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总20篇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就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味生活初中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779

作文

1000

篇1: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文化艺术,如: 戏曲,相声,山歌,民族舞蹈,剪纸,春节等等。你看,一幅幅剪纸画多美丽啊!

中国的艺术文化有很多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剪纸。有年年有余,春回大地,鸟语花香…可漂亮了。

最有意思的是八仙过海,吕洞宾手拿拂尘,好似可以治好所有病人。

有一回,吕洞宾去人间救病人。可是,那个人不听吕洞宾的话,还放狗去咬他。后来就有了这样一句话:“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还有一个神仙也很有意思,他叫“汉钟离”。他的肚子和猪八戒的肚子一样大!他有一把很大很大的扇子,他的扇子好像可以把一个人扇走呢!他的扇子好像比铁扇公主的扇子还大呢! 还有一个仙女,叫“何仙姑”。她脚下的荷叶可真大呀!她穿着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何仙姑看上去可真年轻,她的肩上披着一条又长又漂亮的彩带。她有着乌黑乌黑的长发,她的头发还有一点高高弹起呢,还别一个美丽的发簪。她可真是一位貌美如花的仙女啊!

你看,这幅剪纸画是多么生动啊……

我喜欢剪纸艺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正通过G20的宣传大布走向世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传统文化的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中国古典文化,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儒家、道家、法家等;然而很少人会想到阴阳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等等的古典学派,更没有人提及“诸子百家”中剩余的那一百多家学派了。为何儒家、法家、道家会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脱颖而出,其余各家却在历史的长流里销声匿迹了呢?来看看儒家的发扬历史吧!

在孔子时期,儒学刚刚创立,同样,也很不兴盛。孔子本人有着治世之愿望,却也只能在鲁国为吏。随后他周游列国,推荐自己的思想,却并不为人看中,在周游途中还几次险些丧命。可见,儒学并不为当时时代所认同。

儒家被奉为正统思想,是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汉武帝所认同后才产生的。汉武帝为了更好地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需要一种能够顺应集权统治的治国方式与思想指导。而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说法,很好地反映出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因此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假如没有董仲舒的话,儒学是否会对中国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还是未知的。

然而时代跃迁,现如今,儒学传统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了。让现代人将几千年前的学术奉为圣典也颇不现实。如今信息文化交流速度得到了难以想象的提升,也不可能再产生一个像董仲舒一样提倡“惟‘儒’独尊”的思想家;就算有,也不会被当今时代认同。

传统需要继承才能够流传,而继承则需要当代人对传统的认可。很显然,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已经没有那么高了,中国传统文化目前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界。犹如杨修口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以生机勃勃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呢?

要想让传统文化能够长久的流传下去,不得不对他进行一些变化,让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如今的“传统文化”与历史上真正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大不同。文化必须活在各个时代中,必须成立在不断的探索与重建中。这或许会改变甚至否认一部分原有的文化,但若不这么做,现今的传统文化就会很有可能沦落为未来的糟粕文化,民族历史也就变成了真正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统文化的高三作文素材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在中国,除夕就是最热闹了。

除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称大年夜。除夕这天晚上鞭炮声不断,非常热闹。下面就让我来说说我们家是怎么过除夕夜的吧。

傍晚六点种,我和爸爸妈妈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赶往奶奶家,与亲人团聚。一路上,行人稀少,大概人们都回家过年去了吧!虽然人影很少,但是城市却被装点得十分美丽。一眼望去,路两旁的树木上都缀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五光十色,翠绿的树海仿佛成了“彩海”,火树银花,分外妖娆,看久了,还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产生步入仙境的感觉。

来到奶奶家,就闻到一股股浓香,沁入心脾。原来呀,奶奶已经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大伙儿来呢!奶奶的厨艺一向相当不错,不比大饭店的差。等大伙儿都来齐了以后,便开始吃年夜饭,我肚子早就“咕咕”叫个不停了,就“大吃特吃”起来,一会儿开饮料,一会儿夹菜,一会儿吃饭,呵,真是手忙脚乱。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给在场的亲人们拜了年:“祝女士们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祝男士们马年发大财,新春好运来;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万事顺心。”我给大伙儿都敬了酒,红包一个连一个的放在我的手里,我感到乐滋滋的。

“嗖嗖嗖”,晚上8:30,有人家放起了烟花,大伙儿都来到阳台上欣赏,那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炮花,仿佛象征着一次次幸福或一个个幸福的家庭,炮花带着人们的祝福撒向无边的天空。身处这种环境中,我不能不说:“啊,幸福万岁!”

