被那边拉去当兵,十个倒有九个没回来。那老头儿的儿子因

为脚跛了,没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跟“安知祸福”连在一起用。如果发生了一件坏事情,但是事情发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结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马”来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来安慰他。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伯乐相马

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于是人们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官名字伯乐来称呼他。

一次,伯乐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匹很瘦很瘦的马。那匹瘦马拉着一车盐巴,慢慢地向前走着。它越走越慢,已经累得浑身大汗淋漓,几乎走不动了。伯乐乘的马赶上了那匹瘦马拉的盐车。伯乐仔细看了一下,不禁惊叫起来:“唉呀,这是一匹千里马啊。”他立刻跳下了车,脱下自己的袍子盖在瘦马的身上。他为千里马受委屈而难过得痛哭起来。那匹千里马遇到了知音,仰起头来放声嘶叫。那叫声直云霄,好像金石般铿锵动人。

成语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 ”,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 二 教 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 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 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700字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五千年有多久?五千年有多长?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滴水,可就是这短短的五千年,在中华大地上,江山曾多少次替换?战争的烽烟曾多少次炊起?河流曾多少次染红?只为换来君临天下的皇图霸业,刀光剑影碰撞出一曲又一曲的千古绝唱,泱泱长江,渊渊黄河,记录着华夏文明的进步。倾听历史长河,倾听这绝美的乐章。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江水滚滚向东流去,带着霸王的血液,让李清照深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项羽生来就是天命之子,剑指江山,只因一时仁慈,放虎归山,令你成就了四百年的大汉败于你手,无颜归去,只得血染乌江,看你坐拥江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太宗一生辉煌,却只惜玄武之变,手足相残,父子情断,为我今生憾事。我太宗一生勤政,终换来“贞观盛世”,万生来朝,千古流芳。百年之后,人们依旧吟诵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圣人贤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李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怎会甘于被政治所束缚?后宫中,尽享奢华,岂不快哉?可我曾想过这个社会见不得歌舞升平,于是最终只能落个“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的结局。与酒为伴,与梦相依,我曾无数次梦回南唐,回想南唐的一草一木,却只能空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我道光一生无为,空有这“皇帝”虚名,国土被割,我却只能拱手相让,因我懦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无颜去见先帝,只得降皇陵已谢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洪亮的声音使万山肃立,千川静流,掌声雷动,欢声撼天,我毛泽东唤醒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在东方,一声洪响,站起来的是一个民族。

霸王的悔恨,太宗的盛世,李煜的愁苦,道光的懦弱,中国的崛起,这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人杰在谱写华夏的乐谱,纵使时光轮回的消磨,斗转星移的转变都是印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泛黄的时代,依存的历史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遗留,泛着时代的味道。

大理石铺垫的巷道,地面上散发着闷人的热气。站在大门外,我仰视着那块牌匾。阳光折射把四个丹红大字衬托得犹如神殿一样令人神往,那是历史,那是古祠,那是——陈氏书院,或曰“陈家祠”。

古时斯人把颐和园誉称为东方明珠,众人赞叹;如今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入选广州羊城新八景,享誉海内外。历史给了它留下的权利,因为它历久弥新;建筑史给了它崇高的赞誉,因为它富丽堂皇;它可以留在人们心中,是因为它庄重淡雅;它可以让我流连忘返,是因为它触动我的心。

没有人可以忘记,在那战乱纷扰的时代,还有一群向往知识的学子;没有人可以忘记,在那资源匮乏的时代,还有一群自愿合资建祠的陈氏乡民。袅袅硝烟下,他们在广州市中山七路给这个科举盛行的年代建起了一座占地6400平方米的宏伟巨制。喧嚣繁华的街道比邻,每年定期都住着追求别样生活,追求科举荣誉,追求无垠知识的莘莘学子。我很感动,这是一种令人骄傲的志气,是一种对手所不能领悟的集体合作和艰苦奋斗。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富丽堂皇而著称于世。进入祠里,四处可见的工艺雕刻让人有一种重返清代的特别感觉。诗意的情怀溢满心胸,宁静的胸襟漂浮在脑里,一切变得虚无,变得飘飘然。那是院内规模最大的木雕,是国之瑰宝。它们取材于细密柔韧的木材,保留着原木的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深深呼吸,那是沁人心脾的原木味,犹如置身于原始灌木丛中,微微带些书香味,那是科举之人留下的气息呀!

