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叙述经历的作文高中【汇总20篇】

浏览

1255

作文

31

篇1:难忘的一次经历作文高中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上课时提到了去年学校的三位低年级同学在蓄水池,不幸溺亡的往事,“看!这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自救,没有安全常识,所引发的令人心痛的后果,可见,在危急时刻,冷静、智慧是多么重要啊!”听到这里,我心头微微一震,想起了那次难忘经历……

那是三年级的一件事了。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手中都拿着许多小蝌蚪,用透明塑料瓶装着,十分可爱,我不禁瞪大了双眼。 “哇!你们怎么有这么多小蝌蚪啊?” “你还不知道哇?咱们学校后面的小河里有很多啊,也不知道是别人放养的还是野生的。” “哇塞!那今天下午你们跟我一起去抓一些呗?”我向她们投去了祈求的目光。 “好吧。那你今天下午可早点儿来呀。” “嗯!我满心欢喜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下午,我们早早的一起到了小河边。水很清,貌似是死水,没有流动的痕迹。水刚过膝盖,能看清水底厚厚的黑淤泥。我们蹲在一块水边的大石板上,用手伸下去捞小蝌蚪。“呀!那个好大呀!”“跑的真快,我还没下手呢!”“快看快看!那儿有一群!”我们抓到了好多,过了一会儿,我的周围蹲满了沉浸其中的同学,不免有些拥挤,怕一头栽下水去,我向后退了退,站在岸边观看着我捕获的“战利品”,忽然一声“哎呀”吓到了我,急忙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男同学跌入了水里,那位男同学一只腿踩了进去,正慌忙向上拔脚,我们也都顾不得抓蝌蚪了,赶忙伸手拉住他,把他拽上来,他的腿上沾满了淤泥,不得不先回家换衣服。来到学校老师教育了我们:“弄脏裤子是小事,万一有危险了呢?你们在一起挤什么,怎么能拿生命开玩笑呢?”我们一个个没了起先那股兴奋劲儿,像霜打的茄子,低着头,不敢吭声。

从这次令我难忘的经历中,我懂得了:在遇到危险时,要冷静想办法,要互助,量力而为的救助同伴,更重要的是要远离危险!

[难忘的一次经历作文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中生活经历经典作文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紧张激烈的中考终于挨过去了。挨来了十分快乐的假期,但好景不长。我的高中生活就要开始了。时间流逝,离开学的日子来越近了。这使我心中十分忐忑,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又有对家的留念。

高中生活开始前是为期一周的军训。在军训中,我们刻苦训练,不喊哭,不喊泪。每天在烈日炎炎下有我们努力训练的身影。即使是刮风下雨我们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认真,且尽全力完善教官的口令,不敢有一丝的分神。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军训会操表眼中我们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取得好的成绩,教官欣慰,我们高兴,因为这是我们与教官共同努力的结晶。

军训过后,高中生活才算是正式开始。随着一节节课堂时间流逝。我又认识了一些新的”益友“,他们当中有幽默的语文老师,风趣的政治老师……这些老师各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将共同教导我们,传授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更会辉煌。

高中生活才刚刚开始,教室里的气氛就有些紧张。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说:我们不比别人差,没有天生的蠢材,只有懒惰的人。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我们就有希望走进自己心仪的大学。“从那以后,同学们变得更加努力。课堂上窃窃私语的状况不再发生,下课后同学们都跟着老师问问题,请老师排忧解难。自习课,上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谈论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在讨论问题。

高中生活开始了。这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也是另一个生活的结束。所以,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用汗水营造我们辉煌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生活经历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飞逝,转眼高中三年过去了。在这三年来,我付出了,我也收获了。我付出的是时间,获得的是知识;我付出的是无数个朝霞的错失,但是我看到的是人生的彩虹,因为我在与时间的奋斗中成熟了自己的思想,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有人夸张地说,不经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满的人生。确实,高中三年是人生的读书生涯中最充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体会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跟体会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了只有拼命地“吸”,人才可以不断地完满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不断地收到更多的知识。在知识地吸取中,我更明白了一个更重要的词,那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才可以让知识更好地流传到人的大脑中,而知识的流入也促进了人的智慧的增长。

在高强度的学习当中,人需要有强健的身体,而强健的身体是靠不断地锻炼来提升的。所以,在学习之余,我们要进行多方面的锻炼,在锻炼中让自己的体格更加健壮,也让大脑在有氧运动中变得更加兴奋学习的效果更好。

三年的高中生活,让我们的思想渐渐成熟。经过磨练了的心智让人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以沉着冷静的心态来对待。在面对学习上的苦难的时候,能够敢于挑战,善于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生活的困难方面,则能够通过以同学、老师的沟通协调让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在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直接按也结成了坚实友谊,在这些友谊的驱动下自己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台灯高中叙述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我的台灯是好朋友,个儿差不多,性格也差不多。我不爱说话,我的台灯更是从不说话,它永远矗立在我的书房的地面上,陪伴着我学习。

我的台灯是一盏落地台灯,正好在我的书桌旁的地面上立着,在我写作业的时候陪着我写作业,在我读书的时候陪着我读书。它的高度正好和我现在个头差不多,以前它刚来我家的时候,我还够不着它呢,现在我和它已经齐头了。也正是这样,让我意识到我的台灯已经可以是我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了。

我是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孩子,而我的台灯则从不说话。它只是静静地陪着我,给我足够看清世界的光亮,这就足够了。这一点也是我认定我的台灯是我的好朋友的最重要的一点,它不用说话,只要陪着我就行,偶尔我说了什么,它不用回应我,只需要静静地倾听就好了。就像我与书的关系一样,我静静地倾听书里的故事,书也静静地呈现着它的故事,这一切就足够了。没有什么比倾听和了解更重要的了。

我和我的台灯常常待在一起,以至于妈妈每次到我的书房来,都会调侃我说:“又和你的台灯一起在看书呢!”我会满足地微笑着回应我的妈妈,让她明白有台灯陪伴着的我,也如有她陪伴着我的我,两种时刻都让我感到幸福,是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的幸福时刻。

我还让我的妈妈给我和我的台灯拍过照,照片上的我正捧着书在台灯下阅读,台灯的光亮像一个足够照亮我的生活的太阳,暖暖地陪在我的身边。现在这张照片已经被我洗出来用画框裱了起来,挂在我书房的墙上,让人一看就明白我俩是好朋友,我们俩都安安静静陪伴着对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次难忘的经历高中英语作文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My mom used to say that I was born to swim. But the truth is that I didn t know how to swim until the last year of my primary school!

Mom always said that I could swim in the basin when I was only two months old. I was surprised at the amazing fact. If this was true, then why was I afraid of water? I went to swim every summer, but I didn t make a little progress. I was worried and blamed myself several times. When I watched people swimming freely, how I wished I had learnt to swim!

The story of how I learnt to swim is dramatic. One hot summer afternoon, my father and I went to the swimming pool to swim. While my father was changing his clothes, I was roaming along the bank of the pool. Suddenly I heard a voice, Look out! and then came a big noise and beautiful splashes. Just when I was admiring the swimmer s skills, I slipped into the pool! I was so afraid that I shouted at once! But the water kept coming towards me and I drank a lot of it. I was moving upside down and trying to reach the bank. I was struggling very hard to keep my head above the water.

A minute was like a hundred years to me. To my surprise, I was able to keep the style! Just then, my father, saw me and he seemed to be shocked. He then said, Calm down, just wave your arms and legs like this. Right! And I got it! I finally learnt to swim! You can t imagine how happy I was and I wanted to jump for joy!

