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推荐(热门20篇)

浏览

930

作文

1000

篇1: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赛龙舟,过年吃饺子……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过年倒贴福字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大官,他命令大家在过年的时候贴福字。在一次过年,那位大官想了解了解百姓过得怎么样。大官走在大街上,他发现了一位人家把福字倒着贴,于是,那位大官叫士兵把他们全家抓进了府里。大官审问其中一人,道:“你怎么把福字倒贴了?”那人颤抖着说:“大人,把福字倒贴,读起来就是福到,所以小人就自作主张将福字倒贴了……”大人听了,感觉很有道理,不但没有罚他们一家,还奖励了他们。

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真是奇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样的诗词一样的中华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不要说俄罗斯的森林、挪威的河、英吉利的海。而我们有着资源丰富的西双版纳、头顶上有着千年不化的珠峰,这些还不够吗?

如果你说不够,你说:英美的拉丁文、印度的佛教、麦加的伊斯兰教……我想一种中华经典便可以秒杀一切,那就是——中国的诗词

——题记

清晨,每当我推开窗,阳光就肆无忌惮地洒满了我的屋子,扑面而来。在晨风的吹拂下,我随王之涣远上黄河,与王昌龄漫步塞外,与崔颢一起携手登高。看江水悠悠、白云飘飘,那些优美的诗词,仿佛把江河湖海都挪到了我的面前。

唐诗宋词从漫漫的一千多年前,游走于今,这漫漫的历史路上,它将最好的展现给我们。岁月流传,时光变迁,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却都是昙花一现,但那诗词却经漫漫长路,敲打世人的浅愁无眠。

其实在我的心中有一间书屋,每当我透过尘世的浮云,走进书屋时,那里总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那里总有鸿儒与我来往;更有星汉灿烂的星河供我思绪遨游。我那里不需要什么华贵,因为书籍就是最好的点缀。书屋里不用放置清香剂,因为书香早已沁人心脾。而我的书屋中,也只有中华的经典,中华的文化

当我翻开一本书就便与名人来了一场思绪的旅行。

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与李白一起“举杯邀明月,与李清照一起“争渡,争渡”,与苏轼共观“婵娟”。不必弄懂《谈读书》的精辟见解,不用深思《玄奘西行》的高谈阔论,与杜甫一起感知“八月秋高风怒号”的凄凉,与岑参观赏“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景。我早已忘记何时与诗词一见钟情,只是知道,也深深记得,这是一份对中华文化的眷慕……一走近你,我只想收获点滴甘霖,你却给了我像大海一样,绵绵不绝的知识。

诗词从历史长河走来,又要向未来走。它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的经典,它们不论经过多少岁月的冲洗,它们依旧是崭新的,一样的面对新一代年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守望传统文化诗意享受人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龙应台曾说:“人生本是散落的珠子,文化就是那根柔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形成社会。”然而,不知不觉中,文化却被当做无用之物被弃之如弊,在尘世中奔走追逐的我们,何不让心慢下来,静享传统文化,携一卷书籍,品悟人生真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每句诗词中,都隐匿着淡淡的情绪,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表达形式,这是传承千年的表达形式,这是中国独特的诗意所在,或爱或恨、或惆怅、或思乡。传统文化无疑是我国国粹,需待我们守候与传承。

近年来,我们羁绊于次次考试、升学,身形忙碌,灵魂却无所适从。终有一天,我读到了《庄子》,顿有一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庄子的清净、无为,以心感受世界,感受自然,无疑使我的路途豁然开朗。

我们总喜欢去和他人比较,越比越步履匆匆,生恐有丝毫落于人后,我们不断效仿,却终究失去了自我。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何必计较?我惊喜于庄子曳尾于涂中的生活,能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心无旁骛,乐此不疲。

庄周梦蝶,是对诗意的无限向往,他物我两忘,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无上之境;鹏击千里,是他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小智不及大智,他思涌如泉,为后世无数文人提供了心灵居所。

