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后的传统节日(汇编20篇)

浏览

2394

作文

1000

篇1: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传统节日是春节。一到春节,家里就热闹了。

春节一到,我和妹妹欢天喜地地来到奶奶家。一进家门,浓浓的香味就飘了出来。原来,是奶奶煮的年夜饭呢!我和妹妹狼吞虎咽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吃好了就跑下楼去放烟花。我手拿烟花,爸爸把它点燃,我就拿着烟花挥来挥去,一会儿画个爱心,一会儿画个圆圈,一会儿画个小星星。玩累了,就回家和家人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喜欢过快乐的春节,更喜欢过全家团圆的春节。

(高怡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三作文中国传统节日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春节有许多的传统习俗。

在我的家乡永康,每到春节我们会聚在一起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还会去拜年。每当到了春节,整个永康市就会变得非常的热闹。

每到春节,离开家乡的游子便会回来看望他们的亲人。我们过年也会回到外婆家和她们一起过春节。

外婆每次看到我们回来时,都特别开心,连忙跑过来抱抱我,摸一摸我的小脸蛋。接着,外婆便把妈妈、阿姨、婶婶都叫去做丰盛的年夜饭,而我们几个小孩便跟着外公去贴春联。

外公站在梯子上,我们几个小孩在下面递春联给“高高在上”的外公。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和谐,一阵阵欢声笑语不断传来。

来到厨房,却看见一幅更好笑的画面。明明是大人了,但也改不了贪玩的本性啊!阿姨把一些葱花偷偷撒在了妈妈头上,可是她却浑然不知,还在自顾自地烧着晚饭。我们几个小孩看见了,一直捧着肚子哈哈大笑。妈妈听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转过头来问怎么了,顿时葱花像雨点般“哗哗”地掉了下来,我们笑得更欢了。此时,阿姨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过,最后,阿姨的“把戏”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将阿姨臭骂了一顿,她还吐吐舌头表示没什么事。

年夜饭做好了,大人们一盆盆端上来,有红烧带鱼、清蒸虾、炒青菜、卤鸭头……看得我们的口水都要从嘴里流出来了。特别是贪吃的弟弟,他的眼睛一直直勾勾地盯着那一盆油光发亮的红烧肉,手里紧紧地拿着筷子,蠢蠢欲动,嘴里面总是不停地吐出一句话:“可以吃了吗?我快等不及了!”大家听了又哈哈大笑起来,只有他总盯着那一盆红烧肉。

啊!春节是那么的美妙和热闹,希望永远都是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年级写传统节日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春节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上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传统节日小学生主题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而有意义的节日,如:辞旧迎新的春节、皓月闪烁的中秋节、必里迟离的重阳节,而我喜欢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合家安康,过了元宵节就等于过完了新年,在那一天,人们会猜灯谜、舞龙、舞狮子,为元宵节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

正月十五的那天,人们都会去大街上买回面粉、芝麻、肉馅,赶回家里开始一天的忙碌。在那一刻我们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开始揉面粉、包馅,然而我便问妈妈为什么是自己包汤圆而不是自己去大街上买一盒,妈妈说:“因为每当正月十五,汉武帝祭祀太一神,定为与民为乐,自己做的会更深刻。祝我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不知不觉中到了傍晚,我烧好了开水,将汤圆下锅,等汤圆全部浮了起来,一颗颗雪白面晶莹的汤圆入口即化,冒着热腾腾的热气,如同仙境一般。突然外面空中烟花冲天而上,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在空中绽放。“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霎时间,人们欢呼,人们省跃,欢潮如歌!而另一边两只舞狮进行一段生动的表演后,一滚,一跃,同时从嘴部垂下红色的对联。金色的长龙腾空跃起,在两只舞狮的上端,似真似幻。

不觉中,夜幕下的点点彩光持续绽放,随即消失,只在眨眼间,那是炫丽的烟火,夺人眼球,也让人们欢呼庆贺节日的来临,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传统节日45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以及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赋予的意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个开心的节日,因为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享受团聚的喜悦,还可以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欣赏美丽的月亮。中秋节称“月夕,“八月节”,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每逢中秋节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人们会摆上许多的食物,其中有月饼、西瓜、苹果等等。

月饼的口味也有很多种,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广式月饼最为丰富,其中有:五仁月饼、蛋黄莲蓉月饼、豆沙月饼等等。但是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蛋黄莲蓉月饼。淡绿色的莲蓉加上金黄的蛋黄,好似天上的云朵中间挂着一轮圆圆的月亮,非常应景。爸爸老家温州的月饼与广式月饼截然不同。它是一个像脸盆一样大的月饼,里面的馅很多,有肉、花生仁、冬瓜条、蜜枣、腰果等等,面上还撒着一层厚厚的芝麻,吃起来唇齿留香,非常美味。

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吃着香甜的月饼,赏着醉人的圆月,听着长辈讲诉着古老的故事……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呢?