[一次难忘经历高中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我的一次经历_800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只苍蝇,一只垂死的苍蝇。我想在弥留之际给世界留下点什幺,于是我便将我刚刚经历的,造成我目前这种状况的事记录下来,留待后者予以评价。

我与别的苍蝇一样出生在臭水沟中,但也许是人类所谓的基因突变吧,我会识些字,明白一点事,尽管这最终导致了我的悲剧,但我无悔。

每日趴于学校窗口之外,饱尝那些被遗弃的零食之后,腆着肚子也学了点文化,知道要诚信,不可以帮别人作不好的事,有个词叫什幺来着,不可“为虎作伥”,也许没那幺严重,但我文化不高,还请原谅。

就在昨天晚上,我飞进了一家居民楼。当时大概有12点左右吧。我见到千万个(实际上是一个)清纯可人的小姑娘仍坐在灯下苦读。我想她也许是在应付那叫什幺期末考试的事情吧。她有一双明亮而又水灵的眼睛(我的眼可没法比),看上去是个好人。我突然有与她交谈的欲望。

我先在墨水瓶上观望一阵,她也发现了我,没有驱赶我的意思。壮起胆子,我钻进墨水瓶,用尾部沾了些墨水,再飞出来,在旁边一张白纸上拖出了“你好”字样。她似乎一惊,?但是很快明白了什幺。闪着满是疑惑的眼睛,她小心翼翼地问:“你在和我‘说话’吗?”作为回答,我划出了一个老师常给学生的“√”。

疑惑转为惊喜。

“真有意思,你懂我的话。你是怎幺会的?……嗨,这倒也没关系。”

欣喜过后是一阵沉默。接着她似乎想到什幺了。她用甜甜的声音说:“明天是高考,你帮我看别人卷子,再悄悄地写在我稿纸上,行吗?那可是关系到我未来的大事呀!”

什幺?这算帮你做坏事吧,要诚信,这可不行。我要做第一只“诚信”的苍蝇!我想。

一个“×”。

她似乎有些恼火。“你听不懂我的意思吗?明天的考试关系到我的荣誉,未来的金钱、幸福呀!你真不答应?”声音都变了。

我静默。她怎幺会是这样一个女孩呀?哎哟,有点不妙,她目透凶光。不行,不帮别人做坏事。

一个“×”。

写“×”的过程中,有阵恶风袭来,幸好我反应灵敏,飞开了,但翅膀还是受了伤。

我飞的过程中,回头望去,那清纯的脸蛋似乎不再那样可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台灯高中叙述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台灯,如果你见着它的话,你一定不会认为那是一盏台灯。我的台灯长得的确不太像台灯,它或许更像是一个承载了梦想的月亮。

我的台灯是我的爸爸在外面出差给我带回来的。他带回来的时候,我还以为爸爸给我带回来了一个圆球呢!点亮了才发现,那是一盏圆月形状的台灯。我把它放在我的书桌的左边,晚上打开它来看书写作业时,总会觉得有一个大大的月亮在陪着我,在静静地聆听着我的梦想,像是有一个温馨的家正照耀着我似的。

我的台灯从爸爸给我带回来到现在,我一直爱惜着它,但不可避免的,它还是坏掉了一次,那一次让我哭了好久好久。那天我也许是学习得太晚了,使用它的时间太长了,它忽然就停止工作了。我抱着它左看右看,不知道到底如何才能让它恢复正常,可我到底还是不会修理台灯,我望着它哭了。哭了很久之后,爸爸妈妈正好来催我睡觉了,爸爸看见我在哭,立马就发现我的台灯坏了。他让妈妈安抚我,他则抱着那个月亮去他的“工作室”了。

那是爸爸专门修理家里一切电器的“工作室”,爸爸一直都能够把家里的电器都修理好,但愿他也能帮我把台灯修好。我一边在书房里小声地哭,一边思考爸爸会不会帮我把台灯修好。后来,只听爸爸一声大喊,我和妈妈赶紧跑进了他的“工作室”。

原来爸爸已经把台灯修好了,那个月亮正在爸爸的工作台上明亮着呢!爸爸那一声喊是喜悦的欢呼,亦是对我们的召唤。我跑过去,用衣袖擦了擦眼睛,笑着抱走了我的台灯,抱走了我心爱的月亮。

这就是关于我的台灯的故事了。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也去看看我的月亮吧!它一定也会聆听你的梦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经历风雨的魅力高中作文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魅力是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金钱,只要你具备了这些当中的一点,那么你就可以被称为是一位有‘魅力’的人。”而我却想说——魅力,是历经生活风雨的晶透,是历经艰辛后的依旧坚强,是坚强后的完美表现。

德国贝多芬现在称得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音乐家,我们都知道贝多芬丛生至死都一直深爱着音乐,但是在他音乐创作的前期,他并没有享有盛名,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音乐人士,但是他没有放弃,继续朝着梦想前进。然而,不幸的是贝多芬在音乐创造后期,不幸耳聋,这对于一位深爱音乐,日日在音乐的海洋中翱游的音乐家,可谓是极大的痛苦。换做是其他人,估计早就深恶痛恨社会,开始自暴自弃,整日萧条度日了,但是贝多芬却显示出他独特的另一面,他隐忍着自己的痛苦,隐忍着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艰辛,终于铸成了《欢乐颂》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为人们勇气和力量。这更可以充分体现贝多芬的伟大并非只局限于他穿凿了美妙的音乐,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更是因为他的歌是为苦难的人们而写,带给别人以希望和信心。

魅力是一种独特的风采,魅力平凡却不寻常。不畏惧、不胆怯的魅力才是真正的魅力。

还记得前不久的刘洪坤和刘洪魁吗?没错,就是他们!在接到任务的危难时刻,面对党和国家的培养教育,人民的利益遭到危害,他人生命遭到危险时,他们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进去!他们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将自己的生死抛之于脑后,面对生死的挑战,身上肩负的责任,守护人民的使命,当时他们想的只有——人民!这时候他们的独特魅力便毫无保留地显现出来。

魅力就是这样,不畏生死的前进,义无反顾地为着并不是自己的利益而努力。

5岁时她失去亲生父亲,母亲也将她送给别人抚养,8岁时养母瘫痪在床,养父不堪重负悄然离去,她便毅然决然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照顾养母,长大后的她被大学录取,她将养母接去,每天背着养母去上课。她就是“最美女孩”——孟佩杰。

有人说上天对她很不公平让她承担了这么多的磨难,但是正是有了这些磨难使她逐渐坚强,正是因为这些艰辛使她逐步坚强,正是这些风雨使她磨练了意志——最终成为一种在坚强之后完美表现的独特魅力。

他们都很平凡,他们都没有傲人的身份,他们都没有过亿的家产,他们都没有俊美高贵的外表,但是他们却都拥有着清新非凡的独特魅力!那是经历风雨后的魅力,那是磨练意志后的魅力,那是人类与困难做斗争的独特魅力!

