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秋文化作文范例热门三篇 作文怎么写实用14篇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文化作文范例热门三篇 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456

作文

14

篇1:慢尝中秋细品文化作文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谈起月亮,人们无一不想起“团圆”和“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夜。遥望明月,我想起的并不只这些,细细一品,这一轮玉壶不禁引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近日,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仿佛已成为现代人的“习惯”。

当今社会,千万人每天趴在电脑桌前,一遍遍向下拉新着微博,看着微博首页上出现的一只可爱的兔子才意识到,哦,今天中秋啊!随后拿出手机随意复制粘贴一段祝福语,按下群发键,手机一扔,继续刷新微博去了。哪还顾得上欣赏什么月亮!

不光对传统节日人们有漠视的态度,对传统诗词歌赋亦是如此。

如今,有几人能想起“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千古名句?又有几人理解“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亡妻之痛?亦有几人能晓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伤感痛楚?你若叫孩子们背一首诗,他们恐怕会背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或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老鼠儿子会打洞”吧!

对于成语和俗语,人们也有渐渐淡忘的趋势。

我曾不止一次的听人问我,什么是“人艰不拆”什么是“火钳留名”。很多人都将其当做成语使用。而如果我反问一句:你知道什么是‘人寿年丰’,什么是‘火中取栗’吗?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上来。

传统文化的出路何在?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文言诗词被删去小学语文教材这事要不得!一味的漠视传统文化,一味的讲究代文化取缔传统文化,亦或是总想用外来的文化来否定自己的文化这样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确的、有扬弃的继承,对于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健康的传统文化,当然要予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不健康的文化,我们当然要予以剔除。再者,更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适时的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加强对优秀优秀传统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创造性的发展。让文化真正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不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不一味否定它。

文化需要反思。

已经入夜,灯火也渐渐消散,推开窗,独自慢尝这一轮明月,或许,这月亮正是天上的人叫我们不要忘记中秋,更不要忘记中秋背后的文化吧!

[慢尝中秋细品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范例2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让我们讲讲中华美食,民族风情等文化传统

第一组开始表演了,非常精彩。他们的节目是唱歌和图片欣赏,那歌声好动听,好美妙!

第二组为大家带来的是图片欣赏和资料介绍。最让我难忘的是他们的剪纸表演,从阮冰怡和崔钦尧手中剪出的蝴蝶,像真的一样活泼可爱。

轮到我们这一组了,我很紧张,恐怕会漏字或说错。我悄悄的鼓励自己,静下心来,认真的讲了一遍,没想到一字不差。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我讲完了,教室里立刻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高兴的真想跳起来。

后面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同学们看的是不亦乐乎!

走进经典,走进传统文化,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统文化中秋小学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那天上午,我们一家去奶奶家,我们带了很多月饼。中午奶奶做了很多包子,我们吃得很饱。晚上我们出去看月亮。我们走到广场中间,我么抬起头看月亮,月亮看的不清楚,这让我们很失望,忽然!奶奶让我们去一个地方。我问:“奶奶,您要带我们去哪呀?”奶奶高兴地说:“有一个地方看月亮很清楚!”听到这句话,我们右边的高兴起来。过了一会,奶奶大声地说:“到了!”我疑惑的问道:“奶奶,这就是您说的地方?”奶奶高兴地说:“这就是看月亮最清楚的地方!”我们抬起头来看月亮,啊!好清楚啊!妈妈大声叫道。妈妈高兴地说:“月亮上有一个老奶奶,有一个小宝宝,还有一棵大青树。老奶奶抱着小宝宝在树下哄宝宝睡觉!”妈妈说完,我有抬起头看月亮。圆圆的月亮就像一个老奶奶,小星星就像小朋友,老奶奶给小朋友们将好听的故事,他们可高兴了。

我们看一会月亮就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我高兴地说:“我真想张一双翅膀,那样就可以看清楚月脸上到底有什么东西了。”我们到了家,我心里想下次我还要在这里看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秋赏月作文范例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见一轮明月,但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中秋赏月600字作文。天空中有青云,如烟似雾,弥漫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青云的红娘,牵与两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即不喧宾夺主,又有万娇姿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那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一片柔和,银白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月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度这美好的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静谧的夜晚,独自站在阳台,仰望天空,倾听月的歌声,享受“月中清露点朝夜”,初中优秀作文600字《中秋赏月600字作文》。

吃着香甜的月饼,我坐在阳台的椅子上,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我不由联想到了因为偷吃仙药而升天成仙,住在月宫中的嫦娥,不知她现在还是否孤单?还有那一直为嫦娥捣药的可爱的小玉兔,真想飞到月宫去逗它玩。对了,还有吴刚,不知他砍了这么久,那棵桂花树被他砍倒了没……

