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景海鹏三次飞天的总结(汇编20篇)

导语: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景海鹏三次飞天的总结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7763

作文

22

篇1:2024年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征文

全文共 4371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笃志

等待十年圆梦神九

为什么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他微笑着给出了答案:“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消息后,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1998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从那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08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景海鹏说,“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

事实上,这个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还有着更大的动力——回报祖国的栽培。

“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景海鹏说,“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不再像当初那般新奇。他说:“这次,就一门心思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慎行

上千指令分毫不差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景海鹏,常在训练中对陈冬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建议,比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能随意放、移动身体前必须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更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手段: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问题,考考对方是否所有知识技能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非常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压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压力山大”。这个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悄悄告诉陈冬,以后一定会注意两人步调一致,防止给对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经历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历过18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克己

不当“差不多先生”

景海鹏喜欢上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个子矮,他就苦练精准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夜里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任务中,需要航天员参与操作的在轨试(实)验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过的情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一些在轨试(实)验专门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把地面专家希望达到的目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一些在轨试(实)验之前我也没做过,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下遗憾,所以要反复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加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重要。”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笃志

等待十年圆梦神九

为什么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他微笑着给出了答案:“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消息后,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1998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从那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08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景海鹏说,“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

事实上,这个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还有着更大的动力——回报祖国的栽培。

“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景海鹏说,“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不再像当初那般新奇。他说:“这次,就一门心思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慎行

上千指令分毫不差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景海鹏,常在训练中对陈冬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建议,比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能随意放、移动身体前必须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更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手段: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问题,考考对方是否所有知识技能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非常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压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压力山大”。这个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悄悄告诉陈冬,以后一定会注意两人步调一致,防止给对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经历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历过18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克己

不当“差不多先生”

景海鹏喜欢上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个子矮,他就苦练精准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夜里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任务中,需要航天员参与操作的在轨试(实)验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过的情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一些在轨试(实)验专门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把地面专家希望达到的目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一些在轨试(实)验之前我也没做过,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下遗憾,所以要反复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加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重要。”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262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思考的内容,欢迎阅读!

今天,50岁的景海鹏第三次开始了自己的太空之旅。这一次,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的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继完美执行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后,他创纪录地成为中国三度飞天的第一人。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次即将进行的33天的中长期驻留,他会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笃志

等待十年圆梦神九

为什么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他微笑着给出了答案:“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消息后,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1998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从那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08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景海鹏说,“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

事实上,这个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还有着更大的动力——回报祖国的栽培。

“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景海鹏说,“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不再像当初那般新奇。他说:“这次,就一门心思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慎行

上千指令分毫不差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景海鹏,常在训练中对陈冬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建议,比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能随意放、移动身体前必须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更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手段: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问题,考考对方是否所有知识技能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非常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压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压力山大”。这个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悄悄告诉陈冬,以后一定会注意两人步调一致,防止给对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经历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历过18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克己

不当“差不多先生”

景海鹏喜欢上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个子矮,他就苦练精准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夜里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任务中,需要航天员参与操作的在轨试(实)验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过的情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一些在轨试(实)验专门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把地面专家希望达到的目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一些在轨试(实)验之前我也没做过,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下遗憾,所以要反复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加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重要。”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

更多热门文章:

1.关于景海鹏三次飞太空的感想2000字征文

2.景海鹏三度飞天优秀征文2000字

3.关于景海鹏三次飞天征文2000字

4.2016年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的征文2000字

5.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教育思考

6.关于神舟11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7.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教育思考论文2000字

8.神舟十一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征文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景海鹏说:“鲜花和掌声过后,我们一如既往投入战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将军的他,向着太空再次出征。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年少时到供销社打酱油的一幕,至今铭刻在景海鹏的脑海深处——

那天,供销社的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他:你不是前天球场上那个“海鸥五号”吗?!

那是公社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他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个子投球必中,一举扭转战局。

打完酱油,景海鹏掏钱,阿姨笑着说:球打得好,不要你钱!

那位阿姨或许不知道,她的这句话,从此点燃了一位少年的追梦之旅。多年以后的深夜,在航天员教室里回忆起这一幕,景海鹏说:“这是我人生一次巨大的转折。”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景海鹏说,“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值小学五年级的景海鹏,当时做梦都想着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然而,因为个子矮,他只能坐冷板凳。不知多少次,他蒙着床单偷偷哭泣。不知多少个夜晚,他抱着从邻居家借来的破篮球,一次次起跳、扬手,投向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着的篮球筐……

至今,景海鹏仍保持着深夜投篮的习惯。就在记者采访的两周前,他还利用训练间隙和教练比赛投球,那天他连续投中67个,“距76个纪录还差一点”。

“投篮”仿佛是一种人生隐喻,最初的梦想也如 “画在墙上的篮球筐”一样不断升级,唯有一次次投球般挥汗如雨的努力和坚持不变。 景海鹏正是靠这份努力和坚持,迎来一次次梦想成真时刻。

高三那年,他被报栏里的一张照片深深吸引住了——一位飞行员拿着氧气面罩神采奕奕站在一架战斗机旁边。他清晰记得,那位飞行员叫张海鹏。“一样的名字”与“羡慕的心情”双重发酵,他燃起当飞行员的梦想。

从此,从飞行学员到战斗机飞行员,从战斗机飞行员到航天员,他的梦想不断点燃,不断实现……如同他最喜欢的连续投篮,实现一个梦想,他马上就有下一个梦想。

“人生,正是由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串联起来的。”景海鹏说,“唯有为梦想奋斗的人,才懂得梦想的力量,才能真正享受梦想成真时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景海鹏三度飞天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公开亮相,并接受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7日7时30分发射。任务中,50岁的山西人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负责载人飞船驾驶、交会对接、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安全保障。

这是景海鹏的第三次太空之行,也开创了中国人飞天的新纪录。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执行了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

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他这样说:“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的梦想和追求。非常荣幸,我能够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

6年前,阳光帅气的河南人陈冬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

“这是我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今年38岁的陈冬说,他会利用空闲时间多看看窗外的美景、地球和祖国,还会尝试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话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

自从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陈冬就一直在做各项准备,在思想、身体、心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训练。他说:“只有把地面训练当做太空实战,才能在太空实战中自信从容,就像在进行地面训练一样。” 对于与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陈冬觉得很幸运。

“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长,他工作非常认真,要求非常严格,经验非常丰富。”他说,“这次能与景海鹏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气。”

