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戏曲的作文结尾【经典20篇】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戏曲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2322

作文

161

篇1:戏曲传统艺术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关于戏曲的谚语汇总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戏曲谚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 小小胡琴拉断腰。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16、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7、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8、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2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22、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3、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5、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6、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27、私下练,台上见。

28、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9、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3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充满爱的戏曲作文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

——题记

中国历史文化悠远留长,它自然成为我国一大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着它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有的是人赏心悦目,有的使人兴奋不已,又有的使人泪如雨下,它总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一说要听戏,我内心便是十分的不愿意,但是没办法,外婆受伤后双脚不灵活,走哪都得有人跟着,迫于无奈我在不愿意也得去。戏曲给我的感觉是,只适合上一代人,而不适合我们这些连听都听不懂的人,陪外婆听戏我只知道一点,这出戏是豫剧,具体演些什么,讲些什么,我全都不知道。

到了剧院,好多人都围在那里,出于好奇我也凑了过去,原来是我们家隔壁那个老爷爷,据说他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竟然为了听戏,不顾自己的身体,我自言自语的说为了听一场戏至于这么拼吗,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管不顾的这出戏还不如不演。我的这番话被外婆给听到了,外婆把我叫到一旁对我说道,你不懂这出戏是那位老爷爷的学生演的,是想给他一个惊喜,那个老爷爷曾经可是戏曲界的风云人物,而他的学生里也有不少知名人物。

那一刻我改变了自己对戏曲的看法,我想认真的去观看这场充满浓浓的师生情谊的一场戏,戏曲开始了,那一个个戴凤冠披霞衣的,把人物演的栩栩如生的。在听戏的过程中我也时不时的回头看看那位曾经的戏曲风云人物,他站了起来随着台上的节奏在摇动身体,好像是他在台上表演给我们表演,而我又仿佛看到那个叱咤风云的他。戏结束了,以前连听都听不懂的我现在竟然知道这出戏是穆桂英挂帅,果真用心听何不用心听区别很大。

突然从后台走出一个人,把老爷爷扶到最前边,台上的人聚集在一起朝老爷爷深深地鞠了一躬,大喊道‘老师谢谢你’老爷爷想要跑到台上,但是因为上了年纪再加上生病双脚走不快,显得非常不协调,一位学生跑下来把自己的老师背了起来朝台上走去,那一瞬间我和老爷爷包括在场的所有人的眼泪都不约而同的流了下来。台上老师,学生都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我相信老爷爷此时的内心是十分快乐的,是十分感动的,是十分欣慰的,他快乐他学生回来看他,他感动学生没有忘记他,他欣慰他教出了一批这么优秀的学生。我想在场的其他人的想法和我一样,特别是那位戏曲界的‘风云人物’。

从这件事过后,彻底改变了我对戏曲的所有认识。原来戏曲里面可以包含许多东西,就像那位老爷爷的学生演的那场‘穆桂英挂帅’包含了对老爷爷的感激之情。

我想这就是戏曲的魅力了吧,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戏曲的魅力,我也会更加努力的去欣赏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最喜欢的戏曲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所有戏曲中,我最欣赏的就是十大悲剧中的《窦娥冤》。同时也对关汉卿表示敬佩。

《窦娥冤》是关汉卿对饱受压迫的底层人民寄予了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的真实写照。

此剧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监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苦她确实冤枉,她的鲜血全部溅到刑场旗杆的白练上,无半点洒落尘埃;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楚洲大旱三年。最终一一实现了的故事。

我对此剧表示深刻同情,也对当时的社会黑暗表示来厉批评。那时,正是大元朝腐败时期。因此也有许多的红巾军起义,打倒黑暗的社会,争取民主自由。

关汉卿敢于揭示社会的腐败,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戏曲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种戏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京剧的容华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

为了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我特地去“师学戏”。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不用猜就知道张奶奶又在一展歌喉了。

