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防拥挤踩踏方面应注意什么【汇总七篇】

浏览

4722

作文

7

篇1:高考考场议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全文共 2977 字

+ 加入清单

一、审题立论

审题即在行文前对作文材料中展示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然后按要求进行写作。纵观2005~2006年高考议论文题目,主要包括命题型和话题型两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我们认真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就可写出构思深刻的作文。下面,就结合一些实例作简要介绍。

(一)命题型议论文的审题

1、推敲含义。这种方法主要适宜于直接以词语为题目的文题。这类题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考生只要能够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就可以根据词义立意。例如今年湖南高考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考生只要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一种解释就可立意,如可谈志趣、性格与交友的关系;可谈意气用事的危害;还可通过历史人物(如苏轼、范仲淹等)生存状态的概说,表现他们超脱旷达、心忧天下的精神风貌。

2、理清关系。这种方法主要适宜于直接以短语为题目的文题。这类题目难度较大,考生首先必须了解短语的结构,明确它们的关系,然后确定写作方向。如《失败和成功》是对比关系,就要论证两者的互相转化;《人与路》(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选择关系,就要阐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小溪、大河、大海》是比喻关系,就要分析它们所蕴涵的道理。

3、联类对比。这种方法主要适宜于写作重点难以把握的文题。对于这种命题,考生不妨将它与另一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从中辨明各自的侧重点确定立意。如果考生难以把握《谈六合彩的危害》的重点,就可将它与《谈六合彩的由来》进行比较,前者侧重于挖掘六合彩的危害,后者侧重于探究六合彩的起源。这样一来,写作重点就凸显了出来。

(二)话题型议论文的审题

1、重视概念的内涵。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成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忽视了概念内涵就有走题之虞。如以“热”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就不能将“热”理解为“热情”、“热心”等。如果错误理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了。

2、重视背景语的指向。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章内在文脉的贯通。

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涵,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审读背景语,我们会发现,要求我们写的“哲理” 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

3、重视提示语的暗示。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1)要写自己的,不能写他人的;(2)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1)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2)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

考试作文审题是很重要的一环,写作水平再高,审题不准,偏离要求,也不能得高分。准确抓住中心要求,认真审题,审题关一过,构思就容易了。

二、引用论据

“事实胜于雄辩”,但初学者对材料论据往往原原本本地引用,以叙代议,结果不仅减弱了论据的作用,甚至淹没了论据。

一则事实材料的含义往往很丰富,叙述事实作论据时,就不能不考虑“取其一点”,这样才能集中火力真正有效地证明论点。所以,我们要学会对材料剪裁、概括与拓展。

从论点需要出发,注意叙述的角度,把握好材料的侧重点,剔除掉与论点无关的材料与数据,使二者尽可能吻合。

例如要论述“创造发明来自于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这个论点,可这样叙述:

瓦特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小时候,看到火炉上茶壶的盖子被水蒸气冲开,他就感到惊异,引起了他的深思和追问,想问个究竟,从中得到了启发,并思考着如何用水蒸气来掀动更重的东西。后来,瓦特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工作中发现,已有的蒸汽机有很大的缺点,于是他年年月月地观察着、思考着、分析着、试验着,终于在一七八二年创造出万能蒸汽机。

叙述材料要求文字简洁,内容明确。

记叙性的材料,因为为了感人,所以通常写得生动细致,而议论文中的叙述,目的是为了说理,因此,不需原本照抄,否则会喧宾夺主,淹没事例的重点。叙述时紧扣论点,截取与论点有关的文字,用极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切忌啰唆与含糊,拖泥带水,杂乱无章。

例:请以马克思和居里夫人的事迹来论证“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这个论点,要求论据高度概括,只用一两句话。

“马克思致力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尽管有时喝开水,啃馒头,他对此都甘之如饴;居里夫人一生清贫,却将自己历尽艰辛提炼出来的价值一百万美元的一克镭,奉献给了人类。他们追求的是人类的解放,科学的进步。”

〔简评〕

“致力于”强调了贡献之大,与喝开水、啃馒头形成对照,指出求索的极少;一个“甘之如饴”,把马克思的品质、情操、胸怀都写了出来。

“一克镭”前用了“价值一百万美元”、“历尽艰辛提炼出来的”,都不要报偿,奉献给了人类,而且是在“一生清贫”的情况下做出的,这不是贡献极大而索取极少吗?