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的太空家园,是每一名航天员的梦想宿营地。”景海鹏说,“我期待着为空间站建设发展多作贡献。只要祖国需要,我坚决听从召唤。”

“我和陈冬已经做好各方面准备。”景海鹏说,他和陈冬将带着家人共同的梦想去执行任务,一定用尽善尽美的表现,向祖国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见面会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的。处于三级医学隔离状态的航天员坐在一面巨大的国旗下、隔着一道玻璃墙回答了媒体的提问。

17日凌晨,航天员将从这里出发前往航天发射场,踏上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的教育思考

全文共 2519 字

+ 加入清单

景海鹏: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引发的教育思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今天(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二十分钟之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完美!回放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全程

从古时“万户飞天”,到“神五”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再到如今的“筑梦天宫”,中国人从未停止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而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今夜,让我们一起走进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英雄的世界,感悟他们光环背后的那份责任与牺牲。景海鹏: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

始终有梦,让我脚踏实地

如果我说,从小我就梦想当航天员,那一定是骗你的。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航天员这种职业。我是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之后,才有了当航天员的梦想,才有了飞天的梦想。

你或许不相信,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但因为我个子矮,总是上不了场,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给正式队员拎包。那时候心里委屈极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单里哭。但哭有什么用?不服输就得练。我从邻居家借来一个瘪了的篮球,在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篮筐,然后每天放学就对着那个“篮筐”投球,晚上也接着练。终于,在一次关键比赛中的最后时刻,队里主力受伤下场,轮到我替补上场。我迅速扭转落后7分的局势,还在最后时刻投出一记压哨2分球,为我们队赢得至关重要的胜利。这之后,我就成为篮球场上永远的主力。

有一个情景始终铭刻在我的脑海,多少年都挥之不去。那天,我拎着那种带着橡皮盖子的盐水瓶去供销社打酱油。供销社有个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我:你不是那个“海鸥五号”吗?当时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但很快明白她说的是前几天公社组织的一场球赛。那天我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一开始上场没人注意你一个小个子,但接连几个漂亮的投球一下子把大伙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没想到这个阿姨记住了我这个“海鸥五号”,从此“海鸥五号”就叫开了。打完酱油,我掏钱的时候,阿姨连忙说:球打得好,不要钱了!那一刻,应该是我人生一个巨大转折。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时候一句话足以点燃一个梦想。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所以“神七”飞天回来,我就有了“神九”飞天的梦想,“神九”回来之后,因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梦想的目标定在“神十一”。始终有梦,让我脚踏实地。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置换

我的职业是航天员,航天员的使命是时刻准备执行飞天任务,并不是完成一次壮举就可以了。国家花了那么高的代价培养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只有时刻准备祖国挑选,时刻准备去飞,才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

我为什么对小时候打篮球的事印象这么深?我人生的底色其实在那时候就开始涂了。打篮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身高不占优势、其他不占优势,你凭什么?你必须有个绝活。绝活从哪里来?时刻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备。我这一年时间,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

每一次飞天,都是一场寂寞的坚守。但我和我的战友们都很享受这份坚守,愿意为这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所有。

“神七”飞天回来,我们乘组三个人第一次到香港访问,在一个体育场与学生们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小学生问我:叔叔,您不怕死吗?我回答:叔叔跟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也不是什么“钢铁侠”,一样怕死。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用生命置换,比如我们从事的航天员这个职业。从这个角度讲,我又不怕死。我当时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到发射现场感受一下,我们的屁股底下坐的是二级火箭,当你听到点火之后那巨大的轰鸣声时,你就会切身体会什么叫高风险职业。但是,这份职业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置换。

选择继续飞行,是在践行面对国旗的承诺

有一个有意思的巧合,我每一次出征年都是奥运年。今年里约奥运会,夺取中国首金的是女子射击,总教练是王义夫。王义夫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从1984年到2004年,他以运动员身份参加了6届奥运会,此后又以教练的身份参加了3届奥运会,一共参加了9届。我才“参加”了3次,和他比起来差远了。运动员的舞台在奥运赛场,航天员的舞台在太空。王义夫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像他那样一直战斗下去,一辈子就做好这一件事。

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在很多年之后看来,一定就像人类在100年前的奥运会上创造的纪录一样平淡无奇。但人类的进步不正是建立在一步一步的拓荒之中吗?我的战友杨利伟虽然只飞了21个小时,从时间上都没有我们后面多,但是全球华人会永远记住他,他是NO.1,他开创了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是一场接力,随后费俊龙、聂海胜从杨利伟手中接过了这个接力棒,这3位开拓者、先行者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给我们飞天的勇气和力量。我和我的战友们只有干好了这一件事,才不辜负传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我愿用一辈子去完成哪怕是不起眼的一小步。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初心永远不变。今年我国首个航天日,我们所有飞过天的战友在杨利伟的带领下,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重温我们18年前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誓言。最后一句话“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初心。选择继续飞行,理由只有一个——践行我们面对国旗的承诺。

每一次飞天有太多人在托举着我们,我们的背后是祖国,是家人,是战友,是各级组织,是无数航天人,是所有中国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很多专家,以他们为代表的所有专家、所有科学家、所有科研人员,都是无名英雄,因为成功以后,鲜花、赞誉都捧在我们手上,他们有时候就累倒在训练现场,家里老人生病、孩子没人照顾……应该把英雄的军功章给他们!向所有航天人致敬。他们是给我们增添钢铁翅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翅膀!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高考人物素材:景海鹏三度飞天,只因热爱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继“神七”和“神九”之后,景海鹏将第三次进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员的纪录。

3次进入太空,将是一种什么感受?

景海鹏爽朗地笑了,“我都猜到今天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这个,你怎么又上了?为什么上第一次还要上第二次,上第二次还要上第三次?”