点明来意后,张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二话不说便开始教我唱戏了。

张奶奶给我选了一段既简单又好听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张奶奶先找来了《天仙配》的音乐让我欣赏一番,那似乎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气息的黄梅小调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剧情人物的欢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头欢歌的小鸟……突然,我感到一阵摇晃,猛地睁开眼,才知道是张奶奶正唤醒沉迷于戏曲的我。原来戏早已唱完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戏曲也并不亚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同样挺好听。

接着张奶奶开始一句一句地教我唱,她唱一句,我学一句。一曲下来,原本婉转的黄梅戏被我唱得“面目全非”,没一句是着了调的。在场的叔叔阿姨听后笑得前仰后合,我不禁愁眉苦脸开始丧失了学戏的信心。奶奶看到我这副表情,便和蔼地对我说:“别急,万事开头难,只要有毅力一定能学好。”听了这话,我心头一热,信心之火又重新燃起。张奶奶也继续教我唱。遇到较难的让我重复练习,不厌其烦地示范唱,直到把我教会为止。几遍下来,我已能完整并着调地唱下来了。又跟着音乐练几遍后,我便能与张奶奶一个“牛郎”一个“织女”地对唱起来了。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去尝尝。其实,很多东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亲自去实践,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做事的难易。同时,我还悟出另一个道理,凡事熟能生巧,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与戏曲结缘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只因我与戏曲结缘

与戏曲结缘,看繁多剧种舞动乾坤,惊叹中华文化魅力无限。

婉转的腔调,生动的色彩,一句句戏调唱遍天下曲;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一声声唱出中华魂。

婉转腔调舞剧种。

高亢的语调,道尽独特地域风情。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尾曲,高亢悲凉的梆子戏,轻柔婉转的戏剧——一字一词从嘴中蹦跳而出,道尽人间世态炎凉。历史的厚重沉淀渐渐化作一高一低的动听语调,从人的心底涌出,回味历史的深沉韵味。

独特繁多的不同剧种,舞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百花齐放创流派。

各种流派绽放戏剧最美丽的浪漫花朵。毕生追求艺术顶峰的梅兰芳,用一世的才华创建梅派。程砚秋用深邃曲折的唱腔塑造一个个外柔内刚的程派经典。荀惠,用柔媚婉约的风格将一个个天真活泼的荀派少女送入万家灯火。舞动的身姿,婀娜的舞态,传神的演绎,一个个妇女形象渐渐从历史深处过渡,百花齐放的各种流派,创出中华文化的众彩纷呈。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五彩缤纷绘脸谱。

红黄蓝黑,色彩相交,在碰撞间激起万千火花。血战长沙的关公,赤红的双颊忠勇当先;一声喝断长坂桥的张飞,深黑的面庞猛智依旧;奸险狡诈的曹操,月下煮酒的白色面孔令人生畏。微耸的双眉纵出一生的轮回,交错的画纹印出一代代英雄与小人交错的历史痕迹。变幻的色彩犹如印记了人的灵魂,在历史深刻的步履中渗透丝丝正义的批判曙光。

对比鲜明的五彩脸谱,绘出中华文化的正直向前。与戏曲结缘,绘五彩脸谱震中华。

铿锵的曲调中是人们流传的智慧源泉,一词一句的肺腑之言渐渐传承了多彩的文化。放下繁重的世俗尘埃,为何不停下脚步,细听曲折直缓的多变曲调绽放的五彩花朵,慢品在灵魂深处磨出回响的悠悠韵味?

婉转的曲调,生动的色彩,细听,乾坤曲,动中华——

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一切,只因我与戏曲结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戏曲大舞台之粤剧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5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粤剧则产于我的家乡——广东。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东南亚一带且有世代相承的艺人、固定的班社组织、同业行会和传统演出场地,如新加坡的“庆维新”、吉隆坡的“普长春”。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在后来粤剧常演的开台例戏《六国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贺寿》中,仍保存了这种声腔。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汉调西皮和祁阳戏“北路”的曲调)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艺人,受春柳社新剧(俗称文明戏)的影响,纷纷组织“志士班”,与工人、学生一起,进行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编演了《文天祥殉国》等戏。唱词通俗易懂,音乐上开始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调,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声),并经反复实践,全部改用广州方言演唱。1920年前后,不少粤剧大班社经常集中在广州、香港、澳门演出,习称“省港大班”。他们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很快使自己丰富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肃清了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积极挖掘、继承优秀传统,艺术上也进行了全面革新,不仅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而且培养了一批新人。1958年,成立广东粤剧院。

