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京大屠杀影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汇编20篇)

李雷和韩梅梅这对国民CP的恋情由暧昧变得明朗,韩梅梅为打破与男神李雷间的成绩“阶级差距”,投入了正能量爆棚的学渣反击战,狂学英语。而在青涩初恋之外,预告片中李雷和韩梅梅这对国民CP也与小伙伴们组团搞乐队、沙滩篝火晚会,生动展现了青春正当下的活力画卷。接下来就是小编给同学们收集整理的一些南京大屠杀影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4929

作文

521

影片《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片子给我的感觉是在90年代的中国城市弱势群族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悲惨生活,这部片子的风格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点相似,但格调相当阴暗,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让人悲观地发现在中国森严的等级制度中生活是多么地无望。

影片的中心都围绕着一辆单车发展,而单车似乎也是一种隐喻,指的也许是对个人来说非常珍贵却很容易被别人夺走的东西,比如自由,人权,当一个人最珍视的自由被这个社会无情地夺走,而脆弱的个体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悲哀,所有我们当初以为美好的东西,或者是初恋或者是爱情,或者我们为之付出的一切,都象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碎了,得到的都只是永远的欺骗和压榨。当我们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而变得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这个社会无情地抛弃,因为我们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我们是社会变革中天经地义的牺牲品。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影片的结尾,主角拿起砖头掷向强者,最后被强者追杀,即使无关的人也难以幸免,心爱的单车被砸烂。似乎预示着:在这个森严的充满暴力的等级社会中,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也没有人能逃脱地出去--要么同心协力,拿起武器,要么就只有死路一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影片的主角抬着破碎的单车走在城市中的情景,似乎预示着一种无奈,我们所曾经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最终会被这个肮脏的等级社会砸得粉碎。

[影片《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听过焦裕禄的事迹,么么糊糊知道他是一个好党员、好领导,近段时间,学校一直强调向焦裕禄同志学习,我不以为然:他是党员学习的楷模、干部学习的榜样,这与我一个普通教师何干?而“被迫”观看了《焦裕禄》电影后,我不由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羞愧。因为我发现:焦裕禄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特别是他的焦桐精神——为民、务实、清廉,更值得我们学习!

提起务实精神,我不由地想到了焦裕禄同志的一句话: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到了兰考,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虽然他身患重病,但他在工作中从不顾个人患病的痛苦,多次用钢笔杆顶着腹部坚持工作,同志们劝他去住院治疗,他总是说:“我这病医生看不了,工作忙它就好了”,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说,焦裕禄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想焦裕禄,看看自己:领导布置工作自己总是挑三拣四,不是嫌这苦,就是嫌那累,工作时也尽量能省则省,甚至于做一些花架子工作,而不是真正为工作、为学生着想,这怎么能搞好教学呢?实际上,只有一分耕耘,哪会有十分收获呀?“务实”确实迫在眉睫!

除了务实,我认为还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全心为民的精神,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例如,电影上表现了一个细节,有一对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生活非常艰难。在冬天天气严寒、将下大雪的时候,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位老人,一大早就赶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了御寒的衣物等,并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的”。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感人:焦裕禄同志真正做到了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扎实实工作,为群众搞好服务。看着焦裕禄的事迹,想想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应该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当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时不应该张口就批,而应该问清原因,循循善诱;当学生迟到时不应该罚站门外,而应该和颜悦色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当学生之间出现摩擦时不应该厉声斥责、罚写说明,而应该想方设法处理为题、化解矛盾……总之,当你全心为学生时,当你心中有“爱”时,一切都不成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我观看《焦裕禄》电影后对焦裕禄同志的最深刻的印象,他全心务实为人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敬业、实干、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是宝贵的,但你不珍惜它的时候,生命就会变的毫无意义。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南京,南京城陷入了巨大的黑暗之中。每天听到的是哭喊声.开枪声。日本人在南京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持续了整整的六周的大规模屠杀。恶性难闻的尸臭和血腥弥漫在城市中,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尸体,死亡的气味围绕在每一个南京人身上,难民们不知所措的奔跑逃亡,哭喊尖叫,那一双双绝望呆呆的眼睛,一张张保守摧残的憔悴的脸庞,使整个南京恐慌起来。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那无尽的悲凉与沧桑。

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这刻间化为乌有!只有那令人发指的日本旗在浑浊的空气中飘舞。这是一场中华民族遭遇的巨大浩劫,三十万人!甚至还有一些没有被公开的死亡人数。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历史的教训带深刻,太沉痛。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铭记日本对我们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且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去上我们的一臂之力。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泱泱中华,巍巍华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温情治愈影片《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电影很有名,它在打分网站上拥有9.2的高分,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电影排名中,位居第13位。其实,霍尔斯道姆最著名的作品,不止《忠犬八公的故事》一部,他曾凭借电影《狗脸的岁月》和《苹果酒屋的法则》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提名。拥有这样的背景,使得他的2017年新作《一条狗的使命》颇为引人关注。

一同看这部电影的朋友,收养了一条一只腿残疾的吉娃娃,她蒙混过关躲过了检票员的眼睛,带那只玲珑的吉娃娃进了影院,整个观影过程中,这只吉娃娃一会儿盯着银幕,一会儿盯着影厅里不断被银幕光芒闪烁着的观众背影。整个观影过程里,愣是一声没吭。这么乖的狗还是第一次见到,让从不愿意养狗的我立刻就喜欢上了它。而它的主人看完电影之后,鼻子都哭红了。

爱狗人士看与狗相关的电影,肯定是不客观的,受强烈的感情因素驱使,爱狗人士比一般观众更容易被情绪带动,走进故事里,被一切的细节触动。但即便不爱狗,也很难不被《一条狗的使命》打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动物电影,更是讲述变与不变、爱与忠诚、祝福与守候的电影,这些关键词,都是人类普世价值观中最为朴素的组成部分,一条狗在电影故事中,所起到的只是激发作用,它帮助人们麻木的心灵迅速地苏醒,去感受,去感动,然后产生爱的冲动。

《一条狗的使命》使用了重生元素,一条名字叫贝利的狗,在人世间死亡了四次又复活了四次,狗的名字在变,狗的品种也在变,唯一没变的是他那颗忠诚的灵魂。影片最为感动人的一幕发生在结尾时刻,当小主人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贝利想方设法让主人意识到了它就是几十年的那个贝利,用理性的思维看,这不真实,但并不影响这种设定的震撼性。人们往往愿意在虚构中,去寻找在现实里得不到的东西,这不叫自我欺骗,而是为每一颗苦难的灵魂寻找避难所。

