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追缴和退赔追赃退赃的区别(汇集20篇)

浏览

5207

作文

95

篇1:expensive与dear的区别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1. 两者都可表示“昂贵的”:expensive通常指物美价高, 非购买者财力所能及;dear主要指普通日用品因暂时的供应不足而造成的价格上涨。如:

That’s a beautiful dress, but it’s too expensive for me. 那是件漂亮的连衣裙,但对我来说太贵了。

We really don’t need such a big, expensive car. 我们的确不需要那么大,那么贵的汽车。

In the middle of the summer fresh oranges are dear, but in the winter months they are cheap. 仲夏时节,新鲜桔子很贵,但到了冬天就很便宜了。

2. 两者通常都不与 price 连用。如:

这外套太贵。

误:The price of the coat is too expensive.

正:The coat is too expensive.

正:The price of the coat is too high.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寒露和白露的区别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白露寒露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季节气。寒露节气的露水比白露寒冷,通常凝结成霜。每年9月7日到9日是白露节气,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是寒露节气。那么寒露和白露节气有什么区别呢?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秋天病菌繁殖活跃,加之气候比较干燥,易造成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以,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寒露过后,气候冷暖多变、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稍不注意,就易着凉伤风,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此外,患有慢性胃病的朋友,生活中也应尽量注意保暖,避免因腹部受凉而导致胃病复发或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须知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的区别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写作手法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巧,掌握了能更好的有利于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我们更要知道与其相近的“修辞方法”的区别,小面跟小编一起看卡他们的区别吧~

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是相同的,他包括:象征、借物抒情、借物喻人、以动衬静、先抑后扬、烘托等各种方法。

比喻、拟人等属于修辞手法。初中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拟人、比喻、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对比。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统称为表达方式。

在中考中,这三者要求明确的区分开来。题目在表述时,会明显地提出。

详细分解: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比拟、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寒露和白露节气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白露寒露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季节气。寒露节气的露水比白露寒冷,通常凝结成霜。每年9月7日到9日是白露节气,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是寒露节气。那么寒露和白露节气有什么区别呢?要想知道露和白露节气的区别请看下文吧。

每年9月7日到9日迎来白露节气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秋天病菌繁殖活跃,加之气候比较干燥,易造成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以,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寒露过后,气候冷暖多变、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稍不注意,就易着凉伤风,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此外,患有慢性胃病的朋友,生活中也应尽量注意保暖,避免因腹部受凉而导致胃病复发或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例如:你今天几点起床的?

2、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

3、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顺口溜:

我问你答是疑问;不需回答是反问;自问自答是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橙子与橘子的区别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相似的东西,比如双胞胎就会长得一模一样,在外人看来基本上分不清楚,还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很难区分的。让我最难以区分的就是橘子橙子区别

妈妈经常会买一些橘子,因为爸爸特别喜欢吃橘子,所以我们家基本上都会天天有橘子。但是对于我来讲,我分不清什么是橘子,什么是橙子。

那一天妈妈买了几个橘子跟几个橙子,然后放到了桌子上,我一开始以为都是橘子,然后拿起一个来就准备拨开吃,当我拿起来用手想要剥开的时候,发现怎么这个橘子这么难剥开呢?当我用力剥开的时候,发现这个橘子的皮跟里边的肉是连在一起的,不像我平时吃的橘子那样,轻轻一拨里面就会出现一瓣一瓣的橘子。

后来妈妈说傻孩子那个不是橘子,那个叫做橙子,橙子跟橘子是有区别的。后来妈妈告诉我,橘子打开以后是一半儿一半儿的,而且橘子的皮跟里面的果肉是分开的,很容易拨下来,但是橙子不一样,橙子的皮跟里面的果肉连得很紧,用手很难打开,是需要用刀把橙子切开才可以吃的。

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橘子跟橙子是不一样的。而且橙子打开吃的时候,里面的水分要比橘子多,而且口感上面也非常的好。再一个就是橙子的外表1般都比橘子要大一点,而且比橘子要光滑一点。

从那以后我便学会了如何区分橘子跟橙子,从那以后也再也没有因为这个闹过笑话。

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却有有相似的地方,我们一定要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去观察,善于去了解,这样我们的知识才会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教你区别大数的“改写”与“省略”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怎样区别大数的“改写”与“省略

文章摘要:把大数776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结果一样吗?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那么“改写”与“省略”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在做这类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编者按】在学完万以上的大数之后,会出现两个不同概念,譬如把大数776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结果一样吗?

