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学生诚信论文题目(20篇)

你是名人的杰作,你也是无数人的恶搞,你让我着迷,小编收集了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834

作文

72

大学生有关诚信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454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自古便是我国极为关注的美德。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如果人不讲信用,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管理的有关大学生的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对当今大学生诚信问题严重的现象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教育

诚信自古便是我国极为关注的美德。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如果人不讲信用,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然而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与混乱的价值观给大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其多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薄弱,诚信品质、价值取向偏差、缺乏爱国热情等等。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优劣验证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成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联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准确掌握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加强对大学生诚信观念的教育,是时代与现实的要求,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

(一)学业中造假应付

大学生诚信缺失在学业上的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另外抄袭作业、拼接论文、更有甚者不惜雇佣“枪手”。现在大学生学业中造假应付的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影响了学校教育与考核的公平性,也挫伤了另一部分勤恳学习的学生们的热情。尽管许多高校都出台了许多相应政策并加大了惩罚力度,但是这些现象不仅没有杜绝,反倒有增长之势。

(二)网络中的不负责言论

网络给当今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大学宿舍中几乎人手一台电脑。不能否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但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和道德问题。互联网信息环境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等特点,造成一些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和言论自由的泛滥,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网络,利用网络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混乱影响互联网环境和谐。

(三)求职中提供虚假信息

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就促使有的大学生盲目地去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甚至不惜采用送礼请客的手段。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目标理想化,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标准,不惜简历“注水”,2009年某校毕业班简历中就曾出现过10多个班长20多个团支书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伪造各种证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多数学生自律意识较差

当今大学生多数都是在相对富足的家庭中长大,很少经历过磨难与风雨,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吃苦,意志力薄弱。同时大学生们,尚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缺乏对诚信缺乏的厉害的认识。另外独生子女的个人主义思想是通病,当自己的利益与诚信规则起冲突时,很容易作出错误的选择。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的道德和诚信教育监督体系不健全,诚信缺乏的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使得整个社会诚信问题不容乐观。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被错误地认为是人生存、发展乃至获得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客观上助长了人们唯利是图的意识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社会环境消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人生价值观念,也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高校诚信教育方法存在问题

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上,高校往往采用信息灌输的方式,使诚信教育流于表面空洞无物,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一些过激的批评和教育甚至会容易引起高校大学生的反感,不但对他们没有作用,反令其走向负面。

三、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体现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各环节。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目的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有意识地深入挖掘诚信的教育资源,激励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体,要率先垂范,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学校的所有干部职工,都要带头示范,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必须在加强实践上下工夫。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养成。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深刻认识诚信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

必须在加强管理上下工夫。诚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过管理,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诚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视的良好风气。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氛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管理,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在一些学校还存在的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也使守信者得到尊重和尊敬,得到鼓励和鼓舞。

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制度是加强诚信建设的根本。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制约性强的信用制度,把诚信要求具体体现到各项规定之中。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用制度巩固诚信成果、遏制失信行为,从而努力把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总结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道德建设非常必要,大学生应该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失衡的现象发生。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克服纯文化课的倾向,即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淡化了德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课,这样就会把大学德育的灵魂淡化掉。

人无信而不立”,这是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箴言,诚信也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888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四、总结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学生创业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507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创业的风气已经吹遍整个中国,激起各大高校的大部分学子的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21世纪流行创业,但是对于大学生创业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理智客观的分析。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努力学习,多读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文化底蕴,为以后的创业作充分准备。

关键词:创业 冷静 底蕴 厚积薄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创业的风气已经吹遍整个中国,激起各大高校的大部分学子的心。浓烈的风气已经凝聚成一股沉重的雾气,笼罩在每一个大学的上空,蠢蠢欲动的学子虽然看不到光明前途但却执着的前进,尽管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都以失败高中,但后面的学弟学妹们仍旧可以若无其事的扛起创业大旗,继续在创业的道路上奋力前进。大学生创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词语,流行于各大高校之中;大学生创业俨然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大学生创业貌似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成为学校的主流,成为社会的特殊现象。

xx年代流行下海,xx年代流行经商,21世纪流行创业。但我们该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该不该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政府的呼唤一味的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的确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主力,年轻气盛充满朝气,创新能力强,有活力,但这并不是创业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处于青春时期,充满激情可以理解,但是奋力燃烧青春的方式却需要更理智一点,对于有限的青春我们尤为更需要谨慎的善待,所以我们要学会理智选择创业。

对于大学生创业和在校大学生创业我们需要理智的去思考,不能脑子一热而就进行创业。创业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样简单,对于社会上的种种报道,有多少是浮夸出来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对社会了解多少,我们对行业又了解多少,我们难道就凭着媒体的一点点浮夸而不顾一切的去创业?恐怕到时候我们连是怎么失败的都不知道。

比尔盖茨过去那么多年了,也才出现一个马克?扎克伯格。我们相信天才的存在,但是我认为天才不是拿来模仿学习的,天才是拿来欣赏的和借鉴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才能自居,不要以为我们将会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下一个马云。放眼看去,整个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的能有几个?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的分析形式。冷静思考,客观的处事,不能全凭主观意愿去创业,创业且忌浮躁,心平气和的进行理智分析才会多一份成功。但如今的大学生又是最浮躁的群体。马云在演讲中说过:大学生创业,100个人里面,有95个是死掉的是失败的,而且是连声音都没有听见的,有4个人是已经开始“哀哀”往下掉的,只有一个人在那边摇摇晃晃的。马云说的是事实,也是社会的客观真实的体现。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了,我们只看到成功的一面,没有冷静思考成功的背面。再或者我们根本就不相信那些是事实,总想亲身经历后才会甘心。

但是要不要创业?答案是肯定的。俞敏洪老师说过:不创过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事业上,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对于俞敏洪老师的话我是持赞同态度。自己就得好好为自己绘制人生的精彩画卷。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用生命的宽度弥补它的长度。

创业是应该的,但是我不赞同大学生毕业后就创业或在校大学生创业。俞敏洪老师在北京工商学院演讲时曾说过:“大学生缺乏理解社会的能力,缺乏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更加缺乏对中国社会许多潜规则深刻的了解,所以一进去就碰一鼻子灰,往往创不成业不是因为专业技术不行,而是我们发现大学生专业技术行了,但是他们几个共同创业的伙伴打架也已经打开了。对于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先工作,学会打交道,想干什么再到别的企业学习实践,要知道你现在进去是为了以后出来自己创业的。”

这样做除了增加经验,也算是了解对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对行情不懂,对企业运行的模式不懂,所以毕业的大学生就应该先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用到社会上实践,先增加必要的社会知识,增加一些在学校不曾学到的知识,只有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在社会上学到的知识完美结合才能更有助于在创业过程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更容易取得成功。

对于在校想创业的大学生也不能浮躁,尽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但是要学会理智。要想创业有所成功,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尽可能多读书。毕竟,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如果说xx年代创业靠的是下海的运气,xx年代创业靠的是经商的勇气,那么21世纪创业靠的是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

放眼望去,如今知名企业的领导人谁不是高素质人才。北大毕业的俞敏洪,北大毕业并留学归来的李彦宏,浙江大学毕业的史玉柱,深圳大学毕业的马化腾,“海龟”的张朝阳,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丁磊等,哪个不是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人才。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我们事业的高度。一个企业家的人生厚度将决定这个企业发展程度。所以这一批批企业家更容易成功,企业也越做越强。

要创业我们就得为创业做准备,积累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我们才会容易运用我们的知识,才能从中看到机会,才会比较容易成功,我们不是总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积累的多了,才会从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机会并且抓住。我们也不能等到一切都成熟了才创业,当所有机会都成熟了就轮不到我们了,有时候就得创造机会,创造就需要能力,能力就是知识经验的积累。

一个企业家的文化深度往往决定这个企业的文化程度。所以在校大学生要有远大志向决定干出一番事业的话就得用知识充实自己。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努力学习,等待将来厚积薄发。屠格涅夫说过:“等待分两种,一种是什么事情也不干空等,一种是一边学习一边把事业向前推进。”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践行第二种。

再说,大学生在校的任务就是学习,如果就为了创业那上大学岂不是浪费?我们不能本末倒置。马云曾说过:“大学生即使想创业,也是要建立在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基础上的”。大学的青春时光也就四年,是吸收知识的大好时光,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这大好时光,努力使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加浑厚。

当然我们不排除天才的存在,如果非常具有创业实力的学生可以去大展宏图,但是我们在创业之前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客观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清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158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 。“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但我们所讲的“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人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属于正常状态,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鉴定为“健康”。

