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的小故事大道理800字(通用六篇)

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以下是有关良心的话题故事作文,欢迎大家参阅!

浏览

6008

作文

84

篇1:教育孩子哲理故事:苏武牧羊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匈奴自从被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平静了好长一段时间。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匈奴的上层发生了内讧,苏武一行人也受到了牵连。匈奴单于扣留了苏武,要他背叛汉朝。苏武不愿,单于便许以高官厚禄。再次被苏武严词拒绝后,单于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愿杀他,但也不愿放他回去,便将他发配到北海牧羊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久了,旌节上的穗子也掉完了。一直到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

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一天,人们都出来迎接他。人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都说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我班的一次体育游戏活动。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羊角球、跳绳、小推车,飞镖等游戏材料,让他们按照惯例轮流优先选择活动内容(如周一由第一组小朋友先选,周二由第二组小朋友先选,依次类推)、自由结伴开展游戏。大多数幼儿兴致高涨,却发现了很多问题:丢飞镖的幼儿有的拿起飞镖无目标地用力一扔,让飞镖飞出场地老远;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时候飞镖飞出了老远,却没人去捡回来;有的幼儿骑着羊角球整个操场到处跑;揪尾巴的幼儿不顾前方是否有人横冲直撞,而一些跳绳的幼儿也随意地想在哪里跳就在哪里跳,随着早操音乐的响起,小朋友将这些材料随手一扔就去做操了,自制材料投放的第一次就这样草草收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这次活动,老师为幼儿预设了主题游戏,按照游戏活动常规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行游戏。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减少了等待现象,体现了幼儿主体。特别是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以及因为规则问题产生争执后,老师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引导措施值得赞赏。面对告状,老师没有以“裁判员”身份立即宣判谁是谁非,而是耐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以欣赏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幼儿游戏之中,引导他们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不仅淡化了矛盾,而且将游戏推向高潮,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结束部分的简短评价对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说这次活动是一个窗口的话,那么透过这扇窗,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机智和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得人心者得市场》哲理小故事大道理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商家送给顾客最好的礼物是满意,顾客送给商家的最好礼物是货币。

美国好乐公司的副总裁艾丽莎巴伦,掌管着30多亿美元的资产。她20岁时曾当过一家糖果店的店员,来店的顾客特别喜欢她,总是等着她给自己售货。

有人好奇地问艾丽莎:“为什么顾客都喜欢找你,而不找别的小姐,是你给的特别多吗?”

艾丽莎摇摇头说:“我绝对没有多给他们。只是别的小姐称糖时,起初都拿得太多,然后再一点点地从秤里往下拿。而我是先拿得不够,然后再一点点地往上加,顾客自然喜欢我了。”

有钱难买愿意。艾丽莎巴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抓住和满足了顾客心理上的微妙差别:一点点地往秤上加要比一点点往秤下拿让顾客感到舒服。

法林是美国的著名商人。有一次,一个朋友请他帮助销售在库房里积压多年的商品。他就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经营积压商品的办法。

他在波士顿市中心的繁华区开了一家商店,并在电视上做了广告,声称该店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经营方法:商品标出价格的头12天,按全价出售;从第13天起到第18天,降价25%;从第19天至24天,降价50%;从第25天至30天,降价75%;从第31天至36天,如果仍然没人要,就把商品全部送给慈善机构。

法林商店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几乎知道商店广告的人都想去看一看,其中的大部分人预言:“法林这个笨蛋非倾家荡产不可。”因为,如果顾客等到商品价格降到最低时才去购买,商店就非吃大亏不可。

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法林商店的商品从降价后就十分畅销,很快就将积压多年的商品销售一空。

人心可以经营。法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准确地调动和满足了顾客争先恐后购买的渴望心理:今天我不买,明天就会被他人买走,还是先买下为好。

大道理】:

得人心者得市场

谁能调动和满足顾客购买商品的内心渴望,谁就能受到顾客的欢迎,谁就能使商品畅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一个简单的道理,看似平凡的话,但却意味无穷。

的确是这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处处留心,争取做好榜样的力量。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事与愿违。只考虑了自身的问题,却忽略了学生是不是愿意和你这个“榜样”*拢。

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个男生,脑袋聪明的很,脾气也怪的很。上课时他能积极发言,动脑思考,往往一些难理解的问题,他总最先明白。可却有着至命的弱点,不爱写作业,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一概不写。看的紧点或许能跟上,只要稍一疏忽他更要逃过“此劫”。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我采取了很多方法,软硬皆施,恩威并用,可还是不凑效。

很苦恼,努力做到处处留心,想办法让这个问题学生变好,可却发现他不愿和你*拢,为什么呢?