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刚讲完大数之后,小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其实“改写”与“省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把776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把这个数“省略万后面尾数”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改写”一般只改变被写数的计数单位,而不改变它的大小。所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776400=77.64万(要用“=”连接)。而“省略”既要改变数的计数单位,又要根据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值。所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后776400≈78万(要用“≈”连接)。

显然,“改写”和“省略”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附注:1.无论是“改写”还是“省略”,都要在得数的后面加上计数单位。

2.根据要求改写后得到的是一个与原数相等的数(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而根据要求省略尾数后得到的数是原数的近似值。

3.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4.要保证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和将整“亿”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和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的近似数正确率高,必须做到“一找”、“二看”、“三用”。“一找”,找到“万”位或“亿位”。“二看”,看省略部份的最高位上是几。“三用”,采用 “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男女之情喜欢和爱的区别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同一个主题中,也有人说:“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

1.爱一个人,你会常常流泪;喜欢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你会突然想起他。

2.爱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你会天天想着他;喜欢一个人,当你想起他,你会微微一笑。

3.喜欢一个人,当你想起他,你会对着天空发呆;爱一个人,会有一天,你突然很好奇:将来我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4.喜欢一个人,就是希望大家都开心;爱一个人希望他会更开心。

5.喜欢一个人,你要得只是今天;爱一个人,你期望的是永远。

6.喜欢很容易转变为爱;可爱过之后却不会再转变为喜欢。

7.喜欢一个人,即是看到了他的优点;爱一个人,即是包容了他的缺点。

8.当你站在你爱的人面前,你的心跳会加速;当你站在你喜欢的人面前,你只感到开心。

9.当你与你爱的人四目交投,你会害羞;当你与你喜欢的人四目交投,你只会微笑。

10.当你与你爱的人对话,你觉得难以启齿;当你和你喜欢的人对话,你可以畅所欲言。

11.当你爱的人哭,你会陪她一起哭;当你喜欢的人哭,你会技巧的安慰她。

12.当你不想再爱一个人,你要闭上眼睛并忍着泪水;当你不想再喜欢一个人,你只要掩住双耳!

13.喜欢一个人,有时候盼和他在一起;爱一个人,有时候怕和他在一起。

14.喜欢一个人,不停的和他争执;爱一个人,不停的为他付出。

15.喜欢一个人,希望他可以随时找到自己;爱一个人,希望可以随时找到他。[1]

16.喜欢一个人,总是为他而笑;爱一个人,总是为他而哭。

17.爱是哪怕是在一起,每一秒钟也都在思念思念;喜欢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很开心。

18.爱是在任何时候都想跟他分享,快乐的时候甚至希望把所有快乐都给了他;喜欢则只有在一起的时候,才惦记着对方。

19.爱是在几天没有联络的时候,着急得的打电话给他,然后忍住眼泪笑一笑;喜欢是在很久很久没联络的时候,接到他的电话,然后笑着听他说话。

20."生死契阔,与子成双;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短短的十六个字里却要包含多少的风风雨雨!