我们吃着奶奶亲手做的饺子,都觉得比吃了蜜还甜……。我们边吃边想:今天的祖国已经不同于原来的祖国了,她的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一起干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例文二: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川剧中的变脸。变脸艺术以其独特的、奇幻的魔力,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作文人网,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2009年春节,一吃过晚饭,我就兴冲冲的打开电视。我为什么这么激动呢,你们不知道吧。因为爸爸告诉我,今天的电视节目中有我最喜欢的变脸。

表演变脸的人一上台,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变脸人肩披黑色的斗篷,身穿彩色的衣裳,脚套长靴。一脸的油彩,像面具一样。

变脸开始了。只见变脸人拿黑色的斗篷脸前面迅速一晃,瞬间,他就由蓝色的窦尔敦变成了黑色的猛张飞;紧接着,他伸开五指,脸上一摸,这黑张飞又变成了红脸的关公,威风凛凛。接下来,他一声大吼,一个鲤鱼打挺,又变成了白脸的曹操。然后,变脸人一个猛踢右脚,他的脸又变成了一张五彩的脸,再一猛踢左脚变成了一张没有油彩的脸,再一猛踢右脚又变回了那张五彩的脸……台上精彩纷呈,台下喝彩声、鼓掌声经久不息,电视外的我也连连拍手叫好。

川剧变脸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你看了也一定会喜欢的。如果你想看变脸,就一定不要错过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

中国的剪纸艺术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绪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术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所以艺人也就不止妇女了。

剪纸是具有独特的艺术和风格的民间工艺,它用手工刻制,再染上以明快鲜艳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窗上,所以剪纸又叫“窗花”。传统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剧人物,虫草鱼兽,以及一些吉祥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的传统艺术还有国画、陶瓷等,我们应该把它们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华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它是个团圆的节日,也是吃汤圆、包饺子、猜灯谜、放烟花、表演舞狮的节日。

今天卢老师说:“下午家委的叔叔阿姨会来教我们包饺子、做汤圆。”我非常激动,因为我妈妈也会来。转眼间下午到了,我像一只兔子一样跳也跳不停,我非常高兴。叔叔阿姨在课桌上铺了一层薄膜纸,给我们发手套,还给我们发包饺子的材料。开始学包饺子了,妈妈教我学包元宝饺子,我用笨笨的小手认认真真地学包饺子。曹老师和家长们辛苦地煮饺子,热腾腾的饺子出炉了,我像一只贪吃的小猪一样吃也吃不停,真是太好吃了!我开心的说:“妈妈,您辛苦了!请吃。”我和妈妈一人一半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这时,有的同学享受着吃饺子,我和部分同学开始学做汤圆。妈妈教我做汤圆,首先把面团搓圆压扁、再放花生馅,然后包住馅搓圆,这样大功告成了。一开始我把馅露出来了,慢慢的,我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汤圆,这次我也有给妈妈品尝了我们做的汤圆。我看见曹老师和卢老师在忙碌没有吃,都在照顾我们,我想对你们说:“谢谢!”我也要谢谢叔叔阿姨和妈妈教我们做饺子和汤圆,辛苦了!

这次元宵我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学包饺子、做汤圆,让我度过一个有意义而又愉快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二年级传统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你认为做泥塑好玩吗?做泥塑非常有趣。

有一次美术课,老师教我们做泥塑。大家来到科技馆,老师让我们来做泥塑,我们开心得马上就要飞了起来。

老师让我们坐到做泥塑的机器旁边,开始给我们做示范。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老师是这样做的:脚先踩到启动机器的踏板上,只要一踩就可以一直启动,大拇指先放进泥里面,其他的手指往外扩展,泥就会变大;手并拢,带着泥土向上拢,泥就会往上收。老师做完示范后说:“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刻了,我相信你们灵巧的小手会做出更栩栩如生的作品。”

我们开始做了,而老师则在巡视。我把脚踩在板上,先把泥往外扩大,再把泥往上弄就成了一个罐子,可是这个泥没有我想象中的简单,我做得歪歪扭扭的。再看看其他同学做的,都比我好些。老师看我没有学会,又单独教我一下:首先,把手往外扩大……老师又教了我一遍,我做得还是不让人满意。我说:“算了吧,我没有那种天赋。”老师鼓励我说:“努力就是天赋,你行的。”