我喜欢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最新传统节日中秋的主题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圆最亮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时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是啊,艾青说的对,看看人家的欢乐团聚,再看看自己身边少了的亲人,谁都会顿时黯然神伤。

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我,双眼望着月亮,泪水把眼睛弄得模糊了,但在我的眼里打转。

我想,我在月亮里看到了嫦娥与玉兔,她们两人多亲密啊!一直都在一起……就在这时,我禁不起心中的阻挡。想到了在阿联酋赚钱供我读书的爸爸和不久去世的婆婆,想到了以前的中秋节,他们都在我身边啊!我又回头望了望在书桌前的妈妈和看电视的爷爷,又再一次回想到了以往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在两桌子上吃月饼,当时的场面多么温馨,多么热闹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隐藏已久的笑容。当时,我还问婆婆:“婆婆,为什么中秋节就要吃月饼啊?”“因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就是月饼,你看,它是圆的,所以也象征着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我现在仿佛又听到了婆婆回答我问题的亲切声音。

所以说:“中秋的月亮那光洁的容光,送给人们久远的期望,送给人们月亮里桂花的馨香,送给人们美好难忘的时光。”

以后的中秋节,我多么期望能和每一位亲人欢聚一堂,但我知道,这只存在于我的幻想之中,我只能在梦里这样了,所以,俗话说:“中秋的月亮,总是那么惆怅,似一洼秋水的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节日三年级500字作文开头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盼你呀,盼你,终于盼到了热闹非凡的春节之后,大街小巷充满了过年的气氛,大红的春联贴上了火红的灯笼买几挂,红红的心里身上装个沉甸甸的红包手中了,红艳艳的鞭炮响不停。

新年的味道,是贴在门上的那一副春联和挂在屋檐的一串串大红灯笼。除夕的前一天,家家户户把旧春联撕下来,细心地贴上崭新的春联,这不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期待与祝福。火红的灯笼被高高挂起,烘托出一片喜庆的新年气氛!

新年的味道,也是穿在身上的那一件件红红的新衣和手上拿的一个个沉甸甸的红包。正月初一,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这藴含了迎新纳福的心愿。最让我期待的还是长辈们给我发的红包了。每年我都能收到充满充满祝福的红包,这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期待。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放花炮,每年我和爸爸妈妈都会去外婆家放花炮,舅舅把花炮放地上,我看着旁边的舅舅把烟花一个接一个的点燃,五彩缤纷的烟花快速地窜上了星光闪闪的天空,在夜空中绽开了笑脸。一个烟花烧完了,舅舅再把第二个红蓝颜色的烟花放在地上,舅舅一点烟花,烟花像一个孔雀开屏一样在空中绽放。外婆家乡是盛产烟花的地方,每次过年回外婆家都会放烟花。

我喜欢过年,新年的味道真甜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年级的小作文传统节日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如,春节贴“福”字、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但我非常最喜欢过的还是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过端午节时,我们家家户户都把苇叶洗干净,准备好糯米和各种馅,有肉的、豆沙的、红豆的……然后用粽子叶把糯米和馅包在一起,做成三角形的,长方形的,保佑平安无事。肉粽是我的最爱,大老远就能闻到它的香气,那真叫一个香啊。传说端午节包粽子是因为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难后,人们打捞数日仍不见他尸首,为了屈原的尸首不被鱼虾吃掉,人们就用苇叶包起饭团投入江水。这个习俗流传下来就成了“包粽子”。

吃完粽子,大人、小孩们都早早的来到河边观看龙舟比赛。一大早的河岸边,早就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了,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预备,开始!”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各色各样的“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它们都在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落后,真是激动人心。龙舟上的健儿们都狠劲猛划,奋力冲刺,希望成为成为了群龙之首,夺取冠军。岸上的人们为他们加油、击掌喝彩。

