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保护传统文化的英文【优秀20篇】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既然只有“一次”,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要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学会自我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小编收集了自我保护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981

作文

1000

篇1: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 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避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最新中华传统文化六百字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Now a relatively ope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as made various regional cultural intersections and integration, and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spent in foreign festivals.The ground is not valued.Protec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day is the mission of each of us.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作文350字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可多啦,如舞龙、捏泥人、皮影戏。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剪纸

从古至今,剪纸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剪纸的种类也很多,如窗花、喜花、鞋花、剪纸团花等,每次过节过年,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来表示庆祝。

课堂上,老师也给我们欣赏了许多的剪纸,有金蛇狂舞、神龙摆尾、醉八仙。

先说,“鸳鸯戏水”吧,只见有两只鸳鸯梳着整齐的羽毛,在平静的湖上照着“镜子”呢,湖面上还有花藤在帮她梳理头发呢,湖水下的水草再给它们挠脚心呢,真有意思。

最有趣的是,“猛虎下山”,只见一只凶猛的老虎翘起尾巴竖直汗毛,好像有什么把它给惹怒了。

“年年有余”也很有意思,只见一个小孩抱着一条大鲤鱼腰也没有弯,还乐呵呵的笑着,也不忘拿着一支荷花。

剪纸艺术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年传统文化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写春联、贴春联就是其中的一项。学了两年多书法的我,准备今年再次尝试自己写春联。

年廿八的早上,我早早地起床,准备好写毛笔字的工具和裁好的红纸,因为今天我要为奶奶家写春联。刚开始,我的心“嘭嘭”地跳着,觉得非常紧张,我害怕写不好,会丢脸。可转念又想:“没关系,去年不是已经写过了吗,这次肯定能行。”于是,我鼓起信心,按照书法学校老师指导的方法认真仔细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写好了上联,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嗯,不错!”接着,我又写了下联和横批。终于大功告成了,我把春联铺在地板上,请爸爸妈妈来点评。他们都觉得我比去年写得有进步。

除夕那天,我们去爷爷奶奶家。刚进家门,我就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我给您们拜年、送春联来啦!祝您们健康长寿!”爷爷奶奶接过春联,乐呵呵地说:“真是个乖孩子,这幅春联写得真好啊!”说着,就把春联贴在了大门上。我听了爷爷奶奶的话,心里美滋滋的。 因为我为家人带来了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统文化作文200字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饺子的我国独一无二的美食,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饺子很好吃,也象征着团圆。包饺子要先用凉水和好面,然后在面板上多揉几次,这样做出的饺子皮筋好吃,把面搓成蛇形,在切成小块,用两个手指头把小面块按扁,用面杖推成厚薄一样的圆片,包上用猪肉白菜拌好的馅,把馅放进饺子皮中间,饺子两边对称捏成扇子形、元宝形,都是非常不错的;捏好的饺子放入有开水的锅里面煮15分钟就可以了,饺子在锅里好像进入了饺子城,热腾腾的饺子全家的笑声,没有比这更幸福了。

这就是饺子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优秀传统文化初二作文题目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风筝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下面听听我的介绍吧!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就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这只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民间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民的风筝之都,那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国际风筝节,可热闹了。

我还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准备好工具:浆糊,纸、刀,用的材料是: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

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住,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令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是否对风筝有了许多了解呢?你也去做一做吧,非常有趣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描写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蕴藏于社会的文化活力何其巨大,潜流于民间的文化脉动何其强劲,只有在社会参与的“合唱”中,才能寻回渐渐变淡的春节之味、传统之道

这几年春节前,都会收到曾采访过的农民工歌手孙恒发来的电邮,邀请参加他和工友们举办的“打工春晚”。虽然一直未能到场,不过从节目单看,这个春晚已经愈发精彩,越来越受落脚城市的农民工欢迎了。

明天就是除夕,打工春晚也让人联想起另一台“新春晚”——央视网络春晚。这台以网络为文化基础和表现平台的晚会,今年已经是第三届。零门槛、零距离,线上线下活动环环相扣,草根节目占去半壁江山,网友生活原汁原味搬上舞台,“开门办春晚”受到了不少人喜爱。

而最深入人心的春晚,肯定是大年夜的央视春晚了。从1983年以来,围炉团聚看春晚,几乎成了一种新年俗。正如今年春晚导演哈文所说,“春晚的意义在于陪伴”。更直白一些,应是“春晚的意义在于存在”吧。

也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四成观众,会选择把春晚“从头看到尾”。春晚号召力在某种程度上的减弱,让更多人感叹“年味淡了”。也难怪,春晚同样不过是些明星串场、小品逗乐,平时哪天电视上没有这个?