秋天,是个嫩嫩的季节,鹅黄、火红的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是个浓浓的月份,桂花香中飘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

在这万千思绪中,我不禁有了一丝倦意,便起身回到屋中。我躺在床上,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又与家人围坐在桌旁,一起说说笑笑,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又笑了,笑的是那么美,那样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范例2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我从小就认识了几位艺术家,比如,书法家潘杰和画家蒋耀辉。我很崇拜他们,他们还送我一些毛笔、宣纸,蒋耀辉伯伯还精心给我刻了一枚篆章。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我的爸爸妈妈都喜欢书法。我家的书房里摆放着一个砚台和许多毛笔,只要有空,爸爸妈妈都会练习一会儿。爸爸最喜欢临写“柳体”。妈妈最喜欢临写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妈妈告诉我这是天下第一行书,与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清明上河图》一起被称为“书画双绝”。

著名书法家丁梦周爷爷还专门为我爸爸妈妈题写了一首《白梅》。有时爸爸妈妈还教我写,要我从楷书写起。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难看极了,爸爸妈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写得好的时候,他们就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

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指导老师:黄正平评语:文章从远到近,从大到小,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得很精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艺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华文化征文教师评语_范例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欣源中学二年二班王睿;我们是中国人;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华文化,特点鲜明,中华文明特点具有延续性、伦理;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学过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国家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但是他们是在失去国土之后才反省自己的过错;即使我们长大不能作伟人,但至少问心无愧,为民族,;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事,讲中国人做人的道理。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特点鲜明,中华文明特点具有延续性、伦理性、民族性以及包容性。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名额,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我学过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国家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惨和对祖国的热爱。

但是他们是在失去国土之后才反省自己的过错。 而我们觉不能等失去了才懂的珍惜,我们要从现在,时刻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坚持做正确的。

即使我们长大不能作伟人,但至少问心无愧,为民族,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请试想一下,如果中国13亿人民都献出自己的力量,那整个民族,整个国家都一定会强大起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端正自己的态度,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中学生。我认为广大青少年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同学们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的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坚决不做有违背道德的事情。

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文化中秋小学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首先先给大家说一声:“中秋节快乐”。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带上几个月饼上到上山上观月,妈妈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问:“为什么”妈妈说:“你去问问嫦娥吧!”我们一起笑起来了

“看!月亮好圆呀!是不是嫦娥在里面跳舞?”妈妈说:“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本身也有长有短。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

”我说:“我明白了 ̄”我又说;“茫茫夜空,满天繁星像洒在碧玉盘里的珍珠。星星眨着眼睛,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钻出来,像在跟我捉迷藏。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中,洒下皎洁的月光,河面上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妈妈对我笑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华文化征文学生评语_范例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文化;有一次,我到图书馆去借书,不经意看到《传承中华文;我在这本书里领阅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说完了我们中华的世纪,也该说说我们中华的故事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有一次,我到图书馆去借书,不经意看到《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当我拿起来随意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故事非常好,就一口气读完了。

我在这本书里领阅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仿佛变成了五千年前的人: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的没落到如今的泱泱大国。我感觉中华民族的智慧无处不在。

说完了我们中华的世纪,也该说说我们中华的故事吧:比如孔子拜师的故事。年轻的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去洛阳拜大思家老子为师。孔子走了几个月终于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龙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就问这位老人家是不是老子先生,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来了。孔子告诉老子说:“学生孔丘。”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要拜我为师?”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这就是孔子拜师的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我们精神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范例1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诗、词、曲、赋;有京剧、曲艺、书法、国画;还有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中国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龙井茶更为著名。

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茶叶泡进水里,颜色由深变浅,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苦尽甘来。最后说说茶的样子吧!茶叶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还有的十分固执,怎么也不沉下去……

龙井茶不但有着四绝,而且喝茶对身体也十分有益。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能提神醒脑,让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就因为茶叶有这么多优点,所以中国人才爱喝茶,并逐渐形成了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统文化中秋小学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有: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春节等等。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可以吃月饼、可以赏月。

