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1全国两会关于就业(精选20篇)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全国美德少年作文,但全国美德少年作文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1466

作文

164

篇1:2024全国两会观后感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带着各省人民的期盼,聚集北京。聚焦2016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发展生态环保”、“美丽中国”等。这些关键词无一不是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无一不是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代表人民的意愿。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团结起来,开拓进取,为全国的发展、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统一思想才能行动一致。学习贯彻两会精神,首先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国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

历史经验表明:统一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党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达到共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只有统一思想,才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奋发有为,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才能明确方向,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的总体目标。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要坚定信心,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的实际就是我国的发展,就是实现我们自己的“中国梦”。作为干部要以身作则,立足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干,把学习两会精神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与此同时,以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为平台,开展好中心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成果体现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成效。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是每个干部的职责所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更是每个干部的实际性任务。作为干部,要将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当做一项思想政治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实际,突出重点,认真落实,用成绩说明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小巨人”当擎“半边天”

在各类市场主体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未来。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河北要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发展是关键一招。

摆上位,用“铺天盖地”引爆区域经济

统计显示,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天津创造出48.4%的工业总产值。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可谓半壁江山。但这一动力源在一些地方却长期‘摆不上位’,得不到应有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说,现在一些地方仍是“抓大放小”思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放任自流”。

“急功近利、重大轻小的思想误区,正是一些地区整体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的原因。”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长马誉峰认为,必须认识到,今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能是明天的“小巨人”。

近年来,从长城汽车到英利光伏,从巨力索具到晨阳水漆,保定市发展势头强劲的领军企业,都由中小微甚至“草根”出身。

“相对于传统的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具活力、潜力和成长空间,最有希望成为支撑地方发展的‘大树’和‘森林’。”马誉峰代表说,“是继续抱 着原有少数大企业‘独木求林’,还是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答案不言自明。”

“应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摆上更高位置,切实重视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保芳认为,“去产能、去库存背景下,占用资源少、活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燎原星火,‘铺天盖地’局面一旦形成,必将引爆区域经济。”

解痛点,用政策杠杆撬动群体活力

我省近期提出,2020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万家,“科技小巨人”达到3000家。

“要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发展,必须找准‘痛点’,突破制约其发展的各种障碍。”马誉峰代表认为,其中关键是聚焦政策效应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他建议,应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力度,出台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配套政策。继续大力推进“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三项工程。用足用好既有资金,继续推进科技金融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应出台更为具体的扶持政策,让科技型中小企业觉得‘解渴、管用’。”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振江建议,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明确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优先采购、使用政策,确保这些企业的科研成果能迅速占领市场,创造效益。

“要进一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减负。”靳保芳代表建议,应考虑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土地(办公和科研场所)等方面的扶持。

“政策杠杆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活力的撬动作用十分显著。”马誉峰代表介绍,在保定市去年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下,该市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两倍多,总数4151家,居全省前列。

重协同,促更多京津科技成果落地河北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省当前最大机遇。

北京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但统计显示,近水楼台的我省承接北京技术转移仅占其输出的2.81%。

“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需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及支持企业持续创新投入的服务平台。”靳保芳代表创办的晶龙集团,就发端于位于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产业基地。

他建议,我省应围绕京津建立承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质量平台,催生更多科技型企业。

“京津科技成果向外转移是大势所趋。”马誉峰代表建议,作为地方政府,应积极行动,改善发展环境,全面开展与京津间的科技合作。

他透露,旨在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平台的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正在规划中。

“打好‘协同牌’,不能‘等靠要’,必须主动出击,寻求合作机会。”李振江代表说,神威药业近期在北京建立了“神威京津冀联创药物研究院”,变 “上门求成果”为直接进京组建创新团队研发成果,将一手原创成果带回河北,以实现企业研发能力升级、技术实力升级、产品档次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首先要强化“四个意识”,以高度政治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到湖南改革发展实践中,做到落实中央大政方针不打折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打折扣,落实中央巡视和国务院督查整改意见不打折扣。

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和捍卫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过程,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过程,切实在思想上高度信赖、理论上深刻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行动上始终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河北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作出的部署,扎实深入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

要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巩固和发展我省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好态势。要深刻认识到,去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但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的心态,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要深刻认识到,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河北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好态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方面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的结果。全省上下一定要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抓住机遇,顽强拼搏,把好的态势巩固好、发展好,推动河北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要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实施突破,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地落实。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四个加快”“六个扎实”总体要求和“三个扎扎实实”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一是突出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继续实施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有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精心做好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二是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扎实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化解工作,积极培育新动能,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三是突出抓好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产权保护制度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等,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四是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集中力量打好蓝天保卫战,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五是突出抓好精准扶贫脱贫。坚持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认真落实“五包一”“三包一”等措施,坚决啃下硬骨头,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六是突出抓好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履行好肩负的政治责任,从严从实从细抓好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的工作,充分发挥首都“护城河”作用。

以这次全国两会为标志,党中央关于今年的工作部署都已经确定,必须以过硬的作风狠抓落实。要集中精力抓落实。各级党委要坚持两手抓,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和换届工作,确保精力不分散、工作不间断、发展不停步。当前,要加强工作调度,加大推动力度,努力实现首季开门好。要直面问题抓落实。无论是市县领导干部,还是部门负责同志,都要勇于担当尽责,不遮掩矛盾,不回避问题,抓改革、抓创新,积极破解各个方面的难题。要锲而不舍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干到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全国两会八大看点:“一带一路”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今年首访中东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自该发展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沿线6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引起广泛共鸣。如何乘势而上、相向而行,使“一带一路”的足迹更长、影响更深远?两会将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两会全国两会热点教育提案盘点