为了虚名?当然不是。载人航天是高风险职业,选择了谁,那就意味着风险、挑战,还有奉献。

真正的答案很朴实。景海鹏说,是对航天员这个职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从参加1996年首批航天员选拔开始,景海鹏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1998年正式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18年的光阴,日复一日的训练,就为了等待飞天的那一刻。其间又经过两次飞天任务的考验、磨砺,对景海鹏来说,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已深入骨髓。“我的职业就是航天员,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从农家娃到英雄航天员,景海鹏说,自己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这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他认为最好的回报国家的方式,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科技人员的智慧,通过航天员的双手在太空实现,把有用的大量数据带回来,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类。

在搭档陈冬看来,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任务前的模拟训练,景海鹏都是异常严格的。“干航天员这个职业,来不得半点差不多行了。”这是景海鹏常说的话。平常训练遇到问题,只要不解决,景海鹏晚上做梦都会想这件事。每天不管训练到多晚,景海鹏都会和陈冬一起,拿出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一起梳理当天的程序、故障、实验操作等。

离发射任务还有十几天时,针对航天员的几十项考核全部结束,景海鹏和陈冬的成绩都很优异。但他们还是在考核完的当天下午,又找了一位专家,专门请教与B超有关的问题。“这次在太空中要进行在轨失重的心血管研究,全靠我们自己做B超成像。尽管我们在地面上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训练,但还是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都考虑到。”景海鹏如是说。

50岁的景海鹏,看起来依然年轻,充满活力。在这个中国人“知天命”的年龄里,他英姿勃发,为探索天空和宇宙拼尽全力。“我不认为自己老了,年轻人打篮球也未必打得过我!”他笑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学习景海鹏飞天精神征文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50岁的景海鹏再度出征。作为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指令长,他将和“新人”陈冬一起执行此次载人航天任务。至此,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年过半百,作为一个“二度飞天”的航空英雄,他本可以安心的享受家庭温暖和人民赞誉,但是为了那曾经的航天梦,他再一次披起了战袍,第三次踏入太空之旅。

同样是国家和人民的儿子,领导干部要学习景海鹏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在国家有需要时,义不容辞的担当责任,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不逃避、不抗拒,争做人民心中的“英雄”,听从国家的召唤,为社会主义事业尽职尽责。

作为一个从小有“飞行梦想”的少年,景海鹏不只是空想,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梦想。领导干部要学习其“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拼搏奋斗,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在提升自我修养、服务人民群众、建设城市乡村、改善精神文明等方面下足功夫,以个人的“英雄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三度飞天,这是许多人不敢想象的事。但是在景海鹏身上却成为了现实,这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不仅要面对身体素质的挑战,来自各处的精神压力也是一大困扰。50岁,说老不老,说年轻也不年轻,但是50岁还能保持20岁一样的激情,这值得领导干部去学习反思,为什么在日常工作中就没有动力和激情,同样是国家任务,不管是“飞天”,还是“为人民服务”,都应该保持一颗积极进取得心,不因为枯燥就放松懈怠。

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如景海鹏一样有梦想、有使命感、有责任感,不怕困难、不怕挑战、不怕岁月侵蚀,保持一颗进取、拼搏、奋斗的心,去相应国家的每一次号召,去完成每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英雄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景海鹏三度飞天优秀征文2000字

全文共 2931 字

+ 加入清单

茫茫太空,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注定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批拓荒者。今天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将是明天的路标;他们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给后来人传递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景海鹏三度飞天征文。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当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历史再次被景海鹏刷新——中国首位第三次飞天的航天员来了。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景海鹏足够幸运。“神七”飞天,他与翟志刚、刘伯明漂亮地完成了首次太空出舱行走任务;“神九”飞天,身为指令长的他和刘旺、刘洋珠联璧合,让世界目睹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精彩;今天,再一次被任命为“神十一”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的他,将和战友陈冬完成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

相隔八年,三度飞天。幸运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眼中,“仅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保持飞天的身体状态,景海鹏的坚持和努力就足以让人敬佩”。

三年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景海鹏说:“鲜花和掌声过后,我们一如既往投入战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将军的他,向着太空再次出征。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年少时到供销社打酱油的一幕,至今铭刻在景海鹏的脑海深处——

那天,供销社的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他:你不是前天球场上那个“海鸥五号”吗?!

那是公社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他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个子投球必中,一举扭转战局。

打完酱油,景海鹏掏钱,阿姨笑着说:球打得好,不要你钱!

那位阿姨或许不知道,她的这句话,从此点燃了一位少年的追梦之旅。多年以后的深夜,在航天员教室里回忆起这一幕,景海鹏说:“这是我人生一次巨大的转折。”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景海鹏说,“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值小学五年级的景海鹏,当时做梦都想着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然而,因为个子矮,他只能坐冷板凳。不知多少次,他蒙着床单偷偷哭泣。不知多少个夜晚,他抱着从邻居家借来的破篮球,一次次起跳、扬手,投向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着的篮球筐……

至今,景海鹏仍保持着深夜投篮的习惯。就在记者采访的两周前,他还利用训练间隙和教练比赛投球,那天他连续投中67个,“距76个纪录还差一点”。

“投篮”仿佛是一种人生隐喻,最初的梦想也如 “画在墙上的篮球筐”一样不断升级,唯有一次次投球般挥汗如雨的努力和坚持不变。 景海鹏正是靠这份努力和坚持,迎来一次次梦想成真时刻。

高三那年,他被报栏里的一张照片深深吸引住了——一位飞行员拿着氧气面罩神采奕奕站在一架战斗机旁边。他清晰记得,那位飞行员叫张海鹏。“一样的名字”与“羡慕的心情”双重发酵,他燃起当飞行员的梦想。

从此,从飞行学员到战斗机飞行员,从战斗机飞行员到航天员,他的梦想不断点燃,不断实现……如同他最喜欢的连续投篮,实现一个梦想,他马上就有下一个梦想。

“人生,正是由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串联起来的。”景海鹏说,“唯有为梦想奋斗的人,才懂得梦想的力量,才能真正享受梦想成真时的快乐。”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

50年前,出生在10月;50年后,出征又逢10月。

即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50岁出征太空的景海鹏也是名符其实的老将。那份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自信和从容,有绽放的荣光,更有坚守的执着。

尽管时光在他的身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明显痕迹,但读懂这份自信和从容,也便读懂了时间在这位飞天老将身上的积淀和升华。

打开景海鹏的方式有很多种,时间无疑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如果从1998年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那一刻算起,他坚守了整整10年,才迎来首次飞天。但此后,时间仿佛站在了他一边,一如航天员刘洋所说:“不曾改变的严谨,不曾改变的认真,不曾改变的勤奋,甚至不曾改变的面容和体重……”

任何人都会被时间打败,景海鹏何以赢得时间?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赢得时间的奥秘如此简单,但又如此艰辛。尽管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足以令人动容:“备战‘神十一’,一年左右时间,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

刘洋至今仍为偶然撞见的一幕深深震撼。那是“神九”返回后不久,他们刚刚从紧张的任务中脱离,还未来得及修整喘息。一次她敲开景海鹏的门,赫然看到了满屋的学习资料。刘洋诧异地问:“师兄,你摆满屋子书干嘛呢?”他笑了笑说:“准备下次任务。”“可‘神十’任务我们按规定不能参加选拔呀?” “那还有下次呢,还有‘神十一’‘神十二’呢?”

