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于丹教授的近况1000字【实用5篇】

导语: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近日,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火了。“三尺讲台,只为传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老先生的敬意。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

浏览

5743

作文

70

篇1:于丹《天地人之道》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吗?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大家别以为说,孔夫子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再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所以在《汉书·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大家有问有答、有来有往。就是这种提问和回答之间,只言片语,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到后来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大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论语。所以今天看到的论语,我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太深的逻辑性,在论语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故事、一个严谨的阐述,论语都是很简短很简短的一些言辞。

圣贤永远都不是那个转头一样的典籍,让你要拿着放大镜,翻着辞海非常费劲佶屈聱牙说他到底说什么呢。如果端着架子,那不是真正的圣贤,其实圣贤的价值就在于千古之前,他们那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可以穿越沧桑,走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我们仍然在他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给中大教授李公明的一封信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写给中大教授李公明的一封

李教授:您好!

我有幸2月9日在新闻中心会议室“名家解读岭南文化”论坛上得以聆听您的高论。您对佛山感兴趣的不是当下,而是民国时期的名人轶事,及各种民间艺人的代表人物。接下来您又问了一个问题。“广州拆迁恩宁路的骑楼和猎德村,引发市民激辩,不知佛山的旧城改造,拆迁东华里片区,有没有人出来保护文化古迹?”这个问题,我想李教授多虑了。现在我可以告诉您,我虽然是个外省人,同样不赞成此举。在这里,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一名来广东寻梦的文学青年,早年读过著名作家艾芜的《南行记》,所以发誓也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南行记》,抱着这样一个目的,才来广东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写作;也希望早日融合到岭南文化当中,并且在天涯论坛取名“岭南一叶”开了博客(言下之意,就是在岭南文化这棵大树上甘做一片绿叶)。

可是眼下,政府对文学的漠视,令其自生自灭,的确令人寒心,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风雨飘摇。当政者对文化的重视层度,仅仅停留在复制上,因为经济先行,文化只好退而次之。我曾徒步数小时,几次出入东华里,并写下《东华里初探》、《二探东华里》、《三探东华里》、《四探东华里》,而且还拍摄大量图片;可是,最终无人响应,写的稿子无处可发,发出去的也泥泥牛入海一般,音讯俱无。我作为一个外乡人,岭南文化并不是我的母文化;为什么还要强烈呼吁保护它呢?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上说,好的,美的东西都应该加以保护,没有地域之分,更不能一毁了之;这是对先人的不敬,这是对文明的践踏;我们不能纵容这种现象,这是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良知和善念,更别说所谓的文化人了?

我们天天喊建设文明社会,建设和谐的社会形态;其实,我们是只喊不做,对文化的破坏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明贤保身的苟且心理。有些人做了一辈子文化,并挂着研究文化的头衔,并不知道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文化是赞扬美是其一,发现美是其二,挖掘美是其三,保护美是其四,还有其五、其六、其七、其八等等。我们前面的都没做好,后面的就不用空谈了。还有一点,所谓的文化,就是教育众人去培养人们内心的善念善行;大家都有一个善良的心,远离龌龊之念想,天下的事自然就好解决了;这是大智慧,可谓任重而道远。

李教授,您是文化名人,又是文坛擎旗的旗手,做此功德能不一呼百应,事半功倍乎?

末了,祝您渐行渐远,佳音频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周六的上午,我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这个讲座加强了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

我知道了教育不是填鸭式的接收前任的经验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结论;这个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与其给人一堆金子,不如给人一个点金的金手指;一个人要想写下无悔的青春,要想写出瑰丽的诗篇,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居里夫人说过一句话: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总要工作。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社会就好比是一锅沸腾、滚烫的水,它不会因为可怜你,就会降低它自己的温度。所以,我们应像那把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每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 应该学会感恩。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教育孩子从小知道 感恩。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 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同时也应对其他的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教育只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的终点,应是我们自己寻求的方式来升华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看了这个讲座,我树立起了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让我知道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当我们用感恩的心去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也这般蓝,树也这般绿,生命是这般美好!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

[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假如我是医学教授_初中作文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医学,一门给人类带来健康与欢乐的科学;医学教授,一个令人羡慕的崇高职业。我多么渴望自己是一名成就卓着的医学教授。

