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福安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作文(汇总11篇)

浏览

5717

作文

11

篇1:关于畲族三月三的作文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我们景宁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今年三月三的主题是:“浪漫畲乡,诗画景宁 ”。节目可多可热闹了,有“诗画畲山”摄影展;有广场文艺表演和畲族服装表演;有畲族婚嫁表演;还有木偶戏等民间艺术表演。

虽然这几天天气时不时地下起倾盆大雨和阴冷,但还是阻挡不了人们去参与和观看的热情。

星期六上午,我和爸爸去看“诗画畲山”摄影展。靠在右手边的是畲乡的山水风景照片和畲族婚嫁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地美丽,那么地神奇,我们景宁真不愧为华东的香格里拉。左手边的是移民搬迁照片和滩坑库区风景照。移民满脸笑容,库区风景秀丽,我想他们移到新的地方肯定会幸福,库区的风景将来会更美丽。

今天中午,在景宁宾馆旁边看到了一些穿着畲族服饰的大妈用杉木枝条挡住前进的道路。一打听才知道今天要在这条街上举行畲族婚嫁表演。婚嫁表演的内容是这样的:新娘的婆家人让新郎对山歌,对不出来就罚酒。一会儿,就听到吹吹打打的锣鼓声,从建行那个方向传来。啊!迎亲的队伍真的来了,那场面真壮观啊!队伍前面是一头披着红绸布的大公牛,接下来是锣鼓乐队,最后是大红花轿,我数了数,总共有12对新郎新娘。爸爸向旅行社经理打听,原来这些新郎新娘都是“货真价实”的,不是假扮表演的。除了一对是本地的新郎新娘,其他都是从杭州等外地赶来参加这种有纪念意义的婚礼的,他们真幸福啊!

以前,我对三月三没什么印象,现在才知道三月三这么有意义,景宁是这么神奇美丽,真是:“浪漫畲乡,诗画景宁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传统节日“乌饭节”。今年农历三月初三(4月12日),宁德市在霞浦县隆重举办“我们的节日·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活动,来自港澳台、江西、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畲族群众400多人相聚霞浦,欢度畲族传统节日。当晚,一场别开生面的“山哈杯”畲族民歌赛在霞浦县一中体育馆举办,来自福建省和浙江省的20支代表队、50位畲族民间歌手登台参赛,宁德市霞浦代表队的《节气歌》和福鼎代表队的《山哈情歌》双获一等奖。

13日上午,2013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暨福建省第二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开幕式在霞浦县一中体育场隆重举办,国台办常务副主任、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李文亮,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雷春美,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市政府代市长隋军,台湾原住民协会名誉理事长华加志等出席开幕式,廖小军致欢迎词,郑立中、雷春美、华加志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开幕式上,各地学者、专家、文艺工作者和畲族群众相互交流、放情歌唱。当日下午,召开“福建省第二届海峡两岸民族乡镇发展交流会”,海峡两岸19个民族乡镇镇长齐聚一堂,就各自乡镇在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推动旅游发展和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畅所欲言、交流探讨。交流会举行了海峡两岸民族乡结队签约仪式,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和台湾屏东县雾台乡,霞浦县崇儒畲族乡和屏东县玛家乡,蕉城区金涵畲族乡和南投县仁爱乡,福鼎市佳阳畲族乡和屏东县春日乡等4对民族乡镇签约结对,就经贸技术、教育文化和旅游方面开展合作。

这届畲族文化节,展示了宁德市畲族文化和风俗,促进了各地畲族同胞尤其是两岸民族乡镇的交流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畲族的三月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我、丹妮姐姐、柳康俊、姨婆、舅妈、舅舅和一位叔叔去大均看“三月三”的表演。

到了大均,我们大家一起去看表演,走到了一座大桥上,我看见了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在小河上,小河好像穿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衣服,还看见了灯光照在树上,树上绿色的树叶好像会变色一样,一会儿红、一会儿黄、一会儿紫,又变回绿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到了舞台下,我发现灯光照在舞台上更加美丽了!而且叔叔和阿姨们歌唱得那么美、舞跳得那么好。虽然只有唱歌和跳舞,但是我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回到店里,我发现大街上都挂上了“三月三”的旗,哇,大街上变得多么美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畲族的三月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不应该都把他遗忘,而是要永久传承一下去。