除了木雕,院内还多有石雕、砖雕,全都活泼,淡雅,富有灵气,栩栩如生,技艺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陈氏书院,是人类伟大的建造,郭沫若曾经写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这包含了郭先生对陈家祠的赞美,也包含了对建造者们工艺技巧的钦佩。多少次,漫步于黑夜,凝望深邃的夜幕,稀少的星星与我做伴,戏着水,吹着风,摸着草,感叹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所不能超越的。又是多少次,慨叹着万卷千浪,欣赏着锦绣河山,俯视着脚底这片广袤的土壤,问自己,自然的力量有多强大,而人类的力量又是多么微小?直至看到陈家祠,看到郭沫若的五言诗,我才明白人类的杰作,同样是多么的伟大。

那是书香味,那是原木味,那是时代的气味;

这里是学堂,这里是书院,这里是学子心境。

回眸一望,陈氏书院在历史长河里缓缓前进,那四个丹红大字,永恒地高挂在大门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乌鹊填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典出明·冯应京《月令广义》。

在传说中,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住在天河的东岸。她不但长得花容月貌,美丽非凡,而且心灵手巧,能够织出各式各样、色彩绚丽的锦缎。

玉皇大帝把这些锦缎赐给天上的各路神仙,神仙们都十分喜欢。玉皇大帝把其中质地最好的云锦从黄昏时挂在西天,云锦在人间上去就是美丽的晚霞。

织女天天从早织到晚,生活单调而乏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由因辛劳寂寞而憔悴起来。有一天,玉皇大帝来到织机房中,见 到女儿十分辛苦,心中很是不忍。于是,他与王母娘娘商量说:

“织女这孩子太辛劳了。咱们给她找一个如意郎君,让她过几天神仙伴侣的日子才好。”

王母娘娘便提议把织女许配给天河西岸的牛郎。玉皇大帝同意了。于是,玉皇大帝颁下旨意,让织女和牛郎即日成婚。

婚后,小两口甜甜蜜蜜,如胶似漆,整天卿卿我我,形影不离。两人有时候在岸边饮牛,有时候在河中泛舟,有时去瑶池揽胜,有时去蓬莱访友。这样过了半年,织女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再也没织出过一匹锦缎。

天上没了云锦,天空变得灰暗起来。玉皇大帝不时派人催讨,但织女沉湎于爱情之中,不想再织锦缎了。

玉皇大帝不由大怒,他下令将织女抓回河东,关在机房织锦。没有他的同意,不准她再和丈夫牛郎见面。

织女含着眼泪,上机织锦。泪珠滴在云锦上,化成颗颗珍珠,闪闪发光。玉皇大帝看到带珠的云锦,知道这是女儿泪珠所化,也有所感动。于是,他下令每年七月七日让织女和牛郎在天河上相会一次,其余的时间仍分居河东河西,各司其职。

天河波涛滚滚,在河上怎么相会呢?牛朗和织女知道后都十分忧愁。这事让百鸟仙子知道了,于是在七月七日那天,召来成千上万只喜鹊,搭成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桥上相会。

从这以后,每年七月七日晚上,喜鹊们都会飞来,搭起鹊桥。而在这一天,在凡间的人们仰观夜空,就能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靠得很近很近。

后来,“乌鹊填桥”这一典故,又被简化为“鹊桥”,用来形容帮助男女结合、夫妻团聚的善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发现历史的表情作文800字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漫步在国学文化古道上,我似乎隐隐地看见千年的夕阳从历史峰头的缝隙中打出一丝血红色的光,染红天边,似凤凰涅槃。路边,竹林苍幽,远远的似乎能嗅得一缕幽香;远方,悠扬着历史的琴音,飘渺着曾经的喜怒哀乐。千年古道上总有那些或矫健或悲怆的身影飞驰而去,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和对生命的思考,开启了前无古人的冒险模式,然而正是这一个个伟大的冒险者,用他们的生命冲动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爱与恨