这两例和论点结合紧密,吻合浓缩得很好,抓住了侧重点,高度概括。

三、叙述材料要善于拓展

拓展,就是把材料中与论点相关的部分扩展开来,使叙述的内容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或者将蕴涵在材料中并不显露的地方加以挖掘、扩充,使材料能成为论证论点的有力论据。同时叙述材料时,突出或增补一些与论点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如瓦特之例,不仅扣住论点,而且剪取故事中与论点“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相吻合的这一侧面,突出这一面。如多处强调瓦特“感到惊异”、“想问个究竟”、 “追问”、“深思”、“思索着”、“分析着”、“试验着”,这些扩展语句是不可少的。少了这样的语句,再好的例子也不能很好地为论点服务。

例文:

有钱难买幼时贫

董树堂

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一定会成为优秀运动员,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但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非常贫穷。”在贝利看来,一个人能成才,或在事业上有所造诣,幼时贫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时贫”之所以金贵,在于它能够使孩子提前涉世,早日领略人生,认识生活的艰难,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发愤长智求知学本领,乃至成就事业。高尔基没有早年丧父当童工、做学徒,饱尝人间苦难的经历,是不可能写出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等名著的。陈章良自幼贫寒,9岁上小学,在17岁跳级考入大学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靠微薄的助学金和课余劳动所得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正因为他不怕吃苦,才能够28岁当教授,30岁获侯赛因青年科学奖。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语)今天,我们没必要让孩子都去“饿体肤”,但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让他们懂得衣食不易、生活之艰辛,则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觉得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1、充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素质。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学生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发展。因此,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仅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是社会大众教育的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3、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小升初作文应注意哪些方面?

全文共 1599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要具备健康鲜明的主题,优美生动的文字以外,还要有一个完整、连贯、流畅的结构,我们把它归结为八个字,那就是“上下贯通,首尾相援”。

文章结构必须上下贯通,首尾相援,这也是作者思路的连贯性在文章中的体现,这种形式的连贯同时也能够体现文意的连贯,即形式服务于内容。文章的各部分之间,段落之间,前后语句间都要紧密连接,通篇一贯,这样的结构才能严谨、完美。好的结构会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内容清晰完整,过渡自然流畅,文章整体和谐统一。否则,如果信马由缰,文章结构势必混乱无章,主次不分,再典型生动的材料恐怕也难以吸收读者去阅读和欣赏。“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文章结构必须细密周严,层层衔接,无懈可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是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在选好材料的情况下精心安排语句段落间的过渡与衔接,开头与结尾的关照与呼应,做到前后勾联,相互顾及,防止脱节,顾此失彼。

二、严密紧凑,顺理成章。这就是说文章的布局应该注重衔接,注重段落语句之间的过渡,前后关联,这样才不会造成各部分内容的疏散与脱离。

1.谈谈过渡。过渡是文章内容连贯的一种重要方法。好的过渡能够使文章前后衔接,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如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很明显这是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白草园与三味书屋两段生活联结起来。又如《感受幸福》一文开头一段,“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它就在我的身边”一句,既回答了上文关于“幸福在哪里”的疑问,又自然地振起下文,写“我”对幸福的体验过程。

2.谈谈照应。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照响应。前面的内容要有呼应后面的情节,前面也要埋下伏笔。在形式上照应有三种方式,一是结尾和开头的照应;二是伏笔和关键语句的照应;三是正文和标题的照应。