端午节还有大人给小孩子在手腕、脚腕上系五彩绳的习俗,小孩子系五彩绳是为了拴住他们,不失去他们,保佑他们平安无事健康成长。

端午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着下一个端午节赶快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传统节日初二作文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马上就要放端午节的三天假了,每个人都暗自叫好。我却坐在椅子上深深地担忧。有一次我们上口语课,外教问我们喜不喜欢端午节。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喜欢!”原因是作业会很多。有个同学还加了一句:作业多得像山一样。

还好,作业并不是非常多,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阴天也变成了晴天。

回到家,妈妈正在包粽子。像以前我都是只吃不包。而妈妈今天却让我跟她一起包,由于心情好,我便爽快地答应了。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小故事:楚国大臣屈原受小人诬陷跳江自杀,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去吃屈原的尸体,便用粽叶包着糯米煮熟之后投入江中。这也是粽子的由来。

我不会包粽子,包一个粽子就跟打仗似的。我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起,再笨手笨脚的,包成一个类似圆锥的东西,用勺子将糯米、肉和一些食材都包在一起,成了一个近似圆锥体的东西。最关键的一步到了,用线将粽子扎起来。我看了一下自己花了几分钟包出来的粽子,真担心米会露出来。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惨不忍睹的画面。我犹豫了一下,之后就将粽子牢牢抓紧,再用空出的一只手去扯线。这里绑一下,那里又捆一下,总算是绑结实了。还好米没有露出来,我还真有点佩服我自己了。我用剪刀将线剪断,然后打了一个结,这才算完事。我看了一下手中的杰作,也不知哪来的自豪感。

我正打算再包一个的时候,妈妈已经全部包完了。我将妈妈包的粽子和自己包的“丑八怪”放到高压锅里去煮,熟了之后再一起放入冰箱。绿色的粽子外表是绿色的粽叶,里面包着的是深黄色的糯米,再里面含着的是人们对屈原的敬佩和对他死的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统节日四年级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除夕,窗外的小鸟格外兴奋,也许是知道新年快要来到了吧。

“喔……”公鸡刚打鸣,我就被爸爸从床上拽了起来。“快起来,我们要开始写春联了。”爸爸说道。一听写春联我浑身都来了劲,咚咚咚跑下了楼。爷爷已经准备好了毛笔、墨汁。爷爷握着我的手,写了起来。终于写完了,妈妈拿了张小板凳,说:“你自己把它贴起来吧。”春联贴完后我站在远处看了看,可真有成就感啊!

吃过午饭后,家里开始大扫除。奶奶开始分配任务了:妈妈和她负责把整个家拖一遍,爸爸把家里没用的东西通通扔掉,我负责把所有家具擦一遍,爷爷负责帮助所有人。“各就各位,开工!”奶奶喊道。我拿起抹布,开始擦桌子;爸爸拿来一个大纸箱,准备开始往里面扔垃圾;妈妈和奶奶拿起拖把,准备开始拖地。太阳公公快要下班了,我们终于打扫完了。

爸爸和我瘫在沙发上,妈妈、奶奶和爷爷开始烧年夜饭。没一会儿,就听见妈妈喊道:“开饭了!”我和爸爸飞快地跑到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桌子菜五颜六色,有:红烧排骨、韭菜炒鸡蛋、松鼠鳜鱼……年夜饭吃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年年有个好兆头。

晚上,我们一家子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节目又热闹又精彩。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之所以个个节目都这么吸引人,是因为所有演员都下了功夫练,可真辛苦啊!

“红红火火年三十,团团圆圆年夜饭。欢欢喜喜辞旧岁,开开心心迎新春。”今年的除夕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承端午节习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全文共 242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噢,快来看看吧。

传承端午节习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一说起端午节,心中就会想起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伴着这首儿歌,我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一般都认为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我们苏州一带端午节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到吴国后受到吴国阖闾信任,对吴国的贡献非常大,苏州的老百姓得益匪浅。他兴建了规模宏大的阖闾大城,开凿了我国最早的运河胥溪,推荐了大军事家孙武,使吴国很快强盛了起来。

后来伍子胥因遭馋言被吴王处死,苏州的老百姓很怀念他,在民间封他为 涛神 。由于他是五月初五被投入江的,所以苏州人民在那天总要纪念他,故有 五月端午迎伍胥 的说法。

真的,说来也怪,每年的五月初五,胥江的水最汹涌,人们常说这是伍君显灵了。

在苏州,端午吃粽子是少不了的习俗。到时,古城的大街小巷里荡漾着粽叶的清香。不过更使人难忘的却是赛龙舟了。为了纪念这位为苏州人民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正直大臣,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在苏州的胥江进行龙舟比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在古代,苏州龙舟已经制作得很讲究了。那些龙舟被人们做成花船的模样,上面系满各色彩绳,随风飘荡,令人眼花缭乱。