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故事里贝利历经的四个主人,他们的生活境遇都很糟糕,要么摔折脚骨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与女友分手,要么是一个经常失眠的孤独的警察,要么是一个身材肥胖失去生活自信的家庭主妇,还有那个被男朋友逼迫着抛弃贝利的女人……最后的贝利前半生很惨,被拴在院子里数年,但如果它那些同样命运充充满各种悲剧的主人一样,最终都能够迎来救赎的机会。被抛弃的贝利,换另一个视角看,也获得了狗狗最为在意的自由,也正是因为有这自由的存在,它才可以重新撮合第一任主人与他的女友在老年时重温旧梦。

我猜霍尔斯道姆有意地使用了故事的阴郁底色,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映衬出一条狗的使命价值,在故事里狗狗扮演的是拯救者的角色,贝利几乎以“一狗之力”,为整个悲剧故事注满了温度。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心灵与眼睛会牢牢地被贝利吸引,没有心思去关注人类角色的命运,但看完影片后静下心来思考,会觉得这部影片有着鲜明的寓言色彩——在人类坠入越来越深、越来越孤独的情感深渊的时候,像一只狗狗那样的单纯、热情、盲目,或才是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对生活与命运的热爱的唯一方式。

拍电影时最难拍的是孩子,比孩子还难拍的是动物,但电影人多年来对动物电影的热爱始终不减,拍摄出了一部又一部好看又感人的作品,如果电影按类型来打分的话,动物电影在整体打分方面,相较于其他类型电影一定会有很高的优势。霍尔斯道姆在《一条狗的使命》中,再次展现了他对动物演员出色的调教功力,四条狗的外形区别很大,但在性格方面却是贯穿始终的,尤其是在对贝利的灵魂塑造上,观众完全意识不到狗狗的外形变化,那是因为大家已经深深被贝利的灵魂所吸引,电影也因此具备了灵性与灵魂。

动物电影会一直拍下去,这类故事无论怎么变化,其实关于动物的定位以及创作者对于动物的表达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重要地是,电影人如何发现人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并敏感地将之寻找出来,用动物当作一面镜子,来映照人类的不安与恐惧。我们喜欢一部电影,往往不是被片中的故事打动,而是因为电影里的动物,恰好填补了我们内心因为受伤而长久空洞的那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疆影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后,感觉我们现在民族团结的成果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做民族团结的接班人,传承库尔班大叔爱党爱国的情怀。” 喀拉通克公司一名中层干部在观看完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后说出了自己的感想。

2月8日至9日,喀拉通克公司组织全体中层干部观看影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回温库尔班大叔感恩党、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的崇高精神。公司党委书记沙根别克强调:民族团结就是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库尔班大叔”精神为榜样,喀拉通克公司各族职工要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紧密团结。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影片结束后观影人员备受感染,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各族职工观看的电影,这部影片能点燃各族职工促团结、求稳定的渴望,对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凝聚群众力量都会有所帮助。

喀拉通克公司将继续分批次观看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乌鲁木齐的天空》、《大河》,达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新犯罪类型青春影片《黑处有什么》观后感

全文共 1878 字

+ 加入清单

屏幕上的曲靖在听到张雪被杀害且尸骨高度腐烂的时候,我想她心里非常矛盾。作为张雪唯一的女性朋友,她其实并不讨厌张雪,甚至某种程度上,曲靖憧憬着张雪。张雪是绝然不同的一种女性,她年纪大几岁,穿非常女性化的衣服,开风气之先烫头发,甚至已经穿着内衣。张雪还看过西方名著小说,向往着海南那个遥远的地方,“总有一天要出去流浪”甚至不惜挑战权威。曲靖看着张雪的神采,眼睛里流露出羡慕和景仰。张雪不像曲靖妈妈整天抱怨自己的男人但无能为力,也不像老师那样充满了破绽又勉强维护自己权威,张雪简直是不该存在于这个世上的那种女人。

然而张雪也被周围的人嫌弃甚至唾弃。她没有好好学习导致留级,她衣着发型都是“坏女人”的样子,她身边总是流连着小混混甚至成年男人,她竟然敢和老师顶嘴?!套用那句经典台词,张雪明明白白就是那只“有缝的蛋”。所以当她失踪而又有女尸出现时,不是她还会是谁呢?换言之,她不遭受惩罚,还有什么道理呢?!

曲靖矛盾着,她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矛盾的孩子。她很好奇父亲的工作,对这个充满正义感的职业非常感兴趣,但是老曲一身无用武之地的落寞让曲靖不断失望。她也有非常勇敢的一面,虽然总是被“女孩子该这样吗?”打击回去。然而她的矛盾正是她在思索的证明:什么是女人?什么造就了女人?我是女人,意味着什么?

印象最深是她鼓起勇气买内衣一段,并请注意电影把这一段拍到了她帮忙收月经带那段之后。曲靖嬉笑地拿回月经带之后被妈妈骂了一顿,她莫名其妙中又隐隐体会到什么。买内衣却让她挫败地体会到自己尚未被认可为女性的现实。当张雪作为女性被认可的时候,她曲靖为什么还没有被认可呢?如果是外在的东西,烫头发涂指甲穿裙子,她曲靖都一一模仿了,但是她究竟还缺了什么?周围父母师长告诉她说女孩该做的,她也尝试了,然而还是不行。男性的凝视也落到她的身上,然而是这样一个软弱无力的男孩子,又或者是这样一个软弱无力的老人,然而毕竟她作为女性被凝视着,但是作为一个女性被凝视,还是作为一个性的客体被凝视呢?坐在录像厅里,曲靖看着《蜜桃成熟时》,她落泪了。这眼泪一面追悼着张雪,另一面大概也追悼着跟随着张雪一同被惩罚了的部分自我。那个自我每次都会跳出来质问:谁规定了女孩不能这样?