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持让他赢得了时间,时间也回报他以精彩:飞天时间越来越长——从“神七”3天、“神九”13天到“神十一”33天,飞天高度越来越高——此次“神舟”“天宫”组合体飞行的高度比以往抬高了50公里,他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飞天高度最高的两名中国人之一。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景海鹏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今天取得的一切,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父母的养育;他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里,都浸透着太多人的心血。

他盛赞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为飞天开拓者、先行者,感激默默支持他的科研团队, 感谢所有航天人:“他们都是给我们增添翅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飞天翅膀!”

“航天员的舞台在太空,这辈子就想干好这一件事”

太空飞行的高风险,众所周知。已经两度飞天“功成名就”的景海鹏,为什么还要选择第三次飞天?

他的回答很简单:“航天员是我的职业,航天员的使命就是不断去执行飞天任务。”

他的回答很动情:“我热爱这个职业,挚爱这个职业,酷爱这个职业,愿意时刻准备着接受祖国挑选,宁可备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备。”

梳理景海鹏的飞天履历,或许是巧合,他的每次出征年,都是奥运年。

谈及这个话题,他眼睛一亮,突然问记者:“今年奥运会夺取中国首金是哪个队?总教练是谁?”

没等记者回答,他便脱口而出:“中国射击队,王义夫。”

在景海鹏眼中,这位一直战斗在奥运舞台上的射击明星堪称榜样:“王义夫先后以运动员和总教练的身份参加了9次奥运会,我才‘参加’了3次,和他比差远了。”

景海鹏希望像榜样王义夫那样一直战斗下去。“运动员的舞台在奥运赛场,航天员的舞台在太空,这辈子我就想干好这一件事。”沉思片刻,他接着说:“只有干好了这一件事,才不辜负传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

茫茫太空,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注定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批拓荒者。今天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将是明天的路标;他们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给后来人传递力量。

今年4月24日,中国首个航天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前,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一起重温了18年前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誓言。

“最后一句‘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初心。”景海鹏说,“选择继续飞行,理由只有一个——践行我们面对国旗的承诺。”

更多热门文章:

1.关于景海鹏三次飞太空的感想2000字征文

2.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教育思考论文2000字

3.关于景海鹏三次飞天征文2000字

4.2016年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的征文2000字

5.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教育思考

6.关于神舟11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7.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思考

8.神舟十一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中國加油!海鵬加油!”17日一早,在景海鵬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的家中,隨著點火指令下達,數百名當地民眾與景海鵬的親友一起揮舞手中國旗,激動吶喊。許多人不由自主起身站立,場面令人振奮。

事實上,從16日景海鵬將再次執行航太任務的消息傳來時,運城市也隨之進入“航太狀態”。在街頭,每逢問起景海鵬,都有人自豪表示“他是我們運城人!”

在景海鵬的家中,從16日起便有親朋好友從各地趕來祝賀,左鄰右舍也紛紛前來幫忙,挂燈籠、鋪紅毯、插國旗,一片火熱氛圍。而景海鵬的歷次航太經歷也成為人們的熱議話題。

“希望景海鵬能夠順利、圓滿完成任務。他是我們運城人的驕傲。”景海鵬的鄰居王先生早早就過來幫忙,一臉自豪。

景海鵬的表妹郭朝娟在得到消息後,更是第一時間從外地來到景海鵬家中。

“三次了,每次都是家人們一起觀看火箭發射全過程。點火那一刻,眼淚一下就流出來了,非常激動。而等發射成功後,則成了開心的淚水。”郭朝娟說。“在村裏,一提我是景海鵬的親戚,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

在景海鵬的母校解州中學,全校師生也一起觀看了火箭發射全過程。期間,加油助威聲此起彼伏。當年從這裡走出去的大男孩,已然成為全校學生的偶像。

作為中國第一位三度“飛天”的航太員,景海鵬此次出征再次激發了家鄉民眾的航太熱情和愛國情懷。

“他是這座城市的英雄。”現場,一名中年男士不禁感慨。“運城市是關公故里,而如今,這裡又多了一個讓市民為之驕傲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航天英雄景海鹏三度飞天引发的教育思考

全文共 1637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给人巨大力量矮个子成“钢铁前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引发教育思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在执行‘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前,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努力了10年,只要努力,梦想一定能实现。”昨日下午,我国首位两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报告会在龙城高级中学举行。在由龙岗区发改局牵头、区教育局组织的主题为“梦在心中,路在脚下”的报告会上,景海鹏以梦想为主线,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少年时代为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执着,回忆了自己为成为飞行员的坚持,以及在航天员的严格选拔和严酷训练中的不懈努力。

人物简介

景海鹏,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获得“英雄航天员”称号;2012年6月,圆满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梦想给人巨大力量矮个子成“钢铁前锋”

距报告会开场尚有10多分钟,能容纳700余人的龙城高级中学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这是龙岗学子对圆了中国百年飞天梦想的航天人的崇敬。“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就像是飞机没有航空罗盘,飞船没有轨道。”当天下午2点,一个关于景海鹏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准时开讲。

“谁来猜猜我的第一个梦想?”“航天员!”、“飞行员”……身着深蓝色航天服的景海鹏精神抖擞,谈吐幽默,简单的开场白博得全场阵阵笑声与掌声,“其实我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

自小学五年级入选校队以来,景海鹏便期盼着能上场比赛,但因个头不高,每场比赛老师都让他做后勤。从小就有股不服输劲儿的景海鹏默默定下“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梦想后,便在家里的墙壁上画上篮筐,拿着别人淘汰的篮球,每日一遍遍地练投篮、上篮。

一场比赛中,“替补王”景海鹏终于有了上场的机会。比赛中,他展示了自己苦练的成果,迅速扭转落后的局面,为校队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从此,景海鹏一直是篮球队主力队员,现在仍是航天员篮球队的“钢铁前锋”。

“打篮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景海鹏说,希望通过自己在实现梦想路上的感悟和体会,勉励龙岗学子脚踏实地,努力追梦

努力努力再努力

梦想一个个实现

1985年,保定航校到运城招考飞行员,当时在山西省重点学校解州中学就读的景海鹏报了名,经过严格选拔,他最终成为了一名保定航校的飞行学员。此前定下的“考上大学”、“当上飞行员”的两个梦想同时实现。