赛龙舟的场面也是热闹非凡。那一天,男女老少几乎倾城而出,争睹赛龙舟的风采,那时胥江两岸彩旗飘扬,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在水面上 飞行 。各式龙舟你追我赶,各显本领,互不相让。每一条龙舟都牵动着许多观众的心,这种龙腾虎跃的热闹场面,如能身临其境,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又闻到了厨房里那香喷喷的粽子味,孩子们欢快的儿歌,也从窗外轻轻地飘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传承端午节习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于门——因为艾能僻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比往日来的有价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食粽——本地有名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夏天,气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黄枝汁搅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过去温暖的夏天就到来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一边甜一边咸,用竹叶包成六角状拳头大小的包团子。它的由来是由中原传来的。是中原水乡百姓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物。

赛龙舟——来自对屈原的怀念。沿江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竞赛。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传承端午节习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香喷喷的种子!俗话说的好:“种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 日记三年级日记http://www.0s.Net.Cn

在这个端午节还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我最喜欢过元宵节了。因为元宵节,既可以看花灯,又能吃元宵。看!有兔子形的花灯,有冰糖葫芦的花灯,有龙形的花灯,还有熊大熊二的花灯,各种各样,摆满了整条大街,可漂亮了。

元宵节时吃汤圆最好了,我最喜欢吃芝麻馅的,既甜又便宜。这次,我提出今天我做汤圆。做汤圆的步骤,材料有:糯米粉200克,花生米100克,黑芝麻50克,白砂糖适量。一、准备好材料之后,将花生和核桃仁放入微波炉,高火两分钟左右,然后去皮。二、将花生和核桃仁切细。三、锅里放入白芝麻干炒,炒熟。四、加入花生和核桃仁,加入适量红糖和猪油,翻炒均匀,稍微湿一点,不要太干,汤圆的馅料就做好了。五、用快烧开的水,一点一点加入,将糯米粉揉成干湿合适的面团。取大小合适的汤圆面团搓圆,然后挖空装入馅料,不要装太满,收口,然后搓成光滑的汤圆。六、放入水快烧开的锅里,轻轻晃动锅,开中小火,七八分钟至汤圆熟,这样,好吃的汤圆就做好了。

元宵节可真好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统节日的端午节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为端午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关于端午节,有许多说法。有浴兰节说、“恶日”说、追念历史人物说、祭祀龙图腾说、夏至说……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在这天里有举办赛龙舟,各家各户还要包粽子。

今天,我期望已久的端午节终于来了。妈妈说:“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包粽子。”听到这个消息我和表弟都欢呼不已。之后,小姨把买来的粽叶清洗了一遍,再把大米和红豆也清洗了一遍,待干了以后,拌上盐。之后把粽叶拿来包,我和表弟都迫不及待跟着小姨后面走动,满脸跃跃欲试,我拿起了一篇粽叶,然后照着小姨的方式笨拙地卷起来,可是不一会儿又会全部散开,表弟的下场跟我一样,都是以失败告终。我们都有点气馁,小姨看见了,笑着说:“再包一个看看,不要轻易放弃啊。”于是,我们又重新振作起来,果然还是失败,但是不知为何,心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促使我反复挑战,终于,我包好了一个,我开心地跳了起来,小姨和妈妈都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这让我懂得了做事贵在坚持,不放弃。之后,妈妈把我们大家包好的粽子用高压锅煮了起来,等了一会,新鲜的粽子出炉啦!我小心翼翼的剥开粽叶,一股扑鼻的香味迎面而来,让我还没有吃就垂涎三尺。我们乐滋滋的吃着美味的粽子,不知道为什么,仿佛比平常的还要香,还要可口,不知不觉我已经吃了三个了。

我想:我喜欢端午节,我喜欢包粽子,更喜欢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它有种更有意义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中国传统节日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节日。它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被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我很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定于农历初五,各地的习俗不一。在南方,主要有赛龙舟,包粽子的传统习俗。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

包粽子真是太有趣了。首先,先拿起来两片大大的粽叶,将两片粽叶卷成漏斗的形状,尽量卷紧;接着,放入糯米,加入食料;然后将余下的粽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再用剩下的粽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粽条绑紧。粽子就包好了。相传包粽子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这让我想起了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端午节还有龙舟比赛,枪声一响,击鼓手就开始敲鼓,划船手很有节奏的跟着喊起来:“咚!咚!咚咚咚!”每只龙舟都像一只离弦的箭,一个劲儿向前冲,真是:“雨水,汗水,水水相融!”