周五放学回家,一进小区楼道,我便闻到了荠菜那浓浓的香味。原来,各家各户都忙着用荠菜花煮鸡蛋。明天就是“三月三”了。

过去每逢“三月三”都是爸爸把一切弄好,我只要在那等着吃现成的就行了,可今年我决定打破这样的习惯,由我来亲自操作一下。一个前期的准备和爸爸精心指导,过多久厨房里散发出淡淡的荠菜香味。我原以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这还不行,还要把蛋壳敲几个小裂纹,再放进锅中煮一下。放到第二天早上再吃,这样荠菜花的香味才能比较入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畲族三月三习俗

全文共 206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春好日,阳光明媚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踏青节”。这一天人们都要走出家门,到山野田园去“踏青”,感受明媚的春色,享受迷人的春光。畲族男女踏青归来都要采回一种叫做“粘米乌”(乌稔)的植物,捣烂之后熬成汤汁,用它浸泡糯米,蒸成“乌饭”食用。乌饭蓝黑油亮,香软可口,你别看它表面上毫不起眼,其实富含营养,是一种很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保健美食。

关于乌饭的来历,畲家有许多传说,都与畲族的英雄雷万兴有关,而三月三吃乌饭,正是为了纪念这位英雄。

传说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民抗击官军的围剿,粮食吃尽了,就以粘米乌的果子充饥;畲民靠它坚持了体力,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有一年三月三雷万兴想起要吃粘米乌果,可是这时粘米乌尚未结果,畲民就摘采它的叶子做成乌饭食用;以后这就成为一种习俗,每年三月三都要吃乌饭,畲家人也因此将三月三称为“乌饭节”。

尽管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畲族三月三吃乌饭的习俗没有改变。但是近二十多年的社会大变革和现代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使得畲族唱歌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使畲族唱歌的优良传统不被现代文明的浪潮所淹没,为了给畲族群众提供一个展示歌才、交流唱歌心得的机会,近些年福安市每年都在三月三组织畲族歌会活动,为传统的乌饭节植入新的内容。

今年的歌会地点设在坂中畲族乡的廉岭畲村。富春溪西岸这一片山野怀抱着的几个畲家村寨就是廉岭;今天这里春光融融,到处都是绿色的写意,小学校的操场更是洋溢着醉人的欢笑。

这是领略畲族歌舞艺术的大看台,这是展示畲族民俗文化的大观园。

舞蹈《小小山哈闹龙灯》是歌会的开场节目,表演的是畲族传统的龙灯舞。龙灯舞表达的是畲族人民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传统主题,这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小龙头在小山哈的舞动下,别有一番灵气。

巫舞是畲族保留至今的民族舞蹈。巫师吹着“龙角”上场,那激昂高亢的“哈鲁鲁,哈鲁鲁”,那刚劲有力的旋转,那模拟蹈海踏浪的舞步,那神秘变幻的“手诀”,还有那悠扬拖腔的低吟浅唱,都极富“畲味”。拂去附丽于巫师身上的迷信色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畲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烈烈雄风和铮铮硬骨。

金斗洋村是全国闻名的畲族武术之乡。今天,这支来自金斗洋的少年武术队,他们的飒爽英姿和精彩表演让我们领略了金斗洋畲拳“一疾二硬三力”的真谛,让我们感受到了畲族尚武精神在新一代身上的传承。

最精彩的是五对畲族歌手的对唱。那悠扬婉转的“双条落”,那摄人心魄的“歌言”,像百鸟争鸣,像山涧流泉。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这是人生对人生的诉说——

女:小郎生得真端正,胜过十五明月亮;

十五月亮照不光,漂亮小郎娘爱看。

男:落湾竹子叶软软,听娘唱歌是有缘;

天上无云难下雨,山歌做媒结姻缘。

…………

喝宝塔茶原是畲族婚嫁过程中女家招待迎亲伯的茶俗,诙谐、生动,妙趣横生。今天,这独一无二的宝塔茶也已走出畲山畲寨,登上大雅之堂,成为福安畲族茶艺表演的保留节目,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一曲热情奔放的合唱将歌会推向高潮。看哪,山哈娜们迈着青春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小山哈们扬着鲜花般的笑脸,向我们走来;畲妹子穿着民族的时装,向我们走来;新婚的畲族青年披红挂彩,一身婚礼盛装,向我们走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民族大团结是时代的主旋律,民族大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

