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孟子有感作文(合集20篇)

咀嚼书中的宁静,体会其人生滋味。读书,可以让读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书海中,找见自身的启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孟子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422

作文

105

篇1:孟子的典故:孟子少时诵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译文】: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吟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了?”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就专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孟子》中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孟子名言佳句

全文共 2005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迷小编分享一下孟子的名言给大家,快来看看吧!

( 1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2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4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5 )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6 )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 7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8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9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10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11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12 ) 人皆可以为尧舜。

( 13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14 )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 15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16 ) 养心莫善于寡欲。

( 17 )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18 )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 19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20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 21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22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23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24 )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 25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 26 )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 27 )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28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29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0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31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32 )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 33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4 )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35 )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 36 )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 37 )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8 )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39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40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41 )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42 )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 43 ) 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 44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45 ) 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46 )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 47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48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49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50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51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52 ) 其进锐者,其退速。

( 53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54 )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55 )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 56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 57 ) 仁者无敌。

( 58 )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 59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60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眼中的孟子我眼中的孟子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的文章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势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孟子是寂寞的。曲高和寡,孟子的寂寞在与他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忧得比别人多。于是孟子便站在高岗上独自品味着孤独的寂寞。

寂寞的孟子不甘于寂寞,他不断的在各国游说,他只是为了实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无饥色”的理想,然而在那个战乱纷纷的时代,孟子的理想是那样遥不可及。他不断地寄希望于各国君主,而那些醉心于战争的君主们却一次次将他的希望摔得粉碎。

也许孟子在想:总有一天我会成功。那一刻,我突然佩服起他那坚定的信仰来了。人,是不可以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便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孟子的信仰源于那颗博大的仁爱之心。

孟子终究没有成功,他还是孤独的站在高岗上,品味着的孤独,坚持他的坚持,努力着他的努力。

这使我想起了庄子,那个消极避世,那个整天念叨着“逍遥游”“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的老庄,与其说他自在,不如说他自私。为了替自己的自私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虽然他曾经努力过,但最后他选择了放弃,他没有孟子的韧性和坚强,于是他冷眼旁观,观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无可否认,庄子在放纵,在自暴自弃。

庄子的文章极美,美得飘然,美得轻逸,我喜欢庄子犹如孟子,却无法苟同庄子的人生观。庄子追求自由事实上追求的是一种享受,在那样烽火连天的时代,庄子却享受着内心的悠闲自得,仿佛这个世界与他无关。他完全可以继续努力,他也曾有过那样的机会,但他怯于踏出看似渺茫的第一步,因此,我要说庄子是懦弱的!

庄子也是寂寞的,他的寂寞不是站在高岗上的寂寞,而是想要自由实则自由不了的寂寞,在那个大家都不自由的时代,庄子怎能独自超然与物外呢?正因为庄子不是站在高岗上,所以他没有孟子的视野开阔,所以他也写不出如孟子般大气磅礴的文章,他更说不出“生与忧患死于安乐”“德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婶富哲理的至理名言。

孟子和庄子都没有成功,然而却各自赋予了失败以新的意义,孟子是努力后的无怨无悔,庄子是放弃之后的一事无成。孟子,庄子,孰高孰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出自孟子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自孟子的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仁者无敌。

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6、民事不可缓也。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3、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9、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2、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9、人皆可以为尧舜。

3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6、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37、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3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41、尽信书,不如无书。

42、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3、仁则荣,不仁则辱。

44、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45、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4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7、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48、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4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0、养心莫善于寡欲。

51、其进锐者,其退速。

5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4、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一翻开《孟子》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因为在看书时,历史知识就像永不干枯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我的大脑。

看着看着,我好像进入了古老的春秋时代,仿佛看见孟子儿时逃学孟母脸上生气的表情;又犹如听见两军交战时人喊马嘶的声音,看见一个个青年将领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甚至为不能帮上忙而感到遗憾。那个时代的诸侯国的成败兴衰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令我感叹不已。我还对春秋时代的礼仪制度加深了一层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为人。