因此,老师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心理保健意识。在课堂讲授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外,还要努力学习、加强交往、注重个人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为:(1)心理健康是保证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保证。从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原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择业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尽快适应社会,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人我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他在人格形成、发展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都受其影响和支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反应,也是现阶段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因此,老师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实际,培养我们健全的自我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自我意识不健全既是构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里不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解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确的“自我观”,培养其健全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1)正确认识自我,即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计,做到自知之明。(2)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积极地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只要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战胜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发展的弱点,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现,成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未来的建设者。

结合实际,培养健康的情感,提高其情绪的自控能力。情感或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密切,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人的任何活动都以情绪为背景,并伴有情绪色彩。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对人的活动有增力作用,能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乐于承担社会义务,促进人际交往,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削弱人的意志,降低活动能力,使人头脑昏胀、记忆混乱、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学习效率降低,长期下去会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紧张,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彼此之间竞争激烈,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特定年龄阶段情绪活动特点的影响,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学习与恋爱的挫折、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极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与持续。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保持愉快的情绪,维护良好的心境,重视情感的自我调控,并向我们介绍一些调控情绪的方式和方法。此外还有自我意识调控、转移调控、合理宣泄调控等方法。

针对学生个人实际,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心理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的个别差异。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通过课堂讲授给予系统讲解、分析,指出解决的办法。并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举例说明,形象生动。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学生诚信优秀征文

全文共 4231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得到了不断的洗礼和升华,诚信教育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根基,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培养了一大批倡导诚信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和人民做着贡献。语文迷小编分享一篇大学生诚信征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摘要:“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非常有必要提倡诚信教育,努力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努力做到“诚信立人、诚信立学、诚信立国”,这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也具有深远意义,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诚信教育

一、诚信: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基础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一页,然而近代的中国遭受列强欺侮,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这样一个起点和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取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帝国主义列强曾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国家在中国境内还享有驻军、领土租借、内河航行和领事裁判等各种特权,甚至连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抗日战争,中国民族都在尝试复兴,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人民的富裕和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复兴。经过不懈的奋斗和艰辛的探索,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正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迈进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有显著的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相对的和平环境给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好机会,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作为当今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首先要提倡诚信教育。中华民族素有“言必信,行必果”、“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传统美德和名言警句,因为诚信是立人、立业、立国之本。

二、诚信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

诚信教育在一段应试教育阶段曾经被遗忘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在改变,社会更多看重的是个人的良好道德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诚信作为个人道德的基本标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同时,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概括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三年来,各地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特别是诚信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把其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学校也同样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以来,全社会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良好社会道德风尚逐渐形成,全民族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但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却屡禁不止,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少数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③。教育部在2004年3月25日发出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虽然这个通知没有涉及到大学生,但并不表明大学生不需要诚信教育,相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部分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申请了助学贷款但毕业找到工作后迟迟不还;学校每到重要考试,就会有出现枪手的情况,考试作弊就更不在话下。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青年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大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加强培养,不能放松,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④。

三、诚信问题:主要表现与原因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弊现象严重。某高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有考试作弊的动机,20%的学生还曾经有过作弊的经历。大家都认为作弊见怪不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至在全国一些英语大型考试,有32%的学生曾经有过找“枪手”的想法,11%的学生曾经找人替考过。新浪网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偶尔作一两次弊的占40.34%,经常作弊的占21.66%,公共课作弊,专业课不作弊的占8.49%,从不作弊的只占26.51%。甚至还有人认为,作弊就像谈恋爱一样,在学校里无法禁绝。

2、合同观念不强。主要表现在大学毕业生单方违反就业协议,随便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从中选择工资高,福利好的职位。据统计,重庆大学每年毕业学生单方违约的比率达2%,一些学生不仅违约,而且还设法逃避违约的法律责任。

3、过分夸张推销自己。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对自己的简历加上许多欺骗的成分,例如:荣誉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和个人经历等方面。

4、信用意识淡薄。这方面表现在学生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迟迟不还。广东已有64所高校的23000多名困难大学生从国家助学贷款中受益,合同贷款总额3.1亿多元,实际已发放2.1亿多元。然而部分高校毕业生还贷率低已成不争的事实。去年底,广东某高校没有及时还贷的金额近百万元;有些高校的违约率甚至超过了20%。按银行与高校之间的协议,如果贷款违约率超过20%,且不按时还款人数达到20人,银行将暂时中止提供助学贷款⑤。据了解,在北京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群中,不还钱的比例远远低于千分之一,而大学毕业生却高达10%的欠款率,虽然有实际还贷能力方面的原因,但大学生信用意识的淡薄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会在大学生中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曾经是个小农社会,小农意识可谓是根深蒂固,中国传统社会的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一般都没有法律的约束,通过道德或者是在血缘、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靠熟人之间的舆论、面子来维系的。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更加频繁,诚信已经不能通过传统的方式来维持了。新时代出现的诚信问题需要新的维系手段,法律和信用制度就是这些手段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现在出现信用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旧的信用维系手段失效的同时,新的即法律和信用制度的手段还没有建立或健全起来,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的缺位或“真空”。

2、由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在信用制度出现了问题,校园里这个小环境难免要受到影响。现在的社会中人与人缺少的是一种信任,正因为缺少这种信任,我们的经济秩序受到了影响;我们的政府、银行、企业以及包括我们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的信用都面临严重问题。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强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然会受到社会的这种不良影响,出现上述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3、高等教育中忽略或者放松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往往被认为只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大学生就没有这个必要了。近来,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这里面去忽略了大学生这个重要的群体。诚信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面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4、个人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大学生没有很好的抵抗力来抵抗社会上这些不良风气的侵袭,急功近利,没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诚信这个人生的宝贵财富。

四、诚信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参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则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个讲诚信、讲道德的人。把诚信教育纳入到德育工作计划,诚信教育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要充分利用好“两课”的教育,把“两课”教育和诚信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两课”的优势;同时利用好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每年9月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的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组织安排相关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应该做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必要走在前列,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不欺骗别人,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2、诚实待人,不虚情假意,要真心真意帮助有需要的人;

3、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吹夸自己,言必信、行必果。遇到错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

4、增加法律意识和契约观念;

5、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同时积极在家人中宣传诚信的作用;

五、结束语

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担,还要努力把我国建成诚信大国。一个国家需要诚信,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没有建立好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一个政府需要诚信,一个没有诚信的政府是不可能得到老百姓拥护的,不可能为老百姓承诺什么,也不可能为老百姓做些什么;一个人同样也需要诚信,没有诚信的人将难于立足于社会,因为我们的社会正朝着信用社会前进。愿我们为把中国建设成为诚信大国而努力,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能够早日实现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学生语文论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4743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语文论文写作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语文论文的文体特点

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活动。比如,就汉语语音问题来说,用音位学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语音成分,分析单元音a及韵母ia,ai,ian中的a有什么不同,zhi和zi中的元音的发音特点如何,这样的语文论文属学术论文;而分析汉语拼音怎样教,有介音(韵头)的音节是三拼法好还是两拼法好,两拼法中是“声韵”相拼(如j+ian)好还是“声介合母/后随成分”相拼 (如ji+an)好等等,这样的语文论文属语文教学论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语法学方面的语文论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学怎样教则是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不能只是理论分析,而应该有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践性材料来加以证明,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应该对人们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这就是说,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

教学论文虽然来自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但教学论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体范围。前者属科学研究论文范畴,后者属工作报告范畴。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总结是对某个教学阶段、某个教学范围中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它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说明。教学论文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文体,它除了具有实践的说明之外,还应该有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当然,教学论文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与教学总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好的教学总结经过加工和提炼就可以成为一篇教学论文。但从文体上说,二者毕竟有区别。教学总结中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但这不是必需的;教学论文则必须具有理论的探讨,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必须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实践作法的表述上。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认为写语文教学论文首先要把握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既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包括自己的,或别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等)加以分析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规律又要能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写好语文教学论文,要么只阐述某种观点,不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实践依据,泛泛而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要么只说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这就和一般的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什么不同。

二、语文论文的研究视野

写语文论文,可以写也就是说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研究的题目也可大可小。大到研究语文教学的原则理论,小到研究一篇课文甚至一句话、一个字词的读法教法。研究题目的大小,本身并不决定文章的优劣,大题目不见得好,小题目也不见得不好,关键在于自己的研究是否有针对性,分析是否深入,总结出的规律是否有指导意义。

从目前语文教学研究情况看,语文论文中针对教材和教法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的情况比较多,比如某一篇课文如何教,某一类课文如何教,识字课如何教,拼音课如何教,作文课如何教,看图学文课如何教……等等。有一些“传统课文”(中小学都有)人们研究了几十年,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教法。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当然还可以再研究.因为教法本身是一门富有活力的艺术,而不是死板的模式。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教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学生,他的教法绝对不会是一样的。因此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可以针对人们还没有注意到的具体环境、具体情况再进行研究,提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