中原毫无疑问地沦陷了。在淮水边,他见证了亡国的耻辱。茫茫秋水浪花滔滔,呜咽着华夏人民巨大的伤痛。女真铁蹄踏破北国山河,赵宋朝廷仓皇南移偏安,似乎陆游注定要受这奇耻大辱。一生爱憎分明,他爱国家,恨胡人,他的感受,持久而又真切。

当得知自己毕生的偶像,使一杆岳家枪所向无敌的岳武穆,落得身首异处,他在庭院中徘徊,再徘徊……漫天的雪花映衬出已经被血泪染红的灯火,点燃的是他的悲愤呼号的灵魂。“急雪打窗心击碎,危楼望远涕俱流”。他奋笔疾书岳武穆的《满江红》,又是彻夜未眠。

他是南宋的伤心赤子,满腔的愤怒与困惑化做了铿锵有力的笔法:“位卑未敢忘忧国,事急犹须待阖棺。”

他辗转天涯,几起几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的爱,在人生最寂寞的时候“夜半挑灯更细看”《出师表》勉励自己;在生命最平淡的时候“却从邻父学春耕”;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仍心心念念“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放翁爱憎分明的模式开启了生命的密码,从此,漫漫古道上奏响一曲悲歌“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八十岁一步一个脚印,八百年的爱与恨感动着中国。

哭与笑

清晨,一辆牛车缓缓地驶过山丘,车中人双目微闭,似乎还没有从昨日的宿醉中苏醒。春雨后的山路,泥泞,寸步难行。是的,冒险的代价,就是多歧路,多险阻,甚至无路可走。阮籍再也忍不住了。他走到了天涯海角,却走不到想去的地方,这世上是真的没有路吗?他仰望苍穹,放声高歌,然而却有一种凄厉的悲怆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分辨不清是笑?是哭……

几百年后的清晨,春雨泥泞了道路。一位仗剑行天涯的浪人带着一身酒气再次来到这里,他仿佛看见了滴在泥土里的泪水。他明白,这泪水在告诉他要走下去。他大笑:“吾辈岂是蓬蒿人!”手起剑落,斩断了缠绕生命的层层叠叠的荆棘。他没有停留,甚至没有回头。宝剑入鞘,他呷了一口酒,哼着汪伦唱的歌,曲曲折折地走向远方……

如果说人类很多表情是隐性的,非要走到生命深处才触摸的见,那么哭与笑就是人类最真实而显性的表情。哭的背后有穷途末路之悲,笑的背后似有踌躇满志之喜,然而这哭与笑背后应是怎样艰难的选择和不眠的纠结啊……

愁与喜

在黄州他将对爱人的追忆压抑了十年,最终愁绪到了极点——“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黄州、惠州、儋州,每一处都几近生命的荒凉哀愁——“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然而,即便如此他却选择了原谅,选择了以生命的欣喜化解命运带给他的无限哀愁。

黄州,东坡。当初春一片新绿,入夏一片金黄,映入苏子眼帘,他感受到了生命萌发的欣喜;当家无斗粮,食无肉糜,他享受着自我创造的惊喜;当化身农夫,与渔父、村妇共处,他享受到卑微到尘埃的安喜;甚至,当微醺半醉之时,当两情缱绻之时,他仍不忘享受追问生活、思考生命时的创作之喜。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智慧,深邃,率性,旷达。看过苏子,才知道什么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举重若轻,什么是“何时忘却营营”的率性而为,什么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心喜乐。在历史的记忆中,他是那种可以将生命中载不动的愁绪化为烟灰,重逢那个曾经走失在人海而今又满怀欣喜善待生命、善待生活的智者。