《孔子》和《孙子》我也看过,但对我来说,却没有《孟子》给我的震撼力那么大。我要好好保存这本书,并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当中去,予以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天空悠远而深邃,遥望这片天,群星闪烁。有两颗耀眼的星星穿越时空,成了现代和未来的指明灯。那就是儒家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孔子孟子。孔孟的思想影响着后来人,直到今天仍不褪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

求学道路漫长而艰辛,许多人一起学习,一起寻求心中的目标。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生如战场,不是胜就是败。而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得人心。孟子的仁政如是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成功非易事。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次磨练造就一个全新的你,而只要你愈挫愈勇,还怕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吗?可是成功后你便堕落,你以前的努力又有何用?现在安逸的生活不是自己创造的,终有一天,它不会再属于你,只有在忧患中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滚滚长江水淘尽英雄。人们一直在追寻雁过雁往的飘逸,花开花落的浮沉,我们要用他们的思想——仁爱、和谐来主导我们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眼中的孟子作文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仅留下微薄的平淡与悲哀,纵横历史,一颗流星划破了长夜,流下一道璀璨的光和影。我,陶醉于你永远的孟子,你那淡泊名利,追求仁义,执著地忧国、忧民。

你的思想,深邃而又使人大彻大悟,让人不得不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可又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的迹象。你甘于平淡,却不甘于平庸,当你遭到诸侯冷视之时;当你无法施才华之时;当你一心为民,而力不从心之时我看见了你辞去象笏的艰难与挣扎;一边是助君成业而自己却安于清贫,另一边则是你所向往的仁政忠义。你离去的背影如此地坚决而伟大,回到家乡,你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曾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可在我山穷水尽的那一刻,或在我烦躁的那一刻,我望见了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给予我前进的方向与无穷的动力。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细细地玩味,却在指泵碰触了清而澈,凉面透的泉水,淡得让人无从品味,感受的只有宽宏壮阔的大爱,久久地萦绕在脑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以民为本”我本仅以为你为求得一方兴起,一片安宁而不懈努力,可是,我错了,你虽身处山野,可心怀抱负,思虑早已冲出大山,越过江河,展望世间。你真正寻求的是一种以民为本的博爱,一种让仁义响彻齐鲁大地的大儒思想,一种为了正义而勇敢抗争的精神,何必在乎那权贵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委屈人格,受于压迫之苦?

唯有对你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为仁为义的人生之道。当后人恍然大悟你用心良苦的哲理如此深邃之时,你却早已悠然飘远,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仁政忠义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忧患而生,安乐而死的哲理?夜的帷幕渐渐拉下,我当空长吟,那远方完美的一道光弧,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孟子——仁政大师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1、孟子,是光照千古的儒学圣人,是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思想巨匠,是描绘盛世宏图的设计大师。从诸葛亮高卧隆中到纵横天下的人生轨迹中,我们能看到孟子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蓝图的巨大意义。《寡人之于国也》能让我们看到孟子主张仁政、行王道的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2、你宣传仁政思想.也曾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主张人性本善,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准则。你蔑视权贵、刚直不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和机智应变的能力。你,养浩然之气,做顶天立地的中华大写的人。

3、你留给后人的是一部充满了你的思想主张的书——《孟子》,虽然并非都是你所作,却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风格。

顾炎武曾说“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是不是也因为你无定主,所以说话较随便些,在王宫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谈呢?大概也是因此,你的文章才会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吧!为什么你会无所忌惮呢?难道单单是因为你是个游士,无定主吗?不是的,这其中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养,也是因为怎样的修养,才是你的文章沛然而不可御。

孟轲,请允许我叫你全名,这比叫孟子更亲切。

你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你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孟子的故事和成语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孟子故事成语1: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比较难说。它作为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

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关于孟子的故事和成语2:拔苗助长

有个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弄得很疲倦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普天之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帮助没有益处而放弃不干的人,就是那不锄草的;用外力帮助它生长的,就是那拔高禾苗的人。这样作不仅没有益处,反而会伤害它。”

关于孟子的故事和成语3: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人慕名来请弈秋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认真学棋、练棋;而另一个人呢,上课时虽然好像也在听讲,可是他脑子里总想着天上会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想着烤肉的味道会有多么鲜美。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这样一起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老师,每天一起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孟子接着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关于孟子的故事和成语4:缘木求鱼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眼中的孟子我眼中的孟子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