不过,打工春晚、网络春晚,却给过年时节的晚会,开辟了另一个向度:不再是比舞美、比明星、比奖品的“晚会模式”,而是身边事、自己讲、共分享的“联欢思维”;不再是“演播厅—发射塔—电视屏幕—观众”的单向传播,而是在公众参与中共享融融之乐。

晚会多了、节目丰富,观众有更多选择,是好事。但一些晚会,用奢侈豪华彰显档次、用虚饰浮夸营造氛围、用煽情催泪制造感动,失去了与观众零距离的亲近感,剩下的只是空洞无味的表演、华而不实的走台。打工春晚、网络春晚,虽然影响力尚未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难得的参与感、互动性,可贵的亲切感、贴近性,却正是一种截然不同“晚会文化”的开始。

这种亲切自然的群体性文化参与,同样是传统节日亟待留存的元素。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关上防盗门就是个小世界,随着社群化、亲密化的传统生活方式渐行渐远,一家人吃吃喝喝看电视成为最典型的过节方式。单向度的电视晚会让我们在热闹中觉得跟所有人分享了世界,实际上不过是各自在家对着屏幕而已。

有这么个小故事。一个国外长大的华人孩子回国,家乡的爷爷介绍说,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过年包饺子,十五吃元宵……小孩不解,问:为什么所有的节日都是吃?的确,如果旧时习俗失去了现实关怀、传统节日找不到现代内涵,公众不知道怎样参与、如何庆祝,无论是中秋还是端午,最方便快捷也最有标志意义的过节方式,恐怕也就只有吃了。

诚然,从春运到春晚,春节仍是“时代的乡愁”,本就是公众广泛参与的结果。但除了大包小包采购、天南海北回家,更深层次的文化参与、更有意义的文化创造,还需要更有质量的引导和更为明确的关注。正如打工春晚、网络春晚所揭示的,蕴藏于社会的文化活力何其巨大,潜流于民间的文化脉动何其强劲,只有在社会参与的“合唱”中,才能寻回渐渐变淡的春节之味、传统之道,使春节更深刻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从而寻找到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之根。

[描写传统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保护文化遗产英语作文小学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Last week, I visited the geological museum with my best friend, Liu Bing.

It was my first time to go there. The moment we arrived there, we found that the

building was grand. When we walked into it, there was a big hall in front of us.

And then there were several rooms to show different kinds objects. There was a

room for collecting scripts and paintings. There was another room to store

clothes and shoes in the old times. The next room was for collecting the daily

necessities in the old days. In a word, all the things in it had a long history.

I learnt some knowledge from it.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统文化鬼节作文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跟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是关于昨晚半夜十二点发生的一件怪事。本来那个时候大家都应该在熟睡了,而我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吹声乐的声音,我很好奇,大深夜的,谁还这么闲情逸致?再仔细一听,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其中还伴随着缓慢的脚步声。听,是很多不同的脚步声,这令我更加好奇,但被灌了铅的眼皮怎么也睁不开,声音越来越近。好像欢快又好像悲伤,“不会是死了人的那种哀悼的吹声吧”?我突然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到了,身体慢慢向前移,手由不住拉开没有生气的窗帘,眼睛好像被定了法,往哪个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忽然,一张白的发紫的脸向我转过来,邪笑的双眸直勾勾地看着我。手上放着一个遗像框,框中是一个很漂亮的长发女子,似笑非笑!嘴角似乎残留着干了的鲜血,好不可怕!后面吹哀号的人,哦!是鬼还是灵魂?都发笑似的看着我,红红的灯笼像长着满脸鲜血的骷髅,干巴巴的双手慢慢地撕烂你一寸寸的皮肤,已经发黑的嘴巴贪婪地舔着可口的血汁,空洞的眼睛不停发散出幽蓝的火气。