……

今夜,漫步在国学文化的长路上,脚步已经放得很慢,很轻,生怕错过历史的一丝表情。这些中国的脊梁们用自己的生命轨迹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千年文化的风骨。而今,在这个人人都搭乘飞机、快车到处奔波的喧嚣时代,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慢慢的迷失了自我。模式化走俏,盲目从众盛行,计算式思维固若金汤……可是,总有一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你会发现生命原本有的表情就那么真实地藏在那些你无暇顾及的国学历史深处,真实,丰盈,鲜活,虽历千年,仍魅力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的短片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国而死,因战乱而流淌着热血,你们渐渐远去,但是精神却洒满了你们远去的道路。

汨罗江畔

汨罗江畔,一位老者在江边痛哭,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浊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面色憔悴,迷茫地眺望远方,苍老的江风拂起他的鬓发,扬起他的襟袖,吹响他腰间冰冷的佩剑,激荡起他心灵的创伤,他双眼模糊,步履艰难地向江边走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哀愁,纵身一跃,消失在茫茫江中。

屈原,你满怀雄心壮志,就算是刀枪血海,你也为国而战,但因小人谗言,昏王压灭了你的理想之火,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即以死来证明,就让滔滔不尽的江水吟唱你震撼古今的爱国激情。

北宋河畔

北宋时期,弘扬了一种崭新的词文化,还孕育了一位伟大的词人-苏东坡。

他的一生坎坷曲折,因遭小人陷害,被贬到黄洲。他并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境乘船出游,陶醉于山水之间,他的豪情也就矗立在北宋河畔。

英雄虽然离开,但是英雄的故事却一直都在,长留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将记住耻辱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自清朝起,中国便开始卷入帝国主义争斗之中,泱泱华夏,一次次地沦为西方列强争夺的对象。他们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与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控制中国主权与经济命脉,试图瓜分中国。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一次又一次,中国从一个文明古国逐步沦为列强口中的“东亚病夫”,中国人已无力支撑,大厦将倾,国将危矣!

然而在一次次的艰难困苦中,衍生出一片又一片仁人志士。

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来到三元里,当地103乡的群众包围了英军,当时恰逢倾盆大雨,人民群众持刀、矛、锄把奋起反抗,英军援兵到后,才解救被困英军。

5月31日,三元里再次被群众围住,侵略者万分惊恐,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抗英队伍,人民群众立即发出《申渝英夷告示》,英军若敢再来“不用狗官,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亡害也!”中国人民,感谢有你!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人犯下滔天罪行,实施细菌战、毒气战,更有甚者,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人惨遭杀害,震惊中外!

在与日本人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地更是突出。

北洋舰队邓世昌,抗日英雄杨靖宇,民族英雄赵一曼……

日本人的炮火确实很猛烈,可中国人用血肉筑起了一道道城墙,铸成一柄柄利刃,将外来的侵入者驱逐出中国!

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中国人民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舍勿忘死,前仆后继,无私奉献。中国军人,感谢有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天泽大沽炮台总兵罗荣光,血染大沽炮台,义和团却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在民间掀起轰轰烈烈的暴力运动,与八国联军夹击,中国变得破碎不堪。

面对如此场景,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为了反抗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中国人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失败了不要紧,中国在一次次改革中砥砺前行,艰苦卓绝,终成如今的中国。中国,感谢有你!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大国,我们已不惧任何人的挑战。感恩祖国,祖国带给我们安定,祖国带给我们富裕,我们没有经历战争,没有经历贫穷,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祖国经历的峥嵘岁月,我们更要为了我们的祖国不懈奋斗。正如詹天佑所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仇恨可以被放下,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我们要铭记历史,感恩人民,感恩先烈,感恩祖国,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奋斗、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当然我也不例外。你们一定惊奇,我的历史偶像是谁?李世民?武则天?刘邦?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抗金名将:岳飞。

我为什么喜欢岳飞?让我为大家讲讲吧!

岳飞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童年时候,他跟从名师学习武艺,能左右开弓,并成为一县无敌击剑手。他还精通兵法,喜欢学习历史。南宋初,他参加了北方人民组织的抗金队伍“八字军”后来到开封,受到南宋老将宗泽的赏识。由于他的勇敢和才干,立下多次战功,很快升为一支军队的将领。岳飞的军队记律严明,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老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老百姓亲切的称呼他们为“岳家军”。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也不慌乱。金兵惧怕他们说:“推到一座山容易,动摇岳家军的阵容难啊!”