孟子为人很讲原则。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孟子名言警句摘抄精选

全文共 2539 字

+ 加入清单

1、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名著经典语录摘抄精选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5、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2、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1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7、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8、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2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5、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26、王顾左右而言他。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9、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3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1、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32、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33、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4、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37、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38、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39、尽信书,不如无书。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1、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42、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43、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5、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46、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4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8、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4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5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51、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52、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53、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5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9、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60、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6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6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3、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5、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6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67、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69、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70、登泰山而小天下。

71、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7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4、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5、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7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77、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78、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7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80、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8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82、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83、食色,性也。

8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85、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86、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8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8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89、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90、天下殆哉,岌岌乎。

91、仁则荣,不仁则辱。

9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3、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9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6、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孟子读后感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一直在拜读《孟子》。这本记载着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先哲语录的书籍,仔仔细细的阅读着其中的每一个字,压抑着强烈的好奇心不去参阅附带的`白话翻译,殚精竭力的吮吸着原汁原味的古文风采,脑海中逐渐清晰的浮现出一幅极美的画面,恍惚之中仿佛看见一位白须飘飘的长者站在历史的长河之畔,娓娓道来字字真言。

颇感意外的是书中的条条道义竟然与时下的人生感悟如此相似!这几本书原来打算在半年前就买下来,可是当时身边的一位长者对我说:“不要不务正业,你现在最需要看的书应该是《工程力学》,在你这个年龄阅读这些古书仍然属于玩物丧志。”

当时只好咽下口水离去。前些日委实经不住诱惑,碎银购下,寄于案头,呵护备至。注视着那精美排版的书籍,仿佛是深邃不止的历史海洋,透过她们,看见的是两千年前那一幕幕混沌初开、兵荒马乱却百家争鸣的火热画卷,霎那间所有的高楼大厦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草野、泥路、栈桥、群兽,碧蓝无染的无垠苍天,童谣、民歌……谁还敢说没有“时间机器”呢?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孟子,为中华文化开启了衔冠“亚圣”的新篇章。读之,品之,悦然明朗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孟子读后感

全文共 3247 字

+ 加入清单

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留下“孟母三迁”这样广为人知的故事,他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他被后人尊为亚圣.没错,他就是大学者孟子.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之间战争以兼并为主,社会的战乱程度比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孟子》这样闪耀伟大光辉的不朽之作.

在《孟子》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孟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思想中包含着仁义的思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向我们开启了一个人性善良的世界,对于仁义礼智,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自大而是自卑、自弃,当被别人否定时也自我否定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优点,都有仁义礼智这样美好的品格,只是这座宝藏还尚未被人发现而已,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坚强地顶住压力,坚持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就是“求则得之”,若是破罐子破摔,恐怕就是“舍则失之”了.在《孟子》首章中,粱惠王问“何以利吾国”,孟子却说利尚且可以不谈,但仁义却是根本之策,这种仁政的思想是很可贵的,但与梁惠王当时的心情无疑是不相同的.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又有几人呢?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唐朝也只有高宗、太宗时期尚可称得上仁政,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者与其祖宗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更不用说他任用奸佞、酷吏的事迹了,而整个宋朝几乎就找不出能施行仁政的皇帝,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严防死守,倍加歧视,也许只有世宗还算有点仁政的思想罢了,明朝从朱元璋起便是杀人如麻,当其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时,更是说出“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的话来,清朝虽有康乾盛世,这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文字狱这样的冤案.

由此可见,仁政在整个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得不到统治者广泛认同的.于是孟子的主张不为采纳也变成了注定的悲剧.

除了仁之外,我还深深体会到了孟子的智慧,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告诉我们既不能“不及”,又不能“过”,这对我们今天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既阐明了不能中途而废,须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道理,又告戒人们要把握好“度”,比如马拉松赛跑,是万万不可起跑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的.孟子的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认为这是孟子智慧最集中的体现.一个人如果好高鹜远,恐怕一事无成.现实不会总是顺如人意的,倘若我们想让世界因自己而改变,那是绝不可能的.只有自身去适应客观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怨天尤人是愚蠢的,真正明智的人即使处于逆境也该有所作为.

