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5614作文
47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1.年轻父母应以身作则
跟长辈说话或在一起时,你自己是否就不大尊重他们?或者,是否已经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甚至于,当着孩子的面时,说老人的坏话?如果你是这样的,就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会尊重长辈,对长辈孝顺。更为危险与可悲的是,你现在对父母或长辈的态度,往往就是当你老时孩子对你的态度。
所以,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的老人,和老人住一起的,能更加包容一些;和老人分开住的,即便工作忙也不能忘了问候老人,公休日尽量带孩子回去一起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从生活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孝”心
◎和孩子分享食物
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有好吃好喝的东西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般不吃,看着孩子吃,孩子邀请一起吃时,或者问这个很好吃,你们为什么不吃时,他们一般会回答不爱吃。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大人是真的不想吃,或者,认为大人让小孩先吃是应该的,做父母的本来就要这样子。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自私自利、不尊重不孝顺长辈的性格。
当孩子吃东西,特别是好吃的东西时,父母应该与他一起分享。这样,孩子虽然少吃了一点,但却会换回他一辈子对你以及长辈的尊重,相当值得。此外,他也会更珍惜食物,可说是一举多得。
◎和孩子分享你的心情
很多年轻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不用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不好的心情。即便自己很累,也不愿误了孩子的玩与学习。
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孝顺也是要给机会学才能学会的,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来关心自己。比如,妈妈下班回到家,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上班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或者“宝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当他为你做了什么时,比如给你倒了杯水,要真诚、高兴地谢谢他———这也是一种孝顺啊。孩子会为自己也能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而高兴的。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进家门,把鞋一脱,乱扔在一边;玩具一股脑从箱里倒出来,玩完之后,满屋子都是玩具;上学、放学路上,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这是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的现象,大人们出于关爱自然而然地做这些事情,却从没想过这与孩子孝不孝顺自己会很有关系。
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处理,这既让大人更省心放心,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样是一举多得的事。此外,一个人要能照顾别人,是建立在他能把自己照顾好的基础上的,如果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很难想象他会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孝顺长辈了。
◎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
孩子回到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者,除了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跟家庭教育有关。而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有利于培养他对家的责任感。
其实,三岁后,孩子自己就会对一些家务劳动表现出兴趣,这时,家长应鼓励,而不能以现在还小、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而拒绝孩子。应指导他去做,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帮妈妈倒垃圾,也是好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爱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让孩子知道孝顺长辈的知识
孩子有如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收获的往往就是什么。所以,你一定要让他知道小的要孝敬老的这样的道理。如果父母本身不说,不去要求孩子对老人尽“孝”,孩子是不会知道的。家长一方面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机会丰富孩子有关孝敬长辈的知识,多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之类故事。并让孩子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优秀
全文共 1909 字
+ 加入清单于丹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非常崇拜他的文采,我们全家都喜欢看她主讲的《论语》心得。今天我们有幸在山东农科频道观看到她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专题片。听了于丹老师精彩的演讲,让我的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节目一开始于丹老师为了让我们懂得做一个有孝心、爱心的孩子,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爱心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棵苹果树,与一位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一生特别自私,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次次向大叔索取。然而大树却毫无怨言的一次次献出爱心来满足小男孩的愿望,并开心快乐的守望小男孩一生。
故事讲完了心情却平静不下来,正像于丹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也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是啊!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像这颗树,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奉献着他们全部的爱心,为了让我们生活学习的更好,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晚上还要陪我们写作业。然而我们又为我们的父母做了哪些呢?望着爸爸妈妈那充满爱的目光,我心里特别惭愧,并深情地爸爸妈妈说:我不做故事中的小男孩,我要做一个有孝心和爱心的孩子!