粤剧的传统剧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等所谓“江湖十八本”;清同治七年(1868)以后,又有《黄花山》等“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绪中叶,出现了侧重唱功的“粤剧文静戏”,如《仕林祭塔》等,称为“大排场十八本”。“省港大班”阶段的剧目有根据西文电影、小说改编的《贼王子》等。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传统剧《平贵别窑》、《凤仪亭》、《赵子龙催归》、《宝莲灯》、《西河会》、《罗成写书》以及现代戏《山乡风云》等。已经摄制成影片的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

粤剧的脚色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过山班”粗犷、质朴的特点。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粤剧的著名演员早期有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后建立“大成国”自称平靖王的二花脸李文茂,创建粤剧同业行会“八和会馆”的老生邝新华等。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被称为“薛马争雄”的年代,文武生薛觉先和丑生马师曾对粤剧的革新都颇有贡献。他们和小生白驹荣、小武桂名扬被称为粤剧“四大家”或“五大流派”(加上演丑的廖侠怀)。实行男女合班后,上海妹创造了粤剧女脚特有的抒情唱法,后以红线女影响最大。同时,广州的罗品超、文觉非、陈笑风和香港的新马师曾、何非凡、林家声等也都各有擅长,颇有影响。

现在你是否感受到它的内涵了,是否品味到它的韵味了,不如你也向我介绍一下你的家乡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仙居古镇的路是泥泞的,雨天几乎难走人;仙居古镇的路是狭窄的,小车几乎难停靠;仙居古镇的路是冷清的,行路几乎难遇人。

我独自在古镇走着,一座高大宽阔的古园吸引了我。跨过半膝高的门槛,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别致的戏台。“哦,是戏院。”

五丈高的戏台,散发着神秘的而古朴的气息,我忍不住东张西望,左摸右敲。

“喂,你干什么?!”

我猛一回头,蓦地发现戏台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身强力壮的青年,衣着高贵的富人,衣衫褴褛的穷人……戏台上方,依然人如云烟。很多人都在上方伸着脑袋,似乎在等待些什么。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打闹,一片嘈杂;邻边儿有个大妈,同样在向外张望,还嗑起了瓜子,一个劲儿地往下吐。台下的人都好不情愿地看瓜子壳零零落落地往下掉,一下子翻了脸,吵得不可开交,到处是闹哄哄的一片。

“呛呛呛呛一噌——”全场骤然鸦雀无声。我也慌忙后退了几步,想探个究竟。只见一个“红眼”俏女迈着扭捏的碎步出场了。着装很是简单,仅陈旧破烂的戏服,脸上几抹淡淡的妆术,便绘成了一个角色。她先是用手在脸上遮遮掩掩的,之后竟然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着她飘。耳边响起一阵如雷掌声。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来是“梁祝”,我擦亮了眼。

祝英台跷着兰花指左一点,右一指,那表情极为夸张,红色的粉底反衬着柳般细目,樱桃小嘴念着歌样的戏词,慢慢吟唱着,一个字似乎拖上了几分钟。那永远捕捉不到的眼珠子羞答答转着。

许久,“蓝袍”俊生大模大样从后台绕出来,和着祝英台的曲调唱起来,唱得刚强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则是刚毅,两者结合就是缠绵。场下几十个人都激动地吼起来,掌声似乎从未停过。

“喂,孩子你在干什么呢?发什么呆呀?”