全文共 2202 字

+ 加入清单

3月3日,2015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与往年相比,今年人们对两会热点的看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新华网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显示,在22万网友参与的投票中,教育公平话题以6.14%的关注度排在第七,这个曾经位居前列的社会热点话题用逐渐降温的“走势”,体现出了国家和地方的众多强力教育改革举措或已初见成效。

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发展,就让我们共同盘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又有哪些教育话题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代表委员们又提出了哪些涉及教育的令人期待的议案、提案或建议。

【提案】全面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在提案中建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延长为十二年义务教育,推行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全免费教育,彻底解决缺少国家政策和资金保障的问题。他表示,目前我国浙江、山东、深圳、福州、珠海等地已经进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试点,可借鉴这些地方经验,在全国全面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点评】普通高中教育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职责,将普通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对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高中教育机制意义重大。

【提案】在中学推广专项体育课

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带来了在中学阶段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他表示,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课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为了有效达成体质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养的三维目标,在中学阶段全面推广“专项体育课”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突破口。

【点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经验,充分证明了“专项体育课”产生的积极效果,其核心是通过对某一项目相对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锻炼。即使运动能力不一定能达到专业水平,但学生一定会对某个项目有兴趣、懂门道,在赢得自信的同时,也将为终身锻炼奠定坚实基础。

【提案】加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

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编制测算“标准上超编”,但“现实中不足”,农村教师编制的核心问题是改变教师的配置方式,可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使农村地区教师数量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需要,对于结构性缺编严重地区,依据人力资源的市场定价,可建立边远地区从教激励制度,通过提高工资、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提升农村教师的岗位吸引力。

【点评】教师稳则教育稳,教师地位高则教育地位高。在我国农村学生还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发展农村教育,解决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能通过加强农村师资的补充与流动,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待遇,真正使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提案】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的提案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他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时间表,尽快清理并纠正对民办高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并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教育部门要打破体制壁垒,在工龄、社会保障、退休待遇等方面实现公办与民办高校的并轨。

【点评】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为我国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现实中,民办高校的教职员工在工资补贴、社会保障、退休待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子女上学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这种不平等会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低、保障低、地位低,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流失严重。如何尽快让民办教育从业者摆脱这种尴尬境地,值得深思。

【提案】高等职业教育应设“工士”学位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提案中表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差异性很大,以单一的学历证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建议建立高等职业“工士”学位制度,授予优秀高职毕业生“工士”学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点评】目前,不少地区出现企业“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现象,说明单纯的大学学术教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而高职教育在这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增设“工士”学位,可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提案】将孔子诞辰日设为国家阅读节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在提案中表示,如今人们对着手机屏幕的浅阅读盛行,真正对经典的有效阅读却日益式微。他建议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设为国家阅读节,以仪式感对疏于阅读的人们加以警示和唤醒。同时,把国家阅读节设定在9月28日,正值学生上学时期,接下去的国庆假期又为活动的后续开展、为成年人的节后阅读提供了更多时间。

【点评】孔子是我国的文化符号,把国家阅读节定在孔子诞辰日有纪念意义,也能赋予节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全国各地的全民阅读还很不平衡,尤其出现了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着力推动阅读、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是忽视阅读的两极分化现象。经济与精神的同时失衡让人忧心忡忡,而把推进全民阅读上升到一项国家战略的高度不失为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全国两会快讯:两会“对焦点”——老百姓眼中的改革关键词

全文共 2605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5年两会召开前,网上推出“2015两会‘对焦点’——老百姓眼中的改革关键词”网络调查。截至2月28日,参与人数达24万人次。其中,“收入分配”以12.2%的得票率占据榜首,“从严治党”和“经济新常态”分列第二、三位,而“教育改革”以1.6万票上榜,成为本次调查的新亮点。

进入关注度排行榜前10位的还有:“住房问题”“教育改革”“户籍改革”“社会保障”“重拳防腐”“食品安全”“环保治污”等。

在本次调查中,网上也为网友开设了留言区。很多网友不仅投出宝贵的一票,而且还通过发表帖文、评论留言等方式展开热烈讨论,为新的一年各领域的重要改革建言献策。

“收入分配”和“住房问题”仍是民生热点

在网上两会调查共计24万余次的投票中,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占了一半。其中,“收入分配”以29675票成为2015年网民最关注的改革关键词。“住房问题”则以7.3%的高关注率位列第四。

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看来,这一调查结果不出所料。“增加收入一直是百姓最强烈的诉求之一。收入分配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新常态下要用新思维解决民生问题,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要精准发力,多些雪中送炭,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2015年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提速之年,包括国企薪酬改革、公务员工资改革、工资集体协商等一系列政策都将加强落实。今年两会收入分配改革如何破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坦言,收入分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完善其他相配套的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整。“关键是落实,要让百姓能感受到,有获得感。”