不过,如果我们研究的眼光只盯住教材中某一课、某一类课文、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就局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不容易找到有突破性、创新性价值的研究题目,写出的语文论文就往往会缺乏新意,难得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应该把视野再扩大一些,从传统研究中着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拓展开去,寻找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题目的语文论文。比如说,我们 写语文教学论文的思路可以向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个是课程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课程设置、课程性质目的、课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们在基础教育即小学、中学阶段都要学语文课。解放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叫“语文”。语文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学语文、教语文,怎样教、怎样学才算达到这门课的目的,这些问题虽然专家们已经谈论甚至争论得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教语文的人都了然于胸.吕叔湘先生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语文教师每天教的“语文”究竟是什么?这门课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些什么,学会什么?这样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过,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的语文课教学是不成功的。吕叔湘曾说:“讲到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首先我们肯定它有问题……教学时间很多,效果并不理想……”吕先生这话是20年前讲的,现在的情况也未必有多大好转。只要看看目前社会公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语文水平的低下(商店、报刊、电视,到处写错字,读错字,到处是不通的句子,学校中很多老师说不了普通话,板书极糟……),就可以知道学校语文教学从总体来说是低效益的,甚至是失败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三大弊病,其中之一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是愈演愈烈.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的成败问题,自然也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它还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和限制。不过,就语文教学自身而言,如何正确认识这门课的性质和功能,从而自觉自主地(而不是仅仅为完成上面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去上好这门课程,这里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拿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县.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有的学生从小学读到中学毕业,发电报不会拟电报稿,十个字八个字可以说清楚的用了二三十个字还说不清楚,这就是没掌握好这个人生日用的工具.从教的这一面检查,就是语文课或语文老师还没有尽到职责。语文课既然是“帮助”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就大有文章可做。时代不同(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同以前就不同)、地域不同(比如大城市和小地方不同,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总体素质,经济文化环境等不同),教师“帮助”的方法就可以大有不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比专家教授更有发言权,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东西来,充实甚至改写我们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法理论。

当然,涉及课程性质目的等方面的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把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作为研究题目甚至语文教学论文的题目,往往不容易做好。不可能人人都来做这样的大题目。但是,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研究的小题目与这些大问题联系起来,虽然是微观的研究,但却包含宏观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就可能站得高一些,分析问题说得透一些。

另一个是教语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教师教育教学用语的研究。教语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一方面,它自身有它的规律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它作为讲授教材、体现教法的主要工具和载体,与教材教法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师范院校都开设有各科教学法课。除了讲授一些教学理论、课程性质等问题之外,着重研究的是教材及相关的教法。所以,有的干脆叫“教材教法”课。这门课本应是最具有针对性、最实用、最有可操作性的课,可惜它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教书的老师,没有几个承认是从这门课学会教法的。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过去这门课往往脱离实际。

这些年来,人们日益注重到对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教学语言的研究。实践证明,离开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教学法的研究是难以深入的。现在国家教委已正式下达文件,把教师口语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修课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过去对教材研究较多,对教法的研究要薄弱一些,而对“教语”,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必然会形成“教材.教法.教语”这样的新格局。其中“教语”的研究基本上是刚开垦的生荒地,语文教师大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这片土地,搞出一些研究成果来。

教学语言的研究范围是宽广的。比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语体,它有什么特征?它与一般口语有什么不同?教师口语中课堂语言和课下语言有什么不同?中学阶段或小学阶段教师口语分别有什么共性特征?对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教师口语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与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有什么关系?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交谈语等有什么特点?等等.结合地区特点,我们还可以研究对落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教学时使用教师口语的具体情况,在双语教学情况下教师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落后地区如何提高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等问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方面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很多问题上都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的研究就可以不步人后尘,不人云亦云,甚至可以发前人所未发,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总结新规律,提供新经验。

三、语文论文的实践基础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只进行常规式的教学,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没有创见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如果平素在教学中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作法,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个自身受教育的问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学、再受教育。按照现代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应该终生受教育,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博士后毕业,也还要继续受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是世界大趋势,是时代的特点。但从中国国情来说,尤其从我们所处的落后地区的条件来说,国家和社会不可能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职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时时处处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不间断地坚持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最好途径。

研究性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可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因此在平素的教学中就要做研究、写文章的有心人。平时教有所得,要勤动笔记录在案。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某个观点,体悟到某个规律,形成某个经验,慢慢就会自然地找到写文章的题目。确定了研究的题目之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确自己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研究过没有,结论是什么,要尽量多找有关的文章、著作来看看,对自己会有所启发。凡是参考过的文献,应在白己文章后面列出书名和篇名。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在文章的写法上,同样也要体现这种态度,力求做到朴实平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写学术论文要平易、平易,第三个还是平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251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说过“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经过几天的休整,当刚回到家时的兴奋与惬意渐渐淡去,我回想了一下自己这半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在学校里的生活平静而快乐,可我却看到了“危机”——就业危机。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天地里,同学们都在努力的通过各种机会来磨砺和充实自己,希望能多学习一些东西对自己将来走进社会有所帮助。然而,大学只是一个沟通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是我们步入社会前继续充实自己知识的“深加工厂”。最终我们还是要面临社会和市场无情的竞争与淘汰,仅仅依靠校园里的知识是不够的。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寒假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学到一些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经过了一番思考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独自到附近的装饰装修公司去应聘。由于考虑到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一没经验;二没学历;三时间有限),决定进行为期10天无偿的义务劳动,主要目的是体验和学习,以便尽早适应社会的工作环境。在得到父母的认同后,我决定第二天就出去找单位应聘。

15日一大早和父亲在外面吃过早饭后,我揣着自己仅有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求职。

虽然在电视上看过人家应聘,心里也作好了被打击的准备,可毕竟是第一次,站在应聘单位的门外还是紧张的打起了退膛鼓。一直在一旁的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要不我去帮你问问,看看人家要不要人,你再进去。”“不„„不用了,我自己去问,不行我再换一家,你......你还是先回家吧。”我拒绝了父亲的“帮助”,因为我知道,从小到大我一直都生活在父母的扶助中,现在的我如果不迈出这独立的第一步,那么这次应聘将失去意义,即使得到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因为我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待父亲转身离开后,我稳了稳自己的心绪,深呼吸,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艾帝尔装饰公司的大门......半个多小时过后。

“成功了!”我带着难以掩饰的欣喜走了出来,因为急着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回家的脚步也显得轻快了许多,可没想到一抬头,发现父亲就在不远处的拐角处等着我。原来,他这既是监督我(怕我半路落跑)又是关心我(怕我遭受打击),顿时体会了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在确定我这次单独应聘成功后,他也只淡淡的对我说了一句:“看来真的是长大了。”是呀,就在这一刻我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什么事情都要等父母安排妥当了再去做的小孩子了。这又不禁有让我想起刚才临离开公司,经理退还我学生证时对我说的话:“我之所以录用你,是因为我欣赏你的就业危机意识和这种敢于单独到社会里推销自己的勇气,对于你这样一个刚上大一的女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两点是很不容易的。”想到这里,再一次庆幸自己之前没让父亲为自己去打探,否则,这份工作说不定就丢了,而我也少了一次考验自己信心和勇气的机会。

当天下午2:00我准时来到公司,和办公室的同事打过招呼后,见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我就找了两本书关于家居专修基本常识的书看,因为上午和经理商量过,由于我的能力和时间有限,一些复杂和长期的工作我也不能做,于是就安排我每天早上做一下办公室(包括卫生间)的清洁工作,以及简单的客户接待工作,其它时间就自己看书学习或看别的同事如何制作电脑效果图。而要作到接待客户时能应付一般的提问就必须先增加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决定先看看书熟悉一下。我拿着书翻翻看看,不知不觉已经快5:00了,这时一直在外面忙的经理回来了,见我书快看完了就说到:“快看完了啊,速度挺快的嘛,看的怎么样了?看完了我要检查的,你要能复述出来才行。”“啊?”我心里不禁一惊:怎么办呀,我翻的太马虎了,复述恐怕......经理没理会我的惊讶去忙自己的事情了。这时我才知道,经理这么说一方面是要考验我的学习吸收能力,一方面是要求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认真仔细,看书同样如此,决不能走马观花,要对自己负责。尤其是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更是不能马虎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而让我深切体会这一道理的是第二天的清扫工作。