岳飞领导将领收复了建康,在郾城大战中,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作战这样勇敢的岳飞,怎么不让人敬佩?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如此爱自己国家,保卫自己国家的历史人物,那一个人能不喜欢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正视我们的历史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翻看以前的作文,看到了初一时一篇批判一部分日本人不正视历史的文章。一条批语引起了我的注意:有空思考一下中国人正视自己的历史了吗?

是啊,我们在批判他们的同时,是不是也犯了和他们一样的错误呢?答案,似乎是确定的。

历史是什么?中国的古代史学家们早已经给出了答案——史为鉴。前人用血汗与生命换取的经验与教训,组成了后人看到的历史。它是不容更改与轻视的,因为它是最客观、中立的事实,是应该被记住的事实。

然而,实际呢?且不说古代的开国君王们在那些所谓的史书中,有多么伟大的祖先和多年震撼的出生之兆,以及多么伟大的功绩。单看近现代的中国,这区区多年的历史,就已经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林彪,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之一。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史的后半章,他从不缺席。从平型关到广阳,他手下的115师一次次用伏击战“打得鬼子魂飞胆丧”。全面内战中,他接手的东北民主联军还未从四十年抗战中缓过来,装备良莠不齐,士气高低不定。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他果断整顿军纪,加紧训练,创新战法。结果,不到一年,已然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的这支军队,成了一支真正的“彪军”,从锦州、长春,再到天津、北平,一个个捷报将“国军”砸得晕头转向。这使他无愧于肩章上的国徽和将星!然而,在十年动乱开始后,他却在自己极端的权欲的控制下,不停地打压着异己,甚至是自己曾经的战友。最终,他在出逃中坠机,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双面人生。

对于这样的人物,我们本应该全面评价,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但是,经验教训虽总结了不少,他却被甩进了历史的烟灰缸。在接下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在战斗部署上,与其他人和毛泽东产生的正常分歧,成了“两种路线”的斗争。在一些关于十大元帅的画作中,往往只有九个人。甚至在报道国务院发布的解放军区最优秀军事家名单时,他被排在了,前面还缀上了醒目的“还有”……这不仅仅是共和国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以史为鉴”,很对。但当历史的真实面目,因为政治“斗争”和“革命”而日渐模糊时,何以为鉴?只有正视历史,尊重每一个王侯将相或是贩夫走卒的客观形象,才能真正以史为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西方世界的10个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西方文化典故多来自《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方世界的10个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1、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缪斯

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4、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5、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女像,并爱上了她。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6、犹大的亲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7、诺亚方舟

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伤,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后被用来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8、伊甸园

出自《圣经》。上帝在东方的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里面有果树和各种飞禽走兽。上帝让亚当看守园子。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从亚当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人们用伊甸园比喻人间的乐园。

9、禁果

出自《圣经》。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实,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能吃。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从此他们懂得了善恶,辨别出真假,而且产生了羞耻之心。上帝因此将他们逐出伊甸园。禁果比喻被禁止得到而又渴望得到的东西。

10、多米诺骨牌

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1张牌时,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用于比喻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文化,历史的助跑器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从童话大王到“羊羔体”,从小沈阳到鲁迅先生,每一个事件都在如实地反应是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弊端与缺陷。文化,本应该是历史的助推器,为何沦落到这种地步了?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商业性不断显现出来,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使当代文化失去了应有的精神面貌。文化,似乎也走入了一种“潜规则”,低俗文化风靡,黑色幽默盛行,相反的,鲁迅的“归隐”郑渊洁的暗然离去,都在预示着文化的堕落与委靡。

文化的“不给力”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消极的影响。文化的倒退不反没有起到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反而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与丢失,不反使人们丧失了对传统文化先生的传统道义与美德,也是人们对现代文化产生了一种歪曲的理解,从而使现代文化“日渐消瘦”与“单薄”。也是人们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主德思想的一样的精神信仰。