“住房问题”连续3年蝉联网上两会关注度排行榜的前5名。对此,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运清教授分析说:“住房问题持续多年受民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住房问题太复杂,既包含传统住房问题,又有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新住房问题;既涉及公平,又涉及房价,多种因素杂糅,聚焦了网民的关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怡建教授指出:“解决住房问题的核心在于首先要搞清楚住房问题是什么,住房是政策问题,房价是市场问题,不能混淆。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在城市的住房问题要通过政府加大保障房、公租房建设来解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的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480万套目标任务。

针对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周运清点赞:“这就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开始,政府有必要对不动产做一个摸底,只有清楚了底细,出台政策才更有针对性。期待今年两会能顺着这个思路,厘清住房问题,一步步去解决。”

网友期待:今年“从严治党”有看头

本次调查中,有11%的网友关注了“从严治党”。不少网友投票后,还积极留言,写下对从严治党的看法与期望。

网友“东海行”说:“一只虫会致死一棵树,一棵树会殃及一片林,一片林则可能给整个绿色生态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治树这样,治党也是同样。希望两会期间有更多的代表、委员关注这一领域,带来更多建设性的见解。”

网友“珍心雪莲”是一名基层公务员,他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平时最痛恨那些失职渎职的官员,最近一年,我发现身边的公款吃喝、收受贿赂等奢靡腐败现象少了很多。2015年全国两会,我希望党中央加大继续推进‘从严’力度,以正党风!”

目前,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并在上海试点,这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行动。来自上海的“沪上川”是一名生意人,他在跟帖中写道:“从严治党能够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公平竞争空间。希望党中央继续深化推进党内建设,为老百姓创造公平正义的良性环境。”

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涤荡四风。每一次“老虎”落马都在网络上引来无数点赞,这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成果。来自北京的大学生“飞都”说:“希望两会期间有更多的代表委员关注反腐。”

网友“红”说:“在微博上看了《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这部大热的宣传片,在交错的时空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绝对激动人心!中国的发展与前进需要党强有力的领导,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正值两会召开之际,从严治党被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让人充满期待!”

网友热议:百姓感受的“经济新常态”

在报纸、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类传播媒介中,“新常态”出现的次数绝对高频。

本次两会调查共1.9万名网友把票投给了“经济新常态”,在18个选项中,它的关注度位列第三。3210名网友回答了“你眼中的新常态是什么”的提问。从居民消费增长看,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实惠,真切地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消费选择更多,消费次数更频繁,而且消费形态新、增长猛。

成都网友“喆雅”在回复中晒出了一家五口春节期间去塞班岛旅游的美照,网友纷纷点赞。她说:“出境游现在很火,不光我,很多同事也选择在‘五一’‘十一’带家人孩子出国旅游。”数据显示,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首次破亿。出境游从1998年的843万人次到2014年突破1亿人次,增长了10.8倍,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北京网友“朋小豪”则算了自己的2014年观影票根,一共39张。他摆出几个数据:“平均每月看3.25场电影。电影票都是团购,价格区间在9.9元到48元;都是和同学朋友去看,人数2到7人不等;比2013年多看了15场,比2012年多看了29场。”全国文化、娱乐、休闲等服务消费增长在新常态下不断加快。仅电影一项,2014全年电影总票房就达296.4亿元,较2013年的217.69亿元,增长36.2%。

新常态下,老百姓的消费更注重生活品质,也更注重便捷。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测算,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B2B和网络零售)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网友“步爱萌”在留言里说:“消费形式的‘新’让我感触很深,生活中处处能感受到这种‘新’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公交不好等,找住在附近的同事用叫车软件拼车上班,方便!加班后懒得做饭,手机软件直接下单叫餐,省事儿!周末去跑步,用运动手环测心率,用智能手机记轨迹,用4G网络刷跑友圈,任性!投入到新事物中的消费,让生活拥有更多可能。”

网友“远梦”表示;“最期待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享受到的服务能更加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全国两会时间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温馨提醒】2015年全国两会会议时间:人大会议3月5日-3月15日,11日休息;政协会议3月3日-3月13日;两会会期共计13天。

“两会”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机构名称,而是对自1978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从省级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协及人大的全体会议的会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两会的名称可以同时适用于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1]

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两会是在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全面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两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廉租住房等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扩大内需,推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好两会精神,就能做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两会既是民主政治的盛会,也是对中国发展的检阅。从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50%到覆盖13亿人的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从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到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正是取得这些扎扎实实的成就,我国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上了新的起点。事实与变化最有说服力,学习两会精神,回顾发展成就,就更能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不断增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信心百倍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攻坚克难才能激发动力。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我们既要正视前进中的问题与矛盾,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总体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开拓前进才能再创佳绩。形势有新变化,现实有新挑战,人民有新期待。从两会的新起点出发,需要我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重点学习领会好《政府工作报告》。要深化理解,吃透精神,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保证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胡总书记总书记提出的增强“三个意识”的要求。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务实高效的工作标准,奋发向上的昂扬锐气,开拓进取的创造活力;要增强公仆意识,始终保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牢记使命责任,忠实地实践党的根本宗旨;要增强节俭意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干事业的优良作风,坚决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新风正气,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切实掌握《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企业所得税法》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律,侨务工作的内容与两部法律有着密切联系。要深刻理解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侨务工作的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对深化我国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学生全国两会学习体会

全文共 1580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关注“两会”的同时,我们要将其精神注入我们的思想,激励我们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而学习、工作、奋斗。