尽管歌会已经结束,可是歌手们歌兴犹酣。

这三位畲妹子正在玩“竹哨笛”。在一小截空竹管上挖个小孔,贴上竹膜就成了一件乐器。没有哨口,没有音孔,似哨非哨,似笛非笛;想吹什么歌就吹什么歌。

路边大树下的一对正唱得忘情。眼角眉梢都是爱,句句山歌都是情,实在浪漫——

男:一起玩耍一起站,与你一起真有意;

头次与你作伴游,再次才能认得你。

千里路头来作伴,作伴一次值千金;

与娘一起真欢喜,郎呀回转才宽心。

女:今日欢喜笑盈盈,回到房间去妆身;

头上又带金银宝,身上衣裳值千金。

妹子心中早有情,只盼郎仔先开言;

你郎若还真有意,山歌也可做媒人。

…………

茶园的一对或许是“狭路相逢”,但是经过几个回合的“歌探”,很快就成了知音。那缠绵的曲调,那缱绻的情意,令人耳目一新——

男:一送小娘到岭头,杨柳树下好乘凉;

树上两只画眉鸟,哪只是雄哪是雌?

女:你若有情就要来,莫做无情退下退;

要做细雨慢慢下,莫做雷雨一阵来。

…………

富春古渡,绿树浓荫,野趣迷人,兴味盎然。一群畲族青年正在盘歌。溪风习习,小船悠悠,畲歌互答,此乐何极!

男:风吹竹叶叶连连,开口叫娘娘不应;

新得牛皮来包鼓,鼓槌未落声先来。

女:风吹树下凉了凉,双手招郎来乘凉;

有缘就来树下玩,无缘对面路边上。

…………

畲族是一个喜爱唱歌的民族,畲族歌谣是畲族人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化反映,畲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外面世界惊羡的目光。今年的畲族三月三歌会,格外受到各级媒体的青睐,中央电视台、东南电视台、宁德电视台、福安电视台,以及众多民俗摄影爱好者循声而至,众多镜头在这里聚焦,给畲村畲寨带来了无限的吉祥。

畲族三月三,永远的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畲民们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唱,怀念畲族英雄雷万兴,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因此“三月三”又称“乌饭节”。如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已成为闽东的民族节庆品牌,成为民族文化展示、文化旅游融合的盛会。

活动入场处,十多名畲族女性唱着原生态的迎宾歌,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福安市下赤村的雷自钗告诉记者,畲歌是畲族人的文化,以前在畲乡,每当客人到来,畲歌就会响起。“在‘三月三’这样的盛大节日里,我们会组织一些民间小型歌会,炊乌米饭,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的民间绝艺。”她说。

位于宁德城郊的中华畲族宫,在“三月三”的一整天里,都被挤得水泄不通。畲族群众从四处赶来,拜祭宫内供奉的忠勇王和三公主。广场上“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则吸引了上千名观众。

49岁的雷大姐家住蕉城,她穿着畲服前来看民俗表演。“我年轻的时候,姑娘们采茶、对歌、相亲都会穿上漂亮的畲服,虽然现在节俗没那么多,穿畲服的机会也少了,不过‘三月三’,肯定会翻出来穿。”她说。

“感谢有‘三月三’这样的舞台,让畲歌能有在这么多人面前展示的机会。”当天,在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举行的一场畲歌会上,58岁的省级畲歌非遗传承人雷仙梅一连唱了两首。

进学校、进畲村教畲歌,是雷仙梅一直坚持在做的事。“现在的年轻人,对畲语一窍不通,音调和词语说不准,教起来非常困难。他们平时接触畲歌的机会也少,像‘三月三’这样的舞台,看的人多,外地人也多,对我们从事畲歌传承工作的人来说,肯定不能错过。”

“不仅仅是畲歌,畲族的各种传统习俗、文化,平时都很分散,而且现在生活方式变化大,畲歌没有以前那么流行了。它们的传承需要‘三月三’这样的平台,把它们串起来,把魅力呈现出来,才会有新人加入,带来新的活力。”她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畲族三月三的习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年一度的“畲乡三月三”又在我们景宁人民广场拉开了序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诗画畲山》。