10年1200小时的安全飞行,从没因个人原因耽误任何一次飞行……在担任飞行员的10年时间里,景海鹏朝着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的梦想再次启程。

1996年,景海鹏接到了一个“神秘”的临时任务——体检。偶然听到两位医生小声交谈,原来这次体检是国家首次选拔航天员!这个消息让当时的景海鹏瞬间定下了“成为航天员”的梦想,在接下来的体检里,他积极配合医生完成了各项检查,心里勾绘着航天飞行梦。

“1997年10月30日,那是双喜临门的一天。”景海鹏说,当天不仅是儿子满月的日子,更是自己接到中国首批预备航天员调令通知的日子。“拿着调令通知时,激动的我给儿子取名景宇飞,寓意既是航天员又是飞行员。”

热爱航天事业

背后艰辛付出

“航天员在拥有鲜花、掌声和赞誉的背后,其实是异于常人的艰辛和付出。”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技能,景海鹏成为我国首批预备航天员,但训练之路却充满了艰辛和危险。

“航天员要接受的每项训练都十分艰苦,最痛苦的是离心机训练。”景海鹏说,离心机训练是提高航天员抗过载能力的项目,通过机械臂高速旋转,让航天员的身体适应加速度带来的超荷载,“全身就像被巨石压住一样,血液倒流,鼻涕眼泪唰唰往外流,呼吸困难。”

每次的离心机训练对于航天员来说如同煎熬。虽然在训练过程中,航天员的手边都有一个“停止”按键,只需拇指按下就能结束煎熬,但在一次次挑战生理极限的训练中,没有一名航天员按下无法负荷的报警器而放弃训练。“大家之所以能默默承受,既是对国家和航天事业的热爱,也是对所在岗位的负责。”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50岁景海鹏三度飞天征文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7日7时30分发射。任务中,50岁的山西人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负责载人飞船驾驶、交会对接、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安全保障。

这是景海鹏的第三次太空之行,也开创了中国人飞天的新纪录。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执行了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

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他这样说:“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的梦想和追求。非常荣幸,我能够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

年前,阳光帅气的河南人陈冬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

“这是我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今年38岁的陈冬说,他会利用空闲时间多看看窗外的美景、地球和祖国,还会尝试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话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

自从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陈冬就一直在做各项准备,在思想、身体、心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训练。他说:“只有把地面训练当做太空实战,才能在太空实战中自信从容,就像在进行地面训练一样。”

对于与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陈冬觉得很幸运。

“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长,他工作非常认真,要求非常严格,经验非常丰富。”他说,“这次能与景海鹏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气。”

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的太空家园,是每一名航天员的梦想宿营地。”景海鹏说,“我期待着为空间站建设发展多作贡献。只要祖国需要,我坚决听从召唤。”

“我和陈冬已经做好各方面准备。”景海鹏说,他和陈冬将带着家人共同的梦想去执行任务,一定用尽善尽美的表现,向祖国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见面会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的。处于三级医学隔离状态的航天员坐在一面巨大的国旗下、隔着一道玻璃墙回答了媒体的提问。

17日凌晨,航天员将从这里出发前往航天发射场,踏上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学习景海鹏三度飞天的精神征文

全文共 3065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6月29日上午,神舟九号飞船成功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出舱。图/视觉中国

打破中国载人航天多项纪录,成为目前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今天,50岁的景海鹏再度出征。

作为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指令长,他将和“新人”陈冬一起执行此次载人航天任务。至此,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这位从小爱打篮球,中学时期立志做飞行员,最终成为航天员的军人,觉得自己的舞台就是太空,要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任务的挑选,也要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飞天梦想。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黄颖

昨日,山西运城,当景海鹏将再次飞天的消息通过电视屏幕传到景家人耳朵里的时候,景家人捏了节日时才做的花馍,把家里布置得喜喜庆庆,再度迎接明天熟悉而又新鲜的飞天一刻,虽然此种情状已经发生过两次,但景家人的兴奋和激动仍不言而喻。

景家人的“节日”

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涌到屋里,和景父母一起捏花馍,装饰房子,热闹得像是过年。

在房子的吊顶和挂灯上,挂着喜庆的红色丝质装饰品,茶几上摆着三四盘水果、一座分别挂着党旗和国旗的旗座,昨天的景家人又迎来了一个“节日”。

消息来得有点“猝不及防”。“很高兴,来不及准备”,妹妹景艳芳说,之前没有得到任何风声,看到新闻后,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涌到屋里,和爸妈一起捏花馍,装饰房子,热闹得像是过年。

花馍是山西运城的传统食物,以白面为主,辅以豆子、枣等食物,还要用剪刀剪出各种造型花样,寓意吉祥如意,是当地逢年过节时必做的特色食物。

景家人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庆祝,“知道海鹏哥再次飞天,特别高兴”,景艳芳说,全家人也没想到,他能第三次获得祖国的征召。

或许回味之前的一些细节,多少有些“意味深长”。

此前景海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使用过两个“笑而不答”,第一次是神九任务完成后,面对“下次还上不上天”的问题;第二次是神九任务结束,他在身体恢复之后再次投入训练,很多人觉得此举不可思议,“你都上过了为什么还要训练?”他再次“笑而不答”。

“今天你知道答案了”,景海鹏说,他在给自己制定下一个任务,下一个梦想,“我也不是说我专门盯的神十一,我是航天员,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他的理念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时刻接受祖国和任务的挑选,时刻做好准备。

在另一次采访中,他表达了“人没有梦想很可怕”的想法,因为这辈子就是把各种梦想串起来,他就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梦想、目标,去努力,所以才有了神七飞完飞神九,再到今年的神十一。

少年的飞行梦

媒体报道,景海鹏某次参加篮球比赛期间看到了飞行员的照片,立下了做飞行员的梦想。

景海鹏和景艳芳小时候的朋友们,已经想不起来他什么时候立下了做飞行员的梦想。

“他小时候就喜欢当兵”,景艳芳印象里,有一部名叫《海鸥五号》的电影,对哥哥影响很深。为此他坚持锻炼身体,特别爱打篮球,“那时家里没钱买,他就自己找了个杆子,弄上个框投篮玩”。