于是,我学会了从容,学会了放慢脚步。我不再执泥于一物,也不再困于烦恼。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谁又知葫芦遨游于四海,樗书极目于九天?于是,我学会了将目光放长远,学会了坚强。庄子为我的心灵提供了一片沃土,让我聆听自然地清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滴露水能折射出五彩的世界,一字一文中折射出人生的大智慧。传统文化使无数人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我读到了无数历史名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固其根源。”魏征是我明白: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命运弄人,“时不我与”,羡慕别人一帆风顺,如有神助,殊不知,每一朵绽放的花朵背后,除了阳光抚慰,泥土滋润,还有自身笑对风雨的坚强。我们没有走的更高更远,不是我们脚下的路比别人坎坷,而是我们自己还不够坚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学会了自助,自强,学会了直面风雨。前方充满荆棘,却也蕴含了希望,我学会了提升自己,自信人生。

传统,如一杯清茶,虽不刺激,然而平淡下,是静水流深。不论古诗古词,还是戏曲琴书,不论淡然文人,还是勇猛将领,总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与古人相遇,与古文化相遇,升华人生之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在以前,年糕是过年时才有的美食,传统捣年糕就应运而生,而如今社会进步了,这些传统的文化也就慢慢遗失了。不过,今天我有幸见识了一回。

妈妈说云周有传统捣年糕的活动,我怀着新奇而又兴致勃勃的心情去了云周。来到云周的文化大礼堂,那里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有的人都已经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香喷喷的年糕。我挤到了前面,首先看到一个大石盆,边上放着一个大石锤,这时一位老人端着一锅热气腾腾地米团走了过来,一下子就倒在大石盆里,一个中年人抡起大石锤,在米粉团中来回搅拌四五分钟,接着把石锤举过肩头,再用力朝着米粉团用力砸下来,石锤再次高高举起的空隙,只见老人用双手快手翻面团,说时迟那时快,石锤又刚好砸下来,米团在不断地打击和翻转之下,显得越发柔软。米团制作成功后就可以做香香甜甜的年糕了,另一边早有一排人马在等待制作了,我也突发想要做一做。我拿到一个模具板块,捏一块米团,塞进模形,再慢慢一点一点想要脱模,没想到第一次失败了,拉出来的是一条模糊不成形的面团。于是有人教我要先在按板上抹一点油,再将面团在按板上不断按压,再慢慢塞满模具,原来做这个还有不少讲究呀。我扭头一看只见大人们速度极快,十指齐动,他们熟练的捏、揉、按、压、不一会儿就做出扁长的年糕,或是“金元宝”,或是模型“状元糕”。但是我感觉最好吃的还是“年糕饺子”,那是以年糕米团为皮,咸菜豆腐干为馅的包子,因形状似大饺子,最小的做出来也有我的拳头般大小,真不愧是“大饺子”。

我第一次见识传统捣年糕,我不知这传统文化能走多远,希望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时,我看到大家都围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年糕,我想这才是过年特有的味道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春节,那可是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大家都会团圆欢聚在一起。

每年的除夕夜,我们一家都会去爷爷奶奶家过年。我们要祭神佛、祭祖先,保佑来年大家都平平安安。奶奶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有我爱吃的红烧肉、油焖大虾、大闸蟹、白切鸡,还有一条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当然也少不了汤圆和年糕了,寓意着“团团圆圆”和“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意思。真是满满的祝福啊!

吃好饭,我和妈妈去街上看烟花。烟花真是绚丽多彩,漂亮极了。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伞;还有的像一条条雨丝,从天而降。真是美不胜收啊!当“噼噼啪啪”的炮竹声响起时,我不禁想起一首诗:“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看看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我想大家一定是吃着年夜饭,看着电视吧!

除夕,让我最欢喜的事就是爷爷给压岁钱。压岁钱装在一个红包里,要放在枕头下面。爷爷希望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快乐成长。

正月初一,我们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去给长辈们拜年。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不是又热闹又有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坚守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四条文明的长河从悠远的历史向我们奔腾而来,三道水痕渐渐淡没或干枯,只剩一汪江水还打着旋儿,涌向更远的未来。然而,我们作为这条河孕育出的子孙,是否还坚守着她名为“文化”的江水,是否还保持着我们作为“龙的传人”的骄傲?