初夏的美好,飘香的粽子,美丽的龙舟,构成了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传统节日是春节。

每到春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就各自忙起各自的活儿来。奶奶在厨房烧菜。满屋子都是菜的香味,厨房里还传来滋滋的声音。妈妈在做饭。一打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爸爸和两个叔叔一起贴春联。我出去一看,顿时笑了起来,原来,二叔叔把春联贴反了,爸爸和他说了,他却还不承认。爷爷在洗菜,水哗啦哗啦地流着,洗过的菜都干干净净的。

该吃年夜饭了,大家欢聚一堂,都有说有笑的。饭吃好了,我和姐姐还有哥哥一起放鞭炮,有烟花棒、礼炮、五彩风暴,还有好多好多。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去商城看舞龙。舞龙看好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我和爸爸妈妈回到自己家后,打开了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着春晚,一直看到了第二天凌晨才肯睡觉。

这就是我的春节,让我至今还没忘记。

(朱柏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端午节,因为在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体验劳动的乐趣。

每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都会蹦蹦跳跳地和妈妈一起去附近的超市买江米、粽子叶、大枣、红小豆等包粽子的材料,买回来后,妈妈总是提前把米和红小豆泡两个小时,妈妈说只有先把米泡泡,包出来的粽子才好吃。在包粽子之前,大枣要用开水煮一下,这样做一是干净卫生,二是吃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苦。每次包粽子之前,我们包粽子的粽子叶也都是用开水煮一下,妈妈告诉我这样做一是为了去掉粽子叶上的异味,二是为了增加粽子叶的韧性。

等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最兴奋的时刻就到来了。我和爸爸、妈妈每人拿着一个宽宽的粽子叶,妈妈告诉我要先把粽子叶折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再向漏斗里面放米、红小豆和枣,放好之后用线一圈圈缠好。听着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无论我怎么放,米就是不听话地从漏斗下面跑出来,一个粽子还没包完,我的脚下就一片白花花的了,好不容易不漏了,可又封不上口,急得我额头直冒汗,妈妈告诉我说少放点馅就行了,于是我就又把米和红小豆倒出去了一些,果然,很容易就把口给封上了,于是我赶紧拿了一根线把粽子紧紧地缠上了,包完了第一个粽子后我兴奋地用双手举着粽子对妈妈说:“嘢!爸爸妈妈,看我包的粽子!”,爸爸妈妈见我兴奋的样子,也高兴极了,夸奖我说:“不错,我们儿子长大了,也会包粽子了!”听了爸爸妈妈的夸奖,我心里甭提多美了,于是,我把自己包的第一个粽子和爸爸妈妈包的粽子放到了一起,这时,我才发现,我包的粽子比爸爸妈妈包的粽子要小好多,爸爸妈妈包的粽子肚子鼓鼓的,而我包的粽子肚子瘪瘪的。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包的第一个粽子,同时也是我靠自己的劳动完成的,我希望每年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作文:重阳节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重阳节,又称“老年节”。可是,你可知道它的来历?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做重阳,也叫重九。据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始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并沿袭至今。历来过重阳,都是以登高望远笑傲人生为主题,民间多开展一些登高、爬山、郊游、品酒、赏菊、书法、作赋等活动。自从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使农历“九月九”成为我国法定的老年节后,每逢重阳,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通过组织的形式组织老人过节,形式虽然不一,内容却基本相同,大体都是组织老年人座谈会,对老年人进行慰问活动,自此很少看到有开展传统的重阳文化活动的了。