3月是我国一个极不寻常的月份。3月3日第十二届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代表人民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提交“两会”讨论。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改革、反腐、社保、军事、教育、医改、土地和台湾等关键方面,有了新的内容。就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由于垄断行业的特殊性,垄断行业一直以来缺乏竞争的意识,也因此损害了不少民众的利益。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的产权多元化,由竞争促进结构调整提升服务质量,更能体现关切民生利益;就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因地制宜,中央财政适宜补助,反映了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增加军费开支,国防军队建设是重要战略任务,对增强国防力量,实现国防军队变革、转变意义深远。

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这一新制度的提出,更进一步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重,更加有利于培养为教育事业积极奉献的人才,提升教育师资力量有很大作用,很有必要得到试点实行并得以推广,必将对今后教育的改革产生莫大的积极意义。在“两会”中,食品安全、医疗改革和农民工子女上学依然是代表们讨论的热点。代表们认为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机制还不够健全,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国家应该从“以人为本”的宗旨出发,加强对食品的监查和管理,让人们吃得安全。医改进行了几年,但取得的成绩不大,药价高、费用大依然是人们看病难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些代表提出国家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把药价降下来,同时简化看病的程序降低费用,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只有降低医院的门槛,人们才会去医院看病,也才敢去,特别是农民和边远地方的人。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一直是代表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代表们指出在一些地区,农民工子女上学依然受到歧视,同时一些在读的农民工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也遇到有别于其他孩子的困难,这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代表们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保护他们上学的权利,并号召全社会对他们予以足够的关心和关爱。 从食品安全到农民工子女上学,此外还有饮水安全、住房难等问题无一不涉及日常生活,无一不关乎人们的健康和发展,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两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还要求领导干部增加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增强“三个意识”是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反对腐败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对于国家反腐、增加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将是一个极有力的促进。此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也是“两会”上代表讨论较多的话题

总之,今年的“两会”代表们讨论的焦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众多领域,但更加突出的是民生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民生问题,这也就体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国家对民生的重视。全国人大的立法、监督作用和全国政协的协商、监督作用在不断地完善。两会代表在谈到当代的青年时还说到:吃苦不在形式,学问要有“杀手锏”。代表们指出,现在时代变了,不能要求年轻人像从前的科研工作者那样吃苦。吃苦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心理有数,有自己的创新和特长。只要扎实干、有本事,在哪里使出来都可以。

作为“80后”的我们,我觉得我们是积极健康向上,肩负着历史重任的一代。虽然面临的问题很多,挑战很严峻,但是我相信,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够加强学习和修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勇敢地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元宵节、宪法日放假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节假日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把国家宪法日、重阳节、元宵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对此,网友表达了一边倒的支持。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建议三大节日放假

春节长假刚刚过去,明天就是元宵节,不少网友感叹“元宵节为何不放假?”

值得注意的是,节假日话题亦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建议,应该将元宵节、重阳节、国家宪法日设立为法定假日。

根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礼慧建议,元宵节和重阳节应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这样能更好弘扬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和人文情怀,也是彰显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让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也建议,把重阳节设立为法定假日,放假一天,引导年轻人“常回家看看”。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建议,将每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设立为法定假日。他表示,将国家宪法日通过一种文化仪式进行渲染和体现,更容易起到产生共鸣的效果。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设有宪法节之类的节日,如丹麦、西班牙、日本等将宪法日作为国家的宪法节,全民放假休息。

获网友一边倒支持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上述将国家宪法日、重阳节、元宵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的建议,几乎获得了网友一边倒的支持。

凸显宪法重要性、增强法治教育,成为民众支持国家宪法日放假的主要理由。网友“殷建光”指出,国家宪法日设为法定假期,公民可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接受宪法教育,有利于树立宪法的尊严,增强民众文化上对法治的认同。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则成为网友支持元宵节、重阳节放假的一致说法。网友“梦重庆”表示,支持元宵节放假,这可以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还有网友表示,清明、端午、中秋都已被纳入法定假日,而元宵节还没纳入,不要等到像端午节那样被韩国抢去申遗才重视。网友“桦树林”说,支持重阳节放假,这会为形成更好的尊老、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创造必要的条件。

不过,也有网友表达了不同看法。网友“刘少华”认为,国家宪法日设为法定假日,则意味着宪法日和休息等同起来,很可能会造成公民的休假意愿大于学习宪法意愿的尴尬局面。

另外,网友“蜗牛战龙虾”指出,重阳节放假一天,在外打工的子女会回家看父母?还不如春节假期多一天,让子女多陪父母一天。

增加假日提升幸福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把国家宪法日、重阳节、元宵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这可以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去策划、参与相关纪念活动,也增加了假日总量,提高了公民的基本福利。

当前,中国现行法定节假日有11天,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但是,放假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刘思敏指出,上述建议的积极之处是,意识到假日的增加有助于提升民生幸福感。在带薪休假没有普遍落实的情况下,要通过增加法定假日,来保证民众对长假的迫切需求。

有评论指出,放假只是形式,节日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不忘却的纪念,实现节日的初衷,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仪式活动进行渲染,从而起到产生共鸣的效果,要防止其演变成人们仅仅停留在旅游、购物和娱乐的一个节假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全国两会医药看点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3月3日起,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将从这一年起逐步推进、落实。作为医药行业的一分子,我们更关心与医药有关的问题是否在两会得到解决和实施。综合多方资料,整理了医药行业中2015年全国两会几大看点,分别为医药反腐、医疗改革、医药环保、国药企业改革话题,以飨看官。