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能力传承我们的文化。民国政界名家吴国桢,于暮年在美国完成了《中国的文化》一书,虽然那时,他早已过了年少气盛的年龄,甚至身在异土,但他心在中华,还有着拯救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念,所以能够著成这本简单易懂,却又不失科学性与深刻道理的名作。可见,无论年龄与地位,无论家世如何或者身在何方,只有你有一颗热爱文化的心,都能将文化传承甚至发展下去。

坚守传统文化也是意义重大的。不仅要从个体努力,也要从政府,从国家,保护这一文明的领土不再受任何玷污。韩国,是申遗大国之一。零五年,在端午节申遗中,我国落败;后来,他们提交了“风水”的申遗书;现在,他们又将目光落在了“火炕”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披上了别国的外衣,成为他人的遗产。若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子孙回首,只能看见一片冠着其他名称的历史。文化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代表它千年历史的结晶。若一个民族失去了文化,人民也将无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归属。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保护传统文化,已是迫在眉睫的紧事。传承至今的工艺与习俗,都是千百年炼出的精华,无论失去哪个,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弥补的巨大遗憾。现在,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了它们的重要性,也开始着手去保护。为学生开设讲座和课堂;给节日设立假期;通过网络为将失传的工艺寻找继承人……。我们应尽一切努力,去保护流传下来的文化!

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各种名号,或看似离我们十分遥远的专有名词;更是四大发明的伟大,是各种节日的丰富多彩,是四大文明古国无上的骄傲!这些文化,组成了我们的宏伟的历史,也造就了我们辉煌的今天。我们也应抱着感激的心情,去坚守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

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发扬文化,愿每个中国人,都能为这传承的文化感到无尽的骄傲与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华传统文化长城作文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万里长城的雄伟无人不知。可是,大家有是否曾留意过站在长城上所看到的美景呢?嘿嘿,我就看过!

那是个秋天,我的爸妈趁着国庆假期,带我到八达岭长城游玩!

刚到入口,又高又陡的台阶就“出现”在我眼前,让我浑身充满冲劲,一口气冲到了第二个烽火台!

我“扑”到城墙边,不经意地往下望……天啊!这……这也太可爱了吧?!一片宽阔的“树海”呈现在我面前!而且,树的叶子都各有不同的色彩哟!有黄的,有红的,也有绿的……树是那样的茂盛,看不出一丁点儿的“衰老”。一个个树冠“挤”在一块儿,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拼图,美极了!

望向远处那条蜿蜒盘旋在山上的“巨龙”,十分壮观!附近的山都披着橙黄的衣服,还有一些“绿星星”作装饰,仿佛是一个个侍女在“巨龙”身边待命……

抬起头,空中那光芒四射的太阳似乎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傲视着人们,令人不敢直视它!

这样的景色让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年传统文化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早,我被妈妈从梦中吵醒,我慢慢的睁开眼睛不耐烦地说:“什么事,那么早醒,”妈妈兴奋地说:“快点起床穿好衣服,快过年了今天我们全家大扫除,”我赶忙穿好衣服吃完早餐,准备大扫除。

首先我要把屋里所有的窗户擦干净,我拿起装好水的桶放在客厅,拎起一条抹布开始认认真真地擦起来,擦到一半我发现怎么窗户比以前还要脏,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抹布还没有捻干,爸爸走过来说:“擦东西一定要拧干抹布,而且一定要用力拧,如果不拧干净抹布只会越擦越脏,”我只好重新把抹布拧干净再擦一遍,然后,我还要用报纸把窗户抹干,过了一会,我把所有窗户擦干净了,爸爸夸我擦得干净好像完全看不见窗户一样。

最后,我还要拖地我拿起湿拖把慢慢地往外擦,我擦到一点的时候妈妈急切地说:“不要这样拖,要往里拖不要往外拖,”我及时纠正,不一会儿我把妈妈给我布置的任务做完了,妈妈爸爸都夸我任务做得很认真。

经过了一天的努力,我们全家人终于把屋子里的东西整理的干干净净,地上没有丝毫的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种,有书法、京剧、皮影、武术……等等,我最喜欢的就是书法了,因为我现在正在练毛笔字呢!