文化是一种对人们思想的启迪,正是由于当代文化的不断低俗化,使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日渐消极。黑色幽默中展现的正是人们这种对现世的无奈以及内心的迷茫。而低俗文化的兴起更是使人们的心灵蒙上了更为灰暗的阴影。

低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糟粕,理应得到人们的丢弃与改造,如今却成为人们热捧的焦点。小沈阳的“千娇百媚”,虽博众人一笑,但其低俗之风也渐渐靡滥。

因此,所谓当代社会的领跑者,我们应端正对待低俗文化的态度,真正做到文化的“给力”,使其实现自身在历史中的价值。

面对低俗文化,沉着冷静面对,不盲目跟风,认真对待和分辨文化的性质,坚决抵制低俗文化。面对传统文化,积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精髓,使其真正服务于当代社会,使其迸发出活力。

文化,作为历史的助跑器,应实现自身价值,真正为当代社会与人民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描写历史人物的作文篇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他出生卑微,父母在一次饥荒中死去,连入土为安都差点没成。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当和尚,但又被朝廷逼得造反。经过无数次挫折与打击,他变得意志坚强、见识长远,行动周全谨慎,成为了一代枭雄。

在我眼中,他具备了无人可比的军事才能。濠州到滁州、滁州到南京,再兵临元大都城下,他所向披靡。有无数人想让他被历史所埋没,可他无所畏惧。从他分析局势,决定先攻打陈友谅,再攻打张士诚这件事,足以证明他的远见与军事才能。他把握住敌人的弱点,正如一只潜伏于黑暗中的蝎子一般发出致命一击。

在我眼中,具备独到的眼光。徐达、汤和、周德兴等在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人,都被他一一挑选出来,委以重任。而他们也不负重任,为朱元璋打败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在建国后成为了明朝的重要支柱。

在我眼中,他具备勤奋的品质。丞相制度虽然被他废除,可他当政期间明朝的秩序井井有条。他是皇帝中的特例,别人都进入梦乡了,他还在挑灯夜战,批改剩下的文件,十分可敬。

但他也有残暴的一面。

别的朝代的开国功臣享尽荣华富贵,但他却将伴他出生入死的功臣赶尽杀绝。冯胜、傅有德、蓝玉,各各都死不瞑目,这是一场悲剧。

功过并不论证一个人的好坏。就像朱元璋,一生克敌无数,建立大明王朝,成就华夏辉煌,同时他也十分专-政,诛尽开国功臣。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是他击败陈友谅后微服私访时题于紫金山禅院中的诗,杀气与豪气透过字里行间,穿过几百年时空扑面而来。

归纳总结

这便是我眼中的朱元璋,一个霸气非凡、功过参半的朱元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将记住莎士比亚作文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不论在何处,倘若说到戏剧,威廉·莎士比亚是一定会被人提及的。这足以证明莎士比亚和他魅力无穷的、独一无二的戏剧在数百年的白云苍狗中,展现了其不朽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愧为一代经典。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其出身并不显贵,但幸运的是当时正值文艺复兴,那是一个抛弃了神权,追求人性之美的时代。新思想的兴起和传播,让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戏剧在伦敦勃然兴起。莎士比亚处在这样一个戏剧氛围浓厚的时代,深受戏剧的影响。1582年,莎士比亚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闯荡,然后,一代戏剧大师从这里走上了自己的戏剧之路。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多是诗体剧,不但语言优美,便于抒情,而且也适合一般民众的爱好和欣赏水平。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是历史剧和喜剧。在十七世纪初,国内阶级关系变得紧张,和社会动荡的雷声已隐约可闻,而莎士比亚也步入中年,对人,对社会,对命运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悲剧也在这时期逐渐问世。

莎士比亚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他的四大悲剧了,《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这四部家喻户晓的戏剧自它们诞生到现在就一直被人们所称道,人们从来不吝啬对它们的赞颂。这四部戏剧也将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是戏剧这顶皇冠上无比璀璨的明珠。