我恍惚了一下,骤惊。戏曲声停了,掌声停了。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似乎与梁祝一同“化蝶”了,就连那住大妈吐得一地的瓜子壳都不翼而飞了。

整所园子依旧冷清冷清的,泥泞泥泞的。

惟剩下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百岁老人茫然的眼神。

我问这里过去干吗用,他说表演越剧;我又问这里现在干吗用,他说这是他们住的地方。

据说,留守下来的除上百岁老人便是不满十岁的孩童,壮年男女都去了新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越来越少。没人听戏剧,戏台也成了没用的东西了。

但是无论再残旧、泥泞、冷清……久经岁月的沧桑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戏曲艺术旧时的辉煌。台下现在只有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个年幼的我,在倾听着若隐若现的吟唱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戏曲走进校园观后感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戏曲,对于年轻人的我们未必十分关注,但我对中国戏曲还是很关注的,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我对戏曲也有点兴趣了,在大学,没想到我可以选到这样的课,我根据我的爱好就选了,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学到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我通过查一些资料,自己写了一些对该课程的感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然而,戏剧在现在的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渐渐衰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崛起,现代文化正和传统文化商讨着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才能站得住脚呢?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舞台》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中,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昆曲的典雅精致,粤西的轻柔玩,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宝贝——吸取天地之中,去感受他拨打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很多剧中,都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剧,就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衍化而来的。 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比如我们经常在洗礼看见的大花脸,那就是戏曲中的一个行当。戏曲剧种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协议特点,比如用几个龙套表演就代表千军万马,舞台上开门关门等也往往用虚拟的动作来表下。 中国的戏曲,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戏曲的谚语大全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戏曲进校园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二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个活动,那就是看表演。开始,同学们都以为是看一场华丽的表演,谁知道听说竟然是看戏。有些同学非常不满,嗷嗷乱叫起来:“什么?居然让我们看戏?我们又不是小老头儿。”不过,我的看法和他们不一样,进行这个活动是让我们欣赏欣赏戏曲,尽情地感受它的魅力,又不是让我们生气的,我希望戏曲表演能给我们带来欢乐。

戏曲开始了,主持人一进场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主持人不慌不忙地介绍着第一个节目——戏曲广播体操。音乐声在周围回荡,越听越熟悉,看了演员们的动作,才知道原来是我们也做过的广播体操啊,难怪以前做的时候听起来像戏曲呢,原来它真的就是戏曲啊!

第二个节目是川剧的绝活——变脸。一名演员上场转了一个圈,抖了一下,披着斗篷盖了一下脸,转眼间就变脸了。哇,同学们赞叹不已。每变一次都引得同学们狂呼乱叫的,兴奋都不得了。第八次变脸的角色居然是美猴王孙悟空,台下又响起了掌声。最后变着变着又变回了人脸,欢呼声震耳欲聋。

紧跟着又来了一个有趣的节目,就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节目一开始,许多女同学得意极了,都起哄着说:“看到没有?女生比男生厉害吧!”这个节目是根据《花木兰》的戏编的,确实体现了男女平等,而且花木兰在战场上立功无数,也很厉害,比好多男的都厉害!不过,女同学们,你们也别太得意;你们难道没听见曲是咋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不如男”呀,可不是“超过男”哟!不过,我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我可不敢说出来,因为我身边就坐着几个班里赫赫有名的“母老虎”。

戏曲进校园活动真好玩,我好想再看一次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廉政戏曲《全家福》观后感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7月1日下午,优秀廉政豫剧《全家福》在叶县演出,全县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全体班子成员和县纪委机关干部共计796人观看了演出,全场座无虚席。

《全家福》整个剧情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发人深思,催人泪下,给人启示。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在思想上受到震撼的同时,也对“忠诚、干净、担当”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牢记对党忠诚这个根本

在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的历史条件下,纪检干部肩负艰巨繁重的的任务,面临严峻复杂的考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要求纪检干部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是要忠诚党的信仰,补足精神之“钙”,培育思想之“元”,固守执纪之本。忠诚党的宗旨,以对党和人民的大忠大爱,赢得人民群众对党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和支持。忠诚党的组织,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决不搞非组织活动,决不搞拉帮结派,以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二、坚守个人干净这条底线