中国的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先从甲内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后来又发展成为草书、楷书、行书等等。草书、楷书、行书是现代书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来书写,具有四维抽象艺术。

我现在刚开始学习,学的是楷书,讲究个横平竖直,楷书写好后就可以练行书了,行书是楷书演变的连笔字,看起来很有艺术感觉。草书呢挥笔如神的龙飞凤舞,草书写成的文章我们小学生是看不懂的,也读不下来,因为它的欣赏价值很高,都是一些书法家的杰作,不是一年两年功夫就能欣赏并理解的。看!我说是对吧!我国的书法是多么的有趣!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符号,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我做为中国的传人,一定我喜欢的毛笔字练好、写好。让它不狂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我的话:这是这周老师让我们整理的作文,妈妈帮我从电脑上查了很多资料,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的整理如下,望各位博友都能喜欢上毛笔字,喜欢我们中国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说明文:传统文化风筝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风筝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下面听听我的介绍吧!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就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这只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民间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之都,那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国际风筝节,可热闹了。

我还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准备好工具:浆糊, 纸、刀 ,用的材料是: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

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住,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令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是否对风筝有了许多了解呢?你也去做一做吧,非常有趣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在中华文化里成长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一首《龙的传人》,唱尽炎黄子孙的心声。面对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西洋文化,我不只一次庆幸,从小备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自己,没有淹没在当代外来文化的潮流中。

我自豪生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中华大国,痴迷于它历久弥新,源远流长的文化,唯有用心领略其精髓,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才能以示心中感激之情!

神奇汉字显智慧

琵琶琴瑟八大王立头,魑魅魍魉四小鬼犯边;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为战,嫁家女,孕乃子,生男为甥……随时间迁移,汉字演变成颇具魅力的文化。做中国人,写中国字,讲中国话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甲、金、小、隶、草、楷、行,汇集着民族精神的汉字,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风貌。

减少网络文字和电子联系设备的使用,多一些书面交流。减少外语培训时间,多学习汉字文化课程。凝结着祖先智慧的汉字流淌于笔尖,呈现在纸面上的不只是一缕墨香,一方优雅,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

用心体会民族魂,书写中华新篇章!

优雅诗词呈博识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是李白游蜀道之感;“江间波浪接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是杜甫览巫山之叹;“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庄周的逍遥观;“山水之乐,得乎心而寓之酒也”是欧阳修的洒脱观……吾辈徜徉于诗词歌赋里,踏古人足迹,领略其博识见闻,岂不妙哉?

反对“洗脑神曲”,拒绝出口成“脏”,贯彻“诗词范”,对白文言文,欣赏诗词美。当韩流美剧充斥生活,不妨给自己来一剂“中国风”,既弘扬诗词曲赋美,又显示自己文学底蕴,何乐而不为?

吟诵中华诗,传承中华情!

传统文化现包容

热播节目《国色天香》将传统戏曲与流行歌曲融会贯通;央视将民族舞蹈与流行舞蹈巧妙融合;剪纸、雕刻等民间艺术也跨出国门对外交流合作……当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碰撞,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以其包容性得以传承。

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有义务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生力量。面对外来文化和流行元素,我们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照搬照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继承传统文化,感恩祖国母亲!

我是中国人,弘扬中华魂,做其传承人。在中华文化里成长,我学会了志存高远,学会了坚忍不拔,学会了自强不息,只有用心感悟,从点点滴滴入手,才是对祖国最好的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过年传统文化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新年的到来,我的心情也快乐无比,那么我来向大家道道我的新年趣事。

大年除夕的晚上,我刚吃完年夜饭,就听见有人喊:“孟丙辰,快下来放炮呀!”于是我就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下楼和他们汇合。我们先放花炮,我先把引线点燃,只听“嘶”的一声,炮筒里出现了五颜六色的火花,时不时的还发出声响。我又放了一种像火箭的炮,那炮迅速的飞上了天,接着是重头戏了,我把最大的炮引线点燃,我们就立刻捂住耳朵,只听“啪”的一声飞上了天,又是巨响,只见天上充满了无数颗五颜六色的星星,天上顿时变白了。那也就是几秒钟的呈现。后来那些全部化为乌有,抬头望望天,只是一片浓烟…。

虽然除夕晚上过的很热闹,初一也毫不逊色。

只听“新年好!新年好!”我就知道有人来家拜年了,于是我迅速穿好新衣服,和妈妈一起给邻居拜年。妈妈告诉我抱拳施礼要左手上,右手下。我们挨家串户…。初一上午就这样过去,我的口袋也收获很大,什么糖啊、瓜子啊都有,还有20块钱…。

啊!过年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优秀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元宵节吃饺子、春节放鞭炮、、、、、、