我想努力的移动我的脚,身体,甚至我的头,可是毫无用处。总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咦?怎么没有棺材也没有骨灰盒?难道……我不敢往下想,因为刺骨的冷风吹得汗毛竖立起来,还有我整个人都在打颤!我看的心惊肉跳。后来,再也没后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弘扬传统文化高中作文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是的,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活字印刷,因为有活字印刷,中国的文化得以传向世界。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备品。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宋代诗词更以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明清小说将白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窃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窃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自己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视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传承我们的五千年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元宵节,正好是星期日。妈妈提议要在家包汤圆,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我也提出了要帮妈妈包汤圆,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下午,妈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皮和馅,准备包汤圆。我在汤圆面团里揪下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上搓圆,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红豆做的馅放进窝里,再一点一点地包成一个圆球。我因为把馅放得太多,馅都被挤出来了,我再轻轻地用小勺把馅盛出一些,再用面皮补上,轻轻搓成球形。妈妈说:"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馅会流出来,太少的话就没味道,一口吃不到,第二口咬过了。"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小心翼翼地,第一个汤圆做出来了,胖乎乎的,像一个小雪球。我又开始包第二个汤圆。这次有经验了,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好合适,我用均匀的力把汤圆粘好、搓圆,比第一次包的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块汤圆面团做起来。这一次就要比前两次熟练,不仅速度更快,形状也越来越漂亮了。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我终于学会了包汤圆。我一连包了许多,盘子里摆满了我和妈妈的作品。妈妈直夸我真能干,我听了心花怒放,高兴极了!

包好了汤圆,我和妈妈一起把它们放进锅里煮,看着一个个汤圆从盘子里滑落到水中,溅起一朵朵纯白色的水花,我心里很兴奋:马上就能吃到汤圆了。 于是我赶紧抓起勺子轻轻搅动起来。一条条“小鱼”在水中上下翻飞,就好像调皮的孩子在玩耍,你追我赶,乐此不疲。

过了几分钟,汤圆漂起来了,就说明它煮熟了。我赶紧捞出来,给家人都盛上一碗,我自己也捧着一碗汤圆吃了起来。白白胖胖的汤圆,样子十分可爱。我盛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豆沙馅立刻流了出来。甜甜的味道,真是好吃极了。

汤圆虽好吃,来之却不易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三传统文化优秀

全文共 1456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是每一个小孩子最盼望的,因为可以一家人团圆,可以放鞭炮,还有压岁钱:多么开心啊!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过年的来历吗?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它很凶,常常来吃东西,只要是牛、羊、猪被它见到都要遭殃,“年”兽会把它们都吃了。

人们为了不让“年”兽破坏这些,于是外出的人都要回来保护家园。就有过年一家团圆的习俗。还有贴对联、贴福字、放鞭炮,都会吓走年兽。于是过年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我喜欢过年,喜欢这种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来,老人是特别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难道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做到顺呢?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但是咱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累赘,他们是我们的宝贝。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三传统文化类作文大全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在岁月中流过,黎明破晓,霞光四照,那时间宝物依旧无可泯灭,亘古至今,文人墨客无不对那笔酣墨饱的文学留下其诗歌赋词,赞颂至今。而从古至今,流传而来,沉淀的瑰宝——中国十大国粹,无一不积攒着传统文化。而书法,作为其中国十大国粹之首,自是颇有一番韵味的。

书法,举手投足间,都有那古人书写字的意境。常一拿起笔间,便认为自己俨然是位书法家,大笔一挥,却没有想象之中的秀字,可见,这书法也不是那么好书写的。一笔一画间,从笔尖处微微荡开书法的韵味来,不禁令人书写下千百年来的古诗。同样都是古人所传下的文化,其文化气息也弥漫在教室之中,久久未散。