保持个人干净,要严格做到“三个始终”和“三个净化”:始终保持对岗位责任的敬畏,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始终保持对手中权力的敬畏,“三个始终”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前提,也是保持个人干净的重要保障。同时,保持个人干净还必须,净化“工作圈”,构建同志间纯洁的工作友谊关系。净化“朋友圈”,构建真诚和谐健康的社会友谊关系。净化“家族圈”,构建俭朴和睦向善的家族亲情关系。

三、强化敢于担当这个责任

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在腐败与反腐败两军对垒面前,是否勇于担当,这是检验纪检监察干部的“试金石”。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要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肩扛责任,一往无前,乘胜追击,才能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戏曲的呼唤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夏蝉不止地鸣叫,大葵扇不停地在手中摇着,额头上的汗珠仍不断地冒着……角落的电风扇却一动不动地站着!这是一个停电的夏夜。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爷爷拿着他的充电收音机,播起戏曲。“你可把它关上吧!听着就烦。”奶奶停下手中的大葵扇,冲爷爷嚷嚷。

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似乎有些赶不上潮流。戏曲的色彩逐渐黯淡,越来越多人表示听不懂戏曲,甚至根本不愿听。老实说,我也不喜欢听戏曲。直至打开《呼兰河传》,我对戏曲才有所改观。在《呼兰河传》中,看戏的日子是极其重要的。家家户户接亲戚的接亲戚、唤朋友的唤朋友。这唱戏究竟是为什么呢?唱戏是在秋天,比方这一年秋收好,就要唱一台戏,感谢天地。若是夏天大旱,人们就戴起柳条圈来求雨,把雨给求来了,到秋天就更得唱戏。据说是因为求雨的时候许下了愿,许愿就得还愿,那么还愿的戏就非唱不可了。每每这个时候,嫁了的女儿回来娘家,回婆家的时候,母亲便会摆着手说:“秋天唱戏的时候,再接你来看戏。”母亲含着泪看着女儿走。也许在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习俗,但在过去,戏曲就象征着家人、朋友的呼唤

近几年来,国家越发重视戏曲的传承。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以独特的唱腔,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梅派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它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

不难发现,听完一段戏曲,我们又了解了一段历史,这何尝不是大家获得知识的一个便捷而又充满趣味的方式呢?作为一名高中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戏曲的地域性特征则充分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特色。作为传统文化,它就是最能展现人民群众感情的艺术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廉政戏曲电影《全家福》观后感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7月20日,由市纪委宣传部主办的大型廉政戏剧《全家福》平顶山巡演活动圆满落幕已过去半月有余,然而,这部优秀廉政剧目在平顶山的大地上依然是“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我认为廉政豫剧《全家福》很好地做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精品。

记得市里第一次组织观看《全家福》演出时,该剧就让我动容,除了温情,更多的是对廉洁从政、清廉做人的反思。在3月中旬筹备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期间,我就提议在适当时候邀请《全家福》剧组来平为我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进行专场演出。虽多方联系,但因档期原因,未能成行。得知市纪委将组织《全家福》剧组来我市进行巡回演出时,我们积极响应,认真筹划。时值6月,全市高招、中招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努力克服自身困难,合理调整时间安排,做好宣传搞好动员,确保了《全家福》教育专场演出的圆满成功。

该剧把主人公蜕变的原因归结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诚然,社会的风气、家庭的影响,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但内因还是在自身,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治理腐败更需要从“主观入手”,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是市教育局党委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局的廉政谈话制度自规范实施以来,已累计谈话1000余人次,其中不乏县区教育部门和局属单位的负责人。时常拉拉袖子、提提醒在我局已成“常态”,成为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的自觉行动。近日,市委印发了“纪挺法前”《实施办法》,该办法的出台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抓自身、练内功,讲纪律、守规矩,防止由违纪行为演变成违法行为。局机关的学习贯彻活动正在有序开展,局党委及机关、二级机构各支部已分别进行了集中学习。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以系统内《全家福》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纪挺法前”《实施办法》的学习贯彻为契机,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推动全局整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中国戏曲走进校园观后感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然而,戏剧在现在的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渐渐衰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崛起,现代文化正和传统文化商讨着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才能站得住脚呢?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通过课程的学习其中黄梅戏让我影响最深。我要好好学习这门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极爱越剧的。