一直都认为打扫卫生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家里的清洁工作我也只是偶尔做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次的清洁工作,让我改变了对清洁的看法。把办公室的卫生做完之后,我开始了卫生间的清洁工作,把地板上的水渍扫干净以后,擦了墙壁与镜子,看看没什么要弄的了,准备出去看书了,忽然想起了“细节决定成败”:既然我是出来锻炼的,就要得到老板的认同才行,而像我这样的清洁工作谁能做,怎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更出色?就是更细致的清洁!从新审视了整个卫生间,我发现自己之前的工作的确是不够彻底的:墙上的瓷砖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小水渍和污垢,洗漱台下面也有不少灰尘,而问题最严重的还是便池上的污垢。看到“任务”还如此“艰巨”,我就脱去外套准备来大干一场,说句实话,在自己家里我还没这么勤快过呢,但为了工作我决定“牺牲”了,还好没有什么异味,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面对一些顽固的污渍,我也顾不上衣服会溅到污水,拿着刷子就使劲的刷,不觉间时间就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看着被自己打扫的整洁一新的卫生间,忘记了酸痛的胳膊和鞋子上的水渍。虽然这件是并没有被经理注意到,但我自己却有了收获,那就是对“细节决定成败”更深层的理解: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一个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事情完成的质量。

渐渐的工作步入了正轨,我也慢慢的适应了我的工作,可时间过的很快,10多天的实践工作即将结束,经理特别为我开了一个简短的小会:

1)检查《家居忠告》的学习情况;(因为那天经理说要检查,第二天我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书又从头认真的看了一遍并做了笔记,可经理却要求我不能只讲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结合自己的看法来谈,这样才能有所提高和收获。)

2)谈谈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共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同一个办公室的小王和小邹相处了一段时间,大家互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谈自己的缺点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共同进步。)

3)学习《基本营销礼仪》;(接人待物处处都是学问,与人的沟通除了语言的表达外,最重要的就是肢体语言即礼仪,为了能给客户留下较好的服务印象,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基本的营销礼仪是必须掌握的。)

4)列举分析哲理小故事;(很多有趣的哲理小故事是启迪人生的金钥匙,工作中的不明白的很多事理都可以在这样的小故事中找到答案。)

5)对自己近期学习情况的总结。(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似乎就是看了一些书,作了一些读书笔记,可我觉得我所收获到的远不只这些。首先,有规律的工作时间,让我在寒假依然能有正常的作息时间,而不是一味的睡懒觉。其次,家居的一些小常识也帮助我养成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再者,让我更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在面对就业这一方面还欠缺哪些东西,以便我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去弥补。)

我短暂的实践生活就这样结束了,除了收获以外留下的是更多的思考。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次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是另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既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更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陶渊明说过“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大学生的诚信论文2500字

全文共 6640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管理的有关大学生的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常见的主要体现在考试作弊、随意违约、助学贷款赖账、学术做假、求职作假、人际交往虚假化等方面,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证书。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今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人。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据报载,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

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群体,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追求日益强烈, 在当今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大学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这些社会不诚信现象,直接影响到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遗产。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也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

2、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作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3、学校教育滞后

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中小学教育中,学校把追求高升学率当作根本任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只喊在口上,没能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是德育课,也多是一味地讲大道理,不注意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高等教育由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倾向于实用性,以解决就业为第一目标,而在帮助学生怎样做人方面仍有欠缺。这样的教育环境必然影响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再加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连部分教师也不知道学术方向在哪里,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难以自控,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四是管理不到位。大学阶段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而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关系和后门,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社会诚信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建立诚信的关键还必须建立一套对诚信有效的评价,监督,制约机制,而我国目前诚信机制仍欠缺,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诚信的评价标准不客观。从古到今,人们诚信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由家长,老师,领导做出的,这种主体对客体诚信状况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导致评价标准混乱,造成被评价主体诚信水平缺乏真实性,从而使人们对是否需要诚信产生了怀疑影响了人们的诚信水平;

第二, 对失信行为道德谴责多,法律制裁少。诚信作用在口头上重要,但实际作用小。本来诚信者要受鼓励失信者要受惩罚,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诚信者受排挤,受打击,受损失,失信者获袒护,获利益,结果是:诚信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失信行为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现实生活中由于法制不健全,许多失信行为无法律制裁依据,仅仅受到道德谴责,使失信成本低于守信成本,导致失信行为屡禁不止,失信者没得到应有的严惩,守信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些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了不良的诱导作用。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针对以上大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弱化的原因,我们除呼吁转变社会风气以外,应多从高校和大学生本身着手,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5、自律意识较差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网络时代每天大量的垃圾信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三、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诚信的重建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

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国际声望;没有诚信,就会在国内外竞争中被淘汰。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当今社会的诚信状况颇为忧虑,而且认为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颇深。试想,社会大环境的诚信如果缺失,校园内无论怎样进行诚信教育,也是空中楼阁。

所以,必须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把诚实守信作为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全社会成员都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基础上,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2、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教育环境

高校要成为培养诚信教育环境的沃土,首先,应制定对大学生分阶段的诚信教育计划,并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对大一、大二学生要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让学生清楚诚信的含义及诚信对每个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入学后刻苦学习,诚实应考,诚实做人。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结合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是职业生命的观念。对大四学生主要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

其次,应创建优良的学风,校风。大学生良好品质是在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向大学生传授道德理论的同时,要加大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力度,使大学生在课内外都不忘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形成以自强自立为荣,以投机取巧为耻,人格至上的风气。

第三,教育者应做诚实守信的表率。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育者应率先做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并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评选,评先选优工作等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使学生体验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言行尺度是一致的。

第四,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在课堂,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

第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教育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伦理对高校诚信道德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勇于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这个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在网上调用,阅读,收集他人的信息资料,交流自己诚信道德体验的信息,在互通中培育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精神,利用网上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为塑造大学生现实的诚信道德理想人格服务。

3、让大学生进行相关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灌输,教给学生应具有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上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意义,识别和抵制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养成讲文明、讲礼仪,守信用的自觉性。

身体力行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措施,在思想上,理论上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应切实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大学生到校外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观的调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讲座等;聘请事业成功的校友回校作以诚信为主题的报告,让大学生感受诚信对事业成功的作用;召开诚信教育大家谈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让大学生自己解析诚信,关注诚信,结合自身及周围同学进行分析讨论,找出不讲诚信的现象,提出努力方向,形成班级诚信文明公约;对受到社会资助,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请资助单位,银行对学生进行诚信讲座,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回报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对诚信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树立典型。这样对广大学生诚信观的培养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建立诚信约束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

大学生诚信观念的确立,教育是前提和基础,客观有效的约束制度是保证。因而,高校首先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比如,公示制度,听证制度,举报奖励制度,对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等问题的处理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大学生良好诚信观念的形成;

其次,要在大学生中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要客观!公正!易操作"例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0就是对大学生诚信度的一种记录和评价。大学生诚信档案基本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健康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其中信用记录应作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主要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情况,学费,住宿费交费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参与公益活动及履行承诺情况等。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记录,这一记录应成为学生在校期间评先选优,能否当班干部,能否贷款等的重要依据,学生毕业时,这份档案将随人事档案一并交用人单位,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同时,对失信学生要给予惩罚。比如,失信学生不能参加评先选优,情节严重的要给予校纪处分,贷款毕业生不还款的要在公开媒体上曝光等。失信仅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机制的约束并采取一些惩治措施,使失信者明白:诚信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本,失信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总之,部分大学生的失信问题,从眼前看,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在高校的长期,顺利开展,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成为未来经济建设中合格接班人的问题。因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共同关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为培养出一代代诚实守信的大学生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109 字

+ 加入清单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校区的快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的逐步一体化,这些都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导致近年来学生被骗、被抢的案例,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学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主体,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广受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就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宣传媒体和大学生群体的神经,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学生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人生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对社会复杂程度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校区的急剧扩大,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的到来,都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性

1、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形成冲击。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必然会反映到高校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来,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道德观念弱化和扭曲现象。一些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贪便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不良倾向,因此而出现陷入传销骗局、傍“大款”而引发冲突、校内盗窃、考试作弊等安全问题。

2、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扩招带来校区急剧扩大,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围绕高校校园的学校经济圈的形成,少数学生在校园周边自主租房居住,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的相对不足等,都使高校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

3、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网络化趋势给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一些道德败坏的人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等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尚不定型,认识能力有待发展,容易沉迷于“网络社会”,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各类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成批量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中国进入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在特殊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1、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历,加之家长的过于关注,使他们长期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进入大学按照惯性思维,在交往与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平等意识”,有控制和支配欲,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发生争吵、斗殴和伤害事件。

2、社会经验缺乏。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辈和祖辈的双重呵护之下,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家长们“过度的关爱”使独生子女几乎没有自理生活的机会和经历,导致社会经验缺乏。在离开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之后,常常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必要的防范意识而陷入一些骗局或遭受经济财产损失。

3、心理素质脆弱。独生子女长期在顺境中成长,缺乏挫折教育的磨炼,容易出现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为不善于人际交流沟通,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措施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将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不要伤害别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各方面都应成为社会的主流和典范,包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用理智思考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这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义。

2、不要伤害自己。大学生应当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既要善待别人,与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有对社会、对家庭、对别人的责任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不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3、不要被人伤害。要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上当受骗,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授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和自卫能力,尽量减少被伤害。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通过普法学法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法律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因为违纪违法而发生的安全事件,可以作为案例在法律课程教学、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团活动中开展讨论,以案学法,增长知识,吸取教训,促使大学生增强法纪观念,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愚蠢举动。