随后于丹老师又告诉我们,青少年不仅要有爱心和孝心,还要做到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能光依赖父母,像在生活上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家务。学习上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时刻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自信心,才打不挎击不败的学习劲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每个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大风、大浪。当他们来临时,我们要学会坚强的去克服,不要懦弱的躲避,只有经历与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得到锻炼与成长!只有做到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理想与前程。
看的了于丹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专题片后,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一个学生不光有好学习成绩还不够,还要做一个有孝心,爱心、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篇二】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首先,于丹老师分享了一则小故事《一碗米的价值》,将一碗米加水,蒸一蒸,做成米饭,是只有几元钱的价值。但如果稍微动动脑筋,将米泡一泡,分成几小堆,用粽叶包成粽子,那可能就是十几元的价值了。如果再把它适当发酵、加温,并且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那么,就又是几十元的价值了。米饭和美酒的差别,区别就在于倾注时间的长短,改变越大,价值就越高。她教给我们: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并指出“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我们陪伴孩子成长,不能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我们一定要遵从自然成长规律,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实走好每一步。
接下来,于丹老师剖析了《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一种知识的时候,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家长,虽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课堂上或家庭学习中加些孩子感兴趣而且结合学习内容的调味料,让孩子能够更有兴趣地学习并接受新的知识。
于丹老师又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孩子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教会我们: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后来,于丹老师还讲了自己和女儿关于“小花篮”的故事,也让我们很受教育。女儿好不容易悉心制作的手工“小花篮”损坏了,很伤心的样子,于是妈妈就帮着女儿一起用剩下的材料给“小花篮”精心打扮了一番,“小花篮”比原来更加漂亮了,女儿也变得开心起来。于丹老师通过亲身经历的教育小故事教会我们: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家长要不断鼓励孩子,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想办法去解决。
于丹老师还讲了几个有关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压力过大,以及在生活和人际交往等事情中,想不开就产生轻生的念头以至于放弃生命的真实事例,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培养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在孩子的教育中,无论家庭或学校,不光要教给孩子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礼仪教育、抗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事,懂得感恩,培养抗挫折能力。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篇2: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早上8点观我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孝心的故事。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作为00后家长的我们,即为人子又为人母,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方面,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还要有仁爱心。有了这两颗心,你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于丹教授说:“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所以说我们要适当的鼓励孩子或带孩子出去玩,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强。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经常鼓励孩子,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有时候家长的事情还可以问问孩子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是最棒的。
篇3:《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星期天的早晨,我被爸爸叫醒,一起收看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于丹教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节目,看到深受启发。
讲座中讲述了大量的故事和实例,尤其是一颗大树的故事,途述它把自己的全部都贡献给那个小孩,为了满足她的愿望,最后只留下一棵老树根,而小孩一直到头发白了,满脸沧桑的时候,才明白大树的用意,才感恩它,才来真心的陪伴他。我们的父母都像那棵大树一样,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来哺育我们,盼望我们能实现梦想,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有时间,我们也要多出去走走,多结交些朋友,不能让自己整天守在书桌旁和电脑桌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观察外界的各种食物,这都是知识的积累。
只有在德智体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我会努力的去争取,是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篇4:首先要学会看图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一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 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图时先从整体入手,要掌握一个顺序,可以从先上后下、或先左 后由、或由远到近、或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及找出图画所描述的重点,也是这幅图所要写的重 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故事情节”。
篇5: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观后感
全文共 2825 字
+ 加入清单“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一位做家长的心愿,如何教育孩子成人,培养孩子成才。对每一位家长来说,是一个常谈不厌的话题。今天,我就谈一谈自己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几点体会。
一.忍心对孩子说不,让孩子在社会大环境中健康成长