这眼泪大概也追悼着认为“性别不是问题”的那份相信吧?作为哥哥的妹妹,父亲的宝贝,曲靖体会到了家庭以“保护”为名的爱,这样的爱专供女性,通常限制比支持更多,同时也削弱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世界和能力。而在家庭之外,甚至还有邻里老师的眼神,她们心里都有个“坏标准”,似乎总是测量着女孩距离这个坏标准有多近?强奸杀人案的出现简直是一个规训的绝好时机!那句老话一再被证明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为一个女人,你竟然要穿裙子烫头发张开双腿骑自行车?强奸犯就在那边等你。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所看的《印度的女儿》,强奸杀人犯只因为一个女孩儿晚上九点还在公交车上就认定自己有理由奸杀她,因为除掉一个“坏女人”有助于纠正社会风气?!

所以豆瓣上说看不懂这部片子要讲什么的朋友们,你们其实也许已经看懂了只是你们不敢承认。其实这个片子不是要讲一起连环强奸杀人案,她不是来显示正义终将实现,我认为案件本身只是一个社会现实的极端象征。杀人犯的视线被安置在若干男性的身上,加上经常可以营造的心理紧张氛围,电影塑造了一个“对女性不友善”的社区/社会环境。电影想讲的是一个14岁女孩儿如何被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规训为一个“好女人”的故事。虽然这个女孩儿曾经有过对未知的好奇,对自身的探索,对男女纯洁友谊的相信,然而这些不符合性别规范的特质逐渐被磨掉了,为了“安全地”活下去,她终于即将成为一个乐于安守光明之处,乐于相夫教子,乐于抱怨男人但自己无力迈步的“女人”。

然而希望犹存,来自海南的明信片燃起了小小火光,娜拉出走之后竟然没有被奸杀,无论远方多么相同或是不同,她至少证明了,女性可以依靠自己活下来。片尾,曲靖在茂密的麦田(看不太出来,猜的?)里奋力向前行走着,正如她在未来成长之路上,将继续矛盾与挣扎在性别规训与自我觉醒之间。

作为同样是那个时代郊区成长起来的女性,我在观影过程中非常有代入感。尤其是看到父亲因为看到女人作为弱者很难对抗罪犯而决心教会女儿骑自行车时,我也想到自己家庭对我的各种支持,也许正是因为父母体会到他们那个年代中的局限,不希望让我也承受或巨献。即使有这样的努力,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对女性仍然不够公平与友好,仍然有待我们每个人都去努力。下次,当我们的女儿问我们:“谁规定了女孩儿不能这样呢?”希望我们会认真对待她们的思考,希望我们不会说:“我规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获奖影片《我是布莱克》观后感

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布莱克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木匠,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丧失了工作能力。因为妻子在去世前患病多年,布莱克为此花费了很多金钱,所以家中并不余财。无法工作的他必须获得失业救济金才能度过眼前的困境。

在英国完善的福利制度下,布莱克的问题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在布莱克的眼里,领取失业救济金是他的权利,他不需要去乞求任何人,他只要按照实情填写一些表格,就应该领取这些救济金。

但是英国繁琐冰冷的福利救济程序彻底打击了布莱克的期望和尊严。

首先不愿撒谎,也不肯夸大事实的布莱克没有通过救济中心的疾病认定,他被判定不符合救济条件。

布莱克如果为此上诉的话,他必须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给他安排上诉的日期。救济中心于是给了他折衷的方法:让他先去申请就业金,再慢慢等待上诉日期的到来。

无法工作的人却要去领取就业金,这本身就是够讽刺的!其实只要布莱克按照就业中心的程序,表示他正在努力的寻找工作,违心的填写一些虚假的表格,他就可以长时间的享受就业金,完全可以在等待漫长的上诉期间衣食无虞。

可是这就是欺骗,这就是丧失尊严!正直诚实的布莱克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他觉得自己本该享受合法的权利,却要被迫接受屈辱的作假!这对于一直诚实做人的布莱克是无法忍受的,他要拒绝继续申领就业金。

即使救济中心那个好心的女士提醒布莱克:“我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因为无法等到上诉日期又失去就业金),正直的好人,最后沦落街头。”布莱克还是拒绝继续申领就业金。

上诉日期依然漫长,虽然布莱克无数次来往就业中心,繁琐的程序依然不会因为布莱克吃不饱穿不暖而加快一丁点步伐。愤怒的布莱克来到就业中心门外,在墙面上愤怒的书写抗议申明:“要求在我饿死之前,安排我的申诉日”。

布莱克抒发了愤怒,赢得了围观者的掌声,却进了警察局,事情依然没有解决。他仍然需要等待……

倔强的布莱克面对冷酷的就业中心,固守着自己诚实的底线。善良的他对于同样处于贫穷困境的单身母亲凯蒂一家,却一直竭力全力帮助母子他们。他替孩子们做玩具,偷偷地把自己不多的金钱拿来垫付他们的水电费,前去阻止因为贫穷出卖自己的凯蒂……他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在贫穷中挣扎着的母子三人的心。

失业的邻居黑人小伙为了生计,倒卖来自中国的假冒产品,梗直的他会为他乱扔垃圾而大声斥责,却不会为这非法的买卖来指责他。他理解他们的行为,毕竟这都是为了生计考虑。但是布莱克却不会为了金钱参与这种非法的活动,他有自己守法的底线。

一生正直诚实的布莱克等来了上诉会议,却倒在了会场,心脏病发而亡。

英国左翼老导演肯.洛奇用写实的笔法,冷峻的剧情继续抨击着英国福利制度的弊病。

一个正直的老实人死于英国福利制度繁琐冰冷的程序之下;

单身母亲无法抚养一双儿女,不得不去卖淫;

无法从正常程序得到失业金的年轻人从事着非法生意;

本应该为穷人服务的福利机构人员面对向他们求助的穷人却冷漠无情,偶而有善良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帮助,却被同事指责为“违反工作程序”;

本应该为了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的课程,教授的却是如何填写花哨的简历……

原本就积重难返的福利制度虽然繁琐冰冷,却至少解决一部分穷人的问题,如今它却面临着被政客们削减40%预算的命运。接下来会如何?

导演肯.洛奇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附:布莱克本人写的一段话:

我不是委托人,也不是顾客,或是雇主。

我不是懒人或者骗子,也不是乞丐或者小偷。

我不是保险编号的数字,更不是画面中的点。

我没有卑躬屈膝,邻居有难我会帮助他们。

我没有向慈善机构乞求,又或者甚至我压根没有期待过。

我,丹尼尔布莱克,不是一条狗,是一个人!