重阳节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个节日都有很重的文化份量,都有她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文化渊源,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元素。重阳节的文化背景和渊源深刻而悠长,登高望远,品酒赏菊,吃重阳糕,这些都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仅以一个敬老显然不是重阳节的本质和内涵!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节日的文化氛围却在逐渐淡化,除一些特殊的阶层或群体还能想到这些传统文化的名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节日的文化元素已开始渐渐被遗忘,以至出现有韩国人把端午节拿去申请为该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荒诞,而笑话的背后难道不是我们背弃了传统文化后的一个痛心疾首的教训么?如果继端午节被端之后,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文化名片再被人家拿去申请为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那我们中华文化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要被人一锅端掉,真要那样,我们怎么去对我们的子孙进行五千年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拿什么让我们的子孙信服我们有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诚然,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相比整个中华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比敬老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重阳节不等于敬老节,敬老只是重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年来,外来文化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争夺较量不止,并且外来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的取胜于我,在向我们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好处。我们传统文化这最后的堡垒如果也被攻破,那时,我们就失去了支撑民族意志的精髓和脊梁,就失去了民族的沧桑与尊严。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非要有她的一种精神,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内涵深刻、底蕴深厚的精神,是能够扛得起千年文化和亿万人民的精神。因此,重阳节,我们不再应该仅仅把她当做敬老节,而要将她的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现代人丰富的文化生活中,过出她的现代意义,过出她的本质内涵,让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扛起千年文化和现代文明。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作文:重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统节日的端午节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相关仪式,来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无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鱼、虾、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饭团等食物扔进江中。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我们北方没有龙舟可赛,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习俗还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们总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饼。孩子们在这一天最高兴,因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们对这一节日,是一定不会马虎的。孩子们也常念叨,什么时候过端午节,几时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样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农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们总是在期盼中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孩子们端着米糕,拿着粽子一边吃一边谈论谁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谁的妈妈的手艺好,那情景真让人羡慕。

我总是期盼端午节的到来,为那香甜诱人的米糕着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清明节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俗语有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当然,这只是戏言,并非真实。但是,有时候这戏言却真会成真……

——题记

时光匆匆,这寒冬腊月的冬天一转眼就到了细雨蒙蒙春天,一下子还真适应不过来。这年,广东的春天比以往的都明显些。以往冬天一过,这天就直奔夏天去了,对于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我是碰都没碰过,春天是啥样?——一无所知!只能独自叹息咯!

这年不同,春天总算到了!到处一片生机!这时间过着过着,又到了拜祭先人的时候了。清明节到了,广东这边全体去拜山,拜祭先人。这或许有些迷信,但怎么说这也是我国的传统,只能拜啦!在学校放学前,老师们对我们万分叮嘱,同学们最后喊了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唉?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吗?我们的搞怪精神可真够“行”的!但这句话却应验在了我身上,成了清明节一笑事。

清明节我没去拜山,我老家在湖南,自然就拜不了啦!闷得很!脑子里突然想起了那句笑话,想想那是啥意思?……想了不知多久,烦了!不想了!就想出去玩玩。好!这天就开始戏弄我,从楼下出来,一下就来了个“开门红”。因为前几天下了雨,门口还有些水。自己只顾关门,没看路,摔了个半死,差点没叫出来!还真是撞邪了?疼!可是戏剧的事情陆续有来……

自己瞎逛到了个篮球场,有人在打,跑去凑凑热闹吧!

跟他们谈了半天,终于能一起玩了,我能不拼命吗?这天又开始玩恶作剧了,球好不容易到自己手,带球,上篮,进球,是不可能的!只听到一声惨叫!我又摔着了,啊!我躺在地下,身边的人在笑着,我却想哭。他们看我如此“LJ”,便把我“罚”下了场外,我一脸苦瓜相,肚子苦笑着!没这么灵吧!天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我终于了解了,不知是不是清明节鬼魂出来捉弄,今天连续摔了几次。它只说在路上,在家就没事了吧?快走!

我以比刘翔还快的速度冲回家中,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气。哈!总算没事了。那鬼话,我才不信呢!到家里了,你奈何得了我吗?哈哈!现在我金刚护体,不怕你!

戏剧性总是在这些时候发生,我又摔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长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3我最喜欢的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过端午节要吃粽子,戴香囊。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大人们会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跟足踝上,称为“长命缕”。我记得去年端午节那天,我兴高采烈地跟妈妈去买粽叶。

回家后,我仔细观察妈妈做粽子。只见她首先把糯米淘洗干净,接着把粽叶卷成锥形并把糯米放了进去,还在糯米中央塞了一个大红枣。然后,她又用另一片粽叶把它包起来。最后,妈妈用一根结实的绳子把包好的粽子扎起来。我也学着妈妈那样包了几个,跟妈妈包的粽子一起被煮进了锅里。

终于煮熟了,可是打开锅盖后,我吓了一跳:我包的粽子里面的糯米从叶缝里流出来了,这粽子变成了稀饭,妈妈只好又包了一锅。煮完了粽子,妈妈又把“长命缕”系在我的手腕上跟脖颈上,又在门窗上插了“五端”。

这天的端午节既充满神秘色彩又含有技术含量,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