有人这样比喻,如果一个孩子,品德好,学习好,但身体垮了,这就好比废品。 孩子身体好,品德好,但学习不好,相当于次品。 如果孩子身体好,学习好,但品德不好,那就相当于危险品。以前,我每天早晨上班时总是开车把孩子送到学校,而下午因为他放学早,我们就请了位阿姨接他回家。有一天,孩子突然对我们说:“我们学校有许多孩子是车接车送,我是有车送没车接”。听了这话后,我反问道:“不是也有许多孩子都是家长骑自行车接送的吗”?他不语。为了防止他贪图享受思想的滋长。打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接送孩子一律用自行车。
为了让孩子体验艰苦环境的生活,养成甘于吃苦的好习惯。7岁那年暑假,我们把孩子送到一所条件比较艰苦的武术学校去学习。他与许多农村的孩子住在一起,8人一个宿舍,没有空调,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衣服,每天早晨4点半起床跑步,白天常在40度高温下练功。一天,我去看他,他要我给他买瓶矿泉水,我问他别人喝什么,他说自来水。我很认真地对他说:“别人喝什么,你就喝什么,你不能比别人特殊”。孩子听了这话,委屈地扭头往宿舍走,没走几步,转过头来,勉强地说了声:“爸爸,再见”。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很难受,但我觉得对孩子有好处,就得忍心说不。一个月后,孩子回到家,尽管全身都是痱子,但饭量大增,身体结实,一口气能做100多个俯卧撑,并能感到在家和上学要比练武术幸福得多。
另外,我们经常创造一些条件,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周末,我们经常不开车出门,而领着孩子挤公共汽车,遇到老人和孕妇,就主动让座。现在,孩子早已养成了尊老爱幼,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花零钱的好习惯。
二.方法比学习更重要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不仅要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孩子“想学”。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会学”。
首先指导孩子如何安排好学习时间。起初,我试着帮他制定每天的作息表,并要求他尽量按作息表执行。开始,他常在规定的时间里起不了床。我就要求他穿衣要快,洗刷要快,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好。后来,我给他讲,军人是如何在两分钟内集合的,结果,这个话题引起了他的兴趣,每次起床时,他总是要我们帮他计时间,看他是否达到军人的标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后来,我们用这种办法帮他克服了学习时边学边玩坏习惯。在孩子学习时,给他计时间,然后告诉他在单位时间内他所完成的学习量,以此来加强他的时间观念。让他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
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是小学生常规的学习方法。要求孩子课前务必做到预习。预习时要求他提出问题,上课时带着问题注意听老师讲课。找出自己理解的与老师讲的差距。回家后,要他把每天主课上老师讲的内容都能向我们汇报。从而我也掌握了他的听课情况。所学的课程,他都能在课堂上理解消化。做好预习,听课效果自然会好。复习时就能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我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养成了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勤奋地学习。入学三年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业余学习成绩也很优异。
三.通过联系本,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为一体
由于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和学校度过的,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非常重要,实验学校的联系本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牵了线。每到周末,我们首先看孩子的联系本, 及时督促孩子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孩子某些方面存在的弱点,及时帮助他加强。
不久前,老师在联系本上写道:以后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子,多背些描写好的段落来丰富自己的文章。得到这个信息后,我们及时要求孩子多看一些优秀作文,写作文时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再抄到作文本上,并为孩子买了一些与写作有关的课外书。后来,为了给孩子提供作文素材,我们经常带孩子出去,让孩子在大自然和新颖的环境中开心地活动。孩子从游故宫、登长城、观天坛、看北海的活动中领略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游览观光为孩子的作文提供了素材。同时也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他喜欢上了课外书,写作水平也大有提高。
最近,老师提到:孩子的字写得不好,朗读课文没有表情。我们正在加强孩子在这两方面的锻炼,并打算把提高这两项技能作为这个暑假的重点。
四.广泛培养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不断提高孩子的素质。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培养孩子不能光抓学习,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我的作法是提供各种条件全面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杨昊从幼儿园起就参加了舞蹈、美术、乒乓球,羽毛球,曲艺,游泳,象棋,钓鱼等方面的培养和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提高了孩子的素质,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我感觉,今后的孩子光学习好肯定是不行的。让孩子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使他逐渐认识生活,较多的了解缤纷的大千世界,增强了孩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了他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五、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敢于拼搏
今年五一期间,北京市委宣传部地坛公园举办公民道德知识擂台赛,我让他报名参加,他很害怕,认为自己知识面不如成人,我领他看了几场后,发现有许多他会的题别人答不出来,并且也有其他小孩参加。结果取得了小组第二名。
就在这次校运动会的前几天,杨昊扭伤了脚,校医要求他好好休息,不能剧烈运动,否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就在比赛的前两天,孩子又因感冒在数学期中考试中途退出考场,比赛的前一天,孩子问我是否可以不参加比赛,我说:“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多少次拼搏的机会,思想主宰一切,只要你认为自己非常健康,肯定能赢,你就一定能赢,我希望你不要放弃这次机会,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参赛的项目,我期待你的捷报”。第二天,他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60米,100米和4*100米比赛,老师们为他加油,同学们为他加油,家长们为他加油,当广播中一次又一次传来他获奖的消息时,他笑了,我也笑了。
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发现孩子在做题时粗心大意,写完后,也不检查。我们说过几次,效果甚微。一天,我看完他的作业后,帮他作了修改。临去外地出差前,我给他留了一封信:“孩子,爸爸该上班了,在我眼里,你是我见过的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你的表现我已经很满意,如果你能改掉粗心的毛病,做完作业后,再仔细检查一遍,我相信,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习成绩也会得到很大提高,你会成为最棒的孩子”。这封信对孩子影响很大,现在他已养成了做完作业后检查的好习惯。
以上是我在培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很不成熟,有的地方也许不对。总之我将会努力把品格素质、文化修养的财富留给孩子,使他终身受益。
篇6:观《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有感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懂得感恩、自立自强的人!