一、医药反腐

制度反腐是2015年关键词

毋庸置疑,医药行业反腐将成为两会再次被高度关注的话题。

十八大以来,反腐“风暴”的持续加剧,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但在高层看来,反腐工作远未达标。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

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被查,GSK被罚30亿,多个卫计委官员、制药企业高层纷纷被“剁手”,医药行业反腐败贯穿着2014年始末。中纪委驻卫计委纪检组组长陈瑞萍在2015年1月表示,2015年卫计委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查处行业不正之风案件。要说的是,2015年开年以来,中纪委公布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远超往年,其中,医药行业相关的首当其冲。

可以预料的是,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反腐问题依然会被广泛提及。而如何更好地通过“制度反腐”剔除腐败顽疾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二、医疗改革

医改将向基层卫生领域倾斜

截止2015年2月26日16时,据新华网2015年两会热点调查排行中,“医疗改革”话题排在第三。除此之外,在已经落幕的各地“两会”上,医疗改革受到普遍关注。

北京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分开,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上海则要加快转变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调整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广东称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纵深发展,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鼓励社会办医,加快构建多元办医格局。

医改一直是李克强重点推进的改革之一,市场预期的医改将成“两会”其中一个关注议题。备受关注的药价问题,虽然《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在2014年底已经发出,但最终结果还没出台。而2015年,中国医改将重点向基层卫生领域倾斜。

三、医药环保

对原料药企的拷问

根据人民网的调查显示,截至2月18日,“环境保护”以27,605票上榜两会最受关注十大话题。

用十面霾伏来形容北京的天气已经不再是新闻了,但2014年12月25日,央视新闻报道称,鲁抗医药被曝光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这让一年违规排放7次的鲁抗上了头条。

山东鲁抗医药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被媒体曝光后,制药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近年来,在环保问题上“栽跟头”的制药企业并不在少数,联邦制药、海正药业等大型药企不断出现在环保部门督查整改名单中,有的甚至屡禁不止,频频上榜。

医药制造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大,治理难度高,特别是发酵类、化学合成类制药企业,近年来成为环境监管的重点。2013年5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201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将医药制造企业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之一。

在各地方两会的工作报告中,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的字眼均多次出现,不少省人大会议也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可以预料的是,2015年全国两会上,有更多关于环境保护和大气治理方面的议题。

四、国有药企改革

国有药企的全面改革方向

2015年2月,有报道称,国企改革的顶层方案经过数轮讨论和修改,有望在“两会”后出台。报道称,国企改革门坎料将进一步放宽,竞争性领域所有制资本参与的股权比例限制也将进一步放宽。

2014年,国药集团入选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内容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职权等项。实际上国药集团下属二、三级子公司已进行了混合所有制。

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国企改革有望带来业绩加速,在资产整合、资本运作、效率和机制改善三个维度上医药国有企业都将迎来全面变革,对其业绩、估值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极大地影响未来行业投资机会的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和主要热点解读

全文共 310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6全国两会将在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召开,会议会传达出什么样的精神呢?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两会”是什么?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2016年全国两会前瞻

国计大势

关键词一:改革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2016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2016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作为牵动着13亿人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转型成功?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关键词四: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五:一带一路

聚焦:区域协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篱

每年年初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可谓是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的预热与吹风。如果从今年地方两会上找全国两会的热点,“一带一路”将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亮出地方版的对接举措。

作为一项同时关系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对国内外关切,“一带一路”将有哪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亦是国内外舆论关注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其实,不光是“一带一路”,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有分析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不过,既然是协同,如何破除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议题。

民生热点

关键词六:环保

聚焦:“美丽中国”如何驱霾除污?

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如果找一个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非“环保”莫属。

过去的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中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PM2.5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

其实,除了大气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数据曝光之后,中国的“美丽”愿景该如何变成现实?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关键词七:户籍改革

聚焦:一纸户口如何剥除福利捆绑

同样是牵涉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2014年,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此轮户籍制度改革凸显出渐进特点,但是,作为一块“硬骨头”,户籍制度改革前路依旧艰辛。

一边是城镇化大潮中,进城群体难以在购房、教育、医疗方面获得同城待遇,一边是北上广等大城市迫于城市承载力以户籍设限,一纸户口牵动着太多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难,难在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地区公共福利差异,然而,在中国的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户籍如何与福利剥离?可以预见,这亦或是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八:养老金

聚焦:“并轨”后的养老疑问

今年1月,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

此前的省级地方两会,20余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并轨方案并抓紧落实该项制度。

虽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舆论围绕此项改革的讨论却没有降温。

诸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资是否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延迟退休何时启动?“并轨”之后,因养老而产生的疑问与争议,也料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九:创业

聚焦:中国式“创业潮”前景何在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不下十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更是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利好政策激发了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式“创业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为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扫清路障并保驾护航?2016年的全国两会,这一话题期待代表委员们的讨论。

关键词十:价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2015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改革速度令人吃惊。

价格放开会不会导致价格大涨?一些领域的价格乱象如何治理?价改会不会进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伴随着更多领域的价改推进,这一关系民生福祉的改革,也料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更多全国两会精神热点资料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全国两会会议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春光明媚,两会大幕将启。家事、国事、天下事,梦想的图景激荡人心;新常态、“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中国的步伐举世瞩目。随着“两会时间”临近,世界的目光更加聚焦中国。从改革开放的万千气象中,国际社会感知着来自东方的信心与力量。