就拿“春节放鞭炮”来说吧!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传说从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年大年三十就会到村子里去危害人类。村里的人大惊失色,吓得魂飞魄散,却毫无还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为“年”一次能吃掉整个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这个叫“年”的怪兽又来了。天渐渐黑了,一位大胆的老人点起火堆,顿时熊熊大火燃烧了起来。就当火快灭时,一个小孩子找了根竹节扔进火堆,那时“年”正要吃人,被这突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吓得狼狈地落荒而逃。

虽然从此“年”不来了,但人们仍旧担心它还会再来骚扰。就这样,“过年放鞭炮”的习俗就形成了。

过年时,大家除了放鞭炮,还要吃水饺。老师说:“饺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说旧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饺子里放一枚铜板,谁第一个吃到装有铜板的饺子,就意寓着今年会很幸运。现在的人们,觉得这样不卫生,改用装一颗蜜糖。

春节还要倒贴“福”字,因为象征着幸福到了。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

[优秀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搜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于就是我想了今年元宵节的舞龙。今年元宵节我和妈妈看舞龙,我看见那望不到尾的布龙,就像一条无尾龙。好不容易看完布龙,我想回家了,但就是又“飞”来了荷花龙。荷花龙把我的脚给勾住了,不让我走,我只好有看着他们舞龙。荷花龙犹如一条五彩缤纷的绳子,这条“绳子”就是由许多人拿着假荷花构成的,。之后来了一条板凳龙。这条板凳龙就是很多人举着板凳从我们眼前“飞”过,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善良的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他们相敬相爱,他们住在荷花村。这年荷花怀孕了,过了就是十来月,孩子却没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就是没有生下来,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了一个男骇。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他好喜欢,仔细一瞧,倒就是错愕不已:孩子的胸部和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有九百九十九片。旁边的人看见了,就喊着:“你生了个龙种。”过了很长时光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化作了数十丈的长龙,飞上天空。自此以后,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百姓为了它,就采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片花瓣,制作成一条花龙。每年春节,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来舞龙。舞龙的创造和流传就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

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搞笑,你也能够查一查,你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有多么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华文化的古与今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刻在中华文化特征上两个熠熠生辉的词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的精神力量,引导中华民族应付各种挑战,适应形势各种变化,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我略有所悟。

从这本书中我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层出不穷的仁人志士,熠熠生辉的中华美德,世代传承的民族精神:抗倭名将戚继光、精忠报国的岳云;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英雄豪杰匡扶正义,为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为民族尊严献身成仁,共同铸成可歌可泣的中华历史篇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历史中,更令我心生钦佩的是三国丞相诸葛亮与中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刘备去世后,丞相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事无巨细,都必躬亲,后写了震撼人心的《出师表》。作为丞相,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德,难道不让人由衷敬佩吗?

毛泽东在中国即将存亡之际挺身而出,领导中国共产党参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壮美地成立。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们面对困难迎刃而上,为和平解放不畏牺牲。

这些美德,这些精神,在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永不泯灭。

中华文化在五千多年中源远流长地发展。在当下社会,弘扬并传承中华文化已从娃娃抓起,从学龄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及与其同行的应试教育,《弟子规》《论语》等中华文化篇目已深入中国人的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孝顺父母的最重要体现之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更是长辈对后辈从小的教导……但诸如儿女殴打父母等与“百善孝为先”背驰而行的做法着实令人费解与感到心寒。

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与洗礼,中华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赞可传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后思想还需淘汰。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中华文化发展中产生一定影响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现在是不应传承、不应追捧的。毛泽东说,继承中华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继承其民主性的精华”。所以,中华文化还需批判性地继承。

他还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新的风貌跨入新的世纪,中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古灿烂辉煌,在今愈发生辉。当下,全国人民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李珊航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很多习俗,比如包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在我的家乡,主要以包粽子和插叶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而赛龙舟却在南方很盛行。

去年端午节早上,我打开家门,发现了一株像小草一样的植物,于是我便问妈妈:"这是什么植物?"妈妈告诉我说:"这是艾叶,传说它可以辟邪,你去闻闻它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呢。"于是,我赶紧把鼻子贴过去,啊!那香味真让人心旷神怡,妈妈又接说:"这一定是奶奶,给插上去的。"我心想奶奶多早就得起来呀!