2、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感恩,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人事件发生。

3、加强社会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学习了解社会知识;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文化课,向他们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相关知识,以及应对流氓滋扰、群体纠纷的处理和预防等相关知识,防范和减少大学生上当受骗、被人伤害的事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教育论文题目的拟定与技巧

全文共 3772 字

+ 加入清单

教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撰写教育论文,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又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小编收集了教育论文题目拟定技巧,欢迎阅读。

一、对教育论文界定的认识

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讨论或研究就是论,论者,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也。通俗一点讲,你写的文章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论文。如果研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就称为教育论文。

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敢写论文,无非是把论文看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教育界对论文的要求并不很高,论文的内涵被缩小了,外延被扩大了,报刊上常见的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解题研究、课例评点、教学一得、育人一得等等,均看成是教育教学论文。

二、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教育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改革日趋深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对许多学校而言,“科研学校”、“科研兴教”已不再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上,明智的学校领导人重视教科研工作,奖励教师写教育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无怪乎,时下媒体报道一所先进学校时,总少不了介绍教科研情况及论文发表了多少篇。

3.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是教科研能力。面对未来的教育,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4.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

目前,广大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如果论文发表在以学生为读者的报刊上,无异于对几万、几十万学生做了一次辅导。

概而言之,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在于社会受益、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三、教育论文的结构和要求

教育论文一般由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

题目即论文的题名,它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显精神、见水平。拟定 论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是:

(1)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 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

(2)力求简括、高度浓缩。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

(3)书写要规范。论文题目写在页首,通栏居中横写,上下各空一行。要注意:论文题目中间可加标点(或以一空格代标点),题目末尾不加标点,题目较长转行时,不要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割开,力求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

2.论文作者

作者单位、姓名写在论文题目下方,最好在单位后面写上邮政编码。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但绝大多数报刊不作要求。

4.论文正文

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1)引论就是论文的开头话,或叫起始段。引论的内容是交代背景、提出论点或论题。开头话不太好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亦如此。引论要写得简洁明了、独具风格、引人入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引论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两百字。

(2)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写好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引论中所提出的论点。理论论据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科学性永远占主导地位。事实论据要可靠,要有说服力。论证中要特别详细阐明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求新、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以理论论据为主,论文的理论性就较强,可称为理论型论文,如果以事实论据为主,论文的经验性就较强,可称为经验性论文。篇幅较短的论文,其本论部分可以一气呵成,若篇幅较长,则可设大小标题。

(3)结论部分必须概括论点,突出主旨,或者提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字不宜过长,要特别精炼,要画龙点睛,而不可画蛇添足。

5.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注明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题名及作者姓名。这有三个作用:其一,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窃之嫌。

上述五个部分中,通常可省去内容提要和参考文献,正文中的结论亦可略去不写。一般情况下,作为论文至少要有题目,引论和本论。

四、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定题选材———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教育论文的题材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感受。我们身在教学第一线,天天上课,天天与学生交往,只要做写作的有心人,题材多得很。讨论或争论一个问题、听其他教师的课得到的一点启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教材教法的一种见解等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第二步:立意定题———注重明确性和新颖性

立意就是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作者对材料意义的一种判断,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要表达的认识和对论文中所提出问题的总评价。它是论文的灵魂。主题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就要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主题确定以后定题名。

第三步:谋篇布局———注重严谨性和技巧性

这一步的任务是设计论文的结构,确定层次顺序。通俗一点讲,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构思一个总体规划或叫框架。具体操作就是列 论文提纲。教育论文的结构等同语文中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最常见、最常用的是并列式。

第四步:撰写初稿———注重层次性和独特性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拟定好论文提纲的基础上,便可按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初稿。论文正文部分的撰写前面已作了说明,这里再谈几点具体要求:

(1)即事论理。教育论文毕竟属于议论文文体,议论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切忌停留在干巴巴的条文式列举中,也不可满足于教学现象的描述,要着力提升议论的层次,从理论高度阐明自己的论点。最忌论证不足而妄下结论。

(2)突出主题。写论文最重要的技巧就在于使材料更集中,主题更鲜明。初写论文者要防止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

(3)分清层次。论文不能繁琐冗长,东扯西拉。层次分明、前后呼应、首尾一贯、逻辑严谨是论文的基本要求。

(4)见解独特。高质量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矮子看戏曾何见,都是听人说短长”,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育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检查、修改,不要急于打印成文。主要检查有无科学性错误、题目是否贴切、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严谨、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词语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规范等等。

恕我直言,大多数老师都不太注意行文的规范。那么,行文应符合哪些规范呢?主要有:(1)结构格式规范;(2)文字表达规范;(3)标号标题规范;(4)留空转行规范;(5)符号图表规范;(6)标点使用规范。这些规范的具体要求请参阅课本。要注意,平时写教案、写计划和总结、试卷编制等均要重视行文规范。

论文完稿以后,最好请别人看看。“自古学者必有师”,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五、写教育论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调整心态,树立自信。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思维,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心怀厌倦,浮躁不安,何来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广大中青年教师应挖掘自己的潜力,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现在报刊杂志种类多,稿件需求量大,各种论文评比活动也很频繁,因此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多了。当然,重在实践,贵在参与,教育论文发表并非写论文的惟一目的。

2.持之以恒,必见成效。初写论文者,很难一下子就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也很难一投就中,这就需要恒心。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写稿和投稿的规律,不懈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3.加强学习,重视积累。文笔优美、句式整齐、结构严谨、见解独特的妙文佳作是靠不断地学习学出来的,是靠不停地练笔练出来的。“高山不弃杯土,故能就其大;江河不涓细流,故能成其长”。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同样要靠平时悄声无息、天长日久的学习和积累。

4.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古以来,做文章就是苦差事。曹雪芹写完《石头记》后叹曰:“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然而,苦中苦,乐中乐,没有苦就没有乐。要知道,苦和乐是推动人前进的两只轮子。当一篇论文完稿后,享受到的是创造之乐、成功之乐。在这种神圣的精神追求中,我们更能体味到人生的价值,又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大学生诚信论文2500字

全文共 3170 字

+ 加入清单

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做诚信之表率。然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让人无法乐观。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根据我的了解,我总结大学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比如前不久,中央财经大学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有20%的受助大学生竟然表示未曾考虑过还款问题!

虽然只是少数大学生走在不诚信的行列上,但他们影响的却是整个大学生队伍的荣誉。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4.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1)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教授诚信教育。(2)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严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5.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时下,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冲击很大。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呢?

首先,要在教育中加强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我个人认为,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其三,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其次,要在管理体制中强化对于诚信的教育。我们知道,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管理育人中,管理干部、后勤职工和教师一样,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所谓诚信教育制度,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02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军事理论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军事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有着重大影响。而高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字:军事高技术,军事建设,经济建设

军事理论课是我们继军训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它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加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

进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众所周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高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导制军事高技术领域的开拓和发展。自60年代以来,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因此,无论是谁,不了解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理解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或未来战争所带来的具大影响,就不可能在高技术战争中掌握主权,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一、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按照高技术分类,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的高技术主要有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航天技术、核生化技术和新概念武器技术。因此,对于高技术战争的定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是这样写的:“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二、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1.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2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3.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4.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5.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7. 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8.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9. 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 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10.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军事高技术的重大影响

(一)新的军事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实质是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二)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其一,反应高速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作战能力,成为现代战争手段的核心,使得战争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其二,战争包括主动出击和防护,高技术的装备不但能使得主战方能在攻击上得到很好的先机,也能在防御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术使得国防变得越来越严密,使得国家在战争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其三,高技术使得侦察技术有了飞速的进步,使得侦察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如地形,天气环境等,的影响,是侦察工作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二厅八方。其四,高技术使得军事武器有了质的飞跃,使得其攻击范围更远,精确度越高。其五,高技术使得指挥更高效率。指挥在战争中占了主导地位,在现代战争中,利用高技术的全网络指挥越来越重要,只有在指挥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以上种种让我们都发现现代战争对于高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他也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政治建设中,国防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古书有云:“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这些都说明只有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国家武装力量才能强盛。由此来看古人也知道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秦时的商鞅变法不仅使秦朝的经济有了高速发展而且由于推崇军功使得军队不断壮大,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政策,从而使秦国同意了六国,实现了霸业。我们发现,国家紧急条件与军事力量是相辅相成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同样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让我们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它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一次。而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是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仅仅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防经济整个系统来支撑。而且光有钱还不是唯一的条件,我们应该看到伊拉克国防意志和传统的作战模式与现代化装备齐全的美英联军的国防意图和现代化作战模式的利与弊。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协调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为此,应当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第一,两个建设相统一。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从根本上说,这两大战略任务是统一的。一方面,经济是国防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这两大战略任务出现失衡,必然危及到国家经济社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两个进程应同步。国家战略是一个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协调运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面对我军发展现实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不相适应,面对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面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必须加强国防教育的培训,坚实贯彻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国家和建设祖国的意识,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学生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论文