因此我要求夺回属于我自己的权利,要求得到对人的尊重。

我,丹尼尔布莱克,是一个公民,既不在那之上,也不在那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武侠影片《三少爷的剑》观后感

全文共 1754 字

+ 加入清单

小宝还是二十岁的少年,上妆之后剑眉星目、一身正气。这部电影我看了三次,前两次完全没看剧情,眼睛都落在了小宝脸上,那叫一个玉树临风。

这部小说因为悬念设置巧妙,并不适合用电影的手法呈现。小说描写了天下第一剑客,神剑山庄的三少爷剑神谢晓峰,抛开名利、假装去世后化名阿吉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浪荡的故事。他和慕容秋荻的爱恨情仇、和剑圣燕十三的江湖恩怨,是故事的两条主线。谢晓峰决意退出江湖,不断反思自己的过去,但总是身不由己卷入一连串的追杀之中。

这个成熟老辣的剑神和刚出道不久的尔冬升显然气质有所出入,因此导演在电影版中对人物设定做了改动,使谢晓峰成为涉世未深的三少爷,他在武功上当然还是天下第一,但是在老谋深算上远不及那些江湖老油条,也不大精通社会生存法则,甚至别妓女调戏到脸红。 熊宝。比起原著中的熟男,这样的三少爷别有一种汤姆苏。

这部电影弱化了谢晓峰和慕容秋荻之间的感情线,将他和燕十三的相爱相杀塑造成主线,讲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常见话题,哪怕是天下第一,也不能摆脱这个武林魔咒。

有了天下第一的名声,即使自己不愿意杀人,别人也会通过挑战他来证明自己。因此,每年每月都有好几百人死在他的剑下。

为了不再杀人,不再受声名之累,三少爷放弃了腐败的资本主义生活、放弃了名声,假死后放浪天涯。深入群众的三少爷什么都不会,被周围人称为"没用的阿吉"。

他可以不要名利,但没法不要剑客的正义感,因而总是因为路见不平出手相救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一路上挨饿受冻被追杀,好不容易遇上的真爱也受连累而死。

三少爷不要做三少爷,但所有人都想他做三少爷。正如原著中说的:只要你一旦做了谢晓峰,就永远是谢晓峰,就算你已不再握剑,也还是谢晓峰。命运之神选中你做天下第一,你却拼命要反抗,在谢晓峰身上,有一种希腊英雄式的悲剧感。

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三少爷遭人暗算,仅剩命三天,在求医途中他遇到一群段位很低的歹人,这时他主动露出自己的身份,别人却不相信。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的剑圣燕十三和谢晓峰有同样的处境,不断被人挑战,不断杀人。但燕十三好在他是天下第二,总还有第一的位置等着他去抢。谢燕之间,必有宿命的一战。

那一天,燕十三对三少爷说:那今天你就跟我做一次。

等了半晌,才说出下半句:公平的决斗。

一定要有胜负,一定要有高下,这难道就是高手不可摆脱的宿命吗?原著中的燕十三本来已悟出了制胜的招式,但是他因为之前在三少爷中毒时就救过他,更因为不想新研究出的狠毒招式流传于世上,于是在决斗中自杀。谢晓峰则割掉双手大拇指,决意终生不再使剑,而挑战者仍然络绎不绝。

电影版的结局没有这么深刻,谢晓峰虽然不愿意杀救命恩人,但出于尊重,还是尽力和燕十三一战,并取胜。当燕十三中剑倒下之际,他的神情是满足的,他终于确定了自己的排名,可以安心了。

当世剑侠们圉于宿命,而上一代的大侠傅红雪却能真正放下一切,成为莫愁湖畔一位无名的樵夫,潇然山水间。狄龙的这个客串角色只是惊鸿一瞥,却画龙点睛。”我拿剑的时候,他们叫我傅红雪”。

尔冬升的亲哥哥,狄龙的永恒基友伴——姜大卫,客串的是一个更为身不由己的角色。他为了争名夺利而苦练武功,因倒练九阴真经而走火入魔,被家族当作杀人利器。最终,他选择杀了全家,得到了孤独的自由。

三少爷的剑》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把江湖人的无奈讲述得感人至深,真的要感谢古龙在原著中别出心裁的立意。成名剑客的反思,有时候比未成名时的争斗更为精彩。

三少爷和燕十三的决斗留下一抹苍凉,楚原导演精致的布景和美工功不可没。在那个没有外景、特效五毛、遇上打戏就泼红油漆的年代,楚原在摄影棚内生生搭出了充满魔幻奇诡色彩的景致。小时候看了觉得土,现在看却觉得越来越有味,简直就是华丽唯美cult风,电影界的华丽摇滚啊。楚原对自己的创举极为满意,常用远景来表现自己精心打造的场景。

尔冬升自己当了导演后,一直想要重拍此片,几经波折终于定档在今年。看了下流出来的几张片场照,布景里是满树的白色假花,笔者由此推断新版的画风是要刻意模仿出楚原当年的cult感,向老版致敬。

新版《三少爷的剑》的筹备一波三折,从初定的张国荣主演,到换成张柏芝反串,再到如今换成王思聪的林更新,这各种缘由都够一部古龙小说了。筹备了十二年,十二年,很多事都发生了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小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影片《音乐之声》观后感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原本就是平凡又意味深长,成人有成人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世界,有如玛丽亚热情奔放,对音乐和大自然的爱好与执着,有如上校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与信仰,亦然,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所向往的世界,不是巧克力玩具,而是自由与理想,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掌声和认可。

音乐之声是一部非常着名的电影,欢快的音乐,平凡的生活,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着,玛丽亚对自己生活的执着,对感情的执着。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该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人生没有永远不败。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音乐感动的不仅是孩子,上校,一个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着严格要求,又有些沉醉于以往的男人,听到音乐后,激起了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情感,无法掩饰的忘我,轻轻的哼着。音乐不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上校,从此变得更有人情味。

电影的结尾上校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上校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临别之际,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爱的歌,雪绒花,雪绒花。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玛利亚默契地接唱下去,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