[经历风雨的魅力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自己喝彩高中叙述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前进的道路上,总有许多赛场。当战胜对手时,你会发现,你很想为自己喝彩

在一场足球赛中,可能将球多踢出几厘米,就可以改变之前的局势。所以,当自己赢时,请为自己喝彩。

记得那是一场足球赛,我们队以1:0对手一步,对方的球员猛攻我方球门。“绝不能让对方扳回来!”我心里想着,脚也开始同步运动。队友企图把球从对方脚下夺走,但没有成功。只见对方的前锋后卫一右一左,根本不知道谁打算射门,谁打算做假动作。对方的红色球服十分耀眼,就像一团火焰在赛场上肆虐。如果说“火焰”是他们的铠甲,那么被铠甲包裹住的就是一群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们一个个紧咬牙关,发誓要扳回比分,给我们队一个反击。对方处于主动状态,而我方处于被动状态。虽然球被对手控制住,但是处于被动状态可以让我们少跑几步,为自己节省体力,让我们有喘口气的机会。而对手就惨喽,没时间恢复自己的体力,只能在体力透支的路上前行。

对方射门了!来不及了,为了使对方这一球失手,我奋力用小腿一挡。球转了方向,向球门外飞了出去,我的小腿也痛得要命。突然,一阵风吹来,与此同时,球又飞来,对方再次攻门。这次我往前一扑,将球打飞了,我的膝盖处也有些温热。原来在扑球时,我的膝盖被蹭破了,一些血滴在了球场上。比赛暂停,我被队友扶去消毒。伤口被酒精冲得咝咝冒泡,血被止住了。我示意裁判继续。五分钟,最后的五分钟,双方球员在赛场上激烈地角逐。

哨声响起,比赛结束了。我们队以1:0胜出!

我为自己喝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作品的研究

全文共 1934 字

+ 加入清单

在对鲁迅作品研究中,《呐喊》和《彷徨》仍然是被关注的热点。这些小说曾被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几十年,现在一般地解读其艺术内涵也许并不困难,重要的在于有所发现。胡尹强的《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彷徨〉新论》发现,《呐喊》、《彷徨》的二十来篇作品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系列小说,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阐释,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铁屋子意象所隐喻的丰富底蕴——鲁迅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宏观把握和感悟。作者以铁屋子意象统摄全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鲁迅对现代中国人的存在命运与状态的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李靖国的《〈狂人日记〉重探》发现,狂人形象的反封建并不具备彻底性与不妥协性,但这丝毫不降低作品的思想价值。恰恰相反,鲁迅的忧愤深广,正是通过一个清醒深刻的思想者被封建宗法制度强行剥夺自由思想独立人格而致“狂”,进而刻画了传统势力和礼教连“迫害妄想”症患者病发时的种种表现都不容许存在。最后,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文化系统居然将“狂人”治“愈”,将反封建者驯服为其忠实的维护者与奴才,以此揭示封建主义“吃人”的凶残、虚伪与“高明”,从而警示改革者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

日本学者丸尾常喜的《“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发现,鲁迅小说中有一个“鬼”的形象系列:传统文化“鬼”、民间民俗“鬼”、国民性弊端“鬼”、自身意识到的“鬼”,在这些“鬼”的意象中,《呐喊》和《彷徨》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批判价值。王冰的《鲁迅作品中生命群像的存在主义哲学色彩》以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发现鲁迅作品中有一个“佯狂”、“向死而生”的生命群像。曹书文的《论鲁迅小说创作的家族意蕴》发现,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呐喊》和《彷徨》对女性命运与精神悲剧的关注,对封建家庭叛逆知识分子形象的成功塑造,为我国现代家族小说不断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缪军荣的《永远的地狱——论祥林嫂之死》发现,祥林嫂之死的原因其一是旧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其二是愚昧大众“看客”的凶眼,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之感、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解志熙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小说中的旧文化情绪片论》认为,《呐喊》诚然是一部悲愤控诉旧文化、旧礼教,热情鼓吹新文化、新道德的“呐喊”之作,但某些篇章如《故乡》、《社戏》等其实也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旧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与反顾。江业国的《鲁迅笔下阿Q之死的“仪式感”》认为,鲁迅描述阿Q之死的“仪式感”,既是为了在艺术上终结这个“问题人物”,更是为了使“阿Q”彻底成为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辨的艺术符号。

不少研究鲁迅小说艺术形式的成果也颇具新意。严加炎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利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发现鲁迅小说是有着多种声音的复调形式,正是这种形式赋予了作品以丰富、多义的美学意蕴。张直心的《神思会通:鲁迅小说的现代主义审美取向》认为,鲁迅小说创作的成功实践印证了鲁迅化的现实主义理论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方法并非势不两立,恰恰相反,它蕴涵着集合诸种方法冲突作用力的开阔性。李春林的《鲁迅与世界现代主义文学》也持同样的观点,他特别一反那种认为鲁迅只是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观点,提出了“平行”说:“他并未完全抛弃传统现实主义,而又融入了新的‘文学趋势’——现代主义”。

张箭飞的《鲁迅小说的音乐式分析》认为,鲁迅小说中的许多章节和段落都契合了变奏、复格段、回旋曲、复调等音乐的旋律结构,具有独特的音乐美。赵卓的《鲁迅心理小说艺术综论》认为,鲁迅的小说大都属于心理小说,它以丰富多彩的心理结构形态和圆熟深刻的心理表现技巧,率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视野,是带动中国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先锋创作。邹贤尧的《鲁迅小说的先锋性》把鲁迅小说放到今天的后现代文学的语境中,仍然发现了其形式的先锋和前卫:“我们在先锋作家作品中看到的‘叙事实验’、‘语言狂欢’等等,在鲁迅那里就有。鲁迅在现代文学奠基时期发出的声音,抵达遥远的今天,依然清晰而鲜活”。朱寿桐的《〈呐喊〉:叙事的变焦》认为,《呐喊》的叙事方式可分为“宏观叙事”、“中观叙事”和“微观叙事”三种。

对下层社会不幸者精神状态的批判和鞭挞,基本上建立在鲁迅改良社会、民族进步的宏观视野上,属于“宏观叙事”,体现出的是作者对改造国民性的呐喊:“中观叙事”则指作品将叙述的背景移到比较封闭的、日常的人生场景,将主人公移向一些准“不幸”者,即被抛离了上流社会轨道而直接堕入下流社会的读书人,体现出的是作者对人性善的呼唤;而另外一些作品如《社戏》、《兔和猫》等,则主要是鲁迅自我情感的微波细流的寄托与抒发,属于“微观叙事”。这三种叙事方式共同构成了《呐喊》的“表现的深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中学生学习研究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发现中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大部分学生小学的学习成绩都十分优异,但上了中学后,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难道是智力因素吗?不,我觉得影响学习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们应培养自己对每一科科目的兴趣。兴趣既可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又可激发起我们的积极性。只要我们培养好兴趣,就意味着成绩将会有所提高,我们可多听取亲朋好友或老师讲的一些关于学好科目的主要方法。上课认真听讲,可以从正确回答中得到鼓励与树立信心。

当然,制定一个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计划在我们学习课本内容中有很大的帮助。它是辅助我们掌握课本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我们每天依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实施下去,不但可以认真学好知识,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我们想把学习效率提高,也应端正学习态度。有些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课,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那么,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应用什么策略呢?那就是端正学习态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消化课堂内容。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中,我们也应掌握好学习方法。我们班上有许多爱学习的同学,但不管他们怎样努力,学习成绩还是没提高。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学习方法不正确。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第一,学会投入。投入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它既可增强学习记忆,又可容易引发我们的思维。例如:专心一致地上课,不受外界影响等等。第二,课后复习。课后复习上课所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对课本内容掌握更深刻,了解更具体。第三,善于总结。总结内容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它可提高我们对知识的分析性,有助于我们的辩识能力大大提高,以及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巩固并掌握课本知识。

我们都知道,提高学习成绩的因素数不胜数。但是我确信,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培养兴趣,认真地制定切合自己的计划,努力地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地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充分复习等。那么我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中学语文教育的研究

全文共 1671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单独设科以来,语文教育界就不断探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各种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层出不穷,语文教育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可是从整体上讲,学生的语文水平并未出现多大起色,硕士生、博士生写不出一篇上档次的文章,高中生错别字连篇,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语文教学中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正如有人指出,透过中学生的作文,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张爱思考,有个性,青春稚气的面孔,而更多的是会议桌前的官员或新闻播音员。语文教育现状堪忧。因此,语文已成为有识之士口诛笔伐的重点学科,背负“误尽苍生”的罪名。二十年前吕叔湘先生就振聋发聩地指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等严重问题。如今又有孔庆东、王丽等分别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等书,对语文教育进行审视、忧思和猛烈的批判。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出路何在?

