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著名女作家杨绛(通用20篇)

一个好的成语故事,语言规范,简洁明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

浏览

813

作文

139

著名的近义词是什么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一、【近义词

出名、知名、闻名、有名

二、【基本解释】

著名zhùmíng

[famous;celebrated] 有名,出名

著名人士

三、【英文翻译】

1.famous; well-known; celebrated; noted; renowned

四、【短语造句】

1. 他创立了著名诗人的流派。

2. 布赖顿是著名的海滨胜地。

3. 著名的北京鸭就是这儿产的。

4. 他曾是一个著名的游侠。

5. 让我们再尝尝这著名的鸭子。

6. 讲座曾由一些著名学者担任。

7. 林肯是自我教育的著名典型。

8. 萨姆是个著名的大力士。

9. 这些著名人物照例是独来独往。

10. 他是网球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五、【详细解释】

著名,中文常用词语,本意是指在作品上显示出名字来,常引申为某人在某一方面非常有造诣,很出名。也指某一事物比较出众。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庄公曰:‘制邑岩险著名,先王遗命,不许分封。除此之外,无不奉命。’”

详解

1、显明,显出:~名。~称。显~。昭~。卓~。

2、写文章,写书:~述。编~。~书立说。

3、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名~。巨~。遗~。译~。~作。

4、古同“贮”,居积。

1.赶快的近义词是什么

2.特别的近义词是什么

3.艰苦的近义词是什么

4.报酬的近义词是什么

5.羞愧的近义词是什么

6.果然的近义词是什么

7.呼唤的近义词是什么

8.缘故的近义词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著名的旅游景点作文:八达岭长城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工作,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长城修筑于公元前七八世纪,上下经过两千多年,共二十多个诸侯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

从古至今,长城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而我决定在北京的延庆县一睹八达岭长城的雄姿。

刚来到长城脚下,我就被长城的气势压倒了。透露着历史气息的八达岭长城蜿蜒起伏,好似一条卧龙。登上长城,扑面而来的迷雾为长城蒙上了一层“面纱”。凹凸不平的台阶一个接着一个,有许多地方都已经凹的变成了小弧线,由此可见,来长城游玩的游客那是数不胜数啊!我继续往上登,一排排木条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扶着长城围墙往下看,郁郁葱葱的树木好像在恭候游客们的到来。经过不断地攀登,我终于来到了“好汉坡”,虽然已经满头大汗,但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刚巧,老天下了一场“及时雨”,雨不大,但仍感到清爽无比。这场雨似乎给长城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同时,我有了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雨停了,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芳香。回家的路上,花朵变得更加娇艳,绿叶变得更加青翠。

长城,蕴含着中华人民千百年来的汗水和心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现代著名作家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艾青: 原名蒋海澄,诗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黎明的通知》《艾青诗选》。

巴金 : 原名李芾甘。创作了《爱情》三步曲、《激流》三步曲等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大师。学过课文《春蚕》、《海上日出》、《鸟的天堂》。《海上日出》充分体现了青年时代巴金的进步思想和政治信念: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

鲁迅 (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少年闰土》《狂人日记》《阿Q正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写照。学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称为“民族魂”

叶圣陶 (1894—1988)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学过课文《荷花》《瀑布》《记金华的双龙洞》、《三棵银杏树》、《爬山虎的脚》、《牛郎织女》。

老舍 (1899—1966) 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学过课文《趵突泉》、《猫》、《草原》、《养花》、《林海》。

郭沫若 (1892—1978)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代表作《女神》《屈原》《蔡文姬》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自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学过课文《匆匆》

李星华:李大钊的女儿,《我的爸爸》、《十六年前的回忆》。

何其芳:诗人。《一夜的工作》、《生活是多么广阔》。

毛泽东:革命家、政治家、诗人。《长征》、《卜算子·咏梅》、《为人民服务》。

肖复兴:作家,《向往奥运》。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学过课文《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杨绛先生的散文精选《流浪儿》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流浪儿

我往往“魂不守舍”,嫌舍间昏暗逼仄,常悄悄溜出舍外游玩。

有时候,我凝敛成一颗石子,潜伏涧底。时光水一般在我身上淌泻而过,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静止的自己,仿佛在时空之外、无涯无际的大自然里,仅由水面阳光闪烁,或明或暗地照见一个依附于无穷的我。

有时候,我放逸得像倾泻的流泉。数不清的时日是我冲洗下的石子。水沫蹴踏飞溅过颗颗石子,轻轻快快、滑滑溜溜地流。河岸束不住,淤泥拉不住,变云变雾,海阔天空,随着大气飘浮。

有时候,我来个“书遁”,一纳头钻入浩瀚无际的书籍世界,好比孙猴儿驾起跟头云,转瞬间到了十万八千里外。我远远地抛开了家,竟忘了自己何在。

但我毕竟是凡胎俗骨,离不开时空,离不开自己。我只能像个流浪儿,倦游归来,还得回家吃饭睡觉。

我钻入闭塞的舍间。经常没人打扫收拾,墙角已经结上蛛网,满地已蒙上尘埃,窗户在风里拍打,桌上床上什物凌乱。我觉得自己像一团湿泥,封住在此时此地,只有摔不开的自我,过不去的时日。这个逼仄凌乱的家,简直住不得。