首尾照应是写作中常见的照应形式。开头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开头能够帮助读者抓住要领,感受全文,好的结尾能够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主题得到升华。而首尾照应则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如《感受友谊的枫叶》一文,小作者从不经意间发现的藏在书中的半片枫叶凝神沉思写起,道出了这代表友谊的半片枫叶的来由,结尾处以“很久很久,我才回过神来,又将那半片枫叶放回了书里”收篇,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我将它拿起,放在手中,默默地站在那儿想了很久”,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再看《感受团结的力量》一文,小作者以散文化的笔法描述了几个花须经历了风雨的洗礼,造就了脉脉的芳香,但并未注意到首尾的呼应。开头写道,茉莉花虽无艳丽的外表,但香气脉脉而高雅,结尾处写“盛开的花代表了友谊的结晶,花下的世界,永远存在着那几个根须”,让人联想到花开的艳丽,与“脉脉的香气”是不吻合的,这也正是此文的重要缺憾之一。

前伏后应的照应也是照应的基本方式之一。《感受友谊的枫叶》的小作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文章的第三段“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道出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是深秋的时节,而此时也是枫叶正红的时候,为后文的“从高高的树上落下了一片火红的枫叶”伏下了很好的一笔,不得不赞叹小作者在构思上的精雕细琢。

正文与开头的照应能够使主题更加明确,中心更加突出。我们看一下《感受幸福》一文的结尾:“如果有来生,我还要感受一下这辈子的幸福生活”,这一句意在照应文章的标题,然而语言过于平淡,格调低落,使人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不符合新时期少年儿童所应该拥有的心态,因而降低了文章的格调,这是我们在写作时要十分注意的。

一篇好的作文是讲究构造艺术的,而这个艺术的核心正是使文章“上下贯通,首尾相援”的艺术,做到这一点,也就做到了文章的通篇连贯,和谐一致,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朋友入园后家长要注意的方面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1.孩子入园后,家长必须立刻离开。孩子入园第一天哭闹是正常的,家长适当的安慰孩子就可以走了,相信老师有能力把孩子哄好,最不好的是孩子哭,家长哭,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越发不愿上幼儿园,也有爷爷奶奶留下陪孩子:反正我不上班,我就陪陪他,或是上两天歇三天,孩子是很敏感的,听到这些,孩子会哭闹的更厉害,迫使家长做出让步,也有的孩子第一天,第二天不哭,而后来却开始哭起来,家长认为是孩子在训练中心受到了什么委屈,就不送了,其实,这种波动是正常的,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要做的就是不间断的送,那种上两天歇三天的做法不可取,使得孩子有依赖性,适应集体生活慢,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训练中心后,听到孩子的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到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孩子,怀着不被孩子发现的侥幸,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也是不可取的。会导致平静的孩子哭起来,对于刚入训练中心的孩子,妈妈们要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问题,如:在训练中心里有什么高兴的事,和小朋友玩过哪些好玩的玩具啊,讲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宝宝伤心备至,进而更对训练中心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不愿意说训练中心的事,也不要勉强,相信过一段时间他高兴的时候你不让她说她也会说的。新入园的孩子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有的还可能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孩子有安全感,引导孩子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和他们一起亲近。对老师有信任感,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幼儿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训练中心生活。如果孩子确实感冒不舒服,也不要强迫他去幼儿园,因为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愉快的心情,让孩子在家里修养好了再来训练中心园。

2.认识新朋友,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师也是孩子的新朋友。开学前几天,家长可利用离园时间和老师交谈,老师会及时表扬您的孩子,增强孩子上训练中心的信心。

1.新生入园要早接。刚入园的孩子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更怕上训练中心。新生入园初期尽量早点把孩子接走。

2.谈论训练中心的活动。全家人以乐观的态度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倾听他们谈论在训练中心参加的活动、认识老师、小朋友,共同欣赏孩子带回来的作品和奖品

3.严格遵守训练中心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早上9点钟幼儿必须入园,并避免幼儿带早餐入园,下午5点30分以后接孩子离园。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小升初作文应注意哪些方面

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在写作文呢,但你知道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升初作文应注意哪些方面,欢迎阅读。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要具备健康鲜明的主题,优美生动的文字以外,还要有一个完整、连贯、流畅的结构,我们把它归结为八个字,那就是“上下贯通,首尾相援”。