我有了信心重新做起来,我先把泥变长,再把泥口变大,底下的盘要粗一点,上面较细,终于,我做好看了。像一个陶罐,老师把我们做好的陶艺拿来,放进专门烤陶艺的机器里。

过了一会儿,烤好了。老师把我们大家做的陶艺作品进行评比。我竟然是第二名,我心里美滋滋的。放学了,我们的家长看到我们身上满是泥土,变成了泥孩子,笑弯了腰,说我们像一个个“小泥人”。

我喜欢做陶艺!做陶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下定决心做好、做精陶艺这门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统文化鬼节作文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天是鬼节,奶奶说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喜庆的日子。听老一辈人说“这一天啊!许多鬼魂要被放出来,去看望自己的亲人,所以不能让我们撞见喽。”

夜穿上黑衣,便拥有了几分神秘。街上没有一个人凉风不断的吹来虽然是夏天但是还是让人发冷。只有几个人蹲在自家门前烧纸钱。奶奶也要去烧纸钱,我不能出门只好趴在窗头静静的看着,奶奶在纸钱上写下爷爷的名字。我好奇的问:“为什么要写上爷爷的名字呢?”老妈笑了笑:“怕爷爷收不到钱,就被其他的鬼抢走,所以要写下爷爷的名字。”“哦”。我对妈妈的回答半信半疑,街上好冷清,稀稀落落地滴着雨。连猫也躲开了,这个节日大概是让人们去怀念自己死去的家人,能让我们的家人有一种安息的意思吧。

纸钱一张一张的烧了起来化做了浓烟。满载着奶奶、我、爸妈,饱含着对爷爷深深的思念。火烧的越来越凶,成为了灰。“爷爷能收到吗?”说来也巧,奶奶上来,家中无意发现了一只不速之客蟋蟀,我正要上前打死它的时候。奶奶却阻止了我。我疑惑了,为什么额。 奶奶却说:“传说死去的人在鬼节因思念亲人化身做小虫子飞到自己亲人家中去看望他们。以知道亲友的平安”。奶奶用树枝挑起了小虫,飞吧,飞走吧。那小虫似乎在留念什么,依依不舍的飞走了。我的鸡皮疙瘩再一次冒了出来。完了,今天晚上一点睡不着了。一闭上眼睛,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在眼前乱飞。。。。。。鬼呀!别吓我了,好不好?!

第二天早晨,我被昨晚的事吓的魂不首舍。

姐姐看我两眼肿得都有黑圈,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人家传说的鬼节的故事说了,姐听了笑个不停……后来姐告诉我说,其实“鬼节”的真名叫“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

我想想,也是!我确实没看过有鬼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要放爆竹、贴窗花、挣压岁钱、吃饺子、听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听年的故事。关于年的故事有很多种,我最喜欢其中的两种。

一种是说年是一群非常凶猛的动物,它们聚在一起,一出动,多则上千只,少则几百只。每到寒冬,年就出来觅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各种动物就要遭殃。据说,一群年一次可吃上百只虎豹熊和几十个人。

一到冬天,人们都得集中起来和年作斗争。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年虽凶恶残暴,但它最怕火,一见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们一旦发现年群来犯,就迅速点燃火把,手持武器呐喊助威,直到把年全部赶走。

另外一种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深居海底的怪兽叫年,它的头上长着一对尖尖的角,非常凶猛。到了除夕这只叫年的怪兽就会爬上岸伤害人命,所以到了除夕,大家都逃到深山里。

这一年,从村外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告诉大家,年有三怕,第一它怕红色,第二它怕响声,第三它怕火光。所以当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放爆竹、贴窗花、开灯过夜。

年的故事很吸引人,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我喜欢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他们是夺目的,绚烂的,然而又在岁月中逐渐流失,碾灭,最后却埋在了几千年积淀的黄土下……

我想对此说些什么。

比如怎样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承千年的精髓,以及怎样让新潮的现代人接受并且完全融入已有些生涩的传统文化。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其中不乏有佼佼者,他们巧妙地将流行和传统结合得天衣无缝。我就简单地谈谈音乐和饮食等几方面。

1音乐。

首先,小天王周杰伦的《东风破》《中国风》就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人的古典情节。并且让很多原本不习惯古典的人们开始关注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这不能不算是一大突破。其实《东风破》的歌词浅显易懂,不过是向我们讲诉了一段现代都市人的爱与恨,但在乐曲的表现上,凄恻婉转,带有古韵,琵琶的演奏也烘托出舍与不舍间的幽冤。于是,很多追逐快餐文化的人被打动了以后,开始思索对于经典和悠远的观点,开始爱上了原本被他们遗忘的华夏文明。