跨越风起云涌的“十二五”,中国与世界携手迎来发展的新起点。从“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坚定信念,到“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再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谋划……在中国与世界紧密互动、深度融合中,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给世界带来机遇。“我们相信,中国仍是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增长故事,并将继续提供令人兴奋的投资机会。”美国《福布斯》网站言论,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合作共赢的期待。

信心与期待,基于中国经济的实力与底气。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近600万中国出境游客“刷出”约9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消费,“散入春风满洛城”的中国年,不但成为一种影响全球的经济现象,也生动诠释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从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到全球经济增量的首要贡献者,从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到连续多年稳居最具吸引力投资目的地之首,“中国好,世界就好”正在成为全球共识。高铁、核电、智能手机、互联网经济等一张张耀眼的中国名片,激荡起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浪花,标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深刻转变。

信心与期待,源于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活力。一家德国媒体叩问: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透过两会议程,答案可见一斑。无论顺风逆风,中国航船始终稳健前行,这与稳健高效的决策机制密切相关。作为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十三五”规划建议让世界再次见证了执政党的政治智慧。从确立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到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环境治理到铁腕反腐,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洞见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两会代表委员将通过民主立法、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多种方式履行职责,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汇聚全民族力量。这种强大的决策力、动员力、行动力,打造出卓越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根基所在。

信心与期待,来自中国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能力。无论为破解发展短板建言献策,还是为改革攻坚凝心聚力,两会日益发挥集众智、汇众力的作用,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意愿有效转化为同心合力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面对挑战,中国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也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和魄力。“中国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世界面临的问题……在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中国提出的规划和纲要是最行之有效、也最有可能实现的。”在世界经济艰难前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东方,期待从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中找到借鉴、汲取力量。

“乘之愈往,识之愈深,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展望两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呼之欲出。当中国踏上建成全面小康的新航程,世界也不断从这个东方古国的前行中发现新机遇。让中国与世界的目光交汇,让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全国两会主要内容及精神解读

全文共 4572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张德江委员长主持会议。

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蔡武的文化部部长职务,决定任命雒树刚为文化部部长。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阿富汗引渡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伊朗引渡条约的决定。

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第四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会议还表决了其他任免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本台消息: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主席会议决定将决定草案提请政协十二届九次常委会议审议。

2014全国两会精神两会主要内容回顾

以下为中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摘录:

--经济增长目标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物价总水平目标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我们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

--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好、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财税体制改革抓好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把“营改增”试点进一步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国企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

--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投资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

--医疗卫生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拉动内需 发展新“三大件”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王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孟晓苏指出,中央和国务院所提出的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适应中国当前的特点,应把新“三大件”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即住房、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

孟晓苏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4年的重点工作中第三部分就是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是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所作出的重大判断。孟晓苏指出,李克强总理早在去年刚上任时就提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首先要扩大内需”。今年在中央政治局2月24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明确肯定了要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

孟晓苏表示,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没有变,同时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他认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孟晓苏表示,在经济学上,扩大内需主要是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早在1998年,国务院面对东南亚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就提出把住房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通过住房,后来又是汽车进入家庭,推动了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就构成了中国国内内需的新“三大件”,取代了过去的老“三大件”。他指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老“三大件”持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十多年,也促使中国的工业结构从轻纺工业为主的时期,进入到以重化工为主的时期。孟晓苏认为,今天面对着“产能过剩”的局面,更需要通过内需来消化产能,把这些产能组装成居民需要的最终消费品,加大住房、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于经济拉动作用。

他认为,中央和国务院所提出的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适应中国当前的特点,要把新“三大件”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保障房建设占城市住房的30%左右较适宜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李婧)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网友问到保障房建设到底要建到多大的规模?孟晓苏认为,在中国的情况下,城市住房的30%左右作为保障房比较适宜。根据规划,我国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一个适宜的目标。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等都是用50多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住房保障问题,而现在香港的市民还反映保障房不足,为此,香港特区政府重开了居屋建设。我国城镇化正在加速过程中,各方面因素都需要加快保障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年将下放更多行政改革审批事项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王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年政府行政改革还将下放更多审批事项。

魏建国认为,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谈到的“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特别是“分别取消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一系列的数字充分表明了新政府在加强政府改革,从政府自身做起方面取得的成功。

魏建国还表示,416项行政审批改革还是少了一点,需要进一步加快。他相信政府既然能迈开这么好的一步,下一步会取得更好。他预计今年政府的行政改革还会下放更多的审批事项。魏建国敦促,政府的审批事项、政府的改革也应实现负面清单,让大家知道政府该干什么事情、不该干什么事情,这样政府下放的职能、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会有一个新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GDP目标增幅7.5%左右符合当前实际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王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孟晓苏指出,李克强总理今天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目标7.5%左右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