我推门眺望,只见四邻家家户户都忙着把自己的屋字粉刷、油漆、装潢、扩建呢。一处处门面辉煌,里面回廊复室,一进又一进,引人入胜。我惊奇地远望着,有时也逼近窥看,有时竟挨进门去。大概因为自己只是个“棚户”,不免有“酸葡萄”感。一个人不论多么高大,也不过八尺九尺之躯。各自的房舍,料想也大小相应。即使凭弹性能膨胀扩大,出掉了气、原形还是相等。屋里曲折愈多,愈加狭隘;门面愈广,内室就愈浅。况且,屋宇虽然都建筑在结结实实的土地上,不是在水上,不是在流沙上,可是结实的土地也在流动,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啊!上午还在太阳的这一边,下午就流到那一边,然后就流人永恒的长夜了。

好在我也没有“八面光”的屋宇值得留恋。只不过一间破陋的斗室,经不起时光摧残,早晚会门窗倾欹,不蔽风雨。我等着它白天晒进阳光,夜晚透漏星月的光辉,有什么不好呢!反正我也懒得修葺,回舍吃个半饱,打个盹儿,又悄悄溜到外面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杨绛:百年美丽人生

全文共 2005 字

+ 加入清单

杨绛先生离我们而去,回家了。当我们翻阅她的照片时可以发现,她的每一张照片几乎都是笑眯眯的,我们总是可以看见她的和蔼可亲。

笑眯眯的杨绛

陶然

自2004年开始,我和仁强每年9月上北京,主要就是去看杨绛,还回母校北师大去出席“钱瑗教育基金”一年一度的颁奖大会。钱瑗是钱锺书与杨绛的独生女,是我们的老师。

早在2005年4月初,杨绛在给仁强和我的信中说:“应仁强之请,我将是你们的杨绛妈妈。”当然我也明白,这是因为钱瑗的关系。杨绛思念爱女,而我们在钱瑗最困难的时候,特别是仁强,又是可以说得上话的学生兼朋友。她百岁时我也曾打电话过去,她说,你要多保重!那时,我得重病,9月依然上京,上到她二楼的家,她心疼地说,不要做了!仁强你看住他!编杂志要动很多脑子的!

而她在今年6月28日写给仁强、树西的信中说:“张瑗(仁强的女儿,那时刚去北京,看望过杨绛)说,陶然叔叔身体这会子特好。我确是不久前看见我们《文艺报》上有他的文章,好文章!”我也搞不清是什么文章了,但“好文章”之说当然只是鼓励,以前在她家闲聊时,她就笑说,以后陶然的文章,我一定要看!我想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一种情感在发生作用。她看到我们,便有如看到钱瑗一样。

那时我们极力鼓动,想载她到市内转一转,一起吃餐饭,告诉她现在北京城变化很大。但她总是无动于衷,淡淡地说,电视上也可以看到呀。我们以为不可能劝动她了,不料这次张瑗上京,却有本事把杨绛载走。杨绛在信中说:“张瑗颇有本领,干一行,擅长一行。她开车稳稳地,我坐了很放心。”看得出她很喜欢张瑗,除她个性可爱之外,当然这也是因她父母而起的移情作用吧!

2008年10月24日,杨绛给我和仁强写信说,“接到《香港文学》,特厚,打开一看,里面多了一本《城市文艺》,我老记着钱瑗的话,‘以后要留心陶然的文章’,所以两本刊物上的大文,都一一看了,真是上苍默佑,陶然当《香港文学》的总编,支持下来了。文章篇篇好,《城市文艺》的一篇(指我在该刊写的记仁强的《岁月悠悠,也匆匆》,文内有提及我们的老师钱瑗),尤令人神往。你们两位真是善人,瑗瑗最可怜的时候,得到你俩同情,帮她抵御了所有凌辱她的人。我在王德一(钱瑗的丈夫)去世十天之后,就要下放干校,钱先生早已下干校,家里剩了她一人。她知道妈妈心痛她,不放心,反来安慰我说:‘妈妈,你放心,有人同情我。’你们的同情,她终身不忘。你们两个善人有善缘,也结成了终身的好友;我也由你们一念之仁,和你们都成了好友。所以我把《岁月悠悠,也匆匆》细细读了两遍,不胜感动。”

百岁杨绛,每天读书写作不止,晚上一点半就寝,早上六点半起床,中午休息两小时。吃得很清淡。我所知道的,是她已不怎么下楼运动,她说,下去不免碰到熟人,要寒暄一番。所以她每天在室内来回转圈走路,身上带七支铅笔,每走1000步就放下一支。难怪她脚步轻盈,那回,我们正聊着天,她忽然站起,步向写字台,去翻书。我和仁强悄悄趋近前去,只见那书是《孔子家书》。至于她正写的长篇小说,据透露,暂名《图书馆管理学》,已接近杀青,明年应可出版。这是新消息,我们在北京的时候,问起写作,她总是笑眯眯,不露一点口风。她总说,钱先生和阿瑗都走了,我的路也走完了!听得我们揪心。我们明明看到她步履矫健轻松自在,除了听觉较差之外,一切都好。她透露道,去年查出心衰,她依然谈笑风生,“这个病有两大好处,一是不传染,二是死得干脆,自己不痛苦,也不烦人”。她的豁达,听得我们相顾无言。哪里知道镜头一转,她一笔一画写成的长篇小说已经悄悄地完成了!大概,这是《洗澡》续篇吧?