21.喜欢像是荡秋千,一个人可以自得其乐;爱是跷跷板,必须要两个人一起,享受甜蜜和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与对比的区别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3.与烘托的区别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与汤团区别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汤团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机器做元宵的操作过程如下: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南方的汤团(北京人按四川习惯叫做汤圆)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现在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现在商店里。

南方的汤团有多种“流派”,现在最出名的是宁波的“黑洋酥”汤团。所谓“黑洋酥”就是猪油和黑芝麻粉的混合物,而且猪油不是熬出来的纯油,要用取自猪肚子里的原块的“板油”。撕去“板油”外面的网膜后用手工挤压、揉搓它,再一点一点地掺入黑芝麻粉。这东西从现代保健观点看是绝对的糟粕,可吃起来口感极佳:滑糯软烫,值得一试。

汤团越软、滑越好,所以对糯米原料很讲究。要选粘性特强的品种。加工工艺上也有说法,要用“水磨粉”。就是说,把糯米粒用水泡过后,连水带米一起上磨(象磨豆浆那样),而且最好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可以冷藏三四天(时间长了会发酸)。可见,好的汤团很难工业化生产出来,这又是它与元宵不同的一个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最新公共基础知识:文章写作题和申论大作文的区别

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事业单位备考在即,掌握核心要领,提高备考效率才是必胜之道。公共基础知识考察内容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其中在主观题中,最后一道题目是文章写作,分值一般25分,字数不少于800字。公共基础文章写作内容实质与申论一致,但考察形式略有不同,申论有8000字左右的材料可供参考,为文章写作铺垫,但公共基础提供的材料内容偏短,一般只有1000字左右,更多的考察的是考生的知识积累。有一定难度,但同时又给予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经常听到考生这样的疑问:“我的作文

结构—-中心突出

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关键之一。阅卷老师工作量大、时间长、任务重、短暂的时间通览全文,要的就是文章的结构清晰、重点中心突出。因此,在文章结构安排上必须遵循总分总的大致要求。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为单刀直入式,所谓单刀直入即为在第一段直接亮明观点,不拖泥带水,不模棱两可。分析段落也采取总分形式,分论点可以单独成段,要短小精悍。

比如:

-----做官知足,这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

现在有一些干部热衷于做官、满足于做官、陶醉于做官,“官瘾”十足。有的精心设计自己的当官路线图,步步为营、“小步快跑”;有的看到他人特别是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提拔了,就眼红心热、坐立不安;还有的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就急于“走人”,甚至伸手“跑官要官”,人们为其画像: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做官要知足,就应端正“官念”、淡化“官欲”、克服官本位。

从本质上讲,共产党的“官”更多意味着一份责任和奉献,意味着一种风险和挑战。做官绝不是做老爷,更不可以谋一己私利。“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外云卷云舒”,只有看淡名利,保持平常之心、知足之心,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本分。

-----摘自《人民日报: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论证—-完整充实

论点明晰只是第一步,要想在考场当中拿到好的分数,厚实的论证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论证中一方面见证你的说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见识你的文字表达功底。这也是阅卷老师评阅中重点关注的一个关键点。

围绕论点论证基本逻辑如下:

示例:

激发文化活力要加强对外交流。《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中华古代文化之所以如此灿烂和经久不衰,关键在于我们文化的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对外交流,学习先进,吐故纳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不但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我们,消除隔膜,反驳一些不负责任的西方媒体对我们的负面报道,也能够通过交流、学习和借鉴别国文化的先进之处,不断充实和丰富本国文化。可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是激发中华文化活力的一湾“活水”。

广大考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灵活运用,保证每个分论点论证的完整深刻。

与此同时,在结合基本逻辑的基础之上,可以穿插多样的论证方式去加以丰富你的论证内容,诸如:排比论证、演绎论证、对比论证、引言论证、事例论证等。

语言—规范创新

公共基础中的文章写作与平时高考作文写作有很大不同,它不是自身感情的抒发,更多地考察的是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见解。因此,在语言表达上至少要做到规范、创新。

规范指的是一定要用一种理性客观的口吻去谈问题,切忌出现感情色彩比较浓的词汇。创新主要指的是语言一定要与时俱进,因为公共基础文章写作多是时政评论性质的,而时政语言相对变化比较频繁,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多留意新闻,多关注热点,注意词汇的丰富与积累,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跟得上社会节奏。比如:“四个全面“思维、“绿色化”、“第六产业”、“职业农民”、“互联网+”等词汇是当下时政流行词汇,这个时候,如果文章中能适时用上这些词,肯定能让文章锦上添花。