东杨家卓村村民杨天江和景海鹏一起长大,对他爱打篮球的事情印象很深,“打得特别好,他身体素质也很好”,一直打到了初三中考前夕。

男孩子都淘气,喜欢打闹不爱学习,但景海鹏就能坚持趴在桌子上学习,“我去找他玩,他就让我别跟他捣乱”。

最终景海鹏考入了解州中学,是运城市重点中学之一,依然坚持着打篮球的爱好。如今的解州中学党委书记刘庆元是他当年的同班同学,记得景海鹏性格很沉稳,也压得住场,“有一年组织篮球比赛,他打前锋,最后在加时赛里,他投进了一个关键的三分球”。

据媒体报道,景海鹏是在解州中学读书时,某次参加篮球比赛期间看到了飞行员的照片,立下了做飞行员的梦想。

之后景海鹏一路考入航校,参军成为飞行员、航天员,都没断了跟老乡、同学们的联系,刘庆元回忆,景海鹏特别能吃苦,也一直努力锻炼身体,“1988年我结婚的时候,他还跑步来参加我的婚礼”,他说,这也是为了锻炼身体。

杨天江也觉得,成名之后的景海鹏并没什么变化。“每年回来都跟我们喝喝茶,聊聊天”。

朝六晚十二的10年

“虽然飞过可能对飞船驾驶更加熟悉,但绝不会因为飞过了就照顾你”。景海鹏说。

刘庆元和杨天江的记忆中,都有景海鹏在2005年6月入选神六飞行梯队,最终未能上天的记忆。

“他说努力要上,但是没选上”,刘庆元说,当时景海鹏就表示说,要继续努力。

其实自1998年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后,景海鹏接受了多年的理论培训,和8个大类几十个技术的训练。

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景海鹏很执着认真,也善于学习。他曾经做不好呼吸对抗动作,于是向教练员和翟志刚等其他航天员请教,然后自己揣摩练习,最终掌握了。

在黄伟芬看来,景海鹏能第三次承担上天任务,与他的刻苦执着密不可分,而这个结果也表明了他有特别好的职业精神,“特别细心认真,对自己的要求也特别高”。

据媒体报道,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其实从神五以来,黄伟芬等人也看到了景海鹏的成长,“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稳重”,这也是大家对他放心的重要因素。

景海鹏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每次任务启动时所有人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竞争残酷超出想象,并不会因为之前飞过就沾光,而是每次重新洗牌,针对任务进行选拔,“虽然飞过可能对飞船驾驶更加熟悉,但绝不会因为飞过了就照顾你”。

继完美执行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后,他创纪录地成为中国三度飞天的第一人。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次即将进行的33天的中长期驻留,他会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太空的“惊喜”

他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景海鹏“到了天上”,要给家人一个惊喜。

今年50岁的景海鹏觉得,自己的职业是航天员,舞台就应该在太空。

对于父母来说,成为了航天员的景海鹏,既是自己的儿子,也是全国人民的儿子,他们把儿子交给了国家,在祖国需要时执行宇宙飞行任务。

“知道他特别有毅力。很坚强,很执着”,景艳芳说,家人也都默契地不主动跟景海鹏联系,以免影响他刻苦训练。

但是哥哥心思很细,会定期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情况,老人也从村里老家搬到了运城市居住。

景海鹏定期问候的还有母校解州中学,校长乔春生说,神七飞天后,景海鹏至少回过母校六次,每年都给他发短信问学校的情况,解州中学60周年校庆时还专门请假回来参加活动,在与师生互动的篮球赛上,打了全场,进了很多球。

“回来了都得看看老师们”,乔春生说,景海鹏还会应邀给学弟学妹们做讲座,“主题就是励志,让大家报效国家”。

虽然在亲朋师长眼里是好友、孝子、模范生,但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

据媒体报道,“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留了伏笔:“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搭载着两名航天员的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航天员景海鹏的第三次太空之旅,作为一名家乡人,我们也为他三次飞天精神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中国航天员飞天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久——中国人正在成为太空的常客。

短短数年间,中国航天员相继翱翔太空,中华民族已经奉献给了世界一个自强不息的奇迹,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是中国人的自豪。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诗仙李白的丰富想像而今变成现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作为教育战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除了欢庆,除了自豪,我们还应该思考些什么,我想景海鹏、杨利伟等航天员以及战斗在航天一线的科学工作者他们所表现的“航天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人所要学习的。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们那顽强的精神,航天员在做超重耐力实验时,那浮肿变形的脸呼吸困难咬紧牙关,噪音环境下强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质,无一不让人震撼,这是向人类极限能力发出的挑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他们应当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其次,我们要学习他们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航天员必须经过近乎苛刻的选拔,算得上万里挑一,更难的是要掌握涉及30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刻苦的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剑,方能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再次,我们还要学习航天员爱岗敬业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杨利伟曾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为此付出生命”,但是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在耀眼的光环背后更多的是奉献和牺牲,所以他们应当是我们的人生座标。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想想这种航天精神,相信我们一定会把困难踩在脚下,胜利握在手中。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航天精神”,也就是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把这种精神渗入到我们的教育事业各项工作中,相信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神舟十一号宇航员景海鹏飞天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相隔八年,三度飞天。幸运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三年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景海鹏说:“鲜花和掌声过后,我们一如既往投入战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将军的他,向着太空再次出征。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次即将进行的33天的中长期驻留,他会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景海鹏三度飞天征文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加油!海鹏加油!”17日一早,在景海鹏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家中,随着点火指令下达,数百名当地民众与景海鹏的亲友一起挥舞手中国旗,激动呐喊。许多人不由自主起身站立,场面令人振奋。

事实上,从16日景海鹏将再次执行航天任务的消息传来时,运城市也随之进入“航天状态”。在街头,每逢问起景海鹏,都有人自豪表示“他是我们运城人!”

在景海鹏的家中,从16日起便有亲朋好友从各地赶来祝贺,左邻右舍也纷纷前来帮忙,挂灯笼、铺红毯、插国旗,一片火热氛围。而景海鹏的历次航天经历也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

“希望景海鹏能够顺利、圆满完成任务。他是我们运城人的骄傲。”景海鹏的邻居王先生早早就过来帮忙,一脸自豪。

景海鹏的表妹郭朝娟在得到消息后,更是第一时间从外地来到景海鹏家中。

“三次了,每次都是家人们一起观看火箭发射全过程。点火那一刻,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非常激动。而等发射成功后,则成了开心的泪水。”郭朝娟说。“在村里,一提我是景海鹏的亲戚,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在景海鹏的母校解州中学,全校师生也一起观看了火箭发射全过程。期间,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当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大男孩,已然成为全校学生的偶像。

作为中国第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此次出征再次激发了家乡民众的航天热情和爱国情怀。

“他是这座城市的英雄。”现场,一名中年男士不禁感慨。“运城市是关公故里,而如今,这里又多了一个让市民为之骄傲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学习景海鹏三度飞天的精神征文

全文共 1692 字

+ 加入清单

继“神七”和“神九”之后,景海鹏这是第三次进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员的纪录。

3次进入太空,他为了什么?

