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方法作文素材500字(精品四篇)

浏览

6104

作文

46

篇1:课内素材写作方法1.归纳整理式概述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围绕话题,对课内相关事例进行归纳整理,密集有序的进行组合,如:

大海,我问你,你感受过人类的渺小吗?古代的君王,都要向你祭拜。你的一个巨浪就能吞噬一艘船和上面的生命。可你是否知道渺小的人类的顽强。人类,是所有陆生生物中惟一敢于真正向大海挑战的。架起船帆白布,穿梭于海面上,为了生存,人类向大海索取衣食之本。当老人在海上与鲨鱼搏斗三天三夜,辛苦所得尽入鱼腹时,他仍没有屈服。渺小的人类啊,从不会被表面上宏伟庞大的事物所征服。当麦哲伦在海洋上绕地球一圈,当特里斯特号潜入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当科学家奋勇前往百慕大探索,大海,你可以看到,人类并不惧怕你,他们已能自由地在海上放歌了。

——《面朝大海》片段

这一段概述了语文读本中的《老人与海》与历史课本中的几个事例,很好地表现了作者“面朝大海”时的深邃思考。

建议:平时学习中注意对课本与读本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围绕几个专题进行专题整理归纳。如以“在逆境中成长”为话题,可将教材中司马迁《报任安书》、史铁生《我与地坛》、《合欢树》、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霍金《邂逅霍金》等身残志坚并有所成就的优秀人物事迹、名言归类整理,并高于课本,对他们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中考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要想写好作文,素材积累是源泉和根本所在,要想积累丰富的素材必须增大阅读量,不仅如此,积累素材还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各科学习的一个关键,对于积累素材这样的“慢功夫”,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

首先要有意识的多积累事件或者人物描写的片段。所谓的事件或人物的描写片段是指文章中对某一件事情或人物的具体细节描写。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中,学生关注的是名言警句和富有文采的语言,这些的确需要积累,但实际上,一篇作文当中,这样的句子其实占的分量并不是很多,的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文章的主体内容还是叙述事件,把事件或者人物描写的生动具体,更能凸显写作水平的不俗,同时也更加容易打动阅卷老师。

其次,这些事件或者人物的描写不仅仅是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现成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够慢慢体会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体悟出如何写人叙事,同时,一些事件的片段,尤其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事件,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能力,慢慢感知哪些生活场景是可以纳入到写作当中的。

通过熟悉的事件和人物描写的积累,不仅能够丰富写作的素材,还便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从生活中取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最新中考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源泉和根本所在,要想积累丰富的素材必须增大阅读量,不仅如此,积累素材还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各科学习的一个关键,对于积累素材这样的“慢功夫”,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

第一,有意识的多积累事件或者人物描写的片段。

所谓的事件或人物的描写片段是指文章中对某一件事情或人物的具体细节描写。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中,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名言警句和富有文采的语言,这些的确需要积累,但实际上,一篇作文当中,这样的句子其实占的分量并不是很多,更多的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文章的主体内容还是叙述事件,把事件或者人物描写的生动具体,更能凸显写作水平的不俗,同时也更加容易打动阅卷老师。

第二,这些事件或者人物的描写不仅仅是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现成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够慢慢体会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体悟出如何写人叙事,同时,一些事件的片段,尤其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事件,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能力,慢慢感知哪些生活场景是可以纳入到写作当中的。

第三,通过熟悉的事件和人物描写的积累,不仅能够丰富写作的素材,还便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从生活中取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两会热点素材:教育公平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年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网站两会热点调查中,“教育公平”均名列前茅。从一张张网友投票中,从一次次鼠标点击中,我们不难窥见家长们对孩子能否上好学校的焦虑,对学校不分“重点班”的期待,对乡村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渴望……

一头牵着国运,一头连着民生。教育,背负着民族振兴的希望,担当着社会进步的重任,寄托着亿万家庭的期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已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有1824个县级单位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比例均超过九成;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规模和比例进一步提高……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我国将逐步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难题。实现上述目标,推进教育公平,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破除坚冰、啃硬骨头、补齐短板,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产品质量,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目标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