最后,我感觉到的,并为之惊讶的是孟子变通的思想,他并非古板的教条主义,而是具有变通思想的思想家,孟子的学生陈臻问他:“以前在齐国时,齐王送给老师您金钱两千两,您不接受,而在宋王、薛君赠予时却接受了,这接受与不接受总有一次错了.”孟子的回答令人豁然开朗:“宋王是送我盘缠,而在薛地时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买兵器戒备,我怎能不接受呢?至于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这等于用钱来收买我.”其实无论什么事情,理论到实践总要结合具体情况考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也是与中国具体国情想结合吗?我认为这种思想在当时应该是很先进的了,由此可见孟子的学说为何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了.当淳于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留下“孟母三迁”这样广为人知的故事,他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他被后人尊为亚圣.没错,他就是大学者孟子.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之间战争以兼并为主,社会的战乱程度比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孟子》这样闪耀伟大光辉的不朽之作.

在《孟子》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孟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思想中包含着仁义的思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向我们开启了一个人性善良的世界,对于仁义礼智,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自大而是自卑、自弃,当被别人否定时也自我否定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优点,都有仁义礼智这样美好的品格,只是这座宝藏还尚未被人发现而已,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坚强地顶住压力,坚持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就是“求则得之”,若是破罐子破摔,恐怕就是“舍则失之”了.在《孟子》首章中,粱惠王问“何以利吾国”,孟子却说利尚且可以不谈,但仁义却是根本之策,这种仁政的思想是很可贵的,但与梁惠王当时的心情无疑是不相同的.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又有几人呢?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唐朝也只有高宗、太宗时期尚可称得上仁政,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者与其祖宗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更不用说他任用奸佞、酷吏的事迹了,而整个宋朝几乎就找不出能施行仁政的皇帝,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严防死守,倍加歧视,也许只有世宗还算有点仁政的思想罢了,明朝从朱元璋起便是杀人如麻,当其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时,更是说出“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的话来,清朝虽有康乾盛世,这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文字狱这样的冤案.

由此可见,仁政在整个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得不到统治者广泛认同的.于是孟子的主张不为采纳也变成了注定的悲剧.

除了仁之外,我还深深体会到了孟子的智慧,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告诉我们既不能“不及”,又不能“过”,这对我们今天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既阐明了不能中途而废,须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道理,又告戒人们要把握好“度”,比如马拉松赛跑,是万万不可起跑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的.孟子的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认为这是孟子智慧最集中的体现.一个人如果好高鹜远,恐怕一事无成.现实不会总是顺如人意的,倘若我们想让世界因自己而改变,那是绝不可能的.只有自身去适应客观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怨天尤人是愚蠢的,真正明智的人即使处于逆境也该有所作为.

最后,我感觉到的,并为之惊讶的是孟子变通的思想,他并非古板的教条主义,而是具有变通思想的思想家,孟子的学生陈臻问他:“以前在齐国时,齐王送给老师您金钱两千两,您不接受,而在宋王、薛君赠予时却接受了,这接受与不接受总有一次错了.”孟子的回答令人豁然开朗:“宋王是送我盘缠,而在薛地时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买兵器戒备,我怎能不接受呢?至于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这等于用钱来收买我.”其实无论什么事情,理论到实践总要结合具体情况考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也是与中国具体国情想结合吗?我认为这种思想在当时应该是很先进的了,由此可见孟子的学说为何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了.当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东西既然是礼的规定,那嫂嫂掉进水里,小叔子应该用手拉他吗?孟子明确地说,小叔子用手拉她,这是通权达变.至此,孟子之智便跃然纸上,无须多言了.

孟子的“仁”、“智”、变”,是我在古卷墨香之中的最大收获.我想,对于今人而言,孟子永远不会过时,他永远以现在时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人说一本《孟子》一本《管子》便足以管理一家大公司,其实一本《孟子》就够我们一生做人的了.

走近孟子,品读《孟子》,该是做人的起点吧.

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东西既然是礼的规定,那嫂嫂掉进水里,小叔子应该用手拉他吗?孟子明确地说,小叔子用手拉她,这是通权达变.至此,孟子之智便跃然纸上,无须多言了.