中秋节那天,妈妈把早就准备好的苹果、香蕉、橘子、桔子、月饼等等的东西摆到阳台上。那时候,月亮还没出来。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等月出。不知不觉的,一轮金黄的圆月终于从东方的天边悄悄地露出笑脸,她多像一个文静的姑娘。她温柔、皎洁的银光无私地洒向大地、洒向人间。月亮越来越远也越来越亮。四周的星光逐渐暗淡,有的好像一下子消失了。爸爸妈妈一边赏月,一边向我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原来,嫦娥为了不让不死药落到坏人手里,自己把它吃了飞道广寒宫。从此中秋节拜月的习惯就传开了。人们向嫦娥祈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接下来,妈妈在拿月饼拜月。开始切月饼吃了,爸爸切了一块大的莲容月饼给我吃。我们一家人吃着月饼,有说有笑。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真开心,我真高兴。我喜欢中秋节,过中秋节真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范例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节约——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勤俭节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丢。

读了《俭以养德》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许多: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家里还是经常穿补丁的衣服。

是他家中贫穷吗?不是,他是国家领导人;是他不爱新衣服吗?不是,谁不爱美丽。

如果,一个人过惯了节俭和艰苦的生活,那么就不会有迈不过去的坎,度不过的难关。

据有关人员统计:毛主席的一双布鞋补了22次,一套军装补丁有76块,睡衣则有67块。

毛主席能有补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为他补丁之多,实数罕见哪。

毛主席的内衣内裤上更是五彩斑斓,有赤色、橙色、黄色、红色、青色、蓝色、紫色……与标准的老百姓一样“笑破不笑补”,只要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这位伟人,有着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为他的节俭。

冯玉祥将军教育儿子冯洪国也是如此:“儿啊,你要脱下军装、皮鞋到牛栅里去熏一下,闻一闻牛屎味,才会知道五谷香。

古人说:奢能灭志,俭以养德。

你虽然还不曾管事,谈不上奢华,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这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话“一板子”把冯洪国打醒了。

他脱下了军装、皮鞋,换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

事情是这样的,冯洪国日本留学回国后,看望多年不见的老父亲,当父亲看到儿子身着西装脚蹬皮鞋,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便这样地教育自己的儿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补丁、牛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我们看到的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犹如星光闪耀的银河;再加上射灯如探照灯似的来回晃动,而在这闪耀着的美丽背后,又有谁看到了浪费的影子,小学生的确,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有这样的享受。

于是,节约也随之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这天中午,我经过学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薯条,你吃点我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

我在班级里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没有(因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虽然我去小店的次数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

去小店为了买学习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饿买吃的占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二的是为了解谗,看到别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学是拿零食当午饭,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

前几天班级里还掀起了一股名牌风,看谁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宁,明天我就要换上安踏,有人还嘲笑同学穿假名牌。

哎,我真想告诉大家,勤俭才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不是攀比与浪费啊!

在班会课上,我和老师商量把《俭以养德》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们,老师同意了,听完了我对文章的介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啊!艰苦的生活虽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度过难关;富足时豪华奢侈,穷困时将难以生存。

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叙事作文:中秋文化

全文共 1381 字

+ 加入清单

浦北乐民青龙贺中秋,和谐温馨非遗风

浦北乐民中秋舞青龙是我县的一大民间特色,现已争取列入各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保护。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争着去看舞青龙。青龙的制作有着特别的讲究,在凌晨早上的时候,人们会先到香蕉田去割制作青龙身上用的香蕉叶。在割之前要敬山神,帖山神帖,放敬神米等,然后才能够割。回来要制作精美的龙头。龙头先用竹扎好,形成龙头状,龙头一般用金色、红色等众多的色纸来粘贴。龙眼采用电光闪闪的电筒等做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龙头周围现也采用了荧光棒等来装饰,使龙头更显气派和美观。龙身采用红绳子和铁线扎起来,有数十米乃至百多米长。然后把割回来的香蕉叶扎在绳子上,形成青色的龙身。在龙身上扎有无数个装煤油棉球的竹筒,然后放置着棉球,倒入煤油,插上香火。在舞青的时候点燃,使龙身尤如一条长长的火龙,非常壮观。

青龙扎好后,在晚上7点钟左右,敬神的乐师们便会奏起乞福、祝福的乐曲,进行开始舞青龙的程序。

舞青龙一般经过祭龙、起龙、敬神、舞龙、驱瘟、穿行、交龙、屠龙(也叫龙升天)和吃龙粥等程序。其主要意义是通过舞青龙来乞求一年四季平安,生意兴隆、家庭和谐,万事如意,福佑安康。在乐民镇,东、南、西、北和新区各制作了一条青龙,轮流在大街小巷进行舞动,挨家挨户给人们送去祝福。青龙所到之处,家家烧香火、鸣炮竹以敬青龙,全街一片烟雾茫茫,分不清你或我,炮竹声、鼓乐声、喧哗声淹没了一切,让人尽情地享受着这疯狂的狂欢之夜。