“在两会之前,全社会都在议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目标会定在多少,”孟晓苏点评到,“今天李克强总理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目标是7.5%左右,我认为这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是一个‘掂起脚尖能达到、跳起来能超过’的目标。”孟晓苏认为,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已进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他指出,根据目前的我国的经济总量,只要每年经济增幅达到7%以上,就能够达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刘尚希则分析指出,2014年我国经济形势确实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依然有上升的因素。“总理的报告里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这既有国际全球的因素,也有国内的结构性的变更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等等各个方面相互交织的影响,”刘尚希认为,整体来看,2014年的经济增长依然有上升的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革所带来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可以对冲下行的压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全国两会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保障,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民生,是指人民、居民的日常生活事项,这两个话题向来是两会时的重点。下面是关于两会代表关于这两个话题的相关发言,欢迎大家阅读。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代表委员们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我们保亭县有不少贫困的村寨,这几年得益于大景区和风情小镇的融合发展,许多农民变成了乡村旅游服务员,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后要利用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项目,帮群众更好更快脱贫致富。

——海南保亭县罗葵村村支书林美娟代表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颜值,硬件改善容易,生活习惯改起来不容易。有些村子里整治卫生,起初许多农牧民不理解。改善农村环境是“持久战”,除了加大投入,还要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姚一萍委员

全国各地都已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方案,但医改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理顺价格方面。目前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必须“一竿子插到底”,着手解决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委员

这些年的生活,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从糠箩跳到了米箩。曾经生活的苗族小山村如今大变样,新房子越建越美,背包客越来越多,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今后,应大力补齐文化生活方面的短板。

——贵州歌舞剧院雷艳代表

以前农民全靠老天爷吃饭,如今各级政府推广技术入村,把产量质量提上去,同时三农保险进村庄,大大减轻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新疆吐鲁番农技推广中心热孜万古丽·加马力代表

近年通过异地搬迁、连片推进等模式,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村里通了水泥路,有了戏台、篮球场,还要打造“梦里壮乡”旅游项目。接下来要发展更多项目,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发家致富。

——广西田阳县新立村党支书罗朝阳代表

过去农民进城成本大,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如今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推进,逐渐能够享受到城市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今后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改变农民工“身在城里脚在村里”的窘境。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巨晓林代表

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写入了“十三五”规划,这将极大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该区域既是三峡工程影响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建设将有利于优化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布局,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稳致富。

——湖北稻花香集团蔡宏柱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全国两会八大看点:司法体制改革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下一步,各级司法机关如何把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特别是2016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大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各级司法机关又该如何精心动员,认真组织,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尽早享有改革“获得感”?对此,“两高”报告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已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将共话改革发展,共商国家大事,凝聚成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

作为一名地方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一名积极准备入党的干警,在思想上我将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拥护党中央所作出的决定。这一段时间,我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对于站对立场,明辨是非,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实践两会精神,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发挥好法院干警在群众中的带头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我坚信,在党中央习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把握住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为此,我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从而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并使自己能够在即将来临的司法改革浪潮中更好的适应新工作的要求、甄别是非,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更好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在生活上,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在平凡的基层法院工作岗位上做一个不平凡的干警,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切实实地为同事,为部门,为单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干警,我深为自己所处的工作感到自豪,也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通过对今年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使我对国家现状有了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航道前进,我们一定还要大力学习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并努力把它们付之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全国两会八大看点:制度反腐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我们将如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如何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透过两会会风、领导干部作风,我们或许可以近距离感受、检验“绿水青山”是否环绕国家治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7、2016全国两会八大看点:“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如何细化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此次两会,我们将得到圆满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全国两会话题有哪些

全文共 2667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幕,社会各界将再次聚焦国家发展大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作为法治类媒体,我们当然更关注四个全面之一——全面依法治国。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作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可以预见,2015年两会,法治话题肯定备受关注。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元年,人们期待,在代表委员的智慧与担当之下,“依法治国”这四个字落实为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体现在公平与正义感受的切实增强。

【“打虎拍蝇”不停歇】

两会召开前的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高频词。

【法治政府】

在全国两会前举行的各地人大会议所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分量很重。比如,在安徽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今年单独成篇,且出现10次之多,而去年只有3次。建设法治政府,意味着政府不应该“任性”做事。在有的地方政府“一夜限牌”的失信之举曝光后,江苏省人大会议提出,“限牌”需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已经不仅仅是上层的要求,而是成为各级政府的普遍共识和工作内容。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交流各自经验、探讨共性问题,必然推动这项工作不断深化。

【司法改革、检察改革】

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众多改革内容为社会所广泛关注,代表委员对此必然会积极发声。最高检日前发布新修订的《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六大重点任务、42项具体任务。相信在审议讨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时候,检察改革的话题也会成为代表委员的“口头禅”。

【立法法修改】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一些地方的限行、限购、限贷等限制性行政手段,今后还能不能再“任性”?公众将拭目以待。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为检察机关运用检察权维护社会公益提供了方向指引。《决定》公布以来,已有地方检察机关进行了积极探索,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一些地方的两会上也引发热议。相信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将对此积极建言献策。

【防止冤假错案】

2014年,多起冤假错案得以纠正,司法公正问题也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解决冤假错案的政策,百姓给予很大期望,代表委员也为完善相关制度出谋划策。比如,农历春节前夕,九三学社中央就专门召开依法治国与预防冤假错案研讨会。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也在发力。最高检日前发布新修订的《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一系列举措,明确提出将健全冤假错案防范、纠正、责任追究机制。

【治理雾霾】

2月28日,离全国两会召开还有3天,《穹顶之下》“duang”地一下火了。这段由前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聚焦空气污染的深度调查视频引爆网络。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3月1日与媒体见面时表示他完整看过该视频,并发短信感谢柴静唤起了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在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与中国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非“雾霾”莫属,《穹顶之下》又添了一把火,治霾话题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调查中揭出的环保执法困境令人深思,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正在修订,如何真正实现依法治污,让法律条文不再空置?人们期待找到答案。