篇7: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为了让我们得到全面发展,教育局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了《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专题节目。
在节目中,于丹老师提到:现在的中国孩子实践能力弱、自主能力弱、亲子沟通弱、休闲娱乐弱,而美国的孩子在接受了十八岁的成人礼后,父母就让他们出去打工,让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赚取下个学期的学费,英国的父母更是严厉,他们将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放在特殊环境下,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外国的政府不仅注重孩子的生存能力,对他们的生活技能也是十分看重,相对之下,中国孩子的能力明显不如其他国家高。就比如现在的我们,在学校,老师只注重品学,很少有手工、娱乐之类的课程,有的同学课外还去学习各种兴趣班,小学生涯几乎都是在书卷中度过,失去了童年的乐趣。而我为了锻炼身体,每周都会有几个晚上和几个同学去学打羽毛球,家长们也和我们打成一片,一举两得。
于丹老师认为:好的老师和好的家长,能够做到的一件终身有益的事情,就是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让他们去完成自己的发现,特别是在逆境中完成自我的修复。一个孩子如果能用创造力给别人带来幸福,那他的付出会比得到更快乐!演讲中,于丹老师还提到了她的女儿,着实让我和妈妈受益匪浅:哭,真的是无能的表现。妈妈也认同于丹老师的话:“给孩子生命某种可能性,比给他某种确定的知识更重要。”
看完节目,我深受感触:中国,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要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发扬中国的民族精神,把中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
篇8: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全文共 2625 字
+ 加入清单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牺牲掉了。
传统中国人接受的是一种农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着欢儿地玩耍,夏天在河沟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来烤了吃,冬天换上新棉袄放鞭炮、贴春联、过大年。四季的循环,在农耕文明里清晰展现。因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户都是大的拉扯着小的。一个馒头热气腾腾地出锅时,可能要掰成四块,每个孩子吃一块。这就叫分享。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家里的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剥好了、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说:“多吃两块,你还得练琴去呢! ”从一人捧着一块馒头在阳光下玩耍,到现在的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边,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心灵标准。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识,但付出的却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童年的游戏方式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我们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从脚踝到腿弯到大腿到腰间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举”。那时穷有穷的玩法,而且我们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输了绝对不允许耍赖,谁跳坏了谁就得下来撑皮筋。这是一种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滑板车和轮滑鞋给了他们一种自由奔跑的速度,却缺少了大家都必须服从的规则。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长大了容易耍赖?因为他们小时候处于规则之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们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龄人一起,你要是耍赖,人家就不和你一块儿玩了。所以我们会自己解决规则认同的问题。再来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们在玩的时候就缺失了这种规则的协商和认同。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怎么能懂得牺牲和谦让?