据说乐民的舞青龙是有着丰富的文化的内涵和其传说的。一传说明朝成化年间,“丁”、“薛”两大姓在今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乐民镇造街兴市,但每年中秋之夜均有一白虎现身伤人伤畜。乾隆年间廉州知府康基田到乐民视察发现乐民这块地是“卧地白虎”,需在每年的中秋之夜以青龙制之,方能保当地平安吉祥。于是,中秋之夜聚而舞青龙,成为乐民街一种独特的风俗并代代相传。传说如果某年不舞青龙,整个乐民街都会火烧连营。二传说乐民镇属于白虎地,在古时候白虎经常出来作恶,为害百姓,百姓对白虎是深恶痛绝,可是无计可施。有一次,南海龙王经过此地,得知这一情况,就派出了青龙来跟白虎搏斗,连续搏斗了七天七夜,最后终于把白虎给镇住了,百姓才可以安家乐业。但青龙也因为做了这一好事,居功自傲,也做出了对不起百姓的事情,后来百姓们没有办法,就在青龙没有跃出大海来之时把它给射杀了,也就是屠龙,不让龙抬头,这样才能够使全镇百姓真正得到了长治久安。这些传说且不说其真假,但至少说明了舞青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是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承价值的。

舞青龙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民间的性质,他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在舞青龙的时候,有许多是年轻的少男少女唱主角的。他们或者手执引球,引领青龙,或者身挂彩炮,燃炮开路;或者手点明灯,照路引龙。时而把点燃的炮竹飞舞,划过头上,形成一道道美丽的圆弧;时而点燃烟花,亮丽多姿。热闹物气氛让参

与庆贺的观众感受深刻。不过在高兴的时候也让人感到空气的压抑,在观看舞青龙的时候,为了防止炮竹的烟雾等,必须要戴好口罩和厚的服装,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一夜狂欢一夜福,一年四季好运来。舞青龙寄托着着一年的良好祝福与期望。在圆满完成了驱瘟乞福的程序后,青龙便会回到山神庙那里进行屠龙,让龙升天,造福于民,然后人们便会吃龙粥,让幸福与好运常伴。

[叙事作文:中秋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统文化中秋小学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今年的中秋节我过的很开心,爷爷奶奶全来了我家。我们一家欢聚一堂,共享受着一桌丰盛的晚餐。饭桌上,董事的妹妹给爷爷夹了一块肉,我给爷爷倒了一杯酒。爷爷乐的合不拢嘴,直夸我们是孝顺的好孩子。

吃过晚餐,爷爷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听的津津有味。这时候妈妈端来一盘月饼和一壶桂花茶,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喝桂花茶,一起观赏悬挂在天空的那轮明月,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度过了美丽而温馨的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华文化征文学生评语_范例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悠悠文化五千年。”这是我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所总结出的。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意识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重礼仪,讲道理。不过在我看来还要再加上几个字:在古代。不说远的,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日本游客在泰国裸体跳舞,被认为是中国人被骂”我想看到这句话许多人都会去骂日本人,骂泰国人。

在我看完这条新闻三个感受:愤怒,羞愧,悲伤。出国旅游的人中,有些人表现的多恶劣臭名远扬,所以泰国人才会把这个帽子扣到国人头上。其实不用多说大家也看到过许多类似文章。从小老师父母就教育我们要懂礼貌,现在的科技发达,生活水平提高素质却在下降。不得不让人深思。

在我认为中华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书法。篆书静中有动,草书狂放连绵。楷书端正工整;行书易识好些。现在人们大多都有“提笔忘字”的习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用电脑,手机。打字发信息。学生中也极少有学习毛笔字。比如我的哥哥,那次我写了一个悠哉的“哉”问他这是什么字。他不假思索的答了出来。当我让他执笔写时,他竟说不会。还觉得拿笔很别扭。现在一想,我不禁嗤笑。外国有人痴迷于中国汉字。但中国人却“忘”掉了自己国家的字。

当我读到“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时不禁回忆起小的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炮声四起,霎时间街上便挤满了人,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在俏姑娘前大展身手。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世界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上曾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潮流,理论。现在网络上出现了玄幻,奇侠,穿越架空。占据了学生的书架。没有人去读《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文学的姹紫嫣红、瑰丽璀璨早已被现今各种所谓的“书”给淹没。

现今青少年生活已被科技产品所占据。许多传统文化早已消失殆尽。国画,皮影,腰鼓,书法,国学,孝德……也已岌岌可危。在此,我真心呼吁大家学习中国文化,不要让中国文化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