为什么上第一次还要上第二次,上第二次还要上第三次?

为了虚名?当然不是。载人航天是高风险职业,选择了谁,那就意味着风险、挑战,还有奉献。

真正的答案很朴实。景海鹏说,是源于对航天员这个职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从参加1996年首批航天员选拔开始,景海鹏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1998年正式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18年的光阴,日复一日的训练,就为了等待飞天的那一刻。这其间又经过两次飞天任务的考验、磨砺,对景海鹏来说,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已深入骨髓。“我的职业就是航天员,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从农家娃到英雄航天员,景海鹏说,自己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这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他认为最好的回报国家的方式,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科技人员的智慧,通过航天员的双手在太空实现,把有用的大量数据带回来,造福国家,造福人类。

在搭档陈冬看来,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任务前的模拟训练,景海鹏都是异常严格的。作为老大哥,已经有过两次飞天经历,他依然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干航天员这个职业,来不得半点‘差不多行了’。”这是景海鹏常说的话。

离发射任务还有十几天时,针对航天员的几十项考核全部结束,景海鹏和陈冬的成绩都很优异。但他们还是在考核完的当天下午,又找了一位专家,专门请教与B超有关的问题。“这次太空中要进行在轨失重的心血管研究,全靠我们自己做B超成像。尽管我们在地面上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训练,但还是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都考虑到。”景海鹏如是说。

50岁的景海鹏,看起来依然年轻,充满活力。在这个中国人“知天命”的年龄里,他英姿勃发,为探索太空和宇宙拼尽全力。“我不认为自己老了,年轻人打篮球也未必打得过我!”他笑着说。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是一样的,但毕竟经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过18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

景海鹏说:“我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即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50岁出征太空的景海鹏也是名符其实的老将。那份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自信和从容,有绽放的荣光,更有坚守的执着。

尽管时光在他的身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明显痕迹,但读懂这份自信和从容,也便读懂了时间在这位飞天老将身上的积淀和升华。

打开景海鹏的方式有很多种,时间无疑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如果从1998年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那一刻算起,他坚守了整整10年,才迎来首次飞天。但此后,时间仿佛站在了他一边,如航天员刘洋所言:“不曾改变的严谨,不曾改变的认真,不曾改变的勤奋,甚至不曾改变的面容和体重……”

任何人都会被时间打败,景海鹏何以赢得时间?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赢得时间的奥秘如此简单,但又如此艰辛。尽管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足以令人动容:“备战‘神十一’,一年左右时间,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

刘洋至今仍为偶然撞见的一幕深深震撼。那是“神九”返回后不久,他们刚刚从紧张的任务中脱离,还未来得及休整喘息。一次她敲开景海鹏的门,赫然看到了满屋的学习资料。刘洋诧异地问:“师兄,你摆满屋子书干嘛呢?”他笑了笑说:“准备下次任务。”“可‘神十’任务我们按规定不能参加选拔呀?”“那还有下次呢,还有‘神十一’‘神十二’呢?”

超出常人的毅力让他赢得了时间,时间也回报他以精彩:飞天时间越来越长——从“神七”3天、“神九”13天到“神十一”33天,飞天高度越来越高——此次“神舟”“天宫”组合体飞行的高度比以往抬高了50公里,他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飞天高度最高的2名中国人之一。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景海鹏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今天取得的一切,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父母的养育;他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里,都浸透着太多人的心血。

他盛赞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为飞天开拓者、先行者,感激默默支持他的科研团队,感谢所有航天人:“他们都是给我们增添翅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飞天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50岁的景海鹏再度出征。

作为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指令长,他将和“新人”陈冬一起执行此次载人航天任务。至此,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这位从小爱打篮球,中学时期立志做飞行员,最终成为航天员的军人,觉得自己的舞台就是太空,要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任务的挑选,也要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飞天梦想。

昨日,山西运城,当景海鹏将再次飞天的消息通过电视屏幕传到景家人耳朵里的时候,景家人捏了节日时才做的花馍,把家里布置得喜喜庆庆,再度迎接明天熟悉而又新鲜的飞天一刻,虽然此种情状已经发生过两次,但景家人的兴奋和激动仍不言而喻。

景家人的“节日”

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涌到屋里,和景父母一起捏花馍,装饰房子,热闹得像是过年。

在房子的吊顶和挂灯上,挂着喜庆的红色丝质装饰品,茶几上摆着三四盘水果、一座分别挂着党旗和国旗的旗座,昨天的飞天精神作文景家人又迎来了一个“节日”。

消息来得有点“猝不及防”。“很高兴,来不及准备”,妹妹景艳芳说,之前没有得到任何风声,看到新闻后,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涌到屋里,和爸妈一起捏花馍,装饰房子,热闹得像是过年。

花馍是山西运城的传统食物,以白面为主,辅以豆子、枣等食物,还要用剪刀剪出各种造型花样,寓意吉祥如意,是当地逢年过节时必做的特色食物。

景家人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庆祝,“知道海鹏哥再次飞天,特别高兴”,景艳芳说,全家人也没想到,他能第三次获得祖国的征召。

或许回味之前的一些细节,多少有些“意味深长”。

此前景海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使用过两个“笑而不答”,第一次是神九任务完成后,面对“下次还上不上天”的问题;第二次是神九任务结束,他在身体恢复之后再次投入训练,很多人觉得此举不可思议,“你都上过了为什么还要训练?”他再次“笑而不答”。

“今天你知道答案了”,景海鹏说,他在给自己制定下一个任务,下一个梦想,“我也不是说我专门盯的神十一,我是航天员,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他的理念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时刻接受祖国和任务的挑选,时刻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教育思考

全文共 2941 字

+ 加入清单

相隔八年,三度飞天。幸运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眼中,“仅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保持飞天的身体状态,景海鹏的坚持和努力就足以让人敬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思考的内容,欢迎阅读!