孟子的“仁”、“智”、变”,是我在古卷墨香之中的最大收获.我想,对于今人而言,孟子永远不会过时,他永远以现在时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人说一本《孟子》一本《管子》便足以管理一家大公司,其实一本《孟子》就够我们一生做人的了.

走近孟子,品读《孟子》,该是做人的起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孟子的成语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11、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孟子名言警句集锦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小编整理了孟子名言警句集锦,欢迎阅读。

1、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2、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8、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0、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11、 仁者无敌。

12、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3、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15、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6、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17、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8、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9、 养心莫善于寡欲。

20、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1、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2、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3、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4、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5、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7、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8、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9、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0、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1、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2、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3、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4、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3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8、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9、 人皆可以为尧舜。

40、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1、 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2、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43、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44、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5、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46、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47、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48、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9、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0、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51、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孟子的典故:一暴十寒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着名辩士,在《告子上》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孟子的经典语录

全文共 2116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小编收集了孟子的经典语录,欢迎阅读。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其进锐者,其退速。

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9.仁者无敌。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4.仁则荣,不仁则辱。

1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6.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9.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3.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34.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35.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36.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3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38.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3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0.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41.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斤然,乐而忘天下。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42.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43.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4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45.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46.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47.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4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9.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50.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5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3.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54.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5.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56.是犹或纟?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右手举《孟子》,左手握《庄子》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庆幸,在生命发展需要的阶段,我读到了《孟子》,也读到了《庄子》;我很欣慰,随着阅历渐长,涉世愈深,我对两部著作重读了一遍又一遍,竟也能悟之愈多,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我感觉我的生命里已离不了二位圣贤已汩汩流淌了两千多年仍不衰竭的智慧活水的滋养。我只有右手高擎《孟子》,左手紧握《庄子》,才能竭诚尽力坦然泰然走好自己的路。

也曾心怀高远理想,头顶鸿鹄之志,跋涉求索于人生之山,无奈总是山重水复、阴霾难尽的苦日居多,也曾思虑忧悒、胆怯畏惧旅途中的迷雾浓云、恶风苦雨,为一己之追求尚且如此艰辛,遑论为民为国乎?是先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求之有得,得之有命”、“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等振聋发聩之语如当头棒喝,让我猛醒。眼观世风日下,目睹一个个受物欲浸染愈深的生命个体变得面目全非,是先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道在迩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为我及时指点了迷津。当倍觉生命卑微,小我难逞大志,惰性随之滋长之时,是先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了悟了人生进退的法度。当慨叹人际间藩篱高筑沟通艰难灰心失望之时,是先生“推己爱人”的精深思想与“信任多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莎士比亚)的博爱理想恰如两盏高悬的明灯照亮了我的心扉,也使整个人类前行的路不至于昏暗,我深信这灯必将照耀千古!只要能秉承一点先生的“生无所息”精神真谛,屈指可数的人生时日又怎能虚度一日?沐浴着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我会默默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是新的。

白昼易过,黑夜难熬。同样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辗转难眠之夜里,该到那里去寻找守望月亮的树,才能让湮没红尘日久难免沾染世俗之气的心灵得到洗涤、澄彻?从不奢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显要富贵,但如何使有点蒙尘纳垢的心灵得以重新自由呼吸?“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原来先生也有着与我一样的迷茫和困惑。可是先生远比我等“有见,口未能言”之辈看得深刻、精辟、透彻。与其“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般遭受“天刑”的折磨,为何不去寻求“乘物以游心”的顺应自然,保持追求心灵的自由之路呢?先生所语“无名”、“无功”、“无己”的“圣人”、“神人”、“至人”境界我或许望尘莫及,但循着先生指点,试着学会超脱坦然面对人生善恶、得失、祸福,我也能感觉到环绕在渺小自我的周围原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它本就和天际群星交相辉映,与宇宙融为一体,这真是一片绝妙的“神境”呀!读点《庄子》,苦了,累了,倦了,浊了,厌了的眼会慢慢变得清亮起来。

即使仍然踌躇歧路,踯躅险要,只要一边右手高举《孟子》,扬先生自行自助自足自信自律之风,一边左手紧握《庄子》,汲先生自爱自觉自卫自由自然之气,我就能充实、踏实、朴实、真实地度过我唯一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