全文共 1541 字

+ 加入清单

一、深入观察生活,叙写民俗,充分体验民族情结

民间文化是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我们把民间文化引入课堂,用我国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喜欢作文,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例如春节前夕,我们以“年文化”为主要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春节期间观察风俗民情,亲身体验感受,自由作文。中国人过年,有“团圆”、“求福”、“避邪”之意,而“团圆”从深广的意义上讲就是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能够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很大原因就是团圆的意识强烈。本次作文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写出了许多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好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热爱民俗的情怀。

再如,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学生包粽子,介绍粽子的来历,摘选屈原诗歌诵读,举行屈原纪念活动,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奋发学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作文。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而且汲取到可贵的民族精神营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其他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缅怀先烈,让学生表达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重阳节到敬老院拜望老人,写出一份孝敬之心,一份和谐亲情……

通过描写民俗风情,让学生深切体会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情感,使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根植于学生灵魂深处。

二、组建文学社团,开展活动,弘扬民族文化

我们选取全校三十二个班级的六十四位作文成绩优秀的同学,组建“新芽文学社”,开展文学活动。我们以“社团”为阵地,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校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辉煌璀璨,介绍祖国山川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本土文化,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我们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唐宋诗词朗诵会、泗州戏表演、“归仁与孔子”演讲比赛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记述活动过程,抒写感受。又如迎新年活动,我们一改过去文艺表演为写对联迎新年,学生自带笔墨纸张,为学校或班级、家庭写一副联语,学生热情高涨,气氛活跃。集作对书法为一体,把作文教学创新实验自然地融入到传统节日之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软笔书法的能力。

三、开展专项活动,身体力行,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专项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以实际行动传播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对初一新生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第一、二周,以“感谢老师教育我”为话题,引导新生写师生故事,给老师写祝福语,使学生学会感恩,尊敬老师,加深师生感情。

等三、四周,以“感谢父母教育我” 为话题,在母亲节、父亲节送父母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第五、六周,以“感谢同学帮助我”为话题,要求为同学或班级做一件好事,并用笔把它写下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增进了同学友谊。

第七、八周,以“感谢社会关心我”为话题,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体验社会对自己的关心、负责,抒发内心感受,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九、十周以“感谢文化熏陶我”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书画比赛,引导学生记述比赛过程,抒写获奖感言。通过书画作品、优秀作文展评,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从而走近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

“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钟”。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通过作文教学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上文只是笔者近两年来为此在作文教学上作的一些探索实践,我们将为深入探索多种习作民族化方向及其创新的教学途径和策略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学生网上买论文爆有人靠代写论文月入上万

全文共 2952 字

+ 加入清单

正值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准备毕业论文的繁忙时节,很多人没有自己正式的去写论文而是想走捷径,找人代写,这最终只会人才两空。

正值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准备毕业论文的繁忙时节,很多学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有的忙于找工作,没时间;有的平时不好好学习,到了该交论文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肚子里却没有料。于是,他们打算“走捷径”。一个特殊行业迎合了这部分人的口味,正在逐渐“兴盛”,这个行业就是论文代写。找人代写论文靠谱吗?违法吗?学校对此是什么态度?记者对此展开调查,试图为你揭开冰山一角。

小伙想走捷径网上买论文 “文钱两空”面临无法毕业

“您还在为论文而烦恼吗?我们可以帮您发表论文和改写论文。量身定制高质量论文,全程协助,包修改,包通过!”半个月前,被论文弄得焦头烂额的重庆某高校本科毕业生小王看到这条消息,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

小王称当时自己正在实习,没有精力应付毕业论文,朋友给他介绍了一家名叫“众人教育”的论文代写网站。

“第一次和客服谈话时,对方有问必答,很有礼貌,感觉很靠谱。”小王回忆称。于是,他以900元的价格买来一篇6000字的论文。

但当他收到对方发来的论文成品时,简直气炸了:“根本文不对题!”随后,小王联系售后客服,客服用各种理由一拖再拖,最后干脆置之不理,直到小王错过上交论文的时间。小王十分气愤,却又无可奈何。钱已经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交给网站,而拿到手的却是一篇不能上交的论文。

代写乱象:论文明码标价 代写业务陷阱多

记者打开网页搜索,输入“论文代写”,跳出来的代写毕业论文、学期论文等广告数百条。记者找到帮小王代写的论文网站“众人教育”,立即跳出一个对话框。该中介自称拥有专业的团队,可满足各学科的论文需求,包通过。

随后,记者以心理学本科学生为名,要求代写8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并与客服谈论价钱。该客服说,计算机、医学、英文等的论文都是1000字150元,而心理学的1000个字70元钱。该客服还说保证售后服务绝对优质,可根据老师意见进行修改,不限次数。

当记者问到要是已经付款,对论文还是不满意该怎么办,能不能和写手联系?该客服再次保证会修改到客户满意为止,却拒绝提供写手联系方式。

熟悉该行业内情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写手并不会和顾客直接联系,和顾客联系到的都是论文买卖中介,他们通过提成获得收益。很多代写论文机构都是骗人的,真正的代写原创论文“业务”都不会在网站公然叫卖,而是隐蔽在QQ群中,通过熟人互相介绍业务,不少明码实价的论文代写代发都是“陷阱”。卖家要么拿钱消失,要么就像小王一样,拿到一篇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论文。

记者暗访:中介称每日交易达十篇 有人靠代写论文月入上

经过多方查探,记者通过微信和QQ联系了多家论文买卖中介,又以一名历史专业大四学生的身份要求买论文。记者以不放心网上转账,想要当面付款为理由要求当面详谈,遭到了三家中介拒绝。

在微信联系到第四家论文买卖中介时,记者表示需要买三篇不同专业的论文,需要见面细说,对方终于答应了记者要求,约定于4月13日中午1点,在重庆大学城某快餐店见面。

当天中午12点30分,记者来到快餐店。等到13点05分,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中介还是没有现身。随后,记者第一次拨打了对方电话,但无人接听。5分钟后,记者第二次拨打对方电话,这次电话很快被接听。对方是个年轻女子,问清记者的位置以及所穿衣服颜色后,表示很快就能到达。

1点20分,一男一女从餐厅侧门进入,径直坐到记者面前。年轻女子拿着手提包,画着浓妆,打扮时尚,男子身着休闲装,身材魁梧,看上去不超过25岁。男子带着笔记本电脑,一坐下就把电脑打开在查看东西。还没等记者开口,女子就主动表示,自己就是刚才和记者电话联系的人。

“我们的写手能代写多种专业论文。”为了让记者相信他们的实力,男子告诉记者,“由我们写手代写的论文去年的通过率百分之百,并且保证会修改到顾客满意为止。”

记者表示对于写手的身份产生疑问,该男子说:“我们的写手团队有一位国内著名高校的正教授,该教授是学院二把手,每月单靠代写论文收入就达3万余元。”该男子特别提及,“我们的写手都是经过层层挑选的,每个我都见过面。”

记者提出有朋友花高价买来的论文几乎都是复制粘贴,导师不给通过。男子继续拍胸脯保证:“我们是保过的,每篇论文保证原创。”随后,该男子向记者用电脑展示他们写手之前完成的论文成品。一再强调“这些都通过了”。

看记者有点动心了,在一旁的女子急忙告诉记者:“每年春节过后都是接单的高峰期,我们每日接到的毕业论文代写好十几笔。要是你今天不确定,可能晚好几天才能拿到完成的论文。加急件会收双倍甚至更多的费用。”

记者表现出惊讶的神情,询问他们是通过何种方式做的宣传。男子示意记者靠近些,缩小音量说:“我们在重庆各大高校都有代理,代理根据每篇论文不同的价格进行提成,高峰期两三个月收入上万元。”

在问及如何付款时,该男子表示:“先要付一半定金,在第一次写稿完成后就需要付剩下另一半,可以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付款。”

记者表示需要回去跟朋友商量一下,晚上给回复。随即,记者先行离去,两名中介还坐在座位上在商讨着什么。

高校教授:论文代写影响毕业 导师应该严格要求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代写论文现象的出现与导师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往往一个导师指导好几个学生的论文,他们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重,再加上担任一些社会职务,因此忽略了毕业论文的指导。常有学生抱怨导师太忙,与自己沟通指导的机会较少,想写好论文的时候老师又不在,到了找工作就迫不得已“放弃”论文。