百岁老人杨绛,总是笑眯眯地坐在她家那张单人沙发上,伸手拍拍仁强和我的手背,听不清了,就拿出纸笔,叫我们写下。还记得那回在她家,窗口的马蹄莲开得正旺,她娓娓道着,我转头一望,客厅靠墙那头,正挂着“我们仨”的合影,从左到右是:杨绛、钱瑗、钱锺书。

拓展阅读:

【人物档案】

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的《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80年代后,杨绛写一些散文、杂文、回忆短文,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和智慧。在92岁到百岁高龄之时,杨绛以她极富才华的笔触,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锺书和钱瑗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百岁感言》杨绛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agreatartist一个著名的艺术家作文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a great artist 一个著名艺术

Mei Lanfang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rtists in the history of Beijing Opera.

He was bom in Beijing in 1894. His family was very poor. When he was four, his father died. He was supported by his uncle. At the age of eight, he began to learn Beijing Opera from Wu Lingxian. He studide very hard .At last h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Mei Lanfang visited America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He made friends with Chaplin, the greatest and funniest actor.Mei Lanfang loved his country very much.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he refused to act for the Japanese invaders.

The name of Mei Lanfang is popular among Chinese. He will be remembered for ever.

梅兰芳被认为是京剧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1894年他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穷苦家庭。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叔叔抚养了他。从8岁起,他跟吴铃仙学唱京剧。他勤奋苦练,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就。梅兰芳访问过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并与幽默大师卓别林结成了朋友。 字串2

梅兰芳爱国情浓。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戏。

梅兰芳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a great artist 一个著名的艺术家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著名的旅游景点作文:游东方明珠塔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2月22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了东方明珠塔。我们从虹梅南路出发,坐218路公交车到了上海的万体(可容纳1万人的体育馆),在那转乘公交42路到达外滩观光隧道,坐上观光车到了黄浦江对岸,看见了雄伟的建筑物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塔高大雄伟,东方明珠塔是由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组成,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快尚待雕琢的玉盘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人的光芒。三条柱子共要15个人才围得起来,如同一个个神话中的巨人两脚跨开,顶起这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的塔楼。这塔楼有468米高,如同一根擎天柱。

我们上到263米高,直径45米的上球体中俯瞰,只见塔下人海茫茫,波涛起伏。黄浦江上船只跑来跑去,就好象是陆地上的汽车窜来窜去,又如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

平视,只见金茂大厦挺立在万房之上,就好象是万房之父俯瞰自己的儿女一样。金茂大厦是世界第3、中国第1的大厦,这大厦就象是第2根擎天柱一样。

仰望,只见万顷白云交插缭绕在塔尖,太阳在云层后看着这两根擎天柱,高兴得笑了。

我们就这样度过了一天,一个很有意义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著名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美国大选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特朗普与希拉里的口水战,双方极尽所能,互相攻击,你来我去的,更是让观众看得“过瘾”,最终,特朗普取得出乎意料的胜利,着实让各位看客唏嘘不已。

美国大选,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最重要的体现。资本主义制度从十六世纪开始至今,已历经大约五百年,五百年的荣辱兴盛,它的体制理念,早已深深植入每一个国民的血液里,主宰着他们的一言一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这几天我在上《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这是我第二次研读此文,感触也更加不同。此文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说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故事不长,却耐人寻味。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身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悲哀,无奈,挣扎和企盼。他们从没试着去改变命运,而是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不切实际的于勒身上,或许,他们只能如此,这也是他们最大的悲哀-------平静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像菲利普夫妇那样的人却也不少见。

在食品里添加各种色素,添加剂,甚至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工业原料,为了谋取私利,不惜一切手段,“金钱至上”的观念支配着他们的一切行为。这是一种精神的缺失,一种关注内心的缺失,急功近利的物质主义者。

我想,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更该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以清丽的双眼凝眸世界,用爱与责任铸造生命的意义,谱写新世纪的辉煌。因为,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拥有亲情、友情……才是最重要的,也才是最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著名教育家的名言佳句

全文共 223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所以教育者应该要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小编收集了著名教育家名言佳句,欢迎阅读。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布鲁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好课是拥有“五实”的课,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

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北宋学者欧阳修曾言:“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个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

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狄更斯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爱因斯坦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教育家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善诱者,善导。”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爱因斯坦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郭沫若

“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 …… 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华罗庚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斯多惠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 皮亚杰

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论教育》

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清人唐彪

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马卡连科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

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为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 ——魏书生文选?第一卷》

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 ——中国 邹韬奋《工程师的幻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著名的旅游景点作文:游南岳衡山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素以“五岳独秀”“中华寿岳”“文明奥区”“宗教圣地”著称于世。

8月1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一次南岳,我们先坐车到了南岳门口,买了门票后,我们坐上了环保车,沿弯弯曲曲的公路七拐八拐的到达了半山亭,然后我们又上了览车,沿着索道慢慢的往上爬,地面离我们越来越远,走到半空中览车突然滑了一下,吓得我心惊胆战,一会儿我们到了南天门,一出南天门感觉山上的树木在风的带领下跳起了摇摆不定地舞蹈,走了一段路后到了观日台,那儿人山人海,起初天空上黑乎乎的,只有星星和月亮,慢慢的,天空翻起了一半白,一半胭脂红,然后又慢慢变成了枯红色,这时太阳只有一个灯炮那么大。真像远处的一盏灯,慢慢变成盘子那么大,一会儿太阳害羞一样躲进云里,慢慢地露出了半张脸,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呀!太阳又慢慢的出来了,并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白了,天空也随着亮了起来,看完了日出,我们又登上了祝融峰,祝融峰真高啊!抬头一看云雾弥漫,感觉自己在仙境一样,再往下看,所有的山层层叠叠都在我们脚下,像都在我们的脚下,像都在向我们跪拜,真是”一览众山小”呀!看完了祝融峰,我们又沿着原路依依不舍地返回了。