当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历史再次被景海鹏刷新——中国首位第三次飞天的航天员来了。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景海鹏足够幸运。“神七”飞天,他与翟志刚、刘伯明漂亮地完成了首次太空出舱行走任务;“神九”飞天,身为指令长的他和刘旺、刘洋珠联璧合,让世界目睹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精彩;今天,再一次被任命为“神十一”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的他,将和战友陈冬完成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

相隔八年,三度飞天。幸运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眼中,“仅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保持飞天的身体状态,景海鹏的坚持和努力就足以让人敬佩”。

三年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景海鹏说:“鲜花和掌声过后,我们一如既往投入战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将军的他,向着太空再次出征。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年少时到供销社打酱油的一幕,至今铭刻在景海鹏的脑海深处——

那天,供销社的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他:你不是前天球场上那个“海鸥5号”吗?!

那是公社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他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个子投球必中,一举扭转战局。

打完酱油,景海鹏掏钱,阿姨笑着说:球打得好,不要你钱!

那位阿姨或许不知道,她的这句话,从此点燃了一位少年的追梦之旅。多年后的深夜,在航天员教室里回忆起这一幕,景海鹏说:“这是我人生一次巨大的转折。”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景海鹏说,“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值小学五年级的景海鹏,当时做梦都想着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然而,因为个子矮,他只能坐冷板凳。不知多少次,他蒙着床单偷偷哭泣。不知多少个夜晚,他抱着从邻居家借来的破篮球,一次次起跳、扬手,投向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着的篮球筐……

至今,景海鹏仍保持着深夜投篮的习惯。就在记者采访的两周前,他还利用训练间隙和教练比赛投球,那天他连续投中67个,“距76个纪录还差一点”。

“投篮”仿佛是一种人生隐喻,最初的梦想也如“画在墙上的篮球筐”一样不断升级,唯有一次次投球般挥汗如雨的努力和坚持执着。景海鹏正是靠这份努力和坚持,迎来一次次梦想成真时刻。

高三那年,他被报栏里的一张照片深深吸引住了——一位飞行员拿着氧气面罩神采奕奕站在一架战斗机旁边。他清晰记得,那位飞行员叫张海鹏。“一样的名字”与“羡慕的心情”双重发酵,他燃起当飞行员的梦想。

从此,从飞行学员到战斗机飞行员,从战斗机飞行员到航天员,他的梦想不断点燃,不断实现……如同他最喜欢的连续投篮,实现一个梦想,他马上就有下一个梦想。

“人生,正是由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串联起来的。”景海鹏说,“唯有为梦想奋斗的人,才懂得梦想的力量,才能真正享受梦想成真时的快乐。”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

50年前,出生在10月;50年后,出征又逢10月。

即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50岁出征太空的景海鹏也是名符其实的老将。那份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自信和从容,有绽放的荣光,更有坚守的执着。

尽管时光在他的身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明显痕迹,但读懂这份自信和从容,也便读懂了时间在这位飞天老将身上的积淀和升华。

打开景海鹏的方式有很多种,时间无疑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如果从1998年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那一刻算起,他坚守了整整10年,才迎来首次飞天。但此后,时间仿佛站在了他一边,如航天员刘洋所言:“不曾改变的严谨,不曾改变的认真,不曾改变的勤奋,甚至不曾改变的面容和体重……”

任何人都会被时间打败,景海鹏何以赢得时间?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赢得时间的奥秘如此简单,但又如此艰辛。尽管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足以令人动容:“备战‘神十一’,一年左右时间,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

刘洋至今仍为偶然撞见的一幕深深震撼。那是“神九”返回后不久,他们刚刚从紧张的任务中脱离,还未来得及休整喘息。一次她敲开景海鹏的门,赫然看到了满屋的学习资料。刘洋诧异地问:“师兄,你摆满屋子书干嘛呢?”他笑了笑说:“准备下次任务。”“可‘神十’任务我们按规定不能参加选拔呀?”“那还有下次呢,还有‘神十一’‘神十二’呢?”

超出常人的毅力让他赢得了时间,时间也回报他的精彩:飞天时间越来越长——从“神七”3天、“神九”13天到“神十一”33天,飞天高度越来越高——此次“神舟”“天宫”组合体飞行的高度比以往抬高了50公里,他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飞天高度最高的2名中国人之一。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景海鹏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今天取得的一切,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父母的养育;他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里,都浸透着太多人的心血。

他盛赞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为飞天开拓者、先行者,感激默默支持他的科研团队,感谢所有航天人:“他们都是给我们增添翅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飞天翅膀!”

“航天员的舞台在太空,这辈子就想干好这一件事”

太空飞行的高风险,众所周知。经历了如此生死考验,已经两度飞天“功成名就”的景海鹏,为什么还要选择第三次飞天?

他的回答很简单:“航天员是我的职业,航天员的使命就是不断去执行飞天任务。”

他的回答很动情:“我热爱这个职业,挚爱这个职业,酷爱这个职业,愿意时刻准备着接受祖国挑选,宁可备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备。”

梳理景海鹏的飞天履历,或许是巧合,他的每次出征年,都是奥运年。

谈及这个话题,他眼睛一亮,突然问记者:“今年奥运会夺取中国首金是哪个队?总教练是谁?”

没等记者回答,他便脱口而出:“中国射击队,王义夫。”

在景海鹏眼中,这位一直战斗在奥运舞台上的射击明星堪称榜样:“王义夫先后以运动员和总教练的身份参加了9次奥运会,我才‘参加’了3次,和他比差远了。”

景海鹏希望像榜样王义夫那样一直战斗下去。“运动员的舞台在奥运赛场,航天员的舞台在太空,这辈子我就想干好这一件事。”沉思片刻,他接着说:“只有干好了这一件事,才不辜负传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

茫茫太空,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注定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批拓荒者。今天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将是明天的路标;他们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给后来人传递力量。

今年4月24日,中国首个航天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前,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一起重温了18年前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誓言。

“最后一句‘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初心。”景海鹏说,“选择继续飞行,理由只有一个——践行我们面对国旗的承诺。”

更多热门文章:

1.关于景海鹏三次飞太空的感想2000字征文

2.景海鹏三度飞天优秀征文2000字

3.关于景海鹏三次飞天征文2000字

4.2016年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的征文2000字

5.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教育思考论文2000字

6.关于神舟11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7.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思考

8.神舟十一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学习景海鹏飞天精神征文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消息后,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1998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从那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08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景海鹏说,“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

事实上,这个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还有着更大的动力——回报祖国的栽培。

“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景海鹏说,“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不再像当初那般新奇。他说:“这次,就一门心思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学习景海鹏飞天精神征文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2012年6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担任指令长。

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他这样说:“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的梦想和追求。非常荣幸,我能够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