上校家庭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感动。里面美丽动听的歌曲使我了解到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其中我最喜欢的歌曲是雪绒花。它出现在整个影片的最后,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剧场里的气氛异常残酷,上尉一家人演唱的这首歌曲就像在污泥中洁净的花朵,让人看到希望和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寻家之路影片《雄狮》观后感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雄狮》能够感动观众,离不开片中几位主演的出色表演。除了妮可·基德曼、戴夫·帕特尔、鲁妮·玛拉等几位成人演员的演技炉火纯青之外,片中扮演小萨罗的印度小童星桑尼·帕沃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英俊可爱的小家伙,几乎独自撑起了该片前半个小时的戏份。

《雄狮》影评收获美誉。片中,小萨罗在火车站等哥哥时,误入一辆空无一人的火车后不小心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发现这辆车厢门窗封闭的火车已在高速行驶中,他恐惧而绝望,不断地喊着哥哥的名字,直至筋疲力尽,才又昏昏睡去。

《雄狮》影评收获美誉。桑尼·帕沃的表演真实而自然,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他是影片前半段催泪感人的源泉。他的不幸遭遇,他的机智勇敢,会让观看影片的观众,尤其是有孩子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入戏并感动,女观众看到他在异乡街头流浪的小身影,眼泪会止不住流下来;看到他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澳洲养父母家,初次见面时怯怯而兴奋地眼神,忍不住为他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影片《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血战湘江》塑造了以毛xx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反映了红军将士特别是34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

“红一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屡建功勋,著名的“大功三连”就在这支部队。春节前,习主席视察陆军第六十五军集团军时对这支部队给予了高度称赞。82年前,“红一师”将士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湘江战役,82年后,官兵们又协助八一厂参加了反映湘江战役的影片《血战湘江》。该部某炮团政治部主任周宇说:“让我们红军传人在影片中还原这段英勇悲壮的真实故事,是对我们最好的传统教育。”

放映中,官兵们一直是在兴奋、感动中观看的,不少人不停地抹着眼泪。放映一结束,导演陈力和演员王霙、徐箭、孙维民等与官兵们现场交流。博士教导员孟非凡说:“看了影片《血战湘江》,使我们对习主席提出的革命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主席视察该部时曾组织战士召开座谈会的排长赵斌说:“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血战湘江》就是对习主席要求的生动阐释,我们要把影片作为学习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大功三连”战士刘冠华说:“看了影片,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百倍珍惜,做好老红军传人,为“大功三连”增光添彩。”红一师的官兵们纷纷表示,当前军队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发扬红34师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成绩,交出优秀答卷。

八一厂把学习“红一师”好传统、好作风作为这次放映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晚上时间,专门组织创作人员参观了“红一师”史馆,并与官兵们进行座谈,重点学习了“大功三连”的先进事迹。著名导演陈力说:“参加这次放映活动很受教育,这既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也对今后创作反映部队官兵生活题材的作品很有帮助。”

河北省委对影片《血战湘江》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向利亲自派有关领导参加影片在“红一师”的放映活动。同时,田向利专门向省委书记赵克志作了汇报。赵克志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迅速联系八一厂调看影片《血战湘江》。最近,河北省委将对影片《血战湘江》在全省宣传发行工作做出部署。

负责影片《血战湘江》宣传发行的北京亚细亚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为这次放映活动作了大量的服务保障工作。安徽影星银幕厂连夜赶制了一块10米长的大银幕,厂长苏演亲自带车从安徽专程送到放映现场。

八一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重点影片,我们将继续搞好影片《血战湘江》的巡演放映活动,不仅部队放,还要到井冈山、遵义、会宁、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区放映,让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期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

[影片《血战湘江》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民的好儿子-影片《邓小平》观后感爱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电影观后感摘要:爱国电影观后感

人民的好儿子-影片邓小平》观后感周雯菲爱国电影观后感

我从小就喜欢听历史故事,特别是祖辈们讲的近代历史故事,于是我很早就知道了中国现代史上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大的人物,他们对国家、社会、乃至于我们家庭的兴衰成败起关键的作用。

今年暑假,我和爷爷去姥爷家,我们一起从中央六套中看了《邓小平》这部电影,他们边看边讨论,边我讲解(姥爷以前曾在团里工作,后来转业,对邓小平爷爷的事好象知道得很多),使我知道了什么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划分特区、香港回归、南巡讲话等引起新中国变化的事件与邓小平爷爷联系密切,是他带领人民励精图,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从百废待兴的局面到奇迹班的辉煌建设,凸现了他卓越历史功勋和不朽伟绩。看完影片,听完讲解后,我心潮澎湃。从这部片中,我不仅看到了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智慧,更看到了和自己紧紧相连的祖国的改变,每一个历史瞬间都是那么激动人心。

忆古思今,我才发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不禁想到,若没有邓小平,也许今天的中国还在贫穷中和黑暗中挣扎,我们现在也许只能像祖辈们以前那样,穿着破衣服,啃着米糖过日…爱国电影观后感 影片的最后,出现了一行字幕: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使我把思绪一下子拉回了读幼儿中班时碰到的哪一桩桩怪事:爷爷和老人们说到邓小平去逝时眼圈湿闰,校长集合时向同学们公布邓小平逝世时声音哽塞,音调低沉,连电视台的伟人-江泽民爷爷的说话也泣不成声…使我不禁问爷爷:邓小平死了,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伤心,连电视机的人也哭呢?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中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最深厚的感情,就算他肉身已逝,但他将会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骨灰撒江,但他的精神永远同祖国山河化为一体,微笑看着中国的每一步腾飞。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

邓小平这内心深处的心声,足够表达他对祖国人民的感情和不舍,也拔动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心弦,我们相信,在邓爷爷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必将奏出一曲更动听的爱国之歌,必将走向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经典暖心影片《美丽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年后,他明白了父亲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他的美丽人生,《美丽人生》观后感——爱。想必小叔本华也一定会像他父亲那样去让他的下一代拥有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爱情与亲情的故事。在二战期间,一个犹太青年基度来到了意大利阿雷佐的斯坎小镇准备开一家书店,途中邂逅了年轻美丽的女子Dora,基度认定她是他心中的公主,总是制造惊喜的“巧遇”,“早上好,美丽的公主”。他凭着自身的幽默感和聪明机智赢得Dora的芳心,并生下小叔本华。几年后,在小叔本华5岁生日时,纳粹分子把基度和小叔本华送往集中营。Dora坚持同往。基度不愿意使儿子的童年受到“玷污”骗儿子说是在玩游戏,谁得到1000分,就能得到一辆真的坦克,不幸的是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基度把小叔本华藏在铁箱子里,伪装成女人去找妻子,却在找的途中被纳粹份子发现发现而被枪毙。小叔本华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坦克。