南岳衡山真好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著名的成语典故精选

全文共 355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成语,其实都来源于一些成语典故,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成语典故是最著名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最著名的成语典故精选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最著名的成语典故: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的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

楚地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

最著名的成语典故: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专权,指着鹿硬说是马,而群臣附和的故事。

【指鹿为马典故出处】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译文: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指鹿为马翻译】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最著名的成语典故:为虎作伥

为虎作伥出自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旧时迷信,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称为伥鬼。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干坏事。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最著名的成语典故: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最著名的成语典故: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最著名的成语典故: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如果我是著名传统手艺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传统手艺人,我从小就立志:要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如今,我也实现了梦想,那我也会尝尝各国文化,而在全世界来回奔波。

在2039年的今天,我又一次举办了我的个人展览会。本次展览会,对我非常特殊。这场展览会,展览的全是中国的非遗文化:书法,陶艺,刺绣……各式各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应有尽有。

可这场展览的内容,并没有按约定的韩国文化来展出。原本,我打算在此次展览中展出,我新研究的韩国文化遗产。可就在,此次展览会的开幕式及记者招待会上,一位中国记者询问我:“请问,您为各国文化的传承,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日韩文化,所以我想请问您,您到底是亚洲的哪国人呢?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国家?”这时,我的心猛然为之一颤。我是中国人呀!现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是非物质遗产的传统文化即将被抛弃的严重问题。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却没有关心此事,而是致力于研究外国的文化。我惭愧了,惭愧得无地自容。于是在此次发布会上,我改变了主意。我为了助中国传统文化被世界认可,被全国各地的人民传承,我将本次展览会改为了中国文化特别展览会。

各地记者都诧异了,他们纷纷问我,为什么不按照约定,举行韩国文化展览会呢?我为此骄傲的抬起头,大声回答道:“因为我是个中国人,我要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此时的我又想起了小时候,那个美妙的梦想,耳旁想起我小时候那稚嫩的声音,“妈妈,中国文化如此宝贵,我长大以后,一定要保护它们,让它们被全世界了解,被全世界共同守护!”那时的我,虽然年纪不大,可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却流露出坚定,而说出来的话也是那么铿锵有力。现在的我,仿佛又被唤回了小时候的纯白无瑕,唤回了小时候的初心——一定要保护好中国的文化。

经过此次展览会,中国即将被抛弃的文化又回来了。尽管曾经中国的文化,是那样的被人们遗忘,就在中国科技开始发展超速的时候。而各国,都没有责怪我不守信用,而是鼓励我,羡慕的对我说:“真羡慕你们,中国有这样一个爱国的文化传承人呢。”作为一个传统手艺人,这样无疑是最好的称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欧洲中世纪末期著名的艺术家鲁宾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彼得·保罗·鲁宾斯,是欧洲中世纪末期著名艺术家。1577年6月29日生于德国齐根,他父亲祖籍是荷兰安特卫普城。所以,父亲死后,母亲就带着他回到安特卫普城。

鲁宾斯长得很漂亮,身材修长,风度翩翩,而且口齿欲伶俐,活泼机灵。13岁的时候,就在玛格丽特公主的宫廷里当上青年侍从。他在宫里学会了在贵族夫人面前巧献殷勤,也学会了模仿绅士的举止派头。20岁,鲁宾斯离开了宫廷,拜师学画。不久,加入安特卫普的圣·鲁克斯艺术家公会。23岁时,他第一次访问意大利,细心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杰作。他到威尼斯旅行时,威尼斯人艳丽的装饰吸引了他,他停了下来,开始研究色彩的处理。在这里,曼求华公爵遇上了他,公爵对这个温文尔雅的青年人立即产生好感,并且给了他一个职位。1303年,公爵派鲁宾斯去觐见西班牙王腓力普三世。他从西班牙回到罗马,又出发到米兰。在那里,他仿制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又替耶稣绘画了几幅宗教画。

1618年,他母亲去世了,使他很伤心。他辞去曼求华公爵门下的职务,回到安特卫普,和他嫂嫂的侄女伊莎贝拉·布兰德结了婚。布兰德象天仙一般美丽,他开始把她当作模特儿,她那丰满的身材和两颊的笑涡,使鲁宾斯的作品生色不少。故乡的景物和风俗,深深地感染了鲁宾斯,他决心不再模仿意大利人的艺术,而去描写祖国纯朴的美。他加入法兰德斯画派,立志成为法兰德斯画派领袖。这期间,他产生不少杰作,以致绘画任务应接不暇。他开办一个所谓绘画工厂,召募一批学生,充当他的绘画助手,生产大量的画去出售。他毫不掩饰他对自己作品的商业价值所感到地兴趣。

鲁宾斯41岁时,当上西班牙的外交官。他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英国。在英国,他从查理国王那儿接到装饰宫廷宴会厅天顶的任务。在这期间,他的妻子于1626年死了。回国后,1630年,他已53岁,又和一个16岁的少女海伦结婚。鲁宾斯为她画了很多像,穿衣的,不穿衣的,各种姿势的。鲁宾斯死后,海伦本来准备把自己的一些裸体画像毁掉,因为黎塞留公爵出高价收买,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代著名对联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1.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2.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3.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4.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5.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6.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7.烟锁池塘柳(至今仍是绝对)