文章结构必须上下贯通,首尾相援,这也是作者思路的连贯性在文章中的体现,这种形式的连贯同时也能够体现文意的连贯,即形式服务于内容。文章的各部分之间,段落之间,前后语句间都要紧密连接,通篇一贯,这样的结构才能严谨、完美。好的结构会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内容清晰完整,过渡自然流畅,文章整体和谐统一。否则,如果信马由缰,文章结构势必混乱无章,主次不分,再典型生动的材料恐怕也难以吸收读者去阅读和欣赏。“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文章结构必须细密周严,层层衔接,无懈可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是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在选好材料的情况下精心安排语句段落间的过渡与衔接,开头与结尾的关照与呼应,做到前后勾联,相互顾及,防止脱节,顾此失彼。

二、严密紧凑,顺理成章。这就是说文章的布局应该注重衔接,注重段落语句之间的过渡,前后关联,这样才不会造成各部分内容的疏散与脱离。

1.谈谈过渡。过渡是文章内容连贯的一种重要方法。好的过渡能够使文章前后衔接,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如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很明显这是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白草园与三味书屋两段生活联结起来。又如《感受幸福》一文开头一段,“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它就在我的身边”一句,既回答了上文关于“幸福在哪里”的疑问,又自然地振起下文,写“我”对幸福的体验过程。

2.谈谈照应。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照响应。前面的内容要有呼应后面的情节,前面也要埋下伏笔。在形式上照应有三种方式,一是结尾和开头的照应;二是伏笔和关键语句的照应;三是正文和标题的照应。

首尾照应是写作中常见的照应形式。开头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开头能够帮助读者抓住要领,感受全文,好的结尾能够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主题得到升华。而首尾照应则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如《感受友谊的枫叶》一文,小作者从不经意间发现的藏在书中的半片枫叶凝神沉思写起,道出了这代表友谊的半片枫叶的来由,结尾处以“很久很久,我才回过神来,又将那半片枫叶放回了书里”收篇,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我将它拿起,放在手中,默默地站在那儿想了很久”,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再看《感受团结的力量》一文,小作者以散文化的笔法描述了几个花须经历了风雨的洗礼,造就了脉脉的芳香,但并未注意到首尾的呼应。开头写道,茉莉花虽无艳丽的外表,但香气脉脉而高雅,结尾处写“盛开的花代表了友谊的结晶,花下的世界,永远存在着那几个根须”,让人联想到花开的艳丽,与“脉脉的香气”是不吻合的,这也正是此文的重要缺憾之一。

前伏后应的照应也是照应的基本方式之一。《感受友谊的枫叶》的小作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文章的第三段“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道出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是深秋的时节,而此时也是枫叶正红的时候,为后文的“从高高的树上落下了一片火红的枫叶”伏下了很好的一笔,不得不赞叹小作者在构思上的精雕细琢。

正文与开头的照应能够使主题更加明确,中心更加突出。我们看一下《感受幸福》一文的结尾:“如果有来生,我还要感受一下这辈子的幸福生活”,这一句意在照应文章的标题,然而语言过于平淡,格调低落,使人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不符合新时期少年儿童所应该拥有的心态,因而降低了文章的格调,这是我们在写作时要十分注意的。

一篇好的作文是讲究构造艺术的,而这个艺术的核心正是使文章“上下贯通,首尾相援”的艺术,做到这一点,也就做到了文章的通篇连贯,和谐一致,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记叙文写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记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的文章就是记叙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记叙文写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的记叙文只简单地写一人一事,但更多的记叙文,所写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事情的变化发展比较曲折,时间的迁移和场地的变换也比较频繁,就是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了。

写记叙文,无论是简单的,或是复杂的都要注意下列几点:——记叙文写作指导

第一,交代清楚。

写记叙文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使读者对发生的事件有全面而清楚的了解。这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凡是记叙性体裁的文章,如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记叙散文,包括小说,都要具备这六要素。