除慈之外,王力宏的《花田错》《龙的传人》、陶哲《苏三说》也是很好的例子。

2 饮食。

这是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对同一件事物感到厌倦,就连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是一样。不过,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在讲究色、香、味、型之外又讲究营养,这就是一种时代进步。一种文化再生。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归根到底,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此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3服装。

我们来粗略看看近几年来的流行风吧。复古永远都是主角,人们在稍纵即逝的流行中开始怀念。怀念古典的厚重,和经过岁月淘洗后的精致。

唐装、旗袍、印花布、刺绣、扇子装潢……它们已经生根在都市的尘灰中,已经在笑语盈盈里散发着脉脉温情 。

除此之外,还有古香古色的红木家具、影视作品等倍受人们青睐。中国悠远的民族文化应该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去,它永远是浪间最闪耀的朝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华传统的节日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邓子成

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这是中国人最高兴的候。

“年”的由来有个传说:古代有一种叫年的野兽,它的样子极为可怕,青面獠牙,三头六臂,每到年底时就会出来找人吃。老百姓们都害怕极了!这时,有一位老者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大伙儿在门上贴春联,挂上鞭炮,等到年兽来时,就把门前的鞭炮点燃,“年”误以为是火,吓得屁股尿流,急忙逃跑。为了庆祝年逃走,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过年”。

年三十那天的团圆饭,可是过年的重头戏,今年过年,奶奶和妈妈从早上忙到晚上,我走进厨房,看到厨房里堆满了食材,有鸡、鱼、肉、蛋……我满怀期待。经过几个小时的忙活,终于开饭了,圆桌上放满了美味菜肴,有凉菜、炒菜、炖菜……样样齐全,一闻到香味,我情不自禁就咽了口水。其中四喜圆子给我印象最深,它形状圆圆的,象征着团圆,咬上一口里面的汁都流出来了。吃完饭了,爸爸带我出去放鞭炮。回来以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旁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这一天晚上还要守岁。小孩大人都要熬到12点,然后出来放炮,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传统中国年,家家户户都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统文化节日元宵节小学生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余兴未尽的又迎来了中国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人们称夜晚为‘宵’按照中国的传统,在这一天里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还要出门赏月,燃放烟花,囍猜灯谜,共吃夜宵,合家团聚,共庆佳节。

今年也不例外。元宵节的夜晚,我和妈妈来到了街上。街道上人山人海,在一家大超市的门前,举行了猜灯谜活动。我和妈妈连忙挤了过去,你那里早已围得水泄不通。我抬头看到一张谜纸:我的心——打一字。我心里想:我就是吾,吾字加一个竖心旁就是“悟”字。我连忙把谜纸揭了下来。挤到阅奖处对答案,果然对了,经过我和妈妈的挤次脑力大作战,我们抱着五六件礼物回家了。

回到家,我们全家围着吃元宵,妈妈把煮好的元宵端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那热腾腾的的元宵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爸爸说:“这吃元宵也是有学问的。四个表示四喜临门,把个表示八面玲珑,十个表示十全十美。”随着爸爸的话,我把元宵送进了嘴,那馅甜到了我的心里。

吃过元宵,大家都来到楼顶,一边看烟花一边闲聊,大家都沉浸在了节日的欢乐中,到处都洋溢出一种愉快的气氛。

元宵,是新年后的第一个满月,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象征着合家团圆。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和和睦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华传统文化——春节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穿上节日盛装,脸上个个都带着笑容,走亲串邻去拜年,一片详和的景象。大家见面第一句话都是恭喜恭喜。

“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鸣起来。烟花一声巨响升到了半空中,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的烟花,像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笑脸,又像无数的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得格外美丽。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美妙的旋律包围着人间,真是热闹极了。“春节”也是小朋友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大家既可以得到长辈祝愿的红包---压岁钱,又可以尽情地玩。

5中华传统文化——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时,首先要到最亲的长辈家里拜年,然后是平辈间互相拜年。长辈们都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我们可高兴啦!哦!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要放两三根甘蔗,因为甘蔗代表“节节高”;年夜饭中也总有一道菜是鱼,因为“鱼”和“余”是谐音,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当然,在春节里,千万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否则会被长辈埋怨,说你不懂规矩的。

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虽然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的红包,有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后的打算,你们想知道吗?