所以,对于学生抄袭或者购买毕业论文,导师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现在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很大,导师不愿意在论文上和学生较真,这也助长了论文代写作假的风气。该教授建议,导师应该严格把控论文完成进度,按时检查学生论文完成情况。

另一名教授认为,代写论文现象除了归咎于一些学生懒惰以外,也和论文的审查机制不无关系。首先,高校对毕业论文的审查并不是很严格,要求也不是很规范;同时,因为下载论文和买卖论文的网站实在是太多了,老师有点“防不胜防”,很难核实每篇论文是否有抄袭的成分在里面,让不少同学钻了空子。

但是,学校对于论文作假的行为是严厉打击的。“学生或者教职人员出售论文一旦被发现,将被开除;学位申请人若通过购买论文申请答辩,一经查实,将被取消申请资格。”这位教授表示,一年前,一位学生的论文被查出严重的抄袭作假行为,学生及家长多次找到校方求情,但是学校态度坚决不予参加论文答辩,该生直到现在都还未能毕业。

律师提醒:找人代写不违法但违规 论文作假三年内不能申请学位

上海锦天城(重庆)律师事务所李炎表示,代写论文肯定是违反道德的,也违反教育部门及学校相关规定。但由于国内没有相关法律明文禁止代写论文业务,因此谈不上违法。

但是她个人认为,找人代写论文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方面,违反了民法很重要的诚实性原则,对社会大众有欺骗行为。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学术不端,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2013年开始实施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学位申请人员出现由他人代写的作假情形,可以撤销学位获取资格,并且三年内不能申请学位。对于论文中介的经营行为,由于他们没有在经营范围内经营,工商局可以进行行政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大学生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活动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主题诚信考试,从我做起

二、考场规则知多少:

1) 考生应提前五分钟进考场,按监考人员指定位置就坐。考生迟到二十分钟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做旷考处理。考试进行三十分钟后,考生方可离开考场。

2) 考生参加考试,必须携带“学生证”或其他规定的有效证件进入考场,否则不得参加考试。

3) 考生不得自带草稿纸,闭卷考试只准携带规定的文具入座,开卷考试除文具用品外只准携带教师规定的书籍、手册,其他任何书籍、笔记等均需按监考人员指定的地方集中放置。

4) 考生必须服从监考人员的管理和指挥,否则监考人员有权取消其考试资格,该门课程作零分处理。

5) 考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答题,若试卷字迹不清楚或有错漏等其他情况,可举手询问,但不得要求监考人员对题意作任何解释。

6)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不得任意起立或离开座位,有特殊情况必须离开考场的,必须获得监考人员允许。

7) 考生答卷完毕,须将整份试卷同时交出,交卷后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高声交谈。

8) 考试结束时间一到,考生应立即停止答卷,不得拖延交卷,将卷面向下放置在桌面上,并离开考场。凡经监考人员催促任不交卷者,监考人员可声明改卷无效,成绩以零分计。

9) 考生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时,必须在考前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经系部签署意见,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缓考。

10)无故旷考者,取消一次补考机会。

三、作弊的处理

1、取消奖助贷优评选资格。

2、作弊进入电子档案。

四、心得体会:

请同学们就以下内容展开讨论:

1、 对考风的认识;

2、 怎样迎接即将到来的英语等级考试和期末考试;

3、 了解考试违纪相关内容后的感悟。

五、集体宣誓并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全文共 5577 字

+ 加入清单

爱情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活又往往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怎样处理好两者关系,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人生课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恋爱心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微妙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以性心理和“网恋”心理为基础的“恋爱”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新的条件下,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恋爱状况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学生青春期和性意识萌发提前,性自由、性渲染、性暴露及黄色书刊的增多,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性态度日趋开放,传统性道德监督约束力下降。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与人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密切相关,特别是作为处于青春期的高知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个体性成熟的旺盛期,这一时期的个体性心理、生理的发展,充满了风险和最具挑战性,他们的性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加倍关注和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恋爱”心理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网上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拥有者,有更多的条件参与网络生活。“网恋”在大学生当中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大学生“网恋”现象在校园中已屡见不鲜,引起了诸多的感情、心理和社会问题。因此,在新的条件下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生已步入青春期,在性的发育上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迅速发育,促性腺释放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相应提高到成人水平,性开始成熟。随着性发育日趋成熟,大学生的性欲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既是成熟的,又是不成熟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并没完全成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恋爱态度以及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2004年1月28日,全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结果在成都揭晓,超过6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该调查是由“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实践探索”课题组实施的,共对全国2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大学生性文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双方愿意就可以有性行为的占32%,表示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的占20%,表示有助于适应未来婚姻生活的占7%,表示只要能结婚则无妨的占8%,四项加起来超过了60%。与1990年全国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比较,大学生认为“会引发社会问题,应受道德谴责”的比例有所下降;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的比例上升了26%。面对心爱的人提出的性要求,大学生采取的态度依次是:60%的人“晓之以理,帮助克制”,13%的人“冷静地断然拒绝”,12%的人“怕失去他(她)而委身求全”。在对待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女性更为谨慎:70%的女大学生在对待恋人的性要求时,会从理智出发,既力求维护自己的“性纯洁”,又力求维护双方感情而“晓之以理,帮助克制”;坚决维护自己的“性纯洁”而“冷静地断然拒绝”的比例是男大学生的3倍。

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婚前性关系表示理解。大学生们已到了身体发育成熟的年龄,心理上则更加早熟。在谈恋爱过程中,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他们大多都希望有灵肉统一的爱情。然而,由于中国社会对性问题依然讳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数大学生仍然是观念现代,而行动保守。因此,性冲动和性苦闷仍常常困扰着他们。一位大学生说,我们周围的空气太紧张了,所有的人都怀着罪恶感来看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因此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位女大学生总是趁周末室友回家的机会和男友同居,内心的紧张、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周围的压力总使她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因此,“性与健康”的一位大夫说,这一代年轻人“既不像他们的先辈们那样单纯无知,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的20世纪6o年代那样,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

二、当代大学生“网恋”心理的新趋向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一项网上调查,2001年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l8—3O岁青年占85.98%,而上网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67%。据清华大学的一项抽样调查,大学生上网率高达88%。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任何新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网恋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同样吸引了大学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恋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缘分天空”。2003年3—4月,一项相关调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展开,本次调查采用偶遇式的调查方式,在上述大学的本科生中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6份。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年龄最大者25岁,最小者17岁,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分别占62%、27%和ll%。调查显示,超过4o%的大学生相信网恋有成功的可能性,超过60%的大学生对网恋持中立态度。大学生网恋心理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

为了考察大学生的性格倾向,笔者对他们的性格进行了大致归类,将选择“勇于尝试,敢为人先”的性格归为“前卫”型,选择“等其发展成熟,再作决断”的归为“理性”型,选择“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的归为“从众型”。调查数据显示,在有网恋经历的38名大学生中,“理性型”网恋者占53%,比率要略高于“前卫型的网恋者(占45%)。可见,性格“前卫”并不一定更容易网恋。调查还发现,网恋大学生中有55%的人都曾有失恋经历。这说明,曾经在感情方面受过创伤或是失恋过的大学生更容易尝试网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处于“爱与隶属”需求层次的大学生,更需要别人的接纳、关爱、欣赏和理解。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这种需求或是在这方面遭受挫折和创伤时,就会将这种需求转移,寻找其他途径补偿。网络的适时出现恰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

通常,同龄群体的行为具有从众性,在网恋问题上也同样如此。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占92%)有过网恋经历的大学生,其周围也有人有过类似经历。从人际互动的角度上说,家庭背景、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的同龄人之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大学生都是2O岁左右的年轻人,学习能力强,而且彼此朝夕相处,周围环境特别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就会更加显著。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网恋,虽然自己主观上并没有刻意盲从,但网恋却占据了潜意识中的一定空间,一旦有机会,就更容易去尝试。正是这种同龄群体的示范作用,使得尝试网恋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网恋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经验相符。毕竟,来自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大学生“触网”时间更长,对新兴事物有更少的排斥心理,网恋也就更有可能。而那些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保守,做事循规蹈矩,在情感问题上更倾向采用传统的方法。