书法书法不但要写,也要会赏析。令我无法忘怀的是那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端详其著作,字字恢宏雄壮、大气磅礴,仿佛站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瀑布前。一点一画之间,无不筋肉丰满,浑厚有力。如同那瀑布若千万匹白马从断崖上倾泻而来,势不可当。有的白马仰大长啸,震耳欲聋;有的白马奋起奔腾,一跃而起。“哗—哗—”的响声响彻云霄,抽象云雾间,飘扬在空中,如那急转直下的横折般。

从断崖倾泻而来的瀑布,如同一只张牙舞爪的白龙,喷吐着气息笼罩着整个瀑布,飞冲直下,这般气势浩大,无不凝聚在一笔一画之中,促就辉煌字体。急流而下,激起一层又一层浪花,正如那一撇,撇得浑厚有力,无法割舍。点点浪花被巨龙腾空而起,溅起点点晶莹剔透的露珠,又散落在瀑布之中,正如那画龙点睛的一笔--点也是极具筋肉丰满,浑厚有力的。一笔一点之间无不令我深深熏陶其书法魅力。

书法,中国十大国粹之首,确实名不虚传。其一点一画间,无不凝聚着古人文化的结晶,愿我们继续弘扬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传统文化过年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我爱过年,小朋友,你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环境保护英文作文4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One possible version:

The problem of “white pollution” caused by used plastic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which plastic shopping bag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 about three billion plastic shopping bags are consumed every day, which results in a great waste of resources and heav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uckily, The government has put a nationwide ban on the use of free plastic bags, demanding that all stores and supermarkets not provide customers with free plastic bags after June 1. The rule will undoubtedly reduce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an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highly advocated that we should turn to cloth bags and shopping baskets from now 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国传统文化--中秋节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我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泼水节”。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春节,这是我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我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传统文化如同一条激昂澎湃的长江滋润着这片辽阔、文明的厚土,它培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养育了56个民族,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气吞山河,如泣如诉的诗词与典故,无不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这样的星空下生生不息,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读过的经典名著数不胜数,那些为保家卫国、敢于探索、敢于牺牲的仁人志士,无时无刻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使我们的内心久久不得已平复。我国是个知识渊博的国家,有众多的名著值得我们去阅读,就比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这些经典名著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读起来耐人寻味。阅读经典名著,就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同游,它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而走进这些名著,使我认识了很多的名人,就像王昌龄,王维,宋代的范仲淹,三国的诸葛亮……他们的诗更是独具一格。从中我也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做事要持之以恒,有上进心,做人更要慈善仁爱,尊敬长辈,谦虚礼让,不追逐名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

在我阅读的名篇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文章,篇名叫做《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它的字眼深深的吸引着我,而起初,我却对它感到一片茫然,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因此而冷落了它,反倒有一种想要去深入了解它的冲动,于是,我下定决心,决定去体会它的内涵和意义所在。在后来的仔细品读中,才有所感触,有所感觉,它使我意识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它足以让一个国家走向富强,走向成功的道路。与此同时,作者那一句句独到的见解至今都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这是引用了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栋梁,就应该传承与发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继承中华民族和弘扬优秀传统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在学习阶段的我们,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与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良传统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好的去维护与发扬。阅读经典犹如与古人同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想法,去聆听他们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就比如读先秦诸子,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那“仁爱”,的人性光芒,激发我们“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还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学会洞悉世界的方法,阅读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怀。阅读经典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激发我们保卫国家的斗志。

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经典名著,民族的灵魂,使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题高自己的素养,培养爱国情怀,多为国家做奉献,请记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会有灿烂辉煌的未来,只要有了信心,就一定会迈向成功,我们携手同游于知识的海洋,阅览古今中外的经典知识,于此同时,我们可以把书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向我们的祖祖辈辈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做国家的好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2369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汩罗江边陡耸的尖石立在那儿,天空墨云翻滚,江水犹如被挤压得不成形,向岸边汹涌前进,风吹动着江边男子的衣袖,吹散了额前碎丝,吹起了地上那刚刚枯落的叶子。男子凛然不动,与江中之景形成了反差,如此平静。继而仰天长叹,纵然,走向了汹涌之中,风卷起,吹起了最后一滴泪……