古人曾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欢乐的节日过后,在2008年的开始,向着新的目标前进,开创我的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悠悠中华五千年。回望历史,我们仿佛看见了“孔融让梨”以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传统美德。美德是无价之宝,传承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的。

雷锋,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一生都助人为乐。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利用他短暂的一生,生发出了巨大的精神价值。当他做了好事,别人问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哪,他却不以为然:“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这句话,被人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吴斌——最美司机,就在去年的5月29日,有一个不明铁块击碎车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他从容不迫,强忍剧痛将车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做好停车措施,确保了24为乘客的安全。而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事过后,乘客都很佩服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名乘客的安全!他的感人事迹传遍神州大地,感动了千万亿的人。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刚巧被她看见了。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孩子无生命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大家称为“最美妈妈”。一提到她,无不让人称赞。

传统美德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因为我们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幸福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

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许多,抓住传统,保护传统,让传统一直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五千年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些年中也流传下来许多传统文化,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元宵节了。

在元宵节,每家每户都会挂上大红灯笼,看起来喜气洋洋的,特别有节日的氛围。

元宵节最重要的就是吃元宵了,我们会从街上买来各种味道的汤圆,有芝麻馅的花生馅的,还有山楂馅的,各种美味的汤圆煮在锅里,盛出来端在桌上,大家一起吃,意味着一家人在新的一年总是会团团圆圆。

除此以外,美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大家都会出来到街上看放烟火,五颜六色的烟火把漆黑的夜空照得美丽无比,我们在这种节日的氛围下总是会觉得特别的幸福。

这就是元宵节所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二有关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一个最喜气洋洋的节日。那个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的笑容。

今年春节,家家张灯结彩,个个欢天喜地,尤其是我们孩子,更是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心里想,还能有什么节比过春节更的呢?

春节期间,只见每家每户门两旁贴着红艳艳的对联,门正中间倒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一开始我不明白,好好一个福字,干嘛要倒贴呢,后来听妈妈的解释和指教,才大概明白这层含义,意思“福到福到”暗示福已到达你家,来年会更吉祥,更平安。除了对联和福字外,各家阳台上还挂起大红灯笼,左一盏,右一盏,刚好拼成一对,有的还在灯笼里插上一根,闪出一阵阵光芒。

我家也不例外,在春节前,妈妈还有我都在迎接春节的到来。妈妈去买了许多年糕、汤圆、零食,水果等食物,则去买了许多的烟花爆竹,准备去家门口放烟花,我的任务最轻,只要去附近的小店里,买几张对联,再买几张“福”字和中国结,就大功告成了。那几天,我们都在等待着期盼着春节的来临。

在过春节这几天里,到处有着新年的气氛和热闹的景象,打鞭炮,走亲访友,聚餐,大家有说有笑,谈天说地,热闹非凡。我们孩子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串来串去,口袋里还有长辈们给的一包包压岁钱,可啦!

总之,春节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值得我们去庆祝,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统文化年级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七月,暑假开始了!酷热的阳光照着我们,照进心田,让心也温暖起来。这酷热的阳光引来了牛郎织女,七夕节要来到了!

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一年只能相会一次,也只有一个七夕节。在七夕节的夜晚,许多人们在织衣服,来庆祝这美好的七夕节。农村的人们也攀上高梯,许下自己的愿望。一切都很美好。在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小鸟排成一队,组成了一座桥:鹊桥。我又看见了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的两岸。他们的眼神充满幸福,他们的脸,充满渴望,期盼。渐渐地,两人走上鹊桥,在桥的中央相会。鸟儿叽叽的叫着,好像在祝福牛郎织女,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好像想推迟黎明的到来。牛郎织女仿佛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相爱,让人陶醉,让人沉浸在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家园里。

可惜,谁都阻挡不住清晨的到来。在离开的那一刻,牛郎紧紧地拉住织女的手,想留住这美好的一切,可这是没有办法的。感人的一刻要到来了,鸟儿仿佛很珍惜这一切,知了仿佛在哭,连老天爷也流下了感动,大家多想挽回这一切啊!最让人激动的是,牛郎织女都不肯放手,宁愿牵手一起消失。