莎士比亚的戏剧和中国戏剧不一样,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形象的都十分丰满,没有谁是完美的,主人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哈姆雷特,他机智、勇敢善良,但他又优柔寡断、性格多疑、鲁莽草率。莎士比亚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几乎都有人类性格上的共同缺陷,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正是这些性格的融合才让这些英雄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活,这样的人物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另外,莎士比亚的那只妙笔并非只作用于戏剧的主人公身上,那些不起眼的配角身上也有他们各自的闪光点。

莎士比亚对于语言的应用也是十分精妙的,他能用华丽的语言来描写贵族,也能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描写下层人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这种对人物描写的得心应手实在让人赞叹不已。

莎士比亚在剧本中也使用了许多民间俗语,使他的戏剧充满了趣味。而且,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许多语句已经成为现代英语中的成语、典故和格言,极大的丰富了英语词汇。

本·琼生曾说过:“他(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这句话完全不夸张。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他当时的时代。莱辛、黑格尔、歌德、海涅、普希金、托尔斯泰、伏尔泰、雨果、马克思、恩格斯等众多文豪和哲学家都非常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马克思还直接称他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这种高度的评价足以证明莎士比亚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莎士比亚在戏剧里用它绝妙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呕心沥血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残酷的世界,他用他锐利的目光深刻地剖析了人类精神和性格的阴暗面,中肯地概括了人们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所以直到现在,他的作品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他是莎士比亚,是“人类文化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他和他的戏剧将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芒,历史将永远记住莎士比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倾听历史的声音初中作文700字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跳动的音符,流动的曲调,你音色多姿。

——题记

你轻柔的声音,像一首美妙的旋律,久久低徊耳际,每一个音符都是一段落尘的记忆。这曲记下了众多的情怀,记下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我也从中看到了许多久远、模糊的身影。

“壮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畅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你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当你站在前方,如墨的军队大潮般的退去,但你又得到了什么?皇上十二道金牌召你回京,却被奸臣中途拦截,在狱中面临“披麻问”“剥皮拷”种种残酷刑罚的折磨,虽然痛钻心,但依然没有让你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和不羁的灵魂,最后还是含恨而死。你愚,你忠!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和德何能让你为他效命?即使他让你付出生命你也毫不犹豫,你走得不值!你愚!但在你心中或许有“自古君命不可为”、“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你忠!但你知道吗?因为你的离去,一场黑白战役便戛然而止;一次人间的绚丽烟花就早早收场;一片完整的河山就变得支离破碎。虽如此,但你岳飞不愧于智、勇、忠、孝四字,“精忠报国”成了你一生的真实写照。

“博望对峙用火攻,指挥快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晴朗的天、流动的云、轻轻的风、碧草如丝,好似人间仙境。居住在这儿的人仙风道骨,长发飘逸,轻摇羽扇,浑身散发着一股看透世界的气息。后来在刘备的三次探访和真诚相邀下,答应出山,助其完成一统中原的雄伟霸业。“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些战役让许多高傲、英勇善战的将士对他另眼相看、敬而有加,反之,敌人对他已达到闻风丧胆的地步。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原只如蝼蚁的小国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弹指间,几十年已以悄然流去,关羽被杀,张飞被刺,刘备去世,只留下一个阿斗。他神通广大,他早已知道阿斗是一个扶不起的皇帝,然而他却没有离去,依然遵守着做臣子的规矩,小心翼翼呵护当初的承诺,努力延续着这蜀国所剩不多的“生命”。时间不等人啊!几年后他也走了,继而蜀国也就败落了。曾经在这个年代叱咤风云的诸葛亮就以这样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你无暇,所以你为太白,你非人,而是仙。年轻时你告别家乡,独自渡远荆门外,领略祖国河山之美,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你初进长安之时,皇上就赏识你的才华,可最后只给你谋了个供奉翰林的虚职,你身居官场,看透了其中的黑暗,你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愿与这迂腐的“凡人”同流合污便再次远行,然而却在放逐途中身亡。你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反对传统,你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大唐因你光芒万丈,诗意盎然。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你完成了统一蒙古的霸业;大公无私、公正断案,为你包拯,包青天;大战三年,最后的结果是你在江边自刎而死,你的英勇善战值得后人学习,你的失败让后人吸取教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这首曲。

历史啊!你是如此的摇曳多姿,你如水、如花、如雨;你似茶、似棋、似酒,你拨奏着那动人心弦的曲调,他无奈、他孤独、他憎恨、他兴奋、他欣喜、他激动……历史啊~你有一颗冰冷的心,一幕幕往昔沾上了岁月的光辉,历经沧桑,不管是谁,最后仍以同样的方式落幕,只留下一块碑。让后人去品读。历史,这就是你的声音吗?