家教是一种伦理的认同,也是一种规则的认同。家庭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建立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这种服从是伦理的服从,规则的服从,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为什么很多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却总是磕磕碰碰、与人有那么多冲突呢?到了念大学时你再告诉他们什么叫作“规则”,已经晚了。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
我们都懂得“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
“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的强大,思想和语言往往是苍白的。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两岁时,我们就告诉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顿饭前都要吃药。所以她养成了习惯,每次吃饭前刚拿到筷子,她就说:“姥姥,吃药! ”她会明白她对姥姥是有责任的,有了责任会觉得很光荣。我们以前带她出去玩时,她都会带一个布娃娃,说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岁,出去玩她就不带她的“妹妹”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要腾出手来扶我姥姥啊! ”
今年春节我带她去丽江玩,女儿第一次去养鸡场捡鸡蛋,感觉特别新鲜。回来后她一手握着一只鸡蛋,吃饭时也攥着不放。我们都笑她,“你那鸡蛋都快孵出小鸡来了。 ”在机场过安检的时候,她也舍不得放下。就这样,两只鸡蛋颠沛流离地跟着她回了家,一进门还没来得及换鞋,她就扑到姥姥怀里说:“姥姥,我给你带回来两只鸡蛋! ”那一刻我心里挺惭愧的,因为我顶多想到给我妈妈买些土特产,但没想过不花钱还能给她带回来什么。那时我就在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没有牵挂。
一个从小懂得牵挂别人的人,长大了才可能被别人牵挂。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今天的我们常感到人越来越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越来越失去了属于每个家庭的烙印。 “烙印”这个词的英文是“brand”,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品牌”。企业要有品牌,其实人也需要有品牌。人的品牌不是指你拥有几亿资产,拿到了多么高的学位,或是有多么显赫的地位,而是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家族烙印融入社会,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个人印记去对抗过于规范化的“流水线”。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我女儿4岁时,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花篮。有一天她“哐当”一声把花篮摔了,花篮的一个角摔出了一个三角口子,她“哇”地哭了。我说:“我们试试,看看能不能让花篮比没摔破时更漂亮! ”我们又是剪又是贴,她还用彩笔画上颜色,最后,我们做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篮。她和我说,“妈妈我懂了,哭是没用的。”我听了很欣慰。让我郁闷的是,后来家里每逢打坏什么东西,她都特别高兴,说:“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让它比没坏的时候更好看! ”
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没坏的时候更好,我们的底线只能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一个人一辈子会遇上什么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是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们做父母,要培养孩子掌握自我修复的能力,要传递给孩子一种态度,让他们明白该怎样去面对挑战。如果你告诉孩子:“我会把你呵护得好好的,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打破花篮。 ”这就是谎言了。孩子不仅会打破花篮,还会打破他们自己,会撞得头破血流。这时候就要看他们有没有一种能力,像修复花篮一样把自己修复得更好,这种能力,我觉得在4岁时告诉他们,并不算太早。
篇9:《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人格快乐的成长?今天,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给我们家长一个满意的答案。
很多父母往往只看重孩子的智育方面,总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变成了分数的奴隶。但是,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要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在这里,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关于密码的故事,“如果你听得懂这种密码,请你走进这个小门”。
成长是什么?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认识。让孩子走出去,暂时离开书桌和电脑,主动交朋友,和人打招呼,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会在自我的世界中得到提升和滋养,参与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会收获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阅历。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于丹教授在上大学的时候和同学一起爬泰山,为了看日出,他们从凌晨就开始爬,虽然在爬山的过程中,手上被密密麻麻的荆棘划上了许多血口子,但最终他们爬到了山顶看到了日出。于丹教授通过这个事例给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让孩子融入社会,学会让孩子自立、自强,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篇10: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2014年12月6日,今天早上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由于丹教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专题节目,令我获益匪浅。
节目中,于丹教授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和自身的经历,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强,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孩子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孩子最重要的也不是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有一个认真端正的态度。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即使学习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将来也不会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像节目里说的:这个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教育孩子不要按部就班、默守陈规,要在这个焦虑喧嚣的社会中,擅于发现有效的信息。