我也从这美好的梦中醒来,只望见繁星在空中闪烁。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织女,期盼七夕节再一次到来,下次,我一定要在梦中留住牛郎和织女,让他们永不分开,幸福的过着生活,我更希望他们能下凡,与我一同生活。虽然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着这样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汉字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高耸的金字塔是法老们权杖下尼罗河的智慧;神秘的锲形文字是古巴比伦流逝的文明见证;在长江黄河孕育的神州大地,有我们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经五千年的锤炼与沉淀之后,汉字,这个充满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的传承者,最终成就了整个世纪的辉煌。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行书到草书。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作为时代的连接者,从未泯灭。写字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见乐的艺术。任继愈曾说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靠历史教育。唐太宗酷爱写字,所以才有了《晋词铭》《温泉铭》的问世。王羲之酷爱写字,所以才有被世人所赞叹的《兰亭集序》。还有那虞世南,欧阳询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多少文人志士都把写字当作人生当做人生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不仅艺术风格多样,它那深层的内涵更是让无数人折服。

一首《定风波》道出了苏轼那豪放洒脱的情怀。“竹枚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的不羁傲爽,世间又有几人能留下这样的文字。李白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博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有曾让多少人怦然心动;韩愈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绝句,又曾让多少仕途不顺的人重鼓勇气;还有那林黛玉“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忧伤,又曾让多少人黯然神伤。

汉字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次的组合,每一次的书写,都代表着独特的意义。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了举世无双的汉字大国。所以,当你在为不会写一个字而发愁时;当你不理解古文所表达的情感所叹息时,请不要忘记,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灵魂丧失了,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空壳,毫无价值。所以请珍爱我们的汉字,同时也珍爱我们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定带你去北方,在黄土高坡上引吭高歌,吼一声秦腔,抖落一声黄土,唱响安塞腰鼓的劲律。在夕阳下,与你一起看那滔滔不绝的黄河。

——题记

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漫步在黄土高原,嘴里轻唱着这首歌,我来到陕西安塞县。这里到处都是黄土,踏上凸兀的黄土高坡,犹如踩在男人裸露的胸肌上,万仞沟壑是你股股血液的流淌,沉睡千年的巨人啊—黄肤色的女人,匍匐在你枯竭的躯体上,千年的爱,万年的情,来滋润你那干裂沧桑,她要让这片贫瘠的黄土地,散发出缕缕芳香。

春节的气息愈来愈浓烈,腰鼓的声音也愈捶愈烈,不由得自己的步伐逐渐急促,敲打锣鼓的汉子们高大威猛,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他们在空中自由地摆着舞姿,黄土飞扬,显得多么豪迈。在轻轻的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然一挥,我开始睁大了眼睛,害怕错过奇迹的一瞬间,一声破天惊的巨响刺进了我的耳朵,鼓点不断的急促,我的内心仿佛跟鼓点般狂跳,使我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的人的脸上挂着喜悦的表情,有力地甩动着红布条,每一个舞姿都不断的匆匆变幻,飞扬的黄土衬托着人们的热情与淳朴,我站在这群勤劳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震撼人心的奇迹,他们就像一团神秘的音符!一首昂扬的歌曲,让你无法自拔……

大自然却给了这毫不起眼的黄土无限的力量啊!

母亲河—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在北方的黄土高原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几”字,你们瞧,那黄色的水雾,此水真是只应天上有啊;再看看那茫茫水雾中辽阔的黄河多么像一卷巨幅画轴伸向远方,连接蓝天呢?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黄河,它浩浩荡荡,天水相接,万里奔腾,他冲破山谷横贯中国映着明在这轮帆:有时平静温柔,有时如怒如吼。仿佛每一朵浪花都告诉人们,在这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可赞的故事。它蜿蜒曲折,但终究朝东奔流,倾注入海。

黄河母亲还曾有过文静的一面。黄河上游的水清澈柔缓,夏日,来到黄河边上,微风轻轻的抚过脸颊,使人有一丝惬意,河岸边的芦苇摇动着它的身体,多么和谐的场面啊!黄河的水不像那般凶猛,她突然像一位优雅少女,让人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黄河真奇特啊!夕阳西下,坐在河边,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下来了,我想带你来这夕阳下,看母亲黄河文雅的一面,与你一起徒步走在这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曾踏上过黄土高原,看过那激昂,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感受过黄土高坡上农民的勤劳与热情,浏览过祖国的母亲河。今天,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她一步步的走向世界,没有人再也看不起她,我们都为她自豪和骄傲。安塞腰鼓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继承发扬它,让世界都为中华喝彩!

中华民族!向前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