在教学中,有一些现象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有些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接受相同的教育。比如教师、教材、教法等,但是,语文水平却非同一般。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学生都有很好的家庭语文学习的环境,诸如父母文化水平较高,或者家庭有较多的藏书等。

另外,从许多杰出人物身上,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现象。比如着名作家叶至善、王安忆、老鬼,甚至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等,他们都有他人不可比拟的语文学习环境,前三位的父亲或母亲在语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他们分别是叶圣陶、茹志鹃、杨沫,同样周氏兄弟的祖、父辈在语文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这些人从家庭中汲取了充分的语文养分。

还有本世纪上叶南开中学培养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人才,诸如曹禺、周恩来等,深入研究一下,发现当时南开中学语文第二课堂搞得非常生动。

凡此种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把思考的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研究影响语文学习的因素,其中特别是学习主体之外的因素。

学习环境,在国内外,从古代到近代早已为人所注意。

古罗马着名教育家昆体良在他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孩子保姆语言的要求。他说:“最要紧的是,孩子的保姆应当是说话准确的人。儿童首先听到的是他们的声音,首先模仿的是他们的言语。”

我国古代教育家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的作用,在他们的论着中论述了学习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庄子认为:“婴儿生无硕师而能方,与能方者处也”;荀子则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近代教育家康有为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意义。他在《大同书》里说:“婴儿知识日开,感染不可不慎。故设院之地不可近戏院,声伎之地,葬坟火化旁,作厂、市场、车场哗嚣之所,以慎外感之染而保清明纯固之神。”

但是,真正对学习环境进行系统研究的尚少。

中央教科所田慧生《教学环境论》(1996年版)说到:“教学环境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是我国教育领域一块待开的处女地”。这本书是我国教学环境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正如他的导师李秉德先生《序》中所言:“这本书是具有开拓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填补了这方面专门研究的一块空白。”

语文教学环境方面研究论着据我所见,仅有于源泉、倪山编着的《存在与发展——语文教学生态论》,韦志成着的《语文教学情境论》等。而对语文学习环境研究的论着显得更少、或更欠缺。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观”有语文学习环境的思想,并且“一体两翼”的说法中也提出了“学习环境”的概念,但它是相对于语文第二课堂而说的,外延较窄,不能涵盖影响语文学习的外在因素。因此,他的理论不能称之为是完备的语文学习环境理论体系。其次,北师大张鸿苓《语文教育学》中有一章《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观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校课外活动。其他人也有零星提及,但都不够完备,就不一一赘述。

中学以生语文学习环境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能够开阔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视野,打破往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研究的狭隘意识,使语文学习生活化,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兴趣和对美的追求,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优秀作文:高中经历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不停地洗涮着岁月的亮丽,时间飞逝,斗转星移,步入高中生活第二年的我充满了无边无际的遐想。在自己的世界里走马行空,畅所欲言。但是越来越繁重的学业,一步一步地驻入我的世界,那些曾经,只是美好的回忆,那些如果,只是可望而不可及。

尖子会聚的地方,竞争愈来愈激烈,玉壶冰心的友情,有时也经不起考验。一起笑过,一起哭过的日子,被竞争深深地埋藏着。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为了荣誉,不分你我。好像已经忘记了两只稚嫩的小手紧握着的信念。

高中的生活每天都徘徊于课室,饭堂,宿舍。风儿的呼唤,小草的招手,鲜花的绽放,总被那匆忙的脚步,焦急的心情所忽略。也许,这样的美景不应该属于一个满怀信心的高中生所拥有,勤奋学习,考高分,上大学,才是高中生的追求。

不止是成绩上的竞争,那怕是我要第一个跑回宿舍,第一个洗澡,第一个到课室……都要竞争,实在有点可怕。可慰的是,大家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高中生,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我要上大学。

自从上了高中,才真正感受到学习的艰辛。十科科目,四天考试。沉重的包袱压得透不过气。着急,紧张的心情,油然而生。埋头于课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儿时的嬉戏,成了向往。高中生始终爬着那山外有山的山,不断依靠自己而向上。

时间就是金钱,的确是。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仿佛在高中生的眼中,还可以多挤一个小时似的。为了以后的自己多一份幸福,少一份忧愁,多一份满足,少一份担心,这样的命运,我们无以选择,更无以抗拒。

也许,三年后,踏出校园门口的那一刻,才发觉原来自己曾经呼吸过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文学奖的研究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综观整个下半年,较有影响的几个学术、文学大奖,没有一个不是进行得磕磕绊绊,而评奖结果也均是颇多非议。先是“长江《读书》奖”就学术委员会召集人能否获奖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笔伐;接下来首届老舍文学奖也“惊爆出内幕”,得奖作品居然不在候选之列!战争逐渐升级,接下来的矛头就集中到了“茅盾文学奖”这样的国家级文学大奖:初评尚未启动,评委遭质疑,入围作品遭非议,直到最近好不容易评出了奖,还被冠上了“文学界的‘狗皮膏药’”如此不雅的称号,令人哭笑不得。但事情并没有因此完结,茅盾文学奖尘埃落定,对她的姐妹奖——另一国家重量级奖项——“鲁迅文学奖”的迟迟不露出水面,人们又开始了质疑:两年一评的鲁迅文学奖“难产”了?

“鲁迅文学奖”是为鼓励中国当代优秀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等的创作和写作设立的,其中包括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全国优秀翻译彩虹奖等7个单项奖。每四年评选一次的鲁迅文学奖大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重要奖项。”

第一次鲁迅文学奖评出的获奖作品包括:史铁生的《老屋小记》等6篇短篇小说,邓一光的《父亲是个兵》等10篇中篇小说,邢军纪的《锦州之恋》等15篇报告文学,李王英的《生命是一片叶子》等8种诗歌,何为的《何为散文选集》等15种散文杂文,樊骏的《认识老舍》5篇评论文学,杨德豫的《华兹华斯抒情诗选》等6部翻译作品和陈占元等25位翻译荣誉获奖者。按照评奖方案,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首次评选完成于1997年,评选的是1995-1996年的作品。从1996年到现在已经四年过去了,按理,第二届获奖作品名单早该公布,四年一次的大奖也应见分晓。可评奖活动迟迟不见启动。

作为《中国作家》的资深编辑,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之一,杨志广向笔者道出了个中部分原委。第一次评奖带来的诸多后遗症使作协顾虑重重,不敢贸然开始第二次评奖。第一次评奖,获奖作品篇目过多,仅报告文学作品就达15个之多。如此多的作品,是否都代表了最高成就,值得商榷。二是此次评奖,单项奖是实行“包干制”,承包给各杂志社的。如报告文学一项的评定由《中国作家》杂志社承担,中篇和短篇小说分别由《小说选刊》和《人民文学》承担。参评作品虽然由各地作协推荐和评委推荐,但是在评选过程中受各主评杂志社影响较大,近亲色彩较浓。三是“地域色彩”浓厚,一方面是评委感情因素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文学观念上的差别,使得北京作家和军队作家的作品占了相对较大的比例。

有关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一位获奖者表示国家文学奖是严肃文学奖,如此断断续续,影响评奖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创作者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损害。另外,新的评奖办法,单是从数量上考虑“也是有欠缺的”。他也对彻底解决评委的“近亲问题”表示了怀疑。由于评委都是由作协指定的,以文坛有影响的评论家居多;而中国文坛的现状是: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关系密切,由于人情关系而有情感上的偏向很难避免。