假如我是医学教授,我会研制出各种廉价的特效药物,让病人服用后早日康复,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让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再也没有顽疾绝症。

再过二十年,医学已相当发达,艾滋病与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服用了特效药物,过两天就会康复,就像治疗感冒那么简单。可是,最近又出现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绝症——“3D”病。这种病又名“三天死”,顾名思义,得了这种病的人由得病、发病、死亡仅三天。全球的医生、医学专家都竭尽全力想研究出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物。有的从剖析病毒入手寻找特效药,有的从基因分析入手寻求治疗的捷径……可研究了两年也没有结果。在这两年间,全球人口急剧下降,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搞得人心惶惶。

虽说这种病可怕,但也有奇迹。在我国北方有一个中年男子得了这种病,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为了探究其中奥秘,我决定去拜访这位“奇人”。我来到他家中,他热情地拿出了药方,对我说:“看,我就吃这药。”我看这张药方跟别的医师的药方子也没什么两样,我就问他有什么嗜好。“嗜好?嗯,俺也没啥嗜好,就是爱喝雪水。”雪水?难道雪水含有治疗“3D”病的元素?我决定留在北方研究雪花。

春天,我翻阅资料、病历,研究“3D”病的病毒成分;冬天,我分解雪花,一心想研制出解药。就这样,一晃两年又过去了,我的研究还是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我开始有点动摇了,但是看着病人在痛苦中死去,看着病人那一双双绝望的眼睛,我又振奋起精神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这一次,我比上次更努力,更专注,不放过任何一点发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从雪花中提炼出一种米黄色物质。为了证实这种物质对于“3D”病有治疗作用,我做了一次实验。我给小白鼠注射了“3D”病毒,只见它不再活蹦乱跳了,而是蜷缩在一角,哆哆嗦嗦的,我又给小白鼠注射了雪水提炼物,奇迹出现了,小白鼠又活蹦乱跳了。又经过多次试验,效果相当好。啊哈!我成功了。我又做了几十例临床试验,疗效相当突出,病人不久都恢复了健康。而且这种药物价格便宜,所有病人都买得起。不久,我凭借对“3D”病的学术论文和研制出的特效药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看着病愈出院的人们捧着鲜花频频向我致谢,我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

这有可能吗?有,完全有。但我知道,未来成功之路还有很长很长,担子还是很重很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聆听了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讲座。过程和经验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虞教授指出课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幼儿的经验来自于幼儿的活动过程的观察、比较、思考所得到的,知识是在不断的改进的,幼儿在不断地变化的环境中遇到新知识获得新经验。

一、联系实际的思考

结合实际我觉得在进行幼儿观察记录中通过让幼儿直接观察记录比自由想象记录观察记录真实有效而且经验提高较快。在让幼儿观察花朵的生长变化时我们曾经对鸡冠花进行了观察 : 鸡冠花植株的张高 → 花朵逐渐变大 → 越来越鲜艳 → 变黄 → 鸡冠花的花冠垂下 → 枯萎。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了鸡冠花的生长的变化,他们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相互说着自己对鸡冠花变化的看法,感性的经验在他们的脑海里印象很深,我听到孩子们由此类推说出小花也是这样的生长过程,这是孩子们自我积累的过程,也是他们喜欢的方式,这也是我教学的方向。

二、回顾教授的话

1 、对幼儿而言,过程性知识更具有适宜性和现实的价值,幼儿很多时候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去学习的,只有在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经验,才能成为“新的能力”。低龄儿童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端坐静听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幼儿是在情境中、行为中学习的,幼儿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的经验。

2 、“做事”并不就等同于“经验”,我们重视过程,但是没有结果的过程也是值得反思的,不是做所有的事都能获得新经验,也不是所有的重复都没有价值,现有经验的重组和整合有时需要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进行。幼儿的活动在情境、材料和规则等方面进行转换,使活动不断产生新经验。

3 、幼儿是在情境中学习的、是在行动中学习的、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的、是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的过程中学习的、是在生活中学习的。

最后,虞教授强调了一个问题——对幼儿园的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无游戏是“小学化”、“成人化”的主要表现,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

三、我在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 过程” 活动使得幼儿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脚踏实地帮助幼儿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