通过节目,我知道了身为家长我也是不合格的。对孩子没有耐心,没有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用大人的眼光、能力去看待孩子、衡量孩子,希望孩子做的跟大人一样好,却忽视了孩子的年龄、孩子的心理,也极少去鼓励孩子,不管对错,对孩子有的只有打击。有点急于求成了,今后我会努力改正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父母的用心、有耐心的去引导孩子,我们的孩子都会是最棒的。一个自立自强有爱心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将来才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11: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首先各位父母老师要知道德育是重在让孩子明辨是非,遵守规矩;智育是重在培养孩子的洞察力、想象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则重在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喜欢多样化的运动。德智体全面发展,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的清楚,也不是光给孩子讲大道理就可以的。
1.教育孩子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各位家长按照孩子成长发展的轨迹,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
2.首先父母要不断的学习,进取教育的方法,要给孩子做一个高标的榜样,可以很有效的引导孩子往正确方向发展
3.在生活上,要从小事情入手,让孩子养成习惯。培养孩子的动手,自主能力。
4.当孩子犯错要少斥喝,多鼓励,努力发现、发挥孩子的优势,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要按照孩子能完成的标准来衡量。
5.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要能理解孩子,告诉孩子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尽量做到以理服人,通过讲道理树立父母的权威。
6.总的来说教育孩子,是要家长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自我成长空间,但是又不能太过放纵而疏忽管理。
篇12:《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450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昨天早上,我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我们孝心的故事。现在的我们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我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爱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还要有仁爱心。有了这两颗心,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于丹教授说:““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所以说我们要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自信、自立、自强。我们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有时候爸爸妈妈的事情还可以问问我们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不要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我们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都是最棒的。
篇13: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观后感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如何成为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孩子,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阳光”,父母一生在用无私的爱完成了孩子的成全。
很多父母认为,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最有感触的是知道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还有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ZUOWEN.YJBYS.COM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鼓励孩子一题多解,启发式教育。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灵活有趣地解决学习问题。zuowen.yjbys.com
以上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家长可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教育培养。以后这样的讲座多听听多学习,我们一定会受益很多,成长很多!
篇14: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孝心的故事。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作为00后家长的我们,即为人子又为人母,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方面,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还要有仁爱心。有了这两颗心,你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于丹教授说:“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所以说我们要适当的鼓励孩子或带孩子出去玩,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强。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经常鼓励孩子,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有时候家长的事情还可以问问孩子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是最棒的。
篇15:《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隐约记得在我的儿时就唱过这首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出生的那一时刻起,是一张洁净的“白纸”,如何成为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孩子,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阳光”,父母一生在用无私的爱完成了孩子的成全。讲座中有很多新颖的观点和精彩的话语,看完很受启发。
一、让孩子拥有孝心
孝是一个伦理的起点,和一个人幸福感的安顿。是因为对自己的长辈有所承诺,所以他自己才真正有了一种成长中人能够负责任的那种快乐。
责任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他因为付出了他的努力、他的承诺,所以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在生活中,让孩子明白孝的内涵并学会承担责任,这对他一生的成长都是受益无穷的。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去发现、感悟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二、让孩子具备仁爱
二人成仁,某种程度上更强调的是个人跟整个社会的融合,和其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更亲近人而更少依赖物质,更信任自己动手,而更远离金钱,也许就从他们眼前的玩具开始。
有感于此,每每孩子提出希望购买玩具时,我总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是能有助于动手动脑,促进兴趣的就好,并没有考虑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玩具不仅是孩子的一个好朋友,更是孩子接触社会、融入集体、了解他人、感受冷暖的好帮手,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更加细心的帮助孩子选择玩具,让玩具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好朋友。
三、让孩子相信自我
孩子的一生成长,有一个一个的瞬间,这些瞬间的连接,几个关键的点,就会决定他生命的态度。