屈原啊!这世道如此浑浊,你是因为它而受不了?屈原啊!这楚国如此险恶,你是因为它而受不了?屈原啊!这张仪如此狭隘,你是因为他而受不了?我想都不是,不然你遭谗被疏至流放时,为何始终还放不下人间疾苦,你明知自己面临重重危险,为何还愿身其之中。你明明可以在“楚材晋用”之际抛下楚国,却为何始终“思而不能舍也”,你内心何尝放得下,你何尝放得下啊!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在这“小人得志尊显,圣贤不得其用”,在这处处受诬蔑,人非事是之前怎么有施展之地,纵使你才华于一身,一连二次地流放,最后尽落到了身在汩罗江,让人何不嗟叹。你怨过吗?你恨过吗?你一身忠守于楚怀王,可怀王到头来却听信了外使谗言。只为了得到那根本是虚无漂渺的好处,投入秦国怀抱,反对你的反对,只为“黄棘之盟”,将你逐出郢都,可笑,可笑!

浩气干霄汉,沉湘忠妄分。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怀王啊,怀王,你抛弃了屈原,到头来得到了什么,是秦国的庇佑,还是期望中的强大。这样的终果是你所期望的吗?

带着悲愤,自沉汨罗江,殉了自己的抱负,殉了自己的从政理想,殉了自己那“举贤而受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理想,

悲愤!悲愤!

只能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被苦思,强非真人,导致你最后的结果。

你沉江中,被蛟龙所困,百姓惦念,将带菱角的粽子投入了江中,你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情意吗?

辗转历史,这也演变成了一种节日——端午节。如今的端午节也成了我国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女儿回娘家,挂钟旭像,迎鬼船,躲午,挂菖蒲、艾草,赛龙舟,吃咸蛋、粽子……各式数不尽的活动,道不完的乐趣。

去年端午节,去了外婆住宅,刚到门前,便嗅到一股淡淡的草药味,不用猜,必定是在煮鸭蛋。年年端午,外婆都会用一些草药来煮鸭蛋。是放入艾草,干金银花,茶叶,鱼腥草等用小火炖煮。煮好的鸭蛋外壳呈草绿色,内部夹杂着一种淡淡的草药香。我迫不及待抓起一枚就打壳吃起来。外婆笑眯眯地折着苋菜,这是端午“十二红”之一,我看了看其它几红,有咸蛋、香肠、猪肝,河虾这些,每年端午外婆必烧。上网查了查资料,另有一种“十二红”——雄黄酒、黄鱼、咸鸭蛋、火腿、油爆虾、红烧鸭、苋菜,玫瑰砂糖、月季花、石榴花、樱桃、枇杷。另还有四冷四热之分,没想到端午还有如此讲究。外公已将摘来的艾叶择好,插入门眉,悬于堂中。不仅用于驱湿,还可以用于泡澡。将摘下的艾叶晒干,装入布纱袋中,沉泡在水中,人泡其中,可祛湿,止痒,去疹,是最天然的消毒品;亦可用其煮出的水拖地板,浇花,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不多时,午饭时间便到,外公特意地搬出白酒,可惜不是雄黄酒,与父同饮。我拿起一个咸鸭蛋食用,记得初中学过汪曾祺的一篇文章叫《端午的鸭蛋》,便学着样子,小心地敲破一个鸭蛋头,用筷子伸进去,虽听不见“吱”声,却能看见油冒出来了,便迫不及待地挑起一筷子直往嘴里塞,咸咸的,却只因为咸咸的而异常美味。食过午饭,在阳光下行走,想起了许多,端午节虽然人人过,却并非我国名义上的节日,它被韩国提前一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吧。如今又有多种节日,似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我国人民异常兴奋。当节日来临,大部分国人会很激动。于此同时,花店,小饰品店,水果店等热闹非常。中国人追求外国文化并非不可以,可有些国人大肆追求,忘记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忘记了根、忘记了本,这才是最可怕,最令人难以想像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源长,经历了风吹雨打的五千年,留下了无数带有传统气息的事或物。

前些日子看到一位阿姨在阳光下刺绣,觉得十分稀奇。看着那一针一线穿入穿出,好像穿过了几千年的文化长河流,身在其中遨游荡漾,这一针一线全穿在布上的文化,让人惊讶,叹息。