总之,考生们在紧张备考中,一定要抓好上面三个关键,提升公共基础文章写作分数。与此同时,要多关注时事,积累申论词汇,丰富文章语言表达,厚实文章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在句中与句末修饰区别

全文共 3781 字

+ 加入清单

一. .................................................................................................................................................. 1

二. .................................................................................................................................................. 1

三. .................................................................................................................................................. 2

四. .................................................................................................................................................. 3

五. .................................................................................................................................................. 8

一简述

1. 当过去分词在句末时,不管有无逗号,都是就近修饰名词;

2.现在分词在句末时,无逗号是就近修饰的名词的定语;

3.当现在分词在句尾且前有逗号时,修饰邻近句子的主语,做主语的伴随状语或做句子的伴随结果.因此不能用句尾现在分词修饰前面句尾的名词. 所以OG127说C选项:"the phrasehaving been assigned...is uncertain in reference,making the sentence unclear."-->就是说这个现在分词本来是应该修饰前面的employee的,却变成了修饰主语governments了. (另外在GMAT里,having been done的用法错误,应直接用done)

避免上述错误的方法:所修饰的名词在句尾用定语从句修饰--OG127正确选项B (而不用加逗号的现在分词修饰.其实分词是定语从句的省略形式,在句中无逗号分词(注意是无逗号的,有逗号的在句中有歧义)就比定语从句简洁)还有 OG120也是同样道理:修饰句尾名词,正确选项A用定语从句.E选项的句尾现在分词错误.

4.当现在/过去分词在句中且前没有逗号,修饰前面紧邻名词;

5.当现在/过去分词在句中且前后都有逗号,有歧义:1)修饰前面紧邻的名词,2)向后修饰后面句子的主语.

这种结构在GMAT肯定错,如果修饰某句主语,则避免将该分词置于以名词结尾的句后.避免方式:1)用定语从句/介词短语明确修饰对象.2)可将分词提到句首,所修饰主语及所在句子紧跟其后-->形成句首分词修饰句子主语.见OG179

6.在前面有多个名词如名词1+介词+名词2结构,而要用分词修饰名词1时,为避免歧义要重复名词1即用同位语结构:名词1+介词+名词2,名词1+分词.见OG208

二.

1、doing/done,SVO 注意分词的逻辑主语与S一致

2、介词/连词+doing/done,SVO 也要注意分词逻辑主语与S一致

3、S,doing/done,V 分词作定语修饰主语(前后一对逗号隔开,相当于定语从句)

注意:如果出现: “名词,doing,名词”,则会有分词前后的修饰歧义,如179DE,245E

4、SVO doing 分词作定语修饰主语,如 96AC,121C,146E,222A,234B,237E

5、SVO,doing

A、分词优先作状语

1)修饰主语(与分词在句首一样,注意逻辑主语),如 33B,39C,44B,120E,163D,256B

2)修饰主句动作,如 78BD,119B,154A,259A

B、其次作定语,但没有定语从句清晰,会有修饰歧义,如 253DE,(“,including”除外 249)

6、SVO done 分词作定语修饰O(同4)

7、SVO,done

A、分词作状语修饰S,如 大全558

B、分词作定语修饰O,如 127A(分词相当于形容词 253A)

some people base on sth是绝对错误的。但是有sb. base sth. on sth.的用法. 三.

1.SVO+doing,无逗号的情况下doing是针对宾语的动作,96AC(OG says : assuring针对主语有问题),121C,146E,222A(OG says: enabling很好的修饰了宾语),234B,237E -------以上证明了ets的偏好,svo+doing修饰主语是模糊的,修饰宾语是清晰的

2.SVO, doing有逗号,33B,39C(Og says:protecting很好的

解释了主语的行为),44B,120E(Og says:错误选项有可能混淆的指代主语而不是逻辑上正确的宾语),163D(Og says:sleeping正确的修饰了主语),256B --------以上证明了在Og中svo,doing的doing多指代主语

3.svo,doing有逗号,78BD(doing指代了前面整个句子的行为),119B(同前),154A(*),259A(同前)------------以上证明了Og中svo,doing的doing多指代前面的整个句子