在影片的上半部分主要讲述基度和Dora的爱情故事。我们深深被基度对他的公主的爱而感动,也被基度的幽默和机智所折服。其中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一是基度怕Dora的脚被雨水弄湿,从车的后座拿出一卷红丝绸,从楼梯由上向下铺开,一直延续到屋檐下,那是他们曾相遇的一个地方,观后感《《美丽人生》观后感——爱》。二是Dora在鲁道夫的订婚典礼上让基度把她带走,基度机智的骑着他叔叔的马把Dora从酒店中带走。基度的“搞笑”演出,让我们现场爆笑不断。

而在影片的下半部分主要讲基度一家的亲情故事。小叔本华的诞生。基度一家平静而美好的生活着。这一切却被纳粹份子破坏了。从进入集中营开始基度就骗儿子。小叔本华天真活泼的样子与集中营惨无人道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基度为了妻儿在集中营中艰难的生存着,在每天繁重的劳动后,还要哄着小叔本华,怕儿子的心灵蒙上悲惨的色彩。广播中,小叔本华稚嫩的声音传来,让Dora泪流满面。在基度被纳粹兵发现要被带走经过小叔本华藏匿的箱子时,故意用夸张的步伐走过还对小叔本华眨了下眼睛,成功的骗过了小叔本华。这一幕,让我们的眼中有了酸涩感,那几声枪声连带我们的心也震动了。

人类自身美好的向往,在战争面前总是无力的。影片中并没有血淋淋的战争的场面,而是用基度一家的故事来展现战争的残酷。呼唤和平。在经过集中营日子的“基度一家”还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呢。现实的挫折有什么比得上那些。就像现在的我们,不能因为小小的挫折而被打败。

母爱细致,父爱深沉。基度的爱小叔本华懂得的。“这是我父亲的牺牲,这是我父亲赐我的恩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育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又一次看了电影《焦裕禄》,再一次让我热泪盈眶,我深深地被电影中主人公那种“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所感动。

焦裕禄同志虽然离我们50年了,但他的精神却依然散发着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了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时指出,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焦裕禄同志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好教材。我们要学习焦裕禄精神,以焦裕禄为镜对照自身,修身正己。

一、提高党性、道德修养

做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代表的就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当我们面对群众诉求时,是否还记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否拥有像焦裕禄同志一样的赤子之心、人民情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一样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实践。

二、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与焦裕禄同志那个时代相比,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虽然工作内容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难,面临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工作方法采取的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还是推诿扯皮,知难而退?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问计群众、实地考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应立足本职做贡献,奋力拼搏干教育,一心一意服务群众,服务学生。

三、培养正直无私、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率先垂范。焦裕禄同志正直无私、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在当今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加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发扬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自己教育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是啊!母爱是多么伟大,多么让人为之歌泣啊!

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多么感人啊!黄秋霞——也就是小强的妈妈。宁愿放弃她和林国荣在压迫下的爱情,独自抚养儿子小强。在林国荣再婚的当天,她在为自己接生,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事情啊!但黄秋霞为了儿子生命的诞生,忍住了巨大的疼痛。终于在一声啼哭声中结束了她的痛苦——她产下了一名男婴小强。

最令人感动的是小强病重时,医生宣布尽力而为,黄秋霞抱着儿子哭道:“小强,妈妈不能没有你,你不能离开妈妈……”句句肺腑之言使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当黄秋霞看见她的阿姨向菩萨乞求时,她马上破门而出,从家中三步一磕头的走向王公庙。腿因走路、弯曲、下跪而发软,头因磕头而流血,鲜红的血从额头淌下,她也全然不顾,一心只管救小强。终于到了王公庙了,她诚心地跪下,双手合起,真心祈祷:“王爷公,求求你,救救小强,我什么都愿意……”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形象呀!王爷公被感动了,我们也被感动了,已经泣不成声了。小强得救了!我们也是泪流满面,心随着影片而跌荡起伏。

小强和妈妈的生活终于稳定了下来。小强还经常帮妈妈作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但是这样一个幸福的生活很快被打乱了。林家,那个可恨的林家,因为后继无人,强行要回小强。小强妈妈考虑到小强的前途,忍着骨肉分离的痛苦与小强分开……

我的心缩紧了,鼻子一抽一抽的,为小强有个好妈妈而感动?还是为黄秋霞有个好儿子而感动?我说不出,只是百感交集。看后之余,我不禁也想有个这样的好妈妈。呵!多么健忘!昨天妈妈不是才来校看过我吗!那些关切的话语我现在还记得哩!每次回家,不都是妈妈把美味可口的饭菜摆上桌嘛!每次回家,家务活不都是妈妈一手包揽吗!那次我生病了,外面又下着大雨,妈妈冒雨买药回来,看我吃下,又烧了可口的饭菜喂我吃。哪次我住院,妈妈跑东跑西买东西给我补充营养。哪次我撒谎,是妈妈打我、告诫我以后不许撒谎……昔日的一幕幕如放电影般回放在我眼前。对照影片中的妈妈,突然发现我妈妈和小强的妈妈有多么相似,突然觉得妈妈好伟大;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突然觉得以前和妈妈的顶撞太不该……

直至现在,我才开始明白母亲,我才体谅到母亲,作为一个不懂事的女儿终于明白了母亲的一切都为了我。

母爱伟大,母爱高尚,母爱无垠!