旋律不断响起,我在其中漫游。

[倾听历史的声音初中作文7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睚眦必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睚眦必报,汉语成语,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范雎,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即宣太后芈八子),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什么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顺从、违反的意思;眂是视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视,用眼角看。从睚眦的眦也可以看到,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 推论:通常这种成语睚眦两个字应该是并列或相似的两个名词。睚眦也许分别是内外眼角的意思,古人对于这种人体器官是应该有不同的称谓的,只是我无法分清哪个是内眼角;哪个是外眼角。但睚、眦为眼睛的不同部位的名称是没错的。当然也许睚是眼中间、眦是眼角,不过根据《正字通》的解释这样的推论不是十分准确。 结论:“睚眦必报”的本意不是通常解释的“别人对他瞪眼,比喻极小的仇恨。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人心胸狭窄”,而应该是“对于别人轻蔑的用眼角看他一眼这样的小事,也一定要报复回去。形容人心胸狭窄”更准确。

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

《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示例编辑

1.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公孙瓒传》。

2.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将记住韩信作文800字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韩信西汉时期的“战神”,萧何曾用过这样一句话形容他:“凭他一人便可抵上千军万马。”这样的以为大将必然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一笔有着一丝淡黄色的事迹。

少年韩信

在韩信少年时,家道中落。所以韩信是常常有上顿没有下顿的,可是以为曾经是贵族所以身上时常带剑游荡,却不乞讨。但为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少年韩信做了把鱼竿来靠钓鱼为生。

有一天,韩信的肚子饿了,于是走到了河边,用钓鱼竿钓起鱼来。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韩信一条鱼也没有钓到。韩信在愤怒中便把钓鱼竿丢在地上,一旁的漂母见了就把自己的饭分了一半给韩信。在日后,漂母每天都把自己的饭菜分给韩信,在韩信被感动之后说:“日后,我定会报答你的恩情。”漂母却道:“你自己养不活还报答我?”韩信听后甚是惭愧,却按下决心要报答漂母。

不过,韩信却还是整日在街上游荡,一天,韩信遇上了当地屠夫的流氓儿子,那个人看到韩信便讥笑道:“哟,这不是我们的‘贵族’韩公子吗?”韩信当时便想从他身边绕过,但是那个流氓却不让,说道:“想过去,可以,从我的胯下过去便是了。”说罢摆开了双腿,示意韩信钻过去。这时候韩信异常生气,用手握紧了身上的剑像随时都可能拔出来一般,随后那个人又说:“哟,来呀,用剑杀了我呀。”接着一脸挑衅的望着韩信,韩信在一番挣扎后,最后还是从别人胯下钻过去,引得旁人大笑不停。之后,从胯下过去的韩信听到了招兵打仗的消息便去打仗了。

成功后的韩信

白驹过隙,韩信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韩信,今时今地的他便是西汉的“战神”——齐王。在韩信成为天下人仰慕的齐王后,记起来当初的誓言,便找人到了山珍海味和千两黄金去报答常分饭给他的漂母,随后又叫人找来了当日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流氓,给了他一些赏赐。

当那流氓来到韩信面前后,一边跪着一边磕头求饶。之间韩信见了那个流氓并没有出离愤怒,而是一脸微笑的扶起了那个流氓并对他说:“谢谢你当初的胯下之辱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为报答你,你去楚国当个小队长吧。”就这样,在那个流氓的一脸惊讶下,韩信微笑着离开了。

自古以来报恩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报恩的形式和方式有很多。而韩信这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及让他坚强的人报恩。所以在历史长河中记录的不仅是“战神”——韩信,还是懂的报恩的“齐王”——韩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