鲁迅文学奖可谓是“启而未动”。文学界的评奖,尤其鲁迅文学奖可以借鉴电影的百花奖、金鸡奖,分开来评出专家奖和群众奖。既然评委强调通俗和高雅的界限,索性将两类分开。上届鲁迅文学奖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学院派的味道太浓,特别是小说奖获奖作品,很多群众都不知道。《小说月报》坚持每年都要评出“小说月报百花奖“,完全由读者投票。而上次鲁迅文学奖的奇怪现象是读者投票评出的小说月报获奖作品没有一篇入围鲁迅文学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难忘的一次经历作文高中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经历过许多的尝试,也有过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我的童年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有成功、有失败、有快乐、有痛苦,也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但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一次难忘的尝试,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我上完补习班后回到家,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经过一番地毯式的搜索后,我在餐座上发现了一张妈妈留下的纸条,看完后我一蹦三尺高,因为平时我一直觉得妈妈很唠叨,没有给我独立自主的空间。而现在,妈妈因为有事不在家,我终于有机会自己做主了。可兴奋劲还没过去,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必须自己解决午饭。

我硬着头皮来到了厨房,凭着平时看妈妈做饭时的回忆,我拿起了煮饭的锅,装了一些米,在淘洗干净后,放少许水,就放在电饭煲里,按下了煮饭键。十几分钟后,饭快好了,我就拿出了鸡蛋开始炒菜。首先,我拿出了一个碗,然后拿着鸡蛋往上面一磕,随着一声脆响,鸡蛋裂开了,然后我两手掰开鸡蛋,蛋清和蛋黄一起流进了碗里。接着又该放少许细盐,葱花,味精,随后把洗好的锅放在灶上。一束小火苗油然升起,活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偏偏起舞,片刻间,油锅升起了缕缕轻烟,我立刻把蛋汁倒入锅内,只听“滋滋——”的声音,蛋黄和蛋清紧紧的抱在一起,成了一块半成熟的蛋饼,还不时的鼓起乳白色的小泡泡。于是我连忙翻了又翻,炒了又炒,几分钟后,锅里的鸡蛋已是淡黄色,油光光的,撒上点鸡精、加上葱花,真是色香味俱全。这时我赶快将饭到了进去,不一会儿,一碗金灿灿的鸡蛋饭就出锅了。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这一次尝试,不仅使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更让我明白了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尝。它也许只是我人生路途中的一小步,但却是我记忆中最难忘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学习障碍的研究

全文共 893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学习障碍研究在国外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对学习障碍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爆炸导致知识激增,阅读就成为个体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技能。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中学生,存在阅读障碍(或称阅读困难),这不仅使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落后,而且严重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研究中学生阅读学习障碍,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阅读学习的定义

1、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

学习障碍一词产生于1963年。较早也是影响最大的定义是“美国公法94—142的定义”。其定义为:“学习障碍一词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心理过程上的异常,以至于使儿童在听、说、读、拼写、思考或数学运算方面现实出能力不足的现象。这些异常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调、阅读障碍和发展性失语症等情形。”这一定义表明,学习障碍是一个心理过程,其表现为特定学习领域中的困难,如:听讲、说话、思考、阅读、运算等。

美国“全美学习障碍联合会”(NJCLD)于1981年提出关于学习障碍的新定义,其表述为:“学习障碍指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运算等方面的获取和运用上表现出显着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之通称。这些异常现象是个人内在的,一般认为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学习障碍归于发育障碍类别下,称为“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定义是:“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育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由一组障碍所构成,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害。”

1992年,我国台湾教育部提出一个法定的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的习得与运用上有显着的困难者。学习障碍可以伴随其他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扰;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得障碍,但不是由前述状况所直接引起的结果。学习障碍通常包括发展性的学习障碍和学业性的学习障碍,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和记忆力缺陷等,后者如阅读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和数学障碍。”

我国学者、北师大刘翔平博士认为: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听、说、读、写、算和沟通技能方面出现落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现象,其实质是学习成绩与智力不相匹配。

上述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似乎与阅读障碍有些文不对题,但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与阅读障碍的联系。在上述定义(或此外的90多条有关学习障碍的定义)中,研究者对学习障碍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如美国公法94—142的定义认为学习障碍“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心理过程上的异常”;美国“全美学习障碍联合会”(NJCLD)将学习障碍从某中“缺陷”和“能力不足”改为“有显着困难”,使定义更具有操作性;世界卫生组织的将学习障碍表述为“学习技能发育障碍”,这实际上将问题指向了方法;而我国台湾的定义将学习障碍分为发展性的学习障碍和学业性的学习障碍,认为学习障碍可以伴随其他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扰;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的障碍。但是,几乎所有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中,都认为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一般认为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障碍。1993年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有80%的学习障碍儿童出现阅读方面的困难。另据统计,美国在发展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占儿童总数的5、25%,在学习障碍儿童中有至少50%是阅读障碍儿童。可见,阅读障碍儿童所占比例之大。这表明,有关学习障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阅读障碍研究,或作为阅读障碍研究的借鉴。

2、关于阅读障碍的定义

关于阅读障碍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阅读障碍是指所有不能进行正常阅读的状况。广义的阅读障碍分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前者是指由于后天脑损伤引起的阅读困难,后者是指个体在一般智力、感觉的敏锐性、动机、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差异,也没有明显的脑损伤,但却终生处于阅读困难的状态中。狭义的阅读障碍就是指发展性阅读障碍。一般学校教育中所说的阅读障碍,使之发展性阅读障碍,更确切的说是阅读学习困难。

世界神经学协会给特殊发展性阅读障碍下的定义是:“不受传统教学、智力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表现为学习阅读困难的失调,它依赖于基本的认知障碍,这种认知障碍通常存在某种结构性根源。”

所谓“阅读障碍”是指对阅读技能的掌握落后于年龄常模,而落后的原因又不是智力落后、重大脑损伤或严重的情绪不稳定”。([美]E。J。Gibson)。

儿童阅读障碍主要包括认字和理解两大部分。具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以下特征:①阅读速度慢,逐字阅读,有时需要用手指的协调;②易出现错读,如跳行、省略、替代、歪曲、添加或颠倒字词;③阅读时停顿次数太多,或者经常不知道读到哪里了;④对短语的成分划分不准确;⑤读后不能回忆阅读的内容;⑥不能从阅读材料中得出结论,即不能概括中心思想;⑦常用常识作为背景,而不是以文章中的材料来回答问题,即答非所问;⑧听写成绩差。

也有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儿童有以下学习困难:

1、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

2、听写成绩很差;

3、朗读时增字与减字;

4、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

5、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笔或少一笔;

6、阅读速度慢;

7、逐字阅读或已手指协助;

8、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

9、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视预祝弄混;

10、经常搞混音近的字;

11、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Q看成O;

12、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三、阅读障碍的成因

在最初的阅读障碍研究中,人们认为造成阅读障碍的唯一原因是大脑某区域或不同区域之间发生功能失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许多阅读障碍者的问题是纯心因性的,如眼动模式异常、注意集中性、知觉——空间能力、词素——音素转换等。在此基础上人们把发展性阅读障碍分为听觉——语言性阅读障碍和视觉——空间性阅读障碍。

