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术课的作文1000字(热门四篇)

现如今,我在画画时,身旁总会发出一声声赞叹,这时,我总会想起我的美术老师,感谢您,是您教会了我。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范文:

浏览

2480

作文

189

篇1:参观美术画展作文800字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六的时候,我们一家和我表哥一家还有我的朋友一家一起去参观了广东美术学院一年一度的毕业画展

到广美后,我们先吃了午饭,然后就向美术展览馆进军了。一路上,我们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参观了。

我们来到一座大红房子前面,这正是传说中的展览馆,我们几个小孩马上一窝蜂地冲了进去。我们先来到油画展区,里面的油画各式各样,五彩缤纷。我们开始仔细地看了起来,大多数的画我们都看不懂,原来,这就是艺术。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幅叫《急症乱投医》的画。画的内容是:在一辆救护车里,一两头猪躺在手术台上,一位护士正在往注射器里吸药;一位脱光膀子的外科大夫正准备给猪做手术,上面还有两个奇怪的机器正在给猪治疗。我想,这幅画的意思应该是:一头猪得了重病,在送外医院的路上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乱来。旁边有好几幅画也很奇怪,看来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的想象力可真好呀!

我们上到了第二层,那里的服装可真多呀。那些衣服都设计得很有趣,看来作者的想象力可真是非凡呀。其中,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一件上面挂满了口袋的衣服。那件衣服全身上下都是口袋,甚至连背后也有。要是穿这种衣服出门的话,可以带好多小东西了。还有一件衣服上面挂满了图形,上面写许多公式,比如九九乘法表。如果穿着它去考试,那就有答案抄了。

第三层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家具设计。里面的家具都是一些很常见的东西,但经过作者的大胆想象,就变得与众不同了。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些小橡胶椅,说是椅子,其实是许多用橡胶做成的食物,比如草莓蛋糕,芝士和面包等。已让人看到就会引起食欲,我第一眼看到时,我还以为可以吃呢!有一些作品旁边放了一个留言本,我在上面写了“太棒了,都能拿去宜家卖了!”谁知,我发现有一个罐子上贴着宜家的标签,看来他还真想卖呀!

另一部分是房屋设计,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应有尽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座别墅,它有三层,也有院子。院子里绿树成荫,但是鸟语花香。虽然它只是个模型,但是还是让我感觉住在里面很爽。这些作品中有一个是俄罗斯学生弄的,搞得像一间西式别墅。还有一些作品是做了很多房子的,而且它们还把地形也做了出来,真厉害啊!如果工程师把那些房子都建出来,那一定很了不起。如果拿去卖的话,一定很快就会抢购一空的。

我在回家的路上,还恋恋不舍地想着那些作品。看来,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为了展览,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欧洲美术史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 ;17世纪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影响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和立体派美术等;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对后来的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17世纪的美术是多元化的,即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并互有影响。在这本书中把17世纪的欧洲国家分为三种类型,而在这三种类型的国家中基本流行着三种艺术风格。第一种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巴洛克风格占上风;第二种类型是君主专制和王权至上的国家,如法国,在这里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第三种类型是以商人和市民为主的国家,如荷兰,在这里,封建王权、教会均不占主要地位,流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都流行着不同程度的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就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倾向和思潮,曾在欧洲各国获得普遍承认和流行。它具有鲜明的 时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色,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卡拉瓦乔主义在17世纪的欧洲影响颇大,只有充分地承认它的存在,才能全面理解17世纪的艺术和17世纪艺术领域的对立和斗争。

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欧洲美术首先是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画派,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的自然美。卡拉瓦乔的艺术就是这样。同时,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风貌。有时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这和17世纪动荡不安 电动势带有关。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气息更加淡薄。在这一时期,艺术家的队伍开始两极分化,有的成为教会或宫廷的座上客;有的走向基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贫民窟的破产者,不可避免地促成了艺术思想上的对立,加剧了流派之间的斗争。17世纪美术的体裁和题材大大地丰富和扩大了。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加深了对描绘形象的研究,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对光的运用。

总之,17世纪各派杰出的艺术家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有千秋。卡拉瓦乔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和古典主义艺术构成了17世纪艺术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三个流派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既有区别,也有相互交流与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才造成了17世纪欧洲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的美术老师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其实就装在一个五味瓶里,与酸、甜、苦、辣、咸混合在一起。初尝,哪知道究竟是什么味道,也许是火辣之后的酸涩,也许是苦尽之后的回甘……一如,我曾经对待美术课那样。

刚开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美术课,因为美术老师非常有个性:她一头黑紫相间的长发,戴着一副普通的眼镜,你别看她瘦,但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她经常在自己的白衣服上画各种美食,然后跑到学校来炫耀。她还爱在课堂上让我们画她爱吃的食物。每每看到画的好的作品,她就会蹦出一句:“真香呀!”把同学逗得哈哈大笑。可除了我,大家都喜欢美术课。

小学时的我非常喜欢画画,最喜欢美术课。可是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将同桌画的极丑,不知同桌跟我生气,全班同学更是嘲笑了我很久。从那以后,我越来越讨厌美术课了。

一个寒冬的中午,我因参加活动,午饭没有吃饱,很快又非常饿了。好不容易挨到了最后一节课,老师却教我们画她最爱吃的烤鸡。她从自己的画笔袋中挑出一支铅笔,在画板上的纸上轻轻地描着,那些线条如有魔力般地行成了烤鸡的轮廓。轮廓画好了,她一股脑儿从笔袋里挑出了浅黄、橘黄、焦黄、浅棕、浅黑、淡白……将这些颜料挤在画盘里。小画笔沾一点焦黄勾勒烤鸡的轮廓,接着用画盘里的颜料开始给烤鸡上色——焦糖般的颜色,润泽的油脂,外脆里嫩的感官——我仿佛已经闻到了烤鸡那诱人的香气。她的手如抽搐一般不停的动着,终于,随着她身体猛地一震,那烤鸡如真的降临在了我们面前一般。我既惊讶又佩服,看得入神竟忘记了饥饿。可我再盯着下去,饥饿却又更汹涌的侵袭而来。

中午吃饭时,我的脑海里一直出现老师画的烤鸡。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又重新喜欢上了美术课,开始认认真真画画,老师看见我的改变也非常高兴。

期中考试前,市里举行了一次画画比赛。我很想参加,又担心影响自己的成绩。老师们都劝我不要参加,只有美术老师鼓励我说:“没关系,只要你肯努力,你的成绩和比赛都不会差!”说罢,老师给了我一个既好画又容易拿高分的题材,并常常辅导我如何画得更好。于是我便开始努力,天天做完作业就画画,别人玩时我在画画,别人休息时我也在画画,甚至就连梦里都在画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做到了,得了二等奖,考试成绩也不错。

这就是我的美术老师——充满个性又耐心负责的美术老师,感谢您,是您带我走进了美术这个门绚丽多彩的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术心理浅谈美术的心理教育作用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美术心理教育作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心理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思考。为此,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美术的心理教育作用,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

【关键词】健康心理;美术;心理教育;作用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治疗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这就是说,美术和美术教育还具有心理教育作用。那么,美术和美术教育又具有怎样的心理教育作用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1.美术作品及美术构成因素的心育作用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美术作品及其构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近代中国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旧社会人们家门上贴的门神画儿,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心理。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据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里,提审“犯人”的候审室墙壁上绘着旋形纹样,使人看了头昏呕吐,造成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诗人歌德研究色彩的心理效应长达二十余年,他证明“蓝色能引起人心理的冷觉,红色使人感到恐怖,绿色包含着善良与和解,具有安抚眼睛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