【新媒体助力司法公开】

新媒体助力司法公开,在2014年成为司法机关一大工作亮点,也引来群众的点赞和积极参与。2014年,最高检先后开通“两微一端”(官方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搭建起检务公开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截至2015年2月28日,最高检“两微一端”已发布检察信息28034条,粉丝数、听众数和订阅数达到20121324。在最高检引领下,全国几乎所有省级检察院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司法公开拉近了司法机关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与代表委员的距离。代表委员感受如何?两会上将有答案。

【反腐败立法】

推动反腐败立法,是近几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呼吁的话题,今年也不会例外。腐败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因此,推进反腐败立法,是反腐治本的进一步努力方向。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才能形成长效。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也成为最高检检察改革的一项任务。具体该如何立法,代表委员这次会说得更细致。

【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

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目的是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健全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在人民监督员选任方式、监督范围、监督程序、知情权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两会前夕推出改革方案,必然引起代表委员的共鸣。

【修改后预算法实施】

修改后预算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在预算管理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5年全国两会将按惯例审议预算报告,修改后预算法实施带来的影响必然在这次审议中有所体现。

当然,相关热点话题还不止这些。食品药品安全、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等今年还会被持续关注。在依法治国的大势中,大家盼着同一个答案:如何依法破解这些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个人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70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讲讲对新动力的一些认识,我觉得在学术上,对增长动力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我们一般都是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去讨论,中国从过去来看,传统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投资需求的拉动,工业产能的扩张,以及要素的高强度投入,这些方面的动力,其约束条件都在增大。

首先是依靠扩大投资拉动增长,这一动力受到投资效率明显下降的约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降幅更加明显。投资效率下降以后,要保持收益必然要增加杠杆。10年到15年,我国年均负债的增长也是明显高于名义GDP的增长。

第二,工业产能扩张明显受到多数传统制造业的影响,达到了产能的峰值。从过去两年看,钢铁、水泥已产量已经在负增长,发电量有的月份也是负的,因此,我们认为总量已经达到极限了。从国际比较看,日本和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结束以后,进入了中速阶段,无论是人均的钢材消费量,用电量,汽车保有量,其增速回落都是非常明显的。它已经达到峰值,不可能扩张了,我们再依靠工业产能扩张这条路基本上不行了,我们不能走产能扩张的路子,一定要走价值提升的路子。

第三,依靠生产要素高强度投入的条件也在发生变化。首先,劳动力在减少,老龄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再看要素的生产率,过去都是呈放缓的态势。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来看,也都是下降的。过去传统的动力都在减弱,所以现在提出要推动动力转换。

改革开放后,中国也经历过两次动力转换。一次是1979年到1998年,我们那时候主要的约束条件是需求端,供给不足,而需求是不断在扩张的,是典型的短缺经济,总量失衡表现为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主要来自改革开放,释放供给潜力,实现供需的总量再平衡。

第二次就是1998年到2010年,它的基本特征就是需求开始疲弱。供给相对比较充足,需求就显得相对不足,出现了通缩的现象。需求成为约束条件,因此提出通过扩大内需,搞基础设施投资,所以现在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长两万多公里,铁路超过12万公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总里程跃居全球第一位。

2010年以后,尽管也存在总量性失衡,但是主要表现形式或者主要矛盾已经转为结构性失衡。这种结构性失衡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结构性失衡表现出什么特点呢?实体经济供需错配,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升级。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传统体制制约,供给不能随着需求的升级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就出现了实体经济利润下滑、价格指数负增长、工业品指数负增长等现象。

实体经济下滑,导致资金大量流入虚拟经济领域,通过杠杆来获取高收益。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房地产,去年前十一个月,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达到72%,如果再加上开发贷款,这个比重就更高了。某种意义上讲,把银行的资源高度关联在一起。

这一轮动力转换就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文章。要推进这一轮改革,当前是从化解过剩产能入手的,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这是重建市场化机制的重要条件,不能说过了十年之后,再来去产能,一定要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

动力转换还要找到新动力,新动力可能会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资本的产出率,劳动的生产率和全要素的生产率。怎么来提高?关键还是靠改革。提升要素生产率有没有空间呢?我觉得空间非常大,按照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中国的水平还非常低。从资本产出率来看,我们现在也在大幅回落。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三个都有很大的空间,怎么去挖掘这些空间?就是要通过改革。

首先要激发企业家精神,振兴实体经济,提升资本的产出率。这里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资本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让资本能够自由流动、有效配置。第二个就是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另外要抑制资本泡沫,遏制资本“脱实向虚”,为恢复实体经济的资本收益率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重建市场化产能出清的新机制等等。

第二就是提升人力资本,推动资本深化,提升劳动生产率。我们说随着经济发展工资也增长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来减缓工资上升的压力。要着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特别是地方型的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本科和职业教育转型,大规模培育产业技术工人。我们现在高校可能也过剩了,应该结合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加快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民间创办小型的高层次研究型大学,放宽国外一流大学到国内办学的条件。建立体制内体制外的旋转门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

最后就是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重塑激励机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推进科研机构的改革,倒逼体制内的研发机构的改革,加快要素市场的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会释放出很大的潜力。还有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干部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些都有利于更好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我就讲这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