中午,我看见奶奶坐在桌前,桌上摆着一大盆泡过的米和一小盆红枣,我跑过去问奶奶:"奶奶,您就是要做什么好吃的?"奶奶说:"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也来包点粽子吃吧!"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折成漏斗形,把一颗红枣进去,再放一层米,然后再放几颗枣进去,就这样一直到装满为止,最后用准备好的棉线把粽子绕圈扎紧,最后用锅把它煮熟,就这样一个个可爱的小粽“宝宝"就出生了。

当奶奶看到我包的粽子时,奶奶大笑起来,哈哈,快看我们宝宝包的粽子都开口笑了,我不解地走过去一看,原来我包的粽子都露馅儿了,奶奶抱着我说:“我的乖孩子,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好的。"我和奶奶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一边吃粽子一边听奶奶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原来南方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这时我剥开粽叶,一口咬下去,甜甜的,糯糯的,好吃极了!

这个端午节,我既学到了知识,又吃到自己包的粽子,我喜欢过这样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有宏伟的古代建筑,如故宫、长城;有美丽的神话,如女娲补天……

下面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

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政府还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向老年人表达敬意之情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华传统文化作文600字左右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千万年间,人类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继而产生了精妙绝伦的文化盛宴。 During millions of years, human society has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produce exquisite cultural feasts.

文化,可以继承与创新,但我们决不能复制粘贴。这原因嘛,一来是因为复制别人的文化是一种侵权行为,二来文化的内涵是无法复制的,少了那精髓文化也便不是文化了。

近年来,文化抄袭现象非常严重,从国内的天安门、故宫天坛到国外的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悉尼歌剧院、白金汉宫等世界著名建筑,你都可以在中国的大地上找到他们的”孪生兄弟“。

这种情况下人们确实可以花最少的钱看更多的名胜。然而,这些缺少了灵魂的名胜是禁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时间的流驶会使这些名胜变得俗不可耐。这样,人们就会愈加不喜欢这些名胜,进而生出厌恶之感。而且,这种复制名胜的行为也属于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不尊重。更重要的是,这是对知识对文化的不尊重。

文化,灵妙之至,绝不是复制一处建筑就能显现出来的。

听,文化在哭泣,她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文化既不会被创新也不会被继承,唯有孤零的四分五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实,任何一个民族、种族都是经过上亿年才进化到如今的形态,物种本身就是一顿吃不完的文化大餐。

文化具有极高的魅力,她历史越悠久,魅力越大;文化就像一杯香茗,细细品味之下,回味无穷。文化的这些魅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她是经过千万年的积淀形成的。文化就如同美酒,年份越久则越发回味无穷。。。。。。与之相比,复制过来的文化古迹仅有其形,却无其神。

文化确实应被传承,而传承并不等于抄袭,传承并非原样复制而来,二是要包含着现代人的智慧,这样,文化才能被称之为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我们大家的,我们应该携手向前,保护我们悠久的文化。

听,文化在哭泣,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文化;听,文化在哭泣,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保护文化的重任;听,文化在哭泣,我们应该是我们的文化不再孤单。

听,文化在哭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我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我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中华传统节日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给我们留下无数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绝对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每一年,我们都会因为某个传统节日的到来,开展一系列有趣又好玩的活动,共同庆祝我国独有的传统佳节活动。

在中国的各大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那绝对非端午节这个节日不可,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能看到精彩刺激的划龙舟比赛,还能在端午节的这天,吃到美味鲜甜的大粽子,这是我们中国最为独有的端午风俗之情。

端午节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午节的起源,据说是人们为了纪念楚国大忠臣屈原,他以身殉国,投江而死,一身爱国之心感动不知多少民众。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纷纷将粽子投入河中,期待用粽子喂饱鱼群,而不去伤害屈原的躯体,同时还在江中驾驭舟船打捞屈原的躯体。随着日久天长,人们长此以往的坚持,也渐渐形成我们如今熟知的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习俗,变为我们现在端午节每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

而在今年的端午节中,我就与母亲一起体验了应该如何包一个美味的粽子,在以往的时候,我都是等着美味粽子出炉开吃。而这一次我亲自体会到了包粽子的乐趣,用两片长长的粽叶,折成一个小小的倒三角小碗,再加上黄黄的糯米,塞进几颗美味的腊肉,最后使用小草绳一绑,就成了我最喜欢的大粽子了,今后我也要在端午节这一天,亲自做出我喜爱的大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