面对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多的网恋现象,大学生们持什么态度呢?调查显示,多数(占65%)大学生对网恋持中立态度,既不明确表示反对,也不公开表示赞成。而对网恋明确表示赞成(占12%)或反对(占24%)的都是少数。但对于网恋是否有可能成功,受访者的回答分化较大。8%的被访者认为“十分可能”,认为“有一点可能”和“不确定”的分别占到36%和28%,另外还有25%和4%的被访者选择了“不太可能”和“绝对不可能”。在整体上,对网恋成功持乐观态度的大学生要更多一些。乐观者认为,网恋更注重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爱情应该更加牢固,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而悲观者则认为,网上聊天是网恋初期相对单一的了解方式,这种方式使双方缺乏实际的真正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很容易“见光死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别,大学生在网上可以展现自己的虚拟人格,这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在网络中出现。但有些大学生在网上虚设了一个自我,想以这个虚设的自我,获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获得的爱情或得到一种自我满足。这对于能够控制自如地进行网上人格或现实人格转换的同学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反而是一种解脱现实压抑、调节心理平衡的好办法。但有些大学生却无法将网上人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格灵活转换,渐渐地造成了自己人格分裂或其他障碍。网络爱情总是带有太多的虚幻性,可信度太低,好多“网恋”者大都是带着面具游荡网坛的人。这些人不用解释,因为在网上,解释与掩饰的区分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况且,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有关网络的法律体系来对网络生活进行有效的约束与管理。现在唯一可以借助的是网络道德的隐形准绳,而这又毕竟是“无形”的。坦率地讲,网民的素质还尚需怀疑。因此,在没有法律保障下的“网恋”,犹如雾中之花,水中之月。在有关网络的基本法律体系完备以前,这始终是一个基本的网恋倾向,希望此问题能引起广大热衷于“网恋”的大学生的警觉。

三、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中所发生的显著变化,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新颖的方式,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发生的变化和“网恋”心理出现的新趋向。

首先,端正恋爱态度,摆正爱情位置。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其次,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和集体活动,既可以增强体质,锻炼体魄,又可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都能有效地转移和宣泄青年期性冲动。同时,青年期个体经常涌现的性冲动,无论来自个体内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须有合理的途经加以疏导。对于人格成熟的人来说,适当的意识调节和合理的升华作用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而事实上,任何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都是转移、宣泄性冲动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把性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也是增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如上海大学商管学院邓研会策划主办的“心跳回忆——邓研会与你共谱春季恋歌”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活动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展开,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就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进行深入探讨。心理辅导老师和学院辅导员老师作为嘉宾一起与同学参与讨论。通过访谈主持人的现场访问,嘉宾老师们与同学分享各自的心路历程。校园歌手恰到好处的歌声引起共鸣,爱情测试游戏将师生互动推向高潮,由学院邓研会成员自编自导自演的DV作品作为活动的一个亮点,使同学在别开生面的爱情课堂中有所收益。

再次,开展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对“网恋”的认识。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青春期的特点,绝不可以打击压制,亦不可坐视不理,而应该正视、处理好“网恋”这一问题,使学生从思想和心理层面加深对“网恋”的认识。

最后。应加强大学生性心理、性道德和人格教育。性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欲和性冲动,正确理解性欲受社会道德规范所制约,受法律约束。性,不仅是个人的生活问题,也是严肃的社会问题,做好性适应的平衡过渡,自觉地控制性欲、性冲动。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结果,道德观念的内化要经过外在的教育,引导他们多了解我国的国情及所负的社会责任,使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有健康的择偶、恋爱心理,认识婚前期性行为对当事人的不良后果,学会用自尊、自强的心理对待恋爱期的挫折。同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卖淫、嫖娼等非法活动。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工作,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性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兼容而又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格作为个体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包含了性心理的因素,性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格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个体任何性的活动都反映出其人格的特质。人格的成熟与否又影响到个体性心理的发展水平。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曾经把人格的发展等同于个体性心理的发展,足见性与人格之间的密切关系。把大学生的性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就是要结合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性别角色、个人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教育,以协调性心理发展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缩小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与此同时,也要提高性心理素质,促使个体性心理的发展能够在适应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自我意识的调节,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对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恋爱心理问题,正如我国著名性学专家吴阶平教授所言:“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为懊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不必担心。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后果。”这样才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爱情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活又往往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怎样处理好两者关系,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人生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534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创新创业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旦自己的产品或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话,就很有可能面临淘汰,那么在这个社会创业更是艰难,无论什么行业,竞争力都非常巨大,而且科技发达的现在,更难于生存。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创业是最困难的,做点小本创业的小项目吧,找不到合适的,不是资金投入量大,就是利润太低,没有前景,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贵在一个“创新”上,没有创新,永远面临被淘汰!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自身不用再向社会索取岗位,相反会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汇流成河,无疑可以大大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达成。有些素质甚至靠培训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胆量,以及识人用人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不断训练和积累。创业的心理准备也是一个关键,许多大学生并不害怕自主创业,而是担心创业后很可能面临的失败打击。大学生必需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不仅需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具备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还需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通道,确保创业在既定轨道上有序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创新创业呢?怎样才能成功创业呢?创业需要我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呢?这些都是我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

改革开放初期,提倡摸着石头过河,鼓励人们大胆试、大胆闯。这曾经有功,甚至功不可没。但时过境迁,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不应该再摸着石头过河。社会的开放度已经充分高、市场规则也基本建立、信息传播也非常便捷,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满足。现在不是市场到处空白的年代,不是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不再是石头缝里都能捡到金元宝的时代。创业只要有激情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经过去。

大学生创业往往白手起家的居多,经不起反复的失败和折腾。摸着石头过河,显然不能成为我们的选择。所以创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实际情况能做到的事情,资金少,就要做资金少的工作,创业应该是一个摸索自己所在行业套路的过程,不在于资金的多少,而在于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选择创业。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谓的“天分”,主要是靠在创业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仅包括思想方法、知识和智慧、经验和技能、品格和气质、风度,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行、人格、心态和为人的心胸。

第一,必须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就是能够让合伙人、周边员工心甘情愿地跟随自己去为理想而奋斗。只有感召力和创业者的影响力才可以激励团队和自己一起前进。

第二,创业者应具有激励他人的能力。一个可以调动团队潜能的领军人物,才可以焕发团队每个人的事业激情,才可以振奋人心,才可以使每个人为参与到伟大的事业而感到自豪。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创业者必须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感和远景目标。一个没有方向的创业者是没有办法成功的,所以使命和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创业者必须回答,我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也就是说,应有一个清晰的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蓝图,同时要有能力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和途径。

第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有非凡的决策能力。因为,光把事情做好或把企业管理好是远远不够的,考验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必须做正确的决策。外面的诱惑很多,机会也太多,而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盲目决策的陷阱。

第五,必须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的资源不仅是人、财、物,还包括知识、时间、智慧组合、公共关系等无形的要素。如果没有把资源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和先机。

第六,必须具备应付变革的能力。创业者是否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局限,挑战自己以往的成功模式和战略手段,是考验创业者心理素质和魄力的重要环节。不断否定自己,突破自己,战胜自己,向自己挑战,向明天挑战,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佼佼者。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并具有熟悉本行的专业知识;对待周边人群具备开放的心胸和一颗同情心、关怀心。

同时,创业者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看不着但能感觉得到的品质,是在知识社会中长久保持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不过,创业者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文化素质,创业者应该知道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修养,通过平常多读书,勤思考,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就会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素养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创业者每天要辛勤地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素养的修炼上。因此,创业者也不必试图从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只要抓住文化修养的主要内容即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一般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上。

创业者或许对思想道德重视不够。其实,做商业的人士,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创业者放弃别的种种诱惑从事新事业的开创,也是以实现自己理想为目的的。在这里所说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指创业者对待广大客户的态度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中国当前已进入了买方经济时代,作为卖方的商家必须以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信赖。只有那些能为顾客带来更多便利、创造更多价值的商家,才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创业者在创办商业机构的选择上,在公司的运作经营上,不要将心思全部用在如何赚钱,而应思考自己所创的事业是否给众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因为,创业者辛勤创业,并非只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为当代大学生,尽管我们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市场的风雨考验,缺乏管理团队的经历,所以我们创业比起职场过来人有着更多的风险和盲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前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与素质,更要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以诚信为题目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苗,需要诚信之水灌溉;人生的墙,需要诚信之砖来砌成。有了诚信,幼苗才可以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有了诚信,才会赢得别人的认同。从古时晏殊如实告诉皇帝考试题目是自己做过的,要求另出题目到天津市一所中学的七年级学生与老师签署"诚信协议",保证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遵守考场纪律,绝不作弊,都是诚信在起作用。

人要自始至终诚信。一个9岁小男孩在图画课时应老师所求带去了他天天喂的广场鸽中的一只。然而他第二天再去时,原本与他亲密无间的鸽子再也不愿飞到他身边了。如果小男孩没有这样做,那么鸽群还会和以前一样的。信任的机会只有一次啊,诚信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每个人都应该诚实公正地对待别人。一位妇女在遇到困难时写信给汉默德·图木布先生,告诉他她有一本艾略特的印度语圣经,希望转卖,开价是100美元。而汉默德先生告诉那位妇女,如果这本书完好无损,那么应该是1000美元。于是,他就给妇女1000美元换得了那本书。

我的朋友,你的诚信之花是不是完好无缺呢?愿你的生命之树开出一朵美丽的诚信之花!

[以诚信为题目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688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500字

全文共 6414 字

+ 加入清单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