关于阅读障碍的心理机制,目前有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为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第二个理论为词形加工缺陷理论。语音加工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实际上是一种语音障碍。持这种理论的一种观点认为,阅读障碍者的问题在于音位表征的缺陷。较早的一项研究发现,正常儿童在学习书面语言以前已经可以正确地将单词分割为音节或者音位等更小的单元,而阅读障碍的儿童在学习书面语言几个月之后还不能顺利完成这种任务。更近的研究利用知觉分类任务发现,阅读障碍者难以对/ba/-/da/等语音材料进行正确区分。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阅读障碍者并非不能正确地区分音位,而在感知声音的时间特征上缺陷。尽管阅读障碍者不能区分快速呈现的音位,但当降低听觉频率的模式时,其语音识别的正确率可以提高。词形加工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主要是由于视知觉缺陷引起的。研究者发现,很多阅读障碍者经常混淆镜像的字母(b/d)和相似的字母(m/n)。这种混淆有时与语音错误同时出现,但在很多情况下,视觉错误经常会单独出现。更近的研究表明阅读障碍者存在空间对比敏感性的缺陷,要觉察到同样的对比度,阅读障碍者所需刺激的空间频率要比正常阅读者低一倍。这些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者在词形的整体知觉、词形的细节信息识别、视觉刺激的运动特征的识别等多方面都存在缺陷。从拼音文字的研究进展来看,认为语音缺陷是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相对占优势的一种观点。同时研究者还发现,阅读障碍与文字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如有的研究者发现,德语儿童的阅读障碍在入学前被诊断为音位分割和语音编码有困难,但到了四年级之后这些困难就不存在了,随之却出现了阅读速度慢和拼写成绩差等问题。英文中阅读障碍者可能终生都具有音位分割和语音编码困难等,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德语较英语具有更加一致的形、音对应关系引起的。表意文字系统与拼音文字系统存在更大的差异,汉字具有复杂的两维结构,它由两个或几个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这就使汉字形、音之间的关系比较随意,而形、义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对更强。由于受到阅读障碍与文字系统密切相关的思想的影响,研究者曾一度认为汉语中不存在阅读障碍,或者阅读障碍的发生率相当低。但随后的研究却改变了人们最初的看法。如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发现[,中文阅读障碍者与英文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没有显着差异。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中文阅读障碍儿童的发生率并不比拼音文字低。尽管研究者不再怀疑汉语阅读障碍的存在,但对汉语阅读障碍的心理机制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其中的一个分歧是,视觉缺陷是否是造成汉语阅读障碍的原因。如有的研究者认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不存在非语音的缺陷,语音分析能力缺乏,语音记忆能力差才是造成儿童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而另一研究显示,阅读障碍可能与字形识别有关。他们发现对于字形相似的材料,阅读障碍儿童不会呈现语音障碍,只有在字形不同的刺激中才会出现语音障碍。这一结果在日文的研究中得到了印证,如Yamada发现日语阅读障碍儿童更多地出现视觉、选择和语义错误,他们认为这是由于日文中存在大量汉字(kanji)的缘故。拼音文字的一些研究提出,阅读障碍者在词形的整体知觉、词形的细节信息识别等方面都存在缺陷。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表明,阅读障碍者对字形的细节加工方面存在障碍,但目前还没有关于汉语阅读障碍者的字形整体知觉的研究报告,本研究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实验中,我们利用真假字判断来考查汉字字形整体知觉的加工。考虑到目前还没有诊断汉语阅读障碍个体的明确标准,为了与前人的研究在被试的选择上保持一致,我们还设置了一个语音任务。我们的思路是,尽管语音缺陷还不能断定为汉语阅读障碍的原因,但以往的研究都发现汉语阅读障碍者的反应在语音任务中与正常被试有差异。

还有研究者认为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类。

(一)外部原因

1、交际性情绪剥夺。交际性情绪剥夺是指在儿童所处的环境中,缺乏儿童习得语言所必需的适当刺激,因而使儿童不能掌握阅读所必需的语言技能。例如,在母子关系方面,如果母亲因为对儿童漠不关心、态度冷淡而缺乏同儿童进行言语交谈,或者由于母亲情绪低落、脾气乖张而动辄训斥儿童,那么,儿童在语言知识方面多半就会存在缺陷,而且儿童对学习有关语言的作业也会缺乏信心。一个语言知识不足的儿童,学习阅读自然会有困难,Ninio&Brunet(1980)对一对母子做了10个月的观察研究,发现母子交流对儿童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句子的阅读有一定的影响。Roser&Martinez(1985)指出双亲在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非常显着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证实,对母子间正常交谈的早期剥夺,会使儿童难以获得良好的语言技能。

2。文化或教育剥夺。文化或教育剥夺是指缺乏某些社会文化经验,而这些经验对于在学校中的学习又至关重要,因此导致了阅读障碍。一般来说,当儿童处于在文化上受剥夺的环境里时,就会缺乏学习阅读所必需的刺激作用。例如,如果家里没有什么书籍,也从未有人读书给儿童听,儿童也从来没有看到家里有人读书,那么,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自然会缺乏对阅读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阅读的实践机会,阅读障碍必然十分严重。Clay(1966)、Gocdman(1967)、Herste(1984)等研究者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给儿童提供有书的环境这一问题的重视,Cullnian(1989)、Dcnelson&Nilscn(1989)Helper&Hickman(1978)等研究者则进一步指出为儿童提供故事书是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学会说话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内部原因

1。轻微脑机能障碍。轻微脑机能障碍(以下简称MBD)是指由于损伤而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不规则作用,出生时的脑损伤或神经系统发展关键年龄时的疾病。这种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知觉、概念化作用、语言、记忆、注意等各方面缺点的不同组合,从而对阅读过程产生影响。有人认为,在MBD的症状中,成熟的延迟和左侧化不足是出现阅读障碍的原因。Sparron等(1970)曾对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单侧化表现上的差异进行了考察。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单侧化早期发展方面(如手眼协调)没有差别,但在后期发展的所有指标上(如单侧觉察和手指的分化等)都有差别。P。sate等(1971)考察了不同发展年龄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各种技能,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在通常是这一年龄阶段形成的一些技能上(如某些视动整合作业)虽然是有差别的,但在一些后来才会变得熟练的技能上并没有显着差别。应当指出的是,所发现的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别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阅读障碍儿童都表现出成熟上的延迟,即使是由MBD导致的阅读障碍也不见得都表现为成熟上的延迟。

由此可见,在阅读障碍儿童中,属于MBD的人数只占很小的百分比。F。W。Owen等(1971)发现在他们研究的304个阅读障碍儿童中,只有4个人可以确诊是属于神经上的缺陷。鉴于对此症状所存在的争议,就很难确定在阅读障碍的儿童中到底有什么人是属于MBD,所以当把一个儿童归入此类病因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一个人不能学会很好阅读的原因。遗传因素造成阅读障碍既可能是因为它决定了某些技能发展的迟缓,也可能是因为它规定着某些技能所能达到的限度。学习阅读所需要的技能任何发展上的延迟都会推迟儿童对阅读的掌握。一个儿童的能力可能因受到遗传的限制,在知觉和语言技能的常态分布中处于较低的一端,因此,不能很好地学会阅读。遗传学家已经发现存在着调节基因,它起着控制发展速度的作用。有人证明某些语言技能的发展要靠存在于基因型中的潜能。有人研究有关语言能力的遗传因素的文献后发现许多言语障碍和阅读障碍往往出现在一家人当中,这表明遗传传递同语言能力是有关系的。