我决定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经典影片《入殓师》观后感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世界上最擅长表现死亡之美的民族也许是大和民族。

日本江户时代,一个名叫田代阵基的武士用7年的时间写成了一本叫 《叶隐闻书》的论语集,这本册子的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切腹、复仇和独特的死亡观念,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死亡之美的强烈崇拜。而后世证明,《叶隐闻书》所表现出的这种独特的死亡观恰恰就是所谓“武士道”的精髓所在。

日本人这种对死亡审美的态度在中国人看来始终是难以理解的。

旧时的中国人对死亡充满极度的恐惧,认为死亡是绝望的,充满无尽的苦痛,于是世俗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一部分人安分守己,寄希望于尘世“积德”,以免死后去阴曹地府受苦。另一部分人则骄奢淫逸,极力填补自己无尽的欲望,甚至动用一切手段来延长自己的“阳寿”,最突出的范例就是那些寻求仙丹的古代帝王。而这种不同生活态度的人们往往有着明显的阶层划分。但对死亡的终极恐惧则是两者共通的源头。

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很难做出一个孰优孰劣的选择,因为我们知道,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并不来源于我们文化本身中的独特之处,而是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只是我们文化中很难真正找出一种成分,它是能够帮助凡人克服这种恐惧之心的。但大和民族却找出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

而这种方法就是“武士道”中独特的死亡观。

一般来说,人类习惯逃避死亡,而武士道则是要直面死亡,要思考怎样去死,并且致力于实现死亡瞬间散发出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被他们赞誉为所谓的“落花之美”。在美学上看待死亡,那些残忍血腥的死亡场面所带给人们的那种恐惧感会被最大限度地冲淡,并且升华成为一种极致之美。

听起来似乎有些变态,但这确实是他们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部位。而日本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核心部位的守护和传承,其坚决程度是身为邻邦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来源于那个岛国的文化产品,能够非常充分的说明这一点。而电影作品则更是一种直观的表现。

获得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是近期的热门话题,这部电影如今引起较大范围的关注,很大原因上是来源于它获得的奖项。不过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影片的死亡主题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个主题原本在日本电影中所沿袭的悠久传统。而在这个传统中,《入殓师》实际上还算不上其中一个尤其突出的代表。

基于文章所探讨的主题,仅以“审美态度下的独特死亡观”这点来进行影片的分析和探讨,(篇幅有限,其他涵盖的意蕴暂不赘述)你会发现,《入殓师》没有更深入或更独特地展现出原本能够展现出的价值。(在技法运用的层面上也很平淡)而《入殓师》的胜利也不应归功于电影本身的胜利,也许更大程度是大和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胜利。而西方世界对这种谜一样的民族文化特质难以掩饰的痴迷使得这部原本略显平庸的作品被装点上炫目的光环。

“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扇门,象征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入殓师》中的这段台词我们似曾相识,村上的小说中有很多段类似的独白,譬如:“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而《入》片中对“死”“生”相互转化,万物生生不息的朴素唯物主义生死观也在《红胡子》《楢山节考》等片中一脉相承。

但这些并不是大和民族独特死亡观中最富有魅力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园》影片的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还未开始,我已感受到了深深的压抑感,仿佛是大地母亲将她所有的不甘与怒吼融入了这部影片。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却还沉浸在那里久久不能回过神来。是的,我被震住了。真的很震撼。让人惊叹的画面,给视觉造成最直接的冲击,或美得让人惊叹,或触目惊心,配上很给力的背景音乐,整整120分钟,我接受了一次很彻底的洗礼,很多观念因而颠覆,也了解了更多之前完全没有概念的。原来,这个世界,我们共同的家园,是这样子的。

整部片子以一个俯瞰世界的角度,以一种很缓慢的速度向我们讲述这个地球,尤其是她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种种。

影片的开始,是地球形成于4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人,出现于20万年前。我们只是不折不扣的过客;是一曲对这个美好的地球的颂歌。美仑美奂的画面,让人感叹生命的神奇之余,深感自身的渺小和无知。

然后音乐突然急促起来,因为,人,出现了。

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加快了毁灭的进程。那一个个小渔村如今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本树木繁茂的森林如今也夷为平地,无情的人类在上面随意建设,看起来是发达了,富裕了,可那是真正的富裕吗?随之而来的是什么?是极不合理的发展带来的各种灾难性问题,资源枯竭,污染泛滥,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等等。我想到了之前的7。23动车事故之后的一句话:“中国,请放慢你的脚步,等等你的灵魂。”

由彼及己,甚至于一开始,我真的不太适应影片慢得令人想要睡觉的叙述速度。我想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有同感吧,我们这代人,尤其是90、00后,接受的更多是一种“快餐文化”——各种古今中外文化势力的冲击与交融,各种只需浅消化甚至不需消化的讯息,更多的是哗众取宠。这世界太快,快得我们来不及思考和作出合理的判断。只能跟随着大部队的脚步,随波逐流。何曾没想过,拥有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土;何曾没追寻过,寻找一片“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隐世家园……

再说说影片吧,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述我们耳熟能详却无动于衷的一些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导致复活节岛的荒芜,留下一片片不堪入目的伤疤;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就要举国迁移;江河断流,污染严重,用水日益紧张;森树木砍伐,亚马逊热带雨林首当其冲,等等等等。我们听多了,我们知道,却拒绝相信。不是因为薄情,而是怕失去现在富足的生活罢了。

回到人类,灯光璀璨的不夜城把白昼变成了它黯淡的影像;居民房像坟墓一样密密麻麻但整齐地排列着;还有比人口数还多的汽车,通常是一条条巨龙匍匐着,加速环境的恶化。

接近尾声了,影片列举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在饱受饥饿;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但是最后,还是乐观的。一方面是,“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还剩下什么”,有很多国家很多人已经在行动,我们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事关每一位地球公民。

另一方面是,我们真的来不及悲观。我们真的该行动了。这个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你我的呵护。

[《家园》影片的观后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温情治愈影片《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主角在出生的时候选择了困难模式,当了一只狗。他被伊森收养,并且取名为贝利。

有一天贝利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还吃掉了伊森的父亲吉姆收藏的硬币。原本他想说:“你听我解释,真的是家具先动的手。”无奈伊森和吉姆外语不好,并没有听懂他说的什么。

不得不说吉姆完全就是和莫里亚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吉姆的扮演者卢克·科比

在吉姆邀请老板赴宴的当天晚上,贝利巧妙而完美地破坏了晚宴,导致吉姆失去了升职加薪的机会,从此吉姆便判若两人,成为酗酒、家暴的怪叔叔,后来被赶出家门,完美演绎了“活得不如狗”系列。

有一天伊森带贝利去游乐场玩,认识了汉娜,身为单身狗的贝利神助攻促成了一段佳缘。

贝利的内心戏:虽然我的确是只狗,但是你们就可以理所应当地给我喂狗粮吗?