四.例子

产生participle phrases原点是为了to reduce wordiness by replacing longer adverbial or relative clauses,另外要强调的重要讯息不会写成participle phrases,因为分词修饰语属于次等地位(The

modifier is subordinate to the main clause)。也就是说A….and B…(A与B一样重要),如果A…V..,B...Ving (就重要性而言A>B)

简单一句:分词构句是主要句子的意义延伸。

目前我看到有几种句意:

1. 因果(★★★★★)

2. 补述:解释某事(★★★)、描述状态并列或伴随(★★)、纯举例

participle

phrases如此具困扰性是因为可以改写的来源多

1.由adj. clauses (如who, which开头)可改写成分词词组。考题中可分形容词子句限制性、非限制性改分词的考法。

2. 副词子句(有连接词开头的)也可改分词词组,所以有因果关系或时间关系,单纯就时间关系看,可以有先后或同时,会有动作是伴随或是并列关系。

3.当三个以上的动词用and相连时,后面的部分也改写成分词(V, Ving... and Ving...)。

我看过的说法中,觉得Manhatan GMAT备考网站,里面指导员所讲的分词概念不错,但是他的目的在卖书,所以讲的真的不多。

1.当分词构句放句首,修饰后面句子的主词。前几天看到有人发帖的整理,讲到分词在句首,表示此动作先于主要句子的动作,讲的真好。

2.当分词构句不放在句首时:

if

theres NO COMMA before a participle, then the participle creates an adjective phrase that modifies the noun immediately

preceding.

if

theres a COMMA before a participle, then the participle creates an adverb phrase that modifies the action of the preceding

clause.

PS:逗号的产生可能是插入语,遇到插入语可以跳过不看,不代表分词修饰这个插入语。

判断上抓前句的动词与主词,如果用中文想就是「此主体这个动作的行为导致或表示.....」(to modify the action of)。而且不可以只有思考主词或动词。 如果遇到前句有数个动词,以找最近的动词为主,譬如V1 to V2,分词构句修饰V2

3.

participle (V-ing) after the comma can not modify the subject of the preceding clauses

noun.

這個考「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改成分词构句?」除了需要有对等连接词的句子,不可改分词构句,因为句意重要性会被改变外,

打逗号的Ving分词,无法修饰逗号之前的名词,所以非限制的形容词子句最好不要改分词Ving构句(有7個考題),但是Ved分词例外(有两个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毛泽东)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另外,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也都是作者的联想。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喻体“长龙”是由本体“长城”引发的联想;“骄傲的孔雀”,把孔雀当作人来写,这是把联想跟实在的事物写在了一起。还有借喻,也是把联想和实在的事物写在一起的,如《沙漠里的“船”》(课文标题)。

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实在受不住饥饿和寒冷了,就坐在墙角下,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冻死在街头。这是具体事实。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擦火柴时想些什么呢?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点燃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第二根,仿佛看见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第四根,仿佛看见了奶奶……;最后点燃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在怀里带走了……。这些想象都是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读者读后一定格外同情这个小女孩。不仅这样,作者(安徒生)还借助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孩子应当不受冻挨饿,应当跟人们一样欢度圣诞节,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温暖。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的,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奢望。作者写出这一理想社会的想象,是要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现它。

从“心灵之歌”栏目中任选最少五个作文题目串联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如:

蓦然回首,生命中的十二个月已悄悄溜走。在这八个月里,我们体会到生命犹如《七彩之旅》,亲情就像《十五的月亮》,《纯》的生命是《晨》送给我们的《特殊礼物》,我们没有理由不牢记《今年的一天》,没有理由不《让苦难芬芳》。《当国旗升起的时候》,《那一刻,春暖花开》……