8.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戈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尔人你,伪为人,裘求衣,合手即拿,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9.鸡犬过霜桥 一路梅花竹叶

燕莺穿绣幕 半窗玉剪金枝

10.人说之人 被人说之人说 人人被说 不如不说

官管之管 被官管之管管 管管被管 不如不管

11.冰冻兵船 兵打冰 冰开兵出

尼姑泥鞋 尼洗泥 泥落尼归

12.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13.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14.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15.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16.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17.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18.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19.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20.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这儿真美——家乡著名的沙沙河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三五班杨轲淳指导老师:张娜

我的家乡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是沙沙河。那里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人们游玩的好去处。

春天,柳树姑娘把春姑娘给他染绿的头发浸泡在清澈见底的水里。小鱼游到她的头发底下,仿佛给柳树姑娘说悄悄话:“柳树姐姐,你好漂亮啊!”

夏天,这儿可就是乘凉的好去处。黄昏时,网红桥这里就最热闹了,桥上的人在上面摇着桥,他们也不怕掉下去,就是偶尔有人掉下去了,他们也感到很不服气,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往桥上爬,再接着往下掉。岸上的人不停地尖叫着,呐喊着,好像盼着摇桥的人掉下去游泳一样。

秋天就不一样了。金黄金黄的银杏树叶掉在地上非常美丽!就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一样,如果有人把车停在那里。叶子笼盖在车上,就像给车盖上了一张金色的防尘布。

还有人想知道冬天是什么样吗?我来告诉大家。冬天,鹅毛大雪,银装素裹像是给大地穿上了一层白色的衣服。人们在道路旁、房檐下堆着一个个各种各样的雪人。小朋友们在房檐下收集着一个个各种各样的冰雕,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可是他们一个个很开心,仿佛忘记了这是冬天。

啊,这儿真是太美了,我们美丽的沙沙河真是美不胜收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勇士

全文共 2449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她的家是院子里唯一一户没有封闭阳台的。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前会长刘长琨住在杨绛家对门,有一次问杨绛:“为什么不把阳台封起来呢?”杨绛回答得很干脆:“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屋里,是水泥地和白石灰墙,四壁朴素。“她办公桌的后面有一排暖气,热气已把墙壁熏出一道道黑印来,有一年春节前打扫卫生时,保姆想把黑印擦掉,结果反而越擦越脏,只好作罢。单位多次提出为她装修和粉刷房屋,她总是婉言谢绝,说自己住惯了。”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的胡真才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他是今年8月刚刚出版的《杨绛全集》的编者。

“她的家里藏书不多,但是字典很多,各种语言的都有,上面被她和钱锺书先生写得密密麻麻,因为他们在不断纠正字典里的差错。”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下文称外文所)研究员朱虹说。

无数媒体想拜访杨绛,都未果。她的保姆吴女士说:“她现在年纪大了,听力不太好,家里的电话都由我来接听,媒体的拜访也都免了。”能见到她的人,只有钱家几位近亲,外文所和出版社相交数十年的学生与老友,每每见面,也只有十来分钟。由于听力原因,她与他们“笔谈”。“就我脸皮厚些,敢坐上半个小时”,杨绛的学生、外文所研究员郑土生笑着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说来心酸,女儿钱瑗无子女,所以杨绛膝下没有孙辈。邻居严欣久记得,院子里的人都说,“杨先生您能活120岁”,她听了笑笑答:“活那么久太苦。”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外文所党委书记党圣元说:“杨先生今年多次入院,教师节前后刚出院回到家中。”

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锺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隐身于世并不等于她‘两耳不闻窗外事’。”胡真才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从2004年出版的《杨绛文集》到现在的《杨绛全集》,这10年间杨绛先生从93岁到了103岁,在这样的高龄,借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位负责人的话说,‘她完全可以享受盛名而不再作为,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对文字的笔耕’。”胡真才相信,等《杨绛全集》重版时,她还会写出新的作品添加进来。

与《杨绛全集》同时出版的,还有一部中篇小说《洗澡之后》。这是杨绛给自己1988年的长篇小说《洗澡》写的续作。她98岁动笔,几易其稿,直到今年4月才决心拿出来发表。杨绛解释了续写的原因:“《洗澡》结尾,姚太太为许彦成、杜丽琳送行,请吃晚饭……有读者写信问我:那次宴会是否乌龟宴。我莫名其妙,请教朋友。朋友笑说:‘那人心地肮脏,认为姚宓和许彦成在姚家那间小书房里偷情了。’我很嫌恶。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于是,在《洗澡之后》的结尾,杨绛特意再说了一句:“故事已经结束得‘敲钉转角’。谁还想写什么续集,没门儿了!”