客厅里,书房里,卧室里,时不时传来几声母亲沉醉的低唱;就连双手浸在泡沫油腻的餐具中,也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两段。

记得母亲最爱的两出戏是《藏书之家》和《陆游与唐婉》。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对它们做到百看不厌的,不过自己倒是“沾了光”,在母亲的熏陶下,不仅对很多戏剧情节熟悉得很,而且也渐渐喜欢上了越剧。

母亲看戏时,人戏极深。

听到感伤无奈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对,母亲的两道细眉就纠在了一起,双手习惯性地攥住衣角,眼神凝于舞台中央缱绻相拥的人儿;看到《药》中大刀劈向头颅后,那喷溅而出的鲜血洒向热气腾腾的馒头,母亲的嘴又紧紧地抿在了一块儿,然后缓缓松开,深深地叹一口气。

母亲爱极了越剧。小时候,母亲带我去过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剧院,大多已经忘却了,而有个叫作“空中剧院”的地方却在我的记忆中深深地扎了根:哀婉的曲调,华美的服装,绚丽的舞台,还有那淡淡的百合香……

那束百合的香气至今仿佛还萦绕在鼻间。

那天,我跟着母亲去了“空中剧院”。剧终了,演员开始谢幕,但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没有结束——献花!

这时的献花看似简单,其实也是经过内部人员严格筛选的——要是人人都冲上去,舞台还不“轰隆”一声塌了——不准你献花就是不准!保安!上!

那次,母亲通过层层关系,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为此母亲特意挑选了一大束百合,绿色的带有褶子的纸束着,美丽而不失高雅。母亲还带上了摄像机,我以为她会用摄像机摄下她与自己崇拜的演员并肩合影的场面。但她突然把百合递到了我手上,推着我:“你,快上去,去献花!”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上舞台的,往下一看,黑压压一片——我已觅不到母亲在何处,但我知道,母亲一定在某个角落举起照相机对准我……

下台后,舞台上绚丽灯光下的影子还在我眼中晃,感觉整个人晕乎乎的。

倒是母亲,看着这张相片,笑得合不拢嘴——比她自己上台还开心。

当年台上的布景,在我心中多多少少沉淀下了浅浅淡淡的岁月陈香;印象中的母亲,正坐在我的身边哼唱着那我再熟悉不过的《葬花吟》。如今,在无人处我也会轻轻吟上一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而母亲似乎正笑吟吟地看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华戏曲伴我成长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积淀了大量的丰富文化,中华戏曲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热爱中华传统戏曲,是受爷爷的影响。传统戏曲,如同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

起初并不懂何为越剧。小时候看到爷爷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观赏越剧红楼梦,看他时不时还饶有趣味地跟唱一两句。那时起,我便被里面俊秀的古装男女、华丽的衣着首饰、富有戏剧的爱情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爷爷耐心的解说下,越发觉得越剧唱词韵味,曲调朗朗上口。于是,我逐渐从对越剧的一窍不通到欲罢不能。

首先是它的音乐。越剧起源于浙江,在上海,浙江一带流行。西湖之水的滋润,秦淮烟波的熏陶,使得它的曲调格外地细腻,另外,配上吴语作为唱词,无论是细细聆听还是低吟浅唱,都觉得它曲调柔情,情思绵绵。在加上越剧各具特色的流派唱腔,稳健敦厚的范派,清脆甜美的傅派,委婉明丽的王派……总能把人物的苦乐悲欢以及内心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它传神的表演。像著名的扇子功、水袖功乃至越剧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根据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而设计的,有眼有板,韵味十足。这些便构成了越剧非凡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梁祝》、《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无一不蕴含着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总是习惯性地沉醉于悠扬的越剧中,那是一个无人能打扰的世界。音调在高潮中拉得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昂扬直入云霄又戛然而止,一线收束,把韵律插入灵魂又兀自静默,让人如痴如醉。渐渐地,发现越剧中蕴含着丰富的古典文化。且不说舞台上展现的古代社会的人情百态、风俗习惯,单是唱词中的古代诗词就让我受益无穷。陆游的《钗头凤》、李清照的《声声慢》等经典诗作我都是在《沈园绝唱》和《李清照》中记住的。