感谢《我眼中的四中》,它让我们透过《校园风景》的《窗》口,追寻到《我梦想中的红谷滩》,感悟到生命是那么的可贵、真诚。《生活在比天宫还美的洪城里》的我们一定会更加珍惜我们的岁月,一定能续写出更加精彩、更加感人的《二班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机会的作文: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全文共 1808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生当中,愚者错失机会智者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譬如在学问上,智者善于站在“有”的角度上寻求“无”。物物相知,人人相识。《荀子·正名》说:“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曰:缘天官。”事物之间的差异要通过感官来认识和辨别。又说:“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在感官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共名和别名,把自然事物组织成为一个“同”和“异”的系统。这个系统显然类似于亚里士多德通过定义建立起来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系统。

《黄帝内经》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一说。我认为,察同和察异的差别,可以用来表明东西科学传统的本质差异。“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一说本身表明,察同是我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智者善于了解别人的心思,然而,愚者却喜欢表示自己的需要;智者经常记住别人的名字,然而,愚者却希望自己的名字被别人记住;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智者让别人逐步说“是”,然而愚者却喜欢引起更多争论;智者聪慧幽默,愚者却显得呆板无趣;智者经常是三缄其口,愚者却从来是口不择言;智者经常谈对方感兴趣的事,然而愚者却经常说自己感兴趣的事;智者喜欢低调谦虚,摊儿愚者却经常骄傲张狂;智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经常是宽容大度,然而愚者却是锱铢必较;智者经常照顾他人的自重感,然而愚者首先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智者平时善于关心他人,然而愚者却处处为自己打算;智者善意赞美人,愚者乐于批评人;智者平时善于给人以激励,然而愚者却喜欢以冷水泼人;智者平时善于替人解围,然而愚者遇事却避而远之;智者接人待物满脸微笑,然而愚者却冷若冰霜;智者善于了解别人的心思,然而愚者却善于表示自己的需要;智者充分利用人性的“好胜心”或“虚荣心”,不做过多的争论,肯定对方的观点,使其获得自尊感,事情的结果往往会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愚者却逞一时口舌之强,过分强调自我,喜欢指责别人,而后果却可能很可悲。

在不得不提,不得不说的时候,智者都会用十分委婉含蓄的语气说:“你做得很好,如果能再……将会更加完美一些。”愚者则会说:“你这样做费时费力,不如……”智者说:“你的想法很好,你看这样是不是也行得通。很多时候,智者的建议会被别人积极采纳利用,而愚者的批评则会引起别人强烈的不满和抵触。

沉默是金,智者该说时说,不该说时便保持沉默;而愚者只管口不择言高谈阔论。两者相比前者显得儒雅深沉,后者则显得粗野浅陋。因此前者受人尊敬,后者遭人厌恶。

智者常以低调而谦虚、诚恳的说话做事方式打动人心,愚者平时对人对事做骄傲张狂的姿态,使人们对之产生厌恶感。低调谦虚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而骄傲张狂的人有了麻烦,别人大多会隔岸观火,不去理会。

人人都有自尊感,希望自己的外貌、学识、地位等方面得到他人的肯定或承认。智者善于利用别人的这份好胜心,满足他人的自尊感,而愚蠢的人却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这份“虚荣心”得到他人的赞同;在交往中我们会听到智者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能教教我吗……”“唉!等我到您这个年龄,能有您成就的一半就不错了;而愚者经常会这样说:你听我说,应该这样才好;智者在照顾他人的自尊感的同时,会得到意外的收获,愚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后,有时可能很可悲。

智者经常善意地赞美别人,而愚者不讨人喜欢,甚至到处树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愚者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批评,人为地造成矛盾。古人云“快刀割体伤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出言不逊者只会自食苦果。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以责己,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别人才会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必须学会衷心地赞美人。

人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智者认为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他们努力过好每一天,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们也合理地利用时间享受生活的快乐,对于该做的事,他们会努力地去做,对于没有价值的事,他们绝不去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愚者也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整天都没有闲暇的时间,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在充分地利用时间,可是到头来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有什么成就,其实,在愚者的忙碌中,有一大半是把时间浪费在可做可不做的没有价值的事情上了,生命也就在这一分一秒中悄悄地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主要区别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1.性质不同。会议纪要是规定性行政公文,而会议记录是记录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事务性文书.