《祝福》这篇小说,其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旧中国年终祝福的时候。地点是鲁镇。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有“我”、“鲁四老爷”、“祥林嫂”等。事情的经过是祥林嫂两次到鲁家佣工,不但受到严重剥削,而且精神上也受到摧残,最后沦为乞丐。故事发生的原因,是祥林嫂寡居之后,被迫到鲁家佣工,故事的结果是当样林嫂被鲁家撵出之后,年终祝福的时候,默默地死去了。由于小说的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读者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会对内容有清楚的理解。从而产生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旧社会的僧恨。

第二,级索分明。

要把复杂的内容记叙得条理清楚,确定线索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把纷繁的材料贯穿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婚现场会》这篇文章涉及“我”、王拴牛、郑谷雨、武艾英等众多人物,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冲突尖锐复杂,但是由于作者紧紧抓住了王拴牛要不要彩礼这条线索,因此故事的情节紧凑条理,中心十分突出。一般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的却有几条线索。《药》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随着这两条线索的连接、交织、融会,使故事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众多人物形象逐步地鲜明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主题思想也步步深化。

第三,记叙其体。

所谓具体,不是不分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把文章记成“流水账”,而要用事实说话,要善于选择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面貌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主题。例如《汉堡港的变奏》这篇散文,在刻画吉亚特这个人物时,就用了极为精练的笔墨,勾勒了这个自视是行家,看不起中国人的小工头的。文章写道:“一号工头吉亚特是一个有几十年工龄的行家,两撇小胡子,矮小而精明,极有本事,就是看不起中国人。汉川号的大副根本指挥不动他。”容寥数语,.就把自视为行家、傲视中国人的小胡子写活了。可是,当他不按配载图执行,“卡了壳”之后,那个原来“满不在乎地拍着胸脯”,“翘着小胡子说”,“我有把握”,“我从来没被动过”的吉亚特,这时却狼狈万状,“满头大汗地来找贝汉廷”请教了。事实教育了他,使他转变了,‘小胡子吉亚特摊开双手,耸了耸肩说:‘太奇妙了,这些货简直是按你们船舱的尺码定做的!”这里刻画吉亚特,着里不多,但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不仅绘声绘色地写出这个工头对中国人的看法的转变,也从反面衬托了船长贝汉廷的才干和胆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考场议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全文共 3103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大家一看到议论文就头疼,觉得议论文很难写,可是事实上,一旦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就没那么难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考场议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审题立论

审题即在行文前对作文材料中展示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然后按要求进行写作。纵观2005~2006年高考议论文题目,主要包括命题型和话题型两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我们认真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就可写出构思深刻的作文。下面,就结合一些实例作简要介绍。

(一)命题型议论文的审题

1、推敲含义。这种方法主要适宜于直接以词语为题目的文题。这类题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考生只要能够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就可以根据词义立意。例如今年湖南高考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考生只要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一种解释就可立意,如可谈志趣、性格与交友的关系;可谈意气用事的危害;还可通过历史人物(如苏轼、范仲淹等)生存状态的概说,表现他们超脱旷达、心忧天下的精神风貌。

2、理清关系。这种方法主要适宜于直接以短语为题目的文题。这类题目难度较大,考生首先必须了解短语的结构,明确它们的关系,然后确定写作方向。如《失败和成功》是对比关系,就要论证两者的互相转化;《人与路》(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选择关系,就要阐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小溪、大河、大海》是比喻关系,就要分析它们所蕴涵的道理。

3、联类对比。这种方法主要适宜于写作重点难以把握的文题。对于这种命题,考生不妨将它与另一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从中辨明各自的侧重点确定立意。如果考生难以把握《谈六合彩的危害》的重点,就可将它与《谈六合彩的由来》进行比较,前者侧重于挖掘六合彩的危害,后者侧重于探究六合彩的起源。这样一来,写作重点就凸显了出来。

(二)话题型议论文的审题

1、重视概念的内涵。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成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忽视了概念内涵就有走题之虞。如以“热”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就不能将“热”理解为“热情”、“热心”等。如果错误理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了。

2、重视背景语的指向。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章内在文脉的贯通。

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涵,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审读背景语,我们会发现,要求我们写的“哲理” 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