我试着让他的同桌来帮助他,注意他平时都在干些什么,经了解发现,他不但不爱写作业,就连练习本为、作业本都乱糟糟的,常常不知作业写在了哪个本上,作文草稿本也可用生字本代替,今天用的练习本明天就不易而飞了。还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撒谎”。拿以前写过凑数当新的作业。

让他知道完不成家庭作业有多么的不应该,还是......就在我犹豫时,在他不完成的事情上,我没给任何回应。当第二天我问他:“你为什么又没写作业?”他却掉下了“宝贵”的眼泪。嗯?......我心中有许多问号,他说:妈妈去加班了,没给他听写生字,让他自己写。我说:“那你以后就自己管自己吧!也没批评他。

从那以后,虽然也有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但他不再不以为然,而是感觉有些愧疚。也会为这次听写比上次少错了几个字而高兴了。或许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点“宽容”,不要对他要求太高吧!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看来我对它的理解还不够,教育并不一定就是充满哲理的优美语言,蕴含道理的语言行为。有时可能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宽容一点的心。事无大小,教法无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彭德怀教育子女的故事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彭德怀(1898—1974)一生没有子女,他把弟弟彭金华烈士的女儿彭梅魁当做亲生女儿,他们长时期生活在一起。

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国内形势的不同看法,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且被罢了官。

不久,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住到吴家花园。在那里,彭德怀亲自开荒种菜,挖塘养鱼种藕,把一个残墙断壁、草木凋零的荒园,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花园。梅魁看到伯父年纪大了,劳动有些吃力,便劝他说:“你不能这样不顾身体啊!”彭德怀说:“孩子,劳动对我来说是需要的,再说国家还很困难,我不能为党工作,还可以为人民减轻一点负担啊!”

彭德怀住的地方叫挂甲屯。这儿的老乡世世代代喝土井里的水。他把自己院子里的水接到街上,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老乡们住的房子有的是土坯垒的,遇到下雨,他就戴着草帽,卷起裤腿,走街串户,看看这家屋顶漏不漏,问问那家房子牢不牢,并把房子有危险的人家,搬到自己院里来住。谁家的孩子病了,他总要去看看;谁家的孩子结婚,他就跑去祝贺;谁家老人去世,他也要去悼念……伯伯的行动,使梅魁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一天,伯伯带着梅魁走到院子的墙跟前,指着墙外的一棵树问她:“梅魁,你看这树为什么没有叶子?”

梅魁知道是因为自然灾害,老乡生活困难,把树叶打下来吃了。可是,又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只好望着伯伯,不开口。走了几步,彭德怀又问:“你们厂里有没有人得浮肿病?”梅魁说:“没有。”

其实,她没照实说。彭德怀又带她到自己的茄子地里,指着茄棵对她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讲假话。”然后又用手指着自己的前额说:“我这个老头子就像小孩子一样不说假话。我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梅魁啊,我希望你长大以后,不要追求名利,搞那些吹牛拍马、投机取巧的事。要做老实人,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到人民的疾苦啊!”

对于伯伯的教导,梅魁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激动地说:“伯伯,我一定向你学习,不说假话。”

对子女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琐碎事情上,在你的每一次举动上,每一个眼色上,每一句话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幼儿教师教育叙事故事:我们和河豚约会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初春,和河豚约会,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长江三鲜养殖基地”。珍稀鱼类博物馆,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鱼类标本和图片,孩子们充满好奇地听管理员讲解长江鱼类的生存现状;河豚养殖池,孩子们紧盯着河面,看工作人员把河豚从池塘里打捞出来……

当鲜活的河豚在鱼桶里活泼泼翻腾跳跃时,孩子们又是激动,又是兴奋,想摸却又不敢摸。我抓起了一条河豚,鼓励孩子们用手摸摸河豚那白白的、鼓鼓的肚子。几个胆大的孩子先伸出手来,慢慢地,所有孩子都围过来触摸河豚:“河豚长得胖胖的。”“河豚身上有白色的、圆圆的小点。”“嘴巴扁扁的,好像在呼吸。”“身上还有刺呢!”“河豚的肚子一鼓一鼓的,好像在生气呢……”呵呵,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河豚宝宝什么时候会鼓起它那白白的肚皮呢?”我提醒孩子们进一步仔细观察,把疑问带回去,一起想办法查询答案。

“老师,我们把河豚放回去吧,刚才那个叔叔说,长江河豚已经很少了,江豚也很少了,还有那个白鳍豚已经没有了,我们要保护它们!”说得多好啊!

来到实地观察,比我们在幼儿园用图片说教管用得多。既然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否就此生成主题活动“可爱的河豚”,一起说河豚、吃河豚、画河豚、唱河豚,让孩子们获得更多更深的活动体验?《幼儿园课程指导》指出:“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的系统。”

长江就是我园的一个自然生态背景,由此开发园本课程,一定会有独特的灵动性和生命力。我们以河豚为切入口,排演童话剧《河豚泡泡》,深入了解长江三鲜濒临灭绝的真正原因,引导幼儿初步萌发保护珍稀鱼类的意识……

我发现,抓住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生态资源,寻找并生成适合幼儿的活动,既丰富了园本课程内容,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有利于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