2.内容的繁简程度不同。会议纪要的内容是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提炼而形成的会议内容的要点,重点体现会议的宗旨;而会议记录是对会议情况的原始、详尽的记录,重点体现会议的过程性和具体性.

3.形式有所不同。会议纪要具有一段公文的规范格式,而会议记录的形式则比较灵活自由。会议纪要通常采用总分式结构,而会议记录则采用顺时结构。

4.处置方式和作用不同。会议纪要一般可以文件的形式发布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用来“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而会议记录只作为内部资料,以备查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校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学习的区别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天,学习不是学生的专利,而是所有人在这个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行动。学校学习是一定时期的集中批量基础成长过程,是一个人获得可以工作生活的基本动力的过程。而工作中的学习,则是贯穿生命过程的“实践-学习-思考-实践”动力增强的反复获得动力的充电过程。用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看,学校学习是获得短期的能量,而要持续的运动下去,就必须有新的能量进入到我们的头脑系统。否则,就意味着运动和大脑活动的能量短缺。造成呆滞和程序的紊乱。学习就象我们要吃饭、要呼吸、要睡觉一样重要。

学习这个补充大脑动力的过程,可以打通思路,开阔视野;可以唤醒我们内心童年时期播下的种子;可以让我们静静地反思自己的成功失败;可以呼唤我们教师的良知。是学习让孙明霞这位1983年山东师大生物系毕业,现为山东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生物教师,成长为山东省教学能手,2000年被选拔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由教育部举办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获得“论文答辩一等奖”和“优秀学员”称号。也就是在这次培训后,其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思考。她2002年华东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现在是大夏书系《教师月刊》特约编辑、万千教育签约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区别于计算机,人的珍宝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热门事件之一无非是阿法狗超越柯洁成为世界第一,因此有人在柯洁的微博之下留言:“阿法狗赢了棋不会笑。”这恰恰说明了一点,区别于机器,人的价值在于情感——即价值观和同情心。

社会上的舆论立刻掀起轩然大波,有人甚至扬言说人工智能将在不久后取代人类。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最可怕的并非是计算机向人类一样思考,而是人机器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我觉得这不无道理。如今的社会趋向于物质、经济利益,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而缺乏了一种道德修养。像是复旦大学的投毒案,高材生马加爵一言不合用榔头砸向室友,或是如今屡见不鲜的高等院校学生因小事杀人,他们不缺乏知识,正等同于机器一样,有些还竟然是未来的高端人才,这样看来,他们缺乏了价值观和同情心,既是阻止他们自身成才的一个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又是全社会的悲哀。

人在向机器一步一步靠拢。

这是非常致命的,这需要人们自发性意识到价值观和同情心的重要性,又需要全社会氛围的改革。

人们自发地意识到价值观和同情心的重要性,是人区别于计算机的根本因素。有一些人受金钱蒙蔽内心,无恶不作,仿佛旧时的和珅,最后也会被重重大罪所定,无处可逃,他们的内心里无时无刻不在做加减乘除的运算,为自己的金钱欲望献出自己宝贵的情感,成为一台“绞肉”的机器。而一些人始终不肯让外物扰乱心智,好比扎克伯格,百分之九十九的

脸书股权都交给了慈善机构,倒也不是金钱真诱惑不了他们,而是他们如同神话中的“太上”,忘情不是真的忘记情感,而是把“情”至于快忘了的地步,这种高尚的人格放于“不以物喜”之人身上类比也正合适。和珅和扎克伯格皆为有才之人,而如此对比下来,也好像是后者更胜一筹。

第二也是要全社会氛围的改革。如今社会上处于人人都想一夜暴富的畸形状态之下,这难免会导致被利欲熏心的社会氛围笼罩。媒体迎合大众的低端需求也整日整日传播这种思想,人们也便紧跟不慢。包括许多的高端人才,凭什么就确定他们不会受此荼毒呢?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需要进步,高端人才的素质培养亦需要大众的帮助,即使是为了不让自己或是他人围绕金钱或是其他外物成为机器的奴隶,就需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清理这片污浊的空气。