让孩子不断的增强自信心,逐渐的完成自我信任。在人群中,体验他人的幸福与痛苦,让他多一点人际的快乐。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成长,学习之外常外出玩耍,记住他人姓名,主动和人打交道,主动帮助别人,通过这些,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
自信心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发现与培养,让孩子在活动与生活中发现自我,建立自信。
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生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攀登的过程。从山脚下到达山顶,要身体力行。在这条路上,生命要坚强、要顽韧、要有志向。登高必志,要有这么一种独立的能力、要有一种对于社会规则的认同,要有一种承担。
平时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全面的成长。把孩子放在人群之中,把孩子放在山水之中,把孩子放在他身体力行的发现和劳动之中,而不是让孩子仅仅在电脑和书桌的旁边。如果在人与自然之间学到很多东西的话,孩子会非常善于思考与发现。让孩子对自己的生命信任,让孩子相信他自己有力量,去闯出一份属于他自己的天地来。
知识重要,经验、悟性更重要,而经验与悟性往往需要自己的努力。好老师与好家长完成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让孩子不断的拥有自信,让他去捕捉外部的信息、发现世界,拥有未来。
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之中,去建立人格,这样的一个孩子,站在一个起点上,我们才有理由去祝福他们所有的未来。
篇16:我是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喜欢下象棋,喜欢打羽毛球,喜欢听音乐,还喜欢集邮……不过,最让我着迷的还是一本本内容丰富、语句优美的课外书。
我每天生活在那些饱含书香的书籍里,穿梭在优美的字句之间。我喜欢在《读者》里体会社会与生活,喜欢高尔基难忘的《童年》,喜欢和法布尔一起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喜欢在《复活》里听列夫·托尔斯泰讲聂赫留朵夫与卡秋莎·玛丝洛娃的故事,喜欢在《中华五千年》里回味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五千年……
我家的书柜中,有许多书籍:《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哈姆莱特》《繁星·春水》《呐喊》《朝花夕拾》……我看过的书籍垒起来比我身高还高呢!什么地方有书,什么地方就有我的身影。我一有空闲时间就阅读书籍,以致于后来多了两只“眼睛”。
我从小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一次午睡,母亲让我睡觉。我却偷偷地将沈从文的《边城》搁在枕头下,等待下一次与翠翠和她祖父的相会。母亲一走,我急忙翻看《边城》,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母亲来了第一次的“扫荡”,走到我的房间,掀开我盖的被单,此时,我早有准备----已把《边城》放到我的背下了。母亲又翻了翻枕头,望了望就走了。过了不久,母亲来了个“偷袭”,可我却还在津津有味地阅读呢。唉,最终纸还是包不住火……
我不会忘记语文书上的一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篇17:《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我们有幸在山东农科频道观看到她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专题片。听了于丹老师精彩的演讲,让我的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节目一开始于丹老师为了让我们懂得做一个有孝心、爱心的孩子,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爱心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棵苹果树,与一位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一生特别自私,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次次向大叔索取。然而大树却毫无怨言的一次次献出爱心来满足小男孩的愿望,并开心快乐的守望小男孩一生。
故事讲完了心情却平静不下来,正像于丹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也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是啊!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像这颗树,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奉献着他们全部的爱心,为了让我们生活学习的更好,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晚上还要陪我们写作业。然而我们又为我们的父母做了哪些呢?望着爸爸妈妈那充满爱的目光,我心里特别惭愧,并深情地爸爸妈妈说:我不做故事中的小男孩,我要做一个有孝心和爱心的孩子!
随后于丹老师又告诉我们,青少年不仅要有爱心和孝心,还要做到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能光依赖父母,像在生活上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家务。学习上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时刻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自信心,才打不挎击不败的学习劲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每个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大风、大浪。当他们来临时,我们要学会坚强的去克服,不要懦弱的躲避,只有经历与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得到锻炼与成长!只有做到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理想与前程。
看的了于丹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专题片后,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一个学生不光有好学习成绩还不够,还要做一个有孝心,爱心、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篇18:《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教育片观后感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于丹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非常崇拜他的文采,我们全家都喜欢看她主讲的《论语》心得。今天我们有幸在山东农科频道观看到她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专题片。听了于丹老师精彩的演讲,让我的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节目一开始于丹老师为了让我们懂得做一个有孝心、爱心的孩子,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爱心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棵苹果树,与一位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一生特别自私,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次次向大叔索取。然而大树却毫无怨言的一次次献出爱心来满足小男孩的愿望,并开心快乐的守望小男孩一生。
故事讲完了心情却平静不下来,正像于丹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也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是啊!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像这颗树,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奉献着他们全部的爱心,为了让我们生活学习的更好,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晚上还要陪我们写作业。然而我们又为我们的父母做了哪些呢?望着爸爸妈妈那充满爱的目光,我心里特别惭愧,并深情地爸爸妈妈说:我不做故事中的小男孩,我要做一个有孝心和爱心的孩子!