3、重视提示语的暗示。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1)要写自己的,不能写他人的;(2)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1)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2)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

考试作文审题是很重要的一环,写作水平再高,审题不准,偏离要求,也不能得高分。准确抓住中心要求,认真审题,审题关一过,构思就容易了。

二、引用论据

“事实胜于雄辩”,但初学者对材料论据往往原原本本地引用,以叙代议,结果不仅减弱了论据的作用,甚至淹没了论据。

一则事实材料的含义往往很丰富,叙述事实作论据时,就不能不考虑“取其一点”,这样才能集中火力真正有效地证明论点。所以,我们要学会对材料剪裁、概括与拓展。

从论点需要出发,注意叙述的角度,把握好材料的侧重点,剔除掉与论点无关的材料与数据,使二者尽可能吻合。

例如要论述“创造发明来自于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这个论点,可这样叙述:

瓦特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小时候,看到火炉上茶壶的盖子被水蒸气冲开,他就感到惊异,引起了他的深思和追问,想问个究竟,从中得到了启发,并思考着如何用水蒸气来掀动更重的东西。后来,瓦特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工作中发现,已有的蒸汽机有很大的缺点,于是他年年月月地观察着、思考着、分析着、试验着,终于在一七八二年创造出万能蒸汽机。

叙述材料要求文字简洁,内容明确。

记叙性的材料,因为为了感人,所以通常写得生动细致,而议论文中的叙述,目的是为了说理,因此,不需原本照抄,否则会喧宾夺主,淹没事例的重点。叙述时紧扣论点,截取与论点有关的文字,用极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切忌啰唆与含糊,拖泥带水,杂乱无章。

例:请以马克思和居里夫人的事迹来论证“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这个论点,要求论据高度概括,只用一两句话。

“马克思致力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尽管有时喝开水,啃馒头,他对此都甘之如饴;居里夫人一生清贫,却将自己历尽艰辛提炼出来的价值一百万美元的一克镭,奉献给了人类。他们追求的是人类的解放,科学的进步。”

〔简评〕

“致力于”强调了贡献之大,与喝开水、啃馒头形成对照,指出求索的极少;一个“甘之如饴”,把马克思的品质、情操、胸怀都写了出来。

“一克镭”前用了“价值一百万美元”、“历尽艰辛提炼出来的”,都不要报偿,奉献给了人类,而且是在“一生清贫”的情况下做出的,这不是贡献极大而索取极少吗?

这两例和论点结合紧密,吻合浓缩得很好,抓住了侧重点,高度概括。

三、叙述材料要善于拓展

拓展,就是把材料中与论点相关的部分扩展开来,使叙述的内容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或者将蕴涵在材料中并不显露的地方加以挖掘、扩充,使材料能成为论证论点的有力论据。同时叙述材料时,突出或增补一些与论点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如瓦特之例,不仅扣住论点,而且剪取故事中与论点“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相吻合的这一侧面,突出这一面。如多处强调瓦特“感到惊异”、“想问个究竟”、 “追问”、“深思”、“思索着”、“分析着”、“试验着”,这些扩展语句是不可少的。少了这样的语句,再好的例子也不能很好地为论点服务。

例文:有钱难买幼时贫

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一定会成为优秀运动员,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但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非常贫穷。”在贝利看来,一个人能成才,或在事业上有所造诣,幼时贫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时贫”之所以金贵,在于它能够使孩子提前涉世,早日领略人生,认识生活的艰难,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发愤长智求知学本领,乃至成就事业。高尔基没有早年丧父当童工、做学徒,饱尝人间苦难的经历,是不可能写出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等名著的。陈章良自幼贫寒,9岁上小学,在17岁跳级考入大学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靠微薄的助学金和课余劳动所得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正因为他不怕吃苦,才能够28岁当教授,30岁获侯赛因青年科学奖。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语)今天,我们没必要让孩子都去“饿体肤”,但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让他们懂得衣食不易、生活之艰辛,则是很有必要的。

〔简评〕

四则论据,突出“有钱难买幼时贫”,“善浓缩,会概括”,文章短小精悍很具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