可是,现在这些很少见的文化正因为没有人去学,才会如此之少。有一次,看到一部电影,讲得是皮影戏。爷孙三代,从爷爷那时的绝学到孙子那时的略熟,再到传到孙子的下一代时,竟无人愿意接受,只觉靠这玩意费时,吃不上饭,便出去打工,最终在第四代这门技艺竟戛然而止。看着他的爷爷在弥留之际,望着皮影箱,意味深长说了句“我们走吧”,顿时心好像空了些什么。对着结束时的黑色屏幕,思绪飘荡,我想这是否也意味那文化要一去不复返了……

昨日看《舌尖上的中国》,当地渔民们会一种独特的技艺:踩着高跷捕鱼。如此神奇之艺,如今只剩五人会。我不禁想说,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人呢?难道真的没有了吗?亦或是像濒临灭绝的动物一样,只有少了才会去珍惜,才会去保护。可若是这批会活文化的人也不见了,那么这最终只能成为历史吗?我们难道只看到了金钱与利益吗?这是我们的特色,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啊!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它需要我们共同去完成,去营造,去守护。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说海湾战争前夕,《华尔街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不是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

中国上下五千年,蕴含了数不尽的文化,使我徜徉在各种传统文化中,收获了前获未有的满足。伫立在历史转角的十字路口,这条辗转迂回的小道蕴含了多少文化,我至今都未知晓,却又不知从何领略。对于它,或许只有安静的崇拜。

也许有一天我会坐在夕阳遍布的廊前,听听历史的风,再慢慢感受屈原当时的无奈,感受感受那道也道不清的中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的传统文化,春联抒情作文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我高高兴兴地跑出了家门。

今天是除夕,爸爸,妈妈,我在家门口玩。刚走出大门,就看见门的两旁贴春联,上面写着: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上面的字又黑又大,外面有一圈金色的外圈上下两面都有好看的花纹。

“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去看邻居家的对联吧!”我建议道。爸爸,妈妈点了点头,拉着我的手一起去看邻居家的对联。我们一路上看着,对联各种各样,语句各不相同,有的是:“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有的是:“旭日融和开柳眼,春风摇曳送莺喉,”还有的是:“岁自更新春不老,花多增艳水长流”......我看的眼都花了,不管哪一种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我看着看着,手开始痒痒的,不由自主地跑到爸爸妈妈前面,做了一个鬼脸说:“妈妈,爸爸我们把家里剩下的大门都贴春联吧!”“好的,不过你不要乱贴。”

“保证。”我和爸爸,妈妈回到家里一起去贴对联。我精选了一对春联,站在一个凳子上,把双手举得老高,脚踮得不能再高的时候,对联才找好了位置。

“爸爸,快一点,我快坚持不住了。”我在门口外面高声喊道。我举着对联在外面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爸爸拿着胶水才出现在我面前,我和爸爸一起奋力地把春联贴了上去。

贴完了春联,妈妈就神秘兮兮地问我:“贝贝,春联有哪些历史呢?”我摸了摸脑袋,想了很久说:“您来告诉我吧!”

妈妈笑咪咪地说:“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四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原来,一对普通的春联,也有自己宝贵的故事。我真是开了眼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统文化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刺绣,你没听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刺绣。无聊的时候我总是用刺绣来打发时间,但是我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喜欢刺绣的。

说到刺绣,你又了解多少关于刺的事情呢?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之一,刺绣与养蚕,剿丝是分不开的,所以刺绣又叫做丝绣。

你知道上海的什么刺绣最有名吗?那当然是“露香园顾绣”了。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

现在,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布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镯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例如:双面绣,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把一根头发粗细的绣发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十万多个线头藏的无影无踪。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都可以看倒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要用二十多种丝线才能把猫眼睛绣的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你知道现在拍卖会上的刺绣能占怎样的地位吗?你一定不会想到。在中国古代的刺绣价格平平,直到1993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据市场分析家推论:要使刺绣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儿”还需要收藏家十年的努力。可是在近两年的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却非常高。

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刺绣了呢?跟我一起拿起针绣看看吧,一起体验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技艺如何高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