此外,抱着求知似渴的态度,我又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知道除了轻转柔婉的越剧之外,还有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剧、高亢悲凉的梆子戏……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魅力、韵味及内涵。同时,我也了解到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似乎有点站不住脚跟,日趋被人们淡忘。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弃之戏曲,投之流行”。当今世界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我从不盲目地追求流行,我深爱着祖国的传统文化。我始终觉得,传统文化是无可替代的。我喜欢深夜里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清茶,看一会儿戏曲节目,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同时,我也愈发地明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戏曲文化,我经常和同学们到大街上宣传或者开展一些有关戏曲的表演节目。是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中华戏曲文化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从前满大街的戏迷,现在已后继无人,从前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一问三不知;从前的刀嗑话题,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戏曲将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戏曲这一个庞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观点: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过时了,不流行了,自然就会被淘汰。它虽然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种供人们娱乐的工具,如果有比戏曲更好的娱乐工具,人们自然会向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个法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如果戏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娱乐工具,那戏曲被淘汰将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大自然还有一个法则——适者生存。戏曲作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话,迎来的是会消失。

想到这儿,我不禁多了几分担心,戏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试想,一个民族若没有了信仰,那岂不是一团乱麻。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拯救戏曲的观点:戏曲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场面小,表演的方式单一,而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成不变的,似乎从未发生改变。所以,第一,在戏曲内涵不变的条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让戏曲是多样化的,变化的,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第二,在剧情不变的条件下,场面要变,要一改以往秀气的风格,几个人当千军万马?不,至少要上百个,这样才热闹,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亲和感;第三,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表演的方式要变,可以将戏曲的故事起源拍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或是动画片,例如《梅兰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第四,政府可以请些明星来唱戏、表演,这样,我相信戏曲将不再孤单。 我想着,新的戏曲将掀起一股热捧的浪潮;也想着,梅兰芳在新戏曲前也只不过是班门弄斧;想着,外国人都会哼上几声京腔??我会一直想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书房门前一支梅,树上鸟儿对打对……”

婉转,悠扬——我这样形容它。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就是它——戏曲

也许你会笑我喜欢它。“戏曲?不会吧?你也太土啦。现在哪儿还有人听这个啊!”原本,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今天才发现了真正的它,然后,喜欢上了它。你听见了吗?它在诉说。诉说着千古的绝唱,诉说着永恒的经典,诉说着世界的惊叹。我想,它需要听众,我愿意听它诉说,用心。

第一次真正打动我的戏曲是它。那浓烈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无数次的暗示,而那木头脑袋又屡敲不响,无奈于伤心离别。那颗心是火热的。我能感觉,我能触碰得到。而那股莫名的感动便也就通过我的指尖刺激了神经。

《梁祝》——一个不老的神话。人们惊异于它的凄美。又该怎样让它更广为人知呢?戏曲便为它插上了双隐形的翅膀,让它飞跃了国界,在世界自由翱翔。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让它来诉说这最初的神话,自然就成锦上添花,给予了它最好的诠释。于是,便有了千古绝唱。

经典,何谓经典?依我看,能绕梁三日,使人齿舌留香,便是经典。而那兼容二胡的温宛、铜锣的刚劲、琵琶的飞扬、月琴的优雅的戏曲又岂是“绕梁三日”?它是一种力量,穿透你身上的每个细胞;它是一股清泉,沁透了你的心脾;它是一缕阳光,贯穿于你的发梢到足底。于是,便有了“永恒”的经典。

闻声寻去,世界惊叹的源头在哪儿?掀开那神秘的.面纱,欣然,原来早已有种命定的情愫牵绊着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早已有那潺潺的戏曲之流在血液中流淌。

于是,你找到了我,我也找到了你。欣喜若狂的打声招呼,然后相伴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