随后于丹老师又告诉我们,青少年不仅要有爱心和孝心,还要做到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能光依赖父母,像在生活上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家务。学习上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时刻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自信心,才打不挎击不败的学习劲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每个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大风、大浪。当他们来临时,我们要学会坚强的去克服,不要懦弱的躲避,只有经历与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得到锻炼与成长!只有做到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理想与前程。
看的了于丹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专题片后,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一个学生不光有好学习成绩还不够,还要做一个有孝心,爱心、自立、自信、自强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篇19:让孩子走出传统模式阅读为题目的作文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帖子。它大致讲到,中美教师讲"灰姑娘"故事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不同于中国教师介绍作者、概括段落大意等中规中矩的讲解方式,美国教师引导孩子从这个故事中学会守时、信任朋友、善待自己等美德。除此之外,老师还帮助孩子理解后母的行为,不轻易给人打上"善""恶"的标签,同时,让孩子不要迷信权威,说明再伟大的作家也会出错,鼓励孩子做的更好。如今,社会上时不时爆出孩子因挫折和纠纷而走极端的新闻,引起教育界和大众对现代素质教育的激烈讨论,也将提高孩子的情商这一素质教育课题推到了大家的面前。
田川,儿童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曾在美国深造儿童心理学及教育学。现任中关村等名校校外的科技辅导员、阅读老师,北京重点小学阅读推广老师,等等。田川老师的身份极其多元化,还是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搜狐、育儿网等网站访谈节目的特约嘉宾。她致力于儿童阅读,给《爱的教育》《爱丽丝漫游奇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绿野仙踪》四本儿童经典文学撰写导读,希望通过阅读塑造孩子的个性,利用文学作品的优势,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田川老师认为,我们应该重新解读文学经典,让文学作品跟现代素质教育紧密融合。在孩子阅读经典文学时,我们应该用结合实际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对文学作品的感知,最大程度地让孩子了解文学作品的深意,启发孩子形成具有多元素质的性格,从而从容面对未知生活的各种状况。用文学的深意来感染孩子,将孩子的世界跟文学联系在一起,从而引起孩子的思考和反思,这才是阅读应达到的境界。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解作者的知名度及其成就,或者仅仅满足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更多的是,能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形象有自我认知,填补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以及课堂无法企及的盲区,塑造孩子形成一种自信、坚强、乐观的个性,以及能接受不同事物和观点的心胸和气度。
对《爱的教育》里小朋友舍身救人导致自己受伤的故事,田川老师在导读中赞扬这种行为的同时,还告诫小朋友遇到危险,要量力而行,自己帮不了的事情,要向大人求救,以免造成更多的伤害。田川让孩子明白,即使为了正义,也要记得先保护自己。
至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除了歌颂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引导大家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全部感官,以及现有的一切,同时,要富有爱心,懂得帮助身体残疾的人们。在中国,努力的孩子很多,但是懂得珍惜和感恩的却比较少。这种导读引导模式更加贴近现实的儿童教育问题,直接对症现在的教育弊端。
田川从孩子的角度来讲故事、看问题,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用挑战权威的方式撰写导读,给孩子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另辟蹊径地讲解文学作品,结合实际地开拓和补充了文学作品的意义。与此同时,她活泼自然、不说教的讲解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善良、坚强、宽容。
经过对田川老师导读的了解,已经基本上改变了对儿童阅读模式的认知。在推广儿童阅读的路上,田川老师一直竭力引起家长和孩子对传统阅读的思考。对《爱的教育》《爱丽丝漫游奇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绿野仙踪》四本儿童文学的解读,是让孩子形成新的阅读模式的一个开端。
[让孩子走出传统模式阅读为题目的作文
篇20: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需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提醒学生审清题目,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重点还是要写好记实文,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选择材料,个性化地表达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而不应做统一的限制。另外,应一如既往地要求学生每星期坚持写课外作文,并自己学会修改作文,循序渐进,扎实提高写作水平。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班有几个学生作业经常拖欠、回家作业时常不做,课外没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学习被动,这是造成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剩下的阶段必须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要强调学生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今后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