后来,伊森以全额奖学金考上了大学,他的好友托德为了表示庆祝,亲手点燃了伊森家的房子,伊森为了逃命从二楼跳下来从而摔断了腿。一夜之间就从运动健将变得下半身残疾,再也不能做一个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导致伊森无法面对这一切,于是和汉娜提出分手。回归单身的伊森不禁开始感谢生活,毕竟跳楼之后只摔断了腿,好在双手还可以正常使用。

而贝利眼看伊森和自己一样做了单身狗,于是感到十分高兴,然后他就高兴死了。

重生之后,贝利发现自己下面少了一坨肉,变成了母狗。他被一名警察收养,巧合的是,这位警察也是单身狗。然而单身狗的命运总是悲惨的,贝利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遭到枪击。生得光荣,死得伟大。身为铁血硬汉的警察不争气地流下了眼泪,毕竟他不仅失去了爱人,这次连狗都没了,注定孤独一生的节奏。

第二次重生,贝利被黑人女孩玛雅收养。也许是因为五行缺肉,这次他虽然下体完好,可惜却四肢短小。后来他又神助攻玛雅,让玛雅告别了单身生活。眼看玛雅和丈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贝利再次感到十分高兴,然后他就高兴死了。

第三次重生,贝利不幸地被一对非爱犬人士收养,后来惨遭丢弃,于是他决定去寻找第一位主人伊森。后来还去找了已经年老的汉娜,恰好汉娜老年丧偶,伊森又多年未娶,于是他们愉快地组建了一个家庭。

没想到这只单身狗多次帮助他人做媒,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单身问题。

虽然故事圆满收场,却可怜了贝利,四次生命都未曾告别单身生活,注定孤独四辈子的节奏。看来,一条狗的使命,就是帮助主人脱单,然后自己继续做一只单身狗,每天定时定量地被喂狗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们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片段】,仅仅45分钟的影片,那残忍的画面,在我脑海中,至今我想起,心中如波涛般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南京,并在此进行扫荡。片中反映了日军禽兽不如的暴行。如: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市民;杀百人比赛,强奸妇女;日军还将砍下的中国人头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还乐在其中……

看完这部纪实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思绪万千;为什么敷以百计的中国人被日本人这样折磨,一个曾经拔萃与世界名族之林的泱泱大国,居然遭到小小日本的百般蹂躏!为什么?这不是因为旧中国落后,经济不发达,国力衰落吗?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灵魂和刚强的躯体,拯救这古老的民族……

然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我们跨世纪的一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落在我们身上,少年志则国志,少年遇到国强,让我们记住曾经的屈辱去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女性超级英雄影片《神奇女侠》观后感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华纳DC寄予众望的电影《神奇女侠》取得了开门红,成为了烂番茄网站官方认证的DC首部新鲜好电影,其新鲜度高达97%,并且好评度还在持续增长,华纳官方同时发布了一张女侠的湿滑香肩海报以示庆祝。

但是好事多磨,黎巴嫩官方政府日前正式下令封杀这部女英雄电影。据悉,禁映原因在于影片女主角盖尔加朵身上的以色列血统。以色列与黎巴嫩的积怨很深,而“神奇女侠”盖尔加朵不仅曾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过两年,2014年还通过FAcebook公开称赞以色列军队,支持其加沙地带的军事策略。

虽然华纳还未正式回应,但黎巴嫩原计划只有15家影院上映,不会对本品海外票房造成太大影响,之前欧美分析机构预测影片首映票房高达1.75亿美元。这对本片一般的预算来讲可以说非常强悍,这和这部女权主义(褒义词,女导演以及大量女性摄制组)电影一样令人钦佩。

另外,烂番茄网站官方高度评价本片,称盖尔加朵演技惊人,影片包括大量超级英雄元素,以及最关键的幽默风趣,这部只是一部很棒的超级英雄,还是一部很棒的电影。《神奇女侠》烂番茄好评度已经超越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烂番茄好评度94%,成为DC最棒的电影,之前的《超人:钢铁之躯》为55%,《蝙蝠侠大战超人》为28%,《自杀小队》为25%。

此外,华纳官方还公布了新的“好评”预告片,其中包括一些新画面,女侠将与英国男友史蒂夫崔弗共同对抗一战德国以及幕后黑手战神阿瑞斯,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并没有漫威那样设置套路片尾彩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国电影人制作的影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这片看完就一个感觉,堵。影片大部分内容是知晓的,堵的自然是日本人的残暴和兽性。其实兽性这个词挺鸡巴扯淡的,大多数兽的性是比人强的,比如动物从来不会有“强奸”。

影片开头展示的事实才是让我堵得要命的地方。

淞沪会战日军打得很幸苦,南京蒋介石眼看守不住了,带着空军跑了,留下一堆老弱病残。日本人打下南京认为一国之都被占,加上之前战局不顺,这胜利一下把他们刺激坏了。实际上南京失守并不代表整个国家战败,蒋介石无非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已,如果不忌惮吾党,他一国之君怎会丢盔弃甲连首都都不要了?南京之后成为一片没有法律。没有禁忌的荒野,惨槽屠城。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国家是什么?政府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就是外敌杀过来跑路让你们自己去扛?血战前行的历史,百姓从来就只是鱼肉,是统计数据。

本片记得放出来的时候刚好赶上中日交好,好像上边给禁了还是怎么着。理解吾党的敏感。本片阐述的历史其实直接来看,跟吾党无关。这是当时的政府干出的祸事。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保存实力,完全可以弃百姓不顾,日本人变态残忍不假,又赶上军国主义最横的时候。可又是谁给这残忍提供了施展的场所?吾党如果承认这段悲惨事实的起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所谓的国家对不起人民,是当权者考虑到自己而罔顾百姓,那么它自己的历史,特别是所谓新XX主义革命中为自己树立的种种高大形象是很可疑的,整个抗战中,它有多少次是真正为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奋战,又有多少次是为了保存实力和蒋介石争天下如何如何?

所以,能在当时那种复杂困顿的局面下异军突起拿到天下,可想而知需要多少阳谋阴谋,照我看,那可是一种连敌人和娘老子都一块儿玩了的顶级智慧啊,所以现在,才有这固若金汤的铁桶江山啊!

据说南京每年大屠杀纪念日还要鸣笛警世,希望这警钟不仅仅让人们莫忘对军国主义的没齿之恨,也别忘了,随便便代表了你代表了国家问你要吃要喝让你承担这义务那责任的政府如果关键时刻靠不住,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