这就是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锺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锺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还有一件事,杨绛已坚持13年。2001年,她和清华大学签订协议书,将钱锺书和她当年上半年所获稿酬72万元及其后他们发表作品获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母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爱好读书的清寒子弟完成学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池净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好读书奖学金’已奖励了400多名清华学子。”随着钱、杨稿酬的不断累积,“目前本金达到1400万元”。而且,杨绛还会和获得奖学金的“小友”“读书的种子”见面聚谈。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相关阅读:

【最好的纪念】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杨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锺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两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锺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随着《钱锺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这些是杨绛先生对已逝亲人最好的纪念。

【素材解读】

凭借一腔爱的血液,凭借着一颗高贵的心灵,凭借着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杨绛在捐助中和出版亲人的作品中体味着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作为钱锺书先生的夫人、钱瑗教授的母亲,当两位最亲近的人相继离开后,杨绛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完成女儿和丈夫的遗愿。杨绛以她的坚强与豁达所做出的一切,展示出她爱女之心、爱夫之切以及她美丽而高尚的人格,让我们感动和景仰。

【素材链接】

居里夫妇得到7万法郎的诺贝尔奖金,居里夫人还得到了5万法郎的欧西利奖金。她将一部分奖金存入银行,补贴家用和自费招聘一位实验室助手,把其余一些奖金捐助了一些学术团体,又给教过她的一位贫困的法国教师汇去一笔旅费,让老师能重游故乡。接下来,居里夫人把她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价值100万以上法郎)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有人劝她把这些财产留给两个女儿,居里夫人说:“我希望女儿长大自己谋生,我只留给她们精神财富,把她们引上正确的生活道路,而绝不给她们留金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语文文学常识:现代著名作家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 (1899—1966) 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学过课文《趵突泉》、《猫》、《草原》、《养花》、《林海》。

郭沫若 (1892—1978)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代表作《女神》《屈原》《》蔡文姬》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自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艾青 原名蒋海澄,诗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黎明的通知》《艾青诗选》。

巴金 (1904—) 原名李芾甘。创作了《爱情》三步曲、《激流》三步曲等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大师。学过课文《春蚕》、《海上日出》、《鸟的天堂》。《海上日出》充分体现了青年时代巴金的进步思想和政治信念: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

鲁迅 (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少年闰土》《狂人日记》《阿Q正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写照。学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名,因母姓鲁,周鲁同姓之国。鲁迅,愚鲁而迅速;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挚爱之情,也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懈地同黑暗势力作斗争。

叶圣陶 (1894—1988)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学过课文《荷花》《瀑布》《记金华的双龙洞》、《三棵银杏树》、《爬山虎的脚》、《牛郎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颜之推:北齐著名诗人及教育家与散文学家

全文共 1516 字

+ 加入清单

颜之推(531-590),字子介。北齐琅琊临沂籍建康人。颜协第三子。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教育家和散文学家

颜氏世代精于儒学。颜之推出身于高门士族之家,从小就聪明过人,早传家业,知书识礼。但刚满9岁,父亲颜协便去世了,此后家道中落,人丁冷落,颜之推由两位兄长抚育。

12岁时,江州剌史萧绎召集学生讲读《老子》《庄子》,颜之推终日伴读。但虚谈非其所好,颜之推还家学习其家传的《周礼》《春秋》。

由于兄长“有仁无威,导示不切”,颜之推虽读《礼》《传》,也爱好作文,但“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此后“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

梁武帝大清三年(公元549年),颜之推19岁,被任命为湘东王国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开始了仕途生涯。梁简文帝大宝二年(公元551年),颜之推21岁,正在郢州治所夏口(今湖北武汉)掌管记。候景叛军攻陷郢州,颜之推被俘,例当见杀,赖人救免,被囚送建康(今南京)。

第二年,梁军收复建康,候景败死,颜之推回到江陵,任梁元帝萧绎的散骑常侍,奏舍人事,奉命校书,两年时间内,得以尽读秘阁藏书。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北周兴兵攻陷江陵,颜之推全家被掳,因被周军大将军李穆看重,推荐他去掌管其兄阳平公李远书翰,次年被遣送弘农郡(治所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李远处

。颜之推在弘农不忘故国,蓄志南归,当得知北齐放梁使归国,凡梁臣留齐者,均以礼遣,便决心冒险舟行黄河水路逃往北齐,意欲由此返梁。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他趁黄河水暴涨,携全家冒险从弘农夜乘小船,经砥柱之险,逃奔北齐,“水路七百里,一夜而至”。但在齐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听到梁将陈霸先废梁自立的消息,遂绝南归之意,不得已出仕北齐。

文宣帝高洋命其奉朝请,侍从左右。颜之推在北齐渡过了20年相对稳定的生活,先后担任赵州功曹参军、通直散骑常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等官职,主持文林馆工作并编撰《修文殿御览》。

他在仕途上虽屡有升迁,但官场险恶,随时有被陷甚至杀身之险。北齐朝廷中,汉族士大夫与鲜卑权贵相争激烈,祖廷为相,汉士人稍得志,亦更为鲜卑贵族及武人所嫉恨。颜之推处境尤其险恶,“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

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57年),周兵陷晋阳,渐逼齐都邺城,颜之推进奔陈之策,丞相不从,令其出为平原太守,守河津。不久,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颜之推第三次成为亡国之人,时年47岁。

颜之推与阳休之等18人同征,随驾赴长安。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颜之推在京城长安任御史上士。次年北周亡,隋代周后,颜之推又转为隋王朝效力。

开皇初年,奉命与魏澹等重编《魏书》。后被隋太子杨勇召为学士,甚受尊重。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颜之推病故于京兆万年(今西安)。

颜之推著述甚丰,有《文集》三十卷、《颜氏家训》二十篇、《笔墨法》一卷、《稽圣赋》三卷、《证俗音字》五卷、《训俗文字略》一卷、《集灵记》二十卷、《急就章注》一卷、《还冤志》(又名《冤魂志》《还冤记》)三卷。