三、阅读障碍的诊断

要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干预矫治,其前提是对阅读障碍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一般说来,阅读障碍的诊断方式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非正式评价策略和课程参照评估等四种方式。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对大样本进行测查、筛选、为共性实验做准备时,人们多采用“智力———成就差异”测试作为诊断学习障碍的依据,也就是说智商在85分以上(一般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或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并且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其智力水平(一般认为是低于两个年纪级的水平),就可以诊断有阅读障碍。如果是针对特定个体进行矫治,就必须采用更细微的诊断方法来确定阅读障碍的具体类型,以便对症下药。在筛选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时,一些研究者采取了分层检测的策略:①由当地学区确定哪些儿童为学习困难儿童;②在常模参照智力测验中得分必须在80到120之间;③阅读成绩至少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④阅读能力仍处于低年级最基础的水平;⑤不存在其他方面的障碍。如果满足以上5个条件,该儿童就被认为存在阅读障碍。

以上介绍的是对有阅读障碍的儿童正式分类的程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情况,称为非正式分类程序。当某儿童出现十分严重的问题必须做测试时,一系列非正式分类程序便开始了:通常是班主任与其他教师(包括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校长、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等进行交谈,共同探讨帮助该儿童和当儿童难以管教时帮助的最好策略。测试成绩出来以后,主要由学校的有关人员来决定应采取的措施。对测试的选择和解释,以及在数据报告的数量方面,通常会保持极大的灵活性。

四、阅读障碍的矫治措施

对儿童阅读障碍的矫治,国外理论界先后提出多种模式,我国研究者在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儿童阅读障碍矫治的五种模式,即行为干预模式,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同伴指导模式,神经系统功能训练和生化与药物治疗。

(一)行为干预模式

这是针对学习障碍问题较早形成的、也是较为完善的一种模式。行为干预模式以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操纵环境或行为后果而加以改变。其中操纵环境的意义在于为特定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而操纵行为后果则旨在改变某种行为在未来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运用行为干预模式,首先需要对行为产生的前提与后果进行细致的分析,这常常是以直接观察为依据的;其次,在确定那些可能引起或强化我们所要克服的问题中,主试要创造出稳定的、结构化的干预环境;再次,干预的规则要明确一致,尽可能以肯定的形式出现,而不要以单一的禁止形式出现。另外,对阅读障碍儿童所提的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应少而明确,并保证随时提醒的反馈。行为干预模式主要包括及时强化、代币制、行为合同、冷板凳、反应代价等直接针对学习障碍儿童本身的行为矫治技术。除此之外,这些干预模式中还包括精神教学法、直接指导法和无误过程法等针对教师的特殊教学技术,这些方法均基于教师的教学对儿童的巨大影响这一事实而设计的。以无误过程法为例,该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如果可以恰当地安排教学进程,避免错误的发生,那么儿童的学习过程就会迅速而有效。其中的主要技术是“刺激形成”和“反应形成”。所谓“刺激形成”是指教师通过控制刺激的显现来诱导儿童做出正确的反应。无误过程法主要适用于儿童的识字和阅读训练。该教学法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以保证阅读障碍儿童对每一步骤做出正确的反应。一旦儿童出现错误反应,教师则一方面忽略这些错误,避免指责儿童,另一方面返回前一步骤,对任务做进一步的指导。

(二)认知——行为干预模式与行为干预模式的那种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的论点不同,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强调阅读障碍儿童形成主动的、自我调控型的学习风格。该模式的创立者认为,个体自身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行为的出现并不单纯取决于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而受其自身认识评价系统即元认知系统的影响,阅读障碍儿童所具有的潜能与实际表现间的差距,其原因在于他们学习过程是消极被动的,不会使用有效的策略。如果提高其策略使用的水平,阅读障碍儿童的学习状况也会得到改善。从这一“策略缺陷”的病理机制观点出发,认知———行为干预模式主张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认知策略训练和自我控制训练(或自我指导训练)。

1、知策略训练。

研究者发现,学习障碍儿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他们缺乏某些有效的认知策略,或者不会选用恰当的策略。认知策略训练的基本程序如下:①对阅读障碍儿童的现有策略水平进行测评,明确这些儿童的劣势所在,并确立所要训练的目标策略;②向儿童解释目标策略;③示范目标策略的使用;④言语预演;⑤提供低难度的材料,进行有控制的练习,并给予反馈;⑥提供与阅读障碍儿童年龄水平相当难度的阅读材料,进行练习并给予反馈;⑦测评阅读障碍儿童的策略,并指导儿童学会如何根据任务来选择恰当的策略;⑧在实际学习中实现迁移。

2、自我监控训练。

在这类训练中,训练者指导儿童主动运用内部语言定时监控自己的行为,一直到一个任务完成为止。在让儿童进行自我监控之前,训练者要先讲明具体作法。在最初几次,训练者需要观测儿童的自我监控情况,及时表扬儿童的正确行为,再逐步撤销外在监控。综观认知———行为训练模式,可以看到其突出特点是:尽量引导儿童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重视示范目标策略、方法的运用;以儿童的外部言语为中介。这些特点保证阅读障碍儿童对自己阅读学习过程的控制并改变其原有消极被动的反应风格。

(三)同伴指导模式

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新型训练模式,即让一个学习障碍儿童帮助另一个学习障碍儿童,或让学习障碍儿童的同伴(即正常儿童)帮助他。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对课程内容的课外辅导,而且也适用于对学习障碍进行社会技能训练。美国的一些研究表明,儿童在集体学习中,其成就水平常常超过了平均数;同时,另外的一些研究则表明,集体活动有助于儿童学业能力的提高。等人在!//$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同伴指导策略有助于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和理解力。CB==D&&‘及其同事发展了经典性同伴指导矫治模式。该模式的具体进行过程是:首先抽取部分儿童作为指导者,把这些指导者介绍给他们的阅读障碍同伴;然后对指导者进行特殊训练,教给他需要给阅读障碍同伴教授的内容及方法;接着安排同伴指导活动,一般一周至少一次。这种模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但更多情况下是采用几个指导者与几个同伴共同活动的形式。教师不仅要负责组建同伴群体和训练指导者,还要对指导者进一步训练,或对被指导者进行额外的辅导。

同伴指导法可以较大地促进阅读障碍儿童的主动性,提高训练双方在阅读学习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改善阅读障碍儿童在学校中的社交地位、重塑其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儿童,对于难度大的课程内容以及有显着外化的行为问题的儿童都不要采用此法。

(四)神经系统功能训练神经系统功能训练即心理过程训练,该模式的创立者认为学习依赖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而这些高级功能实现是以基本的感知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因此,对基本心理过程进行训练就可以改善脑功能,进而提高学业成绩。曾性初(1997)曾对我国目前所流行的训练的效用问题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这种训练的效果被人为地夸大了。可见,此类方法的采用还是应慎重一些,并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五)生化与药物治疗生化与药物治疗是采用药物治疗,首先控制和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生理病情,进而改进其学习状况。对于药物治疗的后效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些药物治疗阅读障碍有短期疗效,但其治疗效果有限,应当慎重。

总之,以上五种矫治模式各有其利弊,对阅读障碍儿童的教学干预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矫治模式上,而应兼容并包,对症下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中学生学习办法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学习办法

看了好多关于中学生学习办法的书,也想写一写,这都是我一年以来,看的这么多学习办法一类的书,总结出来的笔记,我看了看,有改了一下,才写到小荷上,共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从中受易。

——题记

今天这篇文章,是写一下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普遍感受和学习不如小学的原因,下次再逐步的来写中学生的学习办法。

初一年级:

一上初一,明显的就能感受到,压力骤然变大,学科一下子从简单的几门主课。变成了七八门主课,所以,这压力都是来自学习上的。

数学:上了初一,明显的就比小学的数学难的多,初一的数学就要学代数和几何了。小学的数学是没有办法和初一的数学难度的程度相比的,虽然说小学的数学也有写X,Y,但是,初中的数学一天满黑板的都是X,Y。弄的头晕脑大的,加上老师每天的辅导,几门功课加起来作业那么的多,再不掌握一套好的合理的学习办法,就会落后。而小学的数学虽说不上简单,但是却没有那么难,小学升初中是最关键的时候,如果不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上,架一座桥梁,才会帮助我们尽快的适应初中数学。往往很多的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非常优秀,但是到了初中却越学越倒退,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已经被揭开了。原来,很多人升到了初中,还是没有把学习办法和思路转变过来,只是单单的像小学那样,还是像小学那样学,学习办法一个模式。而面对那么多的学科,这种方法是一定不行的。

语文:一上初中,语文的课文素材也就多了,广泛了。外国文学、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又分了好几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要记住很多文字,意思,生词。着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一大堆。另外,写作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许多。没有一点作文底子的,到了初中,就连语文作文都写不好。然而,初中学不好,那就意味着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好的大学!