实际上,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人,区别于动物,无非就是“智”,而区别于日益发展的机器,却是“情”,情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所以这才是人类的珍宝,不可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寒露和白露的区别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白露寒露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季节气。寒露节气的露水比白露寒冷,通常凝结成霜。每年9月7日到9日是白露节气,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是寒露节气。那么寒露和白露节气有什么区别呢?要想知道露和白露节气的区别请看下文吧。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秋天病菌繁殖活跃,加之气候比较干燥,易造成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以,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寒露过后,气候冷暖多变、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稍不注意,就易着凉伤风,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此外,患有慢性胃病的朋友,生活中也应尽量注意保暖,避免因腹部受凉而导致胃病复发或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珠”与“猪”的区别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不缺,那今天的你是开心?难过?还是尴尬?这次我就要写我这学期以来最尴尬的事。你看了这篇文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虽然事情才刚刚过去几个星期,但每当我想起大家的想法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

这件事成了大家一时的笑话,到现在我和同学都还记忆犹新呢!

“叮铃铃!”上课了,大家从走廊陆续走进了教室。老师严肃地说“起立!”之后扫视了我们一下“请坐。”这个寒假我可是过得很开心,因为我去“珠海”旅游泡温泉和游玩,李老师平淡无奇的说“这个寒假去活动、旅游的同学站一下。”因为每次开学老师都会问我们。“刷!”一批黑压压的人群站了起来,当然也包括我啰!大家都说完了自己去哪里游玩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心里美滋滋的,脱口而出:“我去珠海泡温泉和游玩!”不料大家竟然哄堂大笑,就连老师也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一直弄不明白大家为什么笑,等到下了课,坐在我周围的人都耻笑这我:“叶兆佳!不会吧!你在泡温泉的时候猪也在旁边陪你泡?你不嫌脏啊!而且海上怎么游玩啊!哈哈!嘿嘿!”我一听这解释差点晕过去,嗨,是大家理解错了!其实珠海是一个离广州很近的城市,不信?你在广告上、网上找绝对有!珠海这个城市小半部分是海,大半部分是街市,而且非常美丽,可以和我们的城市相提并论,但由于这是我们的家乡,怎么看珠海也比不上我们的城市—宁波,大家有空可以来看看呦!

怎样?很好笑吧?通过这一件事可让我变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哎!我尴尬不已啊!不过这也了我们中国汉字的伟大、有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重视命题形式的小类:区别大同中的小异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作文,一直有“全命题”和“半命题”之分。半命题形式近几年没有出现在高考卷上,根据求异心理,很可能今后会出现。半命题中由考生自填的内容,分为“自由选填”和“限项选填”两种。除了注意不要把限项选填误认为自由选填而导致偏题外,无论是哪一种选填形式,都应该综合考虑文体要求、自身特长和个性写作资源等方面选填有利于自己最佳发挥的内容。

全命题形式也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分类。不同的小类在写作中的操作注意点也不尽相同。

按字数,可分为独字题(此前的高考卷尚未出现,故近期出现的可能将更大,请予重视)、双字题(“包容”“自嘲”)、多字题(“北京的符号”“今年花胜去年红”);

按语言单位,可分为独词题(包括单音词和双音词)、语句题(包括短语和句子)。一般规律是:字数越少,外延越大,包容性越强;字数越多,内涵越丰,限制性越强。例如:“安”比“安全”包容性强,“安全”比“安”限制性强;“符号”与“北京的符号”,关系也是如此。明确这种区分,有利于准确把握写作的范围,既不作茧自缚,放弃选择自由;也不超限越度,导致偏离题域。

按词或语句的感情色彩,理论上说应该分为褒扬类(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贬抑类和中性类(此类最多,如“包容”、“自嘲”、“留给明天”、“人与路”),但从已出现的题目看,还未出现过贬抑类的,恐怕主要是因为此类文题的思路容易失之狭隘。此外,如直白类和寄寓类等分类,与话题作文基本相同,不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