这些著作可惜大多失传,今存于世者仅《家训》、《还冤志》及《观我生赋》一篇,佚诗五首。

颜之推有三子:长子颜思鲁,次子颜愍楚,三子颜游秦。

颜遊秦:因政绩而得玺书嘉勉

颜遊秦,颜之推三子。

隋时典校秘阁,唐武德(618—626)初,累迁廉州剌史,有治绩,封临沂县男。

当时刘黑闼势力刚刚平定,人们相互之间多强暴而少礼仪,风俗未安。颜遊秦到任后在境内实行安民政策,休养生息,抚恤灾民,使民风渐趋回归,礼贤敬让之风大行于道。

高祖李渊闻此以玺书对其嘉勉。不久拜郓州剌史,卒于官。曾撰《汉书决疑》十二卷,后颜师古多资取其义。

颜师古:勤政事,擅长文辞注汉书,享誉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著名喜剧片《非常主播》观后感

全文共 2043 字

+ 加入清单

韩国电影近期的走势不算强劲,这几年有点高开低走的味道。除了偶尔搞出点怪兽吓唬人外,就是打打擦边球用风格化的小品式影片吸引眼球了。于是,当《非常主播》打起稍显老套的亲情牌时,你可能只会对车太贤那许久不见的脸稍感兴趣。

可结果呢?这个寻亲故事不仅欢乐依旧,且创意不俗幽默量又足。

车太贤扮演的电台主播南贤诛是个对生活品味苛求的独居男子,这从开篇一系列其住所的物品描绘就可见一斑。这个开场段落里,将室内的高科技设备和摆设一览无遗的展示在观者眼前。高级的音乐闹铃、冰箱里错落有致的蔬菜、精致且整齐的服饰……这一切加之那个收听率颇高的节目。俨然就是一个完美的男子形象。

可结果呢?在南贤诛广播节目里出现了一个特例。引起收听风潮。而故事主人公早孕妈妈女子黄正楠,却带着孩子出现在了南贤诛面前,准备认亲。一直以独居模样面对这个世界的男主播瞬间成为了“父亲”和“外公”。于是,一番火爆的抵触和接近后,这个家庭的组建过程被从头至尾的记录,以幽默的方式重现编排一遍。

不过,与普通寻亲故事不同的是,整个过程虽然依旧先欢乐后悲伤并不出人意料,但某些情节却让整个影片不仅仅是“认亲”那么简单。“认亲”仅为第一部分,是全片的矛盾所在,被一步步的由反抗到接受过程组成,这是情节里的骨架。第二部分则为男主播的“生活”展示,犹如展现了舞台上下的“真与假”对比。与第一部分认亲相比,这是全片最有可能提升内涵的灵魂。第三部分,就是让片子表面抢眼的“喜剧”了,这种花样百出的娱乐效果掺杂了女主角的选秀之路、男主播生活的被改造、祖孙之间关于幼稚园爱恋的互动等等内容所以劲头十足。如果说第一部分的故事老套,第二部分涉及主持人舞台上下人品问题的探讨浅尝辄止,那么最后的娱乐效果和喜剧桥段让片子与欢乐同行了。

全片至少不沉闷,很好看。

认亲故事是由少女早孕的社会话题构成的,两次懵懂之间的冲动带来了一家祖孙三代人的见面,黄正楠和南贤诛相认的时候,这一切都在连贯性的动作特写里被带出。用笑声切入现实。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描写最大的特点没有深入探讨故事背后的一切,既不像诡异的《老男孩》牵扯出旧日恋情背后的谜案,也没有模仿《朱诺》给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面对种种异样眼光的设定。当真想不明朗之时,这个话题并不是社会问题,而仅仅被男主播南贤诛家中这一狭小的空间给圈定了。矛盾由社会对未婚妈妈的接受与否,变成了一家人会否相认,并且融合的过程。当然,这个认亲的过程既充满了曲折情节,又饱含着无限戏谑的笑料。直到最后,也只是用没有配乐的一段父女二人嘶吼急速降低了欢乐度,却没有丝毫催泪玩煽情的意思,这种方式难等可贵。

再者,我们就要来看看本片的另外一个亮点,男主播南贤诛的生活展示了。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的汉语译名《非常主播》和直译名称《超速绯闻》更喜欢哪一个?答案无疑是前者。因为后者的侧重点在于未婚先孕事件,前者却表现了一种舞台上下不一致的演艺界共存现象。这种“光环之外”的陋习大展示,将镜头下、话筒前侃侃而谈的这批人另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没有一个人不是在演戏,但问题是,作为四大主流媒体的广播,其在拥有着贴近心灵、听众广泛的媒体特征同时,主持人也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因为声音而完美起来的虚拟形象者。所以,当走下舞台、离开直播间的南贤诛春意盎然的等待着美女上门,与小朋友嬉笑着拍摄广告,之后又一把将其推开的种种劣迹出现时,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当一个公众人物在舞台上下、镜头内外、话筒左右不能以真实面目示人,甚至出现双重态度时,其便不能称得上是真实的成功者和优秀的主持人,而只是一个戴着面具做作表演的家伙。