英语:先不说别的,翻开小学英语课本的课后单词列表,一本书才几十个单词,而初中课本的课后单词列表,一大堆一大堆的单词成章成页,让人看了就眼花缭乱。一天要背多少英语单词啊!抛靠这不说,看看英语书,小学的英语书那么的微弱,而初中的英语书和它比起来,是那么的强壮!英语书那么厚一大本,如果是人教实验版的话,那书的分量远远不只这么多!

由此可见,不掌握一套合理的学习办法,就将意味着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难忘的一次经历作文高中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我给自己编织了一个梦,一个花鸟田园的梦。 那里的雨时常落下,落在了稻香村里,落在枕边窗外,落在花朵摇曳上。有时从天空泼向了这个世界,一切都要被打垮了。有时又是一层薄幕,裹住了远处的山峦树木。有时是忽然而至的,仿佛一瞬间的来来去去,然后所有的晴空都聚集在下一刻。有时又是半边晴半边雨的,我们追逐着眼前的那一片光亮,又落在了飘飘摇摇的雨里。那里雨总是如此走过,带来了交响乐和一点思绪。 那里的水面波光粼粼,河水中激荡的旋儿。一打转儿,就不见了,向着东面流去。野鹤飞起在这片水面上,和水相互依靠在这片天空下。几处鸣声,也给了一点不宁静。沙丘上几处零落的草,简单的点缀在这连绵之上。横躺的世界里,黄沙连着黄沙,远处树林连着树林带一川水铺着。

翻过一道河梁,河谷的树丛里藏着一个个小水沼,岸边是大片大片的还未抽穗的小草,吃在口里略微甘甜的,每一个初春开始的季节,我们都会来这里寻找。上一年的水草,弯了腰,点在水上,水里的几条小鱼似乎拨动了几处水纹。打着草儿走在丛地里,里面虫儿各处的跳着,跑着。有时望一望更远处的风景,会想着这里到底藏了多少趣儿。 那里的夜很寂静,那里的夜鸣声儿婉转。那里的夜是捉摸不到的黑暗,那里的夜点着篝火谈天,那里星星挂满了天空,那里猎户星每一天都在向南边转着。夜晚的风里吹的轻快,树叶儿沙沙作响。站在这个夜里,看着星空下的话语,也许没有明天的太阳的,是今天安静的夜色。麦地一片一片的铺着,果树一排一排的立着。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翻找,曾经在这片水里游过,曾经爬上了高高的树看着,仿佛天地一直如此般,没有变过的,以后也不会改变。

我在瓜果田园里等待,跑在了每一处,细细劳作在耕地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逃离的这片土地,我希望它永远这里的,记一个往日的田园。城市里的楼太高了,挡住了想要忘穿的视线。我只能低头徘徊在人潮人海中,像是一个流浪的人,该回到何处去寻找。我又给自己筑起了高高的墙,描绘了往昔的语言,仿佛在逃避的,又仿佛在寻找的过去难忘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中第四册第四单元作文:“十”的五天经历_1000字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前言:宋体字“十”不论正看、侧看还是颠倒看都端端正正的。但它却不甘于此,决心寻找新的生活位置,即使是身心俱变,只要能体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就行,于是就有了五天的经历……

第一天——只想上爬

“欲体现伟大价值,就要高人一等。”“十”这样想着,便开始了它第一天的行程。它先来到“又”的头上成为了“支”。“‘支持’‘支援’,这个‘支’没什么意思。”它不屑于待在“又”上,便找到了“口”,爬上去,一下子成了“古”。“‘古’有什么好?‘古旧’‘古板’——过时了的,一点也不新潮,我还是走吧……”

第二天——委身低下

吸取头一天的教训,“十”委下身来,想找个低下的位置。它来到“曰”下成为“早”,却觉得“早”也不够完好,虽有“清早、早晨”之义,但仍不免有“古”那“早先、过去”之味。于是它又来到“ノ”下,立即成为身价百倍的“千”。这回它乐了:原来委身低下也并非不好

第三天——敢于当先

“上下位置都体验了,前边怎么样?”勇于尝试的“十”又开始了它的人生探索:它找到了“办”和“尃”。“兄弟,我当你们的前锋如何?”“那当然好了。”它们异口同声地说。于是它成了“协”和“博”。“‘协作’就能‘广博’,达到‘博大’,当先锋还真不错;明天再做后卫试试。”“十”想。

第四天——处在后边

这一天“十”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做其后卫的字。接近中午时,它又遇到了“口”。“怎么又是你?前天我爬到你头上成了‘古董’并不好。”“你可以跟在我身后啊,当个映衬红花的绿‘叶’不是很好吗?”“是嘛,那我就试试做个‘叶’。”可成为“叶”后它仍心有不甘:“老是跟在别人后边,总没有处于中心好吧!”

第五天——甘心居中

“十”悄悄地离开“口”,想找个居中心的位置,直到黄昏时它才再次遇到“口”。“口”知道它的心思,就说:“来吧,不愿在身后,就走进我的心中,成为‘田园’的‘田’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啊!”“好!那就让我成为‘田园’的一部分吧!”说着“十”进了“口”中。

后记:“十”进入“口”中便再也没有出来。因为这五天的经历让它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论处于怎样的位置,只有努力耕耘的人,其生命的绿树才能绽放出有价值的红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为自己喝彩高中叙述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的道路磕磕磕碰碰,害怕摔倒的我总会亮起一盏盏“灯”照亮前程,因而走得舒坦。那一盏盏“灯”就是我的闪光点。

我曾经羡慕过很多人,羡慕他们有许许多多的优点。但如今,我不再做那只只羡慕别人的丑小鸭,我已学会从自己身上寻找闪光点。

我是个勤快的女孩。在学校,我能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为班级效力;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好帮手——我能利用课时间为妈妈分担家务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算是一种孝敬的方式吧?因此,我总能得到邻居的叔叔阿姨们的夸奖。

我是关心朋友的人,对待朋友一心一意,把她们当做自己的亲姐妹。无论朋友遇到多大困难,我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她们。一次,我的同桌生病没来上学。一天要上多少新课,落下了恐怕会堆积如山呀!放学后,我去看望她,还详细地给她讲解了当天教的新内容。她感动得热泪盈眶:“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我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一天下午,我放学了。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踏着轻盈的脚步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前面一位老奶奶被绊倒了。我急忙跑过去,关切地问:“老奶奶,您没事吧?”

“谢谢,我没事。”老人的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要不,我送您回家吧?”

“嗯,也好,麻烦你了。”

我不顾路途遥远,小心翼翼地扶着向家走去。临走时,我隐约听见老奶奶说:“真是个好孩子啊!”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这是我的闪光点:勤劳,关心朋友,乐于助人……它们是灯,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一盏盏“灯”。让生命充满价值,撒下一片片辉煌。拥有这些闪光点,是我的骄傲,是我的光荣,我为自己喝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