这天晚上,广场门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都十分期待这次演出,来的人可谓是“各种各样”。有年迈的老人;有挺着大肚皮的孕妇;有还背着书包的小伙子;还有顽皮可爱的小孩子。

这里摆小摊的也很多:有卖牛角灯的,为了吸引顾客自己头上也带了一个,样子挺滑稽的;有买气球的,一大团飘在空中,像一朵七彩的云;还有卖火炬灯的,那些彩光在夜晚的衬托下显得十分美丽。

我随着妈妈走进人民广场,里面也非常热闹。演出在主持人的话语中开始了。“太阳月亮醒着唔?大山鸟儿醒着唔?”再一束淡蓝色灯光下,畲家后生面对着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惊奇和疑虑;刹那间,凤凰鼓齐鸣,声声震天,舞台上灯光正在舞蹈,幻化出多彩多姿的美丽图画。顿时,台下掀起一阵阵掌声。

一眨眼,灯全熄了,又是一阵凤凰鼓声,一束绿色八爪灯直射出来,接着两束绿灯从一个灯口冒出,鼓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快,灯也越来越快,让人眼花缭乱。

鼓不再响了,停留在八爪绿灯上,八爪绿灯开始动了,在天空直射,像一个碧玉做的屏障;接着又竖着很快扫过现场,天空上的绿灯却像流星掠过天空,台下又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去又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观众都十分欢迎。

[畲族三月三的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畲族的三月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畲族人民都要用畲族的方式隆重地庆祝。三月三那天,整个小城装扮一新,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打扮得最漂亮要数宽阔的广场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椅子像一队队出列的士兵。舞台的装饰更迷人,铺上了红红的地毯,边上都是畲族的各种器具,那五彩缤纷的灯光照在广场上,整个广场显得更加艳丽了。

别开生面的中国畲乡三月三文艺晚会开始了,五十六个民族欢聚在一起,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文艺晚会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活泼可爱的我和小朋友们表演了《在灿烂的阳光下》,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更惹人兴奋的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邓小平.陈毅五位爷爷跟我们同台演出,那激动的场面令我终生难忘。

今年的三月三过得太有意思了,我爱中国畲乡的三月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枣阳市吴店镇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所以称作古帝乡。吴店镇西南有座山叫狮子山,山上有座白水寺,是湖北有名的旅游文化名胜之地。帝乡的农历三月三日,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以纪念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帝王。

——题记

农历三月初三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古帝乡人潮涌动,齐集狮子山白水寺之上,游览大好春光,瞻仰刘秀金像;舒展身心于山野,祈福平安于寺庙。

是日,八方游人如同百川归海,帝乡繁华之街道更显节日之盛装。满街横幅迎风招展,琳琅商品摆放两边;劲歌热奏吸游人,辣舞狂跳促展销。街中车流如织,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游者络绎不绝;老人面露祥和之气,小孩尽显欢乐之容,青年极扮潇洒之酷,少女尽穿时髦之装。繁华锦绣,平日少有。

古帝乡吴店镇,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忆往昔,龙飞白水孕育氤氲之气,光武中兴谱写辉煌篇章。看今朝,汉十高速横贯全境,明星乡镇初显靓丽容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小康和谐社会芳容初绽。政治清明又显盛世气象,人民安乐再露喜悦情怀。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庆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荡漾,狮子山满目青翠。嫩绿枝头新叶招手,古色建筑古香依旧。白水寺前九龙环山,刘秀殿后万木争春。远看山寺桃花朵朵盛开,近看洛阳牡丹株株吐艳。游乐场地不亚于迪斯尼乐园,文化戏台不逊于梨园闹春。山上处处人潮涌动,路上一片欢歌笑语。鼓乐喧天震动山野鸟兽,人声鼎沸玩乐农家庄园。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韵弹唱从古至今的诗文真谛,阴丽华园像隐隐笙歌飘溢从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机闪动留下难忘瞬间,数码摄影刻下美好记忆。登腾龙阁俯视帝乡高楼林立,坐三马亭环看白水今日新貌。刘秀金身静诉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乡人民开创一页今生盛世旅游。感时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斗金。游山乎其心情何等畅快!观人乎其感觉何等惬意!呼八方游客,于明年三月三日携亲朋好友,盛节再相逢,古帝乡,白水寺,敞开双臂欢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会,是帝乡金春,是百姓节日,是人间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畲族的三月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年一度的“畲乡三月三”又在我们景宁人民广场拉开了序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诗画畲山〉〉。