最后,来说说喜剧桥段,这部戏的喜剧桥段无外乎凭借着两方面带来笑声:一是车太贤的招牌式表演,二是亲情牌加技术手段辅助的升级。前者的“个人秀”大部分时间都体现了他的功力,让你在浏览大部分剧情的时候都不会显得沉闷,车太贤的表情依旧欠揍和令人极度不爽的范本,一些片段甚至恢复了其巅峰时期的功力。比如那段与自己外孙赌牌的PK大战,大量频繁切换的反打镜头和突然暗藏杀机的配乐,结合着按照赌片模式拼接的运镜,都使人过目不忘,爆笑不止。

而看似老套却新意辈出,用不同音乐切换视觉空间,颇似《博物馆奇妙夜2》草地冲锋般靠声音打造二度视听空间的手法,去描绘祖孙二人在走进幼稚园见到“大小美女”共坠爱河一幕,几乎可谓是全片的精华所在了。

朴宝英扮演的黄正楠虽然刻画角色的难度不大,但是清纯的扮相和大量麻雀变凤凰的段落都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很多歌唱的片段都显得神情万种或者调皮不已,极为契合人物的性格。王锡玄扮演的小外孙黄基栋则是绝对的鬼马精灵。全片里大部分的场景都给人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没有很多童星身上的油滑之气。

至于全片的缺陷和不足,还是过于冗长的节奏拖了后腿。的确,这片子最后为了那个“急转直下”的结尾走了太多重复的路,绕了太多的弯。不过好在作为喜剧,这种价格实惠量又足的快乐已然足够。

因为就在这个冬日来临之时,这条认亲之路走得不寻常、蛮曲折。

但却有亲情相伴,暖意满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全文共 6355 字

+ 加入清单

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自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一晃三十多年了,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这位即将在7月17日迎来百岁诞辰的老人,她有时也会喃喃自语,“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但从那时起,杨绛就把这间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已没有什么可以扰乱她平静的心灵。杨绛开始独自一人全身心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她把这叫做“打扫现场”,每日的生活简单而规律,笔耕不辍,深居简出。在她身上,人们往往忘掉时间的残酷:一百年无情而漫长,而这位女性始终一如既往的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予温暖??

不看书,“一星期都白活了”

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就在这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父亲杨荫杭对杨绛特别钟爱,她排行老四,在前面三个姐姐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从小学习好,但也个性顽皮,上课时姓马的老师讲“白马非马”的典故,她调皮回说:“不通不通,假如我说,‘马先生,非人也’,行吗?”闹得同学一片哄笑。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拒绝费孝通,与钱钟书“缘起一面”

1928年,杨绛十七岁,她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我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杨绛念念不忘清华。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与朋友四人一起北上京华,当时大家都考上北平的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当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love(坠入爱河)了。”

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了多年的朋友。杨绛回应:“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

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钟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费老还主动送钱钟书邮票,让他写家信回家。钱钟书想想好笑,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杨绛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最贤的妻”,《围城》名句出自杨绛之手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钟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上课,而杨绛留在上海,在老校长王季玉的力邀下,推脱不过任了一年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这也是她生平惟一一次做“行政干部”,其实一贯自谦“我不懂政治”的杨绛,正是毕业于东吴大学的政治系。

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先生的手稿。解放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钟书成就事业的最有力支持。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着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www.gs5000.cn

许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外柔内刚,“文革”时的磨难与风骨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形势越来越严峻,钱钟书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报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当时文学所一起被批的还有宗璞、李健吾等,其他人都低着头,只有杨绛在被逼问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时,她跺着脚,激动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这“金刚怒目”的一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始知她不是一个娇弱的女人。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钱钟书担任干校通信员,每天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与她“菜园相会”。在翻译家叶廷芳的印象里,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说‘文革’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其实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亲人离散: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而沉重的伤悲未把两人压垮,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古籍评论着作《管锥篇》,而杨绛也完成了译着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从干校回来八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不过,书出来后,却只能在柜台底下卖,丁玲甚至说,《班主任》是小学级的反共;《人到中年》是中学级;《干校六记》是大学级。

“最才的女”,创作翻译双高峰

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年英文级史、1929年中文级史,都由她“操刀”。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大学期间,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的夫人为师,学了一口后来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求学清华时,一贯爱好文学的杨绛开始自己创作,备受任课教师朱自清的欣赏,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脚印》和第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都是被他推荐至《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两人回到家中无事,便对坐读书,还常常一同背诗玩儿,发现如果两人同把诗句中的某一个字忘了,怎么凑也不合适,那个字准是全诗中最欠贴切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在陈麟瑞、李健吾等人的鼓动下,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没想这位自称业余的剧坛新手“出手不凡”,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杨绛的父亲和姐妹一同去看了《弄真成假》,听到全场哄笑,问杨绛:“全是你编的?”她点头,父亲笑说:“憨哉!”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新中国建立后,知识分子普遍遭受冷板凳的待遇,翻译无疑更为“安全”。杨绛的翻译生涯最早追溯到清华读研时,一次钱钟书的老师叶公超请她到家里吃饭,饭后拿出本英文刊物,让杨绛译出其中一篇政论《共产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吗?》。她当时心想:莫非叶先生是要考考钱钟书的未婚妻?在此之前,她英文虽棒,也从未学过、做过翻译,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应考”。交稿时叶公超却连连称赞“很好”,推举发表到《新月》杂志。从此杨绛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翻译的道路。她翻译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吉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无暇细谈,只好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惟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是建国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清洗”,一部《洗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类知识分子在运动期间的众生相。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走到人生边上,淡泊自在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病中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于今年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这也是她一贯身心修养的成果。据杨绛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高龄后,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还能弯腰手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活。

当然更多的秘诀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着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