这天晚上,广场门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都十分期待这次演出,来的人可谓是“各种各样”。有年迈的老人;有挺着大肚皮的孕妇;有还背着书包的小伙子;还有顽皮可爱的小孩子。

这里摆小摊的也很多:有卖牛角灯的,为了吸引顾客自己头上也带了一个,样子挺滑稽的;有买气球的,一大团飘在空中,像一朵七彩的云;还有卖火炬灯的,那些彩光在夜晚的衬托下显得十分美丽。

我随着妈妈走进人民广场,里面也非常热闹。演出在主持人的话语中开始了。“太阳月亮醒着唔?大山鸟儿醒着唔?”再一束淡蓝色灯光下,畲家后生面对着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惊奇和疑虑;刹那间,凤凰鼓齐鸣,声声震天,舞台上灯光正在舞蹈,幻化出多彩多姿的美丽图画。顿时,台下掀起一阵阵掌声。

一眨眼,灯全熄了,又是一阵凤凰鼓声,一束绿色八爪灯直射出来,接着两束绿灯从一个灯口冒出,鼓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快,灯也越来越快,让人眼花缭乱。

鼓不再响了,停留在八爪绿灯上,八爪绿灯开始动了,在天空直射,像一个碧玉做的屏障;接着又竖着很快扫过现场,天空上的绿灯却像流星掠过天空,台下又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去又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观众都十分欢迎。

以前,我对三月三没什么印象,现在才知道三月三这么有意义,景宁是这么神奇美丽,真是:“浪漫畲乡,诗画景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月三走访畲族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阴沉的天空终于绽放出了湛蓝的笑容,洁白的云朵也高高兴兴地跑来凑热闹,兴奋得把阳光抛到脑后。楼下的小草小花赶集似地争着抢着晒太阳,展现出五彩缤纷的脸庞。鸟儿不时穿过四周的田野,叽叽喳喳地散播欢乐。连我家平时慵懒的小乌龟也大胆得伸出头,在盒子里边晒太阳边享受食物。

我看到这温暖的阳光,迫不及待地出了门,决定去畲族宫听一听“歌会”。

陶醉在阳光里,我走进了畲族宫那像城楼一样的大门,穿过匆匆的日影。只见两座小小的亭子被一大群满脸欢笑的游人“包围”得水泄不通,远远的就听到了声音沧桑的畲歌,从亭子里“播放”出来,歌声与游客爽朗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立马就把我吸引过去了。我找到了对歌,不禁得意起来。走近了才发现是一位精神抖擞的老爷爷,悠然自得地在唱歌。而对面坐着三四位老奶奶,有的对上了歌急忙唱出来,而有的对不上推给另一位。我和大家都听不懂,就更认真了。他们唱什么呢?听老爷爷说,这是畲族的诗史,讲述了忠勇王和奶娘的故事。

我想,老爷爷一定懂很多东西,就眉飞色舞地问:“您是什么时候学这个的?多久了?”

老爷爷对了一句歌后,想了一下说:“我们早的五六岁,大的十三四岁就开始对对歌了。我今年72岁了,你算算。”

我惊叹了一下说:“哇,少说五十几年了!那您是用什么话来唱的呢?”

“都是畲族的语言。哎呀,现在年轻人都不肯学。”

离开了歌亭,我边走边跳着来到了文物馆。在凉爽的大厅里,陈列着许多以前古代的物件。有一架木犁让我看了好久。这架木犁是由许多木条钉在一起,后面挂了一个锋利的铁架,一定翻过好多好多的土。看到这些年代有些久远的物件,我能想象到畲族农民以前在太阳下,赶着牛,大汗淋漓忙着农活,我不禁对他们敬佩起来。还有一张大木床,也吸引着我。这张床是一个遍布花纹的长方体,有一个面是空的。外面刻着漂亮的花纹,精致的浮雕,顶边有鎏金的雕花,还闪耀着岁月的“光彩”。里面有许多书画的木刻,井井有条地摆放在内壁。我想象着我睡在这样的一张大床里,可是我猜想,自己一定是睡不着的。畲族的文化真是丰富多彩,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我走出城楼,我的心情比今天的阳光还“高兴”,因为我的收获比它还大。

[三月走访畲族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